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5075U -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5075U
CN216975075U CN202220786250.2U CN202220786250U CN216975075U CN 216975075 U CN216975075 U CN 216975075U CN 202220786250 U CN202220786250 U CN 202220786250U CN 216975075 U CN216975075 U CN 216975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oler
plastic
pipe
air inlet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862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泽霖
王亚娟
王宏志
邱鹏程
魏泽鑫
郜亮
薛建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862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5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5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5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中冷器进气管包括:塑料管,塑料管包括至少两段子塑料管,至少两段子塑料管依次连接并相互连通;及安装支架,安装于其中一段子塑料管的外侧壁。上述中冷器进气管,将一整个塑料管拆分为多段子塑料管,以便于通过注塑工艺加工成型,且能够根据不同的车型或者安装空间设计多段子塑料管的形状结构,提高塑料管的适配性和通用性,进而提高整个中冷器进气管的通用性;通过安装支架能够将中冷器进气管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不仅简化了中冷器进气管的整体结构,而且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冷却系统高温高压塑料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要求的不断提高,商用车发动机马力和涡轮增压器压缩比不断提升,发动机内部压力、温度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增压器压壳出口到中冷器入口这段管路,有些车型的长时间工作温度可达220℃,这就对发动机增压空气管路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商用车的可靠性和寿命也在逐步增长,也要求管路寿命和可靠性全面提升。
目前市场上商用车用中冷器进气管路主要存在两种方案:一是采用硅橡胶管+圆钢管+硅橡胶管的方案,二是采用硅橡胶管+铸铝管+硅橡胶管的方案,但第一种方案受限于钢管本身特性及折弯机工艺要求,会导致生产效率低、装配困难和占空间大的问题,第二种方案的模具费用高且生产效率也低,并且上述的中冷器进气管均无法达到200℃以上的耐温要求,也无法满足商用车轻量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中冷器进气管无法满足车辆轻量化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重量轻的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中冷器进气管,包括:
塑料管,包括至少两段子塑料管,所述至少两段子塑料管依次连接并相互连通;及
安装支架,安装于其中一段所述子塑料管的外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冷器进气管还包括两个硅橡胶管,两个所述硅橡胶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塑料管的相对两端并通过所述塑料管相互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冷器进气管还包括两个夹箍,每个所述夹箍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硅橡胶管和所述塑料管的连接处的外圆面,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硅橡胶管和所述塑料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冷器进气管还包括两个支撑环,两个所述支撑环分别嵌设于所述塑料管的相对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管采用分段注塑工艺加工形成。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中冷系统,包括上述的中冷器进气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冷系统还包括增压器,所述增压器安装于所述中冷器进气管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冷系统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安装于所述中冷器进气管远离所述增压器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冷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塑料管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中冷系统。
上述中冷器进气管,将一整个塑料管拆分为多段子塑料管,以便于加工成型,且能够根据不同的车型或者安装空间设计多段子塑料管的形状,提高塑料管的适配性和通用性,进而也提高了整个的中冷器进气管的适配性和通用性;通过安装支架能够将中冷器进气管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简化了中冷器进气管的整体结构,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冷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进气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进气管的拆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中冷系统;100、中冷器进气管;110、塑料管;111、子塑料管;120、安装支架;121、安装孔;130、硅橡胶管;140、夹箍;150、支撑环;210、增压器;211、增压器主体;212、出气部;220、中冷器;221、中冷器主体;222、进气端;223、出气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冷系统的装配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冷器进气管的装配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冷器进气管的拆分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中冷系统10,中冷系统10包括中冷器进气管100、增压器210、中冷器220和发动机(图中未示出)。中冷器进气管10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增压器210和中冷器220,且中冷器进气管100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如此,增压器210内的高温空气能够通过中冷器进气管100输送至中冷器220,中冷器220能够冷却高温空气,并将冷却后的空气输送至发动机,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避免增压器210内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而导致发动机发生损伤甚至致使发动机熄火,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参阅图1至图3,中冷器进气管100包括塑料管110和安装支架120。具体地,塑料管110包括至少两段子塑料管111,至少两段子塑料管111依次连接并相互连通。优选地,塑料管110由耐高温的塑料形成。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塑料管110由PA66-GF35材料形成,该材料形成的塑料管110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耐冲击的特点,能够长时间在220℃的环境下使用,短时间可在高达250℃的环境下使用;塑料管110的壁厚为4毫米。可以理解,塑料管110的形成材料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耐高温材料以满足要求,比如,可根据使用环境温度选择用PA6材料,同时玻璃纤维含量也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塑料管110的壁厚也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以满足要求。
如此,塑料管110能够允许从增压器210内输出的高温空气通过且不损害塑料管110的质量,不影响塑料管110的使用寿命,从而能够提升中冷器进气管100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而且,相较于圆钢管、铸铝管而言,塑料管110的重量更加轻,能够减整车的重量,满足车辆的轻量化要求。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塑料管110采用分段注塑工艺加工,即,先通过注塑工艺加工每段子塑料管111,再将加工的多段子塑料管111通过旋转摩擦焊接的工艺连接形成整个的塑料管110。可以理解,塑料管110的形状以及子塑料管111的数量均可以根据车型以及车内布置空间的大小进行调整。如此,通过分段注塑工艺,能够提高塑料管110的适配性和通用性,且注塑件的表面质量高、密封性好、加工简单、生产效率高,有利于提高塑料管110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中冷器进气管100的通用性和可靠性。
安装支架120整体呈具有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安装支架120的一端安装于其中一段子塑料管111的外侧壁,安装支架120的另一端连接于车辆的发动机。安装支架120开设有安装孔121,且安装孔121位于安装支架120远离塑料管111的一侧。如此,通过将紧固件伸入安装孔121,能够将安装支架120连接于车辆的发动机,进而使整个的中冷器进气管100连接于发动机,并且安装支架120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能够节省中冷器进气管100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考虑到中冷器进气管100和发动机连接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可以尽量将安装支架120设于塑料管110的中间位置,即,将安装支架120设于位于塑料管110中间的子塑料管111。如此,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冷器进气管100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避免中冷器进气管100出现倾斜而影响其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冷器进气管100还包括两个硅橡胶管130,两个硅橡胶管130分别连接于塑料管110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具体地,其中一个硅橡胶管130的一端连接于塑料管11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中冷器220;另一个硅橡胶管130的一端连接于塑料管110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增压器210。如此,塑料管110和两个硅橡胶管130共同组成中冷器进气管100,通过在塑料管110的两端设置两个硅橡胶管130,能够使得中冷器进气管100便于安装,而塑料管110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冷器进气管100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冷器进气管100还包括两个夹箍140,每个夹箍140套设于其中一个硅橡胶管130和塑料管110的连接处的外圆面,用于固定连接硅橡胶管130和塑料管110。其中,夹箍140部分位于硅橡胶管130的外圆面,部分位于塑料管110的外圆面,夹箍140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如此,通过夹箍120拧紧固定,拆装方便,提高了中冷器进气管1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冷器进气管100还包括两个支撑环150,两个支撑环150分别嵌设于塑料管110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支撑环150和塑料管110过盈配合,且支撑环150的材料为06Cr19Ni10。可以理解,支撑环150也可以采用紧固件连接于塑料管110,支撑环150也可以由其他强度高的材料形成。如此,能够避免塑料管110因强度不够而被夹箍140夹变形,影响塑料管110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塑料管110和硅橡胶管130也可以采用硫化工艺进行连接,当采用硫化工艺连接塑料管110和硅橡胶管130时,则不需要设置支撑环150,当然,塑料管110和硅橡胶管130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方式连接。
再次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冷系统10,包括增压器210、中冷器220、发动机和上述的中冷器进气管100。具体地,增压器210包括增压器主体211和出气部212,增压器主体211具有一收纳腔,出气部212和收纳腔相互连通,且出气部121远离增压器主体211的一端安装于中冷器进气管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即出气部121通过夹箍140安装于一个硅橡胶管130远离塑料管110的一端。如此,位于收纳腔的高温空气能够通过出气部212进入中冷器进气管100,进而通过中冷器220冷却高温空气,并将冷却后的空气输送至发动机。
中冷器220包括中冷器主体221、进气端222和出气端223,进气端222和出气端223间隔安装于中冷器主体221,中冷器主体221具有一容纳腔,进气端222和出气端223均与容纳腔连通。中冷器220安装于中冷器进气管100远离增压器210的一端,即进气端222通过夹箍140安装于另一个硅橡胶管130远离塑料管110的一端。如此,从增压器210出来的高温气体通过中冷器进气管100能够进入中冷器220的进气端222,高温空气经冷却后再通过中冷器220的出气端223输出至发动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中冷系统10。通过中冷器220能够降低从增压器210的出气部212输出的高温空气的温度,使得从中冷器220的出气端223输入发动机的空气的温度较低,进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综上,本申请的中冷系统10通过依次连通的增压器210、中冷器进气管100、中冷器220以及发动机,能够将增压器210内的高温空气在中冷器220中冷却并输送至发动机,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本申请的中冷器进气管100通过多段子塑料管111连接形成的塑料管110,能够减少模具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中冷器进气管100的通用性,而且夹箍140紧固效果好,拆装方便,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中冷器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料管,包括至少两段子塑料管,所述至少两段子塑料管依次连接并相互连通;及
安装支架,安装于其中一段所述子塑料管的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进气管还包括两个硅橡胶管,两个所述硅橡胶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塑料管的相对两端并通过所述塑料管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进气管还包括两个夹箍,每个所述夹箍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硅橡胶管和所述塑料管的连接处的外圆面,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硅橡胶管和所述塑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进气管还包括两个支撑环,两个所述支撑环分别嵌设于所述塑料管的相对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管采用分段注塑工艺加工形成。
6.一种中冷系统,包括任意一项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冷器进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系统还包括增压器,所述增压器安装于所述中冷器进气管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系统还包括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安装于所述中冷器进气管远离所述增压器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远离所述塑料管的一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任意一项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中冷系统。
CN202220786250.2U 2022-04-07 2022-04-07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6975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6250.2U CN216975075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6250.2U CN216975075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5075U true CN216975075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86250.2U Active CN216975075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5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64860B1 (en) Intake manifold
EP2342461B1 (en) Supercharger system for motorized vehicles
US2007017545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oosting engine performance
CN201730678U (zh) 车用柴油机增压中冷器的送气管
CN216975075U (zh)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US7469741B2 (en) Non-metallic laser welded intercooler system
EP1849989A1 (en) Duct for interconnecting a compressor and an intercooler
CN113339122B (zh) 排气歧管及动力系统
US7699036B2 (en) Assembly, comprising an exhaust gas turbocharger, an intercooler and a charge-air line
CN213331330U (zh) 一种车用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
US9726312B2 (en) Master flange assembly
US5704325A (en) Stacked snail-type manifold
CN110608320A (zh) 一种薄壁耐高温高压中冷器波纹管
CN205877472U (zh) 涡轮泄压管
CN217681967U (zh) 连接管、发动机组件和车辆
CN201180581Y (zh) 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
US20090007565A1 (en) Turbo charge system of an engine
KR20170079035A (ko) 자동차용 인터쿨러의 연결호스
CN215804882U (zh)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JP5556743B2 (ja) 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CN220036811U (zh) 一种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结构
US20080066465A1 (en) Turbocharger head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7029139U (zh) 一种柴油机用压铸铝进气管
CN207333011U (zh) 中冷器进、出气管固定装置
CN212389425U (zh) 一种中冷器出气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