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7914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7914U
CN216927914U CN202122207162.0U CN202122207162U CN216927914U CN 216927914 U CN216927914 U CN 216927914U CN 202122207162 U CN202122207162 U CN 202122207162U CN 216927914 U CN216927914 U CN 216927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071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熙晳
梁锡
申珠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7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7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4Meta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4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够改善散热性能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后盖,其中后盖包括堆叠在显示面板上的第一后盖;堆叠在第一后盖上的第二后盖;其中后盖具有导热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散热性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显示装置的需求正以各种形式增加。响应于该需求,正在研究应用诸如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各种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并使其商业化。
具有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是一种自发光显示装置。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不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不需要单独的光源,因此可以制造得相对轻薄。此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能够在低电压下操作,在显色性、响应速度、视角、对比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特性,因此近年来已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使用的有机发光元件或有机发光材料比液晶材料更容易受热量的影响。因此,散热能力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很重要。在一般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可以使用支撑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后部的后盖和附接到后盖的内表面以增强后盖的刚性并用作散热构件的内板。然而,在由后盖和内板组成的常规支撑结构中,后盖或内板的厚度较大以保证支撑结构的刚性。因此,通过内板的散热是不够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其可以改善散热性能,同时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散热性能同时降低其制造成本的显示装置。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外部湿气渗透到显示面板中并且可以实现窄边框结构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上面未提及的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以下描述中理解并且可以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更清楚地理解。此外,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如权利要求中公开的特征及其组合来实现。
根据用于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散热性能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支撑显示面板的后盖,其中后盖包括:堆叠在显示面板上的第一后盖;以及堆叠在第一后盖上的第二后盖;其中后盖具有导热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后盖经由第一粘合构件被附接到显示面板,第二后盖的面积小于第一后盖的面积,并且第二后盖经由第二粘合构件被附接到第一后盖。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粘合构件包括散热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后盖的一部分和第二后盖的一部分的连接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后盖、第二后盖和连接器被彼此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连接器被设置成邻近显示面板的下端,其中连接器的底部向下突出超过显示面板的下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连接器是弯曲的,并且在连接器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褶皱。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后盖包括:被附接到显示面板的内部区域;和围绕显示面板的边缘的一部分的边缘区域,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被设置在显示面板与第一后盖的边缘之间的用于防止湿气渗透的密封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源印刷电路板被附接到第一后盖,而控制印刷电路板被附接到第二后盖。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后盖不覆盖源印刷电路板,用于将控制印刷电路板和源印刷电路板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经过第二后盖的下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第二后盖覆盖源印刷电路板,并具有限定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其中用于将控制印刷电路板和源印刷电路板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穿过该通孔。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孔的上端和下端中的每一个具有曲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孔以相对于第二后盖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倾斜的方式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后盖由以下制成:铝、铜或其合金;或其中层叠有铝、铜或其合金的包层金属;或钢板材料,其包括镀锌钢、镀铝钢或镀铝锌钢。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后盖由作为彩钢板材料的PCM(预涂金属)材料制成,其通过在钢板材料上涂覆树脂或在钢板材料上附接膜而获得。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后盖,其具有导热性并且包括:第一后盖,包括:经由第一粘合构件被附接到显示面板的内部区域;和围绕绕显示面板的边缘的一部分的边缘区域;第二后盖,其经由第二粘合构件被附接到第一后盖的后表面;和连接器,其被设置成邻近显示面板的下端,其中连接器将第一后盖的一部分与第二后盖的一部分相互连接,其中第一后盖、第二后盖和连接器被彼此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后盖的面积小于第一后盖的面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连接器的下端向下突出超过显示面板的下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连接器是弯曲的,并且在连接器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褶皱。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显示装置还包括被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顶边缘、右边缘和左边缘与第一后盖的边缘区域之间的用于防止湿气渗透的密封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源印刷电路板被附接到第一后盖,而控制印刷电路板被附接到第二后盖。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后盖不覆盖源印刷电路板,将控制印刷电路板和源印刷电路板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经过第二后盖的下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后盖覆盖源印刷电路板,并具有限定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其中用于将控制印刷电路板与源印刷电路板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穿过该通孔。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孔的上端和下端中的每一个具有曲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孔以相对于第二后盖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倾斜的方式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粘合构件包括散热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于具有导热性的后盖支撑显示面板,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散热性能的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于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形成堆叠结构,因此可以提供具有高抗弯刚度的后盖。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于第二后盖的面积小于第一后盖的面积,因此可以保持高抗弯刚度同时可以减小后盖的总重量。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于后盖支撑显示面板并同时进行散热,因此不需要现有技术中需要的单独内板来支撑显示面板并进行散热。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简化了支撑显示面板的结构。由于其部件数量的减少,因此可以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被设置成邻近显示面板的下端的连接器。连接器的下端向下突出超过显示面板的下端。因此,即使在搬运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与地面发生碰撞,也可以防止显示面板直接与地面碰撞而被损坏。可以防止延伸以围绕显示面板的下端以将源印刷电路板和显示面板相互连接的柔性膜直接与地面碰撞而被损坏。
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未提及的其他效果将被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沿着图1的I-I'剖切线和II-II'剖切线剖切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后盖的展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沿图6的III-III'剖切线剖切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后盖的展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10至图12分别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可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可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底部发射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堆叠结构的详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稍后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变得明显。然而,本公开不限于如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因此,提出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使本公开完整,并将本公开的范围完全告知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且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公开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数量等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文中指代相同的元件。此外,为了描述的简单,省略了众所周知的步骤和元件的描述和细节。此外,在本公开的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的透彻理解。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公开。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部件和电路,以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多个方面。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和“一个”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将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含(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括(includes)”和“包括(including)”指定所述的特征、整数、操作、要素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操作、要素、部件和/或其部分。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所列项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诸如“…中的至少一个”之类的表述在一列要素之前时可能会修改整列要素,并且可能不会修改该列中的各个要素。在数值的解释中,即使没有对其进行明确描述,也可能出现其中的误差或容差。
此外,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层。此外,还应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两个元件或层“之间”时,它可以是在两个元件或层之间的唯一元件或层,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层。
在时间关系的描述中,例如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先例关系,例如“之后”、“随后”、“之前”等,除非“之后直接”、“随后直接”或“之前直接”等,否则其间可能发生另一事件。
此外,如本文所用,当一层、膜、区域、板等设置在另一层、膜、区域、板等的“上”或“顶部上”时,前者可直接接触后者或者另外的层、膜、区域、板等可以设置在前者和后者之间。如本文所用,当一层、膜、区域、板等直接设置在另一层、膜、区域、板等的“上”或“顶部上”时,前者直接接触后者,并且在前者和后者之间没有设置另一层、膜、区域、板等。此外,如本文所用,当一层、膜、区域、板等设置在另一层、膜、区域、板等“之下”或“下方”时,前者可直接接触后者或者另一层、膜、区域、板等可以设置在前者和后者之间。如本文所用,当一层、膜、区域、板等直接设置在另一层、膜、区域、板等“之下”或“下方”时,前者直接接触后者并且在前者和后者之间没有设置另一层、膜、区域、板等。
应当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下面描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彼此组合,并且可以在技术上彼此关联或相互操作。各实施例可以相互独立实施,也可以以关联关系一起实施。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包括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构思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术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的情形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会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进行解释,除非在本文明确定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3和图4分别是沿着图1的I-I'剖切线和II-II'剖切线剖切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后盖的展开状态的透视图。
参考图1至图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0和具有导热性的后盖200,后盖200支撑显示面板100并散热。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后盖200可以包括顺序地堆叠在显示面板100上的第一后盖210和第二后盖230,以及将第一后盖210的一部分和第二后盖230的一部分相互连接的连接器250。第一后盖210、第二后盖230和连接器230可以被彼此一体地形成。虽然示出和描述了连接器被用于连接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且第一后盖、第二后盖和连接器被彼此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省略连接器并将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构造成单独的部件。例如,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可以单独地制成并且在没有连接器的情况下通过粘合剂彼此附接。在以下描述中,我们将主要描述具有连接器的显示装置,但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后盖210可以经由第一粘合构件150附接到显示面板100。第二后盖230的面积小于第一后盖210的面积,且可以经由第二粘合构件170附接到第一后盖210的后表面。
后盖200可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或包括金属的材料制成。例如,后盖200可以由诸如铝或铜、其合金的金属或其中层叠有铝或铜、其合金的包层金属制成。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此外,例如,后盖200可以由诸如电镀锌钢板、热浸镀锌钢板、镀铝锌钢板和镀铝钢板之类的钢板材料制成。此外,例如,后盖200可以由作为彩钢板材料的PCM(预涂金属)材料制成,其通过在钢板材料上涂覆聚酯树脂或在其上附接层压膜而获得。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在显示装置的操作期间从显示面板100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支撑显示面板100的具有良好导热性的后盖200而容易地排放到外部。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于第一后盖210和第二后盖230形成堆叠结构,所以后盖200可以具有高抗弯刚度。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于第二后盖230的面积小于第一后盖210的面积,因此可以保持高抗弯刚度同时可以减小后盖200的总重量。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由于后盖200支撑显示面板100并同时进行散热,因此不需要现有技术中所需的单独的内板来支撑显示面板100并进行散热。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以简化支撑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由于显示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减少,因此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
第一粘合构件150可以包括散热材料。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通过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后盖200进行散热。
连接器250可以被设置成邻近显示面板100的下端。连接器250的下端向下突出超过显示面板100的下端。在搬运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可能与地面等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向下突出超过显示面板100的下端的连接器250可以防止显示面板100直接与地面碰撞而被损坏。
连接器250可以是弯曲的。在连接器250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褶皱250c。由于至少一个褶皱250c,连接器250可以容易地弯曲,并且将第二后盖230附接到第一后盖210可以容易地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被附接到第一后盖210的源印刷电路板440和被附接到第二后盖230的控制印刷电路板400。源印刷电路板440可以通过第三粘合构件180被附接到第一后盖210的后表面。此外,控制印刷电路板400可以经由螺钉等被固定到第二后盖230的后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后盖230可以包括其中可以插入螺钉等的孔。
源印刷电路板440可以以COF(膜上芯片)或TCP(载带封装)方案连接到被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上的数据线。用于传输各种信号的信号线可以形成在源印刷电路板440上。源驱动IC 480可以安装在柔性膜460上。柔性膜460的一端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100,而柔性膜460的相反端可以连接到源印刷电路板440。源印刷电路板440可以经由至少一个柔性膜460连接到显示面板100。柔性膜460可以卷绕源印刷电路板440的下端并从显示面板100朝向源印刷电路板440延伸。
在搬运显示装置时,该装置可能与地面等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向下突出超过显示面板100的下端的连接器250可以防止延伸以卷绕第一后盖210的下端的柔性膜460直接与地面等碰撞而被损坏。
控制印刷电路板400可以经由诸如FFC(柔性扁平线缆)或FPC(柔性印刷电路)之类的信号线缆420连接到至少一个源印刷电路板440。可以在控制印刷电路板400上安装产生并提供待传输到源驱动IC 480等的时序控制信号的时序控制器。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后盖230不覆盖源印刷电路板440。将控制印刷电路板400和源印刷电路板440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420可以经过第二后盖230的下端。
参考图5,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盖200的第一后盖210、第二后盖230和连接器250被彼此一体地形成。第一后盖210包括被附接到显示面板100的内部区域210a和围绕显示面板100的边缘的一部分的边缘区域210b。边缘区域210b可以围绕显示面板100的三个边缘,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为此,边缘区域210b的厚度大于内部区域210a的厚度。第二后盖230可以经由连接器250连接到第一后盖210。连接器250分别将第一后盖210的左/右边缘区域连接到第二后盖230的左/右边缘区域。第二后盖230的面积小于第一后盖210的面积。后盖200可以例如通过使用压力机等加工金属材料板来制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可包括被设置在显示面板100和第一后盖210的边缘区域210b之间的用于防止湿气渗透的密封构件300。密封构件300可以由包含可光学固化的材料或可热固化的材料的有机材料制成,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和硅树脂。此外,密封构件300还包含由滑石、氧化钙(CaO)、氧化钡(BaO)、沸石和氧化硅(SiO)制成的吸湿颗粒。密封构件300还可包含固化延迟剂。密封构件可在不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情况下在显示面板100与第一后盖210的边缘区域210b之间密封。此外,密封件300还可包含颜料或染料以呈现多种颜色。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使用被设置在显示面板100和第一后盖210的边缘210b之间的用于防止湿气渗透的密封构件300有效地防止外部湿气渗透到显示面板100中。因此,可以减小有效边框的尺寸,从而可以实现窄边框。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8是沿图6的III-III'剖切线剖切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后盖的展开状态的透视图。
根据图6至图9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后盖的形状,尤其是第二后盖的形状方面与根据图1至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有所不同。其他部件具有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的结构。由此产生的效果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因此,在下文中,将主要基于与根据图1至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不同之处来描述根据图6至图9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参考图6至图9,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后盖230可以具有比图1至图5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后盖230的面积更大的面积。因此,第二后盖230可以覆盖至少一个源印刷电路板440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孔230h。将控制印刷电路板400和源印刷电路板440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420可以穿过第二后盖230的通孔230h。
通孔230h可以被形成为相对于第二后盖23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倾斜。因此,信号线缆420可以不以大角度弯曲,而是可以以小角度弯曲,并且可以将控制印刷电路板400和源印刷电路板440相互连接。此外,通孔230h的上端和下端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曲率。以此方式,由于通孔230h的上端和下端中的每一个可以不是尖锐的而是可具有曲率,例如,即使在安装期间当信号线缆420接触通孔230h的上端和下端时也不会损坏信号线缆420。
图10至图12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剖视图。
可用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可包括基板、形成在基板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被设置在两个相对的电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元件层并被设置在薄膜晶体管上的发光层,以及被设置在发光层上的封装层。
在一个示例中,基于来自有机发光元件层的光的方向,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被分为顶部发射型面板和底部发射型面板。
简而言之,在顶部发射方案中,从有机发光元件层产生的光在作为朝向基板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向上方向上行进。显示面板的与基板相反的一个表面用作影像显示表面。
相反,在底部发射方案中,从有机发光元件层产生的光朝向面板的基板行进并穿过基板。在这种情况下,面板的基板的外表面用作图像显示表面。
图10是其中光沿着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基板向薄膜晶体管TFT的方向行进的顶部发射型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如图10中所示,顶部发射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可以被配置成包括发光层1280和设置在发光层上以保护发光层的封装层1290。
发光层1280可以用作包括发光的有机发光元件层的阵列基板。发光层1280包括玻璃基板1211、形成在玻璃基板1211上的薄膜晶体管层(TFT)1214以及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上的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
尽管未示出,但是在发光层1280中包括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的第一电极(阳极或阴极)和第二电极(阴极或阳极)。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被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两者之间。
在薄膜晶体管的开关操作下,有机发光元件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位之间的差而以自发光的方式发光。
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基板防止外部湿气和异物流入。然而,外部湿气和异物可能会流入与玻璃基板相对的有机发光显示层。因此,需要保护有机发光显示层免受湿气、异物等的影响。
因此,作为保护层的封装层1290被附接到发光层的有机发光元件层的顶表面以防止湿气、异物等渗入有机发光元件层。
根据本公开,封装层不限于该术语。应当理解,封装层可以包括包括保护构成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的有机发光元件层免受湿气、异物等影响的各种保护层的概念。因此,封装层可以被表示为其他术语,例如保护层和第二基板层。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0所示,在顶部发射方案中,光沿着与发光层的玻璃基板1211相反的方向传播,并且发光层的顶表面可以用作图像显示表面。封装层1290形成在图像显示表面一侧上,即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的顶表面上。
此外,如图10所示,在顶部发射方案中,封装层1290被设置在图像显示表面一侧上,因此必须是透明的。因此,封装层1290必须由玻璃材料制成。此外,在顶部发射方案中,封装层1290可以用作暴露给观看者的图像显示表面。因此,封装层必须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刚性,以抵抗外部冲击。
因此,在顶部发射方案中,封装层1290必须被实施为具有相对较大厚度的玻璃层。在大尺寸TV中,封装层1290的厚度应至少为约1mm。
图11和图12是底部发射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11示出了针对每种颜色施加不同有机发光层的情况。图12示出了使用白色有机发光层WOLED和滤色器层的情况。在下文中,将主要基于图11进行描述。
如图11所示,可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可被配置成包括封装层1290、设置在封装层1290上的发光层1280和设置在发光层1280上的偏振层1270。
发光层1280是指包括发光的有机发光元件层的阵列基板。发光层1280可以包括玻璃基板1211、形成在基板1211上的薄膜晶体管(TFT)层1214、以及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上的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
如图13中更详细地描述的,在发光层1280中包括与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阳极或阴极)和第二电极(阴极或阳极)。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被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在薄膜晶体管的开关操作下,有机发光元件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位之间的差而以自发光的方式发光。
就此而言,偏振层1270的一个表面可以用作图像显示表面。偏振层1270、发光层1280和封装层1290以此顺序依次堆叠在图像显示表面下方。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偏振层1270。
在一个示例中,图11示出了其中构成发光层1280而没有单独的滤色器的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包括输出每种颜色R、G或B的光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情况。图12示出了其中有机发光元件层被实施为白色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以发射白光并且滤色器层1248被设置在白色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的情况。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以底部发射方案操作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中,发光层1280可以包括依次布置在图像显示表面之下的基板1211、薄膜晶体管层1214和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
在这种状态下,从有机发光元件层发出的光穿过薄膜晶体管层1214和基板1211。因此,当假设基板1211处于底层时,光朝向基板行进。这样,该装置以底部发射方案操作。
在以底部发射方案操作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中,为了保护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封装层1290被设置成邻近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
因此,在如图10中所示的顶部发射型装置中,封装层可以用作图像显示表面。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底部发射型装置中,封装层1290与图像显示表面相反,因此不需要由透明材料制成并且不需要刚性来保护该装置免受外部冲击。
也就是说,以底部发射方案操作的装置中的封装层1290可以仅具有防止湿气或异物渗入发光层1280的有机发光元件层的功能。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封装层1290可以被实施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薄膜,并且具有比如上所述的以顶部发射方案操作的装置的封装层1290的第一厚度T1小的第二厚度T2。
事实上,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封装层1290的第二厚度可以在约0.05mm至0.2mm的范围内。
此外,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封装层1290的材料不限于金属。构成封装层1290的材料没有限制,只要封装层1290可以被形成为薄的薄膜以保护有机发光元件层即可。
然而,为了防止氢和氧渗透到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中从而防止有机发光元件被氧化,封装层1290可以由铁镍合金、所谓的因瓦金属材料制成,其防止氢/氧渗透到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中。
此外,优选地,封装层1290由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反射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从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发出的光必须输出到与封装层1290相反的图像显示表面。因此,当封装层1290由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反射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时,封装层1290可以用作反射器,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光效率。
这样,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使用以底部发射方案操作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与如图10中所示的以顶部发射方案操作的装置相比,可以减小封装层的厚度。因此,由于封装层1290的反射特性,所以具有改善显示面板的光效率的优点。
如图11和图12所示,从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发出的光必须输出到与封装层1290相反的图像显示表面。因此,当封装层1290由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反射特性的材料制成时,封装层1290可以用作反射器,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光效率。
在一个示例中,与具有针对每种颜色施加的不同的有机发光层的图11不同,图12示出了其中有机发光元件层1219被实施为发出白光的白色有机发光元件层WOLED,并且滤色器层1248被设置在白色有机发光元件层上的示例。
通常,白色有机发光元件的光效率优于其他颜色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光效率。因此,当使用图12中所示的结构时,可以进一步改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光效率。
图13是示出可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底部发射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堆叠结构的详细剖视图。
为了便于例示说明,在图13中,光发射方向被示为向下方向或者图像显示表面被示为底表面。这与图12相反。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如图13所示,偏振层1270被放置于图像显示表面一侧。发光层1280堆叠在偏振层1270上并接触偏振层1270。封装层1290被放置在发光层1280上。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以底部发射方案操作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层1280的详细构造如下。
在发光层1280的基板1211上,可以设置以下部件:缓冲层1220、光阻挡层1222、第一层间绝缘膜1224、半导体层1226、栅极绝缘膜1228、栅电极1230、第二层间绝缘膜1232、源电极1242、漏电极1244、第三层间绝缘膜1246、滤色器1248、平坦化层1250、第一电极1260、堤部1262、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第二电极1266、钝化层1268等。
在一个示例中,发光层1280的基板1211可以是玻璃基板,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基板1211可以是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亚胺的塑料基板。
缓冲层1220起到防止杂质渗透到基板1211上或改善界面特性和平坦度的作用,并且可以由氮化硅SiOx或氧化硅SiNx制成的单层或多层制成。
光阻挡层1222用于防止光入射到半导体层1226的沟道区。为此,光阻挡层1222可以由非透明金属层制成以阻挡光。此外,光阻挡层1222电连接到漏电极1244以抑制寄生电容。
第一层间绝缘膜1224使光阻挡层1222和半导体层1226彼此绝缘。该第一层间绝缘膜1224包括绝缘材料并且可以堆叠在缓冲层1220和光阻挡层1222上。
半导体层1226可被设置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224上并且可以包括硅(Si),并且可以具有构成沟道的有源区、掺杂有高浓度杂质并分别设置在有源区的两侧的源极区和漏极区。
栅极绝缘膜1228使半导体层1226和栅电极1230彼此绝缘。该栅极绝缘膜1228包括绝缘材料并且可以堆叠在半导体层1226上。
栅电极1230被放置在栅极绝缘膜1228上并且从栅极线接收栅极电压。
第二层间绝缘膜1232保护栅电极1230,并使栅电极1230、源电极1242和漏电极1244彼此绝缘。该第二层间绝缘膜1232包括绝缘材料,并且可以堆叠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224、半导体层1226和栅电极1230上。
源电极1242和漏电极1244中的每一个被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232上并且可以分别经由形成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232中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接触半导体层1226。此外,漏电极1244可以经由第三接触孔接触光阻挡层1222。
源电极1242和漏电极1244、与这些电极接触的半导体层1226、形成在半导体层1226上的栅极绝缘膜1228和栅电极1230等可以构成薄膜晶体管层1214.
第三层间绝缘膜1246保护源电极1242和漏电极1244。
滤色器1248可被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232上并且被设置在与有机发光元件层1216重叠的位置处,以改变以底部发射方案操作的装置中朝向基板1211发射的光的颜色。
平坦化层1250保护源电极1242和漏电极1244并且平坦化其上放置有第一电极1260的表面。
第一电极1260可以放置在平坦化层1250上,并且可以经由形成在平坦化层1250中的第四接触孔接触漏电极1244。此外,第一电极1260用作阳极。第一电极可由具有相对较高的功函数值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以使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产生的光透射通过第一电极。
例如,第一电极1260可以由诸如ITO(氧化铟锡)或IZO(氧化铟锌)的金属氧化物、诸如ZnO:Al或SnO2:Sb的金属和氧化物的混合物、或者诸如聚(3-甲基噻吩)、聚[3,4(-乙烯-1,2-二氧基)噻吩](PEDT)、聚吡咯和聚苯胺之类的导电聚合物制成。替代地,第一电极260可由碳纳米管(CNT)、石墨烯、银纳米线等制成。
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可被放置在第一电极1260上,并且可以由由发光材料制成的单层构成,或者可以由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的多层构成。该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可以被实施为输出白光的白色有机发光元件层,并且可以不被图案化而是可以被施加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该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不经过图案化工艺,从而获得简单的制造工艺或实现成本降低。
第二电极1266可被放置在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上,并且可以用作阴极,并且可以由具有相对较低的功函数值的导电材料制成。第二电极1266可以被实施为由诸如银(Ag)的单金属或由一定含量的镁(Mg)组成的合金制成的单层或由其制成的多层。
与薄膜晶体管连接的第一电极1260、与第一电极1260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1266以及插置于第一电极1260和第二电极1266之间的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被共同地称为有机发光元件。
在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中,当横跨第一电极1260和第二电极1266施加预定电压时,从第一电极1260注入的空穴和从第二电极1266提供的电子被转移到有机发光元件层1264以形成激子。当激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可以产生光并且可以以可见光的形式发射光。
堤部1262可被形成在第一电极1260的边缘上。可以在堤部中限定开口以部分地暴露第一电极1260。例如,堤部1262可以由诸如SiOx、SiNx和SiON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
钝化层1268可以用于保护有机层免受湿气和氧气的影响,并且可以具有由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其混合物制成的多层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单个低反射率层1271可被设置在光阻挡层1222、栅电极1230、源电极1242和漏电极1244中的每一个上。该低反射率层防止外部光的反射,从而防止诸如可见度降低、亮度降低和对比度降低之类的问题。
低反射率层1271可以由吸收通过基板1211引入的外部光的材料制成,或者可以涂覆有光吸收剂。外部光可以是指不穿过偏振板或偏振层的非偏振光。
吸收外部光的材料可以包括吸收光的金属或其合金,并且可以具有基于黑色的颜色。例如,低反射率层1271可以由钼(Mo)、铬(Cr)、钛(Ti)、铌(Nb)、锰(Mn)、钽(Ta)中的任一种或其合金制成。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低反射率层可以由可以吸收光的任何其他金属制成。因此,低反射率层1271可以防止外部光被朝向外部反射回来。
此外,该低反射率层1271可以由金属氧化物或由吸收光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合金制成,并且可以阻挡从外部引入的光。低反射率层1271可以例如由诸如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和ITZO(氧化铟锡)的金属氧化物制成。从低反射率层1271的表面反射的光和穿过低反射率层1271然后被从导电层和低反射率层1271之间的界面反射的光之间可能发生相消干涉。因此,外部光可能无法行进到外部。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被设置在基板1211上的透射率调节膜(未示出)和/或透明多层膜(未示出)以吸收可见波长的光。
透射率调节膜具有预定的透射率,因此可以吸收从外部入射到基板1211上的光,因此通过外部光吸收而大大降低了基板1211的反射率。
透明多层膜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多个折射层以一个在另一个顶上的方式堆叠,因此通过在分别从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折射层反射的光束之间的相消干涉来消除外部光来用于降低外部光的反射率。
透射率调节膜和/或透明多层膜可以构成偏振层1270本身或其一部分。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公开不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公开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各种修改方式实施。因此,本公开中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描述本公开。本公开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受实施例限制。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并且凡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的技术思想均应理解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和
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盖,
其中,所述后盖包括:
第一后盖,其堆叠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和
第二后盖,其堆叠在所述第一后盖上;
其中,所述后盖具有导热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盖经由第一粘合构件被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后盖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后盖的面积,并且所述第二后盖经由第二粘合构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构件包括散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后盖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后盖的一部分的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盖、所述第二后盖和所述连接器被彼此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被设置成邻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
所述连接器的底部向下突出超过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是弯曲的,并且在所述连接器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褶皱。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盖包括:
被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内部区域;和
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的一部分的边缘区域,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被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后盖的边缘之间的用于防止湿气渗透的密封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源印刷电路板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盖,而控制印刷电路板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后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盖不覆盖所述源印刷电路板,用于将所述控制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源印刷电路板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经过所述第二后盖的下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盖覆盖所述源印刷电路板,并具有限定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
用于将所述控制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源印刷电路板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穿过所述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上端和下端中的每一个具有曲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后盖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倾斜的方式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由以下制成:
铝、铜或其合金;或者
其中层叠有铝、铜或其合金的包层金属;或者
钢板材料,其包括镀锌钢、镀铝钢或镀铝锌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由作为彩钢板材料的预涂金属材料制成,其通过在所述钢板材料上涂覆树脂或在所述钢板材料上附接膜而获得。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后盖,其具有导热性且包括:
第一后盖,包括:
经由第一粘合构件被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内部区域;和
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的一部分的边缘区域;
第二后盖,其经由第二粘合构件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盖的后表面;和
连接器,其被设置成邻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其中所述连接器将所述第一后盖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后盖的一部分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后盖、所述第二后盖和所述连接器被彼此一体地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盖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后盖的面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下端向下突出超过所述显示面板的下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是弯曲的,并且在所述连接器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褶皱。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被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顶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与所述第一后盖的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用于防止湿气渗透的密封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源印刷电路板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后盖,而控制印刷电路板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后盖。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盖不覆盖所述源印刷电路板,
将所述控制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源印刷电路板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经过所述第二后盖的下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盖覆盖所述源印刷电路板,并具有限定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
用于将所述控制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源印刷电路板相互连接的信号线缆穿过所述通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上端和下端中的每一个具有曲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后盖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倾斜的方式延伸。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构件包括散热材料。
CN202122207162.0U 2020-09-11 2021-09-13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9279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17071A KR20220034551A (ko) 2020-09-11 2020-09-11 표시 장치
KR10-2020-0117071 2020-09-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7914U true CN216927914U (zh) 2022-07-08

Family

ID=804766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8248.8A Pending CN114170895A (zh) 2020-09-11 2021-09-13 显示装置
CN202122207162.0U Active CN216927914U (zh) 2020-09-11 2021-09-13 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8248.8A Pending CN114170895A (zh) 2020-09-11 2021-09-1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5318A1 (zh)
KR (1) KR20220034551A (zh)
CN (2) CN11417089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1489A1 (ko) * 2022-09-30 2024-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51749B2 (en) * 2016-07-24 2018-08-14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EP3678367B1 (en) * 2017-08-28 2023-12-13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KR102598731B1 (ko) * 2018-12-18 2023-11-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924860B2 (en) * 2019-01-30 2021-02-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85318A1 (en) 2022-03-17
KR20220034551A (ko) 2022-03-18
CN114170895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044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7437590B (zh) 显示装置
US971009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59373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ck support structure
JP538144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KR20180058165A (ko) 플랙서블 표시 장치
US20150041766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7623080B (zh) 显示装置
CN113050819A (zh) 触摸显示面板
CN113050820A (zh) 触摸显示面板
KR102553875B1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2447815A (zh) 显示设备
JP2011027811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4122062A (zh) 显示设备
CN216927914U (zh) 显示装置
CN113130569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200052167A (ko) 폴더블 표시장치
US1167850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3130577A (zh) 显示设备
KR20200072852A (ko) 표시 장치
JP7470166B2 (ja) 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US1175875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2667252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US20240164185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KR102395576B1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