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3011U -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 Google Patents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3011U
CN219493011U CN202320471108.3U CN202320471108U CN219493011U CN 219493011 U CN219493011 U CN 219493011U CN 202320471108 U CN202320471108 U CN 202320471108U CN 219493011 U CN219493011 U CN 219493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affle plate
baffle
plate
speed re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11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大启
李超
邓泾炜
贺艳文
杨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Xingchao Automobile Co.,Ltd.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11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3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3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3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减速器挡油板及其减速器以及动力总成,包括挡油板主体和润滑油导流结构,该挡油板主体包括设置有大环段的共用端板、从大环段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一挡板,润滑油导流结构包括开设于第一挡板内壁的导油通道。其中,第一挡板在远离共用端板的一侧开设有轴承通孔,导油通道具有朝向共用端板的第一端口和朝向轴承通孔的第二端口。本实用新型利用从共用端板的大环段延伸形成的第一挡板和中间齿轮挡板将轴齿与其他组件间隔开,在工作过程中,润滑油被高速旋转的输入轴搅动向上进入导油通道,第一端口靠近共用端板便于润滑油进入,从第二端口将润滑油导向轴承进行润滑,从而提高减速器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速器挡油板及其减速器和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此减速器设计挡油结构设计相关技术,此挡油机构在工作时,减速器内部齿轮会将油搅至整个减速器内,对齿轮散热润滑有很好效果,但润滑油均集中在齿轮一侧,在挡油板的隔绝作用下润滑油很难对轴承进行高效润滑,导致减速器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润滑不彻底问题,提供一种,该减速器挡油板及其减速器具有润滑效果明显、结构稳定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减速器挡油板,包括挡油板主体,所述挡油板主体包括设置有大环段的共用端板、从所述共用端板的大环段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一挡板;以及润滑油导流结构,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挡板内壁的导油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在远离所述共用端板的一侧开设有轴承通孔,所述导油通道具有朝向所述共用端板的第一端口和朝向所述轴承通孔的第二端口。
优选地,所述共用端板具有连接至所述大环段的小环段,所述挡油板主体还包括所述小环段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二挡板。
优选地,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第一过油孔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第二过油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包括彼此间隔的第一分挡板和第二分挡板,所述第一分挡板和所述第二分挡板分别包括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连的上板和形成于所述小环段的背离于所述上板的一侧的下板,所述第一分挡板和所述第二分挡板的下板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二过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油孔和所述第二过油孔分别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润滑油入口和朝向所述第一挡板内部空腔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大环段的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油孔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卡扣有磁铁。
优选地,所述共用端板的外缘形成有朝向所述轴承通孔一端延伸的凸沿,该凸沿上设有用于卡接至减速器箱体的弹性卡扣。
优选地,所述挡油板主体为一体化注塑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减速器,包括上述减速器挡油板、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以及将所述减速器挡板、所述输入轴、所述中间轴、所述输出轴组装在一起的减速器壳体。
优选地,所述输入轴、所述中间轴和所述输出轴的中心相连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包括上述的减速器以及与该减速器集成安装的电机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从共用端板的大环段延伸形成的第一挡板和中间齿轮挡板将轴齿与其他组件间隔开,在工作过程中,润滑油被高速旋转的输入轴搅动向上进入导油通道,该导油通道具有朝向共用端板的第一端口和朝向轴承通孔的第二端口,第一端口靠近共用端板便于润滑油进入,从第二端口向轴承进行润滑,从而提高减速器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挡油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挡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磁铁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挡油板主体 11、共用端板 12第一挡板
13、第二挡板 131、第一分挡板 132、第二分挡板
14、第一过油孔 15、第二过油孔 16、轴承通孔
17、导油通道 18、安装槽 19、磁铁
21、输入轴 22、中间轴 23、输出轴
3、减速器壳体 31、电机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减速器挡油板,包括挡油板主体1,所述挡油板主体1包括设置有大环段的共用端板11、从所述共用端板11的大环段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一挡板12;以及润滑油导流结构,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挡板12内壁的导油通道17;其中,所述第一挡板12在远离所述共用端板11的一侧开设有轴承通孔16,所述导油通道17具有朝向所述共用端板11的第一端口和朝向所述轴承通孔16的第二端口。
所述挡油板主体1主要用于将轴齿组与减速器中的其他组件隔绝来,其中,所述挡油板主体1包括具有大环段的共用端板11,该共用端板11从大环段沿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一挡板12,该第一挡板12可以将润滑油与其他组件隔离开来,以使得由轴齿组搅起并飞溅的润滑油能够集中在第一挡板12内,在该第一挡板12的内壁上形成有导油通道17,该导油通道具有朝向所述共用端板11的第一端口和朝向所述轴承通孔16的第二端口,被集中在第一挡板12内的润滑油在被轴齿搅拌飞溅或者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挡板12内壁流动时可通过导油通道17对轴承进行润滑,该第一端口朝向第一挡板11能够便于润滑油流入导油通道,提高了对轴齿组的轴承润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设置第一挡板12后,差速器的轴齿组所搅起的润滑油无法飞溅至第一挡板12外,无法对如中间轴22或输入轴21的轴承进行飞溅润滑。为解决其它轴的轴承润滑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中间轴22上的轴齿组浸油,并将润滑油搅起,使得润滑油能够对其它轴的轴承进行飞溅润滑。
为尽量多地避免润滑油流失至第一挡板12外,挡油板主体1还包括覆盖于中间轴上的第二挡板13。该第二挡板13为连接至大环段的小环段沿轴向凸起形成,可以避免流经中间轴的润滑油流失,并限制该部分润滑油的油路。
为进一步避免靠近轴齿组的高温油液和远离轴齿组的低温油液同时流向轴齿组,影响轴齿的运作,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12上的第一过油孔14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13上的第二过油孔15。
参照图5所示,在装配时,所述第一挡板12扣合至输出轴上,设置于该第一挡板12上的第一过油孔14用于向齿轮组中注入温度较低的油液;所述第二挡板13扣合于所述对应的中间轴上,设置于该第二挡板13上的第二过油孔15用于向轴齿组中注入温度较高的油液。其中,当减速器安装完成并处于工作状态时,油液由于自身重力,大部分处于靠近轴齿组一侧,当轴齿组高速转动时该部分油液成为高温油液。位置处于所述第一挡板12外侧的油液经其他部件的导热后温升不明显,成为低温油液。本减速器挡油板分别通过第一过油孔14向齿轮组注入低温油液,通过第二过油孔15向轴齿组注入高温油液,能够有效避免高、低温油液同时流向齿轮组造成油液紊乱,影响轴齿组的正常转动。
为避免减速器挡板安装至轴齿组上方时阻挡中间轴由于输入轴的啮合关系,所述第二挡板13由彼此分隔的第一分挡板131和第二分挡板132组成,中间轴和输入轴在第一分挡板131和第二分挡板132分隔区域对应处彼此啮合。第一分挡板131和所述第二分挡板132的下板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二过油孔15。
为便于润滑油有序对输入轴进行润滑,所述第一过油孔14和所述第二过油孔15分别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挡板12的润滑油入口和朝向所述第一挡板12内部空腔的出口。参照图6所示润滑油的油路,由于下板更靠近轴齿组,则从该第二过油孔15注入的润滑油温度一般较高,为高温油液,实现高温油液和低温油液分别注入轴齿组。高温油液和低温油液注入齿轮后共同对轴齿组润滑,并随轴齿运转流出减速器挡油板。
轴齿等结构在高速运转时极易产生铁屑混杂在润滑油液中,为避免铁屑随注入齿轮的油液再次接近轴齿,对轴齿造成损伤,本减速器挡油板还设置有磁铁19用于吸附铁屑。磁铁安装在第一过油孔14前,因此在第一过油孔14旁边的共用端板11上开设有安装槽18,磁铁19卡扣在安装槽18内。具体地,在大环段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油孔14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18,所述安装槽18内卡扣有磁铁19。
为进一步将减速器挡油板固定在减速器内部,共用端板11的外缘形成有朝向所述轴承通孔16一端延伸的凸沿,该凸沿上设有用于卡接至减速器箱体的弹性卡扣。
为进一步提高减速器挡油板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其他组建高速运转时发生解体影响减速器正常工作,本减速器挡油板为一体化注塑板。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减速器,该减速器包括前述减速器挡油板、输入轴21、中间轴22、输出轴23以及将减速器挡板、输入轴21、中间轴22、输出轴23组装在一起的减速器壳体3。
为进一步减小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距离,使减速器结构更加紧凑、稳定,输入轴21、中间轴22和所述输出轴23的中心相连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包括前述减速器以及与该减速器集成安装的电机总成31。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减速器挡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油板主体(1),所述挡油板主体(1)包括设置有大环段的共用端板(11)、从所述共用端板(11)的大环段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一挡板(12);以及
润滑油导流结构,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挡板(12)内壁的导油通道(17);
其中,所述第一挡板(12)在远离所述共用端板(11)的一侧开设有轴承通孔(16),所述导油通道(17)具有朝向所述共用端板(11)的第一端口和朝向所述轴承通孔(16)的第二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挡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端板(11)具有连接至所述大环段的小环段,所述挡油板主体(1)还包括所述小环段轴向凸起形成的第二挡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挡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导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12)上的第一过油孔(14)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13)上的第二过油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挡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3)包括彼此间隔的第一分挡板(131)和第二分挡板(132),所述第一分挡板(131)和所述第二分挡板(132)分别包括与所述第一挡板(12)相连的上板和形成于所述小环段的背离于所述上板的一侧的下板,所述第一分挡板(131)和所述第二分挡板(132)的下板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二过油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挡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油孔(14)和所述第二过油孔(15)分别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挡板(12)的润滑油入口和朝向所述第一挡板(12)内部空腔的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挡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环段的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油孔(14)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18),所述安装槽(18)内卡扣有磁铁(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挡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端板(11)的外缘形成有朝向所述轴承通孔(16)一端延伸的凸沿,该凸沿上设有用于卡接至减速器箱体的弹性卡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挡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主体(1)为一体化注塑板。
9.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速器挡油板、输入轴(21)、中间轴(22)、输出轴(23)以及将所述减速器挡板、所述输入轴(21)、所述中间轴(22)、所述输出轴(23)组装在一起的减速器壳体(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21)、所述中间轴(22)和所述输出轴(23)的中心相连为三角形。
11.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减速器以及与该减速器集成安装的电机总成(31)。
CN202320471108.3U 2023-03-02 2023-03-02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Active CN219493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1108.3U CN219493011U (zh) 2023-03-02 2023-03-02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1108.3U CN219493011U (zh) 2023-03-02 2023-03-02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3011U true CN219493011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6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1108.3U Active CN219493011U (zh) 2023-03-02 2023-03-02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3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4087600A1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机构总成、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15750752A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3669435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润滑冷却系统及车辆
JP624477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CN219493011U (zh) 减速器挡油板、减速器及动力总成
CN115263487B (zh) 一种无附加动力的泵油装置
CN216649450U (zh) 一种减速器油冷安装结构、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13512006U (zh) 汽车变速器引导式输油机构
CN213206520U (zh) 用于减速电机输入轴花键的润滑结构
CN113525066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及车辆
CN115264038A (zh) 一种冷却润滑装置、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5076347A (zh) 油冷电驱用减速器总成
CN112303217A (zh) 一种混动机车用中间齿轮箱
KR100820407B1 (ko) 차량용 pto 장치
CN220396431U (zh) 一种新能源电驱系统轴承润滑系统
CN217784150U (zh) 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8235994U (zh) 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8152281U (zh) 传动装置
CN217558979U (zh) 一种双电机变速器中间轴轴承润滑结构及汽车
CN110715044B (zh) 电动机车动力组件的油路系统
CN220850696U (zh) 喷油管、减速器和车辆
CN219198086U (zh) 一种新能源减速器挡油槽及润滑系统
CN218625355U (zh) 一种电动车齿轮箱体
CN213685224U (zh) 一种减速箱
CN211875050U (zh) 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1

Address after: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Xingcha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