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0153U -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30153U CN206330153U CN201621017526.1U CN201621017526U CN206330153U CN 206330153 U CN206330153 U CN 206330153U CN 201621017526 U CN201621017526 U CN 201621017526U CN 206330153 U CN206330153 U CN 2063301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member
- pot
- cooking stove
- hole
- stov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炉身,所述炉身上还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上下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与所述炉身之间为封闭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锅体,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锅体的底部或者侧壁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有排烟口,所述炉身上还设置有挡火圈,所述挡火圈为上下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挡火圈环绕与所述炉芯上端的外围,并与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隔开设置,所述挡火圈的上端与所述锅体之间存在有间隙。本申请的炉灶,能够降低锅体上各个位置之间的温度差,还具有较高的热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背景技术
在炉灶技术领域中,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目前的炉灶结构中,通常是包括炉身,炉身内设置炉芯,燃料放置在炉芯内燃烧,在炉身的上端设置出火口,在出火口的外围设置炉台,炊具放置在炉台上,在燃料燃烧时,炉芯内形成的炙热气体上升与炊具接触,进而实现炊具的加热。
在实际使用中,发明人还发现,目前的炉灶结构还存在有不足,具体在于,在使用过程中,炉芯燃烧燃料形成的炙热烟气,在从炉芯上端排出后直接朝向排烟口流动,在烟气流动过程中,与锅具的底部接触,进而实现锅具的加热,但是,对于正个锅体而言,下部分位于烟气流动的路径上,而上部分却远离烟气流动的路径,如此使得锅体上部分的温度低于下部分的温度,出现锅体各个位置温度差距较大的问题,不仅不利于烹饪,而且还使得炉灶具有较低的热利用率。
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度差的炉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炉灶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度差的炉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炉身,所述炉身上还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上下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与所述炉身之间为封闭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锅体,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锅体的底部或者侧壁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有排烟口,所述炉身上还设置有挡火圈,所述挡火圈为上下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挡火圈环绕与所述炉芯上端的外围,并与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隔开设置,所述挡火圈的上端与所述锅体之间存在有间隙。
本申请的炉灶,锅体的底部与支撑部件相配合,炉芯内的燃料燃烧后形成炙热烟气,烟气进入锅体底部与支撑部件之间的空间内,与锅体充分接触后再从排烟口排出,较传统炉灶而言,避免了烟气从锅体侧壁消散到炉灶的外部空间中,如此,提高了烟气与锅体之间的热交换率,也就提高了烟气加热锅体的速度,也提高了热利用率;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挡火圈,由炉芯内释放出的炙热烟气,与锅体底部接触后,需要翻过挡火圈的上缘才能够进入排烟口,如此,避免了烟气在经过锅底后直接从排烟口流出,进而避免了锅体上距离锅底较远的位置温度较低的问题;如此,还进一步的提高炙热烟气与锅体接触的充分程度,提高了锅体与炙热烟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锅体被加热的速度,也进一步提高了炉灶的热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挡火圈的上缘与所述锅体之间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锅体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为封闭配合。进一步的避免炙热烟气沿锅体侧壁消散到炉灶外部空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筒状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耐火层。通过设置耐火层,在进一步的避免炉灶内热量散失的同时,也避免支撑部件外壁过热烫伤用户。
优选的,所述锅体设置在所述耐火层上。耐火层具有良好强度,使得锅体的支撑安全可靠。
优选的,所述锅体为向下凸起的球冠状。
优选的,所述锅体的底部位于所述炉芯的上方。使得烟气由下至上沿着锅体底部流动,进一步方便锅体与炙热烟气之间的热交换。
优选的,所述炉芯上端还设置有燃烧器。通过设置燃烧器,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进而提高烟气的温度,如此,进一步提高锅体被加热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炉芯上设置有加料槽,所述加料槽穿过所述炉身,伸出到所述炉身外部,并在端口上设置有封盖。
优选的,所述炉芯底部还设置有出灰口和用于封闭所述出灰口个灰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内设置有环状的封闭腔体,所述锅体上缘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接通,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腔体接通的排烟管。
本申请的炉灶,支撑部件位于锅体上方的部分设置第一通孔,在使用时,可以在排烟管处连接抽气装置,抽气装置启动,烹饪过程中的油烟由第一通孔进入到腔体内,然后由排烟管进入抽气装置中,进而方便了油烟的排出,抽气装置可以将油烟排放到房屋外,如此,减少了锅体内油烟排放到厨房空间内排放量,改善了烹饪环境,也有利于保证厨房内的清洁。
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隔开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支撑部件的环向圆周均布。方便圆周方向上,各个位置的油烟能够尽量多的进入到第一通孔中,进而进一步的减少厨房内的油烟量。
优选的,所述锅体的上缘与所述耐火层之间为封闭配合。在提高炉灶热利用率的同时,还避免炙热烟气沿锅体侧壁消散到厨房空间中,进一步的保证了厨房内部环境的清洁,进一步的改善了烹饪环境。
优选的,所述锅体上缘下方对应的所述耐火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与所述腔体相接通,所述排烟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排烟管连接。炉芯排出的烟气,沿锅体流动,与锅体热交换,进而实现锅体的加热,加热锅体后的烟气由第二通孔进入到腔体内,然后从排烟管排出,而此时,由于烟气在排烟管内流动,使得在第一通孔处形成一定的负压,如此,即便是不采用抽取装置,也能够使锅体上的油烟被抽人到排烟管内,如此,进一步方便了使用。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置有炉台,所述炉台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水口。
本申请的炉灶,在炉台的上侧面设置排水口,在使用时,在排水口处连接排水管,进而可以使炉台上水流到排水管内,然后经排水管流出到用户规划的排水处,如此,方便炉台上的水的排出,避免水流到炉芯内,影响炉芯的火势,也避免了炉台上的水流到地面,影响厨房的清洁。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在圆周方向上均布。使得炉台的多个部位都能够排水,提高排水效率。
优选的,所述炉台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对应的所述炉台内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每一个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水槽还连接有排水管。通过设置排水槽,采用统一的排水管将水排出,避免排水管占用过多的厨房空间。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倾斜设置,所述排水管在所述排水槽的最低处与所述排水槽接通。方便排水槽内的水汇集流出。
优选的,所述炉台上侧面的边缘设置有挡圈。通过设置环绕在炉台上侧边缘的挡圈,进一步的避免炉台上的水流到底面上。
优选的,所述挡圈的上端边缘设置有圆角。避免划伤用户。
优选的,所述炉台为圆形或者多边形结构。提高本申请炉灶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炉灶,锅体的底部与支撑部件相配合,炉芯内的燃料燃烧后形成炙热烟气,烟气进入锅体底部与支撑部件之间的空间内,与锅体充分接触后再从排烟口排出,较传统炉灶而言,避免了烟气从锅体侧壁消散到炉灶的外部空间中,如此,提高了烟气与锅体之间的热交换率,也就提高了烟气加热锅体的速度,也提高了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炉灶局部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除锅体后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底座,2-炉身,3-炉芯,4-支撑部件,5-锅体,6-排烟口,7-壳体,8-耐火层,9-挡火圈,10-燃烧器,11-加料槽,12-封盖,13-第一通孔,14-腔体,15-排烟管,16-炉台,17-排水口,18-排水管,19-排水槽,20-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炉身2,所述炉身2上还设置有支撑部件4,所述支撑部件4为上下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件4的下端与所述炉身2之间为封闭连接,所述支撑部件4用于支撑锅体5,所述支撑部件4与所述锅体5的底部或者侧壁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件4上设置有排烟口6,所述炉身2上还设置有挡火圈9,所述挡火圈9为上下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挡火圈9环绕与所述炉芯3上端的外围,并与所述支撑部件4的内壁隔开设置,所述挡火圈9的上端与所述锅体5之间存在有间隙。
本申请的炉灶,锅体5的底部与支撑部件4相配合,炉芯3内的燃料燃烧后形成炙热烟气,烟气进入锅体5底部与支撑部件4之间的空间内,与锅体5充分接触后再从排烟口6排出,较传统炉灶而言,避免了烟气从锅体5侧壁消散到炉灶的外部空间中,如此,提高了烟气与锅体5之间的热交换率,也就提高了烟气加热锅体5的速度,也提高了热利用率;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挡火圈9,由炉芯3内释放出的炙热烟气,与锅体5底部接触后,需要翻过挡火圈9的上缘才能够进入排烟口6,如此,避免了烟气在经过锅底后直接从排烟口6流出,进而避免了锅体5上距离锅底较远的位置温度较低的问题;如此,还进一步的提高炙热烟气与锅体5接触的充分程度,提高了锅体5与炙热烟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了锅体5被加热的速度,也进一步提高了炉灶的热利用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火圈9的上缘与所述锅体5之间为间隙配合。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5与所述支撑部件4之间为封闭配合。进一步的避免炙热烟气沿锅体5侧壁消散到炉灶外部空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件4包括筒状的壳体7和设置在壳体7内的耐火层8。通过设置耐火层8,在进一步的避免炉灶内热量散失的同时,也避免支撑部件4外壁过热烫伤用户。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5设置在所述耐火层8上。耐火层8具有良好强度,使得锅体5的支撑安全可靠。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5为向下凸起的球冠状。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5的底部位于所述炉芯3的上方。使得烟气由下至上沿着锅体5底部流动,进一步方便锅体5与炙热烟气之间的热交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炉芯3上端还设置有燃烧器10。通过设置燃烧器10,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进而提高烟气的温度,如此,进一步提高锅体5被加热的速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炉芯3上设置有加料槽11,所述加料槽11穿过所述炉身2,伸出到所述炉身2外部,并在端口上设置有封盖12。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炉芯3底部还设置有出灰口和用于封闭所述出灰口个灰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件4内设置有环状的封闭腔体14,所述锅体5上缘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4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与所述腔体14接通,所述支撑部件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腔体14接通的排烟管15。
本申请的炉灶,支撑部件4位于锅体5上方的部分设置第一通孔13,在使用时,可以在排烟管15处连接抽气装置,抽气装置启动,烹饪过程中的油烟由第一通孔13进入到腔体14内,然后由排烟管15进入抽气装置中,进而方便了油烟的排出,抽气装置可以将油烟排放到房屋外,如此,减少了锅体5内油烟排放到厨房空间内排放量,改善了烹饪环境,也有利于保证厨房内的清洁。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3之间隔开设置。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13沿所述支撑部件4的环向圆周均布。方便圆周方向上,各个位置的油烟能够尽量多的进入到第一通孔13中,进而进一步的减少厨房内的油烟量。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5的上缘与所述耐火层8之间为封闭配合。在提高炉灶热利用率的同时,还避免炙热烟气沿锅体5侧壁消散到厨房空间中,进一步的保证了厨房内部环境的清洁,进一步的改善了烹饪环境。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5上缘下方对应的所述耐火层8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支撑部件4的内壁与所述腔体14相接通,所述排烟口6设置在所述壳体7上,并与所述排烟管15连接。炉芯3排出的烟气,沿锅体5流动,与锅体5热交换,进而实现锅体5的加热,加热锅体5后的烟气由第二通孔进入到腔体14内,然后从排烟管15排出,而此时,由于烟气在排烟管15内流动,使得在第一通孔13处形成一定的负压,如此,即便是不采用抽取装置,也能够使锅体5上的油烟被抽人到排烟管15内,如此,进一步方便了使用。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件4上还设置有炉台16,所述炉台16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水口17。
本申请的炉灶,在炉台16的上侧面设置排水口17,在使用时,在排水口17处连接排水管18,进而可以使炉台16上水流到排水管18内,然后经排水管18流出到用户规划的排水处,如此,方便炉台16上的水的排出,避免水流到炉芯3内,影响炉芯3的火势,也避免了炉台16上的水流到地面,影响厨房的清洁。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水口17在圆周方向上均布。使得炉台16的多个部位都能够排水,提高排水效率。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炉台16与所述支撑部件4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水口17对应的所述炉台16内设置有排水槽19,所述排水槽19与每一个排水口17连通,所述排水槽19还连接有排水管18。通过设置排水槽19,采用统一的排水管18将水排出,避免排水管18占用过多的厨房空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槽19倾斜设置,所述排水管18在所述排水槽19的最低处与所述排水槽19接通。方便排水槽19内的水汇集流出。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炉台16上侧面的边缘设置有挡圈20。通过设置环绕在炉台16上侧边缘的挡圈20,进一步的避免炉台16上的水流到底面上。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圈20的上端边缘设置有圆角。避免划伤用户。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炉台16为圆形或者多边形结构。提高本申请炉灶的适用范围。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炉身,所述炉身上还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上下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与所述炉身之间为封闭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锅体,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锅体的底部或者侧壁相配合,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有排烟口,所述炉身上还设置有挡火圈,所述挡火圈为上下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挡火圈环绕与炉芯上端的外围,并与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隔开设置,所述挡火圈的上端与所述锅体之间存在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火圈的上缘与所述锅体之间为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为封闭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筒状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耐火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述锅体设置在所述耐火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为向下凸起的球冠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内设置有环状的封闭腔体,所述锅体上缘对应的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有若干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腔体接通,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腔体接通的排烟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支撑部件的环向圆周均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上缘下方对应的所述耐火层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与所述腔体相接通,所述排烟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排烟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置有炉台,所述炉台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对应的所述炉台内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每一个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水槽还连接有排水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17526.1U CN206330153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17526.1U CN206330153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30153U true CN206330153U (zh) | 2017-07-14 |
Family
ID=59286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17526.1U Active CN206330153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301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96180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四川省焱森炉业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
-
2016
- 2016-08-31 CN CN201621017526.1U patent/CN2063301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96180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四川省焱森炉业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29700A (zh) | 覆盖保温、余热榨干式、取暖、做饭、烧水、烘烤与餐桌多功能炉灶 | |
CN204218725U (zh) | 无烟馕坑 | |
CN206330153U (zh) |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 |
CN102644939B (zh) | 集成灶 | |
CN210638081U (zh) | 一种用于中餐炒炉的余热回收炉膛结构 | |
CN106196180A (zh) | 一种能够降低锅体温差的炉灶 | |
CN207094666U (zh) | 一种改进的多管式散热炉 | |
CN103836651A (zh) | 一种具有烟气余高效热利用装置的厨具系统 | |
CN114543122A (zh) | 改善室内环境的燃气灶改装装置 | |
CN209857123U (zh) | 一种多功能灶台 | |
CN206037190U (zh) | 一种方便油烟排出的炉灶 | |
CN208269200U (zh) | 燃气余热回收炉灶 | |
CN206540187U (zh) | 一种节能炒炉 | |
CN216557138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 |
CN206330148U (zh) | 一种高效热利用并且快速制热的炉灶 | |
CN219913151U (zh) | 一种用于燃气加热装置的自热侧锅 | |
CN217209471U (zh) | 一种改善室内环境的燃气灶改装装置 | |
CN107115007A (zh) | 一种新型家用节能锅 | |
CN204201970U (zh) | 一种环保节能锅台 | |
CN208332358U (zh) | 一种多功能热水节能灶 | |
CN213514019U (zh) | 一种燃灶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6989275U (zh) | 一种利用余热烧水的燃气支架 | |
CN209688897U (zh) | 一种可移动柴火灶 | |
CN2476748Y (zh) | 带沸水器的燃气燃油蒸炒灶 | |
CN210921493U (zh) | 一种具有二次供氧功能的余热回收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