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3804U -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3804U
CN209763804U CN201920396402.6U CN201920396402U CN209763804U CN 209763804 U CN209763804 U CN 209763804U CN 201920396402 U CN201920396402 U CN 201920396402U CN 209763804 U CN209763804 U CN 209763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fin
fins
prote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64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恩
武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64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3804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7542 priority patent/WO202019196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3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3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间隔设置;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多个换热管的至少一侧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最外侧,所述防护板和与所述防护板距离最近的所述换热管之间连接有翅片的至少部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在换热器的运输过程中,可防止换热器的翅片发生倒片。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因翅片本身排水结构设计,翅片端部的强度比较弱,在换热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焊接、检漏和装配等工序,人员或机器转运时容易造成翅片端部倒片,另外在产品运输或跌落时,也容易造成底部翅片倒片,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特别在低温制热工况化霜过程中,端部倒片处霜层积累较厚,倒片结构不利于排水,在规定时间内霜层未全部融化成水,部分成片状滑落,积累在换热器的底部,影响下一个制热周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影响换热器的可靠性。因此如何解决换热器的倒片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器,第一防护板与翅片的连接可靠,在换热器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可防止换热器的翅片发生倒片,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间隔设置;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多个换热管的至少一侧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最外侧,所述防护板和与所述防护板距离最近的所述换热管之间连接有翅片的至少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防护板对翅片的防护作用,在换热器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利于防止与防护板相连的翅片倒片,从而保证翅片顺畅排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有利于防止翅片划伤工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为多个,所述多个翅片沿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与每个所述换热管相连,每个所述翅片的部分连接在所述防护板和与所述防护板距离最近的所述换热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翅片的与所述防护板正对的端面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在相应的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翅片,所述防护板与所述避让槽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将具有所述避让槽的翅片称为第一翅片,所述防护板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翅片的端面的除去所述避让槽的其余部分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翅片上均设有所述避让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迎风侧壁和出风侧壁,所述避让槽延伸至所述迎风侧壁,所述防护板与所述迎风侧壁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翅片包括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多个所述卡槽与多个所述换热管一一对应配合。
可选地,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表面平齐于或突出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邻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端面,且平齐于或突出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邻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板形成为中空结构的扁管,所述防护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的面积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除去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以外的其它侧壁的面积,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翅片相连以防护所述翅片。
可选地,所述防护板内设有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向下凹入以限定出导水槽。
可选地,所述导水槽的侧壁具有排水口,在朝向靠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上,所述导水槽的内底壁形成为倾斜向下延伸的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翅片为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和与所述防护板距离最近的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所述翅片为第一波纹翅片。
可选地,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三波纹翅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换热器,有利于保证空调器的高效、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翅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防护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防护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防护板上设有加强筋;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防护板上设有导水槽;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些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换热器10;
第一集流管1;
第二集流管2;
换热管3;第一换热管31;第二换热管32;
翅片4;第一波纹翅片4a;第二波纹翅片4b;第三波纹翅片4c;
第一翅片41;避让槽411;第一侧壁4111;第二侧壁4112;第一翻边412;
第二翅片42;沉槽421;第三侧壁4211;第四侧壁4212;第二翻边422;
卡槽43;第三翻边431;
第一防护板5;通孔5a;加强筋51;导水槽52;排水口521;定位件53;避让面54;
第二防护板6;
防护板7;
迎风侧壁10a;
出风侧壁10b;
机壳20;
压缩机30;
风机组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例如,换热器10为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可以理解为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换热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可以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多个换热管3、翅片4和第一防护板5,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间隔设置,例如,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可平行间隔设置。
如图2-图3所示,多个换热管3沿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换热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相连,距离最远的两个换热管3分别为第一换热管31和第二换热管32。
参照图3所示,沿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多个换热管3的至少一侧设有防护板7,防护板7位于多个换热管3的最外侧,防护板7和与防护板7距离最近的换热管3之间连接有翅片4的至少部分。其中,可以是防护板7和与防护板7距离最近的换热管3之间连接有翅片4的部分,也可以是防护板7和与防护板7距离最近的换热管3之间连接有整个翅片4。
例如,参照图3所示,防护板7可以为第一防护板5,第一防护板5位于第一换热管31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翅片4的至少部分连接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一换热管31之间;
又如,参照图3所示,防护板7可以为第二防护板6,第二防护板6设在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端,第二防护板6与至少两个相邻的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侧壁相连;
再如,参照图3所示,防护板7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第一防护板5位于第一换热管31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翅片4的至少部分连接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一换热管31之间,第二防护板6设在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端,第二防护板6与至少两个相邻的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侧壁相连。
具体而言,在换热器10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通过防护板7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与防护板7相连的翅片4倒片,从而保证翅片4顺畅排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通过防护板7对翅片4的防护作用,在换热器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利于防止与防护板7相连的翅片4倒片,从而保证翅片4顺畅排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同时,有利于防止翅片4划伤工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4为多个,多个翅片4沿换热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与每个换热管3相连,每个翅片4的部分连接在防护板7和与防护板7距离最近的换热管3之间。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由此,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至少两个相邻的翅片4的与防护板7正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避让槽411,避让槽411在相应的翅片4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翅片4,防护板7位于避让槽411且与每个避让槽411相连。其中,至少两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由此,通过使得防护板7位于避让槽411且与每个避让槽411相连,防护板7与翅片4的连接可靠,在换热器10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通过防护板7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与防护板7相连的翅片4倒片,从而保证翅片4顺畅排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将具有避让槽411的翅片4称为第一翅片41,防护板7的远离换热管3的一侧表面与第一翅片41的端面的除去避让槽411的其余部分平齐。由此,一方面,有利于保证防护板7的外表面与第一翅片41充分连接,从而增强防护板7的防护作用并且保证第一翅片41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端部的结构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防护板7第一防护的在翅片4长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从而有利于实现换热器10的小型化,同时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美观性。例如,如图5所示,避让槽411具有第一侧壁4111和第二侧壁4112,第一侧壁4111与第一翅片4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侧壁4112与第一翅片4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防护板5的与第一侧壁4111紧贴且与第二侧壁4112焊接相连,第一防护板5的上表面不超出第二侧壁41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翅片4上均设有避让槽411。由此,有利于进一步保证防护板7的外表面与第一翅片41充分连接,从而增强防护板7的防护作用并且保证第一翅片41的端部的结构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翅片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迎风侧壁10a和出风侧壁10b,避让槽411延伸至迎风侧壁10a,防护板7与迎风侧壁10a平齐。可以理解的是,具有上述的卡槽43的插入口的侧壁为迎风侧壁10a。由此,有利于节省防护板7的材料,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第一防护板5的宽度小于翅片4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每个翅片4包括多个卡槽43,多个卡槽43沿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多个卡槽43与多个换热管3一一对应配合。由此,通过多个卡槽43与多个换热管3一一对应配合,有利于提高翅片4与换热管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换热管3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板7。例如,防护板7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分别为位于多个换热管3的上下两侧。由此,在换热器10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有利于进一步防止翅片4倒片,从而有利于保证翅片4顺畅排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3所示,防护板7的远离换热管3的一侧表面平齐于或突出于第一集流管1的邻近防护板7的端面,且平齐于或突出于第二集流管2的邻近防护板7的一侧端面。由此,在换热器10的运输和跌落过程中,通过防护板7的防护作用,有利于减少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变形。
可选地,参照图15所示,防护板7内设有加强筋51。由此,有利于增强防护板7的结构强度。例如,如图15所示,第一防护板5内形成有通孔5a,通孔5a的孔壁上设有加强筋51,加强筋51在第一防护板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第一防护板5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6所示,防护板7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向下凹入以限定出导水槽52。由此,便于排出翅片4上的冷凝水,特别当防护板7位于换热器10的下端面时,换热器10在低温制热工况下结霜化霜,翅片4表面上凝结小液滴,在自身重力和风向的双重作用下,沿着翅片4侧边流下,流到防护板7的上表面的导水槽52以排离换热器10,从而改善换热器10底部的结霜化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例如,导向槽52形成为多个,多个导水槽52在防护板7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防护板7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每个导水槽52形成为微型槽,可以理解的是,导水槽52的数量越多,排水的效果会越好,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成本。
可选地,如图16所示,导水槽52的侧壁具有排水口521,在朝向靠近排水口521的方向上,导水槽52的内底壁形成为倾斜向下延伸的斜面。由此,在重力的作用下,导水槽52内的冷凝水在导水槽52的内底壁的导向作用下导向排水口521,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导水槽52的导水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换热器10的换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防护板7形成为中空的扁管,防护7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防护板5的除去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以外的其它侧壁的面积,第一侧壁面与翅片4相连以防护翅片4。由此,有利于减小防护板7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第二侧表面的面积大,从而有利于增强防护板7对翅片4的防护作用,同时有利于防止翅片4划伤工人。例如,如图所示,第一防护板5内形成有通孔5a,第一防护板5的两端敞开,第二防护板6也形成为中空的扁管,第二防护板6的两端敞开。
可选地,扁管的整体厚度可以为2-3mm,扁管的壁厚不低于0.2mm。例如,扁管的整体厚度可以为2mm、2.2mm、2.4mm、2.6mm、2.8mm、或3mm,扁管的壁厚可以为0.2mm、0.22mm、0.24mm、0.26mm或0.2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换热管5为扁管,换热管5与翅片4为面接触。由此,有利于增大换热管5与翅片4的连接面积,从而可增强换热管5与翅片4的连接强度。例如,换热管5的面积较大的侧壁与翅片4相连。
可选地,换热管5的整体厚度为2-3mm,换热管5的壁厚不低于0.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防护板7和与防护板7距离最近的换热管3之间设有翅片4,翅片4为第一波纹翅片4a。由此,可使得翅片4与防护板7和第一换热管3的连接简单,易于安装,同时通过防护板7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第一波纹翅片4a倒片,并且有利于防止第一波纹翅片4a划伤工人。
可选地,如图17所示,每相邻的两个换热管3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三波纹翅片4c。由此,有利于增强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换热器10可以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多个换热管3、翅片4和第一防护板5,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间隔设置,例如,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可平行间隔设置。
如图2-图3所示,多个换热管3沿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换热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相连,多个换热管3中的其中两个分别为第一换热管31和第二换热管32,其余换热管3位于第一换热管31和第二换热管32之间,也就是说,距离最远的两个换热管3分别为第一换热管31和第二换热管32。
参照图4所示,第一防护板5位于第一换热管31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翅片4的至少部分连接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一换热管31之间,其中,可以是翅片4的部分连接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一换热管31之间,也可以是整个翅片4连接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一换热管31之间。
具体而言,在换热器10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一防护板5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第一换热管31上的翅片4倒片,从而保证翅片4顺畅排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4为多个,多个翅片4沿第一换热管3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与第一换热管31相连,每个翅片4的部分连接在第一换热管31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和第一防护板5之间。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由此,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至少两个相邻的翅片4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避让槽411,避让槽411在相应的翅片4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翅片4,第一防护板5位于避让槽411且与每个避让槽411相连。其中,至少两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由此,通过使得第一防护板5位于避让槽411且与每个避让槽411相连,第一防护板5与翅片4的连接可靠,在换热器10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一防护板5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第一换热管31上的翅片4倒片,从而保证翅片4顺畅排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避让槽411的与第一防护板5相连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翻边412,第一翻边412在第一翅片41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一翻边412与第一防护板5通过焊接相连,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翅片4与第一防护板5连接强度,从而可提高第一防护板5的防护作用。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避让槽411的侧壁与第一防护板5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将具有避让槽411的翅片4称为第一翅片41,第一防护板5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表面与第一翅片41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侧壁的除去避让槽411的其余部分平齐。由此,一方面,有利于保证第一防护板5的外表面与第一翅片41充分连接,从而增强第一防护板5的防护作用并且保证第一翅片41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端部的结构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防护的在翅片4长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从而有利于实现换热器10的小型化,同时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美观性。例如,如图5所示,避让槽411具有第一侧壁4111和第二侧壁4112,第一侧壁4111与第一翅片4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侧壁4112与第一翅片4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防护板5的与第一侧壁4111紧贴且与第二侧壁4112焊接相连,第一防护板5的上表面不超出第二侧壁41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第一防护板5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表面平齐于或突出于第一集流管1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端面,且平齐于或突出于第二集流管2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端面。由此,在换热器10的运输和跌落过程中,通过第一防护板5的防护作用,有利于减少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变形。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防护板5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表面与第一翅片41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侧壁的除去避让槽411的其余部分平齐,同时在上下方向上,第一防护板5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表面凸出于第一集流管1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表面以及第二集流管2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表面。由此,在换热器10的运输和跌落过程中,通过第一防护板5的防护作用,有利于减少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变形,同时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外观的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每个翅片4包括多个卡槽43,多个卡槽43沿第一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多个卡槽43与多个换热管3一一对应配合。由此,通过多个卡槽43与多个换热管3一一对应配合,有利于提高翅片4与换热管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个卡槽4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侧壁分别设有第三翻边431,每个换热管3与相应的第三翻边431焊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9所示,第一防护板5的至少一端设有避让面54,避让面54朝向靠近第一防护板5中心的方向凹入。换言之,第一防护板5的一端设有避让面54,避让面54朝向靠近第一防护板5中心的方向凹入,或者,第一防护板5的两端均设有避让面54,避让面54朝向靠近第一防护板5中心的方向凹入。由此,有利于防止第一防护板5与第一集流管1和/或第二集流管2发生磕碰。例如,如图5所示,避让面54形成为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4和图9所示,第一防护板5的外周壁上设有两个定位件53,两个定位件53分别邻近第一防护板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每个定位件53适于位于相邻的两个翅片4之间以预定位防护板,定位件53与第一防护板5为一体成型件,且定位件53通过冲压工艺加工出。
可选地,如图11所示,每个翅片4的部分位于第二换热管32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换热器10还包括第二防护板6,第二防护板6设在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端,第二防护板6与至少两个相邻的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侧壁相连。其中,至少两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由此,通过使得第二防护板6与至少两个相邻的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侧壁相连,有利于提高第二换热管32上与第二防护板6相连的翅片4的结构强度,在换热器10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二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第二换热管32上的翅片4倒片,从而有利于保证翅片4顺畅排水,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至少两个相邻的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侧壁设有避让槽411,第二防护板6位于沉槽421且分别与每个避让槽411相连,为方便描述,将与第二防护板6相连的避让槽411称为沉槽421。由此,有利于增强第二防护板6与第二换热管32上的翅片4的连接的可靠性,有利于增强第二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从而有利于防止第二换热管32上的翅片4倒片。例如,如图所示,沉槽421包括第三侧壁4211和第四侧壁4212,第三侧壁4211与第二翅片42的长度方向平行,第四侧壁4212与第二翅片42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护板的与第三侧壁4211紧贴且与第四侧壁4212焊接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沉槽421的与第二防护板6相连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翻边422,第二翻边422在第一翅片41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二翻边422与第二防护板6通过焊接相连,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翅片4与第二防护板6连接强度,从而提高第二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
可选地,如图3所示,将具有沉槽421的翅片4称为第二翅片42,第二防护板6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表面与第二翅片42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侧壁的除去沉槽421的其余部分平齐。由此,一方面,有利于保证第二防护板6的外表面与第二翅片42充分连接,从而增强第二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并且保证第二翅片42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端部的结构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换热器10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实现换热器10的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防护板6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表面平齐于或突出于第一集流管1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端面,且平齐于或突出于第二集流管2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端面。由此,在换热器10的运输和跌落过程中,通过第二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有利于减少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变形。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防护板6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表面与第二翅片42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侧壁的除去沉槽421的其余部分平齐,同时第二防护板6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表面与第一集流管1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表面以及第二集流管2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表面平齐。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可以为同一个,例如,如图5-图7所示,翅片4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避让槽411和沉槽421,第一防护板5可设在避让槽411且与避让槽411相连,第二防护板6可设在沉槽421且与沉槽421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防护板5形成为中空的扁管,第一防护板5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防护板5的除去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以外的其它侧壁的面积,第一侧壁面与翅片4相连以防护翅片4。由此,有利于减小第一防护板5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第二侧表面的面积大,从而有利于增强第一防护板5对翅片4的防护作用,同时有利于防止翅片4划伤工人。例如,如图所示,第一防护板5内形成有通孔5a,第一防护板5的两端敞开,第二防护板6也形成为中空的扁管,第二防护板6的两端敞开。
可选地,扁管的整体厚度可以为2-3mm,扁管的壁厚不低于0.2mm。例如,扁管的整体厚度可以为2mm、2.2mm、2.4mm、2.6mm、2.8mm、或3mm,扁管的壁厚可以为0.2mm、0.22mm、0.24mm、0.26mm或0.28mm。
可选地,参照图15所示,第一防护板5内设有加强筋51。由此,有利于增强第一防护板5的结构强度。例如,如图15所示,防护板内形成有通孔5a,通孔5a的孔壁上设有加强筋51,加强筋51在第一防护板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第一防护板5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一防护板5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向下凹入以限定出导水槽52。由此,便于排出翅片4上的冷凝水,特别当第一防护板5位于换热器10的下端面时,换热器10在低温制热工况下结霜化霜,翅片4表面上凝结小液滴,在自身重力和风向的双重作用下,沿着翅片4侧边流下,流到第一防护板5的上表面的导水槽52以排离换热器10,从而改善换热器10底部的结霜化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有利于改善换热器10下端面的结霜化霜。例如,导向槽形成为多个,多个导水槽52在第一防护板5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一防护板5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每个导水槽52形成为微型槽,可以理解的是,导水槽52的数量越多,排水的效果会越好,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成本。
可选地,如图16所示,导水槽52的侧壁具有排水口521,在朝向靠近排水口521的方向上,导水槽52的内底壁形成为倾斜向下延伸的斜面。由此,在重力的作用下,导水槽52内的冷凝水在导水槽52的内底壁的导向作用下导向排水口521,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导水槽52的导水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换热器10的换热性能。当然,第二防护板6上也可以设有导水槽52,导水槽52的形状和设置位置与第一防护板5上的导水槽52的形状和设置位置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防护板5位于换热器10的顶部,第二防护板6位于换热器10的底部,第一防护板5不设有导水槽52,第二防护板6部设有导水槽52,由此,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翅片4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侧壁上均设有避让槽411,第一防护板5与每个避让槽411的内壁相连。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一防护板5与翅片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翅片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迎风侧壁10a和出风侧壁10b,避让槽411延伸至迎风侧壁10a,第一防护板5与迎风侧壁10a平齐。可以理解的是,具有上述的卡槽43的插入口的侧壁为迎风侧壁10a。由此,有利于节省第一防护板5的材料,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第一防护板5的宽度小于翅片4的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每个翅片4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侧壁上均设有沉槽421,第二防护板6与每个沉槽421的内壁相连。由此,有利于提高第二防护板6与翅片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翅片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迎风侧壁10a和出风侧壁10b,沉槽421延伸至迎风侧壁10a,第二防护板6与迎风侧壁10a平齐。可以理解的是,具有上述的卡槽43的插入口的侧壁为迎风侧壁10a。由此,有利于节省第二防护板6的材料,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5的宽度小于第一翅片41的宽度,第二防护板6的宽度小于第二翅片42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防护板6的至少一端也设有弧形的避让面54,避让面54朝向靠近第二防护板6中心的方向凹入。换言之,第二防护板6的一端设有避让面54,避让面54朝向靠近第二防护板6中心的方向凹入,或者,第二防护板6的两端均设有避让面54,避让面54朝向靠近第二防护板6中心的方向凹入。由此,有利于防止第二防护板6与第一集流管1和/或第二集流管2发生磕碰。
如图10所示,第二防护板6上也设有两个定位件53,两个定位件53分别邻近第二防护板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每个定位件53适于位于相邻的两个翅片4之间以预定位第二防护板6,定位件53与第二防护板6为一体成型件,且定位件53通过冲压工艺加工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可先通过定位件53卡装到翅片4上,从而便于换热器10通过焊接炉以实现防护件与翅片4之间的焊接,同时定位件53的成型方式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上的定位件53可与翅片4焊接相连,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防护板与翅片4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换热管5为扁管,换热管5与翅片4为面接触。由此,有利于增大换热管5与翅片4的连接面积,从而可增强换热管5与翅片4的连接强度。例如,换热管5的面积较大的侧壁与翅片4相连。
可选地,换热管5的整体厚度为2-3mm,换热管5的壁厚不低于0.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翅片4设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一换热管31之间,翅片4为第一波纹翅片4a。由此,可使得翅片4与第一防护板5和第一换热管31的连接简单,易于安装,同时通过第一防护板5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第一波纹翅片4a倒片,并且有利于防止第一波纹翅片4a划伤工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换热器10还包括第二防护板6和第二波纹翅片4b,第二波纹翅片4b连接至第二换热管32的远离第一换热管31的一侧,第二防护板6与第二波纹翅片4b的远离第二换热管32的一侧相连以防护第二波纹翅片4b。由此,可使得翅片4与第二防护板6和第二换热管32的连接简单,易于安装,同时通过第二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有利于防止第一波纹翅片4b倒片,并且有利于防止第一波纹翅片4b划伤工人。
可选地,如图17所示,每相邻的两个换热管3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三波纹翅片4c。由此,有利于增强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和图17所示,第二防护板6和第一防护板5的形状相同。由此,可使得第二防护板6和第一防护板5具有互换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例如,第二防护板6和第一防护板5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第二防护板6和第一防护板5可形成为折弯的扁管或直段形的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10。例如,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20、压缩机30、风机组件40、换热器10和四通阀,换热器10、压缩机30和风机组件40均设在机壳20内,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
具体地,压缩机30的吸气口、压缩机30的排气口、上述的换热器10的一端以及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分别与四通阀相连,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和上述的换热器10的另一端之间还连接有节流元件,从而形成制冷剂循环流路。压缩机30可驱动冷媒在制冷剂循环流路内流通,风机组件40驱动气流流向换热器10,换热器10内的冷媒与流经其的气流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10,有利于保证空调器100的高效、稳定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例如风机组件40和压缩机30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间隔设置;
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多个换热管的至少一侧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位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最外侧,所述防护板和与所述防护板距离最近的所述换热管之间连接有翅片的至少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多个,所述多个翅片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与每个所述换热管相连,每个所述翅片的部分连接在所述防护板和与所述防护板距离最近的所述换热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翅片的与所述防护板正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在相应的所述翅片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翅片,所述防护板与所述避让槽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将具有所述避让槽的翅片称为第一翅片,所述防护板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翅片的端面的除去所述避让槽的其余部分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上均设有所述避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迎风侧壁和出风侧壁,所述避让槽延伸至所述迎风侧壁,所述防护板与所述迎风侧壁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包括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多个所述卡槽与多个所述换热管一一对应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换热管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防护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的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表面平齐于或突出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邻近所述防护板的端面,且平齐于或突出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邻近所述防护板的一侧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形成为中空的扁管,所述防护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侧壁面和所述侧壁面的面积分别大于所述防护板的除去所述侧壁面和所述侧壁面以外的其它侧壁的面积,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翅片相连以防护所述翅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内设有加强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向下凹入以限定出导水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的侧壁具有排水口,在朝向靠近所述排水口的方向上,所述导水槽的内底壁形成为倾斜向下延伸的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扁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翅片为面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和与所述防护板距离最近的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所述翅片为第一波纹翅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三波纹翅片。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920396402.6U 2019-03-26 2019-03-26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9763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6402.6U CN209763804U (zh) 2019-03-26 2019-03-26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CT/CN2019/097542 WO2020191965A1 (zh) 2019-03-26 2019-07-24 翅片、换热器、换热器组件及其装配方法和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6402.6U CN209763804U (zh) 2019-03-26 2019-03-26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3804U true CN209763804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6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6402.6U Active CN209763804U (zh) 2019-03-26 2019-03-26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38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3147A (zh) * 2019-03-26 2019-05-2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813147B (zh) * 2019-03-26 2024-09-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3147A (zh) * 2019-03-26 2019-05-2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813147B (zh) * 2019-03-26 2024-09-2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7140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KR101451054B1 (ko) 열교환기 및 공기 조화기
CN103261828B (zh) 热交换器和安装有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US20160146476A1 (en) Air-conditioning-apparatus outdoor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ir-conditioning-apparatus outdoor unit
EP3124905B1 (en) Heat exchanger
US20130068437A1 (en) Tube for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ube for Heat Exchanger
EP2699867B1 (en) Heat exchanger
CN105352345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空调器
EP2693150B1 (en) Heat exchanger
EP3644002B1 (en)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EP3321598B1 (en) Heat exchanger
CN109813146B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09763804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860248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11012555U (zh) 一种平板翅片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
WO2020135879A1 (zh) 换热器
CN110094901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JP3584304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9813147B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689466U (zh) 用于换热器的防护板、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2062502B (zh) 扁管换热器结构及其组装台
EP2224198A1 (en) Fin and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CN109813147A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533101U (zh) 一种平板翅片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
CN211781505U (zh) 换热器组件、风管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