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248U - 汽车空调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汽车空调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248U
CN218661248U CN202223226374.4U CN202223226374U CN218661248U CN 218661248 U CN218661248 U CN 218661248U CN 202223226374 U CN202223226374 U CN 202223226374U CN 218661248 U CN218661248 U CN 218661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drainage
cavity
evaporato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63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铎
张政
穆景阳
余兆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taisi Thermal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263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及车辆。该汽车空调包括分配箱,分配箱具有壳体,壳体内沿气流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蒸发器安装腔和冷凝器安装腔,蒸发器安装腔下方连通有蒸发器排水腔,蒸发器排水腔连通有排水管,蒸发器安装腔内的冷凝水经蒸发器排水腔和排水管排出;冷凝器安装腔下方连通有冷凝器排水腔,冷凝器排水腔与蒸发器排水腔相连通,冷凝器安装腔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经冷凝器排水腔、蒸发器排水腔和排水管排出。通过增设冷凝器排水腔,并将冷凝器排水腔和蒸发器排水腔连通,使得冷凝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冷凝器排水腔中,并进一步通过蒸发器排水腔和排水管排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汽车空调内产生异味,也防止了冷凝水造成短路等问题。

Description

汽车空调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空调一般具有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用于降低空气的温度,冷凝器用于提高空气的温度。
申请号为201710594716.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电动汽车空调器,其中,蒸发器的下部设置冷凝水排水口,能够将蒸发器处空气降低温度时所产生的冷凝水排出,防止冷凝水积聚在汽车空调内,产生异味,或者通过汽车空调的出风口进入车厢内,造成短路等现象。但是,在上述中国专利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实际使用汽车空调的过程中,冷凝器处也会存在冷凝水,且该部分的冷凝水无法通过蒸发器下部的冷凝水排水口排出,易流动低落至车厢内,造成电器短路,地毯潮湿,细菌滋生,异味丛生,影响乘车人身体健康及呼吸感受,后果十分严重。
基于以上所述,亟需一种汽车空调及车辆,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能够排出冷凝器处产生的冷凝水,防止异味产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汽车空调,包括壳体,上述壳体内沿气流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蒸发器安装腔和冷凝器安装腔,其中:
上述蒸发器安装腔下方连通有蒸发器排水腔,上述蒸发器排水腔连通有排水管,上述蒸发器安装腔内的冷凝水经上述蒸发器排水腔和上述排水管排出;
上述冷凝器安装腔下方连通有冷凝器排水腔,上述冷凝器排水腔与上述蒸发器排水腔相连通,上述冷凝器安装腔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经上述冷凝器排水腔、上述蒸发器排水腔和上述排水管排出。
可选地,上述冷凝器安装腔内设置有集水固定结构,上述集水固定结构位于上述冷凝器安装腔的底部,冷凝器固定设置在上述冷凝器安装腔中,且上述冷凝器的下端部固定设置于上述集水固定结构内。
可选地,上述集水固定结构内侧设置有若干抵接突起,上述抵接突起抵接于上述冷凝器的下端部。
可选地,上述集水固定结构内设置有至少三个上述抵接突起,且上述冷凝器的下端部的侧面和底面分别至少与一个上述抵接突起相抵接。
可选地,上述集水固定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孔,上述集水固定结构通过上述连通孔连通于上述冷凝器排水腔。
可选地,上述连通孔处设置有引流结构,上述引流结构用于防止上述冷凝水滴溅。
可选地,上述冷凝器排水腔包括排水槽,上述排水槽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上述进水端的顶面具有上述连通孔,上述出水端连通于上述蒸发器排水腔,上述排水槽倾斜设置,且上述进水端高于上述出水端。
可选地,上述排水槽中设置有若干个防回流结构,每一个上述防回流结构均包括两个防回流板,两个上述防回流板呈“八”字形设置,上述防回流板的位于“八”字形底部的端部连接于上述排水槽的内侧壁,上述防回流板的位于“八”字形顶部的端部朝向上述蒸发器排水腔倾斜设置。
可选地,上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上述冷凝器排水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空调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冷凝器安装腔的下方设置冷凝器排水腔,并将冷凝器安装腔与冷凝器排水腔连通,将冷凝器排水腔和蒸发器排水腔连通,使得冷凝器安装腔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冷凝器排水腔中,并进一步通过蒸发器排水腔和排水管排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汽车空调内产生异味,也防止了冷凝水造成短路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内部的汽车空调能够及时排出冷凝水,不会导致异味、短路等现象。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车辆,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冷凝器安装腔的下方设置冷凝器排水腔,并将冷凝器安装腔与冷凝器排水腔连通,将冷凝器排水腔和蒸发器排水腔连通,使得冷凝器安装腔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冷凝器排水腔中,并进一步通过蒸发器排水腔和排水管排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汽车空调内产生异味,也防止了冷凝水造成短路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空调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空调的第一深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A-A的第二深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壳体的正视内部结构图;
图6是图5中沿C-C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壳体;11、蒸发器安装腔;12、蒸发器排水腔;13、冷凝器安装腔;131、集水固定结构;1311、抵接突起;1312、连通孔;1313、引流结构;14、冷凝器排水腔;141、防回流板;142、限流槽;2、排水管;3、冷凝器;4、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照图1至图7介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空调及车辆。参考图1所示,该汽车空调主要包括进风箱总成、蜗壳箱、分配箱等组件,多个组件拼接形成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蒸发器安装腔11、冷凝器安装腔13、PTC安装腔等腔体,蒸发器安装腔11内安装有能够降低空气温度的蒸发器4,冷凝器安装腔13内安装有能够提高空气温度的冷凝器3,PTC安装腔内安装有能够提高空气温度的PTC加热器。壳体1内的空气从蒸发器4流动至冷凝器3和PTC加热器,并进一步流动通过壳体1的出风口(例如面部出风口、吹脚出风口、除霜出风口、后吹面出风口、后吹脚出风口等)进入至车厢内。
具体地,如图2所示,蒸发器安装腔11下方连通有蒸发器排水腔12,蒸发器排水腔12连通有排水管2。外界空气经过过滤等处理,流动至蒸发器4时,由于蒸发器4会吸收空气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下降,就会在蒸发器4处产生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蒸发器安装腔11内的冷凝水会流动至蒸发器排水腔12中,并通过上述的排水管2排出。
参考图3、图4所示,冷凝器安装腔13下方连通有冷凝器排水腔14,冷凝器排水腔14与蒸发器排水腔12相连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汽车空调刚刚启动时,冷凝器3附近的空气温度较高,此时经过蒸发器4的空气温度较低,冷热空气就会在冷凝器3处交汇,热空气的温度下降,也会产生冷凝水;又或者当气流的速度过快,且蒸发器安装腔11内的冷凝水较多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冷凝水被气流裹挟至冷凝器3附近,使得冷凝器3的表面以及冷凝器安装腔13的内壁面存在一定量的冷凝水。此时,由于冷凝器排水腔14位于冷凝器安装腔13的下方,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凝器安装腔13内的冷凝水就进入至冷凝器排水腔14中,并进一步流动至蒸发器排水腔12中,通过上述的排水管2排出。可选地,在冷凝器安装腔13下方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冷凝器排水腔14,从而进一步加快冷凝水的排出。
通过在冷凝器安装腔13的下方设置冷凝器排水腔14,并将冷凝器安装腔13与冷凝器排水腔14连通,将冷凝器排水腔14和蒸发器排水腔12连通,使得冷凝器安装腔13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冷凝器排水腔14中,并进一步通过蒸发器排水腔12和排水管2排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汽车空调内产生异味,也防止了冷凝水造成短路等问题。
可选地,如图4所示,冷凝器安装腔13内设置有集水固定结构131,该集水固定结构131既能够固定或辅助固定冷凝器3,也能够对冷凝器3表面的冷凝水进行收集。
具体地,集水固定结构131包括U形件,冷凝器安装腔13的底部设置有U形件,当冷凝器3安装至冷凝器安装腔13中时,冷凝器3的下端部位于U形件内,冷凝器3表面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U形件内。当然,也可以在冷凝器安装腔13的顶部设置U形件,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冷凝器3的上端部设置在该U形件内,进一步将冷凝器3固定牢固,或者形成预固定,进而方便安装冷凝器3。
可选地,冷凝器安装腔13的底部设置有一个U形件,冷凝器3的下端部被容纳在该U形件内,且U形件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孔1312,通过该连通孔1312,冷凝水能够从U形件内直接或间接流动至冷凝器排水腔14中,进而流经蒸发器排水腔12和排水管2排出。当然,也可以在冷凝器安装腔13的底部排列设置多个U形件,相邻的部分U形件之间留有流通缝隙,使得冷凝水能够通过流通缝隙流动至冷凝器排水腔14中。
优选地,如图3所示,连通孔1312处设置有引流结构1313,冷凝器排水腔14内则设置有对应的限流槽142,引流结构1313能够插接至限流槽142内,防止从连通孔1312中进入冷凝器排水腔14的冷凝水因滴溅而溅落到壳体1内的其他区域。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结构1313采用引流壁,引流壁插接至限流槽142的深度不小于5mm,能够有效避免冷凝水的滴溅现象。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引流管,引流管的进水端连通于上述连通孔1312,引流管的出水端插接至限流槽142内,或者直接插接至冷凝器排水腔13内,或者直接插接至蒸发器排水腔12内,都能够有效避免冷凝水的滴溅现象。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具体限定引流结构1313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避免冷凝水的滴溅现象即可。
可选地,U形件内侧设置有若干抵接突起1311,能够使得冷凝器3的下端部表面与U形件内表面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缝隙,方便冷凝水的流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抵接突起1311包括条状突起,条状突起沿冷凝器3的滑动安装方向延伸,方便将冷凝器3滑动安装至U形件中。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分配箱的壳体1由左半壳体1和右半壳体1组装而成,安装时,冷凝器3插接并固定至位于冷凝器安装腔13顶部和底部的U形件内。由于条状突起沿插接方向设置,能够方便冷凝器3进入至U形件中,能够减少冷凝器3的安装难度。需要说明的是,条状突起抵接于冷凝器3的表面,但是并非密封抵接,冷凝器3依然可以通过条状突起与冷凝器3的抵接处而流动至冷凝器排水腔14中。
可选地,在一些并列的实施中,还可以使用其他形状集水固定结构131,例如对应方形的冷凝器使用方形件来取得固定和集水的效果;或者其他形状的抵接突起1311,例如点状突起等等,本实用新型中对此均不做具体限定。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集水固定结构131可以是一体成型于壳体1,也可以是另行安装于壳体1,只要能够达到集水、固定的效果,就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之内。
优选地,U形件内设置有至少三个抵接突起1311,且冷凝器3的下端部的侧面和底面分别至少与一个抵接突起1311相抵接,从而起到更好的支撑固定效果。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U形件内设置有四个条状突起,能够更稳定地支撑和固定冷凝器3。
可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排水腔14包括排水槽,排水槽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上述的连通孔1312位于进水端的顶面,出水端则连通至蒸发器排水腔12。排水槽整体倾斜设置,且进水端的高度高于出水端,从而使得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从排水槽的进水端流动至出水端,并进一步流动至蒸发器排水腔12中。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槽相对于水平方向具有5°的倾斜角度。当然,基于不同的排水速度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如图6、图7所示,在排水槽中设置有若干个防回流结构,能够防止外部空气回流至冷凝器3处。具体地,如图7所示,每一个防回流结构均包括两个防回流板141,两个防回流板141呈“八”字形设置,防回流板141的位于“八”字形底部的端部连接于排水槽的内侧壁,防回流板141的位于“八”字形顶部的端部朝向蒸发器排水腔12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空气在沿排水槽反向流动时不易流动进入“八”字形顶部的开口,进而防止外部未经过滤或降温的空气回流至冷凝器3处,导致能耗增加和空气质量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八”字形顶部和底部的开口大小,以及组成“八”字形的两个防回流板141的设置角度、相错设置的距离均会影响到防回流结构的防回流效果,例如,顶部开口越小,防回流效果越强等等,本实用新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能够满足预设的防回流需求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通过在汽车空调中,在冷凝器安装腔13下方增设冷凝器排水腔14,并将冷凝器安装腔13与冷凝器排水腔14连通,将冷凝器排水腔14和蒸发器排水腔12连通,使得冷凝器安装腔13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冷凝器排水腔14中,并进一步通过蒸发器排水腔12和排水管2排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汽车空调内产生异味,也防止了冷凝水造成短路等问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沿气流运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蒸发器安装腔(11)和冷凝器安装腔(13),其中:
所述蒸发器安装腔(11)下方连通有蒸发器排水腔(12),所述蒸发器排水腔(12)连通有排水管(2),所述蒸发器安装腔(11)内的冷凝水经所述蒸发器排水腔(12)和所述排水管(2)排出;
所述冷凝器安装腔(13)下方连通有冷凝器排水腔(14),所述冷凝器排水腔(14)与所述蒸发器排水腔(12)相连通,所述冷凝器安装腔(13)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经所述冷凝器排水腔(14)、所述蒸发器排水腔(12)和所述排水管(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安装腔(13)内设置有集水固定结构(131),所述集水固定结构(131)位于所述冷凝器安装腔(13)的底部,冷凝器(3)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安装腔(13)中,且所述冷凝器(3)的下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集水固定结构(1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固定结构(131)内侧设置有若干抵接突起(1311),所述抵接突起(1311)抵接于所述冷凝器(3)的下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固定结构(131)内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抵接突起(1311),且所述冷凝器(3)的下端部的侧面和底面分别至少与一个所述抵接突起(1311)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固定结构(131)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孔(1312),所述集水固定结构(131)通过所述连通孔(1312)连通于所述冷凝器排水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1312)处设置有引流结构(1313),所述引流结构(1313)用于防止所述冷凝水滴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排水腔(14)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的顶面具有所述连通孔(1312),所述出水端连通于所述蒸发器排水腔(12),所述排水槽倾斜设置,且所述进水端高于所述出水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中设置有若干个防回流结构,每一个所述防回流结构均包括两个防回流板(141),两个所述防回流板(141)呈“八”字形设置,所述防回流板(141)的位于“八”字形底部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排水槽的内侧壁,所述防回流板(141)的位于“八”字形顶部的端部朝向所述蒸发器排水腔(12)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具有至少两个所述冷凝器排水腔(14)。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
CN202223226374.4U 2022-12-02 2022-12-02 汽车空调及车辆 Active CN218661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6374.4U CN218661248U (zh) 2022-12-02 2022-12-02 汽车空调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6374.4U CN218661248U (zh) 2022-12-02 2022-12-02 汽车空调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248U true CN218661248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2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6374.4U Active CN218661248U (zh) 2022-12-02 2022-12-02 汽车空调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1336U (zh) 空调器
CN218661248U (zh) 汽车空调及车辆
CN217685797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的机壳组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17817114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的室外机壳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14199058U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CN210118872U (zh) 空调挂机
CN214250094U (zh) 空调接水盘及立柜式空调器
CN111396992A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1854411U (zh) 接水盘、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61875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2109066U (zh) 一种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热泵机组
CN108644901B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068068B (zh) 移动空调
CN210373810U (zh) 移动空调
CN209857356U (zh) 接水盘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463651U (zh) 一种空调蒸发器防飞水结构及轨道车辆空调机组
CN211977036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527925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23584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5260156U (zh) 换热部件以及空调器
CN220507006U (zh) 接水盘及风管机
CN218296015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211822752U (zh) 空调器
CN218565580U (zh) 户外空调
CN219955457U (zh) 一种ptc发热件固定结构及其风暖浴霸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