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9376U - 一种缸套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缸套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9376U
CN216939376U CN202123233641.6U CN202123233641U CN216939376U CN 216939376 U CN216939376 U CN 216939376U CN 202123233641 U CN202123233641 U CN 202123233641U CN 216939376 U CN216939376 U CN 216939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ish turning
full
transfer robot
semi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36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金辉
王慧杰
徐邦光
张敏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YN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YN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YNP Corp filed Critical ZYNP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32336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9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9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9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Multi-Process Working Machines And System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缸套生产线,包括半精车搬运机器人、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粗珩磨装置、两个半精车装置和两个全精车装置,所述半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轮流向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送料并将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加工后缸套均输送至所述粗珩磨装置的上料口;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所述粗珩磨装置的下料口缸套轮流输送至两个所述全精车装置,并将两台所述全精车装置加工后缸套取出。在粗珩磨装置的上、下工序中均设置了两个半精车装置以及两个全精车装置,以使得粗珩磨装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生产线生产效率,而且整体操作由机器操作完成,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综上所述,该缸套生产线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缸套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缸套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缸套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缸套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缸套生产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是目前最需关心的问题。一般目前的缸套生产中,因为各个部件之间的加工时间并不一致,因此前后加工中,容易存在部分加工设备空置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目前缸套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套生产线,该缸套生产线可以效地解决目前缸套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缸套生产线,包括半精车搬运机器人、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粗珩磨装置、两个半精车装置和两个全精车装置,所述半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轮流向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送料并将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加工后缸套均输送至所述粗珩磨装置的上料口;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所述粗珩磨装置的下料口缸套轮流输送至两个所述全精车装置,并将两台所述全精车装置加工后缸套取出。
在该缸套生产线中,在使用时,由半精车搬运机器人将两个半精车装置加工的后缸套输送至粗珩磨装置处,而由全精车搬运机器人将粗珩磨装置加工后的缸套分别输送至不同的全精工装置处。在粗珩磨装置的上、下工序中均设置了两个半精车装置以及两个全精车装置,以使得粗珩磨装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生产线生产效率,而且整体操作由机器操作完成,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综上所述,该缸套生产线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缸套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优选地,还包括上料工位、镗孔搬运机器人和两个镗孔装置,所述镗孔搬运机器人用于所述上料工位缸套轮流输送至两个所述镗孔装置处,并将两台所述镗孔装置加工后缸套取出放置至中间暂存装置;所述半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将所述中间暂存装置上缸套轮流向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送料。
优选地,还包括打标装置和外圆尺寸检测装置,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将两台所述全精车装置加工后缸套取出后依次送至所述打标装置处打标和所述外圆尺寸检测装置处检测。
优选地,还包括精珩磨装置,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将外圆尺寸检测装置检测后的缸套输送至精珩磨装置的上料口处。
优选地,还包括内孔检测机,所述精珩磨装置的下料口处设置有输送辊机构以用于将缸套输送至所述内孔检测机处。
优选地,所述半精车搬运机器人、全精车搬运机器人和镗孔搬运机器人均为桁架搬运机器人,所述桁架搬运机器人包括桁架、能够在所述桁架上行走的可移动小车、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小车上的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装置和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上的电动夹爪;两台所述镗孔装置上下料口、所述中间暂存装置承载台、粗珩磨装置上下料口、两个半精车装置上下料口和两个全精车装置上下料口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套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上料工位1、镗孔装置2、镗孔搬运机器人3、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粗珩磨装置6、半精车装置7、全精车装置8、打标装置9、外圆尺寸检测装置10、精珩磨装置11、内孔检测机12、中间暂存装置13、上下料口14、上料口15、下料口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缸套生产线,该缸套生产线可以效地解决目前缸套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缸套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缸套生产线,具体的,该缸套生产线包括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粗珩磨装置6、两个半精车装置7和两个全精车装置8,当然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当然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以及后文提到的镗孔搬运机器人3,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桁架搬运机器人,设置可以采用其它现有技术存在的搬运机器人。
具体的,其中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用于轮流向两台半精车装置7送料并将两台半精车装置7加工后缸套均输送至粗珩磨装置6的上料口15,其中轮流向两台半精车装置7送料,如当前取的缸套放入其中一个半精车装置7的上料口 15处,而取的下一个缸套则放入其中另一个半精车装置7的上料口15处,以使得取得上一加工设备加工后的缸套,分别放入不同的半精车装置7中进行加工。而两个半精车装置7加工后的缸套会输送至下料口16,然后由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取走并放入在粗珩磨装置6的上料口15,由粗珩磨装置6进行自动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粗珩磨装置6、半精车装置7和全精车装置8,以及后文提供的镗孔装置2一般均采用自动加工装置,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一般当有缸套放入至上料口15时,其内部的输送机构,则将缸套送入内部加工设备处,进行加工,如粗珩磨、半精车、全精车等,在加工完成后,再由内部输送机构送出至下料口16,并再等待下一缸套加工。其中各个加工装置的上下料口14可以是同一料口,也可以是不同料口,优选为不同料口。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以及其中镗孔搬运机器人3,需要取料、放料,具体的如何执行,可以是人工操作其中各个执行单元,也可以是根据程序设定时间进行操作,也可以是设置传感器进行操作。其中设定时间,如可以根据半精车装置7加工时间,以及自身运行速度,按照设定步骤以及各步起止时间进行自动执行,也可以根据各个部位传感器检测是否存在工件进行对应响应。随后的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具体如何执行各个步骤,也可以是参考上述搬运机器人。
其中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用于所述粗珩磨装置的下料口16缸套轮流输送至两个全精车装置8的上料口15,并将两台所述全精车装置8加工后缸套从其下料口16取出。其中轮流向两台全精车装置8送料,如当前取的缸套放入其中一个全精车装置8的上料口15处,而取的下一个缸套则放入其中另一个全精车装置8的上料口15处,以使得取得粗珩磨装置6加工后的缸套,分别放入不同的全精车装置8中进行加工。而两个全精车装置8加工后的缸套会输送至下料口16,然后由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取走并放入下一设备处进行自动加工。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全精车相当于半精车而言的。
在该缸套生产线中,在使用时,由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将两个半精车装置 7加工的后缸套输送至粗珩磨装置6处,而由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将粗珩磨装置 6加工后的缸套分别输送至不同的全精工装置处。在粗珩磨装置6的上、下工序中均设置了两个半精车装置7以及两个全精车装置8,以使得粗珩磨装置6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生产线生产效率,而且整体操作由机器操作完成,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综上所述,该缸套生产线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缸套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进一步的,一般还包括上料工位1、镗孔搬运机器人3和两个镗孔装置2,其中镗孔搬运机器人3用于上料工位1缸套轮流输送至两个镗孔装置2处,其中轮流输送,即一个输送至其中一个镗孔装置2处,而下一个输送至另一个镗孔装置2处。同样的,该镗孔搬运机器人3还能够将两台镗孔装置2加工后缸套取出放置至中间暂存装置13;而其中的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用于将中间暂存装置 13上缸套轮流向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7送料。为了避免其中半精车搬运机器人 4与其中的镗孔搬运机器人3之间产生干涉,此处优选中间暂存装置13为输送装置,其中镗孔搬运机器人3将两台镗孔装置2加工后缸套取出放置至中间暂存装置13的起始端,而其中的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从其中中间暂存装置13的终止端取料。其中中间暂存装置13如可以为输送带、输送辊装置,也可以是往复移动平台。其中镗孔装置2优选上下料口14为同一料口。
进一步的,在进行精车之后,还需要打标以及进行检测。具体的,此处优选还包括打标装置9和外圆尺寸检测装置10,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用于将两台所述全精车装置8加工后缸套取出后依次送至所述打标装置9处打标和所述外圆尺寸检测装置10处检测。以更好的利用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的工作效率。
其中打标装置9和外圆尺寸检测装置10也可以均是自动装置,以使得仅需要将缸套放置在上料口15即可,然后打标装置9以及外圆尺寸检测装置10均对应的将缸套送入内部进行打标和检测,然后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其中的外圆尺寸检测装置10还设置有不合格下料口16或者不合格缸套转移装置,以将不合格缸套转移出去。
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精珩磨装置11,对应的,其中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 用于将外圆尺寸检测装置10检测后的缸套输送至精珩磨装置11的上料口15 处,可以是仅将检测后合格的缸套输送至精珩磨装置11的上料口15处。
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内孔检测机12,其中精珩磨装置11的下料口16处设置有输送辊机构以用于将缸套直接输送至所述内孔检测机12处,而在内孔检测机12的下料口16处,可以同时设置不合格品下料滑台,以使得不合格缸套导入至不合格品下料滑台中,以方便后续检测。
具体的,此处优选其中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和镗孔搬运机器人3均为桁架搬运机器人,所述搬运机器人包括桁架、能够在所述桁架上行走的可移动小车、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小车上的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装置和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上的电动夹爪;两台所述镗孔装置2上下料口、所述中间暂存装置13承载台、粗珩磨装置 6上下料口、两个半精车装置7上下料口和两个全精车装置8上下料口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可移动小车可以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和电机进行驱动,而其中的升降驱动装置通过电机和丝杠螺母传动机构进行驱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缸套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沿加工线呈一字横向并列的镗孔装置2、半精车装置7、粗珩磨装置6、全精车装置8、第一检测装置、精珩磨装置11和第二检测装置,分别通过搬运机器人连接,实现利用搬运机器人将缸套在各个工序设备之间转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无需人工参与。如镗孔搬运机器人3、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和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
在加工线的起始端设有六轴关节搬运机器人,利用六轴关节搬运机器人夹取热处理装置输送出的缸套,且分别将缸套放置于加工线内,进行后续加工,形成连续的上料、加工、下料和检测,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其中镗孔搬运机器人3包括镗孔桁架,其中镗孔桁架上设有镗孔可移动车体,镗孔可移动车体沿镗孔桁架上端的水平横梁移动,镗孔可移动车体设有镗孔夹取部,镗孔夹取部包括镗孔升降装置和镗孔电动夹爪,即使得镗孔电动夹爪通过镗孔升降装置与镗孔可移动车体连接,以使得镗孔升降装置用于驱动镗孔电动夹爪升降。
具体的,可以根据工作效率,可以在镗孔桁架上设置有两个镗孔可移动小车,其中一个镗孔可移动小车上的镗孔电动夹爪用于夹取已经镗孔的缸套,而另一个镗孔电动夹爪用于夹取未镗孔的缸套。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镗孔可移动小车,以使得其上的镗孔电动夹爪分时间段夹取已经镗孔的缸套和夹取未镗孔的缸套。
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镗孔旋转装置,设置于镗孔升降驱动装置与镗孔电动夹爪之间,所述镗孔旋转装置用于在镗孔电动夹爪抓取缸套后,根据加工设备的要求缸套放置的方向调整缸套转动至其轴线处于竖直状态或水平状态。
其中镗孔电动夹爪采用二指电动夹爪,其中镗孔升降装置包括立柱、齿条和滑轨,所述齿条和滑轨均沿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镗孔可移动车的安装板上设有电机和与滑轨配合滑块,所述滑块为燕尾槽滑块,所述电机连接有与镗孔桁架上的齿条啮合的齿轮,通过电机驱动可移动小车平移。镗孔旋转装置包括安装于镗孔升降装置的立柱下端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驱动镗孔电动夹爪转动。
对应的,其中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和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也均设置有桁架、升降装置、可移动小车、旋转装置和电动夹爪,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与镗孔搬运机器人3结构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打标装置9和外圆尺寸检测装置10,打标装置9包括打标机、打标输入线和打标输出线,打标输入线用于将待检测的缸套输送至打标机,打标输出线用于将经打标机打标后的缸套输送至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的上料处,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能够夹取打标输出线上料处的缸套依次进入外圆检测区域,进而实现对缸套进行依次检测。
具体地,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内孔尺寸检测装置,所述内孔检测区域设有内孔检测设备,工作时,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用于将外圆尺寸检测合格的缸套转移至精珩磨装置11的上料口15,由精珩磨装置11进行精珩磨从下料口16输出至内孔尺寸检测装置的上料口15处,进行检测后,然后从其下料口16输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所述内孔检测区域设有内孔检测设备,工作时,所述搬运机器人用于将探伤设备检测合格的缸体转移至内孔检测设备的工作台上,即可实现进行检测内孔,同样地,可将工作台设置为自动进出箱体内,以便于缸套进出。
具体的生产过程:
生产线关节搬运机器人将毛坯放置到上料工位1,由镗孔搬运机器人3将毛坯转送至第一、第二镗孔装置2上下料料道道,第一、第二镗孔装置2主轴将工件抓取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由机床主轴将工件放置到上下料料道道,由镗孔搬运机器人3将上下料料道道工件放置到中转工位,由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将中转工位的工件抓取至第一、第二半精车装置7上料料道,由半精车装置7刀塔将工件放置到主轴工装上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由刀塔将工件放置到下料料道,然后由半精车搬运机器人4将下料料道工件运送至粗珩磨装置6 上料道工位。
粗珩磨装置6加工完成后由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将工件从粗珩磨下料工位下料运送至第一、第二全精车装置8上料料道,由刀塔将工件放置到主轴工装上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由刀塔将工件放置到下料料道,然后由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将工件运送至全精车尺寸自动检测、打标的上料位,全精车尺寸自动检测、打标设置上料位、检测位、不合格品位,检测、打标完成后由全精车搬运机器人5将合格工件运送至精珩磨装置11上料道工位,珩磨完成后自动送至珩磨出料工位。
珩磨完成后由收料搬运机器人将工件从珩磨出料工位下料位搬运到扫码、内孔尺寸自动检测工位,扫码、内孔检测完成后由其中的收料搬运机器人将工件搬运至外观自动检测工位,外观自动检测完成后再由桁架机械手送至自动探伤(两个工位,工件需要进行垂直翻转180°),自动探伤完成后再由收料搬运机器人送至自动清洗上料工位1,人工在清洗下料位进行取料包装,在22料位设置一不合格品位,用于放置检测出的不合格品,并提供报警功能。
其中,第一、第二镗孔装置2设置到设备前端,并设置抽检、抽检完成按钮及安全门锁,当人工需要抽检时,按下抽检按钮,第一、第二镗孔装置2的上下料料道将加工完成的工件送至抽检工位,人工抽检完成后按抽检完成按钮,设备料道将抽检工件重新进入生产流程。
第一、第二半精车装置7以及第一、第二全精车装置8抽检位置设置到设备右侧的抽检料道,并设置抽检及抽检完成按钮,当人工需要抽检时,按下抽检按钮,由对应的搬运机器人将工件从设备料道搬运至抽检料道,人工抽检完成后按抽检完成按钮,抽检料道将抽检工件重新进入生产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不合格品出线流程描述:
第一、第二镗孔装置2、第一、第二半精车装置7根据设定的数量在设备内部采用雷尼绍测头自动进行抽检,并根据抽检结果进行自动刀补,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设备停机、报警,并将该缸套送至抽检工位待人工进行处理。
第一、第二全精车装置8全精车后的第一检测装置,设计成三工位通过式检测,根据自动检具检测结果进行自动刀补及自动打标,第一工位为桁架上下料位,第二工位为检测位,第三工位为不合格品及人工抽检位,当自动检测机检测出不合格品时,将工件送至第三工位,并发出声光报警及不合格部位信息,由人工进行处理。
第三工位处不合格品下料滑台,且不合格品下料滑台设置到精珩磨下料位侧面,方便操作人员取料进行判定,当检测出不合品后由桁架机械人将不合格平放置不合格品下料位并发出声光报警及不合格项次信息,由人工取出进行判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缸套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精车搬运机器人、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粗珩磨装置、两个半精车装置和两个全精车装置,所述半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轮流向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送料并将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加工后缸套均输送至所述粗珩磨装置的上料口;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所述粗珩磨装置的下料口缸套轮流输送至两个所述全精车装置,并将两台所述全精车装置加工后缸套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套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工位、镗孔搬运机器人和两个镗孔装置,所述镗孔搬运机器人用于所述上料工位缸套轮流输送至两个所述镗孔装置处,并将两台所述镗孔装置加工后缸套取出放置至中间暂存装置;所述半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将所述中间暂存装置上缸套轮流向两台所述半精车装置送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套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标装置和外圆尺寸检测装置,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将两台所述全精车装置加工后缸套取出后依次送至所述打标装置处打标和所述外圆尺寸检测装置处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缸套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精珩磨装置,所述全精车搬运机器人用于将外圆尺寸检测装置检测后的缸套输送至精珩磨装置的上料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缸套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孔检测机,所述精珩磨装置的下料口处设置有输送辊机构以用于将缸套输送至所述内孔检测机处。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缸套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精车搬运机器人、全精车搬运机器人和镗孔搬运机器人均为桁架搬运机器人,所述桁架搬运机器人包括桁架、能够在所述桁架上行走的可移动小车、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小车上的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旋转驱动装置和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上的电动夹爪;两台所述镗孔装置上下料口、所述中间暂存装置承载台、所述粗珩磨装置上下料口、两个所述半精车装置上下料口和两个所述全精车装置上下料口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CN202123233641.6U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缸套生产线 Active CN216939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3641.6U CN216939376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缸套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3641.6U CN216939376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缸套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9376U true CN216939376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0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3641.6U Active CN216939376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缸套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9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7869B (zh) 工件机床加工自动上下料线
CN105668195A (zh) 旋转定位照相识别系统
CN108655422A (zh) 一种车床上下料系统
CN108161553A (zh) 一种轴类零件自动加工生产线
CN111590226A (zh) 一种汽车车身侧围外板总成的焊接产线
CN105619580B (zh) 一种陶瓷灯头修坯机及其修坯方法
CN109175649A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地板中通道螺母凸焊自动化系统
CN112192236A (zh) 一种可对零件进行定心检测的汽车非标零件打磨倒角装置
CN113352128A (zh) 一种可检测工件中心柱内径的弧三角工件加工装置
CN210139182U (zh) 转子线自动化检测上下料机械手
CN113103002A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内惰轮轴加工钻孔攻丝一体机
CN115178812A (zh) 一种钻杆自动化生产线及方法
CN216939376U (zh) 一种缸套生产线
CN207147529U (zh) 一种发动机生产线在线检测辅助装置
CN209717140U (zh) 定子线自动化检测上下料机械手
CN217317124U (zh) 一种饼轮类零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
CN217452943U (zh) 智能化石油钢管接箍生产线
CN205521883U (zh) 一种陶瓷灯头修坯机
CN208825452U (zh) 一种线圈生产用自动化设备
CN113289914A (zh) 一种十字轴自动检测装置
CN113172481A (zh) 一种机座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和机座自动化加工方法
CN210937590U (zh) 网架连杆自动焊接生产系统的钢管上下线单元
CN209737185U (zh) 全自动数控多轴机械加工机
CN206982087U (zh) 一种转子自动滚光铆接机
CN202555831U (zh) 一种换向器内外圆全自动车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