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4765U - 自动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动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84765U CN216984765U CN202220376371.XU CN202220376371U CN216984765U CN 216984765 U CN216984765 U CN 216984765U CN 202220376371 U CN202220376371 U CN 202220376371U CN 216984765 U CN216984765 U CN 2169847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eaning
- water tank
- collecting
- clean
- sew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包括主体和位于所述主体后端的水箱组件,所述主体上设有清洁组件和集污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用于清洁地面的第一清洁部和用于对所述第一清洁部进行清洁的第二清洁部,所述集污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清洁组件前后两侧的第一收集部和第二收集部,所述第一清洁部、所述第二清洁部、所述第一收集部、所述第二收集部和所述水箱组件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自动清洁设备整机的高度,能够在自动对地面进行清洁,并在完成清洁后自动清洗拖布,同时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干湿分离,解放了双手,极大地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属于自动清洁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清洁逐步进入智能化、机器化的时代,应运而生的拖地机器人能够将人们从家居清洁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减轻人们在家居清洁方面的负担,缓解人们在进行家居清洁过程中的劳累程度。
现有的拖地机器人的拖布在进行清洁任务后会变脏,特别是在处理顽固或黏性污渍后,部分污渍将附着在拖布上,不仅难以去除而且会造成二次污染,使得清洁效果变差,同时影响用户的体验。另一方面,现有的拖地机器人的清洁单元和垃圾收集盒的尺寸难以进一步降低,无法降低拖地机器人整体的高度。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可以实现自清洁的自动清洁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可实现自清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包括主体和位于所述主体后端的水箱组件,所述主体上设有清洁组件和集污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用于清洁地面的第一清洁部和用于对所述第一清洁部进行清洁的第二清洁部,所述集污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清洁组件前后两侧的第一收集部和第二收集部,所述第一清洁部、所述第二清洁部、所述第一收集部、所述第二收集部和所述水箱组件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二清洁部沿相同方向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二清洁部的轴向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二清洁部沿上下方向的投影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清水箱和污水箱,所述清水箱和所述污水箱上下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收集部的上方设有与所述清水箱连通的清水槽,所述清水槽朝向所述第一清洁部开设有注水孔,所述清水箱在向所述清水槽注入清水后通过所述注水孔浸湿所述第一清洁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集部中还设有与所述污水箱相连的污水管和污水泵,所述清水槽中还设有与所述清水箱相连的清水管和清水泵,所述污水泵和所述清水泵分设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沿前进方向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污水泵和所述清水泵位于所述清洁组件和所述水箱组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收集部呈槽状且所述第一收集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所述第一收集部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清洁部中的污水并汇入所述污水箱,所述第一收集部与所述第一清洁部连通,所述第一收集部和所述第一清洁部之间设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一清洁部流出污水的挤压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件上形成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挤压件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流件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挤压件的上方且位于所述注水孔的下方,使得自所述第一清洁部流出的污水沿所述导流件的导流孔流入所述第一收集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收集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清洁部的开口以便与所述第二清洁部连通,所述第二收集部的开口和所述导流孔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清洁设备还包括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两侧的驱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下方并用于支撑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辅助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清水箱和污水箱,所述清水箱设置在所述污水箱的上方,所述辅助轮设置在所述污水箱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收集部呈槽状且所述第二收集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所述第二收集部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清洁部从所述第一清洁部上清理的垃圾,所述水箱组件、所述第二收集部、所述第二清洁部、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一收集部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自动清洁设备整机的高度,能够在自动对地面进行清洁,并在完成清洁后自动清洗拖布,同时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干湿分离,解放了双手,极大地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清洁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除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清洁设备的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清洁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清洁设备清洁组件和收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清洁设备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清洁设备100,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用于对地面进行自动清洁并可对垃圾进行干湿分离,以提高清洁效率。为了描述清楚,以下说明书部分将以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包括主体101和位于所述主体101后端的水箱组件40,所述主体101中设有清洁组件10、集污组件20和行走组件30,其中,所述清洁组件10用于清洁地面,所述集污组件20用于收集所述清洁组件10中的垃圾,所述行走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行走,所述水箱组件40包括清水箱41和污水箱42,所述清水箱41用于向所述清洁单元注水加湿以便进行清洁,所述污水箱42用于收集所述集污组件20中的污水。
具体地,所述主体101朝向所述地面开设有暴露出部分所述清洁组件10的清洁口,所述清洁组件10包括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前进方向的前后依次设置的第一清洁部11和第二清洁部12,其中,所述第一清洁部11部分暴露至所述清洁口的外侧,所述第二清洁部12用于清洁所述第一清洁部11。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清洁部1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洁部11的前端,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洁部11可以是滚筒,所述第二清洁部12可以是滚刷,所述第一清洁部11可绕一水平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一清洁部11的周向侧面设有用于清洁的拖布,所述第二清洁部12可绕另一水平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二清洁部12的周向侧面设有用于清洁所述第一清洁部11的毛刷(未图示),所述拖布和所述毛刷至少部分相接触,使得所述毛刷能够将所述拖布上的垃圾刮除。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清洁部11需要清洁地面,所以所述第一清洁部11需要设置于较低高度以便更加贴近于地面,因此所述第一清洁部11所在水平轴线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清洁部12所在水平轴线的水平高度。
结合图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清洁组件10还包括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清洁部11和所述第二清洁部12转动的驱动组件13,所述驱动组件13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第一清洁部11和所述第二清洁部12分别传动连接的齿轮组,所述驱动组件13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洁部11和所述第二清洁部12的轴向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清洁部11和所述第二清洁部12沿上下方向的投影重叠,使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得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沿前后方向的整体长度可以设置更小。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第一清洁部11和所述第二清洁部12同步转动,并且使得所述第一清洁部11和所述第二清洁部12沿相同方向转动,如此设置,可使得所述拖布和所述毛刷相接触的部位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以增强所述第二清洁部12清洁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组件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清洁口下方的刮条14,所述刮条14朝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前进方向倾斜设置,以便所述第一清洁部11能够将地面的垃圾沿着所述清洁口卷入。
所述集污组件20包括第一收集部21和第二收集部22,所述第一收集部21和所述第二收集部22分别设置在所述清洁组件10前后两侧,即,所述第一收集部21设置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前端且靠近所述第一清洁部11设置,所述第二收集部22设置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后端且靠近所述第二清洁部12设置,且所述第一收集部21和所述第二收集部22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13前后两侧。当然,当所述第一清洁部11设置在所述第二清洁部12的后端时,所述第二收集部22设置在前端,所述第一收集部21设置在后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收集部21呈槽状且所述第一收集部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前进方向,由于所述第一清洁部11设有拖布,所述第一收集部21用于收集自所述拖布上挤出的污水并汇入所述污水箱42,所述第一收集部21与所述第一清洁部11连通,使得污水能够流入所述第一收集部21中。
如图2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集部21和所述第一清洁部之间设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一清洁部11流出污水的挤压件211,所述挤压件211呈条形且与所述第一清洁部1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挤压件211朝向所述第一清洁部11凸出设置,由于所述第一清洁部11外覆有拖布,所述第一清洁部11在作业时能够带动所述拖布转动并于所述挤压件211抵接,以使所述拖布排出多余的水分,而当所述第一清洁部11在完成作业后将产生流入所述第一收集部21的污水。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收集部21中还设有与所述污水箱42相连的污水管421和污水泵422,所述第一收集部21中的污水在所述污水泵422的抽取下将汇入所述第一收集部21。较佳地,所述污水管421连接在所述第一收集部2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收集部21朝向所述污水管421的一端倾斜设置,以使污水更好地排出,并且不残留。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挤压件211上形成有呈梳状的导流件212,所述导流件2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挤压件21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流件212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挤压件211的上方,使得自所述第一清洁部11流出的污水沿所述导流件212的导流孔流入所述第一收集部2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流件212的导流孔可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清洁部11上的较大的垃圾通过,起到过滤作用,当然,所述导流件21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且,所述挤压件211可以和所述导流件212一体设置也可以分开设置,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集部21的上方设有与所述清水箱41连通的清水槽213,所述清水槽213朝向所述第一清洁部11开设有注水孔214,所述注水孔214位于所述导流孔的上方,所述清水箱41在向所述清水槽213注入清水后通过所述注水孔214浸湿所述第一清洁部11。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所述清水槽213中还设有与所述清水箱41相连的清水管411和清水泵412,所述清水泵412在将清水注入所述清水槽213后可对所述清水槽213内的清水加压,使得清水能够沿所述注水孔214向所述第一清洁部11的拖布喷射,当然,所述注水孔214可以沿所述清水槽213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以此使得所述第一清洁部11的拖布被浸湿地更加均匀,所述清水槽213可以与所述第一收集部21一体设置,也可以独立设置,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所述污水泵422和所述清水泵412分设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沿前进方向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污水泵422和所述清水泵412位于所述清洁组件10和所述水箱组件40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40、所述第二收集部22、所述第二清洁部12、所述第一清洁部11和所述第一收集部21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前进方向依次设置,即,所述第一收集部21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最前端,且所述第二收集部22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40和所述第二清洁部12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清洁部11、所述第二清洁部12、所述第一收集部21、所述第二收集部22和所述水箱组件40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前进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以使得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在另一方面,所述第一清洁部11、所述第二清洁部12、所述第一收集部21、所述第二收集部22和所述水箱组件40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能够相应降低,以防止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整机的高度过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40、所述第一收集部21、所述第一清洁部11、所述第二清洁部12和所述第二收集部22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前进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收集部21可以靠近所述水箱组件40设置,以便减小污水管421和清水管411管路的长度,提高水路系统的效率。
所述第二收集部22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清洁部12的开口221以便与所述第二清洁部12连通,所述第二收集部22的开口221和所述导流孔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前进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由于所述第二清洁部12用于清洁所述第一清洁部11,所述第二收集部22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清洁部12从所述第一清洁部11上清洁出的垃圾。具体地,所述第二收集部22呈槽状且所述第二收集部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前进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集部外侧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收集部内侧进行烘干的风机(未图示),以加速所述第二收集部内干燥的速度,同时防止滋生细菌。
如图2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行走组件30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40两侧的驱动轮31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40下方并用于支撑所述自动清洁设备100的辅助轮32,其中,所述驱动轮31与所述主体101相连以承载所述主体101的重量,由于所述水箱组件40需要装载清水和污水,因此所述辅助轮32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40的下方以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清水箱41和所述污水箱42上下堆叠设置,且所述清水箱41设置在所述污水箱42的上方,所述辅助轮32设置在所述污水箱42的下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自动清洁设备整机的高度,能够在自动对地面进行清洁,并在完成清洁后自动清洗拖布,同时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干湿分离,解放了双手,极大地减轻了使用者的负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位于所述主体后端的水箱组件,所述主体上设有清洁组件和集污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用于清洁地面的第一清洁部和用于对所述第一清洁部进行清洁的第二清洁部,所述集污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清洁组件前后两侧的第一收集部和第二收集部,所述第一清洁部、所述第二清洁部、所述第一收集部、所述第二收集部和所述水箱组件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二清洁部沿相同方向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二清洁部的轴向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二清洁部沿上下方向的投影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清水箱和污水箱,所述清水箱和所述污水箱上下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收集部的上方设有与所述清水箱连通的清水槽,所述清水槽朝向所述第一清洁部开设有注水孔,所述清水箱在向所述清水槽注入清水后通过所述注水孔浸湿所述第一清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部中还设有与所述污水箱相连的污水管和污水泵,所述清水槽中还设有与所述清水箱相连的清水管和清水泵,所述污水泵和所述清水泵分设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沿前进方向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污水泵和所述清水泵位于所述清洁组件和所述水箱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部呈槽状且所述第一收集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所述第一收集部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清洁部中的污水并汇入所述污水箱,所述第一收集部与所述第一清洁部连通,所述第一收集部和所述第一清洁部之间设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一清洁部流出污水的挤压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上形成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挤压件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流件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挤压件的上方且位于所述注水孔的下方,使得自所述第一清洁部流出的污水沿所述导流件的导流孔流入所述第一收集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集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清洁部的开口以便与所述第二清洁部连通,所述第二收集部的开口和所述导流孔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还包括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一对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两侧的驱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水箱组件下方并用于支撑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辅助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组件包括清水箱和污水箱,所述清水箱设置在所述污水箱的上方,所述辅助轮设置在所述污水箱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集部呈槽状且所述第二收集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所述第二收集部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清洁部从所述第一清洁部上清理的垃圾,所述水箱组件、所述第二收集部、所述第二清洁部、所述第一清洁部和所述第一收集部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依次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76371.XU CN216984765U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自动清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76371.XU CN216984765U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自动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84765U true CN216984765U (zh) | 2022-07-19 |
Family
ID=82394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376371.XU Active CN216984765U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自动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84765U (zh) |
-
2022
- 2022-02-23 CN CN202220376371.XU patent/CN2169847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305578U (zh) |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106308684A (zh) | 地面清洁机器人 | |
CN107080502B (zh) | 智能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213155693U (zh) | 一种洗地机 | |
CN203755213U (zh) | 一种拖地车 | |
CN217987467U (zh) | 带有外部残留液体回收系统的清洁设备 | |
CN110644407B (zh) | 驾驶式洗地机 | |
CN216984765U (zh) | 自动清洁设备 | |
JP3233401U (ja) | 環境保護設備の清潔装置 | |
CN206138923U (zh) | 车间超声波清洁装置 | |
CN217524971U (zh) | 清洁系统及清洁基站 | |
CN215874495U (zh) | 滚拖模块及其清洁机 | |
CN217310111U (zh) | 一种洗扫地一体式清洁机器人 | |
CN115005722A (zh) | 一种智能扫地和机器人的清洁部件 | |
CN216628421U (zh) | 除污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 |
CN116856464A (zh) | 一种具有防臭气结构的井盖 | |
CN215838740U (zh) | 清洁模块及其清洁机 | |
JP3267485B2 (ja) | 洗浄水のリサイクル機能を備えた床面洗浄機 | |
CN205711924U (zh) | 一种道路清洁装置 | |
CN211515436U (zh) | 一种管道高压冲洗系统 | |
CN214142840U (zh) | 一种地毯加工清洗设备 | |
CN218279481U (zh) | 一种清洁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 |
CN210990024U (zh) | 一种清洁机器人 | |
CN2165789Y (zh) | 地面清洗器 | |
CN209285401U (zh) | 一种拖把清洁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