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5041U - 钻斗及旋挖钻机 - Google Patents

钻斗及旋挖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5041U
CN217055041U CN202220025212.5U CN202220025212U CN217055041U CN 217055041 U CN217055041 U CN 217055041U CN 202220025212 U CN202220025212 U CN 202220025212U CN 217055041 U CN217055041 U CN 217055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ing
petal
drilling bucket
bucket
r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52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亚伟
嵇浩
张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52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5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5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5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钻斗及旋挖钻机,其中,钻斗包括连接部,能够与旋挖钻机的钻杆连接;筒体,至少包括三个瓣体,瓣体沿连接部的周向分布并且各个瓣体相互围合形成圆筒形,每个瓣体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瓣体的第一端与连接部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筒体的轴线方向垂直;钻削组件,设置在瓣体的第二端。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钻斗在卸料时不易打开、打开后黏土不易掉落的问题,降低了钻斗的打开难度,并且在钻斗打开后,使黏土更容易掉落。

Description

钻斗及旋挖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斗及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旋挖钻机在小口径黏土层施工时,在钻进黏性较高的土层时,由于旋挖钻机的最大转速一定,并且黏土的粘结性较高,导致钻斗不易打开,且打开后黏土不易全部掉落,严重影响施工效率。而且钻斗长时间甩土会对钻机、杆具等产生损坏,会增加钻机及杆具的故障率。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钻斗在卸料时不易打开、打开后黏土不易掉落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斗及旋挖钻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钻斗在卸料时不易打开、打开后黏土不易掉落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斗,包括:
连接部,能够与旋挖钻机的钻杆连接;
筒体,至少包括三个瓣体,所述瓣体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分布并且各个所述瓣体能够相互围合形成圆筒形,每个所述瓣体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所述瓣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垂直;
钻削组件,设置在所述瓣体的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所述瓣体和所述钻削组件的重心位于参考平面远离所述圆筒形的轴线的一侧,所述参考平面与所述圆筒形的轴线平行,且所述瓣体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参考平面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瓣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瓣体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呈圆形,所述瓣体沿所述连接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所述瓣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底板所在面与所述筒体的轴线之间呈角;
相邻所述底板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并与所述瓣体的第二端之间形成进渣口,所述钻削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所述底板的第二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弧形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所述瓣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二弧形缺口与所述进渣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所述瓣体第二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在作业时防止对所述瓣体产生磨损的耐磨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所述瓣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在作业时防止所述钻斗倾斜的限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所述瓣体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贯穿所述瓣体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挖钻机,包括上述的钻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斗,包括连接部、筒体和钻削组件,筒体至少包括三个瓣体,瓣体的第一端与连接部转动连接。在钻削作业时,各个瓣体相互围合形成圆筒形,黏土等会进入钻斗的内部;在需要将黏土排出时,通过旋挖钻机使钻斗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各个瓣体相对于连接部转动,从而将黏土释放。上述瓣体至少设置有三个,每个瓣体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减小了每个瓣体与黏土之间的接触面积,黏土与各个瓣体之间的粘结力相应减小,可以降低钻斗打开的难度,由于黏土在瓣体上的附着面积减小了,故钻斗打开后,黏土更容易掉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钻斗在卸料时不易打开、打开后黏土不易掉落的问题。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挖钻机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钻斗,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斗在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斗在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斗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连接部;2:瓣体;3:钻削组件;4:连接板;5:底板;6:进渣口;7:第一弧形缺口;8:第二弧形缺口;9:耐磨结构;10:限位结构;11: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钻斗。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斗包括连接部1、筒体和钻削组件3,具体来说,连接部1能够与旋挖钻机的钻杆连接。
筒体至少包括三个瓣体2,瓣体2的第一端与连接部1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筒体的轴线方向垂直。上述钻削组件3设置在瓣体2的第二端,用于在作业时对黏土进行钻进。具体地,上述钻削组件3可以为截齿或者斗齿。
上述瓣体2至少设置有三个,各个瓣体2沿连接部1的周向分布,并且各个瓣体2相互围合形成圆筒形。每个瓣体2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
在作业时,各个瓣体2能够相互围合形成圆筒形,使钻斗呈闭合状态,参照图1,黏土等会进入钻斗的内部。在需要将黏土排出时,通过旋挖钻机使钻斗移动至孔洞的外部后,带动钻斗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各个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转动,使钻斗呈打开状态,参照图2,从而将黏土释放。
上述瓣体2至少设置有三个,每个瓣体2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减小了每个瓣体2与黏土之间的接触面积,黏土与各个瓣体2之间的粘结力相应减小,可以降低钻斗打开的难度,由于黏土在瓣体2上的附着面积减小了,故钻斗打开后,黏土更容易掉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钻斗在卸料时不易打开、打开后黏土不易掉落的问题。
此外,将钻斗设置为至少三个瓣体2后,与现有技术中的两瓣式钻斗相比,在各个瓣体2所围合形成的圆筒形直径相同、瓣体2的轴向长度相同且钻削组件3的型号规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每个瓣体2的质量明显减小,每个瓣体2的第二端均设置相应的钻削组件3,而每个钻削组件3的质量不变或变化不明显,从而使得每个钻削组件3的质量与每个瓣体2的质量之间的比值增加,每个瓣体2与钻削组件3所形成的整体的重心更靠近钻削组件3,增加了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轴线与上述重心之间的距离。
利用物理学知识在钻斗打开时对瓣体2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每个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角度由钻斗的转动速度以及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轴线与上述重心之间的距离决定。当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轴线与上述重心之间的距离一定时,钻斗的转动速度越大,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角度越大。当钻斗的转动速度一定时,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轴线与上述重心之间的距离越大,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角度越大。
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钻斗还有利于增加瓣体2在离心力作用下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角度,在钻斗打开后,黏土更容易掉落。
在对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角度要求一定的情况下,降低了对离心力的要求,降低了对旋挖钻机的转动速度的要求,钻斗的打开难度相应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瓣体2和钻削组件3的重心位于参考平面远离圆筒形的轴线的一侧。上述参考平面与圆筒形的轴线平行,且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轴线位于上述参考平面内。
在作业过程中,上述参考平面为瓣体2相对于连接部1的转动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在钻斗处于闭合状态时,瓣体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具有使瓣体2和钻削组件3的重心向参考平面内移动的运动趋势,从而使各个瓣体2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运动趋势,保证钻斗能够完全闭合。
具体地,可以在瓣体2的第一端和连接部1上设置铰接孔,利用铰接轴实现瓣体2的第一端与连接部1之间的转动连接。在设计、加工瓣体2时,需要确定铰接孔在瓣体2上的设置位置,以使瓣体2和钻削组件3的重心与上述参考平面之间具有间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连接部1靠近瓣体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与连接部1形成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可以使连接板4与连接部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板4与连接部1之间的相对固定。
上述各个瓣体2分别通过铰接轴与连接板4转动连接。上述连接板4呈圆形。各个瓣体2和铰接轴沿连接板4的周向均匀分布。可以在钻斗旋转过程中,提高各个瓣体2所受的离心力的一致性,提高钻斗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瓣体2的第二端设置有底板5,底板5倾斜设置,且底板5所在面与筒体的轴线之间呈角,即底板5所在面与筒体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在相邻底板5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相邻底板5之间的间隙与瓣体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进渣口6。钻削组件3设置在底板5的第一侧边缘。在钻削过程中,黏土等可以通过进渣口6进入钻斗内部。
本实施例中,在底板5的第二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弧形缺口7,第一弧形缺口7的设置,增加了进渣口6的面积,便于黏土等进入钻斗内部,有利于提高钻进效率。
本实施例中,在瓣体2的第二端还设置有第二弧形缺口8,第二弧形缺口8与进渣口6连通,进一步增加了进渣口6的面积,更加便于黏土等进入钻斗内部,进一步提高了钻进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瓣体2第二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耐磨结构9,在作业过程中,用于防止对瓣体2产生磨损。
具体地,上述耐磨结构9包括多个耐磨块,多个耐磨块均设置在瓣体2的外侧壁上,并沿瓣体2的周向均匀分布。上述耐磨块呈条状结构,耐磨块的长度方向沿瓣体2的轴线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在瓣体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结构10,在作业过程中,用于防止钻斗倾斜。
具体地,上述限位结构10包括多个限位块,多个限位块均设置在瓣体2的第一端的外侧壁上,并沿瓣体2的周向分布。上述限位块呈条状结构,限位块的长度方向沿瓣体2的轴线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瓣体2上设置有排水孔11,排水孔11贯穿瓣体2的侧壁。在作业时,钻头内部的泥浆从瓣体2侧壁的排水孔11排出,可以减小黏土进入钻头的阻力。
具体地,上述排水孔11可以设置为条形孔,条形孔的长度方向沿瓣体2的轴线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旋挖钻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钻斗。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钻斗能够减小每个瓣体2与黏土之间的接触面积,黏土与各个瓣体2之间的粘结力相应减小,可以降低钻斗打开的难度,且钻斗打开后,黏土更容易掉落。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挖钻机也解决了钻斗在卸料时不易打开、打开后黏土不易掉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挖钻机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钻斗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钻斗,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部,能够与旋挖钻机的钻杆连接;
筒体,至少包括三个瓣体,所述瓣体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分布并且各个所述瓣体能够相互围合形成圆筒形,每个所述瓣体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所述瓣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垂直;
钻削组件,设置在所述瓣体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瓣体和所述钻削组件的重心位于参考平面远离所述圆筒形的轴线的一侧,所述参考平面与所述圆筒形的轴线平行,且所述瓣体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参考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瓣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瓣体与所述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呈圆形,所述瓣体沿所述连接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瓣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底板所在面与所述筒体的轴线之间呈角;
相邻所述底板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并与所述瓣体的第二端之间形成进渣口,所述钻削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边缘设置有第一弧形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瓣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弧形缺口,所述第二弧形缺口与所述进渣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瓣体第二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在作业时防止对所述瓣体产生磨损的耐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瓣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在作业时防止所述钻斗倾斜的限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瓣体上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贯穿所述瓣体的侧壁。
10.一种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钻斗。
CN202220025212.5U 2022-01-06 2022-01-06 钻斗及旋挖钻机 Active CN217055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5212.5U CN217055041U (zh) 2022-01-06 2022-01-06 钻斗及旋挖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5212.5U CN217055041U (zh) 2022-01-06 2022-01-06 钻斗及旋挖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5041U true CN217055041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5212.5U Active CN217055041U (zh) 2022-01-06 2022-01-06 钻斗及旋挖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5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7695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山东千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挖钻岩石钻进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7695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山东千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挖钻岩石钻进装置
CN116927695B (zh) * 2023-09-15 2023-12-05 山东千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挖钻岩石钻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55041U (zh) 钻斗及旋挖钻机
CN112127798A (zh) 一种分体双底截齿捞砂斗旋挖钻头
CN111395968B (zh) 一种分体式两瓣斗旋挖钻头
CN115680502A (zh) 一种旋挖钻机排渣钻头
CN217327167U (zh) 旋挖机械成孔设备
CN109138885A (zh) 一种卸土钻斗装置
CN211500540U (zh) 一种相对搅拌式旋挖钻机用复合钻头
CN112282654A (zh) 旋挖牙轮筒钻
CN209067118U (zh) 用于反循环钻井的钻头
CN208203133U (zh) 一种旋挖牙轮筒钻
CN207229019U (zh) 一种带降噪功能的建筑施工用钻头
CN211692295U (zh) 一种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系统
CN209011782U (zh) 一种卸土钻斗装置
CN212249847U (zh) 旋挖钻头和具有其的旋挖机
CN114908832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清淤设备
CN212389251U (zh) 一次性成孔的方桩旋挖装置
CN211573403U (zh) 一种高耐磨硬质合金钻头
US3191698A (en) Blade-type drill bit
CN209924916U (zh) 一种筒装牙轮组合破岩钻头
CN219327513U (zh) 一种具有替换功能的旋转钻头
CN110905395A (zh) 一种中部聚能改变井底围压分布的钻井提速系统
CN213419023U (zh) 一种旋挖钻头弧形切削底板及旋挖钻头
CN217233410U (zh) 一种钻通机的钻具结构
CN206655659U (zh) 一种具有高自转及排粉性能的旋挖齿
CN218407323U (zh) 旋挖钻机用的筒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