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61530U -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61530U
CN216961530U CN202220344718.2U CN202220344718U CN216961530U CN 216961530 U CN216961530 U CN 216961530U CN 202220344718 U CN202220344718 U CN 202220344718U CN 216961530 U CN216961530 U CN 216961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heater
tubular member
flexible printed
conn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47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虹懿
郑晓远
刘杰
赵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47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61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61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6153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1889 priority patent/WO202315550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及雾化装置,所述加热器包括管状件及柔性印刷线圈,所述柔性印刷线圈卷绕于所述管状件的外周面。所述柔性印刷线圈包括柔性绝缘薄膜及线圈线路层,所述柔性绝缘薄膜套设于所述管状件外;所述线圈线路层设于所述柔性绝缘薄膜上并环绕所述管状件的轴向设置。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通过将线圈线路层设于柔性绝缘薄膜上,当柔性绝缘薄膜卷绕于管状件外,线圈线路层呈卷曲状,线圈线路层无需围绕线圈支架绕制,有利于简化工艺制成,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本申请区别于传统的铜线绕制,有利于加热器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加热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加热不燃烧(仅通过加热实现雾化,不产生燃烧反应)雾化装置市场来说,主要加热方式包括电阻加热和电磁加热。在电磁加热方式中,电磁加热器和电磁线圈线路层缺一不可,而且电磁线圈线路层的制作方式对于整个产品影响比较大。
加热不燃烧雾化装置中应用的电磁线圈线路层的一般都是采用圆形直绕的方式。绕制线圈材料形状有好几种,例如单股铜线绕制、多股铜线绕制。单股铜线绕制和多股铜线绕制的加热线圈,一般需要围绕线圈支架去绕制才能保证电磁线圈线路层的一致性。但是铜线需要过大电流,直径比较粗,再加上线圈支架的尺寸和隔热材料尺寸,整体产品尺寸较大,不便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小型化发展的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包括:
管状件;以及
柔性印刷线圈,卷绕于所述管状件外周面,所述柔性印刷线圈包括:
柔性绝缘薄膜,套设于所述管状件外;及
线圈线路层,设于所述柔性绝缘薄膜上并环绕所述管状件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线路层包括N个线圈单元,所述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所述N个线圈单元沿所述柔性印刷线圈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所述线圈单元包括第一安装端与第二安装端,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还包括设于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端上的第一连接部与设于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端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N个线圈单元中的第M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与第(M-1)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N个线圈单元中的第M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与第(M+1)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其中M为[2,N]中的任意一个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绝缘薄膜沿所述管状件的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所述线圈线路层包括用于电性连接外部电路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N个线圈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N个线圈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N个线圈单元中的第1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N个线圈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N个线圈单元中的第N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1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连接设置的固定段与延伸段,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段上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N个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延伸段沿所述管状件的轴向延伸并跨越所述N个线圈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绝缘薄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管状件,所述线圈线路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状件具有容纳待雾化物的空腔,所述加热器还包括加热芯,所述加热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空腔内,所述加热芯在所述线圈线路层的电磁感应作用下发热雾化所述待雾化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芯包括金属棒和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覆盖于所述金属棒的外围,至少部分所述金属棒和至少部分所述导热件伸入所述空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测温线路,所述测温线路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设于所述管状件外,且所述第一隔热层夹设于所述管状件与所述柔性印刷线圈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设于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背离所述管状件的外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磁屏蔽层,所述磁屏蔽层设于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背离所述管状件的外围。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所述加热器及壳体,所述加热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及雾化装置,通过将线圈线路层设于柔性绝缘薄膜上,当柔性绝缘薄膜卷绕于管状件外,线圈线路层呈卷曲状。因为线圈线路层无需围绕线圈支架绕制,有利于简化工艺制程,提高生产效率;本申请区别于传统的铜线绕制,通过将线圈线路层设于柔性绝缘薄膜上,由于柔性绝缘薄膜较薄,有利于加热器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印刷线圈的展开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印刷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雾化装置,10-加热器,30-壳体,2-管状件,4-柔性印刷线圈,6-加热芯,8-测温线路,12-第一隔热层,14-磁屏蔽层,16-第二隔热层,22-空腔,42-柔性绝缘薄膜,44-线圈线路层,46-第一连接部,48-第二连接部,62-金属棒,64-导热件,422-第一边缘,424-第二边缘,426-第一表面,428-第二表面,440-N个线圈单元,442-第一安装端,444-第二安装端,446-第一延伸部,448-第二延伸部,44a-第1线圈单元,44b-第2线圈单元,44c-第3线圈单元,44d-第4线圈单元,4462-第三连接部,4482-第四连接部,4484-固定段,4486-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本文中的“顶部”、“底部”等方位对应附图中的方位,产品本身没有方向之分。本文中的“轴向”为附图中的上下方向,“径向”为附图中的左右方向。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雾化装置100包括加热器10、壳体30、主控电路板50及电源70。加热器10收容于壳体30内,加热器10用于收容待雾化物,并将待雾化物加热雾化成雾化气体。主控电路板50及电源70也收容于壳体30内,主控电路板50电性连接于加热器10与电源70之间,电源70用于给加热器10供电,以使雾化装置100正常工作。
可选的,本申请所述的雾化装置100还可以是医用雾化设备、加湿器、微型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电子烟等。
请参阅图2及图3,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侧视图,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加热器10包括管状件2和卷绕于管状件2外的柔性印刷线圈4。管状件2用于收容待雾化物,并提供待雾化物的雾化场所。柔性印刷线圈4包括柔性绝缘薄膜42和线圈线路层44。柔性绝缘薄膜42套设于管状件2外,线圈线路层44设于柔性绝缘薄膜42上并环绕管状件2的轴向设置。线圈线路层44通电后产生磁场,通过控制通过线圈线路层44电流的大小或者频率,以使线圈线路层44产生变化的磁场。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10,通过将线圈线路层44设于柔性绝缘薄膜42上,线圈线路层44卷绕于管状件2外。因为线圈线路层44无需围绕线圈支架绕制,有利于简化工艺制程,提高生产效率。区别于传统的铜线绕制,本申请通过将线圈线路层44设于柔性绝缘薄膜42上,由于柔性绝缘薄膜42较薄,有利于减小加热器10的径向尺寸,有利于加热器10的小型化发展。柔性绝缘薄膜42可随意弯曲,有利于提高柔性印刷线圈4卷绕于管状件2外。同时,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10的管状件2的材质为磁性材料,例如低碳钢、铁镍合金等铁磁体或者顺磁体。管状件2不仅提供待雾化物的雾化场所,还用于在变化的磁场中加热待雾化物,加热器10无需额外设置加热元件加热待雾化物,以使加热器10的结构更加简单,制作难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加热器10的生产效率,有利于加热器10的小型化发展。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柔性印刷线圈4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简称FPC)为例进行阐述,柔性电路板是以聚脂薄膜或者聚酰亚胺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可靠度和曲挠性的印刷电路板。
由于柔性线路板相较于铜线更加耐高温,使用柔性线路板为基材形成柔性印刷线圈4的耐高温性能较传统的铜线绕制的线圈耐高温性能好,进而使得柔性印刷线圈4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性更好。
具体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绝缘薄膜、导体以及粘接剂。绝缘薄膜有很多种材料,由于柔性电路板需具有非依然性,几何尺寸稳定,具有较高的抗扯强度,并具有耐高温(250摄氏度以上)的特点,绝缘薄膜的材料可以是聚酯材料和聚酰亚胺等绝缘材料。导体可以用铜箔,铜箔基本分成电解铜和压延铜两种。铜箔可以采用电淀积(Electrodeposited,ED),或者镀制制成。导体是具有柔顺性的材料,可以被制成多种厚度和宽度,导体除了具有柔顺性以外,还具有硬质平滑的特点。粘结剂不仅用于将绝缘薄膜粘接至导电铜箔上,也可以用作覆盖层,作为防护性涂覆,以及覆盖性涂覆。
可选的,柔性绝缘薄膜42的层数包括但不限于单层或者多层。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柔性绝缘薄膜42还可以是其他可靠度高、曲挠性好、重量轻、体积小、散热性好、安装方便的其他基材。
线圈线路层44(导体铜箔)通过刻蚀或其他工艺形成于柔性绝缘薄膜42上,有利于提高线圈线路层44的制作精度,使得线圈线路层44的电感量一致性较好,有利于使得加热器10的工作效率一致性较好。由于柔性绝缘薄膜42较薄,对于刻蚀形成的线圈线路层44,可以减小相邻的线圈之间因横截面积等原因形成的电容能量损失。
可选的,线圈线路层44的层数包括但不限于单层铜箔或者多层铜箔,当线圈线路层44为多层铜箔时,任意相邻的两层铜箔之间绝缘设置。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层叠结构剖面示意图。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10还包括第一隔热层12、磁屏蔽层14及第二隔热层16。
第一隔热层12设于管状件2外,且第一隔热层12夹设于管状件2与柔性印刷线圈4之间,第一隔热层12用于对管状件2进行隔热和保温。通过第一隔热层12的隔热作用,以减少管状件2对线圈线路层44的影响。通过第一隔热层12的保温作用,以使管状件2内的热量散失较小,提高加热器10的雾化效率。
磁屏蔽层14设于柔性印刷线圈4背离管状件2的一侧,磁屏蔽层14用于对线圈线路层44进行隔离,减少外界磁场或者电场对线圈线路层44的影响,进而提高加热器10工作的稳定性。第二隔热层16设于磁屏蔽层14背离柔性印刷线圈4的一侧。
第二隔热层16用于对加热器10整体进行隔热和保温,以使加热器10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为使加热器1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省略磁屏蔽层14和/或第二隔热层16,这样有利于加热器10的小型化发展。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印刷线圈的展开示意图。
线圈线路层44包括N个线圈单元440,其中,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线圈单元为组成线圈线路层44的基本单元(图4中条状导电体)。N个线圈单元440沿柔性印刷线圈4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线圈单元包括第一安装端442与第二安装端444,第一安装端442与第二安装端444为每个线圈单元在展开状态下的相对两端。柔性印刷线圈4还包括设于每一个第一安装端442上的第一连接部46和设于每一个第二安装端444上的第二连接部48,N个线圈单元440中的第M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48与第(M-1)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46电性连接,N个线圈单元440中的第M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46与第(M+1)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48电性连接,其中M为[2,N]区间中的任意一个正整数。通过相邻的线圈单元依次连接,以使N个线圈单元440连接形成沿管状件2的轴向螺旋延伸的螺旋线圈。
图4示例性地示出N=4,线圈线路层44包括第1线圈单元44a、第2线圈单元44b、第3线圈单元44c及第4线圈单元44d。
具体的,4个线圈单元依次沿柔性印刷线圈4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第1线圈单元44a的第一安装端442上的第一连接部46与第2线圈单元44b的第二安装端444的第二连接部48电性连接,以使第1线圈单元44a与第2线圈单元44b电性连接。第2线圈单元44b的第一安装端442上的第一连接部46与第3线圈单元44c的第二安装端444的第二连接部48电性连接。第3线圈单元44c的第一安装端442上的第一连接部46与第4线圈单元44d的第二安装端444的第二连接部48电性连接。通过第1线圈单元44a、第2线圈单元44b、第3线圈单元44c及第4线圈单元44d依次电性连接,以使线圈线路层44沿管状件2的轴向螺旋延伸。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N的数值可以根据管状件2的高度或者雾化需求设定,N的取值可以是2,3,4,5,6等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可以理解的,N的数值也可以是1,即线圈线路层44仅包括一个线圈单元,只要能产生磁场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1线圈单元44a、第2线圈单元44b、第3线圈单元44c及第4线圈单元44d皆为等距离设置的平行线,且第1线圈单元44a、第2线圈单元44b、第3线圈单元44c及第4线圈单元44d相对于柔性印刷线圈4的径向倾斜,以便于形成规则的螺旋状线圈线路层44,有利于线圈线路层44形成稳定的变化磁场,进而使得加热器10的加热更加稳定。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根据雾化加热的需求,第1线圈单元44a、第2线圈单元44b、第3线圈单元44c及第4线圈单元44d还可以呈曲线形状,第1线圈单元44a、第2线圈单元44b、第3线圈单元44c及第4线圈单元44d之间可以不等距离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部46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焊盘或者连接孔,第二连接部48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与第一连接部46相同或者相似的焊盘或者连接孔,以便于线圈线路层44相邻的两个线圈单元之间的连接。第(N-1)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46与第N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48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铆接或者粘接等,并尽可能使得第(N-1)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46与第N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48之间的连接阻抗较小且稳定,换而言之,尽可能使得线圈线路层44相邻的两个线圈单元之间的连接阻抗较小且稳定。
进一步地,线圈线路层44还包括第一延伸部446与第二延伸部448,第一延伸部446设于靠近柔性绝缘薄膜42底部的位置,第二延伸部448设于靠近柔性绝缘薄膜42顶部的位置。N个线圈单元440位于第一延伸部446与第二延伸部448之间,第一延伸部446与第1线圈单元44a电性连接。第二延伸部448与第4线圈单元44d电性连接。
具体的,柔性绝缘薄膜42沿管状件2的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422与第二边缘424。第一延伸部446设于第一边缘422与N个线圈单元440之间,且第一延伸部446的一端与N个线圈单元440中的第1线圈单元44a的第二连接部48电性连接。第二延伸部448设于第二边缘424与N个线圈单元440之间,且第二延伸部448的一端与N个线圈单元440中的第N线圈单元的第一连接部46电性连接。
具体的,线圈线路层44还包括设于第一延伸部446上靠近第一安装端442的第三连接部4462,第三连接部4462与第1线圈单元44a上的第二连接部48电性连接。线圈线路层44还包括设于第二延伸部448上靠近第二安装端444的第四连接部4482,第四连接部4482与第4线圈单元44d的第一连接部46电性连接。
具体的,第二延伸部448包括固定段4484及延伸段4486,固定段4484的一端经第四连接部4482与第4线圈单元44d的第一连接部46电性连接,延伸段4486的一端与固定段4484远离第四连接部4482的一端电性连接,延伸段4486的另一端沿柔性印刷线圈4的轴向延伸并跨越N个线圈单元440,并使得延伸段4486远离固定段4484的一端与第一延伸部446远离第三连接部4462的一端在柔性印刷线圈4的径向方向水平设置。通过延伸段4486的设置,以使线圈线路层44的走线布局更加整齐,有利于提高柔性印刷线圈4与管状件2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加热器10的组装效率。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印刷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绝缘薄膜4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426与第二表面428,第一表面426朝向管状件2设置,线圈线路层44设于第一表面426上。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线圈线路层44可以设于第二表面428上,或者,线圈线路层44嵌设于柔性绝缘薄膜42中。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10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1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10还包括加热芯6,管状件2具有容纳待雾化物的空腔22,空腔22沿管状件2的轴向贯穿管状件2,加热芯6至少部分自管状件2的底部伸入空腔22内。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管状件2可以为非金属材质,加热芯6的至少部分为金属材质。加热芯6在线圈线路层44产生的变化磁场中发热,进而使得雾化待雾化物受热雾化并形成雾化气体,雾化气体从管状件2的顶部释放。
具体的,加热芯6包括金属棒62和导热件64,导热件64覆盖于金属棒62的外围,即金属棒62包裹在导热件64内。至少部分金属棒62和至少部分导热件64从管状件2的底部伸入空腔22内,且导热件64的导热系数小于金属棒62的导热系数。其中,金属棒62在线圈线路层44产生的变化磁场中发热。
本申请二实施例中,导热件64的材料为陶瓷,通过导热件64将金属棒62的热量均匀地传递到管状件2的空腔22内,以使容纳于管状件2的空腔22内的待雾化物均匀受热,有利于提高待雾化物受热雾化的质量。由于导热件64的导热系数小于金属棒62的导热系数(导热件64的散热较金属棒62的散热慢),使得导热件64对金属棒62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器的层叠结构剖面示意图。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10还包括磁屏蔽层14及第二隔热层16。磁屏蔽层14设于柔性印刷线圈4背离管状件2的一侧,磁屏蔽层14用于对线圈线路层44进行隔离,减少外界磁场或者电场对线圈线路层44的影响,进而提高加热器10工作的稳定性。第二隔热层16设于磁屏蔽层14背离柔性印刷线圈4的一侧,第二隔热层16用于对加热器10整体进行隔热和保温,以使加热器10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为使加热器1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以省略磁屏蔽层14和/或第二隔热层16,这样有利于加热器10的小型化发展。
加热器10还包括测温线路8,测温线路8与主控电路(图未示出)电性连接,测温线路8用于实时检测加热器10的温度,通过测温线路8控制加热器10的通断电,进而对加热器10实现过热保护。
由于加热器10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热,当加热器10发热失控时(加热电路不能及时停止工作)加热器10会出现过热的情况,通过测温线路8对加热器10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测温线路8实现断电或者其他能够使得加热电路停止工作的方法提高加热器10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不仅可以保护加热器10不会因为过热而烧毁,还可以避免用户使用加热器10的过程中烫伤。
具体的,测温线路8包括第一测温线路82及第二测温线路84,第一测温线路82、第二测温线路84、线圈线路层44及加热芯6皆与主控线路电性连接。第一测温线路82设于柔性绝缘薄膜42上,第一测温线路82用于实时检测线圈线路层44的温度。第二测温线路84设于加热芯6上,第二测温线路84与导热件64一体成型,第二测温线路84用于实时检测加热芯6的温度。通过设置第一测温线路82及第二测温线路84分别对线圈线路层44和加热芯6进行实时温度检测,以使测温线路8的工作更加稳定,测温线路8对加热器10的过热保护更可靠。
相较于传统的加热器件与测温器件分离设置的方式,本申请的第一测温线路82设于柔性绝缘薄膜42上,第二测温线路84设于加热芯6上。通过线圈线路层44与第一测温线路82集成设计,以及加热芯6与第二测温线路84集成设计,有利于减小加热器10的组装难度,提高测温线路8对加热器10进行温度测量的精准性。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器10集电磁感应加热、温度测量、温度传导和保温于一体,有利于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组装的复杂性。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状件;以及
柔性印刷线圈,卷绕于所述管状件的外周面,所述柔性印刷线圈包括:
柔性绝缘薄膜,套设于所述管状件外;及
线圈线路层,设于所述柔性绝缘薄膜上并环绕所述管状件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线路层包括N个线圈单元,所述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所述N个线圈单元沿所述柔性印刷线圈的轴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所述线圈单元包括第一安装端与第二安装端,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还包括设于每个所述第一安装端上的第一连接部与设于每个所述第二安装端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N个线圈单元中的第M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与第(M-1)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N个线圈单元中的第M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与第(M+1)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其中M为[2,N]中的任意一个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绝缘薄膜沿所述管状件的轴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所述线圈线路层包括用于电性连接外部电路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所述N个线圈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N个线圈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N个线圈单元中的第1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N个线圈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N个线圈单元中的第N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1线圈单元上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连接设置的固定段与延伸段,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段上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N个线圈单元上的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延伸段沿所述管状件的轴向延伸并跨越所述N个线圈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绝缘薄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管状件,所述线圈线路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内具有容纳待雾化物的空腔,所述加热器还包括加热芯,所述加热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空腔内,所述加热芯在所述线圈线路层的电磁感应作用下发热雾化所述待雾化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包括金属棒和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覆盖于所述金属棒的外围,至少部分所述金属棒和至少部分所述导热件伸入所述空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测温线路,所述测温线路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设于所述管状件外,且所述第一隔热层夹设于所述管状件与所述柔性印刷线圈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设于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背离所述管状件的外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磁屏蔽层,所述磁屏蔽层设于所述柔性印刷线圈背离所述管状件的外围。
12.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及壳体,所述加热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CN202220344718.2U 2022-02-18 2022-02-18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Active CN216961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4718.2U CN216961530U (zh) 2022-02-18 2022-02-18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PCT/CN2022/131889 WO2023155507A1 (zh) 2022-02-18 2022-11-15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4718.2U CN216961530U (zh) 2022-02-18 2022-02-18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61530U true CN216961530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3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4718.2U Active CN216961530U (zh) 2022-02-18 2022-02-18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61530U (zh)
WO (1) WO20231555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507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19051A1 (en) * 2015-10-30 2017-05-04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Article for Use with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CN108451046A (zh) * 2018-04-26 2018-08-28 株洲利德英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状电子烟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及电子烟
CN112656033A (zh) * 2019-10-16 2021-04-16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感受器及温度监测方法
CN212117064U (zh) * 2019-12-09 2020-12-1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绝热机构及气雾生成装置
US11089818B2 (en) * 2020-01-10 2021-08-17 Fuisz Hnb Technologies Llc Heater for vaporizer device with air prehea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214127022U (zh) * 2020-08-21 2021-09-0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雾化组件及电磁感应雾化装置
CN216961530U (zh) * 2022-02-18 2022-07-15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CN217771501U (zh) * 2022-07-01 2022-11-11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模组和电子烟
CN217771509U (zh) * 2022-07-01 2022-11-11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电子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5507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5507A1 (zh)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43226B1 (ko) 인쇄회로 기판을 이용한 전자조리기의 가열장치
CN104078196B (zh) 具有热稳定电阻的电感器
KR20160089425A (ko) 무선 충전 코일
CN216961530U (zh)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JP2007317914A (ja) 空芯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回路ユニット
WO1992022917A1 (en) Low profile transformer
JP4117443B2 (ja) Rfid用アンテナ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214127022U (zh) 一种电磁感应雾化组件及电磁感应雾化装置
KR102107036B1 (ko) 권선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6252487B1 (en) Planar magnetic component with transverse winding pattern
JP2006196778A (ja) コイ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流センサ
EP3609051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KR20160023077A (ko) 권선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622611B1 (ko) Fpcb를 이용한 인덕션 히팅 장치
CN217771509U (zh) 电子烟
JP4710996B2 (ja) 電流センサ
JP4794725B2 (ja) 誘導加熱装置用加熱コイル
JPH11102781A (ja) 高周波用強制冷却複合導体及び電磁誘導加熱コイル
CN216957611U (zh) 一种多功能新型电阻器
CN218605089U (zh) 隔热结构和烟支发热器
CN218073532U (zh) 一种具有温度检测功能的雾化器
KR200307204Y1 (ko) 발열선
JP3637046B2 (ja) 導電線材
JP6929996B1 (ja) 平行リード線及びリード線付き測温抵抗体
CN216776093U (zh) 发热体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