CN217058013U -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8013U
CN217058013U CN202220407763.8U CN202220407763U CN217058013U CN 217058013 U CN217058013 U CN 217058013U CN 202220407763 U CN202220407763 U CN 202220407763U CN 217058013 U CN217058013 U CN 217058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arrel
oil separator
oil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77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瑞而
吴彦东
王心宝
李世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077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8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8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8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油分离器,包括:筒体组件,筒体组件的内周壁具有粗糙结构;进气管,进气管从筒体组件的周壁上伸入筒体组件内;出气管,出气管从筒体组件的顶部伸入筒体组件内;回油管,回油管从筒体组件的底部伸入筒体组件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器,通过在筒体组件的内周壁设置粗糙结构,从而增加了筒体组件内周壁的粗糙度,也相应增加了筒体组件内周壁的面积,压缩机的排气混合物从进气管进入筒体组件内,与筒体组件的沿筒体组件的内周壁做离心运动,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可以增加压缩机排气混合物中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液体的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压缩机排气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混合物通过水平切向进入油分离器筒体,因冷媒和润滑油互不相溶且润滑油的密度要比冷媒大且做离心运动,润滑油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混合物单独分离出来附在筒体内壁往下流,经下方回油管重新回到压缩机,而冷媒高压气体经过中间管路向上流向冷凝器从而达到油分离器作用效果。但是仍存在油气分离效果差的问题,从而使润滑油流到冷凝器和蒸发器里面附在换热管内壁上面影响空调机组换热性能效果和压缩机回油不足导致压缩机内部运动件磨损严重减少使用寿命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的油分离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缩机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上述油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离器,包括: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的内周壁具有粗糙结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从所述筒体组件的周壁上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从所述筒体组件的顶部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从所述筒体组件的底部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离器,通过在筒体组件的内周壁设置粗糙结构,从而增加了筒体组件内周壁的粗糙度,也相应增加了筒体组件内周壁的面积,压缩机的排气混合物从进气管进入筒体组件内,与筒体组件的沿筒体组件的内周壁做离心运动,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可以增加压缩机排气混合物中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液体的分离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粗糙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筒体组件内周壁的凹槽或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粗糙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筒体组件内周壁的螺旋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槽为在所述筒体组件的轴向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螺旋槽均沿所述筒体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第一筒体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筒体上下两端的上盖和下盖,所述出气管从所述上盖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所述回油管从所述下盖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粗糙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周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并与所述第一筒体层叠设置,所述粗糙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周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的轴线与所述筒体组件的轴线垂直且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油管的位于所述筒体组件内的一端具有过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上述的油分离器,所述进气管的远离所述筒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通过设置上述油分离器,在筒体组件的内周壁设置粗糙结构,从而增加了筒体组件内周壁的粗糙度,也相应增加了筒体组件内周壁的面积,压缩机的排气混合物从进气管进入筒体组件内,与筒体组件的沿筒体组件的内周壁做离心运动,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可以增加压缩机排气混合物中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液体的分离效果,从而避免出现压缩机回油不足导致压缩机内部运动件磨损严重减少使用寿命等问题,保证压缩机组件的可靠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上述压缩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上述压缩机组件,在筒体组件的内周壁设置粗糙结构,从而增加了筒体组件内周壁的粗糙度,也相应增加了筒体组件内周壁的面积,压缩机的排气混合物从进气管进入筒体组件内,与筒体组件的沿筒体组件的内周壁做离心运动,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可以增加压缩机排气混合物中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液体的分离效果,从而避免出现压缩机回油不足导致压缩机内部运动件磨损严重减少使用寿命等问题以及润滑油流到冷凝器和蒸发器里面附在换热管内壁上面影响空调机组换热性能的问题,保证制冷系统的可靠性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中F-F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E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沿图7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离器的回油管和过滤网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油分离器;
1、筒体组件;111、第一筒体;112、第二筒体;113、第一通孔;114、螺旋槽;12、上盖;121、第二通孔;13、下盖;131、第三通孔;14、第一固定环;15、第二固定环;2、进气管;3、出气管;4、回油管;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
如图6-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包括筒体组件1、进气管2、出气管3和回油管4。
具体的,进气管2从筒体组件1的周壁上伸入筒体组件1内,筒体组件1的周壁上可以设有在筒体组件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筒体组件1的第一通孔113,进气管2穿设在第一通孔113内,进气管2的部分位于筒体组件1内,部分位于筒体组件1外。出气管3从筒体组件1的顶部伸入筒体组件1内,筒体组件1的顶部形成有第二通孔121,出气管3穿设在第二通孔121内,出气管3的部分位于筒体组件1内,出气管3的部分位于筒体组件1外。回油管4从筒体组件1的底部伸入筒体组件1内底部,避免回油管4伸入筒体组件1内过长,使得回油管4顶端高度较高,筒体组件1内存储的油无法快速的从回油管4排出。筒体组件1的底部形成有第三通孔131,回油管4穿设在第三通孔131内,回油管4的少部分可以位于筒体组件1内或者回油管4的伸入筒体组件1的一端与筒体组件1的内壁平齐,回油管4的大部分位于筒体组件1外。
油分离器100的进气管2的位于筒体组件1外部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混合物可以通过进气管2进入筒体组件1内,因冷媒和润滑油互不相溶且润滑油的密度要比冷媒大且做离心运动,润滑油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混合物单独分离出来附在筒体组件1内壁往下流,经下方回油管4重新回到压缩机,而冷媒高压气体经过中间管路向上流向冷凝器从而达到油分离器100作用效果。
相关技术中,筒体组件的内壁为光滑壁面,混合物沿内壁做离心运动时光滑内壁捕捉油粒子效率较低,冷媒和润滑油分离效果差。本申请中,在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具有粗糙结构,从而增加了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粗糙度,当压缩机排气混合物(冷媒气体+润滑油液体)从进入筒体组件1后做离心运动,筒体组件1的内壁比光滑管内壁的面积增大,并且筒体组件1的内壁粗糙高低不平,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提高油分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分离器100,通过在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设置粗糙结构,从而增加了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粗糙度,也相应增加了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面积,压缩机的排气混合物从进气管2进入筒体组件1内,与筒体组件1的沿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做离心运动,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可以增加压缩机排气混合物中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液体的分离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粗糙结构为形成在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凹槽或凸起。可以理解的是,粗糙结构可以为形成为筒体组件1内周壁上的凸起,多个凸起之间相对限定出凹槽结构,当然,粗糙结构还可以形成为筒体组件1内周壁上的凹槽,多个凹槽之间相对限定出凸起结构。由此可以增加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粗糙度,有效的捕捉润滑油,提高油分效果。同时还可以简化筒体组件1的结构,提高筒体组件1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8-图10所示,粗糙结构为形成在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螺旋槽114。由此可以在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形成有波峰波谷状凹凸痕,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提高油分效果。同时可以简化筒体组件1的加工工艺,提高筒体组件1的生产效率。相应的,相邻两个螺旋槽114之间限定出螺旋状凸起。
当然,粗糙结构还可以为形成在筒体组件1内周壁上的螺旋状凸起,相应的,相邻两个螺旋状凸起之间限定出螺旋状凹槽。
更进一步地,螺旋槽114为在筒体组件1的轴向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每个螺旋槽114均沿筒体组件1的周向方向延伸。由此既可以保证冷媒气体和润滑油之间的油分离效果,又可以简化筒体组件1的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在筒体组件1加工时,可以在板状结构上通过多个刀具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为螺旋槽114的延伸方向,加工出多个平行设置的凹槽,然后将板状结构进行卷曲环绕成环形,凹槽形成为螺旋形且位于环形结构的内周壁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螺旋槽114还可以为在筒体组件1的上端螺旋延伸至下端的一个槽结构,类似螺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0所示,筒体组件1包括第一筒体111和分别连接在第一筒体111上下两端的上盖12和下盖13,上盖12和下盖13可以分别与第一筒体111焊接连接,由此可以简化筒体组件1的加工工艺。具体的,筒体组件1在上下方向上依次包括上盖12、第一筒体111和下盖13,上盖12、第一筒体111和下盖1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均为圆形,第一筒体111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径向尺寸保持不变,上盖12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下盖13在自上而下的方向上,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
第一通孔113设于第一筒体111上,进气管2从第一筒体111的周壁上伸入筒体组件1内,第二通孔121设于上盖12上,出气管3从上盖12伸入筒体组件1内,第三通孔131设于下盖13上,回油管4从下盖13伸入筒体组件1内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0所示,粗糙结构设于第一筒体111的内周壁上。由此既可以保证进入筒体组件1内的油气混合物可以与第一筒体111的内周壁接触,更好地实现油气分离,又可以简化筒体组件1的结构,降低筒体组件1的生产周期和成本。
进一步的,上盖12的顶部设有环绕第二通孔121设置的第一固定环14,第一固定环14的下端与上盖12的上端连接,第一固定环14环绕出气管3,从而增加了出气管3固定的可靠性。下盖13的底部设有环绕第三通孔131设置的第二固定环15,第二固定环15的上端与下盖13的下端连接,第二固定环15环绕回油管4,从而增加了回油管4固定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筒体组件1还包括第二筒体112,第二筒体112设于第一筒体111内与第一筒体111层叠设置,粗糙结构设于第二筒体112的内周壁上,第一通孔113贯穿第一筒体111和第二筒体112,进气管2通过第一筒体111和第二筒体112伸入筒体组件1内。由此可以在第二筒体112的内周壁上设置粗糙结构,然后将第二筒体112固定至第一筒体111内部,可以简化筒体组件1的加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第二筒体112与第一筒体111同轴设置,第二筒体112外径与第一筒体111内径接近,第二筒体112可以通过焊接、旋压等方式固定在第一筒体111内周壁上。
当粗糙结构为形成在第二筒体112内的螺旋槽114时,第二筒体112可以为螺纹管,其中螺纹管可以为不锈钢螺纹管,由此可以避免单独制作第二筒体112,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螺纹管,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进气管2的出气端的轴线与筒体组件1的轴线垂直且间隔开。由此可以使得进气管2的出气端的轴线偏离筒体组件1的中心轴线,使得从进气管2进入筒体组件1内的气体避免撞击进气管2,且可以使得从进气管2进入筒体组件1内的气体更好地沿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做离心运动,从而更好地实现油气分离,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
另外,当粗糙结构为形成为筒体组件1内周壁上的螺旋槽114时,螺旋槽114的旋向与进气管2排出气体的旋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优选地,螺旋槽114的旋向与进气管2排出气体的旋向相反,由此可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回油管4的位于筒体组件1内的一端具有过滤网5。由此可以过滤进入回油管4内的油中包含的杂物,保证压缩机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过滤网5为向上凸出的半球状,过滤网5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过滤孔。由此可以更好地实现过滤效果。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和上述的油分离器100。
具体的,压缩机具有排气口,油分离器100的进气管2的远离筒体组件1的一端即进气管2的位于筒体组件1外的一端与排气口连接。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混合物可以通过进气管2进入筒体组件1内,因冷媒和润滑油互不相溶且润滑油的密度要比冷媒大且做离心运动,润滑油在离心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混合物单独分离出来附在筒体11内壁往下流,经下方回油管4重新回到压缩机,而冷媒高压气体经过中间管路向上流向冷凝器从而达到油分离器100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组件,通过设置上述油分离器100,在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设置粗糙结构,从而增加了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粗糙度,也相应增加了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面积,压缩机的排气混合物从进气管2进入筒体组件1内,与筒体组件1的沿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做离心运动,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可以增加压缩机排气混合物中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液体的分离效果,从而避免出现压缩机回油不足导致压缩机内部运动件磨损严重减少使用寿命等问题,保证压缩机组件的可靠运行。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组件、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
具体的,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排气口与油分离器100的进气管2连接,油分离器100的出气管3与冷凝器的一端连接,蒸发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节流装置设在冷凝器的另一端和蒸发器的另一端之间,油分离器100的回油管4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上述压缩机组件,在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设置粗糙结构,从而增加了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粗糙度,也相应增加了筒体组件1内周壁的面积,压缩机的排气混合物从进气管2进入筒体组件1内,与筒体组件1的沿筒体组件1的内周壁做离心运动,能够高效地捕捉润滑油,可以增加压缩机排气混合物中冷媒气体和润滑油液体的分离效果,从而避免出现压缩机回油不足导致压缩机内部运动件磨损严重减少使用寿命等问题以及润滑油流到冷凝器和蒸发器里面附在换热管内壁上面影响空调机组换热性能的问题,保证制冷系统的可靠性运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的内周壁具有粗糙结构;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从所述筒体组件的周壁上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从所述筒体组件的顶部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
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从所述筒体组件的底部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筒体组件内周壁的凹槽或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筒体组件内周壁的螺旋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为在所述筒体组件的轴向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多个,每个所述螺旋槽均沿所述筒体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第一筒体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筒体上下两端的上盖和下盖,所述出气管从所述上盖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所述回油管从所述下盖伸入所述筒体组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周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并与所述第一筒体层叠设置,所述粗糙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周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的轴线与所述筒体组件的轴线垂直且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的位于所述筒体组件内的一端具有过滤网。
10.一种压缩机组件,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所述进气管的远离所述筒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
1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组件。
CN202220407763.8U 2022-02-25 2022-02-25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Active CN217058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7763.8U CN217058013U (zh) 2022-02-25 2022-02-25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7763.8U CN217058013U (zh) 2022-02-25 2022-02-25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8013U true CN217058013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7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7763.8U Active CN217058013U (zh) 2022-02-25 2022-02-25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8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8246B (zh) 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
EP1568955B1 (en) Oil separator and cooling-cycl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8202894A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17058050U (zh)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CN104697255A (zh) 制冷系统中分离润滑油的分离器装置及进行油分离的方法
US6131405A (en) Discharge separator and muffler for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systems
CN106500418B (zh) 制冷机组、供油系统及其油分离器
CN108636035B (zh) 一种侧风旋涡分离式复合式气体分离器
CN108671638B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后置气体分离器
CN217058013U (zh)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制冷系统
CN103851846A (zh) 油分离器及包含其的空调系统
CN102221274A (zh) 高效二次油分离器
CN111578564A (zh)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JP2002013845A (ja) 油分離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の油分離方法
CN113521888B (zh) 油分离器及压缩机组件
CN202204221U (zh) 离心式油气分离器
CN114264093A (zh) 一种分液隔板、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100436973C (zh) 在管路中的油分离器
CN203837355U (zh) 油分离器及包含其的空调系统
CN111810407A (zh) 压缩机的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
CN216557799U (zh) 一种油分离器
CN112556254A (zh) 油分离器、空调系统
CN112665202A (zh) 空调系统
CN220436835U (zh) 一种油分离装置
CN220507339U (zh) 一种u型立式油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