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2970U - 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2970U
CN216992970U CN202220680202.5U CN202220680202U CN216992970U CN 216992970 U CN216992970 U CN 216992970U CN 202220680202 U CN202220680202 U CN 202220680202U CN 216992970 U CN216992970 U CN 216992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ase
water cooling
cooling
injectio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02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ghong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gho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ghong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gho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02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2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2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2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塑胶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针对了对注塑模具进行加工时冷却时间较长且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安装有模具本体,底座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降温风扇;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电机转动能够带动四个降温风扇同步转动对模具进行散热,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散热效果较好,通过水冷组件配合降温风扇对模具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对模具的降温效果,减少了模具的成模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塑胶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随着汽车配件加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国际汽车配件加工零部件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汽车配件加工系统配套、模块化供应趋势方兴未艾,汽车配件加工采购全球化,汽车配件加工产业转移速度加快,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现如今汽车的品牌越来越多,汽车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汽车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型号的塑胶零部件,现有的汽车塑胶零部件一般由注塑和脱模生产而来,塑胶原料在进行注塑之后,其模具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降温,继而造成零部件成型时间过长,影响汽车塑胶零部件的生产效率,而且一般的通过水循环降温的方式效果有限,不能够很好的对模具进行的降温,不利于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因此,需要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用以解决对注塑模具进行加工时冷却时间较长且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解决了对注塑模具进行加工时冷却时间较长且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安装有模具本体,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降温风扇,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皮带轮,两个相邻的所述皮带轮之间共同套接有传动带,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侧侧壁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壁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底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顶端与相邻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所述底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和所述连接轴的底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呈等距分布的通风口,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水冷组件。
优选的,所述水冷组件包括两个与所述底座顶端固定的第二分隔板,两个所述第二分隔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共同固定有水冷管,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所述水冷箱的顶端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冷箱固定,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水冷管的一端固定,所述水冷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一侧侧壁嵌设有多个呈等距分布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水冷管之间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流扇叶,所述底座的底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口。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架,所述转轴穿设在两个所述转动架之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与所述转动架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水冷箱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电机转动能够带动四个降温风扇同步转动对模具进行散热,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散热效果较好,通过水冷组件配合降温风扇对模具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对模具的降温效果,减少了模具的成模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降温风扇转动还能带动底座底部的导流扇叶转动,继而加快底座底部的空气流动速度,避免模具底部聚集高温,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通过散热鳍片配合水冷管对模具进行散热,能够大幅降低底座顶部热空气的留存时间,提高降温速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的第一分隔板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的第二分隔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模具本体;3、第一分隔板;4、转动杆;5、降温风扇;6、皮带轮;7、传动带;8、支架;9、驱动电机;10、连接轴;11、第一锥齿轮;12、转轴;13、第二锥齿轮;14、通风口;15、水冷组件;151、第二分隔板;152、水冷管;153、水冷箱;154、循环泵;16、散热鳍片;17、导流扇叶;18、透气口;19、转动架;2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模具本体2,底座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分隔板3,第一分隔板3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杆4,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有降温风扇5,转动杆4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皮带轮6,两个相邻的皮带轮6之间共同套接有传动带7,其中一个第一分隔板3的一侧侧壁固定有支架8,支架8的内侧壁固定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转动杆4连接,底座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顶端与相邻的转动杆4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1,底座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的两端和连接轴10的底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第一分隔板3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呈等距分布的通风口14,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水冷组件15;通过驱动电机9转动能够带动四个降温风扇5同步转动对模具进行散热,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散热效果较好,通过水冷组件15配合降温风扇5对模具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对模具的降温效果,减少了模具的成模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水冷组件15包括两个与底座1顶端固定的第二分隔板151,两个第二分隔板151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共同固定有水冷管152,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153,水冷箱153的顶端安装有循环泵154,循环泵154的输入端与水冷箱153固定,循环泵154的输出端与水冷管152的一端固定,水冷管152的另一端与水冷箱153连通;通过水冷组件15配合降温风扇5对模具进行降温,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对模具的降温效果,减少了模具的成模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分隔板151的一侧侧壁嵌设有多个呈等距分布的散热鳍片16,散热鳍片16与水冷管152之间相互配合,转轴12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流扇叶17,底座1的底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口18;通过降温风扇5转动还能带动底座1底部的导流扇叶17转动,继而加快底座1底部的空气流动速度,避免模具底部聚集高温,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通过散热鳍片16配合水冷管152对模具进行散热,能够大幅降低底座1顶部热空气的留存时间,提高降温速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底座1的底端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架19,转轴12穿设在两个转动架19之间,转轴12的外侧壁与转动架19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架20,水冷箱153的底端与支撑架20的顶端固定。
工作原理:该模具在注塑完成后,启动驱动电机9带动两个皮带轮6进行传动,继而带动两个降温风扇5进行转动散热,当其中两个降温风扇5转动时配合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3之间进行啮合传动,可带动转轴12和另外两个降温风扇5进行转动,继而可使四个降温风扇5同步转动对模具进行散热降温,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且转轴12表面设置的导流扇叶17转动时可对底座1底部的空气进行疏导,避免底座1底部集聚较多热量而影响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与此同时启动循环泵154可将水冷箱153内的冷凝水抽入水冷管152内进行水循环降温,提高降温效率,水冷管152在进行水冷的同时散热鳍片16将多余热量进行传导散热,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减少模具的内部的成型时间,提高了该模具在生产塑胶零部件时的效率。
驱动电机9和循环泵154可采用市场购置,驱动电机9和循环泵154配有电源,在本领域属于成熟技术,已充分公开,因此说明书中不重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安装有模具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呈对称设置的第一分隔板(3),所述第一分隔板(3)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的一端固定有降温风扇(5),所述转动杆(4)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皮带轮(6),两个相邻的所述皮带轮(6)之间共同套接有传动带(7),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分隔板(3)的一侧侧壁固定有支架(8),所述支架(8)的内侧壁固定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杆(4)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的顶端与相邻的所述转动杆(4)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1),所述底座(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两端和所述连接轴(10)的底端分别固定有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所述第一分隔板(3)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呈等距分布的通风口(14),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水冷组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组件(15)包括两个与所述底座(1)顶端固定的第二分隔板(151),两个所述第二分隔板(151)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共同固定有水冷管(152),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水冷箱(153),所述水冷箱(153)的顶端安装有循环泵(154),所述循环泵(154)的输入端与所述水冷箱(153)固定,所述循环泵(154)的输出端与所述水冷管(152)的一端固定,所述水冷管(152)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箱(15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板(151)的一侧侧壁嵌设有多个呈等距分布的散热鳍片(16),所述散热鳍片(16)与所述水冷管(152)之间相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2)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流扇叶(17),所述底座(1)的底端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口(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转动架(19),所述转轴(12)穿设在两个所述转动架(19)之间,所述转轴(12)的外侧壁与所述转动架(19)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固定有支撑架(20),所述水冷箱(153)的底端与所述支撑架(20)的顶端固定。
CN202220680202.5U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Active CN216992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0202.5U CN216992970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0202.5U CN216992970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2970U true CN216992970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0202.5U Active CN216992970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2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72676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和吹水装置
CN21176325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注塑模具
CN216992970U (zh) 一种汽车塑胶零部件注塑模具用降温装置
CN219294609U (zh) 一种用于车灯罩生产的注塑模具
CN214872472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快速冷却成型装置
CN213495375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汽车零件模具
CN210969810U (zh) 一种用于模具注塑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10651495U (zh) 一种便于快速冷却的车灯制造模具
CN214926848U (zh) 一种新型耐压塑料模具
CN213648560U (zh) 一种注塑原料的加工冷却装置
CN212598807U (zh) 一种轮毂模具的水冷却装置
CN219311881U (zh) 一种汽车零件加工用快速冷却模具模架
CN220242367U (zh) 一种用于塑料中空成型机的冷却降温系统
CN217916620U (zh) 一种模组上壳塑胶设备注塑用冷却装置
CN216502037U (zh) 一种平顶翅片平顶成型的设备
CN218876197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外壳注塑模具
CN112123720A (zh) 一种塑料注塑产品表面冷却清理装置
CN214872197U (zh) 一种打印机外壳生产用模具
CN212666507U (zh) 一种塑胶成型冷却装置
CN217729413U (zh) 一种塑料制品用加工定型装置
CN216914697U (zh) 一种便于冷却的高效注塑模具
CN218256610U (zh) 一种用于鞋子注塑模具的散热装置
CN213353417U (zh) 一种汽车模具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7395628U (zh) 一种注塑产品快速成型模具
CN212472291U (zh) 一种省时高效塑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