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8816U - 一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18816U CN212618816U CN202021974906.0U CN202021974906U CN212618816U CN 212618816 U CN212618816 U CN 212618816U CN 202021974906 U CN202021974906 U CN 202021974906U CN 212618816 U CN212618816 U CN 2126188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air
- duct assembly
- air duct
- volu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包括:机壳、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均设于机壳内且沿上下方向排布,第一进风口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出风口位于两个第一进风口之间,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部件和第一换热器部件,第一风机部件包括离心风轮,第一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风道组件内与第一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排出,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机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第二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风道组件内与第二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工作时进风量大、换热充分、工作效率较高,并且方便移动和携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需要调节较小的室内空间的温度或是仅需实现局部温度调节时,通常使用移动式空调或便携式空调,该类型空调的体积相对较小,移动较为方便。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移动式空调的进风口及出风口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整机的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体式空调器,该一体式空调器工作时进风量大、换热充分、工作效率较高,并且方便移动和携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周向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为两个且位于所述机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在所述机壳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部件和第一换热器部件,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包括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第一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内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在上下方向上排布,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机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所述第二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内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在所述空调器工作时,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通过在机壳上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进风口,可以增大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量,使得第一换热器部件与更多的气流充分换热,提高整机工作效率,通过使得第一出风口在机壳的周向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进风口之间,可以实现两侧进风和单侧出风,气流的流动更为合理,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进一步地提升整机工作效率,并且该一体式空调器方便移动和携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形成在所述机壳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壁上,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机部件包括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斜流风轮、离心风轮或对旋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为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风机部件和所述压缩机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之间;或者,所述压缩机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之间,所述第二风机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风机部件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与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分别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蜗壳组件,所述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和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均设于所述第一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且相连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蜗壳相连,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蜗壳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均为独立成型件,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可拆卸地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壳包括第一蜗壳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蜗壳包括第二蜗壳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蜗壳部和所述第二蜗壳部相邻且相连,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蜗壳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蜗壳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蜗壳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蜗壳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蜗壳部和所述第二蜗壳部共同限定的风机腔内,所述第一安装部内限定出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二安装部内限定出第二换热腔,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腔,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腔,所述风机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均构成所述第一风道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的第一安装缺口,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安装至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的第二安装缺口,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另一个适于通过所述第二安装缺口安装至所述第二换热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和所述第二安装缺口均邻近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蜗壳组件上且封盖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和所述第二安装缺口,所述盖板内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盖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一体式空调器包括:支架隔板,所述支架隔板设在所述机壳内,以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成上下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上方,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均与所述支架隔板相连,所述支架隔板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和定位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以及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紧固件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支架隔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一体式空调器包括:支架隔板,所述支架隔板设在所述机壳内,以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成上下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上方,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均与所述支架隔板相连,所述第二风机部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架隔板相连,所述第二风机部件的下端与所述机壳的底座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部件包括第二换热器和设在第二换热器上的第一连接凸耳和第二连接凸耳,所述第一连接凸耳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与所述机壳的底座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呈长方体形,所述机壳的高度范围为350-500mm,所述机壳的长度范围为180-250mm,所述机壳的宽度范围为180-250mm。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面图;
图7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后视图;
图8是沿图7中B-B线的剖面图;
图9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10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箱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的箱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一蜗壳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二蜗壳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的第二蜗壳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电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一电机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的第一电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一换热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盖板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支架隔板的立体图;
图21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二风机部件的立体图;
图22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第二换热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24是图1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压缩机的立体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26是图25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另一个角度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27是图26中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一体式空调器100;
机壳10;
箱体11;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4;第一固定孔115;
底座12;第二固定孔121;第六连接孔122;第四连接凸耳123;
第一风道组件20;
第一风机部件2;第一风轮21;第一电机22;电机轴221;第八固定孔222;
第一换热器部件3;第一换热器31;第一连接板32;第一紧固孔321;第三紧固孔322;
第一蜗壳41;第一蜗壳部411;第三固定孔4111;第一安装部412;第一安装缺口4121;
第二蜗壳42;第二蜗壳部421;第四固定孔4211;第二连接孔4212;定位柱4213;第二安装部422;第二安装缺口4221;第五固定孔4222;第三连接凸耳4223;第二紧固孔4224;
第一风道43;风机腔431;第一换热腔432;第二换热腔433;
电机支架44;支架主体441;第七固定孔4411;连接臂442;第六固定孔4421;
盖板45;出口451;第四紧固孔452;
第二风道组件50;
第二风机部件5;第二风轮51;第三连接孔52;第五连接孔53;
第二换热器部件6;第二换热器61;第一连接凸耳62;第二连接凸耳63;
支架隔板7;第一连接孔71;定位孔72;第四连接孔73;
压缩机8;压缩机本体81;储液器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图6和图8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可选地,该一体式空调器100可以放置在室内的地面上、台面上等使用,实现整个室内空间或局部快速降温或升温;该一体式空调器100也可以携带至室外使用,实现局部快速降温或升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0、第一风道组件20和第二风道组件50。机壳10的周向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3、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外部气流可以经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进入机壳10内,换热后的气流可以经第一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114排出机壳10外。
第一风道组件20和第二风道组件50设于机壳10内,第一风道组件20和第二风道组件50在上下方向上排布,例如可以是第一风道组件20位于第二风道组件50的上方,也可以是第二风道组件50位于第一风道组件20的上方。
第一风道组件20包括第一风机部件2和第一换热器部件3,第一换热器部件5可以为直排换热器.第一风机部件2可以包括第一风轮21和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的电机轴221与第一风轮21相连以驱动第一风轮21转动。第一风轮21可以为离心风轮,由此可以降低第一风轮21转动时产生的噪音。第一风机部件2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0内,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0内的气流与第一换热器部件3 换热后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3排出。
第二风道组件50包括第二风机部件5和第二换热器部件6,第二换热器部件6可以为直排换热器。第二风机部件5可以包括第二风轮51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二风轮51相连以驱动第二风轮51转动。第二风机部件5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12进入第二风道组件50内,进入第二风道组件50内的气流与第二换热器部件6换热后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
可选地,其中机壳10包括箱体11和设在箱体11的底部的底座12,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3、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均形成在箱体11上,第一进风口 111、第一出风口113、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均可以形成为格栅状结构,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压缩机8可以设在底座12上且位于机壳10内,压缩机8可以包括压缩机本体81和储液器82。箱体11的底部敞开,底座12设在箱体11的底部且封盖箱体 11的敞开端,底座12与箱体11相连,例如底座12与箱体11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相连。例如,在图1、图2、图10、图11和图23的示例中,箱体1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15,底座12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21,紧固件可以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15和第二固定孔121 以将箱体11与底座12相连。
其中,在空调器工作时,第一换热器部件3和第二换热器部件6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例如,在第一换热器部件3作为蒸发器时,第二换热器部件6作为冷凝器;在第一换热器部件3作为冷凝器时,第二换热器部件6作为蒸发器。
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部件3可以作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部件6可以作为冷凝器,外部气流在第一风道组件20的第一风轮21的驱动下,经过第一换热器部件3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降低,降温后的气流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3排出,从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13吹出冷风;同时外部气流在第二风道组件50的第二风轮51的驱动下,经过第二换热器部件6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升高,升温后的气流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从而可以使第二出风口114吹出热风。其中,在第一风道组件20位于第二风道组件50的上方时,第一出风口113可以朝向用户或者室内吹风,可以实现局部制冷或对整个室内空间制冷,第二出风口114可以朝向室内,此时可以实现局部制冷,第二出风口114也可以通过排风管引导至室外,此时可以实现整个室内空间制冷。
例如,在一体式空调器100工作时,第一换热器部件3可以作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部件6可以作为蒸发器,外部气流在第一风道组件20的第一风轮21的驱动下,经过第一换热器部件3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升高,升高后的气流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3排出,从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13吹出热风;同时外部气流在第二风道组件50的第二风轮51的驱动下,经过第二换热器部件6换热后,气流的温度会降低,降温后的气流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14排出,从而可以使第二出风口114吹出冷风。其中,在第一风道组件20位于第二风道组件50的上方时,第一出风口113可以朝向用户或者室内吹风,可以实现局部制热或对整个室内空间制热,第二出风口114可以朝向室内,此时可以实现局部制热,第二出风口114也可以通过排风管引导至室外,此时可以实现整个室内空间制热。
第一进风口111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可以位于机壳10在第一方向(参考附图中的e1方向,例如第一方向可以为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由此,可以增大进风面积,从而增大进风量,使得更多的气流与第一换热器部件3充分换热,提升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例如在第一风道组件20位于第二风道组件50的上方时,在第一换热器部件3为蒸发器时,可以提高制冷效率,在第一换热器部件3为冷凝器时,可以提高制热效率。
例如,第一方向可以为左右方向,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可以分别形成在机壳10的左侧壁及右侧壁上,第一进风口111的外轮廓可以呈矩形,位于机壳10左侧壁的第一进风口111的外轮廓可以邻近机壳10的左侧壁的外周沿设置,位于机壳10右侧壁的第一进风口111的外轮廓可以邻近机壳10的右侧壁的外周沿设置,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增加进风面积,进一步地提升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机壳10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出风口113位于两个第一进风口111之间,可以实现两侧进风和单侧出风,气流的流动更为合理,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进一步地提升整机工作效率。
可选地,机壳10可以呈长方体形,使得机壳10的结构简单,也使得整机的外形简单。该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体积较小,例如机壳10的高度范围可以为350-500mm,机壳10的长度范围可以为180-250mm,机壳10的宽度范围可以为180-250mm。其中,高度是指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和长度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通过在机壳10上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可以增大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量,使得第一换热器部件3与更多的气流充分换热,提高整机工作效率,通过使得第一出风口113在机壳10的周向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进风口111之间,可以实现两侧进风和单侧出风,气流的流动更为合理,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3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进一步地提升整机工作效率;并且,该一体式空调器100方便移动和携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10和图11,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分别形成在机壳10在第二方向(参考附图中的e2方向,例如第二方向可以为前后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壁上,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由此,使得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相离较远,可以减少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之间的出风影响,例如在第一出风口113吹出冷风且第二出风口114吹出热风时,用户朝向第一出风口113以实现局部降温效果,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相对设置,可以减少第二出风口114吹出的热风对第一出风口113吹出的冷风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8、图9、图21、图25-图27,第二风机部件5包括第二风轮51,第二风轮51为轴流风轮、斜流风轮、离心风轮或对旋风轮。在第二风轮51为一个风轮时,第二风轮51可以为轴流风轮、斜流风轮或离心风轮;在第二风轮51为两个风轮时,该两个风轮构成对旋风轮,该两个风轮均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风轮51采用不同类型的风轮,使得整机的结构设置更加灵活、紧凑。
例如,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51的设置可以包括如下情况:(1)第一风轮21为离心风轮,第二风轮51为离心风轮;(2)第一风轮21为离心风轮,第二风轮51为轴流风轮;(3)第一风轮21为离心风轮,第二风轮51为斜流风轮;(4)第一风轮21 为离心风轮,第二风轮51为对旋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4、图8和图25-图27,第一风道组件 20位于第二风道组件50的上方,第二换热器部件6为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两个,通过将第二风道组件50设置为包括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12进入第二风道组件50内的气流,可以同时与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进行换热,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并且,使得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相对且间隔开设置,与将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并排相邻设置相比,通过将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相对且间隔开设置,可以显著地降低风阻,提高出风量,降低能耗,也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参照图3和图4,第二风机部件5和压缩机8可以均位于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之间。结合上述的将第一风机部件2设置在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之间,进一步地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更小,更易方便移动和携带。其中,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排布,第二风机部件5和压缩机8可以均位于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之间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排布,由此可以减少气流在第二风机组件内的流动过程中阻力,降低工作噪音,提高工作效率。可选地,第一风机部件2可以包括第一风轮21,第一风轮21为离心风轮,第二风机部件5可以包括第二风轮51,第二风轮51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这样设置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或者,参照图25-图27,压缩机8位于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之间,第二风机部件 5设在第二换热器部件6的上方且位于第一风道组件20和第二换热器部件6之间。由此,使得整机的结构设置更加灵活。可选地,第一风机部件2可以包括第一风轮21,第二风机部件5包括第二风轮51,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51均为离心风轮。这样设置使得整机的结构设置更加灵活,并且由于第一风轮21和第二风轮51均为离心风轮,使得整体的工作噪音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换热器部件3为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可以为直排换热器,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第一风机部件 2设在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之间,两个第一进风口111与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分别对应设置。第一风机部件2用于驱动气流从两个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0 内,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0内的气流与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换热后可以从第一出风口 113排出。通过将第一风道组件20设置为包括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使得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组件20内的气流,可以同时与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进行换热,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例如可以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
并且,使得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相对且间隔开设置,与将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并排相邻设置相比,通过将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相对且间隔开设置,可以显著地降低风阻,提高出风量,降低能耗,也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将第一风机部件2设置在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之间,使得一体式空调器100的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方便移动和携带,例如方便从其中一个房间移动至另一个房间,或是方便携带至户外。
例如,在第一风道组件20设在第二风道组件50的上方,第一换热器部件3作为蒸发器且第二换热器部件6作为冷凝器时,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13调节室内温度或局部温度,由于将第一风道组件20设置为包括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可以提高制冷效率,将第二风道组件50设置为包括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可以提高冷凝器的冷却效率,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该一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性能。
并且,两个第一进风口111与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可以分别对应且相对设置,这样使得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分别邻近相应的第一换热器部件3设置,这样可以减少气流流动路径,减少流动损失,提高换热效果和出风量。例如,第一方向可以为左右方向,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可以分别形成在机壳10的左侧壁及右侧壁上,第一进风口111的外轮廓可以呈矩形,位于机壳10 左侧壁的第一进风口111的外轮廓可以邻近机壳10的左侧壁的外周沿设置,位于机壳 10右侧壁的第一进风口111的外轮廓可以邻近机壳10的右侧壁的外周沿设置,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增加进风面积,进一步地提升一体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例如,在图1、图2、图3、图4、图10、图11、图25-图27的示例中,一体式空调器100包括上述的机壳10、第一风道组件20、第二风道组件50和支架隔板7,支架隔板7设在机壳10内,例如支架隔板7可以设在机壳10内的中部位置,从而可以将机壳10的内腔分隔成上下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从而可以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隔开,其中第一容纳腔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上方,第一风道组件20可以设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风道组件50可以设在第二容纳腔内。
第一风道组件20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换热器部件3,第一风机部件2位于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之间;第二风道组件50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二换热器部件6,压缩机8和第二风机位于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之间,或者压缩机8位于两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之间且第二风机部件5位于第二换热部件和第一风道组件20之间。
第一进风口111为两个,第二进风口112为两个,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均为一个。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形成在第一容纳腔在第一方向上的侧壁上,例如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形成在第一容纳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第一出风口113形成在第一容纳腔的第二方向上的侧壁上,例如第一出风口113形成在第一容纳腔的前侧壁上,第一出风口113可以呈格栅状,第一出风口113的外轮廓可以呈矩形。两个第二进风口112形成在第二容纳腔在第一方向上的侧壁上,例如两个第二进风口112形成在第二容纳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第二出风口114形成在第二容纳腔的第二方向上的侧壁上,例如第二出风口114形成在第二容纳腔的后侧壁上,第二出风口114可以呈格栅状,第二出风口114的外轮廓可以呈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3、图4、图9、图12-图14以及图25- 图27,第一风道组件20包括蜗壳组件,例如第一风轮21可以为离心风轮,蜗壳组件内限定出第一风道43,第一风道43连通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3,第一风机部件2和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均设于第一风道43。在第一风机部件2工作时,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的气流可以流入第一风道43内,进入第一风道43内的气流与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换热之后,从第一出风口113排出,由此使得第一风道组件20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较少,可以使得整机的结构和重量设置的较小。
其中,蜗壳组件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相连的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中的一个与第一蜗壳41相连,例如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中的一个可以连接在第一蜗壳41的远离第二蜗壳42的一端,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中的另一个与第二蜗壳42相连,例如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中的另一个可以连接在第二蜗壳 42的远离第一蜗壳41的一端。由此,使得第一风道组件20的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可选地,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可以均为独立成型件,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可拆卸地相连,例如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可以通过紧固件相连,方便第一风道组件20的装配和维护。例如,第一蜗壳41上可以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4111,多个第三固定孔4111可以沿第一蜗壳41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二蜗壳42上可以设有多个第四固定孔4211,多个第四固定孔4211可以沿第二蜗壳42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三固定孔4111 和第四固定孔42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紧固件穿设于每对第三固定孔4111和第四固定孔4211,以将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蜗壳4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布且相连的第一蜗壳部411和第一安装部412,第一蜗壳4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第二蜗壳42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布且相连的第二蜗壳部421和第二安装部422,第二蜗壳4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其中,第一蜗壳部411和第二蜗壳部421相邻且相连,例如第一蜗壳部411上设有上述第三固定孔4111,第二蜗壳部421上设有上述第四固定孔4211。第一安装部412 位于第一蜗壳部411的远离第二蜗壳42的一侧,第二安装部422位于第二蜗壳部421 的远离第一蜗壳41的一侧,第一蜗壳部411和第二蜗壳部421共同限定出风机腔431,第一风机部件2位于该风机腔431内。第一安装部412内限定出与风机腔431连通的第一换热腔432,第二安装部422内限定出与风机腔431连通的第二换热腔433,风机腔 431、第一换热腔432和第二换热腔433均构成第一风道43的一部分,例如第一换热腔 432、风机腔431和第二换热腔433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布。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 中的一个位于第一换热腔432,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换热腔433。由此,方便地实现第一换热器部件3和第二换热器部件6的安装固定,且使得第一风道 43结构简单。
例如,在图9、图12-图16的示例中,第一风道组件20包括上述的蜗壳组件,蜗壳组件包括上述的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用于驱动第一风轮21转动的第一电机22 通过电机支架44固定在第二蜗壳42上。第一蜗壳41包括上述的第一蜗壳部411和第一安装部412,第二蜗壳42包括上述的第二蜗壳部421和第二安装部422,电机支架44 包括支架主体441和多个连接臂442,多个连接臂442在支架主体44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排布,每个连接臂442的一端与支架主体441相连,每个连接臂44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支架主体441的方向延伸,例如连接臂442可以为三个。
其中,第二安装部422的邻近第二蜗壳部42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五固定孔4222,例如第五固定孔4222可以为三个且呈三角形排布,每个连接臂442上形成有与第五固定孔4222对应设置的第六固定孔4421,支架主体441上设有多个第七固定孔4411,第一电机22上设有多个与第七固定孔4411对应的第八固定孔222。在将第一电机22固定在第二蜗壳42上时,可以将电机支架44与第二安装部422相连,例如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五固定孔4222和第六固定孔4421,从而可以将电机支架44安装固定至第二蜗壳 42上,而后可以将第一电机22连接至电机支架44上,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七固定孔4411和第八固定孔222,从而可以将第一电机22安装固定至电机支架44上,从而可以将第一电机22安装固定至第二蜗壳42。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参照图9、图12-图14,第一安装部412上形成有第一安装缺口4121,第一安装缺口4121与第一换热腔432连通,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中的一个适于通过第一安装缺口4121安装至第一换热腔432,由此通过在第一安装部412上设置的第一安装缺口4121,方便将第一换热器部件3安装至第一换热腔432。第二安装部422上形成有第二安装缺口4221,第二安装缺口4221与第二换热腔433连通,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中的另一个适于通过第二安装缺口4221安装至第二换热腔 433,由此通过在第二安装部422上设置的第二安装缺口4221,方便将第二换热器部件 6安装至第二换热腔433。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9、和图19,第一安装缺口4121和第二安装缺口4221均邻近第一出风口113,第一风道组件20还可以包括盖板45,盖板45可以设在蜗壳组件上,盖板45封盖第一安装缺口4121和第二安装缺口4221,可以减少第一换热腔432 及第二换热腔433的漏风,盖板45内限定出第一风道43的出口451,方便第一风道43 内的气流通过该出口451流向第一出风口113排出。
可选地,参照图3、图9、图18和图9,第一换热器部件3包括第一换热器31和第一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2为两个且分别设在第一换热器31的相对两侧,第一连接板 32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换热器部件3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中的一个与第一安装部412或第二安装部422相连,第一换热器部件3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中的另一个与盖板45相连。具体地,位于第一换热腔432内的第一换热器部件3的两个第一连接板 32中的一个与第一安装部412相连,位于第一换热腔432内的第一换热器部件3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中的另一个与盖板45相连;位于第二换热腔433内的第一换热器部件3 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中的一个与第二安装部422相连,位于第二换热腔433内的第一换热器部件3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中的另一个与盖板45相连。例如,第一换热器部件 3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紧固孔321,第一安装部412和第二安装部 422上均设有与第一紧固孔321对应的第二紧固孔4224,第一换热器部件3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第三紧固孔322,盖板45上设有第四紧固孔452。在将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分别安装至第一换热腔432及第二换热腔433时,紧固件穿设于第一紧固孔321和第二紧固孔4224以连接第一换热器部件3与蜗壳组件,紧固件穿设于第三固定孔4111和第四固定孔4211以连接第一换热器部件3和盖板45,从而可以方便地将两个第一换热器部件3以及盖板45连接固定至蜗壳组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图9、图13和图14,一体式空调器100包括:支架隔板7,支架隔板7设在机壳10内,例如支架隔板7可以设在机壳10 内的中部位置,从而可以将机壳10的内腔分隔成上下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从而可以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隔开。第一容纳腔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上方,第一风道组件20可以设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风道组件50可以设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3形成在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形成在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第一风道组件20和第二风道组件50均与支架隔板7相连,由此使得机壳10的第一风道43部件和第二风道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空调器的结构稳定、可靠。
其中,支架隔板7上可以形成有第一连接孔71,支架隔板7上还可以形成有定位孔72,定位孔72可以位于支架隔板7的中部,第一风道组件20上可以形成有第二连接孔 4212,第一风道组件20上还可以形成有与定位孔72配合的定位柱4213,紧固件适于穿设于第一连接孔71和第二连接孔4212,以连接第一风道组件20和支架隔板7。由此,通过定位柱4213与定位孔72的配合,方便将支架隔板7与第一风道组件20进行初步定位,再通过紧固件适于穿设于第一连接孔71和第二连接孔4212,从而可以将第一风道组件20和支架隔板7相连。例如,第一风道组件20包括上述的蜗壳组件,蜗壳组件包括上述的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支架隔板7上可以形成有两个定位孔72、四个第一连接孔71,两个定位孔72可以位于支架隔板7的中部,四个第一连接孔71分成两组且每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孔71,两组第一连接孔71位于两个定位孔72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一蜗壳41上设有上述两个第二连接孔4212和一个定位柱4213,第二蜗壳42上设有上述两个第二连接孔4212和一个定位柱4213,其中一组第一连接孔71与第一蜗壳41的第二连接孔4212对应,其中一个定位孔72与第一蜗壳41的定位柱4213 对应,另一组第一连接孔71与第二蜗壳42的第二连接孔4212对应,另一个定位孔72 与第二蜗壳42的定位柱4213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图9、图20-图23,一体式空调器 100包括:支架隔板7,支架隔板7设在机壳10内,例如支架隔板7可以设在机壳10 内的中部位置,从而可以将机壳10的内腔分隔成上下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从而可以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隔开。第一容纳腔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的上方,第一风道组件20可以设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二风道组件50可以设在第二容纳腔内,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3形成在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形成在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第一风道组件20和第二风道组件50均与支架隔板7相连,由此使得机壳10的第一风道43部件和第二风道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空调器的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第二风机部件5的上端与支架隔板7相连,第二风机部件5的下端与机壳10的底座12相连。由此,方便第二风机部件5的安装固定。例如,第二风机部件5 的上端可以设有第三连接孔52,支架隔板7上设有与第三连接孔52对应的第四连接孔 73,第二风机部件5的下端可以设有第五连接孔53,机壳10的底座12上可以设有第六连接孔122,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三连接孔52和第四连接孔73,且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五连接孔53和第六连接孔122,从而可以将第二风机部件5可靠地固定在底座12和支架隔板7上,且实现了第二风道组件50与支架隔板7的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图9、图20-图23,第二换热器部件6包括第二换热器61、第一连接凸耳62和第二连接凸耳63,第一连接凸耳62和第二连接凸耳63均设在第二换热器61上,第一连接凸耳62可以设在第二换热器61的上端,第一连接凸耳62可以与第一风道组件20相连,第二连接凸耳63可以设在第二换热器61的下端,第二连接凸耳63可以与机壳10的底座12相连。由此,通过将第二换热器部件6设置为包括第一连接凸耳62和第二连接凸耳63,方便第二换热器部件6 的安装固定,且可以使得第一风道组件20、第二风道组件50以及底座12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整机结构稳定、可靠。
例如,在图20、图22和图23的示例中,第二换热器部件6为两个,每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包括第二换热器61、第一连接凸耳62和第二连接凸耳63,第一风道组件20 包括上述的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第一蜗壳41和第二蜗壳42上均设有第三连接凸耳4223,底座12上设有第四连接凸耳123。其中一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与第一蜗壳 41及底座12相连,具体地,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凸耳62和第三连接凸耳4223 以及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连接凸耳63和第四连接凸耳123;另一个第二换热器部件6 与第二蜗壳42及底座12相连,具体地,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凸耳62和第三连接凸耳4223以及通过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连接凸耳63和第四连接凸耳12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周向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为两个且位于所述机壳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在所述机壳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
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机部件和第一换热器部件,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包括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为离心风轮,所述第一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内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在上下方向上排布,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机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所述第二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内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在所述空调器工作时,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为蒸发器且另一个为冷凝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形成在所述机壳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壁上,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部件包括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为轴流风轮、斜流风轮、离心风轮或对旋风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为相对且间隔开设置的两个,
所述第二风机部件和压缩机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之间;或者,所述压缩机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之间,所述第二风机部件设在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风机部件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与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分别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蜗壳组件,所述蜗壳组件内限定出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和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均设于所述第一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且相连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蜗壳相连,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蜗壳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均为独立成型件,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可拆卸地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包括第一蜗壳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蜗壳包括第二蜗壳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蜗壳部和所述第二蜗壳部相邻且相连,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蜗壳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蜗壳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蜗壳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蜗壳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蜗壳部和所述第二蜗壳部共同限定的风机腔内,所述第一安装部内限定出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二安装部内限定出第二换热腔,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腔,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腔,所述风机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所述第二换热腔均构成所述第一风道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换热腔连通的第一安装缺口,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一个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安装至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连通的第二安装缺口,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中的另一个适于通过所述第二安装缺口安装至所述第二换热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和所述第二安装缺口均邻近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蜗壳组件上且封盖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和所述第二安装缺口,所述盖板内限定出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盖板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隔板,所述支架隔板设在所述机壳内,以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成上下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上方,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均与所述支架隔板相连,所述支架隔板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和定位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以及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紧固件适于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支架隔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隔板,所述支架隔板设在所述机壳内,以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成上下排布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上方,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均与所述支架隔板相连,所述第二风机部件的上端与所述支架隔板相连,所述第二风机部件的下端与所述机壳的底座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热器部件包括第二换热器和设在第二换热器上的第一连接凸耳和第二连接凸耳,所述第一连接凸耳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凸耳与所述机壳的底座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呈长方体形,所述机壳的高度范围为350-500mm,所述机壳的长度范围为180-250mm,所述机壳的宽度范围为180-25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74906.0U CN212618816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一体式空调器 |
PCT/CN2021/102164 WO2022052568A1 (zh) | 2020-09-10 | 2021-06-24 | 一体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74906.0U CN212618816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一体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18816U true CN212618816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04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74906.0U Active CN212618816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一体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1881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52568A1 (zh) * | 2020-09-10 | 2022-03-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体式空调器 |
CN115264631A (zh) * | 2021-04-30 | 2022-11-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净味模式及一体式空调器的净味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9-10 CN CN202021974906.0U patent/CN21261881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52568A1 (zh) * | 2020-09-10 | 2022-03-1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体式空调器 |
CN115264631A (zh) * | 2021-04-30 | 2022-11-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净味模式及一体式空调器的净味控制方法 |
CN115264631B (zh) * | 2021-04-30 | 2023-08-1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净味模式及一体式空调器的净味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18816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01129804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16844922U (zh) | 一种通风装置及移动空调 | |
CN201129801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12390519U (zh) | 空调器 | |
CN114165847A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3955470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2390520U (zh) | 空调器 | |
CN21374701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650500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046325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484596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WO2022052568A1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6346703U (zh) | 空调器 | |
CN21374701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74701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727449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82271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6346781U (zh) | 桌面空调器 | |
CN212618813U (zh) | 空调器 | |
CN214009385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4198938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9572081U (zh) | 空调器 | |
CN217635904U (zh) | 室内空调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