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9327U - 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9327U
CN217009327U CN202220637681.2U CN202220637681U CN217009327U CN 217009327 U CN217009327 U CN 217009327U CN 202220637681 U CN202220637681 U CN 202220637681U CN 217009327 U CN217009327 U CN 217009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mbrane
groove
heat conducting
heat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76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启忠
伍煦
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uang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uang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uang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uang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76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9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9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9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包括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表面包裹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凹槽处且位于锂电池的表面设置有导热膜机构,导热膜机构中包括外导热膜、胶接膜和内导热膜,外导热膜的一侧与胶接膜的一侧粘接,胶接膜的一侧与内导热膜的一侧粘接,外导热膜、胶接膜和内导热膜与固定架的凹槽处固定粘接,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膜技术领域。该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通过设置有导热膜机构,利用外导热膜、胶接膜和内导热膜的连接导热,并且通过外导热槽、贯穿槽和内导热槽实现由内向外的导热,同时利用小型翅片实现同一方向的散热,以此提高了补锂过程中的导热效果,并且保障了补锂过程中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背景技术
散热膜,即是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上面的一层导热散热的薄膜,业内大致分为四种:天然石墨、人工石墨、石墨稀和碳纳米管散热膜;天然石墨散价格很便宜,但是散热效果不怎么行。石墨稀散热效果最好,但是价格太贵,动辄上千元;人工石墨和碳纳米管散热膜散热效果是差不多的,但是碳纳米管在价格上更有优势,性价比更高。
现有的锂电池在进行补锂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而热量无法及时的散去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目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多数通过制作材料的特性来进行导热,容易存在热量累积导致散热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解决了目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多数通过制作材料的特性来进行导热,容易存在热量累积导致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包括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表面包裹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凹槽处且位于锂电池的表面设置有导热膜机构,所述导热膜机构中包括外导热膜、胶接膜和内导热膜,所述外导热膜的一侧与胶接膜的一侧粘接,所述胶接膜的一侧与内导热膜的一侧粘接,所述外导热膜、胶接膜和内导热膜与固定架的凹槽处固定粘接,所述外导热膜的表面开设有外导热槽,所述胶接膜的表面开设有贯穿槽,所述内导热膜的表面开设有内导热槽,所述内导热槽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小型翅片,所述外导热槽、贯穿槽和内导热槽从外向内对应连接形成梯形槽,且外导热槽、贯穿槽和内导热槽的槽径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外导热膜、胶接膜和内导热膜表面设置有基材层、耐腐蚀层和防水层,所述基材层的顶部与耐腐蚀层的底部通过粘接剂固定粘接,所述耐腐蚀层的顶部与防水层的底部通过粘接剂固定粘接。
优选的,所述耐腐蚀层中包括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层、环氧树脂层和醇酸树脂层和二氧化铝层,所述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层的顶部与环氧树脂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层的底部与醇酸树脂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醇酸树脂层的底部与二氧化铝层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中包括聚醚多元醇层、聚丙烯酸盐层、环己烷二甲醇层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所述聚醚多元醇层的顶部与聚丙烯酸盐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聚醚多元醇层的顶部与聚丙烯酸盐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聚丙烯酸盐层的顶部与环己烷二甲醇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己烷二甲醇层的顶部与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的底部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通过设置有导热膜机构,利用外导热膜、胶接膜和内导热膜的连接导热,并且通过外导热槽、贯穿槽和内导热槽实现由内向外的导热,同时利用小型翅片实现同一方向的散热,以此提高了补锂过程中的导热效果,并且保障了补锂过程中的安全。
(2)、该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通过设置有外导热膜、胶接膜和内导热膜组成的导热膜机构,并通过粘接剂将耐腐蚀层和防水层均匀的涂抹在其表面,以此可以有效的提高导热膜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从而使得该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热膜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材层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耐腐蚀层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层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锂电池、2-固定架、3-导热膜机构、31-外导热膜、32-胶接膜、33-内导热膜、34-外导热槽、35-贯穿槽、36-内导热槽、37-小型翅片、4-基材层、5-耐腐蚀层、51-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层、52-环氧树脂层、53-醇酸树脂层、54-二氧化铝层、6-防水层、61-聚醚多元醇层、62-聚丙烯酸盐层、63-环己烷二甲醇层、64-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包括锂电池1,锂电池1的表面包裹安装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凹槽处且位于锂电池1的表面设置有导热膜机构3,导热膜机构3中包括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表面设置有基材层4、耐腐蚀层5和防水层6,基材层4的顶部与耐腐蚀层5的底部通过粘接剂固定粘接,耐腐蚀层5的顶部与防水层6的底部通过粘接剂固定粘接,耐腐蚀层5中包括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层51、环氧树脂层52和醇酸树脂层53和二氧化铝层54,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层51的顶部与环氧树脂层52的底部固定连接,环氧树脂层52的底部与醇酸树脂层53的顶部固定连接,醇酸树脂层53的底部与二氧化铝层54的顶部固定连接,防水层6中包括聚醚多元醇层61、聚丙烯酸盐层62、环己烷二甲醇层63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64,聚醚多元醇层61的顶部与聚丙烯酸盐层62的底部固定连接,聚醚多元醇层61的顶部与聚丙烯酸盐层62的底部固定连接,聚丙烯酸盐层62的顶部与环己烷二甲醇层63的底部固定连接,环己烷二甲醇层63的顶部与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64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组成的导热膜机构3,并通过粘接剂将耐腐蚀层5和防水层6均匀的涂抹在其表面,以此可以有效的提高导热膜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从而使得该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更加耐用,外导热膜31的一侧与胶接膜32的一侧粘接,胶接膜32的一侧与内导热膜33的一侧粘接,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与固定架2的凹槽处固定粘接,外导热膜31的表面开设有外导热槽34,胶接膜32的表面开设有贯穿槽35,内导热膜33的表面开设有内导热槽36,内导热槽36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小型翅片37,外导热槽34、贯穿槽35和内导热槽36从外向内对应连接形成梯形槽,且外导热槽34、贯穿槽35和内导热槽36的槽径依次增大,通过设置有导热膜机构3,利用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的连接导热,并且通过外导热槽34、贯穿槽35和内导热槽36实现由内向外的导热,同时利用小型翅片37实现同一方向的散热,以此提高了补锂过程中的导热效果,并且保障了补锂过程中的安全,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工作时,首先利用粘接剂将耐腐蚀层5和防水层6均匀的涂抹在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的表面,待其晾干后,并投入使用,以此可以有效的提高导热膜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从而使得该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更加耐用,与此同时,将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以此粘接,并将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粘接在固定架2的凹槽处,产生的热量从内导热槽36的小型翅片37处引流,并从贯穿槽35和外导热槽34向外传输,通过设置有导热膜机构3,利用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的连接导热,并且通过外导热槽34、贯穿槽35和内导热槽36实现由内向外的导热,同时利用小型翅片37实现同一方向的散热,以此提高了补锂过程中的导热效果,并且保障了补锂过程中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包括锂电池(1),所述锂电池(1)的表面包裹安装有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的凹槽处且位于锂电池(1)的表面设置有导热膜机构(3);
所述导热膜机构(3)中包括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所述外导热膜(31)的一侧与胶接膜(32)的一侧粘接,所述胶接膜(32)的一侧与内导热膜(33)的一侧粘接,所述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与固定架(2)的凹槽处固定粘接,所述外导热膜(31)的表面开设有外导热槽(34),所述胶接膜(32)的表面开设有贯穿槽(35),所述内导热膜(33)的表面开设有内导热槽(36),所述内导热槽(36)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小型翅片(37),所述外导热槽(34)、贯穿槽(35)和内导热槽(36)从外向内对应连接形成梯形槽,且外导热槽(34)、贯穿槽(35)和内导热槽(36)的槽径依次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热膜(31)、胶接膜(32)和内导热膜(33)表面设置有基材层(4)、耐腐蚀层(5)和防水层(6),所述基材层(4)的顶部与耐腐蚀层(5)的底部通过粘接剂固定粘接,所述耐腐蚀层(5)的顶部与防水层(6)的底部通过粘接剂固定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层(5)中包括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层(51)、环氧树脂层(52)和醇酸树脂层(53)和二氧化铝层(54),所述丁腈改性酚醛树脂层(51)的顶部与环氧树脂层(52)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层(52)的底部与醇酸树脂层(5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醇酸树脂层(53)的底部与二氧化铝层(54)的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6)中包括聚醚多元醇层(61)、聚丙烯酸盐层(62)、环己烷二甲醇层(63)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64),所述聚醚多元醇层(61)的顶部与聚丙烯酸盐层(6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聚醚多元醇层(61)的顶部与聚丙烯酸盐层(62)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盐层(62)的顶部与环己烷二甲醇层(6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己烷二甲醇层(63)的顶部与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层(64)的底部固定连接。
CN202220637681.2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Active CN217009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7681.2U CN217009327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7681.2U CN217009327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9327U true CN217009327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7681.2U Active CN217009327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9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20024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용 백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전지 모듈
EP3089355A1 (en) Dual-glass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JP541539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805366B2 (ja) 太陽電池裏面保護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009327U (zh) 一种补锂过程中的导热膜结构
CN204652862U (zh) 复合石墨散热片
CN107947319A (zh) 一种自充电移动电源的制备方法
JP2013185336A (ja) フィルム型太陽電池の設置構造
CN203162893U (zh) Led灯具
JP2016012618A (ja) 放熱構造体及び放熱構造体を備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0866250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软包动力电池铝塑复合膜
CN210156365U (zh) 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的高效回弹复合导热结构
CN220053145U (zh) 纳米碳铜箔胶带
CN209989306U (zh) 散热减震集成式胶带
CN1314148C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极耳的制作方法
CN208207255U (zh) 电泳显示器的保护膜及电泳显示器
CN217293797U (zh) 一种绝缘性能好的覆铜板
CN207624681U (zh) 一种高导热高回弹模块垫
CN210837787U (zh) 一种散热优良的大尺寸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8338185U (zh) 一种铟锡铋液态金属导热片
CN105185852A (zh) 芳纶支撑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CN208896602U (zh) 一种纳米铜碳
CN215834624U (zh) 高密封性纽扣电池
CN207579250U (zh) 一种多层散热型铝箔复合盖板
CN202945195U (zh) 电子产品用散热胶粘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