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2327U - 一种混流式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流式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2327U
CN217002327U CN202122059487.9U CN202122059487U CN217002327U CN 217002327 U CN217002327 U CN 217002327U CN 202122059487 U CN202122059487 U CN 202122059487U CN 217002327 U CN217002327 U CN 217002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ipe
air guide
fan body
wat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94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民君
刘书平
董彩英
熊光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Xinganfeng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Xinganfeng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Xinganfeng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Xinganfeng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594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2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2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2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流式风机,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内壁套接有转动筒,转动筒的内壁上连接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壁上设置有齿条,且连接环内侧设置有能够与齿条配合啮合连接有的传动齿轮,转动筒远离传动齿轮的一侧连接有一号导风管,一号导风管外壁设置有多个消音板,消音板远离一号导风管的一侧设置有二号导风管,二号导风管的外侧设置有喷雾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对输送气体进行高效率的加湿处理,操作简单且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混流式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流式风机。
背景技术
介于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之间的风机,混流风机的叶轮让空气既做离心运动又做轴向运动,壳内空气的运动混合了轴流与离心两种运动形式,所以叫“混流”。
而在风机实际工作过程中有时需要对输送的风进行加湿处理,现有的混流风机在工作过程中不能针对实际需要对输送风力进行适当加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混流风机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输送气体进行加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混流式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流式风机,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内壁套接有转动筒,转动筒的内壁上连接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壁上设置有齿条,且连接环内侧设置有能够与齿条配合啮合连接有的传动齿轮,转动筒远离传动齿轮的一侧连接有一号导风管,一号导风管外壁设置有多个消音板,消音板远离一号导风管的一侧设置有二号导风管,二号导风管的外侧设置有喷雾机构。
优选地,所述卡环上连接有内安装架,内安装架上开设有弧形槽,且卡环能够在弧形槽内圆周转动,内安装架的外侧设置有风机本体,风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顶板,顶板的上侧设置有转动电机和水泵,水泵的进水端通过水管连接有水池,且水池固定在顶板的上侧,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多根导水管,导水管贯穿风机本体,且导水管的另一端于风机本体内连接有喷头,支撑架的上侧连接有传动室,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于传动室内连接有主动轮,且传动室远离转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网,主动轮上设置有贯穿风机本体的传动带,且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于风机本体内连接有从动轮。
优选地,所述风机本体靠近散热网的一端通风口为出风口,风机本体的另一端通风口为进风口,且风机本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卡接有导风板。
优选地,所述喷雾机构包括有多个安装板,安装板呈圆周均匀分布在二号导风管的外侧,安装板的靠近二号导风管的一侧铰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二号导风管的外侧,且安装板靠近二号导风管的一侧连接有多个限位弹簧,安装板远离二号导风管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漏斗,漏斗的底端连接有雾化器,雾化器的输出端朝向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风机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安装架,内安装架上侧设置有弧形槽和能够与弧形槽配合圆周转动的卡环,卡环内壁套接有转动筒,转动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风轮,转动筒的内壁上连接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接齿条,且连接环内侧设置有能够与卡接齿条配合啮合连接有的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靠近内安装架的一侧连接有中心轴,中心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风轮,且中心轴远离第一风轮的一端与从动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转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通过主动轮带动传动带和从动轮转动,从动轮转动带动中心轴转动,通过设置传动齿轮和连接轮,进而实现对一号导风管带动消音板和二号导风管转动,通过水泵对水池内的水的加压喷射,加压过的水统统导水管和喷头对安装板进行冲击,受冲击力影响安装板以限位杆为转动轴产生晃动,通过设置漏斗和雾化器对进行入漏斗内的水进行雾化,最后通过雾化器的输出端喷出,经过第二风轮产生的风力的推动对目标地域喷洒水雾,通过设置限位弹簧保证当安装板受到冲击力时既可以不断进行回位,也可以通过限位弹簧的受力不均匀对安装板产生左右晃动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喷雾效率。
2、提高设置有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进一步提高了风轮转动带来的输送效率,提高设置消音板对风轮转动过程中产生杂音进行消减,通过转动电机的外部安装来规避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漏电等危险现象,同时也方便了的后期的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流式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流式风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流式风机的风机本体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流式风机的转动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流式风机的喷雾机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流式风机的弧形槽和连接环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风机本体;3、散热网;4、传动室;5、转动电机;6、水池;7、导风板;8、导水管;9、水泵;10、第一风轮;11、传动齿轮;12、连接轮;13、内安装架;14、一号导风管; 15、传动带;16、二号导风管;17、转动筒;18、第二风轮;19、雾化器;20、安装板;21、限位弹簧;22、消音板;23、弧形槽;24、卡环;25、连接杆;26、连接环;27、支撑杆;28、顶板;29、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混流式风机,包括支撑架1。
所述支撑架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风机本体2,支撑架1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支撑杆27,支撑杆27的另一端设置有顶板28,顶板28的上侧设置有转动电机5和水泵9,水泵9的进水端通过水管连接有水池6,且水池6固定在顶板28的上侧,水泵9的输出端连接有多根导水管8,导水管8贯穿风机本体2,且导水管8的另一端于风机本体2内连接有喷头,支撑架1的上侧连接有传动室4,转动电机5的输出端于传动室4内连接有主动轮,且传动室4远离转动电机5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散去主动轮转动所产生多余热量的散热网3,主动轮上设置有贯穿风机本体2的传动带15,且主动轮通过传动带15于风机本体2内连接有从动轮。
所述风机本体2靠近散热网3的一端通风口为出风口,风机本体 2的另一端通风口为进风口,且风机本体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卡接有导风板7,通过设置有导风板7增大通风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风机本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安装架13,内安装架13上侧设置有弧形槽23和能够与弧形槽 23配合圆周转动的卡环24,通过设置弧形槽23对卡环24的转动进行导位,避免卡环24在转动过程中发生不稳定晃动,卡环24内壁套接有转动筒17,转动筒1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风轮18,转动筒17的内壁上连接有多个连接杆25,连接杆25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26,连接环26的内壁上设置有齿条,且连接环26内侧设置有能够与齿条配合啮合连接有的传动齿轮11,传动齿轮11靠近内安装架13的一侧连接有中心轴29,中心轴2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风轮10,且中心轴29 远离第一风轮10的一端与从动轮相连接。
转动筒17远离传动齿轮11的一侧连接有一号导风管14,一号导风管14外壁设置有多个消音板22,消音板22远离一号导风管14 的一侧设置有二号导风管16,二号导风管16的外侧设置有喷雾机构。
如图5所示,所述二号导风管16的外侧设置有喷雾机构,所述喷雾机构包括有多个安装板20,安装板20呈圆周均匀分布在二号导风管16的外侧,安装板20的靠近二号导风管16的一侧铰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二号导风管16的外侧,且安装板20靠近二号导风管16的一侧连接有多个限位弹簧21,安装板20远离二号导风管16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漏斗,漏斗的底端连接有雾化器19,雾化器19的输出端朝向出风口。
使用时,通过转动电机5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通过主动轮带动传动带15和从动轮转动,从动轮转动带动中心轴转动,通过设置传动齿轮11和连接轮12,进而实现对一号导风管14带动消音板22和二号导风管16转动,通过水泵9对水池6内的水的加压喷射,加压过的水统统导水管8和喷头对安装板20进行冲击,受冲击力影响安装板20以限位杆为转动轴产生晃动,通过设置漏斗和雾化器19对进行入漏斗内的水进行雾化,最后通过雾化器19的输出端喷出,经过第二风轮18产生的风力的推动对目标地域喷洒水雾,通过设置限位弹簧21保证当安装板20受到冲击力时既可以不断进行回位,也可以通过限位弹簧21的受力不均匀对安装板20产生左右晃动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喷雾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混流式风机,包括卡环(24),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24)内壁套接有转动筒(17),转动筒(17)的内壁上连接有多个连接杆(25),连接杆(25)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环(26),连接环(26)的内壁上设置有齿条,且连接环(26)内侧设置有能够与齿条配合啮合连接有的传动齿轮(11),转动筒(17)远离传动齿轮(11)的一侧连接有一号导风管(14),一号导风管(14)外壁设置有多个消音板(22),消音板(22)远离一号导风管(14)的一侧设置有二号导风管(16),二号导风管(16)的外侧设置有喷雾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流式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24)上连接有内安装架(13),内安装架(13)上开设有弧形槽(23),且卡环(24)能够在弧形槽(23)内圆周转动,内安装架(13)的外侧设置有风机本体(2),风机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支撑架(1)的上侧设置有多个支撑杆(27),支撑杆(27)的另一端设置有顶板(28),顶板(28)的上侧设置有转动电机(5)和水泵(9),水泵(9)的进水端通过水管连接有水池(6),且水池(6)固定在顶板的上侧,水泵(9)的输出端连接有多根导水管(8),导水管(8)贯穿风机本体(2),且导水管(8)的另一端于风机本体(2)内连接有喷头,支撑架(1)的上侧连接有传动室(4),转动电机(5)的输出端于传动室(4)内连接有主动轮,且传动室(4)远离转动电机(5)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网(3),主动轮上设置有贯穿风机本体(2)的传动带(15),且主动轮通过传动带(15)于风机本体(2)内连接有从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流式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本体(2)靠近散热网(3)的一端通风口为出风口,风机本体(2)的另一端通风口为进风口,且风机本体(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卡接有导风板(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流式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机构包括有多个安装板(20),安装板(20)呈圆周均匀分布在二号导风管(16)的外侧,安装板(20)的靠近二号导风管(16)的一侧铰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二号导风管(16)的外侧,且安装板(20)靠近二号导风管(16)的一侧连接有多个限位弹簧(21),安装板(20)远离二号导风管(16)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漏斗,漏斗的底端连接有雾化器(19),雾化器(19)的输出端朝向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流式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11)靠近内安装架(13)的一侧连接有中心轴(29),中心轴(2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风轮(10),且中心轴(29)远离第一风轮(10)的一端与从动轮相连接。
CN202122059487.9U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混流式风机 Active CN217002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9487.9U CN217002327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混流式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9487.9U CN217002327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混流式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2327U true CN217002327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6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9487.9U Active CN217002327U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混流式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23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8935A (zh) 一种温湿调节的过滤杀菌送风装置
US20020176787A1 (en) Blower fan, in particular for blowing apparatuses, and blow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of
CN217002327U (zh) 一种混流式风机
KR200174423Y1 (ko) 농작물용 가습장치
CN212719898U (zh) 吸油烟机
JP4045538B2 (ja) 気流変換発生装置
CN208794633U (zh) 一种环保加湿器的风道组件
CN207936341U (zh) 一种温湿调节的过滤杀菌送风装置
CN210552046U (zh) 一种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生产用静养装置
WO2018128148A1 (ja) 空調装置
CN109405577A (zh) 水矢量热焓雾化冷凝冷却设备
CN212486317U (zh) 一种新型脉冲转子式驱动装置
CA2173474C (en) Steam generator
CN211501080U (zh) 一种进风门结构和干燥风机
CN210900621U (zh) 一种生态农业用加湿通风装置
CN210125254U (zh) 一种漆雾拦截装置
CN209355725U (zh) 水矢量热焓雾化冷凝冷却设备
WO2018128147A2 (ja) 遠心型流体機械
CN217737400U (zh) 一种可调节轴流风机
CN113267065B (zh) 节能型喷雾推进冷却塔
CN216922565U (zh) 一种带有无叶喷射环的离心风机
CN115040956B (zh) 一种绿色施工用节能环保无噪音的除尘装置
CN217633164U (zh) 一种便于清洗扇叶的通风机
CN219995468U (zh) 超声波雾化加湿设备
CN113976345B (zh) 一种离心式风叶喷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