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8872U - 空调挂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8872U
CN210118872U CN201920625402.9U CN201920625402U CN210118872U CN 210118872 U CN210118872 U CN 210118872U CN 201920625402 U CN201920625402 U CN 201920625402U CN 210118872 U CN210118872 U CN 210118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ing
exchanging portion
filter screen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54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趣銮
王锡栋
穆智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54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8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8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8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挂机,包括:机壳、进风格栅和至少一个过滤网组件,进风格栅包括多条加强筋,过滤网组件设在机壳内,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多条支撑条,且多条支撑条中的至少一部分正对进风口,每条对应进风口的支撑条均对应有一条加强筋以与加强筋组成加强组件,每组加强组件的支撑条和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挂机,通过使得每组加强组件的支撑条和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在保证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和支撑条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挂机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挂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Description

空调挂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挂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挂机包括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进风格栅具有多条加强筋以保证进风格栅的结构强度,过滤网组件具有多条支撑条以保证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保证空调挂机的可靠性。然而,在空调挂机的运行过程中,多条加强筋和多条支撑条的设置会导致空调挂机的进风有效面积减小,进风量减小,导致空调挂机的能效比降低,影响空调挂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挂机,在保证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增大空调挂机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挂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挂机,包括:机壳、进风格栅和至少一个过滤网组件,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过滤网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多条支撑条,且多条所述支撑条中的至少一部分正对所述进风口,每条对应所述进风口的支撑条均对应有一条所述加强筋以与所述加强筋组成加强组件,每组所述加强组件的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挂机,通过使得每组加强组件的支撑条和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和过滤网组件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和支撑条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挂机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挂机的制冷制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挂机还包括:风机组件、换热器和电辅热器,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网组件的下游,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网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电辅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以对所述机壳内的空气加热,所述电辅热器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器的外表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器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为L1,L1 ≥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包括沿所述风机组件的周向排列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相连,且所述第一换热部在从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部到邻近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方向上朝向邻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换热部在从远离所述第一换热部到邻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方向上朝向邻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倾斜,所述电辅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器距离所述第一换热部的距离与所述电辅热器距离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距离均大于等于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器距离所述第一换热部的距离与所述电辅热器距离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距离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网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网组件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组所述加强组件中,所述支撑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条所述加强筋分为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多条所述支撑条分为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交错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顶部,每条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一支撑条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在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二支撑条沿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条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过滤网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主视图;
图8是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C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的电辅热器与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E处放大图;
图13是图10中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挂机100;
机壳1;进风口11;出风口12;导轨槽13;弹性扣14;
进风格栅2;加强筋21;第一加强筋211;第二加强筋212;
过滤网组件3;支撑条31;第一支撑条311;第二支撑条312;过滤网32;
风机组件4;
换热器5;第一换热部51;第二换热部52;第三换热部53;第四换热部54;
电辅热器6;定位凸台61;定位销62;电源线63;
第一连接板7;螺钉孔71
第二连接板8;出线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100,可以包括机壳1、进风格栅2和过滤网组件3,机壳1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格栅2包括多条加强筋21,加强筋21位于进风口11处,其中,进风格栅2可以与机壳1一体成型,进风格栅2也可以与机壳1可拆卸相连。
如图2所示,过滤网组件3设在机壳1内且正对进风口11,过滤网组件3包括过滤网32和多条支撑条31,过滤网组件3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参照图1和3所示,进风格栅2的一部分对应进风口11设置,进风格栅2的另一部分对应机壳1的内周壁,进风格栅2对应进风口11的部分上的每一条支撑条31均对应有一条加强筋21以与加强筋21组成加强组件4,每组加强组件4的支撑条31和加强筋 2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和过滤网组件3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挂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挂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例如,对应出风口12的支撑条31的数量可小于加强筋21的数量,对应出风口12 的多个支撑条31与多个加强筋21中的部分加强筋21对应以组成多组加强组件4,每组加强组件4的支撑条31和加强筋2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又如,对应出风口12的支撑条31的数量和加强筋21的数量相等,多个支撑条31 与多个加强筋21一一对应以组成多组加强组件4,每组加强组件4的支撑条31和加强筋2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100,通过使得每组加强组件4的支撑条31和加强筋2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由此,在保证进风格栅2和过滤网组件3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挂机 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挂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
如图3和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内设有导轨槽13,导轨槽13沿过滤网组件3的一条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相对设置的导轨槽13为一组,过滤网组件3的一组对边一一对应地配合在同一组的两个导轨槽13内,通过设置导轨槽13不仅可以引导过滤网组件3装配,为过滤网组件3的装配提供方便,而且可以对过滤网组件3进行限位,提升了过滤网组件3的装配稳定性。
其中,如图4所示,机壳1上还设有弹性扣14,弹性扣14与过滤网组件3的垂直于导轨槽13的边沿配合,当过滤网组件3的一组对边对应配合在导轨槽13内时,与导轨槽13垂直的一条边配合在弹性扣14上,且弹性扣14具有一定的预紧力,防止弹性扣14与过滤网组件3的边沿脱离,由此防止过滤网组件3在导轨槽13内滑动,提升过滤网组件3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过滤网组件3为多个,多个过滤网组件3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排列,进风口11设在机壳1的顶部,进风口11形成为沿进风口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通过设置多个过滤组件3,多个过滤组件3沿进风口11 的长度方向排列,不仅可以保证过滤组件3完全覆盖进风口11,提升了过滤组件3的过滤效果,还能简化过滤组件3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加强组件4中,支撑条31的宽度不大于加强筋21的宽度,换言之,支撑条31的宽度小于加强筋21的宽度,或者支撑条31的宽度等于加强筋21的宽度。由此,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支撑条31完全被加强筋21阻挡,可以进一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综合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挂机100 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从而提升空调挂机100的制冷制热性能。例如,下述的第二支撑条312的宽度不大于第二加强筋212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多条加强筋21分为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二加强筋212,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二加强筋212交错设置,多条支撑条31分为第一支撑条311和第二支撑条312,第一支撑条311和第二支撑条312交错设置。
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二加强筋212相互垂直且交错设置,第一支撑条311和第二支撑条312相互垂直且交错设置与第一加强筋211和第二加强筋212 对应。由此,有利于增强进风格栅2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外界杂物通过进风格栅2 进入空调挂机100内。
可选地,如图5所示,出风口12设在机壳1的顶部,也就是出风口12设在机壳1 的顶壁上,每条第一加强筋211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如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多条第一加强筋211在机壳1的宽度方向(如图5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第二加强筋212沿机壳1的宽度方向(如图5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加强筋 212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如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进风格栅2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外界杂物通过进风格栅2进入空调挂机100内,同时结构简单,便于进风格栅2的加工成型。
如图6所示,与加强筋21对应,每条第一支撑条311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如图6 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多条第一支撑条311在机壳1的宽度或高度方向(如图6所示的前后方向或上下)上间隔设置,多条第一支撑条311中的一部分与出风口12对应,对应出风口12的第一支撑条311在机壳1的宽度方向(如图6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不对应出风口12的第一支撑条311在机壳1的高度方向(如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第二支撑条312沿机壳1的宽度或高度方向(如图6所示的前后方向或上下)延伸,对应出风口12的第二支撑条312沿机壳1的宽度方向(如图6 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不对应出风口12的第二支撑条312沿机壳1的高度方向(如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多条第二支撑条312在机壳1的长度方向(如图6所示的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212的宽度为W3,W3满足:3mm≤W3≤5mm,换言之,第二加强筋212的宽度W3可以取3mm-5mm中的任一值。第二加强筋212的厚度为t3, t3满足:6mm≤t3≤10mm,换言之,第二加强筋212的厚度为t3可以取6mm-10mm中的任一值。
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条支撑条31分为多条第一支撑条311和多条第二支撑条312,多条第一支撑条311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多条第一加强筋211一一正对,多条第二支撑条31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与多条第二加强筋212一一正对。由此,有利于增强多个支撑条31对过滤网32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过滤网组件3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减小加强筋21和支撑条31对气流的综合阻碍面积,有利于增大空调挂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
可选地,参照图5所示,第一加强筋211的数量为n1,n1满足:3≤n1≤7。由此,可在保证进风格栅2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小第一加强筋211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增大空调挂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例如,n1可以为3、5或7,关于第一加强筋21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空调挂机 100的规格型号调整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第二加强筋212的数量为n2,n2满足:4≤n2≤6。由此,可在保证进风格栅2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小第二加强筋 212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增大空调挂机100的进风有效面积,有效提高空调挂机 100的风量,有利于提高能效比。例如,n2可以为4、5或6,关于第二加强筋21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空调挂机100的规格型号调整设计。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条第一加强筋211的宽度可以相同设置,也可以设置不同宽度的第一加强筋211,类似的,第二加强筋212的宽度可以相同设置,也可以设置不同宽度的第二加强筋212。其中,第一加强筋211的宽度也可以和第二加强筋212设置成相同的宽度。
相邻第一加强筋211之间可以设置连接筋,连接筋的端部可以连接在其中一条第一加强筋211的端部,也可以连接在其中一条第一加强筋211的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连接筋可以与第二加强筋212平行设置,也可以与第二加强筋212相对倾斜设置。
类似地,相邻第二加强筋212之间也可以设置连接筋,连接筋的端部可以连接在其中一条第二加强筋212的端部,也可以连接在其中一条第二加强筋212的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连接筋可以与第一加强筋211平行设置,也可以与第一加强筋211相对倾斜设置。
通过在相邻第一加强筋211之间或是相邻第二加强筋212之间设置连接筋,可以利用连接筋将第一加强筋211或是第二加强筋212连接成一体整体,可以提升第一加强筋 211与第二加强筋212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进风格栅2的整体强度。
类似地,多条第一支撑条311的宽度可以相同设置,也可以设置不同宽度的第一支撑条311,类似的,第二支撑条312的宽度可以相同设置,也可以设置不同宽度的第二支撑条312。其中,第一支撑条311的宽度也可以和第二支撑条312设置成相同的宽度。
如图7和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挂机100还包括:风机组件 4、换热器5和电辅热器6。
风机组件4、换热器5和电辅热器6均设在机壳1内,且风机组件4位于过滤网组件3的下游,换热器5位于过滤网组件3与风机组件4,电辅热器6位于换热器5与风机组件4之间。
换热器5和电辅热器6可以为进入机壳1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或是制冷降温,具体而言,在空调挂机100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冷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电辅热器6与换热器5共同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由出风口12排入室内环境中;在空调挂机100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热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与换热器5进行换热冷凝,冷凝后冷空气由出风口12排入室内环境中。
在空调挂机100处于制热模式时,电辅热器6对进入机壳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空调挂机100的制热量,由此可以提升空调挂机100的制热效果。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辅热器6的外表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延伸,且电辅热器6的水平宽度大于电辅热器6的竖直高度。空调挂机100工作时,电辅热器6的受风面积越大,空气与电辅热器6可以更加充分接触,从而使得空调挂机100的制热性能越好,而且电辅热器6的外表面水平设置,电辅热器6周边上形成的涡流较小,又利于提升空气的流通效率,再者,当换热器5上的冷凝水滴落到水平设置的电辅热器6上时,可以防止水流滴落在风机组件4上。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辅热器6与风机组件4之间的距离为L1,L1≥15mm,具体而言,电辅热器6位于风机组件4的上方,电辅热器6的下表面与风机组件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mm,由此可以减小电辅热器6与风机组件4之间形成的涡流,促进空气流通。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5包括沿风机组件4的周向排列的第一换热部51和第二换热部52,第一换热部51和第二换热部52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换热部51的朝向第二换热部52的一侧与第二换热部52的朝向第一换热部51的一侧相连,且第一换热部51在从远离第二换热部52到邻近第二换热部52的方向上朝向邻近进风口11的方向倾斜,第二换热部52在从远离第一换热部51到邻近第一换热部51的方向上朝向邻近进风口11的方向倾斜,电辅热器6位于第一换热部51 与第二换热部5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换热部51和第二换热部52形成为“八”字形,风机组件4和电辅热器6设在第一换热部51和第二换热部52的内侧。
当然,换热器5还可以包括第三换热部53和第四换热部54等,第三换热部53和第四换热部54依次连接在第二换热部52上或是第一换热部51上,且第一换热部51、第二换热部52、第三换热部53和第四换热部54沿风机组件4的轴向排列。
“八”字形结构的换热器5与气流的接触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可以提升换热器5对气流的加热效果。电辅热器6设在“八”字形的换热器5与风机组件4之间,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辅热器6对换热器5以及气流的加热效果。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辅热器6距离第一换热部51的距离与电辅热器6距离第二换热部52的距离均大于等于8mm,具体而言,电辅热器6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电辅热器6的上表面的邻近第一换热部51的一侧与第一换热部51 之间的距离L2大于等于8mm,且电辅热器6的上表面的邻近第二换热部52的一侧与第二换热部52之间的距离L3大于等于8mm。由此可以减小电辅热器6与换热器5之间形成的涡流,促进空气流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辅热器6距离第一换热部51的距离与电辅热器6距离第二换热部52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电辅热器6的上表面的邻近第一换热部51的一侧与第一换热部51之间的距离L2等于电辅热器6的上表面的邻近第二换热部52的一侧与第二换热部52之间的距离L3。保证电辅热器6对第一换热部51和第二换热部52 的加热效果一直,进而保证气流受热均匀。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5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7,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8,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换热部52均设在换热器5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一换热部51的一端、第二换热部52的一端、第三换热部53的一端与第四换热部54的一端沿第一连接板7的轴周向排列,第一换热部51的另一端、第二换热部52 的另一端、第三换热部53的另一端与第四换热部54的另一端沿第二连接板8的轴周向排列,电辅热器6连接在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之间。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7的朝向第二连接板8的一侧表面设有安装槽,电辅热器6的一端插接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支撑定位槽,电辅热器6对应支撑定位槽的位置设有定位凸台61,电辅热器6插接在安装槽内时,定位凸台61容纳在支撑定位槽内,防止电辅热器6在安装槽内发生转动。
如图13所示,安装槽的底壁上形成有沿安装槽的底壁贯穿的螺钉孔71,螺钉穿过螺钉孔71旋接在电辅热器6上以将电辅热器6固定在第一连接板7上,防止电辅热器6 从安装槽内脱离。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8上设有出线孔81和定位孔,电辅热器 6朝向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设有定位销62,定位销62插接在定位孔内,用于连接电辅热器6的电源线63穿过出线孔81电连接在电辅热器6上。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7和第二连接板8不仅可以为电辅热器6的装配提供方便,而且可以对第一换热部51、第二换热部52、第三换热部53和第四换热部54进行定位,有利于提升换热器5的结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挂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进风口处;
至少一个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过滤网和多条支撑条,且多条所述支撑条中的至少一部分正对所述进风口,每条对应所述进风口的支撑条均对应有一条所述加强筋以与所述加强筋组成加强组件,每组所述加强组件的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加强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网组件的下游;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过滤网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
电辅热器,所述电辅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以对所述机壳内的空气加热,所述电辅热器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器的外表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器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为L1,L1≥1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沿所述风机组件的周向排列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相连,且所述第一换热部在从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部到邻近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方向上朝向邻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换热部在从远离所述第一换热部到邻近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方向上朝向邻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倾斜,所述电辅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器距离所述第一换热部的距离与所述电辅热器距离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距离均大于等于8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器距离所述第一换热部的距离与所述电辅热器距离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网组件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加强组件中,所述支撑条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加强筋分为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
多条所述支撑条分为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交错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在所述机壳的顶部,每条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每条所述第一支撑条沿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在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二支撑条沿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条在所述机壳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CN201920625402.9U 2019-04-30 2019-04-30 空调挂机 Active CN210118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5402.9U CN210118872U (zh) 2019-04-30 2019-04-30 空调挂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5402.9U CN210118872U (zh) 2019-04-30 2019-04-30 空调挂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8872U true CN210118872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3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5402.9U Active CN210118872U (zh) 2019-04-30 2019-04-30 空调挂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88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4101A (zh) * 2019-04-30 2019-07-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挂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4101A (zh) * 2019-04-30 2019-07-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挂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57370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5387606B (zh) 换热器接水结构及空调
CN103673140B (zh) 空调器、空调器室外机及其电器盒
CA2682058A1 (en)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a heater
CN107780180B (zh) 一种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洗衣机
CN210118872U (zh) 空调挂机
CN211345777U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09654605B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097633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354603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1823096U (zh) 挂墙支架及挂墙式空调柜机装置
CN212081528U (zh) 半导体空调
CN209763804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351138A (zh) 空调器
CN212720001U (zh) 空调器
CN218661248U (zh) 汽车空调及车辆
CN211650514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9974101A (zh) 空调挂机
CN220958677U (zh) 一种两面出风的天花机及空调
CN212252862U (zh) 空调器
CN216114449U (zh) 空调热泵机组
CN21723584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09811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803342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685369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