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3315U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3315U
CN209763315U CN201920626032.0U CN201920626032U CN209763315U CN 209763315 U CN209763315 U CN 209763315U CN 201920626032 U CN201920626032 U CN 201920626032U CN 209763315 U CN209763315 U CN 209763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reinforcing ribs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60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川
丁鹏垒
张卫东
闫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60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3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3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3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进风口处;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正对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多条支撑条,每条所述支撑条均对应有一条所述加强筋以与所述加强筋组成加强组件,每组所述加强组件的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保证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增大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进风格栅具有多条加强筋以保证进风格栅的结构强度,过滤网组件具有多条支撑条以保证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然而,在空调室内机的运行过程中,多条加强筋和多条支撑条的设置会导致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有效面积减小,进风量减小,导致空调室内机的能效比降低,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在保证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增大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进风口处;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正对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多条支撑条,每条所述支撑条均对应有一条所述加强筋以与所述加强筋组成加强组件,每组所述加强组件的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得每组加强组件的支撑条和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和支撑条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加强组件中,所述支撑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所述加强筋分为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
可选地,每条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水平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二加强筋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支撑条分为多条第一支撑条和多条第二支撑条,多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一一正对,多条所述第二支撑条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多条所述第二加强筋一一正对。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n1,所述n1满足:8≤n1≤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n2,所述n2满足:4≤n2≤6。
可选地,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分为多条第一子加强筋和多条第二子加强筋,所述第一子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子加强筋的宽度不同,多条所述第一子加强筋和多条所述第二子加强筋在上下方向上交替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加强筋的宽度为W1,所述W1满足:3mm≤W1≤5mm;和/或所述第二子加强筋的宽度为W2,所述W2满足:8mm≤W2≤1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加强筋的厚度为t1,所述t1满足:10mm≤t1≤15mm;和/或所述第二子加强筋的厚度为t2,所述t2满足:6mm≤t2≤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宽度为W3,所述W3满足:3mm≤W3≤5mm,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为t3,所述t3满足:6mm≤t3≤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延伸方向相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的相对的表面分别为导风面,每个所述加强筋中,所述加强筋的迎风面和与所述迎风面相连的所述导风面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角的半径为1.5mm-3mm。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器支架,所述换热器支架设在所述壳体内,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换热器支架位于所述过滤网组件的下游,所述换热器支架包括多条固定条,每条所述固定条均正对一条所述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条所述固定条均对应有一条所述支撑条和一条所述加强筋以与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加强筋组成所述加强组件,在每组所述加强组件中,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加强筋、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固定条一一正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每组所述加强组件中,所述支撑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所述固定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支撑条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的不同内侧壁相连,所述多条加强筋限定出所述进风格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多条所述加强筋一体地设在后背板上;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在所述后背板的前侧且与所述后背板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的长度为h,所述h满足:950mm≤h≤10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长度为H,所述H与所述h满足:54%≤h/H≤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57%≤h/H≤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风轮,所述风轮设在所述壳体内以驱动气流流动;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风轮的转动轴线的横截面上,所述出风口的两端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方向,所述壳体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为B,所述进风口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为b,b和B满足:82%<b/B≤9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b满足:290mm≤b≤35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在保证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和支撑条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是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C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E-E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壳体1;后背板11;进风口111;前面板12;出风口121;
进风格栅2;加强筋21;导风面21a;迎风面21b;圆角21c;
第一加强筋211;第一子加强筋2111;第二子加强筋2112;
第二加强筋212;
过滤网组件3;
支架31a;支撑条31;
第一支撑条311;第一子支撑条3111;第二子支撑条3112;
第二支撑条312;
过滤网32;
加强组件4;
换热器支架5;
固定条51;第一固定条511;第二固定条512;
换热器6;
风轮7;
风道部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包括壳体1、进风格栅2、风轮7、换热器6和过滤网组件3,其中,风轮7和换热器6设在壳体1内。
壳体1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进风格栅2包括多条加强筋21,加强筋21位于进风口111处。可选地,每条加强筋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111的不同内侧壁相连,多条加强筋21限定出进风格栅2。
其中,进风格栅2可以与壳体1一体成型,进风格栅2也可以与壳体1可拆卸相连。
如图2所示,过滤网组件3设在壳体1内且正对进风口111,风轮7转动可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1进入到壳体1内,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可与换热器6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从出风口121排出到室内环境中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过滤网组件3包括过滤网32和和支架31a,过滤网32安装至支架31a,支架31a包括多条支撑条31,过滤网组件3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参照图3所示,每条支撑条31均对应有一条加强筋21以与加强筋21组成加强组件4,每组加强组件4的支撑条31和加强筋2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和过滤网组件3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例如,支撑条31的数量可小于加强筋21的数量,多个支撑条31与多个加强筋21中的部分加强筋21对应以组成多组加强组件4,每组加强组件4的支撑条31和加强筋2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又如,支撑条31的数量和加强筋21的数量相等,多个支撑条31与多个加强筋21一一对应以组成多组加强组件4,每组加强组件4的支撑条31和加强筋2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使得每组加强组件4的支撑条31和加强筋2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和过滤网组件3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每组加强组件4中,支撑条31的宽度不大于加强筋21的宽度,换言之,支撑条31的宽度小于加强筋21的宽度,或者支撑条31的宽度等于加强筋21的宽度。由此,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支撑条31完全被加强筋21阻挡,可以进一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综合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例如,如图3所示,下述的第二支撑条312的宽度W4不大于第二加强筋212的宽度W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多条加强筋21分为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二加强筋212,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二加强筋212交错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二加强筋212相互垂直且交错设置,进风口111处设有多条第一加强筋211,多条第一加强筋211间隔开设置,每条第一加强筋2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111的不同内侧壁相连。由此,有利于增强进风格栅2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外界杂物通过进风格栅2进入空调室内机100内。
可选地,如图5所示,每条第一加强筋211沿水平方向延伸,多条第一加强筋2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第二加强筋212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21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进风格栅2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外界杂物通过进风格栅2进入空调室内机100内,同时结构简单,便于进风格栅2的加工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211的宽度尺寸为W,W满足:2mm≤W≤12mm。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第一加强筋211的宽度尺寸是指第一加强筋211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加强筋211的宽度方向与气流流经进风口111时的流向垂直。例如,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加强筋211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气流水平流动以进入壳体1内,第一加强筋21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加强筋211的宽度尺寸。可见,通过将第一加强筋211的宽度尺寸限定为2mm≤W≤12mm,在保证壳体1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利于减小第一加强筋211所占用的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减小第一加强筋211对气流的阻挡,从而增大进风口111的有效进风面积,提高进风量,进而提高送风量,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能效比。
为了进一步减小第一加强筋211所占用的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增大进风口111的有效进风面积,优选地,4mm≤W≤10mm。例如,W为4.5mm、5mm、5.5mm、6mm、6.3mm、6.5mm、6.8mm、7mm、7.5mm、7.9mm、8mm、8.2mm、8.5mm、8.8mm、9mm、9.3mm、9.5mm或9.9mm。
为了进一步减小第一加强筋211所占用的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增大进风口111的有效进风面积,优选地,4mm≤W≤10mm。例如,W为4.5mm、5mm、5.5mm、6mm、6.3mm、6.5mm、6.8mm、7mm、7.5mm、7.9mm、8mm、8.2mm、8.5mm、8.8mm、9mm、9.3mm、9.5mm或9.9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第一加强筋211的厚度尺寸为t,t满足:6mm≤t≤15mm。这里,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加强筋211的厚度是指第一加强筋211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即第一加强筋211的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与第一加强筋211的远离壳体1内的一端之间的距离。通过使得第一加强筋211的厚度t满足:6mm≤t≤15mm,有利于提高第一加强筋21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壳体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t为6.5mm、7.5mm、8.5mm、8.8mm、9mm、9.2mm、9.5mm、9.9mm、10mm、10.2mm、10.5mm、11mm、11.5mm、12mm、12.63mm、12.5mm、13mm、13.2mm、13.5mm、14mm、14.6mm或14.5mm。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加强筋212的宽度为W3,W3满足:3mm≤W3≤5mm,换言之,第二加强筋212的宽度W3可以取3mm-5mm中的任一值。第二加强筋212的厚度为t3,t3满足:6mm≤t3≤10mm,换言之,第二加强筋212的厚度为t3可以取6mm-10mm中的任一值。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条支撑条31分为多条第一支撑条311和多条第二支撑条312,多条第一支撑条3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多条第一加强筋211一一正对,多条第二支撑条31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多条第二加强筋212一一正对。由此,有利于增强多个支撑条31对过滤网32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过滤网组件3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综合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
可选地,参照图6所示,第一加强筋211的数量为n1,n1满足:8≤n1≤12。由此,可在保证进风格栅2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小第一加强筋211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例如,n1可以为8、9、10、11或12,关于第一加强筋21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100的规格型号调整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第二加强筋212的数量为n2,n2满足:4≤n2≤6。由此,可在保证进风格栅2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小第二加强筋212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例如,n2可以为4、5或6,关于第二加强筋21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100的规格型号调整设计。
可选地,参照图11所示,多条第一加强筋211分为多条第一子加强筋2111和多条第二子加强筋2112,第一子加强筋2111和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宽度不同,多条第一子加强筋2111和多条第二子加强筋2112在上下方向上交替排布。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利于减小第一加强筋211的用料,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宽度可小于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3所示,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宽度为W1,W1满足:3mm≤W1≤5mm,也就是说,W1可以取3mm-5mm中的任一值,例如,W1可以为3mm、3.5mm、4mm、4.5mm、5mm等;
和/或,参照图12所示,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宽度为W2,W2满足:8mm≤W2≤12mm,也就是说,W1可以取8mm-12mm中的任一值,例如,W1可以为8.5mm、9mm、9.5mm、10mm、10.5mm、11mm、11.5mm等。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第一加强筋211的用料,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宽度W1满足:3mm≤W1≤5mm,并且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宽度W2满足:8mm≤W2≤1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厚度为t1,t1满足:10mm≤t1≤15mm,也就是说,t1可以取10mm-15mm中的任一值,例如,t1可以取值为10mm、11mm、12mm、13mm、14mm、15mm等;
和/或,如图12所示,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厚度为t2,t2满足:6mm≤t2≤10mm,t2可以取6mm-10mm中的任一值,例如,t1可以取值为6mm、7mm、8mm、9mm、10mm等。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第一加强筋211的用料,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延伸方向相同且相邻的两个加强筋21的相对的表面分别为导风面21a,每个加强筋21中,加强筋21的迎风面21b和与迎风面21b相连的导风面21a之间通过圆角21c过渡。由此,通过使得加强筋21的迎风面21b和与导风面21a通过圆角21c过渡,圆角21c可将室内空气导向导风面21a,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量。
例如,如图12所示,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截面大体形成为长方形,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上下表面为导风面21a,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后面为迎风面21b,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导风面21a和迎风面21b通过圆角21c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圆角21c的半径为1.5mm-3mm,换言之,圆角21c的半径可以取1.5mm-3mm中的任一值,例如,圆角21c的半径可以取值为1.5mm、1.6mm、1.8mm、2mm、2.2mm、2.4mm、2.6mm、2.8mm、3.0mm等。由此,有利于增强圆角21c将室内空气导向导风面21a的能力,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量。例如,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圆角21c的半径为1.8mm,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圆角21c的半径为3mm。
可选地,如图6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换热器支架5,换热器支架5用于安装空调室内机100的换热器6,换热器支架5设在壳体1内,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换热器支架5位于过滤网组件3的下游,换热器支架5包括多条固定条51,每条固定条51均正对一条加强筋21。
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过滤网组件3和换热器支架5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进风格栅2、过滤网组件3和换热器支架5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每条固定条51均对应有一条支撑条31和一条加强筋21以与支撑条31和加强筋21组成加强组件4,在每组加强组件4中,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加强筋21、支撑条31和固定条51一一正对。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可选地,参照图6所示,在每组所述加强组件4中,支撑条31的宽度不大于加强筋21的宽度,固定条51的宽度不大于支撑条31的宽度。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例如,参照图6所示,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多个第一固定条511、多个第二子支撑条3112、多个第二子加强筋2112一一正对,多个第二固定条512、多个第二支撑条312、多个第二加强筋212一一正对,其中,第一固定条511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二子支撑条3112的宽度,第二子支撑条3112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宽度;固定条512小于等于第二支撑条312的宽度,第二支撑条312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壳体1包括:后背板11和前面板12,前面板12设在后背板11的前侧且与后背板11相连,出风口121设在前面板12上。由此,通过将壳体1分为前面板12和后背板11,从而便于壳体1的加工制造,而且还便于风轮7、换热器6等结构的安装。
具体而言,参照图6所示,后背板11上设有进风口111,多条第一加强筋211一体地设在后背板11上。具体而言,例如,后背板11、出风口121、多条第一加强筋211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由此,不但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第一加强筋211与后背板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沿上下方向延伸,进风口111沿上下方向延伸成长条形,也就是说,壳体1和进风口111均竖直设置。进风口111的长度为h,h满足:950mm≤h≤1050mm。例如,h为955mm、958mm、960mm、962mm、965mm、968mm、971mm、973mm、975mm、979mm、980mm、985mm、989mm、990mm、991mm、993mm、996mm、997mm、999mm、1000mm、1005mm、1010mm、1012mm、1017mm、1020mm、1023mm、1025mm、1028mm、1030mm、1031mm、1033mm、1035mm、1038mm、1040mm、1042mm、1044mm、1046mm、或1049mm。由此,通过使得进风口111沿上下方向延伸,同时进风口111的长度h满足:950mm≤h≤1050mm,从而进风口111的长度相对较长,有利于增大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量,进而提高送风量,继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提高能效比,降低耗电量。
发明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具有使用贯流风轮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的最大有效进风高度h与壳体1的最大高度的H的比值h/H一般较小,较小的h/H使得进风面积还不够大,风轮转速相同情况下,气流吸入量依然少,进而在相同风道结构下,输出的风量少,导致空调能效比相对低,耗电量大。
具体而言,本申请中,如图1所示,壳体1的高度为H,H与h满足:54%≤h/H≤60%。由此,通过使得H与h满足:54%≤h/H≤60%,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进风口111的高度,继而进一步优化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提高气流的吸入量,进而提高送风量,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能效比,降低耗电量。
可选地,57%≤h/H≤60%。例如,h/H为57.3%、57.5%、57.8%、58%、58.1%、58.2%、58.5%、58.7%、58.9%、59%、59.1%、59.3%、59.5%、59.7%或59.9%。由此,可进一步优化进风口111的高度,继而进一步优化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提高气流的吸入量,进而提高送风量,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能效比,降低耗电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风轮设在壳体1内以驱动气流流动,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风轮7转动可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1进入到壳体1内,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可与换热器6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从出风口121排出到室内环境中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在垂直于风轮7的转动轴线的横截面上,出风口121的两端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方向,壳体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为B,进风口11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为b,b和B满足:82%<b/B≤92%。
将进风口11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与壳体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的比值限定在82%到92%之间,可以使得进风口111相对于壳体1在参考方向上的宽度较大,从而可以在风轮7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气流的吸入量。通过增加气流的吸入量,可以增加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能效比,较高的能效比可以降低空调器的耗电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b/B可以为83%、85%、89%或者91%,
优选地,进风口11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与壳体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的比值限定在90%到92%之间,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比、进一步地降低空调器的耗电量。
可选地,b/B可以为90.1%、90.9%或91.2%,具体地,进风口11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与壳体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的比值可以根据柜式空调器100的型号、尺寸或者工作的环境进行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11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b满足:290mm≤b≤350mm。也就是说,进风口111的最大宽度尺寸b可以取:290mm-350mm中的任一值。由此,从而进风口111的宽度相对较长,有利于增大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量,进而提高送风量,继而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提高能效比,降低耗电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和过滤网组件3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下述描述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包括壳体1、进风格栅2、过滤网组件3、换热器支架5、换热器6、PTC加热器、风轮7和风道部件8。其中,空调室内机100为立式柜机,风轮7为贯流风轮。
如图2所示,壳体1包括后背板11和前面板12,后背板11设有进风口111,前面板12上设有出风口121,出风口12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过滤网组件3、换热器支架5、换热器6、PTC加热器、风轮7和风道部件8均设在壳体1内,过滤网组件3正对进风口111,换热器支架5位于过滤网组件3的前侧,PTC加热器用于辅助加热且位于换热器6的前侧,风道部件8位于PTC加热器的前侧。
其中,PTC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缩写,意思是正的温度系数,泛指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PTC加热器能在电流浪涌过大、温度过高时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如图2所示,风道部件8具有风轮安装腔,风轮7设置在风轮安装腔内,在风轮7的驱动下,室内气流由进风格栅2流入,依次流过过滤网组件3、换热器支架5、换热器6、PTC加热器、风道部件8并通过壳体1上的出风口121流出,从而实现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关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熟知,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所示,进风格栅2包括多条加强筋21,多条加强筋21分为多个第一加强筋211和多个第二加强筋212,多条第一加强筋211和多条第二加强筋212交错设置。
具体地,每条第一加强筋211沿水平方向延伸,多条第一加强筋2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第二加强筋212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21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第二加强筋212的宽度W3为4mm,第二加强筋212的厚度t3为8mm。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多条第一加强筋211分为多条第一子加强筋2111和多条第二子加强筋2112,多条第一子加强筋2111和多条第二子加强筋2112在上下方向上交替排布。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宽度W1为4mm,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厚度为t1为12mm,如图12所示,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宽度W2为10mm,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厚度为t2为8mm。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上下表面为导风面21a,第一子加强筋2111远离过滤网组件3的侧面为迎风面21b,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迎风面21b和导风面21a之间通过半径为1.8mm的圆角21c过渡。
可选地,如图12所示,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上下表面为导风面21a,第二子加强筋2112远离过滤网组件3的侧面为迎风面21b,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迎风面21b和导风面21a之间通过半径为3mm的圆角21c过渡。
如图6所示,多个支撑条31分为多个第一支撑条311和多个第二支撑条312,多条第一支撑条311和多条第二支撑条312交错设置,每条第一支撑条311沿水平方向延伸,多条第一支撑条3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第二支撑条312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支撑条31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
如图6所示,多条第一支撑条311分为多条第一子支撑条3111和多条第二子支撑条3112,第一子支撑条3111的宽度小于第一子加强筋2111的宽度,第二子支撑条3112的宽度小于第二子加强筋2112的宽度,多条第一子支撑条3111和多条第二子支撑条3112在上下方向上交替排布。
如图6所示,换热器支架5包括多条固定条51,多条固定条51分为第一固定条511和第二固定条512,多条第一固定条511和多条第二固定条512交错设置。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多个第一固定条511、多个第二子支撑条3112、多个第二子加强筋2112一一正对,多个第二固定条512、多个第二支撑条312、多个第二加强筋212一一正对,其中,第一固定条511的宽度小于等于第二子支撑条3112的宽度,第二固定条512小于等于第二支撑条312的宽度。
根据发明人的实验所得,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与进风口111面积比例可达到89%,能效比可达到4.2-4.5,相比先关技术,进风有效面积与进风口111面积比例增加了20%-30%,能效比提升了0.3,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和过滤网组件3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
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进风口处;
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正对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支架,所述过滤网安装至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多条支撑条,每条所述支撑条均对应有一条所述加强筋以与所述加强筋组成加强组件,每组所述加强组件的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加强组件中,所述支撑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加强筋分为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水平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二加强筋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支撑条分为多条第一支撑条和多条第二支撑条,多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一一正对,多条所述第二支撑条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多条所述第二加强筋一一正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n1,所述n1满足:8≤n1≤1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n2,所述n2满足:4≤n2≤6。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分为多条第一子加强筋和多条第二子加强筋,所述第一子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子加强筋的宽度不同,多条所述第一子加强筋和多条所述第二子加强筋在上下方向上交替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加强筋的宽度为W1,所述W1满足:3mm≤W1≤5mm;和/或
所述第二子加强筋的宽度为W2,所述W2满足:8mm≤W2≤12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加强筋的厚度为t1,所述t1满足:10mm≤t1≤15mm;和/或
所述第二子加强筋的厚度为t2,所述t2满足:6mm≤t2≤10mm。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宽度为W3,所述W3满足:3mm≤W3≤5mm,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为t3,所述t3满足:6mm≤t3≤1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延伸方向相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的相对的表面分别为导风面,每个所述加强筋中,所述加强筋的迎风面和与所述迎风面相连的所述导风面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的半径为1.5mm-3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支架,所述换热器支架设在所述壳体内,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换热器支架位于所述过滤网组件的下游,所述换热器支架包括多条固定条,每条所述固定条均正对一条所述加强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固定条均对应有一条所述支撑条和一条所述加强筋以与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加强筋组成所述加强组件,在每组所述加强组件中,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加强筋、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固定条一一正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每组所述加强组件中,所述支撑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所述固定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支撑条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的不同内侧壁相连,所述多条加强筋限定出所述进风格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多条所述加强筋一体地设在后背板上;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在所述后背板的前侧且与所述后背板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长度为h,所述h满足:950mm≤h≤105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长度为H,所述H与所述h满足:54%≤h/H≤60%。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57%≤h/H≤60%。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
风轮,所述风轮设在所述壳体内以驱动气流流动;
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风轮的转动轴线的横截面上,所述出风口的两端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方向,所述壳体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为B,所述进风口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为b,b和B满足:82%<b/B≤92%。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在参考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尺寸b满足:290mm≤b≤350mm。
2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920626032.0U 2019-04-30 2019-04-30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9763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6032.0U CN209763315U (zh) 2019-04-30 2019-04-30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6032.0U CN209763315U (zh) 2019-04-30 2019-04-30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3315U true CN209763315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6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6032.0U Active CN209763315U (zh) 2019-04-30 2019-04-30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33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9539A (zh) * 2020-11-27 2021-03-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进风栅、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9539A (zh) * 2020-11-27 2021-03-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进风栅、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5693B2 (en) Cooling module
KR101485609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097633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0249360A (ja) 3面吐出型空気調和機
CN212618816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10118872U (zh) 空调挂机
CN21634664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056949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46325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20040072911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1290296U (zh) 一种室内空调柜机
CN216953261U (zh) 空调器
CN217462659U (zh) 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21182277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976328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67547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707547U (zh)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3019953U (zh) 空调器
CN209495441U (zh) 进风格栅及空调器
CN218763701U (zh) 一种家用空调加热片
CN212618776U (zh) 空调器
CN215951568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59091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336753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4459017U (zh) 带双摆叶的晾衣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