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7547U -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7547U
CN220707547U CN202322237174.7U CN202322237174U CN220707547U CN 220707547 U CN220707547 U CN 220707547U CN 202322237174 U CN202322237174 U CN 202322237174U CN 220707547 U CN220707547 U CN 220707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area
air inlet
fins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71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龙昭
鲁健
季振勤
毛先友
梁焯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71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7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7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7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换热结构包括箱体、风机、和换热器,箱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风机设于箱体内;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换热器具有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与第二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

Description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以及位于换热器一侧的风机,空调室外机还具有后进风口和侧进风口,风机位于后进风口处,因此侧进风口处的进风量偏小。通常,换热器的换热翅片是均匀分布的,与侧进风口相对的换热翅片的换热效率较低,导致换热器的整体利用率不是很高,并且变相增加了换热翅片的使用量,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结构,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结构的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风机,所述风机设于箱体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所述换热器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所述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所述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风机设于箱体内,换热器具有与第一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与第二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翅片的距离L1满足:1mm<L1<1.5mm;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翅片的距离L2满足:1.5mm<L2<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穿过所述换热翅片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直管段和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直管段的弯管段,其中,在所述风机的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小于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三换热区域,远离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四换热区域,所述第三换热区域内相邻的三个所述直管段中,第一个所述直管段与第三个所述直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1与所述换热管的管径D的和为L3,满足:30mm<L3<40mm;所述第四换热区域内相邻的三个所述直管段中,第一个所述直管段与第三个所述直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2与所述换热管的管径D的和为L4,满足:40mm<L4<5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比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结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后面板,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侧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上述换热结构,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换热效率,且降低了空调室外机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端板,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叠置在两个所述端板之间,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的端板为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具有朝向所述侧板翻折的第一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上设有与所述侧板卡接的第一卡接结构和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卡槽,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第一卡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挡板和压缩机,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之间,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端板为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具有朝向所述挡板翻折的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二翻折板上设有与所述挡板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和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卡钩,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卡舌,所述卡舌卡接于所述第二卡钩的钩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外机,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翅片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的成本,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且降低了空调器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外机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的空调室外机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立体图,其中未设有风机;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5中换热结构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侧板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第二连接孔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第一卡钩处的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端板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第一固定结构处的放大图;
图16是图14中第一卡接结构处的放大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挡板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中第四连接孔处的放大图;
图19是图17中卡舌处的放大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二端板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中第三连接孔处的放大图;
图22是图20中第二卡接结构处的放大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中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25是图24中沿E-E线的剖视图;
图26是图25中F处的放大图;
图27是图25中G处的放大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外机;
10、换热结构;
20、箱体;21、侧板;211、第二进风口;212、第一卡钩;213、第二连接孔;214、第一进风口;22、顶板;23、前面板;231、出风口;232、出风格栅;24、底板;
30、换热器;31、换热翅片;3、端板;4、第一端板;41、第一端板主体;411、第一安装孔;42、第一翻折板;421、第一卡接结构;422、卡槽;423、第一固定结构;424、第一连接孔;5、第二端板;51、第二端板主体;511、第二安装孔;52、第二翻折板;521、第二卡接结构;522、第二卡钩;523、第二固定结构;524、第三连接孔;
61、换热管;611、弯管段;612、直管段;
71、风机;72、挡板;721、卡舌;722、第四连接孔;73、压缩机;
81、第一换热区域;82、第二换热区域;83、第三换热区域;84、第四换热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
参照图1-图28,换热结构10包括箱体20、风机71以及换热器30,风机71和换热器30均位于箱体20内。参照图2,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风机71工作时,可以将箱体20外的气体吸入箱体20内,进入箱体20内的气体可以经过换热器30,以对换热器30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体在风机71的作用下吹出箱体20外。
箱体20具有第一进风口214和第二进风口211,风机71工作时,可以将箱体20外的气体从第一进风口214和第二进风口211吸入箱体20内。风机71设于箱体20内,且风机71邻近于在第一进风口214,风机71工作时,经第一进风口214处进入箱体20内的风量相对较大,经第二进风口211处进入箱体20内的风量相对较小,即经第一进风口214进入箱体20内的风量大于经第二进风口211进入箱体20内的风量。
换热器30包括多个换热翅片31,换热器30具有第一换热区域81和第二换热区域82,第一换热区域81与第一进风口214相对应,第二换热区域82与第二进风口211相对应,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翅片31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分布密度。风机71工作时,进入第一换热区域81的风量大于进入第二换热区域82的风量,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82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30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30的成本。
例如,换热器3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换热翅片31,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翅片31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分布密度,即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翅片31的间距小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风机71设于箱体20内,换热器30具有与第一进风口214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81和与第二进风口211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82,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翅片31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分布密度,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效率,并降低了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82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30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30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3-图27,第一换热区域81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L1满足:1mm<L1<1.5mm,在此范围内,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提高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第一换热区域81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可以是1.1mm、1.2mm、1.3mm、1.4mm。
若第一换热区域81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L1≤1mm,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较小,不利于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翅片31进行换热;若第一换热区域81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L1≥1.5mm,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较大,会降低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率。
第二换热区域82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L2满足:1.5mm<L2<2mm,在此范围内,可以提高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率,还可以降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成本。第二换热区域82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可以是1.6mm、1.7mm、1.8mm、1.9mm。
若第二换热区域82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L2≤1.5mm,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较小,不利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进行换热;若第二换热区域82的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L2≥2mm,相邻的两个换热翅片31的距离较大,会降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5、图23-图24,换热器30还包括换热管61,换热管61穿过换热翅片31。换热管61包括直管段612和弯管段611,直管段612具有多个,多个直管段612穿设于换热翅片31,弯管段611位于换热翅片31的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弯管段611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直管段612。冷却液可以流过换热管61,冷却液的热量可以经换热管61传递至换热翅片31上,风机71工作时,可以将换热翅片31上的热量带走。
其中,在风机71的转轴的径向方向(所述风机71的转轴的径向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靠近转轴的直管段612的分布密度小于远离转轴的直管段612的分布密度,靠近转轴的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率较高,远离转轴的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率较低。将换热效率较高的区域的直管段612的密度排布的大一点,将换热效率低的区域直管段612的密度排布的小一点,可以提高靠近转轴的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率,且还可以减少远离转轴的直管段612的个数,进而可以降低换热管61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30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30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5、图23-图25、图28,在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转轴的区域为第三换热区域83,远离转轴的区域为第四换热区域84。
第三换热区域83内相邻的三个直管段612中,在转轴的径向方向(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是指图28中的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三个直管段612可以为第一个直管段612、第二个直管段612以及第三个直管段612,一个弯管段611可以连接在第一个直管段612与第二个直管段612之间,另一个弯管段611可以连接在第二个直管段612与第三个直管段612之间,其中第一个直管段612与第三个直管段612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1与换热管61的管径D的和为L3,满足:30mm<L3<40mm,在此范围内,可以提高第三换热区域83的直管段612内的冷却液传递至换热翅片31的热量,进而可以提高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在转轴的径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直管段612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是32mm、34mm、36mm、38mm。
若L3≤30mm,相邻的两个直管段612之间的距离较小,不利于第三换热区域83的直管段612内的冷却液的热量向换热翅片31传递;若L3≥40mm,相邻的两个直管段之间的距离较大,会降低第三换热区域83的直管段612内的冷却液的换热效率。
第四换热区域84内相邻的三个直管段612中,在转轴的径向方向(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是指图28中的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三个直管段612可以为第一个直管段612、第二个直管段612以及第三个直管段612,一个弯管段611可以连接在第一个直管段612与第二个直管段612之间,另一个弯管段611可以连接在第二个直管段612与第三个直管段612之间,其中第一个直管段612与第三个直管段612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2与换热管61的管径D的和为L4,满足:40mm<L4<50mm,在此范围内,可以提高第四换热区域84的直管段612内的冷却液传递至换热翅片31的热量,进而可以提高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还可以降低第四换热区域84的直管段612的排布个数,进而可以降低第四换热区域84的直管段612的成本。在转轴的径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直管段612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是42mm、44mm、46mm、48mm。
若L4≤40mm,相邻的两个直管段612之间的距离较小,不利于第四换热区域84的直管段612内的冷却液的热量向换热翅片31传递;若L4≥50mm,相邻的两个直管段612之间的距离较大,会降低第四换热区域84的直管段612内的冷却液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图5、图23-图24,风机71工作时,经第一进风口214进入箱体20内的风量大于经第二进风口211进入箱体20内的风量,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面积比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面积大,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率,进而可以提高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箱体20包括后面板和侧板21,第一进风口214位于箱体20的后面板,第二进风口211位于箱体20的侧板21。风机71工作时可以将箱体20外的气体可以经后面板的第一进风口214和侧板21的第二进风口211吸入箱体20内,第一进风口214的面积大于第二进风口211的面积,即第一进风口214的风量大于第二进风口211的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通过设置上述换热结构10,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82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30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30的成本,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室外机100的换热效率,且降低了空调室外机100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2,换热器30还包括两个端板3,两个端板3沿竖直方向延伸,多个换热翅片31叠置在两个端板3之间,具体地,多个换热翅片3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间隔叠置在两个端板3之间。
与侧板21固定连接的端板3为第一端板4,第一端板4具有第一翻折板42,例如,第一端板4还具有第一端板主体41,第一翻折板42连接于第一端板主体41,第一端板主体41上可以形成第一安装孔411,换热管61可以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11,且固定于第一安装孔411内,以将换热器30与第一端板主体41固定相连,进而可以与第一端板4固定相连。
第一翻折板42朝向侧板21翻折,第一翻折板42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421和第一固定结构423,第一卡接结构421与侧板21卡接,第一固定结构423与侧板2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卡接结构421和第一固定结构423可以将第一端板4固定至侧板21上,进而可以将换热器30与侧板21固定相连。
例如,第一固定结构42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424,侧板21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连接孔213,第一连接孔424的数量与第二连接孔21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一紧固件可以穿设于第一连接孔424和第二连接孔213,以将第一端板4固定至侧板2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图16,第一卡接结构421包括卡槽422,侧板21上设置有第一卡钩212,第一卡钩212与卡槽422卡接,可以将第一端板4固定至侧板21上,进而可以将换热器30与侧板21固定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22,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挡板72和压缩机73,挡板72设置在压缩机73和风机71之间。
与挡板72固定连接的端板3为第二端板5,第二端板5具有第二翻折板52,例如,第二端板5还具有第二端板主体51,第二翻折板52连接于第二端板主体51,第二端板主体51上可以形成第二安装孔511,换热管61可以穿设于第二安装孔511,且固定于第二安装孔511内,以将换热器30与第二端板主体51固定相连,进而可以与第二端板5固定相连。
第二翻折板52朝向挡板72翻折,第二翻折板52上设有第二卡接结构521和第二固定结构523,第二卡接结构521与挡板72卡接,第二固定结构523与挡板72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卡接结构521和第二固定结构523可以将第二端板5固定至挡板72上,进而可以将换热器30与挡板72固定相连。
例如,第二固定结构52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524,挡板72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四连接孔722,第三连接孔524的数量与第四连接孔72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紧固件可以穿设于第三连接孔524和第四连接孔722,以将第二端板5固定至挡板7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图22,第二卡接结构521包括第二卡钩522,挡板72上设置有卡舌721,卡舌721卡接于第二卡钩522的钩槽内,可以将第二端板5固定至挡板72上,进而可以将换热器30与挡板72固定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箱体20可以包括上述后面板和两个侧板21,箱体20还可以包括顶板22、前面板23以及底板24,两个侧板21连接在背板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背板的前侧,两个侧板2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其中一个侧板21形成有第二进风口211,前面板23连接在两个侧板21的前侧,顶板22连接在两个侧板21的上侧,底板24位于两个侧板21的下侧。挡板72和压缩机73固定于底板24上,前面板23上形成有出风口231,出风口231处设有出风格栅2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空调室外机100,可以提高第一换热区域81的换热效率,并降低第二换热区域82的换热翅片31的个数,从而可以节约第二换热区域82的成本,在提高换热器30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换热器30的成本,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且降低了空调器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箱体内;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所述换热器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和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所述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所述换热翅片的分布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翅片的距离L1满足:1mm<L1<1.5mm;
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翅片的距离L2满足:1.5mm<L2<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穿过所述换热翅片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直管段和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直管段的弯管段,其中,在所述风机的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小于远离所述转轴的所述直管段的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三换热区域,远离所述转轴的区域为第四换热区域,
所述第三换热区域内相邻的三个所述直管段中,第一个所述直管段与第三个所述直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1与所述换热管的管径D的和为L3,满足:30mm<L3<40mm;
所述第四换热区域内相邻的三个所述直管段中,第一个所述直管段与第三个所述直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Lmin2与所述换热管的管径D的和为L4,满足:40mm<L4<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比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换热面积大。
6.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后面板,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端板,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叠置在两个所述端板之间,
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的端板为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具有朝向所述侧板翻折的第一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上设有与所述侧板卡接的第一卡接结构和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卡槽,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第一卡钩。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和压缩机,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之间,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端板为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具有朝向所述挡板翻折的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二翻折板上设有与所述挡板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和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卡钩,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卡舌,所述卡舌卡接于所述第二卡钩的钩槽内。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2322237174.7U 2023-08-18 2023-08-18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707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7174.7U CN220707547U (zh) 2023-08-18 2023-08-18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7174.7U CN220707547U (zh) 2023-08-18 2023-08-18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7547U true CN220707547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8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7174.7U Active CN220707547U (zh) 2023-08-18 2023-08-18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7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8946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210320359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US20090260787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motor vehicles
CN218645772U (zh) 热泵热水器
CN220707547U (zh) 换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0410876B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59828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1781504U (zh) 换热器组件、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261875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039923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72745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966755A (zh) 一种风机蜗壳结构及热泵热水器
CN211575531U (zh) 一种风机蜗壳结构及热泵热水器
CN214501479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237744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220326117U (zh) 斜置式空调表冷器
CN210861402U (zh) 一种天花机
CN212511430U (zh) 空调器
CN112923442B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9289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357241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399249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1739303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7330114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