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5471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5471U
CN215675471U CN202121082127.4U CN202121082127U CN215675471U CN 215675471 U CN215675471 U CN 215675471U CN 202121082127 U CN202121082127 U CN 202121082127U CN 215675471 U CN215675471 U CN 215675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air inlet
sub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821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波
张子健
蔡序杰
王锡栋
曹代科
彭代杰
刘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821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5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5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5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换热器部件和风道部件,风道部件包括第一风道部件、第二风道部件和隔板,第一风道部件包括第一风轮且限定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部件包括第二风轮且限定出第二风道,隔板设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以分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机壳的横截面上,第一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与第二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连线的中垂线为参考中心线,换热器部件和进风口分别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隔板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和/或,第一风道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的进风面积不等。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避免空调室内机产生喘振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可以对环境空气进行调节和控制;然而,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喘振噪音,导致用户体验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可以避免产生喘振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第一风道部件、第二风道部件和隔板,所述第一风道部件包括第一风轮且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风道部件包括第二风轮且限定出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连通,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其中,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连线的中垂线为参考中心线,所述换热器部件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所述隔板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和/或,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面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面积不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隔板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设置,和/或,将第一风道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的进风面积设置为不相等,便于平衡因进风口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使得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效率差异较大的问题,使空调室内机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效率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同,从而避免空调室内机产生喘振噪音,提出空调室内机出风均匀性,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第一子隔板和第二子隔板,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二子隔板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相连,所述第一子隔板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的进口处,所述第二子隔板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部件的进口处,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二子隔板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
进一步地,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二子隔板中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参考中心线的一侧,另一个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参考中心线的所述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部件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具有冷媒配管,使得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所述第一子隔板位于所述参考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隔板自所述参考中心线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参考中心线的所述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子隔板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直线的中点连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二子隔板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直线的中点的连线为第三直线,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限定出的朝向所述第一风轮的夹角为γ,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限定出的朝向所述第二风轮的夹角为δ,45°≤γ<90°,90°<δ≤13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二子隔板均沿曲线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横截面积不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部件包括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所述第一蜗舌和所述第二蜗舌相对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部件包括第三蜗舌和第四蜗舌,所述第三蜗舌和所述第四蜗舌相对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蜗舌和所述第三蜗舌对应且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和/或,所述第二蜗舌和所述第四蜗舌对应且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舌在所述第一风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三蜗舌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和/或,所述第二蜗舌在所述第一风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四蜗舌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以所述第一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圆心角为α,以所述第二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的圆心角为β,α≠β。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部件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具有冷媒配管,使得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α<β或者α>β。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空调室内机,可以避免空调室内机产生喘振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模拟结果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加热模块20、顶盖30、底座40、新风部件50、上面板60、下面板70、
机壳1、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
换热器部件2、第一换热部21、第二换热部22、冷媒配管23、
第一风道部件31、第二风道部件32、
第一风轮311、第一风道312、第一进风口3121、第一蜗舌313、第二蜗舌314、
第二风轮321、第二风道322、第二进风口3221、第三蜗舌323、第四蜗舌324、隔板33、第一子隔板331、第二子隔板3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如图1-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换热器部件2和风道部件3。
机壳1上形成有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室内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0,经过空调室内机100调节过的空气由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排至室内。
换热器部件2设置在机壳1内,室内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0,而后流经换热器部件2并与换热器部件2发生热量交换,最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排至室内。例如,换热器部件2可以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进行切换,具体地,当空调器制冷时,换热器部件2为蒸发器,当空调器制热时,换热器部件2为冷凝器,此时空调器可以为冷暖型空调器;当然,空调器还可以为单冷型空调器。
风道部件3设置在机壳1内,风道部件3包括第一风道部件31、第二风道部件32和隔板33。第一风道部件31包括第一风轮311,且第一风道部件31限定出第一风道312,第一风道312与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分别连通,第一风轮311可以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第一风道312,而后由第一出风口12排至室内。第二风道部件32包括第二风轮321,且第二风道部件31限定出第二风道322,第二风道322与进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3分别连通,第二风轮321可以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第二风道322,而后由第二出风口13排至室内。隔板33可以设于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之间,隔板33分隔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
其中,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第一风轮311的轴线的正投影与第二风轮321的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连线的中垂线为参考中心线,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机壳1的横截面可以为水平横截面,AA’为参考中心线。换热器部件2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例如换热器部件2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结构不同,换热器部件2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任意对应位置处的形状和对应尺寸等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使得换热器部件2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换热面积不等;同样,进风口11也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例如进风口11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结构不同,进风口11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任意对应位置处的形状和对应尺寸等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使得进风口11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进风面积不等。
在相关技术中,隔板关于参考中心线对称,则在机壳的横截面上,进风口的对应于隔板一侧的部分与第一风道相对应,进风口的对应于隔板另一侧的部分与第二风道相对应,由于进风口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即与第一风道对应的进风口的一部分和与第二风道对应的进风口的一部分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使得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效率不同且进风效率差异较大,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不同,从而导致空调室内机产生喘振噪音。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进风效率”为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量。
本申请中,将隔板3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设置,和/或,将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设置为不相等,可以解决上述喘振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3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可以与进风口11相匹配,便于使得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进风口11的对应于隔板33一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和进风口11的对应于隔板33另一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更加接近甚至大致相等,同时可以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与换热器部件2相匹配,便于使得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隔板33一侧的换热面积和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隔板33另一侧的换热面积更加接近甚至大致相等。由此,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等,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出风量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同,以有效平衡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的出风量和出风风速,从而避免空调室内机100产生喘振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进风口11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左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大于进风口11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右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左侧的换热面积大于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参考中线右侧的换热面积,此时可以将隔板33向左偏离于关于参考中心线对称的位置,以适当减小第一风道312的进风效率、适当提升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以减小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之间进风效率的差异,平衡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的出风量和出风风速,使得左右两侧的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的出风量和出风风速较为平衡,以消除空调室内机100的轻喘现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不相等,同样可以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与进风口11相匹配,以平衡因进风口11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差异较大的问题,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气效率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等,同时可以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与换热器部件2相匹配,便于使得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第一风道312的换热面积和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第二风道312的换热面积更加接近甚至大致相等。由此,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等,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出风量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同,以有效平衡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的出风量和出风风速,从而避免空调室内机100产生喘振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进风口11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左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大于进风口11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右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左侧的换热面积大于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参考中线右侧的换热面积,此时可以适当增大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和/或减小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以适当减小第一风道312的进风效率、适当提升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以减小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之间进风效率的差异,同样可以平衡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的出风量和出风风速,消除空调室内机100的轻喘现象。
再一些实施例中,隔板3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且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不相等,可以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可以与进风口11相匹配,以平衡因进风口11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可以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与换热器部件2相匹配,便于使得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隔板33一侧的换热面积和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隔板33另一侧的换热面积更加接近甚至大致相等。由此,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等,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出风量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同,以有效平衡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的出风量和出风风速,从而避免空调室内机100产生喘振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进风口11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左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大于进风口11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右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左侧的换热面积大于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参考中线右侧的换热面积,此时可以将隔板33向左偏离于关于参考中心线对称的位置,同时可以适当增大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和/或减小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以适当减小第一风道312的进风效率、适当提升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从而减小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之间进风效率的差异,平衡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的出风量和出风风速,消除空调室内机100的轻喘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例如,在本申请中,隔板3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设置,和/或,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不相等,包括以下三种方案:1、隔板3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设置;2、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不相等;3、隔板3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设置,同时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不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将隔板3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设置,和/或,将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设置为不相等,便于平衡因进风口11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使得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差异较大的问题,使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同,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出风量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同,尤其是在第一风轮311和第二风轮321结构相同(例如第一风轮311和第二风轮321的直径相同)、转速相同时,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出风较为均匀,从而避免空调室内机100产生喘振噪音,提升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竞争力。
此时,本申请可以打破因机壳1是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面、以及因换热器部件2功能等原因对空调室内机100结构的限制,可以无需更改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以及换热器部件2的结构以及布置,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隔板33包括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相连,则第一子隔板331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和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直接相连、或通过其他部件例如换热器部件2等间接相连,第一子隔板331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风道部件31的进口处,第二子隔板332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风道部件32的进口处,,隔板33结构简单,有效保证了隔板33可以分隔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同时保证了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分别与进风口11连通。
其中,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使得隔板3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便于平衡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差异,使室内空调机的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比较接近甚至基本相同,从而避免空调室内机100产生喘振噪音。
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进风口11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左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大于进风口11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右侧的部分的进气面积,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参考中心线左侧的换热面积大于换热器部件2的对应于参考中线右侧的换热面积,此时可以将第一子隔板331向左偏离以适当减小第一风道312的进风效率,和/或,将第二子隔板322向左偏离以适当提升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3所示,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中的其中一个位于参考中心线的一侧,另一个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延伸至参考中心线的上述一侧,例如第一子隔板331位于参考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延伸至参考中心线的上述一侧,或者第二子隔板332位于参考中心线的一侧,第一子隔板331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延伸至参考中心线的上述一侧。由此,第一子隔板331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和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较近,可以有效利用进风口11的气流,便于避免造成进风口11处气流的浪费。
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子隔板331位于参考中心线的左侧,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可以向左延伸至参考中心线的左侧,第二子隔板332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位于参考中心线的右侧,使得第二子隔板332的一部分位于参考中心线的左侧、另一部分位于参考中心线的右侧。当然,第二子隔板332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也可以位于参考中心线的左侧,使得整个第二子隔板332位于参考中心线的左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的设置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分别位于参考中心线的两侧,第一子隔板331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与参考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与参考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子隔板331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可以理解为第一子隔板331在气流方向上的上游端,第一子隔板331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可以理解为第一子隔板331在气流方向上的下游端;同样,第二子隔板332对应端亦是如此,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换热器部件2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第二换热部22的远离第一换热部21的一端具有冷媒配管23,使得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第一换热部21的换热面积可以大于第二换热部22的换热面积,第一子隔板331位于参考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子隔板332自参考中心线的另一侧延伸至参考中心线的上述一侧,从而可以适当增大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减小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进风效率的差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壳1的横截面上,第一风轮311的轴线的正投影与第二风轮321的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连线为第一直线,第一子隔板331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的正投影与第一直线的中点连线为第二直线,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的正投影与第一直线的中点的连线为第三直线,第二直线与第一直线之间限定出的朝向第一风轮312的夹角为γ,第三直线与第一直线之间限定出的朝向第二风轮322的夹角为δ,则γ<δ。例如,45°≤γ<90°,90°<δ≤135°,则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设置较为灵活,便于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多样化结构设计。可选地,γ=45°、或60°、或80°、或85°等,δ=100°、或115°、或120°、或135°等。
例如,对一些技术中γ=90°、δ=90°的情况进行仿真,可以得出,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效率为860.8m3/h,第二出风口3221的出风效率为639.2m3/h,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出风效率相差221.6m3/h,即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出风效率较大,使得空调室内机产生喘振噪音。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γ=85°、δ=95°情况下的空调室内机100进行仿真,可以得出如图5所示的仿真结果,第一出风口3121的出风效率为768.1m3/h,第二出风口3221的出风效率为731.9.2m3/h,第一出风口3121和第二出风3221的出风效率相近,空调室内机100不会产生喘振噪音,相对于上述一些技术中γ=90°、δ=90°的设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可以平衡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的出风量和出风速度,保证第一风轮311和第二风轮321在相同转速下,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出风较为均衡,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更加均匀。
可以理解的是,γ、δ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换热器部件2和/或进风口11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相对大小设置,例如根据换热器部件2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换热面积比设置γ和δ,如果在机壳1的轴向上,换热器部件2的长度始终保持一致,则可以根据换热器部件2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延伸宽度比设置γ和δ,例如根据进风口11在参考中心线两侧的面积比设置γ和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均沿曲线延伸,使空气方便进入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有利于减小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阻力。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也可以沿直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第一风道312具有第一进风口3121,第一风轮311设于第一进风口3121处,第一风轮311驱动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0后,与换热器部件2发生热量交换,而后通过第一进风口3121进入第一风道312后由第一出风口12排至室内。第二风道322具有第二进风口3221,第二风轮321设于第二进风口3221处,第二风轮321驱动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0后,与换热器部件2发生热量交换,而后通过第二进风口3221进入第二风道322后由第二出风口13排至室内。
其中,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不等,使得第一风道312的进风面积与第二风道322的进风面积不等,以减小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进风效率的差异。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第一风道部件31包括第一蜗舌313和第二蜗舌314,第一蜗舌313和第二蜗舌314相对设置以限定出第一进风口3121,则通过调整第一蜗舌313和第二蜗舌314的设置即可调整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第二风道部件32包括第三蜗舌324和第四蜗舌324,第三蜗舌323和第四蜗舌324相对设置以限定出第二进风口3221,则通过调整第三蜗舌323和第四蜗舌324的设置即可调整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由此,要使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不等,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蜗舌313、第二蜗舌314、第三蜗舌323和第四蜗舌324即可实现,调整灵活,便于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多样化设计。
其中,第一蜗舌313和第三蜗舌323对应且第一蜗舌313和第三蜗舌32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和/或,第二蜗舌314和第四蜗舌324对应且第二蜗舌314和第四蜗舌324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以使第一进风口3121和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不等。例如,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案来实现:第一蜗舌313和第三蜗舌323对应且第一蜗舌313和第三蜗舌32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第二蜗舌314和第四蜗舌324对应且第二蜗舌314和第四蜗舌324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第一蜗舌313和第三蜗舌323对应且第一蜗舌313和第三蜗舌32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且第二蜗舌314和第四蜗舌324对应且第二蜗舌314和第四蜗舌324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第一蜗舌313在第一风轮31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三蜗舌323在第二风轮321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和/或,第二蜗舌314在第一风轮31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四蜗舌324在第二风轮321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由此,便于实现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不等,同时对于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布局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例如,第一蜗舌313在第一风轮31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三蜗舌323在第二风轮321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使得第一蜗舌313和第三蜗舌32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第二蜗舌314在第一风轮31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四蜗舌324在第二风轮321的周向上的长度相等,使得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不等。此时,第二蜗舌314与第四蜗舌324可以关于参考中心线对称、也可以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
又例如,第一蜗舌313在第一风轮31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三蜗舌323在第二风轮321的周向上的长度相等,第二蜗舌314在第一风轮31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四蜗舌324在第二风轮321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使得第二蜗舌314和第四蜗舌324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从而使得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不等。此时,第一蜗舌313与第三蜗舌323可以关于参考中心线对称、也可以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
再例如,第一蜗舌313在第一风轮31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三蜗舌323在第二风轮321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使得第一蜗舌313和第三蜗舌323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第二蜗舌314在第一风轮311的周向上的长度与第四蜗舌324在第二风轮321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使得第二蜗舌314和第四蜗舌324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从而使得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不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减小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时,可以适当增大第一蜗舌313的周向长度和/或增大第二蜗舌314的周向长度;反之,需要增大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时,可以适当减小第一蜗舌313的周向长度和/或减小第二蜗舌314的周向长度。同样,当需要减小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时,可以适当增大第三蜗舌323的周向长度和/或增大第四蜗舌324的周向长度;反之,需要增大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时,可以适当减小第三蜗舌323的周向长度和/或减小第四蜗舌324的周向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以第一风轮311的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第一进风口3121对应的圆心角为α,以第二风轮321的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第二进风口3221对应的圆心角为β,α≠β,便于使得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不等,同时对于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布局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部件2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第二换热部22的远离第一换热部21的一端具有冷媒配管23,使得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第一换热部21的换热面积可以大于第二换热部22的换热面积,由于进风口11与换热器部件2对应设置,进风口11的位于参考中心线一侧且与第一换热部21对应的部分的进风面积大于进风口11的位于参考中心线另一侧且与第二换热部22对应的部分的进风面积,此时设置α<β,可以平衡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的差异,避免空调室内机100产生喘振噪音。
例如,通过α<β,便于使得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进而使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的进风效率差异减小。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α还可以大于β,使得第一进风口3121和第二进风口3221的设置更加灵活,以根据第一风道31和第二风道32的实际风量差异进行设置,可以避免因其他因素对第一风道31和第二风道32的实际风道造成影响,从而更好地适应实际差异化应用。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进风口11左侧的第一部分的周向长度S1=161.8mm,进风口11右侧的第二部分的周向长度S2=125.5mm,右侧进气面积相对左侧进气面积降低28.9%,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右侧风道的进气面积小、进气角度偏小是导致右侧风道喘振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此时通过设置α=166°,β=169°,可以避免第二风道322的进气效率大打折扣,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一出风口3121和第二出风3221的出风效率相近,避免第二风道322出现出风不连续的现象,使得第二风道322出风更加连续,空调室内机100不会产生喘振噪音,可以打破因机壳1是产品的外观面、以及换热器部件2功能对空调室内机100结构的限制,无需更改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以及换热器部件2。又例如,α=166°,β=16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避免空调室内机100产生喘振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参考图1-图4以两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且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顶盖30、底盘40、换热器部件2、风道部件3、新风部件50等。机壳1可以包括前面板和后箱体,后箱体上形成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处可以设有进风格栅和/或滤网,前面板上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处分别设有导风板,前面板可以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面板60和下面板70,换热器部件2设置在机壳1内,室内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空调室内机100,而后流经换热器部件2并与换热器部件2发生热量交换,最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排至室内。机壳1内还设有加热模块20例如电辅热模块,加热模块20可以设在风道部件3和换热器部件2之间,可以使空调器在制热时具有足够的制热量。
如图1-图3所示,风道部件3设置在机壳1内,风道部件3包括第一风道部件31、第二风道部件32和隔板33,加热模块20包括第一电辅热模块和第二电辅热模块,第一电辅热模块设于换热器部件2和第一风道部件31之间,第二电辅热模块设于换热器部件2和第二风道部件32之间。第一风道部件31包括第一风轮311且限定出第一风道312,第一风道312与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分别连通,第一风轮311可以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第一风道3120,而后由第一出风口12排至室内。第二风道部件32包括第二风轮321且限定出第二风道322,第二风道322与进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3分别连通,第二风轮321可以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第二风道3220,而后由第二出风口13排至室内。隔板33可以设于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之间,隔板33分隔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风轮311和第二风轮321均为贯流风轮,在机壳1的水平横截面上,第一风轮311的轴线的正投影与第二风轮321的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连线的中垂线为参考中心线,如图2和图3所示,AA’为参考中心线,第一风轮311和第二风轮321关于参考中心线对称设置。
如图1-图3所示,换热器部件2包括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第二换热部22的远离第一换热部21的一端具有冷媒配管23,使得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第一换热部21和第二换热部22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且第一换热部21的换热面积大于第二换热部22的换热面积,进风口11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且进风口11对应于第一换热部21的部分的面积大于进风口11对应于第二换热部22的部分的面积。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隔板33包括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第一子隔板331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和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相连,第一子隔板331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风道部件31的进口处,第二子隔板332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风道部件32的进口处,第一子隔板331位于参考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子隔板332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端延伸至参考中心线的上述一侧,使得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关于参考中心线不对称;同时,第一风道部件31和第二风道部件32关于参考中心线对称设置,使得第一风道312的第一进风口3121和第二风道322的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相等,α=β。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隔板33包括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第一子隔板331和第二子隔板332关于参考中心线对称,第一风道部件31包括第一蜗舌313和第二蜗舌314,第一蜗舌313和第二蜗舌314相对设置以限定出第一进风口3121,第二风道部件32包括第三蜗舌324和第四蜗舌324,第三蜗舌323和第四蜗舌324相对设置以限定出第二进风口3221;在机壳1的横截面上,以第一风轮311的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第一进风口3121对应的圆心角为α,以第二风轮321的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第二进风口3221对应的圆心角为β,通过设置第一蜗舌313、第二蜗舌314、第三蜗舌323和第四蜗舌324的周向长度,使得α<β,从而使得第一进风口312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进风口3221的横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换热器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包括第一风道部件、第二风道部件和隔板,所述第一风道部件包括第一风轮且限定出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风道部件包括第二风轮且限定出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连通,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其中,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连线的中垂线为参考中心线,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进风口分别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
所述隔板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和/或,
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面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面积不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第一子隔板和第二子隔板,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二子隔板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相连,所述第一子隔板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的进口处,所述第二子隔板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部件的进口处,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二子隔板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二子隔板中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参考中心线的一侧,另一个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参考中心线的所述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部件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具有冷媒配管,使得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所述第一子隔板位于所述参考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隔板自所述参考中心线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参考中心线的所述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之间的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子隔板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直线的中点连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二子隔板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直线的中点的连线为第三直线,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限定出的朝向所述第一风轮的夹角为γ,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之间限定出的朝向所述第二风轮的夹角为δ,45°≤γ<90°,90°<δ≤1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子隔板和所述第二子隔板均沿曲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风轮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横截面积不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部件包括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所述第一蜗舌和所述第二蜗舌相对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部件包括第三蜗舌和第四蜗舌,所述第三蜗舌和所述第四蜗舌相对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二进风口,
所述第一蜗舌和所述第三蜗舌对应且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和/或,
所述第二蜗舌和所述第四蜗舌对应且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蜗舌在所述第一风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三蜗舌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和/或,
所述第二蜗舌在所述第一风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四蜗舌在所述第二风轮的周向上的长度不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以所述第一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圆心角为α,以所述第二风轮的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的圆心角为β,α≠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部件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具有冷媒配管,使得在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关于所述参考中心线不对称,α<β或者α>β。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1082127.4U 2021-05-19 2021-05-19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675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2127.4U CN215675471U (zh) 2021-05-19 2021-05-19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2127.4U CN215675471U (zh) 2021-05-19 2021-05-19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5471U true CN215675471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2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82127.4U Active CN215675471U (zh) 2021-05-19 2021-05-19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5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0915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370057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7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323332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44525U (zh) 空调的导流结构及空调器
CN21274669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9923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08567081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EP1052457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219572081U (zh) 空调器
CN22050696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371325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66959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3068369A (zh)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5220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35904U (zh) 室内空调机
CN221923731U (zh) 室外机
JPWO202015782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2050696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27231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882558U (zh) 新风模块、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1375810U (zh) 空调器
CN218544598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