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355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3558U
CN217013558U CN202220604758.6U CN202220604758U CN217013558U CN 217013558 U CN217013558 U CN 217013558U CN 202220604758 U CN202220604758 U CN 202220604758U CN 217013558 U CN217013558 U CN 217013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team
cavity
cooking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047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团
许智波
姚亮
丁宏斌
郑博文
裴胜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047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3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3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3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蒸汽发生部,蒸汽发生部用于向烹饪腔内输送蒸汽;降温部,降温部与烹饪腔连通,用于对由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散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降温部的设置,使得由烹饪腔排出的气体得到降温,进而避免由烹饪腔排出的气体烫伤用户,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同时,经过降温后的气体排出烹饪器具后,不会充斥整个烹饪环境,进而避免烹饪环境产生异味以及温度过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在使用蒸汽功能、蒸烤功能烹饪时,在烹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高温水蒸汽排到烹饪器具外,用户不小心碰到排出的高温蒸汽时还会烫伤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同时,排出的气体充斥烹饪环境会使整个厨房都充满异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蒸汽发生部,蒸汽发生部用于向烹饪腔内排送蒸汽;降温部,降温部与烹饪腔连通,用于对由烹饪腔排出的气体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蒸汽发生部和降温部。烹饪腔内能够盛装食材,在蒸汽发生部产生蒸汽后,能够向烹饪腔内排送蒸汽,以通过蒸汽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由于降温部能够与烹饪腔连通,因此烹饪腔内的气体能够由进入降温部,通过降温部进行散热后排放至外界的空气中。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通过降温部的设置,使得由烹饪腔排出的气体得到降温,进而避免由烹饪腔排出的气体烫伤用户,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同时,经过降温后的气体排出烹饪器具后,不会充斥整个烹饪环境,进而避免烹饪环境产生异味以及温度过高。
具体地,降温部与外界大气连通,以使得被降温部散热后的气体能够排入外界大气,以保证烹饪腔内的气体能够顺利排出。可以理解的是,烹饪腔内的气体流入到降温部后,能够降温为常温气体,或略高于常温的气体,或者略低于常温的气体。
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部向烹饪腔内排送蒸汽的方式,包括蒸汽发生部通过管道与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部产生蒸汽后通过管道向烹饪腔内输送,也可以在烹饪腔内设置蒸发槽,蒸发槽能够将液体蒸发,进而蒸汽向烹饪腔内扩散,以实现食材的蒸汽烹饪。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腔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蒸汽发生部与进气口连通,降温部与排气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腔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蒸汽发生部可通过进气口向烹饪腔内输送蒸汽,烹饪腔内的蒸汽处理完食材后,由排气口排至降温部,降温部对蒸汽进行降温,避免由烹饪腔排出的气体烫伤用户以及使烹饪环境产生异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部包括:水箱,水箱被配置为盛装液体,水箱包括出水口;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进液口和蒸汽出口,进液口能够与出水口连通,蒸汽出口与进气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部包括水箱和蒸汽发生器,水箱用于盛装液体,蒸汽发生器包括进液口和蒸汽出口,进液口能够与出水口连通,蒸汽出口与进气口连通,水箱内的液体经过出水口进入进液口,在蒸汽发生器内变成蒸汽,进而由蒸汽出口输送至烹饪腔内,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降温部包括:冷却腔,冷却腔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能够与出水口连通,第二接口与进液口连通;冷却件,设于冷却腔内,冷却件与排气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温部包括冷却腔和冷却件,冷却腔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冷却件设置在冷却腔内,且冷却件与排气口连通,其中,第一接口和出水口连通,第二接口与进液口连通,也就是,水箱内的液体由出水口经第一接口流入冷却腔,然后经第二接口流入蒸汽发生器的进液口,这样,水箱内的液体流入冷却腔后能够带走冷却件的热量,进而实现对冷却件内的蒸汽的降温,使避免排出的蒸汽的温度过高。
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利用了蒸汽发生部的水箱中的液体对冷却件进行降温,进而对烹饪腔内排出的蒸汽进行降温,避免烫伤用户。烹饪器具在利用蒸汽功能时,需要提供常温液体,液体的比热容大,是一种很好的冷却介质,因此利用水箱中的液体可以将烹饪腔排出的气体温度降低。也就是,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在通过水箱内的液体产生蒸汽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水箱内的液体对排出烹饪腔的气体进行降温,充分利用了水箱内的液体,降低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冷却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箱内的液体经第一接口进入冷却腔内,由第二接口流出冷却腔,将冷却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使得水箱内的液体能流经冷却件的至少一部分,进而带走冷却件的热量以对排出烹饪腔的气体进行散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冷却腔位于水箱下方,其中,降温部包括顶起件,顶起件设于第一接口;水箱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于出水口;基于水箱设于冷却腔上,顶起件顶起密封件以使第一接口与出水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冷却腔设置在水箱的下方,这样,水箱内的液体能够流向下方的冷却腔内,进而对冷却腔内的冷却件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降温部包括顶起件,水箱包括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开启或关闭出水口,顶起件设置在第一接口处,密封件设置在出水口处,顶起件与密封件相对应。在将水箱安装在冷却腔的顶部时,顶起件将密封件顶起,使得出水口开启,进而出水口与第一接口连通,使得水箱内的液体能够流入冷却腔内,以实现对冷却件的冷却,进而实现对烹饪腔排出的气体进行降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冷却件包括管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冷却件包括管件,管件与排气口连通,烹饪腔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口流入管件内,进而在管件内降温,避免较高温度的气体烫伤用户。同时,管件成本较低,利用管件对气体进行降温能够降低烹饪器具的整体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管件相对于冷却腔的底壁倾斜设置,或管件垂直于冷却腔的底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烹饪腔内的蒸汽由排气口进入管件后,会发生冷凝的情况,将管件设置为相对于冷却腔的底壁倾斜的方式,能够使得冷凝水沿着倾斜的管件向下方流动,进而流向烹饪腔内,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中而影响气体的排出以及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中使得气体的排出产生噪音。
管件也能够垂直于冷却腔的底壁设置,这样,在烹饪腔内的蒸汽由排气口进入管件冷凝后,冷凝水会沿着垂直的管件向下方流动,进而流向烹饪腔内,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中而影响气体的排出以及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中使得气体的排出产生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自冷却腔的底壁至冷却腔的顶壁方向,管件呈蛇形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管件呈蛇形盘旋设置,增加了管件的长度,增加了管件的换热面积,进而能够保证对烹饪腔内排出的气体的降温效果,避免流向外界的气体烫伤用户。其中,呈蛇形盘旋的管件自冷却腔的底壁至冷却腔的顶壁方向延伸,使得管件内的冷凝水能够沿着管件自上而下流向烹饪腔内,避免冷凝水在管件内积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降温部包括排水口,排水口与蒸汽发生部连通,降温部通过排水口向蒸汽发生部内排水。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温部能够对由烹饪腔流出的蒸汽降温,使得部分蒸汽冷凝成液体,在降温部上设置排水口,排水口连通蒸汽发生部,使得通过降温部降温后冷凝的液体能够流向蒸汽发生部内,进而在蒸汽发生部内被蒸发成蒸汽,实现液体的循环利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部还包括:泵体,泵体与进液口和出水口连通,泵体用于将水箱内的液体泵入蒸汽发生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部还包括泵体,泵体与进液口和出水口相连通,泵体开启后,通过出水口将水箱内的液体泵送到蒸汽发生器内以供蒸汽发生器生成蒸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降温部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与排气口连通;翅片,套设在换热管上;风扇,风扇与翅片相对设置,风扇能够向翅片送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温部包括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对由烹饪腔内排出的气体进行降温,以避免高温蒸汽烫伤用户。同时,利用换热器对蒸汽降温,能够提高蒸汽的降温效率。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翅片和风扇,换热管与排气口连通,烹饪腔内的气体经排气口流向换热管内与换热管换热,翅片套设在换热管上,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效率,风扇与翅片相对设置,并且风扇能够向翅片送风,进一步提升换热管与蒸汽的换热效率,降低蒸汽烫伤用户的风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翅片包括螺旋翅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翅片包括螺旋翅片,增加了翅片的换热面积,进而增加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管包括蛇形换热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管包括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进而充分对蒸汽降温,避免蒸汽烫伤用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降温部包括:腔体,与排气口连通;制冷片,贴合在腔体的外侧壁上,制冷片用于对腔体制冷。
在该技术方案中,降温部包括腔体和制冷片,制冷片能够对腔体制冷,腔体与排气口连通,烹饪腔内的气体经排气口流向腔体内,进而在制冷片的作用下蒸汽能够降温,避免蒸汽排向外界时烫伤用户。
进一步地,腔体还包括外界连通口,蒸汽由排气口进入腔体后,在腔体内降温,进而由外界连通口排向外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制冷片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片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将冷端贴合在腔体的外侧壁上,开启半导体制冷片后,冷端降温,进而将冷量传递至腔体内,以使得进入腔体的蒸汽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腔,10进气口,12排气口,2蒸汽发生部,20水箱,21出水口,22蒸汽发生器,23蒸汽出口,24密封件,25弹性件,26泵体,3降温部,30冷却腔,31第一接口,32第二接口,33冷却件,34管件,35顶起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1、蒸汽发生部2和降温部3。
具体地,蒸汽发生部2用于向烹饪腔1内排送蒸汽;降温部3与烹饪腔1连通,用于对由烹饪腔1排出的气体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1、蒸汽发生部2和降温部3。烹饪腔1内能够盛装食材,在蒸汽发生部2产生蒸汽后,向烹饪腔1内排送蒸汽,以通过蒸汽对烹饪腔1内的食材进行烹饪,由于降温部3能够与烹饪腔1连通,因此烹饪腔1内的气体能够进入降温部3,通过降温部3进行散热后排放至外界的空气中。本申请提出的烹饪器具,通过降温部3的设置,使得由烹饪腔1排出的气体得到降温,进而避免由烹饪腔1排出的气体烫伤用户,提升了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能,同时,经过降温后的气体排出烹饪器具后,不会充斥整个烹饪环境,进而避免烹饪环境产生异味以及温度过高。
具体地,降温部3与外界大气连通,以使得被降温部3散热后的气体能够排入外界大气,以保证烹饪腔1内的气体能够顺利排出。可以理解的是,烹饪腔1内的气体流入到降温部3后,能够降温为常温气体,或略高于常温的气体,或者略低于常温的气体。
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部2向烹饪腔1内排送蒸汽的方式,包括蒸汽发生部2通过管道与烹饪腔1连通,蒸汽发生部2产生蒸汽后通过管道向烹饪腔1内输送,也可以在烹饪腔1内设置蒸发槽,蒸发槽能够将液体蒸发,进而蒸汽向烹饪腔1内扩散,以实现食材的蒸汽烹饪。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腔1包括进气口10和排气口12,蒸汽发生部2与进气口10连通,降温部3与排气口12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腔1包括进气口10和排气口12,蒸汽发生部2可通过进气口10向烹饪腔1内输送蒸汽,烹饪腔1内的蒸汽处理完食材后,由排气口12排至降温部3,降温部3对蒸汽进行降温,避免由烹饪腔1排出的气体烫伤用户以及使烹饪环境产生异味。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部2包括:水箱20和蒸汽发生器22。
具体地,水箱20被配置为盛装液体,水箱20包括出水口21;蒸汽发生器22包括进液口和蒸汽出口23,进液口能够与出水口21连通,蒸汽出口23与进气口1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发生部2包括水箱20和蒸汽发生器22,水箱20用于盛装液体,蒸汽发生器22包括进液口和蒸汽出口23,进液口能够与出水口21连通,蒸汽出口23与进气口10连通,水箱20内的液体经过出水口21进入进液口,在蒸汽发生器22内变成蒸汽,进而由蒸汽出口23输送至烹饪腔1内,对烹饪腔1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进一步地,水箱20还包括进水口,水箱20通过进水口注入液体,通过出水口21输送液体,进而向蒸汽发生器22内输送液体。其中,可以通过用户自主向水箱20内加入液体,也可通过自来水管自动向水箱20内注入液体。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温部3包括:冷却腔30和冷却件33。
具体地,冷却腔30包括第一接口31和第二接口32,第一接口31能够与出水口21连通,第二接口32与进液口连通;冷却件33设置在冷却腔30内,冷却件33与排气口12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降温部3包括冷却腔30和冷却件33,冷却腔30包括第一接口31和第二接口32,冷却件33设置在冷却腔30内,且冷却件33与排气口12连通,其中,第一接口31和出水口21连通,第二接口32与进液口连通,也就是,水箱20内的液体由出水口21经第一接口31流入冷却腔30,然后经第二接口32流入蒸汽发生器22的进液口,这样,水箱20内的液体流入冷却腔30后能够带走冷却件33的热量,进而实现对冷却件33内的蒸汽的降温,使避免排出的蒸汽的温度过高。
本申请提出的实施例,利用了蒸汽发生部2的水箱20中的液体对冷却件33进行降温,进而对烹饪腔1内排出的蒸汽进行降温,避免烫伤用户。烹饪器具在利用蒸汽功能时,需要提供常温液体,液体的比热容大,是一种很好的冷却介质,因此利用水箱20中的液体可以将烹饪腔1排出的气体温度降低。也就是,本申请提出的实施例,在通过水箱20内的液体产生蒸汽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水箱20内的液体对排出烹饪腔1的气体进行降温,充分利用了水箱20内的液体,降低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水箱20内的液体包括水,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快速带走冷却件33的热量,进而加快了冷却件33内蒸汽的降温速度。
进一步地,冷却件3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接口31和第二接口3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水箱20内的液体经第一接口31进入冷却腔30内,由第二接口32流出冷却腔30,将冷却件3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接口31和第二接口32之间,使得水箱20内的液体能流经冷却件33的至少一部分,进而带走冷却件33的热量以对排出烹饪腔1的气体进行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件33设置在冷却腔30内,冷却腔30通过第一接口31与水箱20连通,通过水箱20与冷却腔30的连通,能够使冷却腔30充满液体,或使冷却腔30的一部分盛装液体,其中,冷却件33能够完全浸没在冷却腔30内的液体中,以提升对冷却件33的冷却效果,当然,冷却件33也可以一部分浸没在液体内以达到降低冷却件33温度的效果,另外,也可使得冷却件33不浸在冷却腔30内的液体中,仅通过由第一接口31向第二接口32流动的液体对冷却件33冷却。
进一步地,冷却腔30位于水箱20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冷却腔30设置在水箱20的下方,这样,水箱20内的液体能够流向下方的冷却腔30内,进而对冷却腔30内的冷却件33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水箱20的出水口21设置在水箱20的底部,这样便于水箱20内的液体由出水口21流向冷却腔30。
在具体应用中,水箱20中的水先流入到冷却腔30中,再经过第二接口32流入到蒸汽发生器22中,蒸汽发生器22产生的水蒸汽再从蒸汽出口23引流进入烹饪腔1内。同时烹饪腔1内的高温蒸汽从排气口12排出烹饪腔1后进入冷却件33内,蒸汽在冷却件33中不断冷却,继而降温后的气体流向外界。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降温部3包括顶起件35,水箱20包括密封件24。顶起件35设置于第一接口31;密封件24设置于出水口21;基于水箱20设于冷却腔30上,顶起件35顶起密封件24以使第一接口31与出水口21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降温部3包括顶起件35,水箱20包括密封件24,密封件24用于开启或关闭出水口21,顶起件35设置在第一接口31处,密封件24设置在出水口21处,顶起件35与密封件24相对应。在将水箱20安装在冷却腔30的顶部时,顶起件35将密封件24顶起,使得出水口21开启,进而出水口21与第一接口31连通,使得水箱20内的液体能够流入冷却腔30内,以实现对冷却件33的冷却,进而实现对烹饪腔1排出的气体进行降温。
具体地,水箱20和冷却腔30可拆卸连接。在水箱20与冷却腔30分开时,密封件24重新密封出水口21,避免水箱20漏水。
进一步地,水箱20还包括弹性件25和出水通道,出水口21设置在出水通道上,弹性件25一端连接出水通道,另一端连接密封件24,在水箱20与冷却腔30分开的情况下,密封件24密封出水口21,在水箱20与冷却腔30连接的情况下,顶起件35将密封件24顶起,密封件24开启出水口21,弹性件25处于形变状态,因此在将水箱20与冷却件33再次分开的情况下,弹性件25恢复形变以驱使密封件24密封出水口21。
具体地,弹性件25包括弹簧。密封件24为硅胶垫。
实施例五: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冷却件33包括管件34。
在该实施例中,冷却件33包括管件34,管件34与排气口12连通,烹饪腔1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口12流入管件34内,进而在管件34内降温,避免较高温度的气体烫伤用户。同时,管件34成本较低,利用管件34对气体进行降温能够降低烹饪器具的整体成本。
进一步地,管件34为不锈钢管。
实施例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管件34相对于冷却腔30的底壁倾斜设置,或管件34垂直于冷却腔30的底壁。
在该实施例中,在烹饪腔1内的蒸汽由排气口12进入管件34后,会发生冷凝的情况,将管件34设置为相对于冷却腔30的底壁倾斜的方式,能够使得冷凝水沿着倾斜的管件34向下方流动,进而流向烹饪腔1内,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34中而影响气体的排出以及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34中使得气体的排出产生噪音。
管件34也能够垂直于冷却腔30的底壁设置,这样,在烹饪腔1内的蒸汽由排气口12进入管件34冷凝后,冷凝水会沿着垂直的管件34向下方流动,进而流向烹饪腔1内,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34中而影响气体的排出以及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34中使得气体的排出产生噪音。
在具体应用中,冷却腔30的底壁沿水平方向设置,管件34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或管件34沿竖直方向设置,进而便于冷凝水的流出以避免冷凝水积攒在管件34中影响气体排放,也避免了气体流动时产生噪音。
实施例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自冷却腔30的底壁至冷却腔30的顶壁方向,管件34呈蛇形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管件34呈蛇形盘旋设置,增加了管件34的长度,增加了管件34的换热面积,进而能够保证对烹饪腔1内排出的气体的降温效果,避免流向外界的气体烫伤用户。其中,呈蛇形盘旋的管件34自冷却腔30的底壁至冷却腔30的顶壁方向延伸,使得管件34内的冷凝水能够沿着管件34自上而下流向烹饪腔1内,避免冷凝水在管件34内积攒。
可以理解的是,自冷却腔30的底壁至冷却腔30的顶壁方向,管件34呈蛇形弯曲设置,使得管件34整体能够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或使得管件34整体沿竖直方向设置,这样可保证冷凝水顺利排出。
实施例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温部3包括排水口,排水口与蒸汽发生部2连通,降温部3通过排水口向蒸汽发生部2内排水。
在该实施例中,降温部3能够对由烹饪腔1流出的蒸汽降温,使得部分蒸汽冷凝成液体,在降温部3上设置排水口,排水口连通蒸汽发生部2,使得通过降温部3降温后冷凝的液体能够流向蒸汽发生部2内,进而在蒸汽发生部2内被蒸发成蒸汽,实现液体的循环利用。
实施例九: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部2还包括:泵体26。泵体26与进液口和出水口21连通,泵体26用于将水箱20内的液体泵入蒸汽发生器22内。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发生部2还包括泵体26,泵体26与进液口和出水口21相连通,泵体26开启后,通过出水口21将水箱20内的液体泵送到蒸汽发生器22内以供蒸汽发生器22生成蒸汽。
进一步地,降温部3包括冷却腔30,冷却腔30设置在水箱20的下方,冷却腔30包括第一接口31和第二接口32,第一接口31与出水口21连通,泵体26与第二接口32连通,也即泵体26通过第二接口32与水箱20连通,进而将水箱20内的液体泵送到蒸汽发生器22内。这样,水箱20中的水先流入到冷却腔30中,再通过水泵不断地从第二接口32泵入到蒸汽发生器22中,蒸汽发生器22产生的水蒸汽再从蒸汽出口23引流进入烹饪腔1内。同时烹饪腔1内的高温蒸汽从排气口12排出烹饪腔1后进入冷却件33内,蒸汽在冷却件33中冷却后排入外界环境中。
实施例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温部3包括换热器。
在该实施例中,降温部3包括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对由烹饪腔1内排出的气体进行降温,以避免高温蒸汽烫伤用户。同时,利用换热器对蒸汽降温,能够提高蒸汽的降温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翅片和风扇。换热管与排气口12连通;翅片套设在换热管上;风扇与翅片相对设置,风扇能够向翅片送风。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翅片和风扇,换热管与排气口12连通,烹饪腔1内的气体经排气口12流向换热管内与换热管换热,翅片套设在换热管上,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效率,风扇与翅片相对设置,并且风扇能够向翅片送风,进一步提升换热管与蒸汽的换热效率,降低蒸汽烫伤用户的风险。
进一步地:翅片包括螺旋翅片。
在该实施例中,翅片包括螺旋翅片,增加了翅片的换热面积,进而增加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换热管包括蛇形换热管。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管包括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进而充分对蒸汽降温,避免蒸汽烫伤用户。
实施例十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降温部3包括:腔体和制冷片。
具体地,腔体与排气口12连通;制冷片贴合在腔体的外侧壁上,制冷片用于对腔体制冷。
在该实施例中,降温部3包括腔体和制冷片,制冷片能够对腔体制冷,腔体与排气口12连通,烹饪腔1内的气体经排气口12流向腔体内,进而在制冷片的作用下蒸汽能够降温,避免蒸汽排向外界时烫伤用户。
进一步地,腔体还包括外界连通口,蒸汽由排气口12进入腔体后,在腔体内降温,进而由外界连通口排向外界。
在具体应用中,外界连通口可开启或关闭,在外界连通口关闭时,腔体构成密封腔体,进而提升制冷片对腔体内的气体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制冷片包括半导体制冷片。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片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将冷端贴合在腔体的外侧壁上,开启半导体制冷片后,冷端降温,进而将冷量传递至腔体内,以使得进入腔体的蒸汽降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1、蒸汽发生部2和降温部3。烹饪腔1包括进气口10和排气口12;蒸汽发生部2与进气口10连通,用于向烹饪腔1内输送蒸汽;降温部3与排气口12连通,用于对由排气口12排出的气体散热。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部2包括水箱20、蒸汽发生器22和泵体26,水箱20包括出水口21,蒸汽发生器22包括进液口和蒸汽出口23,泵体26能够将水箱20内的液体泵送至蒸汽发生器22内。
进一步地,降温部3包括冷却腔30和管件34,管件34设置在冷却腔30内,冷却腔30与排气口12连通,冷却腔30包括第一接口31和第二接口32,第一接口31与出水口21连通,第二接口32与泵体26连通。
进一步地,管件34倾斜防放置或者垂直放置,便于冷凝水回流和冷却后的气体排放。
具体地,水箱20中自动或者用户手动加入纯净水或自来水,水箱20中的水先流入到冷却腔30中,再通过水泵不断地从出水口21泵入到蒸汽发生器22中,蒸汽发生器22产生的水蒸汽再从蒸汽出口23引流进入烹饪腔1内。同时烹饪腔1内的高温蒸汽从排气口12排出烹饪腔1后进入管件34内,蒸汽在管件34中不断冷却,在管壁上冷凝的水滴顺着管件34的壁面流回烹饪腔1内,冷却后的常温或略高于室温的气体排放至环境中,从而不会造成蒸汽往外不断排放的现象,也避免用户烫伤的可能。烹饪器具在利用蒸汽功能时,需要提供常温水,水的比热容大,是一种很好的冷却介质,因此利用水箱20中的水可以将烹饪腔1排出的气体温度降低,同时在管件34中冷却的水可以顺着管件34重新流回到烹饪腔1内。
进一步地,冷却腔30顶部的顶起件35顶开水箱20的密封件24后,水箱20中水流入到冷却腔30中,在进入水泵前可以带走管件34的热量。
进一步地,管件34需要采用蛇形设计,避免冷凝水堵塞管件34影响水蒸汽排出烹饪腔1。
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电饭煲、电蒸锅中的任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1、蒸汽发生部2和降温部3。烹饪腔1包括进气口10和排气口12;蒸汽发生部2与进气口10连通,用于向烹饪腔1内输送蒸汽;降温部3与排气口12连通,用于对由排气口12排出的气体散热。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部2包括水箱20、蒸汽发生器22和泵体26,水箱20包括出水口21,蒸汽发生器22包括进液口和蒸汽出口23,泵体26能够将水箱20内的液体泵送至蒸汽发生器22内。
进一步地,降温部3包括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对由烹饪腔1内排出的气体进行降温,以避免高温蒸汽烫伤用户。同时,利用换热器对蒸汽降温,能够提高蒸汽的降温效率。
进一步地,翅片为螺旋翅片,也即换热器为旋翅式换热器。
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电饭煲、电蒸锅中的任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包括:烹饪腔1、蒸汽发生部2和降温部3。烹饪腔1包括进气口10和排气口12;蒸汽发生部2与进气口10连通,用于向烹饪腔1内输送蒸汽;降温部3与排气口12连通,用于对由排气口12排出的气体散热。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部2包括水箱20、蒸汽发生器22和泵体26,水箱20包括出水口21,蒸汽发生器22包括进液口和蒸汽出口23,泵体26能够将水箱20内的液体泵送至蒸汽发生器22内。
进一步地,还可通过磁制冷方式对蒸汽冷却,具体地,降温部3包括腔体和制冷片,制冷片能够对腔体制冷,腔体与排气口12连通,烹饪腔1内的气体经排气口12流向腔体内,进而在制冷片的作用下蒸汽能够降温,避免蒸汽排向外界时烫伤用户。
进一步地,腔体为密封腔体。
进一步地,制冷片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包括冷端和热端,将冷端贴合在腔体的外侧壁上,开启半导体制冷片后,冷端降温,进而将冷量传递至腔体内,以使得进入腔体的蒸汽降温。
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电饭煲、电蒸锅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腔;
蒸汽发生部,所述蒸汽发生部用于向所述烹饪腔内排送蒸汽;
降温部,所述降温部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用于对由所述烹饪腔排出的气体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蒸汽发生部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降温部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部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被配置为盛装液体,所述水箱包括出水口;
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进液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进液口能够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部包括:
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能够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冷却件,设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冷却件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腔位于所述水箱下方,
其中,所述降温部包括顶起件,所述顶起件设于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水箱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出水口;
基于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冷却腔上,所述顶起件顶起所述密封件以使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件包括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件相对于所述冷却腔的底壁倾斜设置,或所述管件垂直于所述冷却腔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自所述冷却腔的底壁至所述冷却腔的顶壁方向,所述管件呈蛇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部包括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蒸汽发生部连通,所述降温部通过所述排水口向所述蒸汽发生部内排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部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
换热管,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翅片,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上;
风扇,所述风扇与所述翅片相对设置,所述风扇能够向所述翅片送风。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部包括:
腔体,与所述烹饪腔连通;
制冷片,贴合在所述腔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制冷片用于对所述腔体制冷。
CN202220604758.6U 2022-03-18 2022-03-18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013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4758.6U CN217013558U (zh) 2022-03-18 2022-03-18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04758.6U CN217013558U (zh) 2022-03-18 2022-03-18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3558U true CN217013558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6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04758.6U Active CN217013558U (zh) 2022-03-18 2022-03-18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3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9730U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104799684B (zh) 电蒸炉
CN217013558U (zh) 烹饪器具
CN107625436B (zh) 一种蒸汽阀组件及设有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136175U (zh) 冷凝装置及蒸汽炉
CN215738389U (zh) 一种蒸汽烹饪设备
CN213993248U (zh) 烹饪装置
CN214964489U (zh) 烹饪器具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169737U (zh) 一种具有蒸汽回收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0169731U (zh) 一种使用安全性好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209789628U (zh) 一种改进型空气炸锅
CN209883793U (zh) 烹饪器具
CN207640149U (zh) 蒸汽锅
CN217423344U (zh) 用于集成灶的散热机构及集成灶
CN215724458U (zh) 一种用于油箱的降温装置
CN211933725U (zh) 一种方便冷却机体的食物电烤器具
CN219088978U (zh) 一种具有蒸煮及空气炸双功能的食物烹饪器
CN215271992U (zh) 蒸保厨具及集成灶
CN217744062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06330153U (zh)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CN214230995U (zh) 一种蒸汽空气煎锅
CN219088952U (zh)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066724U (zh) 一种自循环冷却炒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