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3744U - 隔振机构 - Google Patents

隔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3744U
CN210003744U CN201920115751.6U CN201920115751U CN210003744U CN 210003744 U CN210003744 U CN 210003744U CN 201920115751 U CN201920115751 U CN 201920115751U CN 210003744 U CN210003744 U CN 210003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ion
elastic vibration
connector
elastic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57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平
邹建煌
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1157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3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3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3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紧固件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上述隔振机构,由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紧固件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则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无直接刚性传递路径,也无间接的刚性传递路径,如此减少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振动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噪音。

Description

隔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振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空调的室外机的固定一般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支架固定在建筑基础(墙体)上,将室外机的机脚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但是上述固定方式,室外机的振动直接传递给支架,并通过支架传递于建筑基础后传向室内,噪音较大。
改进后的固定方式是在室外机的机脚与支架之间设置隔振橡胶,螺栓穿过机脚、隔振橡胶及支架将三者固定,但是此时室外机的振动仍然会传递给螺栓,并通过螺栓传递给支架,导致室内噪音仍然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噪音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噪音的隔振机构。
一种隔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紧固件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振机构还包括弹性隔振件,所述弹性隔振件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部及第一弹性隔振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抵接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还包括配合部及第二弹性隔振部,所述配合部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连接部外露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
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抵接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振机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抵接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套接于所述连接部外并突伸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套接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外,所述垫片压持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及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均为弹性隔振垫;
所述隔振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接于所述连接部外并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内,所述限位件促使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产生微压缩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垫片压持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及所述限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弹性隔振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隔振段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还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外露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并抵接于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配合部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外露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并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弹性隔振段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三者一体成型。
上述隔振机构,由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紧固件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则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无直接刚性传递路径,也无间接的刚性传递路径,如此减少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振动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隔振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隔振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机构在全频率范围的振动传递率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振机构100,该隔振机构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间隔设置,紧固件30沿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
如此,由于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则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无直接刚性传递路径,也无间接的刚性传递路径,如此减少了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之间振动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噪音。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为用于将空调的室外机安装于墙体上的支架,第二连接件20为空调的室外机的机脚,支架安装于墙体后,室外机的机脚通过紧固件30与支架固定连接,以将室外机安装于墙体上。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与第二连接件20也可以不为支架与机脚,为其他需要连接固定的连接件也可,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以第一连接件10为支架,第二连接件20为室外机的机脚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再者实施例中的图式亦省略不必要组件,以清楚显示本申请的技术特点。
上述支架与机脚间隔设置,支架、机脚与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
如此,由于支架与机脚之间间隔设置,且支架、机脚及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则支架与机脚之间无直接刚性传递路径,也无间接的刚性传递路径,如此减少了支架与机脚之间振动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了室内噪音。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架与机脚之间间隔设置包括如下设置方式:
1、支架与机脚之间不存在任何部件,以保证支架与机脚之间间隔设置;
2、支架与机脚之间设置有弹性隔振件,弹性隔振件抵接于支架与机脚之间,此时也可以保证支架与机脚之间间隔设置,同时由于机脚与支架之间通过弹性隔振件连接,机脚与支架间隔部分之间并非存在刚性连接,保证了隔振效果。
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隔振机构100还包括弹性隔振件40,弹性隔振件40沿机脚与支架的间隔方向抵接于机脚与支架之间,以实现机脚与支架之间弹性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振机构100也可以不包括弹性隔振件40,而是支架与机脚之间直接间隔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弹性隔振件40为弹性隔振垫,如橡胶垫。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隔振件40也可以为隔振弹簧,在此不作限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支架、机脚与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包括如下设置方式:
1、紧固件30仅与支架弹性连接,支架与机器脚之间通过紧固件30刚性连接;
2、紧固件30仅与机脚弹性连接,支架与机器脚之间通过紧固件30刚性连接;
3、紧固件30与支架及机脚均弹性连接,支架与机器脚之间通过紧固件30刚性连接;
4、支架与机器脚之间通过紧固件30弹性连接,紧固件300与支架及机脚均刚性连接;
5、紧固件30仅与支架弹性连接,支架与机器脚之间通过紧固件30弹性连接;
6、紧固件30仅与机脚弹性连接,且支架与机器脚之间通过紧固件30弹性连接;
7、紧固件30与支架及机脚均弹性连接,且支架与机器脚之间通过紧固件30弹性连接。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部件之间的弹性连接可以通过外部部件实现,也可以自身带有弹性以实现弹性连接,如紧固件20与机脚弹性连接时,可以是紧固件20或者机脚本身带有弹性,以实现与机脚之间的弹性连接,也可以是在紧固件20与机脚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使紧固件30与机脚之间实现弹性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30包括连接部31与第一弹性隔振部33,连接部31沿支架与机脚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支架与机脚,第一弹性隔振部33抵接于连接部31与机脚之间,以保证连接部31与机脚之间弹性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隔振部33也可以设置于连接部31与支架之间,第一弹性隔振部33还可以在连接部31与支架、连接部31与机脚均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为弹性隔振垫,如橡胶垫。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隔振部33也可以为隔振弹簧,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隔振件40与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一体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隔振件40与第一弹性隔振部33也可以分体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30还包括配合部32及第二弹性隔振部34,配合部32套设固定于连接部31外露于机脚和/或支架的一端,第二弹性隔振部34抵接于配合部32与支架和/或配合部32机脚之间。
具体地,上述连接部31为具有外螺纹的紧固螺栓,配合部32为具有内螺纹的紧固螺母,配合部32螺接于连接部31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隔振机构100还包括垫片50,垫片50抵接于配合部32与第二弹性隔振部34之间,也即为配合部32压持垫片50于第二弹性隔振部34,如此可以保证第二弹性隔振部34压紧于支架和/或机脚,从而保证支架和/或机脚的固定牢固性。
具体地,第二弹性隔振部34为弹性隔振垫,如橡胶垫。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隔振部34也可以为隔振弹簧,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隔振部33套接于连接部31外并突伸于机脚和/或支架设置,也即为第一弹性隔振部33位于连接部31与机脚和/或支架之间,并有部分突伸于机脚和/或支架设置。第二弹性隔振部34套接于第一弹性隔振部33外,垫片50压持于第一弹性隔振部33及第二弹性隔振部34。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与第二弹性隔振部34均为弹性隔振垫。隔振机构100还包括限位件60,限位件60套接于连接部31外并位于第一弹性隔振部33内,限位件60促使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与第二弹性隔振部34产生微压缩变形。在装配时,由于限位件60可以使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与第二弹性隔振部34产生微压缩变形,则当垫片50压持于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与第二弹性隔振部34时,可以保证固定的牢固性。
具体地,限位件60抵接于垫片50与支架或机脚之间,垫片50压持于第一弹性隔振部33、第二弹性隔振部34及限位件60上。
更具体地,在未装配时,设置限位件60的高度小于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与第二弹性隔振部高度2-8mm,以使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与第二弹性隔振部34在微压缩变形后的高度与限位件60的高度相等,从而保证垫片50压持于第一弹性隔振部33、第二弹性隔振部34及限位件60三者上。
参阅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1包括第一连接段311、弹性隔振段313及第二连接段312,第一连接段311与支架连接,第二连接段312与机脚连接,弹性隔振段313弹性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11与第二连接段312之间。如此,可以保证支架与机脚之间弹性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段311、弹性隔振段313及第二连接段312三者之间一体成型。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311、弹性隔振段313及第二连接段312三者之间也可以分体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隔振段313为弹性隔振垫,如橡胶垫。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隔振段313也可以为隔振弹簧,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配合部32包括第一配合部321与第二配合部322,第一配合部321套设固定于第一连接段311外露于支架的一端并抵接于支架远离机脚的一侧,第二配合部322套设固定于第二连接段312外露于机脚的一端并抵接于机脚远离支架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抵接于第一配合部321与支架之间,或第二弹性隔振部34抵接于第二配合部322与机脚之间,或者第二弹性隔振部34既抵接于第一配合部321与支架之间,又抵接于第二配合部322与机脚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311包括第一穿设端3111与第一套接端3112,第一穿设端3111与第一套接端3112连接,第一穿设端3111穿设于支架内,且第一套接端3112抵接于支架靠近机脚的一侧,第一配合部321螺接于第一穿设端3111并抵接于支架远离机脚的一侧,第一套接端3112弯折形成第一抵接位3113,第一套接端3112部分套接于弹性隔振段313内,弹性隔振段313的其中一端抵接于第一抵接位3113。
第二连接段312包括第二穿设端3121与第二套接端3122,第二穿设端3121与第二套接端3122连接,第二穿设端3121穿设于机脚内,且第二套接端3122抵接于机脚靠近支架的一侧,第二套接端3122弯折形成第二抵接位3123,第二套接端3122部分套接于弹性隔振段313外,且弹性隔振段313的其中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抵接位3123。
具体地,第一穿设端3111与第一套接端3112分体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穿设端3111与第一套接端3112也可以一体成型,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机构100产生库伦阻力,具有库伦阻力的隔振机构100在全频率范围的振动传递率如下式:
Figure BDA0001953174570000101
其中,
Figure BDA0001953174570000102
其中ω为室外机运行频率(rad/s),ωn为隔振机构100的固有频率(rad/s),
Figure BDA0001953174570000103
其中k为室外机的支撑刚度(单位:N/m),m为室外机质量(Kg)。具有库伦阻力的隔振机构100在全频率范围的振动传递率曲线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当室外机低速运行时,室外机被固定在支架上,振动的传递率T=1,避免室外机在低频段
Figure BDA0001953174570000104
运行时,出现共振。当室外机高速运行时,库仑力不能抑制机脚与支架的相对运动,振动能量衰减运动,而振动的传递率T小于1。
如此,对于于变频空调,其室外机运行频范围1-120Hz,采用产生库仑阻力的隔振机构100,可以实现:在低速运行时,室外机的振动不会被放大地传递到支架上,在高速运行时,室外机的振动在传递到支架的过程中被衰减,从起到隔振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件(20)及紧固件(30),所述紧固件(30)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二连接件(20)以及所述紧固件(30)三者中至少两者之间非刚性连接;
所述紧固件(30)包括连接部(31)、配合部(32)及第二弹性隔振部(34),所述连接部(31)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所述配合部(32)套设并固定于所述连接部(31)外露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一端;
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抵接于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或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机构(100)还包括弹性隔振件(40),所述弹性隔振件(40)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还包括第一弹性隔振部(33),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抵接于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或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机构(100)还包括垫片(50),所述垫片(50)抵接于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套接于所述连接部(31)外并突伸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20)设置,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套接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外,所述垫片(50)压持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及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均为弹性隔振垫;
所述隔振机构(100)还包括限位件(60),所述限位件(60)套接于所述连接部(31)外并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内,所述限位件(60)促使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与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产生微压缩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0)抵接于所述垫片(5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或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所述垫片(50)压持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振部(33)、所述第二弹性隔振部(34)及所述限位件(6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包括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沿所述第一连接件(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间隔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之间;
所述连接部(31)包括第一连接段(311)、弹性隔振段(313)及第二连接段(312),所述第一连接段(31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3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0)连接,所述弹性隔振段(313)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1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31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0) 还包括配合部(32),所述配合部(32)包括第一配合部(321)及第二配合部(322),所述第一配合部(321)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11)外露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一端并抵接于述第一连接件(10)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一侧,所述第二配合部(322)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段(312)外露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0)的一端并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11)、所述弹性隔振段(313)及所述第二连接段(312)三者一体成型。
CN201920115751.6U 2019-01-22 2019-01-22 隔振机构 Active CN210003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5751.6U CN210003744U (zh) 2019-01-22 2019-01-22 隔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5751.6U CN210003744U (zh) 2019-01-22 2019-01-22 隔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3744U true CN210003744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9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5751.6U Active CN210003744U (zh) 2019-01-22 2019-01-22 隔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37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1506A (zh) * 2019-01-22 2019-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隔振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1506A (zh) * 2019-01-22 2019-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隔振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6092B2 (en) Motor mounting assembly with tunable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ies
JPS6021570Y2 (ja) 二枚のパネル間の振動吸収ダンパ兼固定装置
RU2279584C1 (ru) Резиновый виброизолятор дл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KR20060134172A (ko) 진동 저감 결합 구조
KR20190060218A (ko) 댐퍼 내장형 엔진마운트
CN203239819U (zh) 一种设备内部元器件用橡胶减震器
CN210003744U (zh) 隔振机构
JP2015055322A (ja) 減震装置
JPH0510263A (ja) 振動発生機器の防振装置
CN210861428U (zh) 空调压缩机的固定结构及空调
CN213954219U (zh) 减振组件、隔振器及压缩机机组
WO2019041699A1 (zh) 减振固定架、动力组件及净水机
JP2012202476A (ja) 防振架台
CN212250382U (zh) 缓冲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U2018282393A1 (en) Acoustic and insulation mounting
JP2002081377A (ja) 圧縮機の支持装置
JPH08296558A (ja) 圧縮機の防振支持構造
CN108980271B (zh) 车辆及其减振安装组件和压缩机装置
CN219101950U (zh) 一种水泵结构
JP4255198B2 (ja) 防振装置
CN217056153U (zh) 减振组件及制冷设备
JPH1038027A (ja) 圧縮機の防振支持装置
CN210829649U (zh) 压缩机的减振组件和空调器
CN108005894A (zh) 隔膜泵安装座和净水器
CN216666356U (zh) 一种精密设备减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