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4882U -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4882U
CN215804882U CN202121349262.0U CN202121349262U CN215804882U CN 215804882 U CN215804882 U CN 215804882U CN 202121349262 U CN202121349262 U CN 202121349262U CN 215804882 U CN215804882 U CN 215804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onnecting pipe
pipe
air inle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92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霞
李江洋
宫克长
翟连青
张发家
李春艳
马政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92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4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4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4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涉及车辆的发动机技术领域。所述进气管总成包括:进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波纹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进气消声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波纹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壁厚均是根据所述车辆的隔振要求设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管总成的隔振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技术虽然提升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但是由于涡轮增压器工作时的转速较高,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转,使得发动机曲轴往复、气缸压缩及变速器齿轮运转的振动都变大,而这些振动通过发动机与车身的连接部分传递至乘员舱。
进气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发动机的前端,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去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中所携带的悬浮颗粒杂质,及保证密封性、降噪性能、隔振性能。针对上述NVH问题,若能提升进气系统的隔振率也可以为乘员舱减轻振动做出贡献,但是现有的进气系统这一功能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隔振率较高的进气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该进气管总成的轻量化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进气管总成的发动机。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包括:
进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波纹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进气消声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波纹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壁厚均是根据所述车辆的隔振要求设置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设置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进气消声器连接;
所述第一端口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其他部分的壁厚;
所述第二端口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其他部分的壁厚。
可选地,所述波纹管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壁厚。
可选地,所述波纹管具有波峰部和波谷部,所述波峰部与位于其下方的管体组成梯形结构,所述波谷部与位于其上方的管体组成V字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波纹管的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之间的距离是根据所述隔振要求设置的。
可选地,进气管总成还包括:
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
所述第一端口套设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第一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一卡箍套设在所述第一端口外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第二端口套设在与所述进气消声器的第二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二卡箍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口外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对应的位置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的外壁上设置第一限位凸台,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卡箍;
所述第二端口的外壁上设置第二限位凸台,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卡箍。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内壁均向内凹陷形成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的材料选择为塑料和橡胶混合材料。
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所述的进气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管总成为三段式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波纹管和第二连接管,三者的壁厚均是根据车辆的隔振要求设置的。从而能够为乘员舱减轻振动做出贡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带来的振动问题,达到车辆期望的隔振率要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设置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第二端口与进气消声器连接。第一端口的壁厚小于第一连接管其他部分的壁厚。第二端口的壁厚小于第二连接管其他部分的壁厚。将第一端口的壁厚设置成小于第一连接管其他部分的壁厚,以及第二端口的壁厚设置成小于第二连接管其他部分的壁厚,一方面端口壁厚小可以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其他部分壁厚大可以增强管体的耐负压性能。进一步地,根据需要将进气管总成的各个位置设置成不等厚,还可以减轻进气管总成的重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的波纹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的波纹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其一般性地包括进气管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0、波纹管20和第二连接管30,第一连接管10与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连接,第二连接管30与进气消声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管10、波纹管20和第二连接管30的壁厚均是根据车辆的隔振要求设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总成为三段式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0、波纹管20和第二连接管30,三者的壁厚均是根据车辆的隔振要求设置的。从而能够为乘员舱减轻振动做出贡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带来的振动问题,达到车辆期望的隔振率要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30分别设置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31,第一端口11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第二端口31与进气消声器连接。第一端口11的壁厚t1小于第一连接管10其他部分的壁厚t2。第二端口31的壁厚t1小于第二连接管30其他部分的壁厚t2。将第一端口11的壁厚t1设置成小于第一连接管10其他部分的壁厚t2,以及第二端口31的壁厚t1设置成小于第二连接管30其他部分的壁厚t2,一方面端口壁厚小可以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其他部分壁厚大可以增强管体的耐负压性能。进一步地,根据需要将进气管总成的各个位置设置成不等厚,还可以减轻进气管总成的重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波纹管20的壁厚t小于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30的壁厚。通过挤出工艺将第一端口11、第一连接管10、波纹管20、第二连接管30和第二端口31挤成不同的壁厚,再通过吹塑工艺将其硫化定型,实现不同部位的性能需求。进气管总成整体的壁厚较小,重量较轻,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进气管,重量可减少约70%。
继续参见图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波纹管20具有波峰部21和波谷部22,波峰部21与位于其下方的管体组成梯形结构,波谷部22与位于其上方的管体组成V字形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波纹管20的波峰部21和波谷部22之间的距离是根据隔振要求设置的。波纹管20的波峰部21和波谷部22之间的距离也即波高。优选地,可通过调整波高H、壁厚t两个重要尺寸来调节波纹管20的灵活性,以便达到期望的隔振率需求;波高H越高,波纹管20灵活性越好;壁厚t越小,波纹管20灵活性越好。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调整V字形结构的角度A、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S来提升进气管总成的隔振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气管总成还包括第一卡箍41和第二卡箍42。第一端口11套设在与空气滤清器的第一连接管10道上,第一卡箍41套设在第一端口11外与第一连接管10道对应的位置上。第二端口31套设在与进气消声器的第二连接管30道上,第二卡箍42套设在第二端口31外与第二连接管30道对应的位置上。第一卡箍41和第二卡箍42可以加强进气管总成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第一端口11的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口11的外壁上设置第一限位凸台12,用于安装第一卡箍41。第二端口31的外壁上设置第二限位凸台,用于安装第二卡箍42。通过加高的第一限位凸台12和第二限位凸台将第一卡箍41和第二卡箍42限位在设定位置,从而加强进气管总成与其他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31的内壁均向内凹陷形成密封圈,第一端口11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密封圈14,第二端口31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密封圈,通过端口内部的密封圈实现管路之间的密封要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气管100的材料选择为塑料和橡胶混合材料,例如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材料,一方面采用塑料和橡胶混合材料可以保证进气管总成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相较于橡胶材料,TPV材料重量可大幅度减小,既可以实现轻量化又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还可达到较高的隔振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3,用于加强第一连接管10,提升进气管总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总成,该进气管总成的两端分别与车辆的空气滤清器和进气消声器连接,且该进气管总成的壁厚根据车辆的隔振率要求设置,从而能够解决由涡轮增压器带来的振动问题。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波纹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进气消声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波纹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壁厚均是根据所述车辆的隔振要求设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设置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空气滤清器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进气消声器连接;
所述第一端口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其他部分的壁厚;
所述第二端口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其他部分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具有波峰部和波谷部,所述波峰部与位于其下方的管体组成梯形结构,所述波谷部与位于其上方的管体组成V字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的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之间的距离是根据所述隔振要求设置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
所述第一端口套设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第一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一卡箍套设在所述第一端口外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第二端口套设在与所述进气消声器的第二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二卡箍套设在所述第二端口外与所述第二连接管道对应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的外壁上设置第一限位凸台,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卡箍;
所述第二端口的外壁上设置第二限位凸台,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卡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内壁均向内凹陷形成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材料选择为塑料和橡胶混合材料。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进气管总成。
CN202121349262.0U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Active CN215804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9262.0U CN215804882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9262.0U CN215804882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4882U true CN215804882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7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9262.0U Active CN215804882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4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47491U (zh) 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CN101818707B (zh) 用于增压式内燃机的带有集成炭罐回路的进气歧管
CN215804882U (zh)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US20160312749A1 (en) Hose assembly for an engine air intake system
JP5980139B2 (ja) 車両用消音器
US11988122B2 (en) Exhaust sound bypass
WO2008032975A1 (en) Air inhalation device for use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2100846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中冷器进出气的氟硅胶管或硅氟胶管
US8677966B2 (en) Air intake flow device and system
CN103790693B (zh) 一种中冷系统进气管
CN212080479U (zh) 一种空气进气系统的管道连接结构
CN205877472U (zh) 涡轮泄压管
JP4090609B2 (ja) 吸気ダクト
CN207278396U (zh) 一种用于向发动机供气的供气系统
CN201180581Y (zh) 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
CN217873065U (zh) 涡轮增压器系统和涡轮增压器系统的热增压管路
CN216975075U (zh) 中冷器进气管、中冷系统及车辆
CN216429804U (zh) 一种阻抗复合型增压后消音器
CN214273840U (zh) 一种多层复合消声空气管
CN217327523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及汽车
CN214499269U (zh) 管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389425U (zh) 一种中冷器出气管
CN216554159U (zh)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总成
CN218479867U (zh) 一种汽车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连接结构
CN214403816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9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918 Binhai 4th Road, Hangzhou Bay New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