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326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3261U
CN216953261U CN202122533175.7U CN202122533175U CN216953261U CN 216953261 U CN216953261 U CN 216953261U CN 202122533175 U CN202122533175 U CN 202122533175U CN 216953261 U CN216953261 U CN 216953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lade
flow fan
mounting
air conditioner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31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雄
毛先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31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3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3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3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出风口;风叶组件,所述风叶组件包括上部贯流风叶和下部贯流风叶,所述上部贯流风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所述下部贯流风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动力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上部贯流风叶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其驱动件的输出端能够分别驱动上部贯流风叶和下部贯流风叶转动,即上部贯流风叶和下部贯流风叶共用同一驱动件,从而便于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空调器内部的驱动件的结构设计,降低驱动件的设置成本,降低了驱动件工作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单/双贯流风叶柜机均采用单电机驱动单贯流风叶,即每部分贯流风叶均由一个单独的电机控制,导致在柜机内电机的数量较多,使得柜机内部的结构设计较复杂,且单电机驱动单贯流风叶的成本较高,尤其,在满足风量的前提下,多个电机工作产生的噪音偏高,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的驱动件的输出端能够分别驱动上部贯流风叶和下部贯流风叶转动,从而便于减少驱动件的数量,降低驱动件的设置成本,降低了驱动件工作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出风口;风叶组件,所述风叶组件包括上部贯流风叶和下部贯流风叶,所述上部贯流风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所述下部贯流风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动力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上部贯流风叶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其驱动件的输出端能够分别驱动上部贯流风叶和下部贯流风叶转动,即上部贯流风叶和下部贯流风叶共用同一驱动件,从而便于减少驱动件的数量,简化空调器内部的驱动件的结构设计,降低驱动件的设置成本,同时,在满足风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驱动件工作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之间;其中所述驱动件构造为双轴电机,所述驱动件的上部输出轴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动力连接,且所述驱动件的下部输出轴与所述下部贯流风叶动力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安装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之间,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压板,所述安装座具有一端敞开的安装腔,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压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以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安装腔的敞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安装座还具有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且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分别设于所述安装腔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子腔内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与所述压板的第一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二子腔内设有螺接部,所述螺接部用于与所述压板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安装座和/或所述压板设有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安装腔的顶壁和/或底壁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用于与所述驱动件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组件,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安装框架和两个蒸发器,所述安装框架具有两个安装区域,两个所述安装区域分别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所述下部贯流风叶正对分布,两个所述蒸发器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安装框架包括边板和三个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边板相连,三个所述固定支架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之间限定出所述安装区域;其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边板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蒸发器的表面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支撑于所述蒸发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三个所述固定支架中的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固定支架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叶组件与驱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叶组件与安装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组件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叶组件与蒸发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发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机壳1,风叶组件2,上部贯流风叶21,下部贯流风叶22,驱动件3,安装组件4,安装座41,安装腔411,第一子腔412,第二子腔413,压板42,散热孔43,限位筋5,蒸发器组件6,安装框架61,边板611,固定支架612,上蒸发器621,下蒸发器622,安装区域63,支撑筋64,导流孔65,插接部71,螺接部72,折边8,接水盘9,支撑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该空调器100可为柜机,且该空调器100的驱动件3的输出端能够分别驱动位于出风口不同区域的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转动,即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能够共用同一驱动件3,从而能够节省至少一个驱动件3,进而节省安装空间,实现空调器100的小型化设计,且便于简化空调器100内部的驱动件3的结构设置,降低驱动件3的设置成本,其中,在提高空调器100出风量的同时,能够减小驱动件3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风叶组件2和驱动件3。
机壳1具有出风口,空调器100通过出风口朝向室内环境送风,从而便于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或改善空气质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其中,在出风口处设置有风叶组件2,风叶组件2可用于控制空调器100的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和出风量,进而满足不同的出风需求,且风叶组件2还能够驱动室内部分空气流动起来,对空调器100产生一定的风循环量,从而靠循环流动的空气来实现室内空气和空调器100的换热器之间的热量交换。
在出风口处还设有百叶(图中未示出)和滤网,百叶设有多个,且多个百叶之间通过百叶连杆相连,从而便于通过调整百叶的朝向进而改变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实现对出风口的出风的方向的调节,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其中,滤网可构造为铁丝网,便于防止外部环境的异物由出风口进入空调器100内部,且能够对出风口的出风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如图1所示,风叶组件2包括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
具体地,上部贯流风叶21可位于出风口的上部区域,下部贯流风叶22可位于出风口的下部区域。也就是说,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分别位于处于出风口的不同区域处,从而便于通过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实现对整个出风口处的出风量的控制,且利于提高整个空调器100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驱动件3的输出端可分别与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动力连接,以用于驱动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可将驱动件3的输出端设置为两个,两个输出端分别和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连接,或者驱动件3的输出端为一个,且一个输出端同时与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连接,从而便于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共用同一个驱动件3。
由此,不需为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单独设置驱动件3,从而便于减少驱动件3的数量,增加贯流风叶的长度,且便于简化空调器100内部的驱动件3的结构设置,降低驱动件3的设置成本,其中,在提高空调器100出风量的同时,能够减小驱动件3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其驱动件3的输出端能够分别驱动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转动,即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共用同一驱动件3,从而便于减少驱动件3的数量,简化空调器100内部的驱动件3的结构设计,降低驱动件3的设置成本,同时,在满足风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驱动件3工作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驱动件3可以位于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便于减小驱动件3和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的距离,且便于充分利用空调器100内部的安装空间,提高安装空间的利用率,实现空调器100的小型化设计。
同时,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的出风气流较大,而驱动件3安装于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可有效利用出风口的出风对驱动件3进行散热,提高驱动件3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驱动件3可构造为双轴电机,即驱动件3具有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分别为上部输出轴和下部输出轴,且上部输出轴和下部输出轴在上下方向上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驱动件3的上部输出轴和上部贯流风叶21动力连接,且驱动件3的下部输出轴和下部贯流风叶22动力连接。也就是说,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均与同一驱动件3动力连接。
由此,可通过同一驱动件3的不同输出轴实现对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的分别控制,从而能够通过同一驱动件3实现对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的同步控制,提高控制精度,且不需单独为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设置两个电机分别进行控制,便于减少驱动件3的数量,简化空调器100内部的驱动件3的结构设置,降低驱动件3的设置成本。尤其,在满足出风口的出风量的同时,便于减小驱动件3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安装组件4。
安装组件4可安装于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且驱动件3可安装于安装组件4内。也就是说,安装组件4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驱动件3可安装于安装空间内,从而安装组件4用于对驱动件3进行固定,从而增强驱动件3的结构稳定性,优选地,安装组件4可构造为蜗壳,且将驱动件3安装于蜗壳内,可使得驱动件3在空调器100外部不直接可见,使得空调器100的外部结构更加规整。
同时,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的出风气流较大,而安装组件4设于上部贯流风叶21与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可有效利用出风口的出风对安装组件4内的驱动件3进行散热,提高驱动件3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安装组件4可包括安装座41和压板42。
如图3所示,安装座41具有一端敞开的安装腔411,优选地,安装腔411朝向出风口的方向敞开,便于驱动件3可从出风口侧安装于安装腔411内,降低驱动件3的安装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且压板42可安装于安装座41以用于封闭或打开安装腔411的敞开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可先由出风口侧将驱动件3安装于安装腔411内,在将压板42安装于安装腔411的敞开端。由此,可通过压板42对安装腔411进行封闭,防止外部环境对驱动件3造成破坏,且通过压板42使得驱动件3在空调器100的外部不直接可见,使得空调器100的外部结构更加规整。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座41可还具有第一子腔412与第二子腔413。
第一子腔412与第二子腔413可以分别设于安装腔411的两侧。优选地,第一子腔412设于安装腔411的右侧,第二子腔413设于安装腔411的左侧,其中,第一子腔412内可以设有插接部71,插接部71可以用于与压板42的第一端(如图3所示的右端)插接相连,第二子腔413内可以设有螺接部72,螺接部72可以用于与压板42的第二端(如图3所示的左端)螺纹连接。
举例而言,插接部71可构造为插接腔,压板42的第一端朝向安装座41的方向可设有卡扣,卡扣可伸至插接腔内,以实现压板42与安装座41的插接配合,且螺接部72可以构造为固定螺栓,压板42的第二端可设有定位孔,固定螺栓可贯穿定位孔且与安装座41螺纹配合,从而便于增强压板42与安装座41的连接稳定性,且便于降低压板42的装卸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可先将驱动件3安装于安装腔411内,然后先将压板42的第一端伸至第一子腔412内,使得设于压板42的第一端的卡扣与插接部卡接配合,然后将压板42的第二端伸至第二子腔413内,且通过螺接部72实现压板42的第二端与安装座41的螺纹连接。由此,便于降低压板42的装卸难度,且便于增强压板42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压板42与安装座41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41和/或压板42设有散热孔43。也就是说,散热孔43可设于安装座41上,或者散热孔43可设于压板42上,再或者散热孔43可设于安装座41和压板42上,即散热孔43的具体设置可根据实际的散热需求而灵活设置,从何便于驱动件3通过散热孔43进行散热,满足驱动件3的散热需求,利于延长驱动件3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3-图6所示,在安装座41和压板42上均设有散热孔43,具体地,安装腔411、第一子腔412与第二子腔413的侧壁均设有散热孔43,且压板42上也设有散热孔43。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3在工作时自身会产生热量,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将驱动件3安装于安装腔411内时,由于出风口的出风会有部分气流通过散热孔43吹向安装座41内,此时,该部分气流会带动驱动件3自身产生的热量通过安装座41上的散热孔43排出。
当然,驱动件3自身产生的热量也可同时经由压板42上的散热孔43排出。由此,通过安装座41和压板42上的散热孔43能够形成两个散热通道,从而提高对驱动件3的散热效率,进而满足驱动件3的散热需求,保证驱动件3能够持续工作,延长驱动件3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安装腔411的顶壁和/或底壁设有限位筋5,限位筋5用于与驱动件3相抵。也就是说,限位筋5可设于安装腔411的顶壁上,或者限位筋5可设于安装腔411的底壁上,再或者限位筋5可同时设于安装腔411的顶壁和底壁上,即限位筋5的具体设置可根据实际的散热需求而灵活设置,从何便于通过限位筋5对驱动件3进行限位,避免驱动件3出现晃动,利于增强驱动件3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地,在安装腔411的顶壁、底壁和侧壁上均设有多个限位筋5,多个限位筋5间隔开设置。由此,通过设于安装腔411的顶壁和底壁上的限位筋5能够对驱动件3在上下方向上进行限位,且通过设于安装腔411的侧壁上的限位筋5能够对驱动件3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防止驱动件3出现晃动或位移,增强驱动件3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地,在安装腔411的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两个限位筋5,且在两个限位筋5之间形成有导向口,从而在驱动件3进行安装时,驱动件3可沿导向口安装于安装腔411内,进而便于降低驱动件3的装卸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蒸发器组件6,蒸发器组件6可安装于空调器100上,且蒸发器组件6与出风口在空调器100相对设置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空调行业的柜机使用的蒸发器的长度较长,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因采用双轴电机为驱动件3,减少了驱动件3的数量,使得空调器100现有的蒸发器出现了长度偏长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蒸发器组件6。
如图8所示,蒸发器组件6可以包括安装框架61与两个蒸发器。
安装框架61形成有两个安装区域63,两个安装区域63分别与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正对分布,且两个蒸发器可以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区域63。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蒸发器可分别与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驱动的室内风进行换热,其中,上蒸发器621与上部贯流风叶21正对分布,下蒸发器622与和下部贯流风叶22正对分布,从而便于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且上蒸发器621与下蒸发器622可独立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降低上蒸发器621与下蒸发器622的设计布置难度,提高上蒸发器621与下蒸发器622的装配效率。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蒸发器621与下蒸发器622的长度可根据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的长度单独进行设计,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安装框架61,使得该空调器100可以实际的根据制冷量或制热量要求对上蒸发器621与下蒸发器622的长度进行自由搭配,而现有的柜机增加制冷量需要增加蒸发器宽度对产品外观影响较大,而本实用新型中,在需要增加空调器100的制冷量时,仅需要上蒸发器621和/或下蒸发器622的长度即可,不会对空调器100的外观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安装框架61包括边板611和三个固定支架612。
具体地,三个固定支架612均与边板611固定相连,且三个固定支架612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以在相邻的两个固定支架612之间限定出安装区域63。
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固定支架612的两端之间均通过边板611相连,便于增强安装框架61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在将蒸发器安装于安装区域63内时,以便于通过安装框架61对蒸发器进行固定,同时,安装框架61的边板611可通过螺钉与空调器100的机身相连,便于增强安装框架61的结构稳定性,且利于降低安装框架61装卸难度。
具体地,上蒸发器621与下蒸发器622均与边板611可拆卸地相连,可以理解的是,边板611上设有多个螺钉孔,从在将蒸发器安装于安装框架61上时,螺钉贯穿螺钉孔,使得蒸发器的两侧均与边板611通过螺钉可拆卸地相连,进而便于降低蒸发器的装卸难度。
如图9所示,固定支架612朝向蒸发器的表面可以设有支撑筋64,支撑筋64可以支撑于蒸发器。
可以理解的是,三个固定支架612朝向蒸发器的端面的一侧均设有多个支撑筋64,多个支撑筋64朝向安装区域63延伸且间隔开分布,从而在将蒸发器固定安装于安装框架61上时,支撑筋64与蒸发器的端部相抵,防止蒸发器在安装区域63内产生晃动,增强蒸发器的结构稳定性,且支撑筋64可将蒸发器与固定支架612间隔开,利于避免蒸发器装配后与固定支架612之间发生干涉,便于两个蒸发器可以独立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地,三个固定支架612中的位于中间的一个固定支架612可以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导流孔65。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在进行换热后,在蒸发器内会产生冷凝水,而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流孔65,以便于上蒸发器621产生的冷凝水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导流孔65流向下蒸发器622,且经由下蒸发器622的翅片流入接水盘9,进而实现上蒸发器621与下蒸发器622的排水,从而不需单独为蒸发器设置排水结构,即利用固定支架612的导流孔65即可实现蒸发器的排水,便于降低生产成本。
由此,可通过在固定支架612上设置导流孔65形成排水流道,即上蒸发器621产生的冷凝水经由导流孔65流向下蒸发器622,且与下蒸发器622产生的冷凝水共同流入接水盘9,从而不需单独为蒸发器设置排水结构,且在冷凝水的排出过程中,利用冷凝水自身的重力即可,不需单独设置其它导流结构,便于简化蒸发器的排水结构。
如图9所示,在三个固定支架612中的位于中间的一个固定支架612还设有折边8,折边8沿该固定支架612的周向设置且朝向上蒸发器621的方向延伸。其中,折边8的高度可以与支撑筋64的高度相同。
由此,在上蒸发器621产生冷凝水且冷凝水流到导流孔65时,通过设置折边8便于防止冷凝水在固定支架612的侧边流出,且通过设置折边8和支撑筋64能够防止上蒸发器621的底部与冷凝水接触而泡水结冰,同时,支撑筋64与折边8同高可以方便上蒸发器621的安装,避免上蒸发器621的底部翅片出现倒片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安装框架61上还设有支撑杆10。
优选地,支撑杆10可为金属材质,且支撑杆10设于安装框架61背离蒸发器的一侧,便于增强安装框架61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在具体的安装时,支撑杆10与三个固定支架612均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且在支撑杆10与三个固定支架612的螺钉固定处均设有定位柱,便于通过定位柱快速地将支撑杆10安装于安装框架61上,且通过定位柱能够增强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支撑杆10与安装框架61脱离。
因此,通过设置支撑杆10,可以增强安装框架61的结构强度,防止安装框架61产生变形,同时,支撑杆10能够有效增加蒸发器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所述机壳(1)具有出风口;
风叶组件(2),所述风叶组件(2)包括上部贯流风叶(21)和下部贯流风叶(22),所述上部贯流风叶(21)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区域,所述下部贯流风叶(22)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区域;
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21)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22)动力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上部贯流风叶(21)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2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位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21)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其中
所述驱动件(3)构造为双轴电机,所述驱动件(3)的上部输出轴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21)动力连接,且所述驱动件(3)的下部输出轴与所述下部贯流风叶(22)动力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组件(4),所述安装组件(4)安装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21)和所述下部贯流风叶(22)之间,所述驱动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4)包括安装座(41)和压板(42),所述安装座(41)具有一端敞开的安装腔(411),所述驱动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腔(411)内,且所述压板(42)安装于所述安装座(41)以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安装腔(411)的敞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1)还具有第一子腔(412)和第二子腔(413),且所述第一子腔(412)和所述第二子腔(413)分别设于所述安装腔(411)的两侧;其中
所述第一子腔(412)内设有插接部(71),所述插接部(71)用于与所述压板(42)的第一端插接相连,所述第二子腔(413)内设有螺接部(72),所述螺接部(72)用于与所述压板(42)的第二端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1)和/或所述压板(42)设有散热孔(4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411)的顶壁和/或底壁设有限位筋(5),所述限位筋(5)用于与所述驱动件(3)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器组件(6),所述蒸发器组件(6)包括安装框架(61)和两个蒸发器,所述安装框架(61)具有两个安装区域(63),两个所述安装区域(63)分别与所述上部贯流风叶(21)、所述下部贯流风叶(22)正对分布,两个所述蒸发器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区域(6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61)包括边板(611)和三个固定支架(612),所述固定支架(612)与所述边板(611)相连,三个所述固定支架(612)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分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支架(612)之间限定出所述安装区域(63);其中
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边板(611)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固定支架(612)朝向所述蒸发器的表面设有支撑筋(64),所述支撑筋(64)支撑于所述蒸发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固定支架(612)中的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固定支架(612)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导流孔(65)。
CN202122533175.7U 2021-10-20 2021-10-20 空调器 Active CN216953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3175.7U CN216953261U (zh) 2021-10-20 2021-10-20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3175.7U CN216953261U (zh) 2021-10-20 2021-10-20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3261U true CN216953261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2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3175.7U Active CN216953261U (zh) 2021-10-20 2021-10-20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3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9627A (zh) 挂墙式空调柜机
CN216953261U (zh) 空调器
CN212618816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06322557B (zh) 厨房空调器
CN216346702U (zh) 空调器
CN21011888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2746706U (zh) 空调器
CN21046325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7633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7685673B (zh) 暖通设备
CN108151154B (zh) 出风面板以及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N108151270B (zh) 出风面板和落地式室内空调器
CN210118836U (zh) 空调器
CN215260475U (zh) 空调器的后箱体和空调器
CN216346703U (zh) 空调器
CN220586696U (zh) 45kw机箱结构
CN218001666U (zh) 风管机
KR2006011700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7462659U (zh) 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21955066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822776U (zh) 挂墙式空调柜机
CN215909238U (zh) 空调器
CN21986817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1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953174U (zh) 一种面板支架及风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