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9165U - 贴膜总成 - Google Patents

贴膜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9165U
CN217049165U CN202220118021.3U CN202220118021U CN217049165U CN 217049165 U CN217049165 U CN 217049165U CN 202220118021 U CN202220118021 U CN 202220118021U CN 217049165 U CN217049165 U CN 217049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diagonal
film
alignment
mobi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80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佳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9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9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贴膜总成,对应于一手持移动装置。所述贴膜总成包括一屏幕保护贴与两个对角定位器。所述屏幕保护贴包含一承载板及可撕离地附着于所述承载板的一保护膜。所述承载板的轮廓对应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的轮廓,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分别用来贴附于所述承载板的斜对向两个角落。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具有一贴附段、垂直地相连于所述贴附段的一第一对位段及相对于所述贴附段与所述第一对位段呈垂直配置的一第二对位段。所述第一对位段与所述第二对位段用来分别抵靠于相对应所述角落的两个边缘,而所述贴附段则是黏贴于所述承载板。据此,通过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与所述承载板的结构搭配,以实现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之间的预对位。

Description

贴膜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膜器,尤其涉及适用于软式保护膜与硬式保护膜的一种贴膜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贴膜机制大都是将手持移动装置与相对应的屏幕保护贴设置定位于一载台上,据以通过所述载台作为上述屏幕保护贴被贴合在所述手持移动装置上的贴合基准。也就是说,在现有贴膜机制之中,所述屏幕保护贴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之间的贴合精准度将决定在所述载台。此外,现有贴膜机制虽然也有演变出较为简易的贴膜方式,但其存在着贴合误差较大、或是只能适用于硬式保护膜(如:玻璃膜)的缺陷,且有损坏保护膜本身的风险。
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膜总成,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贴合机制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贴膜总成,其对应于一手持移动装置,并且贴膜总成包括:一屏幕保护贴,包含有:一承载板,具有分别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板面与一第二板面,并且承载板的轮廓对应于手持移动装置的轮廓;及一保护膜,可撕离地附着于承载板的第一板面;以及两个对角定位器,分别用来贴附于第二板面的斜对向两个角落而共同构成一贴膜器;其中,每个对角定位器具有:一贴附段;一第一对位段,垂直地相连于贴附段;及一第二对位段,相对于贴附段与第一对位段呈垂直配置;其中,当任一个对角定位器贴附于第二板面的相对应角落时,第一对位段与第二对位段分别抵靠于角落的两个边缘,而贴附段则是黏贴于第二板面。
优选地,每个对角定位器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并且两个对角定位器具有相同的构造。
优选地,每个对角定位器具有连接第一对位段与第二对位段的一避让段;于平行贴附段的避让段的一横截面中,避让段呈圆弧状且具有介于170度~200度之间的一圆心角;当任一个对角定位器贴附于第二板面的相对应角落时,避让段未接触于角落。
优选地,每个对角定位器具有自第二对位段向外延伸的一收容段;当任一个对角定位器贴附于第二板面的相对应角落时,收容段未接触于承载板、并与第二对位段形成有一段差。
优选地,每个对角定位器具有自贴附段朝远离第一对位段的方向延伸的一剥离段,并且剥离段与贴附段相夹有介于100度~150度之间的一夹角。
优选地,当任一个对角定位器贴附于第二板面的相对应角落时,贴附段与第二板面之间的黏贴区域呈长形且有一黏贴长度,并且剥离段平行且邻近于黏贴区域。
优选地,当任一个对角定位器贴附于第二板面的相对应角落时,剥离段的长度不小于黏贴长度的至少60%。
优选地,每个对角定位器的剥离段具有:一力臂部,倾斜地相连于贴附段,并且力臂部呈弯曲状;及一受力端部,相连于力臂部且平行于贴附段。
优选地,当两个对角定位器分别贴附于第二板面的两个角落而共同构成贴膜器时,贴膜器能用来罩设于手持移动装置,以使两个对角定位器夹持于手持移动装置的边缘,并使手持移动装置的屏幕平行于保护膜且彼此之间形成有一间隙。
优选地,贴膜总成包含有一刮板,并且每个对角定位器具有自贴附段朝远离第一对位段的方向延伸的一剥离段;其中,当贴膜器罩设于手持移动装置时,刮板能用来将保护膜压抵于屏幕上、且一并压迫任一个对角定位器的剥离段而使其脱离承载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贴膜总成,其通过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与所述承载板的结构搭配(如:共同构成所述贴膜器),据以实现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之间的预对位,并且利于所述保护膜采用不同的类型(如:软式保护膜或是硬式保护膜)。再者,于所述贴膜器的操作过程中,其将由所述承载板来吸收外力的影响,进而避免所述保护膜受到外力损伤。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膜总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膜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对角定位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膜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4的贴膜器在移除离型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贴膜器用来罩设于手持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后续作动示意图。
图9为图8沿剖线IX-IX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一个对角定位器被刮板移除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8的两个对角定位器皆被刮板移除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手持移动装置完成贴膜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贴膜总成”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贴膜总成100及一种手持移动装置的贴膜方法;而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下将先说明所述贴膜总成100的具体结构,而后再介绍所述手持移动装置的贴膜方法。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贴膜总成100是对应于一手持移动装置200,并且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可以是移动电话或是平板计算机,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其中,所述贴膜总成100于本实施例中包含有彼此独立设置的一屏幕保护贴1、两个对角定位器2、一刮板3及一屏幕清洁包4,但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刮板3及/或所述屏幕清洁包4也可以依据实用新型需求而被省略或以其他构件取代。
需额外说明的是,不同机型的多款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可以是对应于多种不同的所述贴膜总成100;其中,多种所述贴膜总成100所包含的组件类型大致相同,但任一个所述贴膜总成100内的所述屏幕保护贴1构造将依照其所对应的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而有所不同。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屏幕保护贴1包含有一承载板11、贴附于所述承载板11的一保护膜12及贴附于所述保护膜12的一离型膜13。其中,所述承载板11的轮廓对应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轮廓;也就是说,所述承载板11的尺寸与形状大致对应于(如:略小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横截面尺寸与形状。
所述承载板11具有分别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板面111与一第二板面112,并且所述保护膜12可撕离地附着于所述承载板11的所述第一板面111。其中,所述保护膜12的类型可以是软式保护膜(如:PET膜)或是硬式保护膜(如:玻璃膜),并且所述保护膜12的尺寸与形状大致对应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屏幕201。需额外说明的是,所述保护膜12的材质或类型于本实施例中可以依据实用新型需求而加以调整变化,并不受限于上述所载。
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分别用来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112的斜对向两个角落113,据以使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能与所述屏幕保护贴1共同构成一贴膜器10。也就是说,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于本实施例中是以贴附于所述承载板11来进行其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之间的预对位,并且于所述贴膜器10的操作过程中,其将由所述承载板11来吸收外力的影响,进而避免所述保护膜12受到外力损伤。
需说明的是,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于本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并且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为便于说明,以下仅介绍其中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的构造,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的构造也可以略有差异。
所述对角定位器2于本实施例中具有一贴附段21、垂直地相连于所述贴附段21且呈共平面设置的一延伸段22、垂直地相连于所述贴附段21的一第一对位段23、垂直地相连于所述延伸段22一第二对位段24、自所述第二对位段24向外延伸且垂直地相连于所述延伸段22的一收容段25、连接所述第一对位段23与所述第二对位段24的一避让段26及自所述贴附段21朝远离所述第一对位段23方向延伸的一剥离段27,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22、所述收容段25、所述避让段26及所述剥离段27的至少其中一个可以依据实用新型需求而省略或是以其他构造取代。
更详细地说,所述贴附段21大致等长于所述延伸段22,并且所述贴附段21、所述第一对位段23及所述第二对位段24呈彼此垂直配置。再者,所述收容段25是自所述第二对位段24朝远离所述避让段26的方向朝外延伸而形成,以使得所述收容段25与所述第二对位段24之间形成有一段差D25,据以容置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侧边按钮202。
其中,所述第一对位段23与所述第二对位段24彼此未相连,而所述避让段26是位于所述对角定位器2的角落处,据以连接所述第一对位段23与所述第二对位段24。进一步地说,于平行所述贴附段21的所述避让段26的一横截面中,所述避让段26呈圆弧状且具有介于180度~270度之间的一圆心角σ26,据以能够适用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不同角落构型(如:直角或圆角)。
所述剥离段27具有一力臂部271与一受力端部272,所述力臂部271倾斜地相连于所述贴附段21,并且所述力臂部271呈弯曲状(如:所述力臂部271呈圆弧状且其圆心位于所述贴附段21的上方),而所述受力端部272相连于所述力臂部271且大致平行于所述贴附段21。其中,所述剥离段27与所述贴附段21相夹有介于100度~150度之间的一夹角σ27(如:图9);上述夹角σ27于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定义为所述剥离段27的两端缘所构成的平面相较于所述贴附段21而构成。
以上为单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的构造说明,以下接着就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分别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112的两个所述角落113而共同构成所述贴膜器10的构造作一说明。
也就是说,于所述贴膜器10的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与所述第二板面112的相对应所述角落113之中,其较佳是具备有下述至少一个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对位段23与所述第二对位段24分别抵靠于所述角落113的两个边缘114,所述贴附段21则是黏贴于所述第二板面112,并且所述贴附段21与所述第二板面112之间的黏贴区域211(如:双面胶带)呈长形且有一黏贴长度L211,所述收容段25未接触于所述承载板11,所述避让段26未接触于所述角落113,所述剥离段27平行且邻近于所述黏贴区域211,并且所述剥离段27的长度L27不小于所述黏贴长度L211的至少6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上述为限。举例来说,所述剥离段27的长度L27可以依据实用新型需求而加以调整变化,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载。
再者,如图2至图5及图8和图9所示,所述贴膜器10能用来罩设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以使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夹持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边缘,并使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所述屏幕201平行于所述保护膜12且彼此之间形成有一间隙G(如:0.1厘米~1厘米)。于本实施例中,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的所述第一对位段23(或所述第二对位段24)的高度是略大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厚度,所以当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设置在一工作面300(如:桌面)上,而所述贴膜器10罩设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且以其所述第一对位段23(或所述第二对位段24)抵靠于所述工作面300时,所述屏幕201将与所述保护膜12形成有所述间隙G。
据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所述贴膜器10,其通过在所述屏幕201将与所述保护膜12形成有所述间隙G,以能够有效地避免在罩设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气泡,并有助于所述保护膜12采用不同的类型(如:软式保护膜或是硬式保护膜)。
进一步地说,当所述贴膜器10罩设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时,所述刮板3能用来将所述保护膜12压抵于所述屏幕201上、且一并压迫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的所述剥离段27而使其脱离所述承载板1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刮板3在将所述保护膜12压抵于所述屏幕201上的过程中,所述刮板3能一并顶抵于任一个所述剥离段27的所述受力端部272,以通过所述夹角σ27以及所述长度L27的配置,而利于使所述贴附段21自所述黏贴区域211脱离所述承载板11。
据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所述贴膜器10,其通过所述刮板3在将所述保护膜12压抵于所述屏幕201上的过程中,同步自所述承载板11移除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据以有效地改善因为移除所述对角定位器2而于所述保护膜12周边产生气泡的情况。
以上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贴膜总成100的具体结构说明,以下接着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手持移动装置的贴膜方法,其依序包含一前置步骤S110、一组合步骤S130、一覆盖步骤S150、一贴合步骤S170及一移除步骤S190,但本实用新型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步骤S110~S190其中至少一个可以依据实用新型需求而加以调整变化。以下将接着说明多个所述步骤S110~S190的具体实施方式,并请同步参酌上述有关贴膜总成100的结构说明。
所述前置步骤S110:如图2所示,提供对应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如:图7)机型的所述贴膜总成100。其中,所述贴膜总成100中的所述屏幕清洁包4能先用来清洁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屏幕201。
所述组合步骤S130:如图3至图6所示,将所述屏幕保护贴1的所述承载板11以其所述第二板面112的两个所述角落113分别贴附于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据以共同构成所述贴膜器10。其中,在组合构成所述贴膜器10之后,所述屏幕保护贴1的所述离型膜13可以被移除,以利于后续作业。再者,于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与所述第二板面112的相对应所述角落113之中,所述第一对位段23与所述第二对位段24分别抵靠于所述角落113的两个边缘114,而所述贴附段21则是黏贴于所述第二板面112。
所述覆盖步骤S150:如图7至图9所示,将所述贴膜器10罩设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并且所述贴膜器10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皆置于所述工作面300上),以使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夹持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所述边缘,并使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的所述屏幕201平行于所述保护膜12且彼此之间形成有所述间隙G。
所述贴合步骤S170: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所述刮板3将所述保护膜12压抵于所述屏幕201上、且一并压迫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的所述剥离段27而使其脱离所述承载板11。也就是说,所述保护膜12通过所述刮板3而平整地贴附于所述屏幕201且其之间没有气泡产生,而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2则同步被所述刮板3移除。
所述移除步骤S190:如图12所示,将所述承载板11自所述保护膜12移除,即完成所述保护膜12贴附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贴膜总成,其通过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与所述承载板的结构搭配(如:共同构成所述贴膜器),据以实现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之间的预对位,并且利于所述保护膜采用不同的类型(如:软式保护膜或是硬式保护膜)。再者,于所述贴膜器的操作过程中,其将由所述承载板来吸收外力的影响,进而避免所述保护膜受到外力损伤。
进一步地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贴膜总成,其通过在所述屏幕将与所述保护膜形成有所述间隙,以能够有效地避免在罩设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气泡,并有助于所述保护膜采用不同的类型(如:软式保护膜或是硬式保护膜)。再者,所述贴膜器通过所述刮板在将所述保护膜压抵于所述屏幕上的过程中,同步自所述承载板移除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据以有效地改善因为移除所述对角定位器而于所述保护膜周边产生气泡的情况。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总成对应于一手持移动装置,并且所述贴膜总成包括:
一屏幕保护贴,包含有:
一承载板,具有分别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板面与一第二板面,并且所述承载板的轮廓对应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的轮廓;及
一保护膜,可撕离地附着于所述承载板的所述第一板面;以及
两个对角定位器,分别用来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的斜对向两个角落而共同构成一贴膜器;其中,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具有:
一贴附段;
一第一对位段,垂直地相连于所述贴附段;及
一第二对位段,相对于所述贴附段与所述第一对位段呈垂直配置;
其中,当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的相对应所述角落时,所述第一对位段与所述第二对位段分别抵靠于所述角落的两个边缘,而所述贴附段则是黏贴于所述第二板面。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为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并且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具有相同的构造。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对位段与所述第二对位段的一避让段;于平行所述贴附段的所述避让段的一横截面中,所述避让段呈圆弧状且具有介于170度~200度之间的一圆心角;当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的相对应所述角落时,所述避让段未接触于所述角落。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具有自所述第二对位段向外延伸的一收容段;当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的相对应所述角落时,所述收容段未接触于所述承载板、并与所述第二对位段形成有一段差。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具有自所述贴附段朝远离所述第一对位段的方向延伸的一剥离段,并且所述剥离段与所述贴附段相夹有介于100度~150度之间的一夹角。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当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的相对应所述角落时,所述贴附段与所述第二板面之间的黏贴区域呈长形且有一黏贴长度,并且所述剥离段平行且邻近于所述黏贴区域。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当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的相对应所述角落时,所述剥离段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黏贴长度的至少60%。
8.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的所述剥离段具有:
一力臂部,倾斜地相连于所述贴附段,并且所述力臂部呈弯曲状;及
一受力端部,相连于所述力臂部且平行于所述贴附段。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当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分别贴附于所述第二板面的两个所述角落而共同构成所述贴膜器时,所述贴膜器能用来罩设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以使两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夹持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的边缘,并使所述手持移动装置的屏幕平行于所述保护膜且彼此之间形成有一间隙。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膜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总成包含有一刮板,并且每个所述对角定位器具有自所述贴附段朝远离所述第一对位段的方向延伸的一剥离段;其中,当所述贴膜器罩设于所述手持移动装置时,所述刮板能用来将所述保护膜压抵于所述屏幕上、且一并压迫任一个所述对角定位器的所述剥离段而使其脱离所述承载板。
CN202220118021.3U 2022-01-07 2022-01-17 贴膜总成 Active CN2170491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0211 2022-01-07
TW111200211U TWM628566U (zh) 2022-01-07 2022-01-07 貼膜總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9165U true CN217049165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1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8021.3U Active CN217049165U (zh) 2022-01-07 2022-01-17 贴膜总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9165U (zh)
TW (1) TWM62856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8566U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9355B (en) Ablation means for adhesive tape, ablation device for adhesive tape, ablation method for adhesive tape, pick-up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chip, pick-up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chip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9279079B (zh) 一种贴膜方法及其贴膜装置
KR101765553B1 (ko) 플렉서블 패널 곡면 합착 방법
MY14309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in die detachment
JP2006332441A (ja) 可撓性回路基板の実装処理方法
CN217049165U (zh) 贴膜总成
JP4478557B2 (ja) 大型ペリクル、ペリクル搬送方法、ペリクルケース及びペリクル移載装置
KR101495075B1 (ko) 기능성 필름을 갖는 액정보호필름 구조체
CN108231633A (zh) 用于引线框架的蚀刻保护治具及引线框架的蚀刻方法
CN104834400B (zh) 带保护膜的静电传感器
JP5436931B2 (ja) 移載装置
JP2003338478A (ja) 脆質材料の剥離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硬質板並びに剥離装置
JP4478558B2 (ja) 大型ペリクルの搬送方法、搬送用治具及びペリクルケース
JP2008078522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用搬送治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4016477B2 (ja) 可動接点体の製造方法
JP3411639B2 (ja) 印刷用スクリーンと基板の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構造
CN214256775U (zh) 柔性电路板加工装置
JP301417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KR102313009B1 (ko) 다이부착부재의 끝부와 시작부를 연결하는 접착테이프를 부착하는 부착장치 및 그 부착방법
JP3233161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4781606U (zh) 一种整体式多窗口保护膜
JP7262008B2 (ja) Acf貼付装置及びacf貼付方法
JP2004363438A (ja) 回路基板保持治具
JP2541764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の組立方法
JP2002258466A (ja) ペリク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