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8346U -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8346U
CN216938346U CN202220316063.8U CN202220316063U CN216938346U CN 216938346 U CN216938346 U CN 216938346U CN 202220316063 U CN202220316063 U CN 202220316063U CN 216938346 U CN216938346 U CN 216938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pipe
casting machine
die
spr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60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宝珠
刘建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zhi Xingy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zhi Xi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zhi Xingy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zhi Xi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60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8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8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8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工位离心铸管机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包括铸管机本体、双工位步进机构及单工位步进机构,铸管机本体包括并列依次设置的管模降工位、第一清刷工位、第二清刷工位、第一喷涂工位、第二喷涂工位、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管模降工位与管模升工位均为双工位结构;双工位步进机构能够同步将管模降工位上的管模两两向后面两个工位输送,单工位步进机构能够将由双工位步进机构输送过来的管模逐个向下一工位输送。本实用新型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Description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背景技术
离心铸管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管模中,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型并凝固成铸管的铸造方法,离心铸管使用的机器被称为离心铸管机。
现有技术公开的离心铸管机,一般是由清刷机构、喷涂机构、浇注机构、拔管机等机构组成,它们通常都是单工位的。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由于清刷过程和喷涂过程耗时比浇注过程耗时长,在单工位离心铸管机内经清刷机构和喷涂机构处理的管模难以及时供应浇注机构进行浇注,影响了离心铸管机的整体生产效率。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单工位离心铸管机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工位离心铸管机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包括铸管机本体,铸管机本体包括并列依次设置的管模降工位、第一清刷工位、第二清刷工位、第一喷涂工位、第二喷涂工位、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所述管模降工位与所述管模升工位均为双工位结构;
双工位步进机构,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下方,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上设置有六组第二步进工位,六组第二步进工位两两等间距分布且分别与所述管模降工位、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所述转接工位和所述上端堵工位相对应,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用于同时将管模降工位上的两个管模输送至第一清刷工位和第二清刷工位上,将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上,将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上管模输送至所述转接工位和所述上端堵工位上;
单工位步进机构,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下方,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上设置有六个第一步进工位,六个所述第一步进工位等间距分布且分别与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相对应,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用于同时将所述转接工位的管模输送至上端堵工位上,将所述上端堵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浇注工位上,将所述浇注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下端堵工位上,将下端堵工位上管模输送至拔管工位上,将拔管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管模升工位上第一个工位上,将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第一个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的第二个工位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管模输送机构、管模降和管模升,所述管模输送机构设置在铸管机本体上方,所述管模输送机构在所述管模降工位与所述管模升工位上方往复移动,所述管模降和所述管模升分别与所述管模降工位和所述管模升工位相对应;
所述管模降用于将所述管模输送机构上的管模取出并放至所述管模降工位上,所述管模升用于将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管模输送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堵工位、所述下端堵工位均采用托轮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清刷机、喷涂机、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浇注机以及拔管机,所述清刷机和所述喷涂机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清刷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相对应,两组所述喷涂机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相对应;
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的一侧,所述浇注机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能够在所述上端堵工位与所述下端堵工位之间往复移动,所述浇注机与所述浇注工位相对应;
所述拔管机与所述拔管工位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注机包括浇注装置,所述浇注装置能够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设置有定量浇包,所述定量浇包内设有用于称量铁水重量的称重模块;
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还设置有浇包翻转机构,所述浇包翻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定量浇包翻转,以使所述定量浇包内的铁水倾倒出;
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还设置有溜槽,在所述溜槽上连接有溜槽嘴,所述溜槽设置在所述定量浇包的出口端,倾倒所述定量浇包后的铁水进入所述溜槽,并从所述溜槽嘴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溜槽与所述溜槽嘴的长度为管模长度的1/4-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刷机包括清刷装置,所述清刷装置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所述清刷装置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磨削杆和钢丝轮,所述钢丝轮设置在所述磨削杆的端部;
所述清刷装置上还设置有对中托轮,所述对中托轮用于支撑所述磨削杆,所述电机能通过所述磨削杆带动所述磨削杆前端的钢丝轮转动来对管模内部进行清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涂机包括喷涂装置,所述喷涂装置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在所述喷涂装置上设置有喷涂杆,所述喷涂杆上设置有喷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动平台,在所述滑动平台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水平移动机构,所述滑动平台通过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在所述机架上往复移动;
在所述滑动平台上设置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滑动平台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在所述滑动平台上升降移动;
在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转动平台,所述转动平台与所述升降平台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平台在所述升降平台上转动;
在所述转动平台上设置有装置本体,在所述装置本体与所述转动平台之间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驱动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转动平台上前后移动;
在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封堵机构和推持机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端堵以及夹持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端堵;
在所述端堵上设置有卡接部和弹性部,所述卡接部转动设置在所述端堵上,所述弹性部抵接在所述卡接部一侧,以使所述卡接部处于第一位置处;
所述推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部和推板,所述推板上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通过导套连接在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推杆在所述导套内往复移动,带动所述推板以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卡接部移动,以驱动所述推板抵接在所述卡接部的另一侧,并能带动所述卡接部压缩所述弹性部,使所述卡接部处于第二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拔管机包括拔管装置,所述拔管装置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包括铸管机本体、双工位步进机构及单工位步进机构,铸管机本体包括并列依次设置的管模降工位、第一清刷工位、第二清刷工位、第一喷涂工位、第二喷涂工位、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双工位步进机构能够同步将管模降工位上的管模两两向后面两个工位输送,单工位步进机构能够将由双工位步进机构输送过来的管模逐个向下一工位输送,由于浇注过程相较于清刷过程和喷涂过程耗时时间短,采用双工位步进机构及单工位步进机构相配合的输送方式,大大地提高了离心铸管机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拆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浇注机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清刷机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喷涂机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立体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立体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机构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堵与模具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持机构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200、铸管机本体;201、管模降工位;202、第一清刷工位;203、第二清刷工位;204、第一喷涂工位;205、第二喷涂工位;206、转接工位;207、上端堵工位;208、浇注工位;209、下端堵工位;210、拔管工位;211、管模升工位;300、双工位步进机构;301、第二步进工位;310、单工位步进机构;311、第一步进工位;320、管模输送机构;330、管模降;340、管模升;400、清刷机;401、清刷装置;402、电机;403、磨削杆;404、钢丝轮;405、对中托轮;410、喷涂机;411、喷涂装置;412、喷涂杆;413、喷嘴;420、浇注机;421、浇注装置;422、定量浇包;423、浇包翻转机构;424、溜槽;425、溜槽嘴;430、拔管机;431、拔管装置;1、机架;2、水平移动机构;3、滑动平台;4、升降机构;5、升降平台;6、转动机构;7、转动平台;8、前后移动机构;9、装置本体;21、第二导轨;22、第二滑块;23、电机;24、齿轮;25、齿条;61、转动驱动部;62、转轴;63、转轴座;81、第一导轨;82、第一滑块;83、前后移动驱动部;90、封堵机构;91、第一驱动部;92、端堵;93、夹持部;94、卡接部;95、弹性部;96、定位销;97、推持机构;911、气缸;912、推拉轴;921、尾柱;922、顶柱;923、堵盘;924、卡槽;925、定位孔;931、第一钳爪头;932、第二钳爪头;933、卡块;934、第一钳爪;935、第二钳爪;936、第一拨叉;937、第二拨叉;941、上支点;942、下支点;943、卡接块;951、滑环;952、压紧簧;971、第二油缸;972、推板;973、推杆;974、导套;975、推杆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15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下面结合图1~图15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包括铸管机本体,铸管机本体包括并列依次设置的管模降工位、第一清刷工位、第二清刷工位、第一喷涂工位、第二喷涂工位、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所述管模降工位与所述管模升工位均为双工位结构;
双工位步进机构,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下方,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上设置有六组第二步进工位,六组第二步进工位两两等间距分布且分别与所述管模降工位、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所述转接工位和所述上端堵工位相对应,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用于同时将管模降工位上的两个管模输送至第一清刷工位和第二清刷工位上,将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上,将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上管模输送至所述转接工位和所述上端堵工位上;
单工位步进机构,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下方,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上设置有六个第一步进工位,六个所述第一步进工位等间距分布且分别与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相对应,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用于同时将所述转接工位的管模输送至上端堵工位上,将所述上端堵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浇注工位上,将所述浇注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下端堵工位上,将下端堵工位上管模输送至拔管工位上,将拔管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管模升工位上第一个工位上,将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第一个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的第二个工位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包括铸管机本体、双工位步进机构及单工位步进机构,铸管机本体包括并列依次设置的管模降工位、第一清刷工位、第二清刷工位、第一喷涂工位、第二喷涂工位、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双工位步进机构能够同步将管模降工位上的管模两两向后面两个工位输送,单工位步进机构能够将由双工位步进机构输送过来的管模逐个向下一工位输送,由于浇注过程相较于清刷过程和喷涂过程耗时时间短,采用双工位步进机构及单工位步进机构相配合的输送方式,大大地提高了离心铸管机的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管模输送机构、管模降和管模升,所述管模输送机构设置在铸管机本体上方,所述管模输送机构在所述管模降工位与所述管模升工位上方往复移动,所述管模降和所述管模升分别与所述管模降工位和所述管模升工位相对应;
所述管模降用于将所述管模输送机构上的管模取出并放至所述管模降工位上,所述管模升用于将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管模输送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堵工位、所述下端堵工位均采用托轮定位。采用托轮定位,定位精度更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V块定位差,上下端堵和拔管故障率高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清刷机、喷涂机、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浇注机以及拔管机,所述清刷机和所述喷涂机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清刷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相对应,两组所述喷涂机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相对应;
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的一侧,所述浇注机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能够在所述上端堵工位与所述下端堵工位之间往复移动,所述浇注机与所述浇注工位相对应;
所述拔管机与所述拔管工位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的工作流程如下:
A、管模输送机构将管模输送至管模降工位上方,管模降上升降管模输送机构上的两个管模提升,管模输送机构回位,此时,管模降下降,将管模降上的两个管模放置在管模降工位上;
B、由双工位步进机构步进移动,依次将两个管模向第一清刷工位和第二清刷工位、第一喷涂工位和第二喷涂工位、转接工位和上端堵工位输送,并且分别在第一清刷工位和第二清刷工位上由清刷机完成管模的内壁清刷工序,在第一喷涂工位和第二喷涂工位上由喷涂机完成管模内壁喷涂工序;
C、转接工位和上端堵工位上的管模由单工位步进机构依次向后续的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上的双工位输送;
D、待管模升工位上的两个管模到位后,管模升上升将两个管模输送至管模输送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注机包括浇注装置,所述浇注装置能够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设置有定量浇包,所述定量浇包内设有用于称量铁水重量的称重模块;
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还设置有浇包翻转机构,所述浇包翻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定量浇包翻转,以使所述定量浇包内的铁水倾倒出;
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还设置有溜槽,在所述溜槽上连接有溜槽嘴,所述溜槽设置在所述定量浇包的出口端,倾倒所述定量浇包后的铁水进入所述溜槽,并从所述溜槽嘴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溜槽与所述溜槽嘴的长度为管模长度的1/4-1/3。
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还设置有溜槽,在所述溜槽上连接有溜槽嘴,且所述溜槽与所述溜槽嘴的长度为管模长度的1/4-1/3,所述溜槽与所述溜槽嘴能够伸入管模内部进行浇铸,可解决现有管产品质量差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刷机包括清刷装置,所述清刷装置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所述清刷装置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磨削杆和钢丝轮,所述钢丝轮设置在所述磨削杆的端部;
所述清刷装置上还设置有对中托轮,所述对中托轮用于支撑所述磨削杆,所述电机能通过所述磨削杆带动所述磨削杆前端的钢丝轮转动来对管模内部进行清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涂机包括喷涂装置,所述喷涂装置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在所述喷涂装置上设置有喷涂杆,所述喷涂杆上设置有喷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管机本体200、双工位步进机构300、单工位步进机构310、管模输送机构320、管模降330、管模升340、清刷机400、喷涂机410、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100、浇注机420以及拔管机430,其中:
所述铸管机本体200包括并列依次设置的管模降工位201、第一清刷工位202、第二清刷工位203、第一喷涂工位204、第二喷涂工位205、转接工位206、上端堵工位207、浇注工位208、下端堵工位209、拔管工位210以及管模升工位211,所述管模降工位201与所述管模升工位211均为双工位结构;
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300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200下方,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300上设置有六组第二步进工位301,六组第二步进工位301两两等间距分布且分别与所述管模降工位201、所述第一清刷工位202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203、所述第一喷涂工位204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205、所述转接工位206和所述上端堵工位207相对应,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300用于同时将管模降工位201上的两个管模输送至第一清刷工位202和第二清刷工位203上,将所述第一清刷工位202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203上的管模输送至所述第一喷涂工位204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205上,将所述第一喷涂工位204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205上管模输送至所述转接工位206和所述上端堵工位207上;
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310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200下方,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310上设置有六个第一步进工位311,六个所述第一步进工位311等间距分布且分别与转接工位206、上端堵工位207、浇注工位208、下端堵工位209、拔管工位210以及管模升工位211相对应,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310用于同时将所述转接工位206的管模输送至上端堵工位207上,将所述上端堵工位207上的管模输送至浇注工位208上,将所述浇注工位208上的管模输送至下端堵工位209上,将下端堵工位209上管模输送至拔管工位210上,将拔管工位210上的管模输送至管模升工位211上第一个工位上,将所述管模升工位211上第一个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所述管模升工位211上的第二个工位上。
所述管模输送机构320设置在铸管机本体200上方,所述管模输送机构320在所述管模降工位201与所述管模升工位211上方往复移动,所述管模降330和所述管模升340分别与所述管模降工位201和所述管模升工位211相对应;
所述管模降330用于将所述管模输送机构320上的管模取出并放至所述管模降工位201上,所述管模升340用于将所述管模升工位211上的管模输送至管模输送机构320上。
所述清刷机400和所述喷涂机410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清刷机400分别与所述第一清刷工位202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203相对应,两组所述喷涂机410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涂工位204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205相对应;
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100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200的一侧,所述浇注机420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200的另一侧,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100能够在所述上端堵工位207与所述下端堵工位209之间往复移动,所述浇注机420与所述浇注工位208相对应;
所述拔管机430与所述拔管工位210相对应。
所述浇注机420包括浇注装置421,所述浇注装置421能够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在所述浇注装置421上设置有定量浇包422,所述定量浇包422内设有用于称量铁水重量的称重模块;
在所述浇注装置421上还设置有浇包翻转机构423,所述浇包翻转机构423用于驱动所述定量浇包422翻转,以使所述定量浇包422内的铁水倾倒出;
在所述浇注装置421上还设置有溜槽424,在所述溜槽424上连接有溜槽嘴425,所述溜槽424与所述溜槽嘴425的长度为管模长度的1/4-1/3,所述溜槽424设置在所述定量浇包422的出口端,倾倒所述定量浇包422后的铁水进入所述溜槽424,并从所述溜槽嘴425流出。
所述清刷机400包括清刷装置401,所述清刷装置401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所述清刷装置401上设置有电机402,所述电机402上连接有磨削杆403和钢丝轮404,所述钢丝轮404设置在所述磨削杆403的端部;
所述清刷装置401上还设置有对中托轮405,所述对中托轮405用于支撑所述磨削杆403,所述电机402能通过所述磨削杆403带动所述磨削杆403前端的钢丝轮转动来对管模内部进行清刷。
所述喷涂机410包括喷涂装置411,所述喷涂装置411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在所述喷涂装置411上设置有喷涂杆412,所述喷涂杆412上设置有喷嘴413。
所述拔管机430包括拔管装置431,所述拔管装置431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
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包括机架1,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滑动平台3,在所述滑动平台3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置有水平移动机构2,所述滑动平台3通过所述水平移动机构2在所述机架1上往复移动;
所述水平移动机构2包括第二导轨21、第二滑块22以及水平驱动部,所述第二导轨2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滑块22与所述滑动平台3连接,所述水平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滑块22在所述第二导轨21上往复移动;
所述水平驱动部包括电机23、齿轮24和齿条25,所述齿轮24与所述齿条25相啮合,所述电机23驱动所述齿轮24在所述齿条25上水平移动。
在所述滑动平台3上设置有升降平台5,所述升降平台5与所述滑动平台3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平台5在所述滑动平台3上升降移动。
在所述升降平台5上设置有转动平台7,所述转动平台7与所述升降平台5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平台7在所述升降平台5上转动;
所述转动机构6包括转动驱动部61、转轴62和转轴座63,所述转轴62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座63上,所述转动平台7连接在所述转轴62上,所述转动驱动部61驱动所述转轴62在所述转轴座63上转动,带动所述转动平台7转动。
在所述转动平台7上设置有装置本体9,在所述装置本体9与所述转动平台7之间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8,所述前后移动机构8驱动所述装置本体9在所述转动平台7上前后移动。
所述前后移动机构8包括第一导轨81、第一滑块82以及前后移动驱动部83,所述第一导轨81与所述第一滑块82相配合,所述第一导轨81设置在所述转动平台7上,所述装置本体9与所述第一滑块82连接,所述前后移动驱动部83驱动所述第一滑块82在所述第一导轨81上前后移动。
在所述装置本体9上设置有封堵机构90和推持机构97,所述封堵机构90包括第一驱动部91、端堵92以及夹持部93,所述第一驱动部91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9上,所述第一驱动部91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93夹持所述端堵92。
在所述端堵92上设置有卡接部94和弹性部95,所述卡接部94转动设置在所述端堵92上,所述弹性部95抵接在所述卡接部94一侧,以使所述卡接部94处于第一位置处,位于第一位置时,卡接部94能够与模具上的卡接槽相配合,以使所述端堵92固定在模具上。
其中:所述端堵92包括尾柱921、顶柱922以及堵盘923,所述夹持部93与所述尾柱921相配合将所述端堵92夹持,所述顶柱922的一端与所述堵盘923连接,所述顶柱922的另一端与所述尾柱921连接,所述卡接部94转动设置在所述堵盘923上,所述卡接部94上设置有卡接块943、上支点941和下支点942,所述上支点941和所述下支点942分别设置在所述卡接部94的两侧,所述卡接块943与模具上的卡接槽相配合,从而将端堵92固定在模具上。
所述弹性部95包括滑环951以及压紧簧952,所述滑环951与所述压紧簧952均套设在所述顶柱922上,所述压紧簧952的弹力驱动所述滑环951抵接在所述卡接部94的所述下支点942上,从而使得所述卡接部94位于第一位置处。
所述夹持部93包括第一钳爪头931和第二钳爪头932,所述第一钳爪头931和所述第二钳爪头932相对设置;
在所述尾柱921上设置有卡槽924,在所述第一钳爪头931和所述第二钳爪头932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卡块933,所述卡块933与所述卡槽924相配合,使所述第一钳爪头931和所述第二钳爪头932能够快速将端堵92夹持且能精准定位。
所述第一驱动部91包括气缸911,在所述气缸911上连接有推拉轴912,所述第一钳爪头931和所述第二钳爪头93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钳爪934和第二钳爪935,在所述第一钳爪934和所述第二钳爪935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拨叉936和第二拨叉937,所述气缸911驱动所述推拉轴912移动,带动所述第一拨叉936和所述第二拨叉937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钳爪头931和所述第二钳爪头932移动。
在所述尾柱921端部沿轴向设置有定位孔925,在所述装置本体9上设置有定位销96,所述定位销96与所述定位孔925相配合,所述尾柱921夹持在所述夹持部93上后,所述定位销96固定在所述定位孔925中,定位销96余定位孔925相配合也能够快速精准定位,并且定位销96在定位孔925中能够承担一部分夹持力,使夹持更加稳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钳爪头931和所述第二钳爪头932夹持端堵92的稳定性,在第一钳爪头931和所述第二钳爪头932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滑垫,具体可以采用摩擦力较大的聚氨酯软块。
所述推持机构97包括第二驱动部和推板972,所述推板972上连接有两组推杆973,两组所述推杆973均通过导套974连接在所述装置本体9上,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推杆973在所述导套974内往复移动,带动所述推板972以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卡接部94移动,以驱动所述推板972抵接在所述卡接部94的上支点941上,并能带动所述卡接部94移动压缩所述弹性部95,使所述卡接部94处于第二位置处。
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油缸971和推杆臂975,所述推杆臂975转动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9上,所述第二油缸971与所述推杆臂975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臂975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973连接,所述第二油缸971驱动所述推杆臂975移动,带动所述推杆973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工作流程如下:
A、转动机构6带动转动平台7转动至竖直状态,将端堵92安装在夹持部93上,第一驱动部91驱动夹持部93将端堵92夹紧定位,然后转动机构6带动转动平台7恢复至水平状态。
B、水平移动机构2、升降机构4调节装置本体9至安装工位,使端堵92与模具处于同一轴线上。
C、前后移动机构8驱动装置本体9前后移动,以使端堵92向模具靠近,直至端堵92安装在模具上,安装时,首先第二驱动部驱动推板972移动,驱动上支点941移动,从而使得下支点942驱动滑环951移动,使压紧簧952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可以将端堵92装入模具内,然后第二驱动部带动推板972回到原位,压紧簧952复位,带动卡接部94卡入模具上的卡接槽中,完成端堵的安装。
D、第一驱动部91驱动夹持部93松开端堵92,并在前后移动机构8的驱动下回到原位。
E、水平移动机构2、升降机构4调节装置本体9至拆卸工位,以使装置本体9与模具处于同一轴线上。
F、前后移动机构8驱动装置本体9前后移动,装置本体9向模具靠近,直至夹持部93与端堵92位置相对应,在第二驱动部驱动下,夹持部93夹持端堵92,并在前后移动机构8的驱动下,完成端堵的拆卸。
G、转动机构6带动转动平台7转动至竖直状态,对端堵92的堵盘923的锥面进行处理,涂刷涂料、喷涂冷却以及检查是否有粘铁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铸管机本体,铸管机本体包括并列依次设置的管模降工位、第一清刷工位、第二清刷工位、第一喷涂工位、第二喷涂工位、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所述管模降工位与所述管模升工位均为双工位结构;
双工位步进机构,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下方,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上设置有六组第二步进工位,六组第二步进工位两两等间距分布且分别与所述管模降工位、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所述转接工位和所述上端堵工位相对应,所述双工位步进机构用于同时将管模降工位上的两个管模输送至第一清刷工位和第二清刷工位上,将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上,将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上管模输送至所述转接工位和所述上端堵工位上;
单工位步进机构,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下方,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上设置有六个第一步进工位,六个所述第一步进工位等间距分布且分别与转接工位、上端堵工位、浇注工位、下端堵工位、拔管工位以及管模升工位相对应,所述单工位步进机构用于同时将所述转接工位的管模输送至上端堵工位上,将所述上端堵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浇注工位上,将所述浇注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下端堵工位上,将下端堵工位上管模输送至拔管工位上,将拔管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管模升工位上第一个工位上,将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第一个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的第二个工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模输送机构、管模降和管模升,所述管模输送机构设置在铸管机本体上方,所述管模输送机构在所述管模降工位与所述管模升工位上方往复移动,所述管模降和所述管模升分别与所述管模降工位和所述管模升工位相对应;
所述管模降用于将所述管模输送机构上的管模取出并放至所述管模降工位上,所述管模升用于将所述管模升工位上的管模输送至管模输送机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堵工位、所述下端堵工位均采用托轮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刷机、喷涂机、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浇注机以及拔管机,所述清刷机和所述喷涂机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清刷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清刷工位和所述第二清刷工位相对应,两组所述喷涂机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涂工位和所述第二喷涂工位相对应;
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的一侧,所述浇注机设置在所述铸管机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能够在所述上端堵工位与所述下端堵工位之间往复移动,所述浇注机与所述浇注工位相对应;
所述拔管机与所述拔管工位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机包括浇注装置,所述浇注装置能够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设置有定量浇包,所述定量浇包内设有用于称量铁水重量的称重模块;
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还设置有浇包翻转机构,所述浇包翻转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定量浇包翻转,以使所述定量浇包内的铁水倾倒出;
在所述浇注装置上还设置有溜槽,在所述溜槽上连接有溜槽嘴,所述溜槽设置在所述定量浇包的出口端,倾倒所述定量浇包后的铁水进入所述溜槽,并从所述溜槽嘴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与所述溜槽嘴的长度为管模长度的1/4-1/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刷机包括清刷装置,所述清刷装置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所述清刷装置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磨削杆和钢丝轮,所述磨削杆包括外管以及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外管内的芯轴,所述钢丝轮连接在所述芯轴的端部;
所述清刷装置上还设置有对中托轮,所述对中托轮用于支撑所述磨削杆,所述电机能通过所述磨削杆带动所述磨削杆前端的钢丝轮转动来对管模内部进行清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机包括喷涂装置,所述喷涂装置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在所述喷涂装置上设置有喷涂杆,所述喷涂杆上设置有喷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动平台,在所述滑动平台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水平移动机构,所述滑动平台通过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在所述机架上往复移动;
在所述滑动平台上设置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滑动平台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平台在所述滑动平台上升降移动;
在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转动平台,所述转动平台与所述升降平台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平台在所述升降平台上转动;
在所述转动平台上设置有装置本体,在所述装置本体与所述转动平台之间设置有前后移动机构,所述前后移动机构驱动所述装置本体在所述转动平台上前后移动;
在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封堵机构和推持机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端堵以及夹持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端堵;
在所述端堵上设置有卡接部和弹性部,所述卡接部转动设置在所述端堵上,所述弹性部抵接在所述卡接部一侧,以使所述卡接部处于第一位置处;
所述推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部和推板,所述推板上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通过导套连接在所述装置本体上,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推杆在所述导套内往复移动,带动所述推板以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卡接部移动,以驱动所述推板抵接在所述卡接部的另一侧,并能带动所述卡接部压缩所述弹性部,使所述卡接部处于第二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离心铸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管机包括拔管装置,所述拔管装置能沿管模轴方向往复滑动。
CN202220316063.8U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Active CN216938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6063.8U CN216938346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6063.8U CN216938346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8346U true CN216938346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9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6063.8U Active CN216938346U (zh) 2022-02-16 2022-02-16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83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72838A (zh)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CN101298100B (zh) 热模法铸造钢管离心机
CN215879855U (zh) 一种轮毂铸造生产线的铝水浇铸机构
CN216938346U (zh) 一种多工位离心铸管机
CN2377018Y (zh) 回转式多工位超声波清洗机
CN110385423B (zh) 一种升降式浇包系统
CN111283858B (zh) 一种bct轨枕的生产方法及其自动化生产装置
CN215919056U (zh) 一种轮毂铸造的生产线
CN113979081B (zh) 一种模具加工中成型模具的移送装置
CN213496385U (zh) 一种离心铸管机
CN114101639A (zh) 一种铸造生产线清件装置及其清件方法
CN112872337B (zh) 一种浇口自动切割装置
CN211074039U (zh) 一种环模拆装台车
CN210415221U (zh) 椅子扶手pu发泡的全自动生产装置
CN215879840U (zh) 一种轮毂铸造生产线的轮毂取出机构
CN216938345U (zh) 一种离心铸管端堵自动装卸装置
CN219771083U (zh) 一种带清扫的砂型转运机构
CN215879826U (zh) 一种轮毂铸造生产线的钢圈取放机构
CN210996438U (zh) 砂型套箱夹持机构
CN210755069U (zh) 一种具有调高功能的压铸机
CN218487184U (zh) 一种金属薄壁焊管的焊缝锻压模具
CN217142282U (zh) 一种可拆式接水盘模具
CN219112887U (zh) 一种双线浇注系统
CN215237771U (zh) 一种铸件浇口切割装置
CN211661009U (zh) 一级传动高速精密温热模锻机的摇臂式下顶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