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6153U -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6153U
CN217056153U CN202220636425.1U CN202220636425U CN217056153U CN 217056153 U CN217056153 U CN 217056153U CN 202220636425 U CN202220636425 U CN 202220636425U CN 217056153 U CN217056153 U CN 217056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amping
vibration
damping assembly
supporter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64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涛
黄刚
刘斌
杨仲
高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642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6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6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6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减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上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第一减振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一缓冲体,第一缓冲体连接于第一支撑体上,第二减振件包括第二支撑体和第二缓冲体,第二缓冲体连接于第二支撑体上,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正对设置,且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振动源的安装空间。通过将用于安装振动源的安装空间设置在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亦即振动源与减振组件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使得上述减振组件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对振动进行吸收,减振效果较好,从而可有效地改善了振动源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支撑物上的情况。

Description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制冷设备的核心部件,也是制冷设备的主要振动源。为了降低制冷设备的工作噪音,压缩机通常通过减振组件安装在制冷设备的支撑板上,具体地,减振组件包括减振件和螺栓,压缩机的机脚连接于减振件,减振件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板上,压缩机的重力作用于减振件的下部,在自压缩机的机脚至支撑板的方向上,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可被减振件的下部吸收,可避免振动直接传递到支撑板上,但是,在自支撑板至压缩机的机脚的方向上,由于减振件的上部的刚度较大,使得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容易传递到螺栓上,然后再经过螺栓传递至支撑板上,导致支撑板出现共振而产生噪音。可见,传统的减振组件的减振效果仍无法满足实际低噪音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减振组件的减振效果差而导致制冷设备的支撑板共振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振组件,用于对安装于支撑物上的振动源减振,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一缓冲体,所述第一缓冲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上,所述第二减振件包括第二支撑体和第二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上,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振动源的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用于安装振动源的安装空间设置在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亦即振动源与减振组件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如此,在振动源通过减振组件安装于支撑物后,在自第一减振件至第二减振件的方向上,振动源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二支撑体传递至第二缓冲体,使得第二缓冲体受压后形变,以将振动吸收,而在自第二减振件至第一减振件的方向上,振动源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支撑体传递至第一缓冲体,使得第一缓冲体受压后形变,以将振动吸收,可见,上述减振组件能够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对振动进行吸收,减振效果较好,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振动源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支撑物上的情况,避免了支撑物共振产生噪音,满足了低噪音应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第一减振件内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一缓冲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减振件内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二缓冲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形成安装通道,所述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安装通道且与所述支撑物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套筒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通道的内壁间隙配合;和/或,所述螺栓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弹性套环,所述弹性套环套设于所述螺栓的外周,且所述弹性套环能够与所述振动源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套环的外周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弹性套环与所述振动源能够通过所述卡槽相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套环与所述第一减振件为一体成型件;或者,所述弹性套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为一体成型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件还包括第一压靠部,所述第一压靠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压靠部远离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压靠面,所述螺栓的头部压靠于所述第一压靠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靠部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最大形变行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体上开设有第一刚度调节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刚度调节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刚度调节孔沿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体上开设有第二刚度调节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刚度调节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刚度调节孔沿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振件还包括第二压靠部,所述第二压靠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压靠部远离所述第二缓冲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压靠面,所述第二压靠面用于与所述支撑物相压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靠部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最大形变行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呈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缓冲体呈中空台体结构,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筒壁上;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呈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缓冲体呈中空台体结构,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筒壁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机体,以及与所述机体相连接的机脚,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上述任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所述的减振组件,所述机脚安装于所述减振组件的所述安装空间内。
由于上述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减振组件,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能够有效地被减振组件吸收,从而可有效降低制冷设备的工作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制冷设备中的减振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制冷设备中的减振组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减振组件沿A-A方向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减振组件沿A-A方向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所示减振组件沿A-A方向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制冷设备;110、减振组件;111、第一减振件;1111、第一支撑体;1112、第一缓冲体;11121、第一刚度调节孔;1113、第一压靠部;11131、第一压靠面;1114、第一通孔;112、第二减振件;1121、第二支撑体;1122、第二缓冲体;11221、第二刚度调节孔;1123、第二压靠部;11231、第二压靠面;1124、第二通孔;113、螺栓;114、套筒;115、弹性套环;1151、卡槽;116、安装空间;117、安装通道;120、机脚;13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组件110,该减振组件110可用于将电气设备中的振动源安装于支撑物上,以对振动源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例如,电气设备为制冷设备100,振动源为制冷设备100中的压缩机,支撑物为制冷设备100中的支撑板130,压缩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压缩机通过减振组件110安装于支撑板130上,减振组件110能够对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可有效防止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支撑板130上,从而可有效降低了制冷设备100的工作噪音。
下面以将上述减振组件110应用于制冷设备100为例并且结合附图对该减振组件110进行详细说明。
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上述减振组件110包括第一减振件111和第二减振件112,第一减振件111包括第一支撑体1111和第一缓冲体1112,第一缓冲体1112连接于第一支撑体1111上,第二减振件112包括第二支撑体1121和第二缓冲体1122,第二缓冲体1122连接于第二支撑体1121上,第一支撑体1111与第二支撑体1121正对设置,且第一支撑体1111与第二支撑体1121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116,压缩机的机脚120安装于安装空间116内,亦即压缩机的机脚120连接于第一支撑体1111与第二支撑体11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减振件111和第二减振件112分别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中,弹性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硅胶。
具体地,第一减振件111和第二减振件112沿纵向分布,第一减振件111设置于压缩机的机脚120背离支撑板130的一侧,第二减振件112设置于压缩机的机脚120与支撑板130之间。第一支撑体1111的纵向刚度大于第一缓冲体1112的纵向刚度,同理,第二支撑体1121的纵向刚度大于第二缓冲体1122的纵向刚度,亦即在减振组件110中,第一缓冲体1112和第二缓冲体1122主要起到吸收振动的作用,而第一支撑体1111与第二支撑体1121相互配合以夹持压缩机的机脚120,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由第一支撑体1111和第二支撑体1121传递到第一缓冲体1112和第二缓冲体1122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缓冲体1112的纵向刚度大小和第二缓冲体1122的纵向刚度大小可根据压缩机的重量而定,当压缩机重量较大时,可适当增加第一缓冲体1112的纵向刚度和第二缓冲体1122的纵向刚度,相反,当压缩机重量较小时,可适当减小第一缓冲体1112的纵向刚度和第二缓冲体1122的纵向刚度。具体地,第一缓冲体1112的纵向刚度可通过改变第一缓冲体1112的厚度尺寸、外径尺寸、材质等因素进行调整,同理,第二缓冲体1122的纵向刚度可通过改变第二缓冲体1122的厚度尺寸、外径尺寸、材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通过在第一支撑体1111与第二支撑体1121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116,压缩机的机脚120安装于安装空间116内,亦即压缩机的机脚120与减振组件110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支撑体1111与第二支撑体1121之间,在压缩机通过减振组件110安装于支撑板130后,在自第一减振件111至第二减振件112的方向上,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二支撑体1121传递至第二缓冲体1122,使得第二缓冲体1122受压后形变,以将振动吸收,而在自第二减振件112至第一减振件111的方向上,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支撑体1111传递至第一缓冲体1112,使得第一缓冲体1112受压后形变,以将振动吸收。可见,上述减振组件110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对振动进行吸收,减振效果较好,从而可有效地改善了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支撑板130上的情况,避免了支撑物共振产生噪音,有效降低了制冷设备100的工作噪音,满足了低噪音应用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减振组件110还包括螺栓113,第一减振件111内形成有贯通第一支撑体1111和第一缓冲体1112的第一通孔1114,第二减振件112内形成有贯通第二支撑体1121和第二缓冲体1122的第二通孔1124,第一通孔1114与第二通孔1124相连通形成安装通道117,螺栓113能够穿过安装通道117且与支撑板130相连接。可以理解的,在压缩机的机脚120安装于安装空间116内时,螺栓113贯穿机脚120,以便通过减振组件110将压缩机固定在支撑板130上。
可以理解的,螺栓113的头部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1114的孔径尺寸,当螺栓113与支撑板130相连接后,螺栓113的头部压靠在第一减振件111背离第二减振件112的一侧,或者,螺栓113的头部与第一减振件111背离第二减振件112的一侧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当螺栓113与支撑板130相连接后,螺栓113的头部压靠在第一减振件111背离第二减振件112的一侧,第二减振件112背离第一减振件111的一侧压靠在支撑板130,可有效对第一减振件111和第二减振件112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使得第一减振件111和第二减振件112能够有效吸收振动。
具体地,支撑板130上开设有螺孔,螺栓113穿过安装通道117后螺纹连接于螺孔内。或者,支撑板130上开设有通孔,减振组件110还包括螺母(图中未示),螺栓113依次穿过安装通道117和通孔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4所示,减振组件110还包括套筒114,套筒114设置于安装通道117内,螺栓113穿设于套筒114中。通过在安装通道117内设置套筒114,可将安装通道117的内壁与螺栓113的外壁相分隔,亦即将第一通孔1114的内孔壁与螺栓113的外壁相分隔以及将第二通孔1124的内孔壁与螺栓113的外壁相分隔,从而可有效防止第一减振件111与螺栓113之间以及第二减振件112与螺栓113之间发生相互摩擦而对第一减振件111和第二减振件112造成磨损。
具体地,套筒114的外壁与安装通道117的内壁间隙配合,或者,螺栓113的外周壁与套筒114的内周壁间隙配合,或者,套筒114的外壁与安装通道117的内壁间隙配合且螺栓113的外周壁与套筒114的内周壁间隙配合。如此,安装通道117的内壁与螺栓113的外壁之间至少存在一定的间隙,可避免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第一减振件111或者第二减振件112后沿水平方向传递至螺栓113上,可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10的减振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至图4所示,减振组件110还包括弹性套环115,弹性套环115套设于螺栓113的外周,且弹性套环115能够与振动源相连接,可以理解的,弹性套环11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橡胶、硅胶。具体地,压缩机的机脚120上开设有连接孔,弹性套环115设置于连接孔内,如此,弹性套环115可有效将压缩机的机脚120与螺栓113相分隔,弹性套环115可对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避免了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螺栓113上,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10的减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安装通道117设置套筒114时,弹性套环115套设于套筒114外,亦即弹性套环115设置于机脚120的连接孔内,套筒114穿设于弹性套环115的内环孔,螺栓113穿设于套筒114内。
具体地,请结合图5所示,弹性套环115的外周壁开设有卡槽1151,弹性套环115通过卡槽1151卡接于连接孔内,以实现弹性套环115与机脚120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简化减振组件110的生产流程,降低减振组件110的生产成本,弹性套环115与第一减振件111为一体成型件,或者,弹性套环115与第二减振件112为一体成型件。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套环115也可以单独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所示,第一减振件111还包括第一压靠部1113,第一压靠部1113设置于第一缓冲体1112的远离第一支撑体1111的一端上,第一压靠部1113远离第一缓冲体1112的一端设有第一压靠面11131,螺栓113的头部压靠于第一压靠面11131上。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第一支撑体1111传递到第一缓冲体1112上,再经第一缓冲体1112上传递到第一压靠部1113上,由于螺栓113的头部压靠于第一压靠面11131上,使得第一压靠部1113反作用于第一缓冲体1112,使得第一缓冲体1112受压变形,以将振动吸收。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一通孔1114贯通第一压靠部1113、第一缓冲体1112和第一支撑体1111,以使螺栓113能够贯穿整个第一减振件11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压靠部1113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缓冲体1112的最大形变行程,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第一缓冲体1112的形变行程,以使第一缓冲体1112能够更加充分地对振动进行吸收,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10的减振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所示,第一缓冲体1112上开设有第一刚度调节孔11121。通过在第一缓冲体1112上开设第一刚度调节孔11121,第一刚度调节孔11121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压缩机的重量而定,这样,可有效实现对第一缓冲体1112的刚度进行调整,以使第一缓冲体1112的刚度能够与压缩机的重量相匹配,从而使得减振组件110在实际应用中可达到准零刚度状态,可有效对低频率振动进行吸收。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所示,第一刚度调节孔111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刚度调节孔11121沿第一缓冲体1112的周向均匀分布,这样可使第一缓冲体1112的整体刚度变得更加均匀,从而使得第一缓冲体1112能够更好地对振动进行吸收,可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10的减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周向是指环绕螺栓113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所示,第二缓冲体1122上开设有第二刚度调节孔11221。通过在第二缓冲体1122上开设第二刚度调节孔11221,第二刚度调节孔11221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压缩机的重量而定,这样,可有效实现对第二缓冲体1122的刚度进行调整,以使第二缓冲体1122的刚度能够与压缩机的重量相匹配,从而使得减振组件110在实际应用中可达到准零刚度状态,可有效对低频率振动进行吸收。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所示,第二刚度调节孔11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刚度调节孔11221沿第二缓冲体1122的周向均匀分布,这样可使第二缓冲体1122的整体刚度变得更加均匀,从而使得第二缓冲体1122能够更好地对振动进行吸收,可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10的减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周向是指环绕螺栓113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所示,第二减振件112还包括第二压靠部1123,第二压靠部1123设置于第二缓冲体1122的远离第二支撑体1121的一端上,第二压靠部1123远离第二缓冲体1122的一端设有第二压靠面11231,第二压靠面11231用于与支撑物相压靠。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第二支撑体1121传递到第二缓冲体1122上,再经第二缓冲体1122传递到第二压靠部1123上,第二压靠面11231与支撑板130相压靠,使得第二压靠部1123反作用于第二缓冲体1122,使得第二缓冲体1122受压变形,以将振动吸收。
可以理解的,上述第二通孔1124贯通第二压靠部1123、第二缓冲体1122和第二支撑体1121,以使螺栓113能够贯穿整个第二减振件112。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压靠部1123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缓冲体1122的最大形变行程,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第二缓冲体1122的形变行程,以使第二缓冲体1122能够更加充分地对振动进行吸收,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10的减振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所示,第一支撑体1111呈中空筒状结构,第一缓冲体1112呈中空台体结构,台体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圆台结构、三棱台结构,第一缓冲体1112的外周缘连接于第一支撑体1111的筒壁上。具体地,第一缓冲体1112的底部外周缘与第一支撑体1111的筒壁相连接,第一缓冲体1112的顶部与上述第一压靠部1113相连接,或者,第一缓冲体1112的顶部外周缘与第一支撑体1111的筒壁相连接,第一缓冲体1112的底部与上述第一压靠部1113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缓冲体1112的底部是指第一缓冲体1112的外径较大的端部,第一缓冲体1112的顶部是指第一缓冲体1112的外径较小的端部。
当然,第一缓冲体1112还可为平板结构,第一缓冲体1112的外周缘连接于第一支撑体1111的筒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所示,第二支撑体1121呈中空筒状结构,第二缓冲体1122呈中空台体结构,台体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圆台结构、三棱台结构,第二缓冲体1122的外周缘连接于第二支撑体1121的筒壁上。具体地,第二缓冲体1122的底部外周缘与第二支撑体1121的筒壁相连接,第二缓冲体1122的顶部与上述第二压靠部1123相连接,或者,第二缓冲体1122的顶部外周缘与第二支撑体1121的筒壁相连接,第二缓冲体1122的底部与上述第二压靠部1123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缓冲体1122的底部是指第二缓冲体1122的外径较大的端部,第二缓冲体1122的顶部是指第二缓冲体1122的外径较小的端部。
当然,第二缓冲体1122还可为平板结构,第二缓冲体1122的外周缘连接于第二支撑体1121的筒壁上。
下面以第一减振件111设置于压缩机的机脚120背离支撑板130的一侧且第二减振件112设于压缩机的机脚120与支撑板130之间的实施方式为例对减振组件1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压缩机通过减振组件110安装于支撑板130上时,压缩机的重量施加到第二减振件112上,使得第二缓冲体1122受压形变至平衡工作位置,此时,减振组件110的整体刚度处于准零刚度状态,当压缩机工作时,在自第一减振件111至第二减振件112的方向上,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二支撑体1121传递至第二缓冲体1122,使得第二缓冲体1122继续受压后形变,以将振动吸收,而在自第二减振件112至第一减振件111的方向上,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支撑体1111传递至第一缓冲体1112,使得第一缓冲体1112受压后形变,以将振动吸收,这样可避免振动传递到支撑板130上,减振效果较好,从而可有效降低了制冷设备100的工作噪音,同时,由于减振组件110的整体刚度能够达到准零刚度状态,这样可降低减振组件110的隔振频率的下限,使减振组件110的隔振频率范围得到拓宽,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10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请结合图1所示,该制冷设备100包括压缩机、支撑板130和上述任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减振组件110,压缩机包括机体和机脚120,机脚120与机体相连接,并且机脚120安装于减振组件110的安装空间116内,减振组件110安装于支撑板130上。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设备100包括但不仅限于冰箱、空调。
由于上述制冷设备100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减振组件110,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能够有效地被减振组件110吸收,从而可有效降低制冷设备100的工作噪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机脚120通过多个减振组件110与支撑板130相连接,减振组件110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压缩机的重量而定,这样可更有效地吸收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制冷设备100的工作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减振组件,用于对安装于支撑物上的振动源减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一缓冲体,所述第一缓冲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上,所述第二减振件包括第二支撑体和第二缓冲体,所述第二缓冲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上,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振动源的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第一减振件内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一缓冲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减振件内形成有贯通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二缓冲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形成安装通道,所述螺栓能够穿过所述安装通道且与所述支撑物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套筒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通道的内壁间隙配合;和/或,所述螺栓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弹性套环,所述弹性套环套设于所述螺栓的外周,且所述弹性套环能够与所述振动源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环的外周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弹性套环与所述振动源能够通过所述卡槽相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环与所述第一减振件为一体成型件;或者,所述弹性套环与所述第二减振件为一体成型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还包括第一压靠部,所述第一压靠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压靠部远离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压靠面,所述螺栓的头部压靠于所述第一压靠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靠部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最大形变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体上开设有第一刚度调节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度调节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刚度调节孔沿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体上开设有第二刚度调节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刚度调节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刚度调节孔沿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件还包括第二压靠部,所述第二压靠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压靠部远离所述第二缓冲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压靠面,所述第二压靠面用于与所述支撑物相压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靠部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最大形变行程。
16.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呈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缓冲体呈中空台体结构,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筒壁上;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体呈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缓冲体呈中空的台体结构,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外周缘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筒壁上。
17.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机体,以及与所述机体相连接的机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减振组件,所述机脚安装于所述减振组件的所述安装空间内。
CN202220636425.1U 2022-03-15 2022-03-15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7056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6425.1U CN217056153U (zh) 2022-03-15 2022-03-15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6425.1U CN217056153U (zh) 2022-03-15 2022-03-15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6153U true CN217056153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90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6425.1U Active CN217056153U (zh) 2022-03-15 2022-03-15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6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1219B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支撑结构及冰箱
WO2021068510A1 (zh) 一种减震支架和电子设备
CN212361032U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用管路固定管夹
CN201497127U (zh) 电机连接结构及空调系统
CN217056153U (zh)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KR101822333B1 (ko) 방진 및 소음발생 방지용 지지구조물
CN111911586B (zh) 止震装置和电路板
CN216278350U (zh) 压缩机支架组件和压缩机
CN210686806U (zh) 减振器、减振结构及减振总成
CN116792457A (zh)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3419293U (zh) 一种电冰箱压缩机用方便安装的减震垫
CN215809239U (zh) 一种暖通空调用降噪装置
CN215595818U (zh)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减震脚垫
CN210003744U (zh) 隔振机构
CN11229780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子水泵减振用的安装结构及电子水泵
CN211897467U (zh) 底座组件及机械设备
CN216131320U (zh) 一种用于悬挂式安装振动装置的减振吊装元件
CN219903990U (zh) 热管理装置和车辆
CN218320122U (zh) 一种减振型电梯导轨支架
CN106642637B (zh) 用于空调器的减震组件、风机盘管的吊装组件及风机盘管
CN219300899U (zh) 减振组件、压缩机和空调
CN213199456U (zh) 悬置结构
CN216741905U (zh) 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的减震结构
CN212564195U (zh) 一种减振结构
CN112413026B (zh) 一种双碗隔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