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3023U -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3023U
CN217003023U CN202220074873.7U CN202220074873U CN217003023U CN 217003023 U CN217003023 U CN 217003023U CN 202220074873 U CN202220074873 U CN 202220074873U CN 217003023 U CN217003023 U CN 217003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torage
rib plate
oil
storage rib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48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鑫
孙建军
罗洋
杨述松
李长江
冯楠
于巍巍
何建
赵拼
王攀
徐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singsh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singsh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singsha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singsh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48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3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3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3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包括一端位于右箱内壁上的第一储油筋板、第二储油筋板、第三储油筋板,第一储油筋板、第二储油筋板、第三储油筋板沿右箱的轴向延伸,在第一储油筋板与挡油板之间形成有润滑油输入口,在第一储油筋板与第二储油筋板之间形成有与中间轴轴承孔油道配合的第一润滑油输出口,在第二储油筋板与第三储油筋板之间形成有与输入轴轴承孔油道配合的第二润滑油输出口第四储油筋板沿左箱轴向延伸,左箱与右箱合箱时,第四储油筋板分别与第一储油筋板、第二储油筋板、第三储油筋板配合后,在左箱与右箱之间形成储油腔。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降低变速箱内的温度。

Description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新能源变速器对转速的要求越来越高,故变速器内部产生的热量较大,且因变速器外部空间限制,限制变速器的体积,以至于变速器内部空间小,传动结构运行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导致变速器内部温度升高,不能满足温升实验要求。
现在市场上各类新能源变速器箱体内部上方无储油结构,若无储油结构,会有如下缺点:
1、变速器内部齿轮会将油搅至整个变速器内,不能更好的润滑我们想要润滑的部位(如轴承)。
2、变速器在高速运转下,润滑油会到处飞溅,这会导致更多的润滑油从变速器上方掉落至正在高速运转的齿轮上,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加变速器内部温度。
3、新能源变速器的内部空间较小,不能很好的将变速器内部产生的热量在很短的时间通过箱体传递出去,故而如果变速器长时间处于高速运行中,变速器箱体内部的温度会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降低变速箱内的温度。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包括右箱、左箱,右箱的内壁上设有挡油板,还包括一端位于右箱内壁上的第一储油筋板、第二储油筋板、第三储油筋板,第一储油筋板、第二储油筋板、第三储油筋板沿右箱的轴向延伸,在第一储油筋板与挡油板之间形成有润滑油输入口,在第一储油筋板与第二储油筋板之间形成有与中间轴轴承孔油道配合的第一润滑油输出口,在第二储油筋板与第三储油筋板之间形成有与输入轴轴承孔油道配合的第二润滑油输出口;
还包括一端位于左箱的内壁上的第四储油筋板,第四储油筋板沿左箱轴向延伸,左箱与右箱合箱时,第四储油筋板分别与第一储油筋板、第二储油筋板、第三储油筋板配合后,在左箱与右箱之间形成储油腔。
变速器工作时,变速器内部润滑油经齿轮搅至润滑油输入口处,进入到储油腔内,然后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油输出口流入中间轴轴承孔油道,进而流进中间轴轴承孔内,从而润滑并冷却输入轴轴承;通过第二润滑油输出口流入输入轴轴承孔油道,进而流进输入轴轴承孔内,从而润滑并冷却中间轴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一是利用该结构可以很好的将润滑油引导入轴承孔内,提高轴承孔里的润滑;二是利用该结构可以减少润滑油的飞溅产生的热量,从而解决变速器内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剖面图;
图2是右箱的示意图;
图3是左箱的示意图;
图4是右箱与遮蔽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遮蔽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
右箱1,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润滑油输入口14,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第一台阶16a,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中间轴轴承孔油道17,输入轴轴承孔油道18,储油腔A;
左箱2,第四储油筋板21;
遮蔽板3,第一遮蔽部31,第二遮蔽部32,连接部33,挂接部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包括右箱1、左箱2,右箱1的内壁上设有挡油板10,还包括一端位于右箱1内壁上的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沿右箱1的轴向延伸,在第一储油筋板11与挡油板10之间形成有润滑油输入口14,在第一储油筋板11与第二储油筋板12之间形成有与中间轴轴承孔油道17配合的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在第二储油筋板12与第三储油筋板13之间形成有与输入轴轴承孔油道18配合的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还包括一端位于左箱2的内壁上的第四储油筋板21,第四储油筋板21沿左箱2轴向延伸,左箱2与右箱1合箱时,第四储油筋板21分别与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配合后,在左箱2与右箱1之间形成储油腔A。
变速器工作时,变速器内部润滑油经齿轮搅至润滑油输入口14处,进入到储油腔A内,然后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流入中间轴轴承孔油道,进而流进中间轴轴承孔内,从而润滑并冷却输入轴轴承;通过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流入输入轴轴承孔油道,进而流进输入轴轴承孔内,从而润滑并冷却中间轴轴承。
所述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另一端的轴向端面与右箱1合箱面处于同一平面;第四储油筋板21另一端的轴向端面与左箱2的合箱面处于同一平面。这样使得储油腔A的深度深,便于存储更多的润滑油,从而使输入轴轴承和中间轴轴承孔能获得更多润滑油。
要使绝大部分润滑油流入中间轴轴承孔油道和输入轴轴承孔油道,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的一端必须靠近各轴承孔的端面处,因各轴承孔的端面远离合箱面且由于箱体压铸成型工艺限制,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需从合箱面延伸至轴承孔端面处,如此会造成储油腔A的深度较深,这样会导致大部分润滑油流到齿轮上,从而导致产生更多的热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遮蔽板3,遮蔽板3分别与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和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配合之后,遮蔽板3对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和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的一部分形成遮蔽。遮蔽板3的一端与右箱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遮蔽板3的另一端与第一储油筋板11和/或第二储油筋板12和/或第三储油筋板13的轴向端面在同一平面上。通过遮蔽板3将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和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上部遮住,只留下下部靠近轴承孔的部分,迫使润滑油只流入轴承孔油道。
遮蔽板3包括对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形成遮蔽的第一遮蔽部31、对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形成遮蔽的第二遮蔽部32、连接部33,连接部33的一端与第一遮蔽部31连接,连接部33的另一端与第二遮蔽部32连接。连接部33的形状与第二储油筋板12的形状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二储油筋板12呈弯曲状,连接部33也呈弯曲状。
遮蔽板3还包括至少一个挂接部34,在第二储油筋板12和第三储油筋板13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配合的第一台阶16a和/或在第一储油筋板11和第二储油筋板12设有与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配合的第二台阶,在第一台阶16a和/或第二台阶上配合有挂接部34,左箱2与右箱1合箱时,挂接部34被压紧在左箱2与右箱1之间。
在第一遮蔽部31和/或第二遮蔽部32设置有挂接部34,本实施例中只包含一个挂接部34,该挂接部34设置在第二遮蔽部32上,挂接部34与第一台阶16a配合,挂接部34与第二遮蔽部32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优先采用9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包括右箱(1)、左箱(2),右箱(1)的内壁上设有挡油板(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位于右箱(1)内壁上的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沿右箱(1)的轴向延伸,在第一储油筋板(11)与挡油板(10)之间形成有润滑油输入口(14),在第一储油筋板(11)与第二储油筋板(12)之间形成有与中间轴轴承孔油(17)道配合的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在第二储油筋板(12)与第三储油筋板(13)之间形成有与输入轴轴承孔油道(18)配合的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
还包括一端位于左箱(2)的内壁上的第四储油筋板(21),第四储油筋板(21)沿左箱(2)轴向延伸,左箱(2)与右箱(1)合箱时,第四储油筋板(21)分别与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配合后,在左箱(2)与右箱(1)之间形成储油腔(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筋板(11)、第二储油筋板(12)、第三储油筋板(13)另一端的轴向端面与右箱(1)合箱面处于同一平面;
第四储油筋板(21)另一端的轴向端面与左箱(2)的合箱面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蔽板(3),遮蔽板(3)分别与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和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配合之后,遮蔽板(3)对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和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的一部分形成遮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遮蔽板(3)的一端与右箱(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遮蔽板(3)的另一端与第一储油筋板(11)和/或第二储油筋板(12)和/或第三储油筋板(13)的轴向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遮蔽板(3)包括对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形成遮蔽的第一遮蔽部(31)、对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形成遮蔽的第二遮蔽部(32)、连接部(33),连接部(33)的一端与第一遮蔽部(31)连接,连接部(33)的另一端与第二遮蔽部(3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遮蔽板(3)还包括至少一个挂接部(34),在第二储油筋板(12)和第三储油筋板(13)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润滑油输出口(15)配合的第一台阶(16a)和/或在第一储油筋板(11)和第二储油筋板(12)设有与第二润滑油输出口(16)配合的第二台阶,在第一台阶(16a)和/或第二台阶上配合有挂接部(34),左箱(2)与右箱(1)合箱时,挂接部(34)被压紧在左箱(2)与右箱(1)之间。
CN202220074873.7U 2022-01-12 2022-01-12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Active CN217003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4873.7U CN217003023U (zh) 2022-01-12 2022-01-12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4873.7U CN217003023U (zh) 2022-01-12 2022-01-12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3023U true CN217003023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4873.7U Active CN217003023U (zh) 2022-01-12 2022-01-12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3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0249B2 (ja) 水冷モータのフロントベアリング油潤滑機構及びモータ駆動アセンブリ
CN109084011B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系统
US5092196A (en) Gear mechanism lubricating structure
CN111609119A (zh) 一种对变速器轴承进行飞溅润滑的方法及油道结构
CN208057908U (zh) 电驱动总成润滑系统
CN209130148U (zh) 一种带有轴承润滑结构的减速器壳体
CN217003023U (zh) 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储油结构
CN115264038A (zh) 一种冷却润滑装置、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4061321A (zh) 一种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
CN110285212A (zh) 一种循环喷油润滑立式减速器
CN113669435A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润滑冷却系统及车辆
CN209705250U (zh) 一种水冷电机前轴承油润滑机构和电机驱动总成
CN205309132U (zh) 高速冲床的曲轴内循环润滑结构
CN212959793U (zh) 一种行星齿轮变速器润滑系统的润滑油循环结构
CN211259599U (zh) 一种新能源变速箱壳体结构
CN219242611U (zh) 电驱动总成的轴承润滑结构和电驱动总成
CN214331432U (zh) 一种变速器轴承飞溅润滑结构
CN205918882U (zh) 一种变速箱拨叉轴润滑导油槽
CN216843034U (zh) 一种变速箱轴承润滑导油部件
CN216242215U (zh) 一种新能源高速减速器大角度润滑系统
CN219493011U (zh)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CN217152927U (zh) 三合一变速器后端轴承润滑结构
CN216242214U (zh) 一种新能源高速减速器润滑结构
CN220706374U (zh) 一种减速器轴承润滑系统
CN219888693U (zh) 一种新能源后驱减速器的润滑结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