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4323U - 一种牵引缓冲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牵引缓冲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4323U
CN216994323U CN202220200068.4U CN202220200068U CN216994323U CN 216994323 U CN216994323 U CN 216994323U CN 202220200068 U CN202220200068 U CN 202220200068U CN 216994323 U CN216994323 U CN 216994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ver plate
welded
longitudinal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000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兵
仝晓田
吴磊
吴新丰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000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4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4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4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牵引缓冲梁,其包括前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的底部具有边板,且所述边板的尾端具有向上的边板折弯部;后端部分,所述后端部分焊接在前端部分尾部;其中,所述后端部分为纵向截面为前窄后宽型且前厚后薄的喇叭型箱型结构,所述后端部分两侧面和底部均采用折弯板,且所述后端部分还具有后端圆弧部。本申请牵引缓冲梁结构适用面广,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大型养路机械工程车车架。

Description

一种牵引缓冲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车辆配件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牵引缓冲梁。
背景技术
在铁路车辆配件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牵引缓冲梁作为车架结构中重要的关键零部件,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决定着整车的使用性能与寿命,通过它不但要把牵引力和冲击力传递给车钩缓冲装置,而且还要承担各种载荷以及牵引中水平横向、纵向冲击载荷的作用力,因此牵引缓冲梁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目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牵引缓冲梁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其纵梁采用折梁形式,分两段焊接而成,纵向板采用梯形板设计。连接板为斜筋板,与折梁、纵向板、边板、横梁焊接形成牵引缓冲梁。此种结构,焊接工艺比较复杂,且在进行相关试验时,车架牵引区域出现局部应力过大,无法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材料许用应力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牵引缓冲梁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牵引缓冲梁,其包括:
前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的底部具有边板,且所述边板的尾端具有向上的边板折弯部;
后端部分,所述后端部分焊接在前端部分尾部;
其中,所述后端部分为纵向截面为前窄后宽型且前厚后薄的喇叭型箱型结构,所述后端部分两侧面和底部均采用折弯板,且所述后端部分还具有后端圆弧部,用于转向架接口安装。
优选地,所述后端部分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左侧板、右侧板、左立板、右立板和后封板,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左侧板、右侧板和后封板对齐焊接固定形成一个箱型结构,可保证转向架足够的安装空间及匹配车钩,所述左立板和右立板焊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
其中,所述上盖板为平直板,所述下盖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为折弯板,所述后封板为与后端圆弧部半径相等的折弯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侧是向上拱起的弧形,满足转向架不同高度差的安装形式。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的前端宽度与所述前端部分的后端宽度相等,所述上盖板的横截面方向上的前端的两侧边开始进行平直过渡,而后进行圆弧过渡,形成喇叭状,所述上盖板的后端设有圆弧。
优选地,所述下盖板的前端与所述上盖板的前端宽度相等,所述下盖板的后端与所述上盖板后端宽度相等,所述下盖板的纵截面方向上的前端开始进行圆弧过渡,而后进行平直过渡,纵向形成拱形,所述下盖板横截面方向上与所述上盖板横截面方向上同为喇叭状所述下盖板的后端设有圆弧,有利于纵向力的传递。
优选地,所述后封板焊接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后端两圆弧之间。
优选地,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的一端还焊接有前封板。
优选地,所述前端部分包括端板、两个纵梁、两个纵向板、两个边板、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两个所述纵梁对称焊接在端板上,所述端板设置有安装接口,用于安装车钩冲击座,所述纵向板的横向一边焊接在纵梁上,纵向一边焊接在端板上,所述前从板座固定在所述纵向板的前部,所述后从板座固定在所述纵向板的后部,所述前从板座和所述后从板座通过铆钉铆接在所述纵向板,方便车钩缓冲装置拆装、维修。
优选地,所述边板为折弯板,用于避免焊缝应力集中,与所述纵向板焊接成“L”型构件,边板上设有钩尾框托板安装孔,用于安装钩尾框托板。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前端与所述两个纵梁对齐焊接,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分别与所述纵梁内侧和所述纵向板对齐焊接,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分别与所述纵梁外侧焊接,并与所述纵向板之间焊接有前挡封板。
优选地,所述纵梁为矩形管,满足安装车钩缓冲装置的前提下,其长短可根据车辆定距来确定;所述纵梁的前端与所述端板之间还焊接有筋板,所述端板用于安装车钩冲击座。
车钩缓冲装置一般组成一个整体安装于车底架两端的牵引梁的前端部分内,其前从板和后从板及缓冲器分别卡装在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之间,钩身下部安装钩尾框托板。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其组成结构采用折弯设计,平滑过渡,有利于纵向力的传递,有效避免应力集中,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
该实用新型能适用于车钩与转向架不同高度差的安装形式,且能适用于不同的转向架接口,不同的车架上平面高度;
该实用新型结构适用面广,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大型养路机械工程车车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牵引缓冲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牵引缓冲梁结构的前端部分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牵引缓冲梁结构的前端部分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牵引缓冲梁结构的后端部分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牵引缓冲梁结构的后端部分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前端部分,11.端板,12.纵梁,13.筋板,14.纵向板,15.边板,16.前从板座,17.后从板座,18.前挡封板,19.折弯部,2.后端部分,21.上盖板,22.下盖板,23.左侧板,24.右侧板,25.左立板,26.右立板,27.前封板,28.后封板,29.圆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牵引缓冲梁,其包括:前端部分1,所述前端部分的底部具有边板15,且所述边板15的尾端具有向上的边板折弯部19;后端部分2,所述后端部分2焊接在前端部分1尾部;其中,所述后端部分2为纵向截面为前窄后宽型且前厚后薄的喇叭型箱型结构,所述后端部分2两侧面和底部均采用折弯板,且所述后端部分2还具有后端圆弧部29,用于转向架接口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牵引缓冲梁,所述前端部分1包括端板11、两个纵梁12、两个纵向板14、两个边板15、前从板座16和后从板座17,两个所述纵梁12对称焊接在端板11上,所述端板11设置有安装接口,用于安装车钩冲击座,所述纵向板14的横向一边焊接在纵梁12上,纵向一边焊接在端板11上,所述前从板座16固定在所述纵向板14的前部,所述后从板座17固定在所述纵向板14的后部,所述前从板座16和所述后从板座17通过铆钉铆接在所述纵向板14,方便车钩缓冲装置拆装、维修。
所述边板15为折弯板,用于避免焊缝应力集中,与所述纵向板14焊接成“L”型构件,边板15上设有钩尾框托板安装孔,用于安装钩尾框托板。
所述纵梁12为矩形管,满足安装车钩缓冲装置的前提下,其长短可根据车辆定距来确定;所述纵梁12的前端与所述端板11之间还焊接有筋板13,所述端板11用于安装车钩冲击座。
车钩缓冲装置一般组成一个整体安装于车底架两端的牵引梁的前端部分1内,其前从板和后从板及缓冲器分别卡装在前从板座16和后从板座17之间,钩身下部安装钩尾框托板。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牵引缓冲梁结构的后端部分2包括上盖板21、下盖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左立板25、右立板26和后封板28,所述上盖板21与下盖板22通过左侧板23、右侧板24和后封板28对齐焊接固定形成一个箱型结构,可保证转向架足够的安装空间及匹配车钩,所述左立板25和右立板26焊接在上盖板21和下盖板22之间;其中,所述上盖板21为平直板,所述下盖板22、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为折弯板,所述后封板28为与后端圆弧部半径相等的折弯板,所述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的底侧是向上拱起的弧形,满足转向架不同高度差的安装形式;所述左立板25和所述右立板26的一端还焊接有前封板27。
所述上盖板21的前端宽度与所述前端部分1的后端宽度相等,所述上盖板21的横截面方向上的前端的两侧边开始进行平直过渡,而后进行圆弧过渡,形成喇叭状,所述上盖板21的后端设有圆弧。
所述下盖板22的前端与所述上盖板21的前端宽度相等,所述下盖板22的后端与所述上盖板21后端宽度相等,所述下盖板22的纵截面方向上的前端开始进行圆弧过渡,而后进行平直过渡,纵向形成拱形,所述下盖板22横截面方向上与所述上盖板21横截面方向上同为喇叭状,所述下盖板22的后端设有圆弧,有利于纵向力的传递。所述后封板28焊接在所述上盖板21和所述下盖板22的后端两圆弧之间。
上盖板21前端与所述两个纵梁12对齐焊接,所述左立板25和所述右立板26分别与所述纵梁12内侧和所述纵向板14对齐焊接,所述左侧板23和所述右侧板24分别与所述纵梁12外侧焊接,并与所述纵向板14之间焊接有前挡封板18。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点。
实施中,如图2到5所示,按照实施例一的要求,准备好各部件,根据图中的位置要求,前端部分首先保证两根纵梁12的间距焊接在端板11上,前从板座16和后从板座17与纵向板14进行铆接为总成,再与边板15进行焊接后,上端面对齐焊接在纵梁12下面,侧面焊接在端板11上。
牵引缓冲梁后端为缓冲梁后端部分2,组焊成箱型结构,有上盖板21,左侧板23,右侧板24,左立板25,右立板26,前封板27,后封板28,下盖板22焊接而成,呈喇叭形。
前端部分1与后端部分2焊接整体组成牵引缓冲梁结构,上盖板21前端与纵梁12对齐焊接,左立板25、右立板26分别与纵梁12内侧、纵向板14对齐焊接,左侧板23、右侧板24分别与纵梁12外侧焊接,并与纵向板14之间焊有前挡封板18,形成牵引缓冲梁,后端与枕梁焊接,形成封闭结构。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高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及其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的底部具有边板,且所述边板的尾端具有向上的边板折弯部;
后端部分,所述后端部分焊接在前端部分尾部;
其中,所述后端部分为纵向截面为前窄后宽型且前厚后薄的喇叭型箱型结构,所述后端部分两侧面和底部均采用折弯板,且所述后端部分还具有后端圆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部分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左侧板、右侧板、左立板、右立板和后封板,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左侧板、右侧板和后封板对齐焊接固定形成一个箱型结构,所述左立板和右立板焊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
其中,所述上盖板为平直板,所述下盖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为折弯板,所述后封板为与后端圆弧部半径相等的折弯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侧是向上拱起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前端宽度与所述前端部分的后端宽度相等,所述上盖板的横截面方向上的前端的两侧边开始进行平直过渡,而后进行圆弧过渡,形成喇叭状,所述上盖板的后端设有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前端与所述上盖板的前端宽度相等,所述下盖板的后端与所述上盖板后端宽度相等,所述下盖板的纵截面方向上的前端开始进行圆弧过渡,而后进行平直过渡,纵向形成拱形,所述下盖板横截面方向上与所述上盖板横截面方向上同为喇叭状所述下盖板的后端设有圆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封板焊接在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的后端两圆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的一端还焊接有前封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分包括端板、两个纵梁、两个纵向板、两个边板、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两个所述纵梁对称焊接在端板上,所述纵向板的横向一边焊接在纵梁上,纵向一边焊接在端板上,所述前从板座固定在所述纵向板的前部,所述后从板座固定在所述纵向板的后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为折弯板,与所述纵向板焊接成“L”型构件,边板上设有钩尾框托板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前端与所述两个纵梁对齐焊接,所述左立板和所述右立板分别与所述纵梁内侧和所述纵向板对齐焊接,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分别与所述纵梁外侧焊接,并与所述纵向板之间焊接有前挡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引缓冲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为矩形管。
CN202220200068.4U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牵引缓冲梁 Active CN216994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0068.4U CN216994323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牵引缓冲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0068.4U CN216994323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牵引缓冲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4323U true CN216994323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1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00068.4U Active CN216994323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牵引缓冲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4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8358B (zh) 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US11964679B2 (en) Underframe end structure without bolster beam for rail vehicle
CN110065516B (zh) 一种铁路模块化拼装底架及包括该底架的整车结构
CN104097654B (zh) 可安装开闭机构的机车前端组成结构及轨道车辆
CN108791348B (zh) 轨道车辆的牵引梁
CN111976770B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底架结构
CN201516856U (zh) 铁路客车底架端部结构
CN213292296U (zh) 一种铁路车辆、铁路车辆的底架及侧梁
WO2020192032A1 (zh) 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16994323U (zh) 一种牵引缓冲梁
CN112026839B (zh) 牵引梁、中央牵引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2529631U (zh) 一种集装箱车车体及集装箱车
CN111137363B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09938588U (zh) 有轨电车、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底架及司机室模块
CN211731603U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111016558B (zh) 拖车钩结构、拖车钩总成及车辆
CN201362303Y (zh) 一种汽车用后裙板外板
CN215706333U (zh) 一种铝合金地铁头车底架
CN218026945U (zh) 一种轻量化城轨铁路用捣固车车架
CN219215172U (zh) 前舱总成及车辆
CN218662063U (zh) 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
CN216546204U (zh) 一种轨道探伤车的车架
CN217705958U (zh) 一种前机舱侧加强结构
CN114228762B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
CN217415887U (zh) 商用车车架第一横梁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