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3118U - 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3118U
CN216923118U CN202123275451.0U CN202123275451U CN216923118U CN 216923118 U CN216923118 U CN 216923118U CN 202123275451 U CN202123275451 U CN 202123275451U CN 216923118 U CN216923118 U CN 216923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ring gear
outer hub
r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54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鑫
万全喜
马长智
王光博
孙康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rui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54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3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3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3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该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包括:制动器外毂和齿圈;所述制动器外毂朝向所述齿圈的一侧设有第一焊接部,所述齿圈朝向所述制动器外毂的一侧设有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焊接连接。该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焊接在一起的方式,能够既简化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的结构,降低加工难度,还能使二者的传动连接更加可靠,连接强度更高,而且,将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直接通过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连接还能使二者的径向和周向都能得到可靠的定位,不需要再设置配合卡簧,降低变速箱的装配难度和零件成本。

Description

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其中,自动变速箱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箱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目前自动变速箱内使用的制动器外毂内设有齿槽,在与制动器外毂连接的齿圈上设有向制动器外毂一侧伸出的齿牙,制动器外毂通过齿牙和齿槽与齿圈传动连接,而且还需要在齿牙和齿槽上均沿周向加工一圈用于放置配合卡簧的配合槽,这样设计不仅加工配合槽的工作困难,而且齿圈上伸出的齿牙结构强度不高,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包括:制动器外毂和齿圈;
所述制动器外毂朝向所述齿圈的一侧设有第一焊接部,所述齿圈朝向所述制动器外毂的一侧设有第二焊接部;
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为槽状结构,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插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内设有阶梯部,所述第二焊接部朝向所述制动器外毂的侧面与所述阶梯部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阶梯部抵接的侧面与所述齿圈的轴线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过盈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焊接部朝向所述制动器外毂的一侧的外缘处设有倒角。
可选的,离合器内毂通过铜套支撑在所述齿圈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齿圈和所述铜套均加厚处理。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如上所述的变速箱。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焊接在一起的方式,能够既简化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的结构,降低加工难度,还能使二者的传动连接更加可靠,连接强度更高,而且,将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直接通过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连接还能使二者的径向和周向都能得到可靠的定位,不需要再设置配合卡簧,降低变速箱的装配难度和零件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制动器外毂;11、第一焊接部;111、阶梯部;2、齿圈;21、第二焊接部;3、离合器内毂;4、铜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挡位转速的传递。
变速箱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
其中,自动变速箱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箱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目前自动变速箱内使用的制动器外毂内设有齿槽,在与制动器外毂连接的齿圈上设有向制动器外毂一侧伸出的齿牙,制动器外毂通过齿牙和齿槽与齿圈传动连接,而且还需要在齿牙和齿槽上均沿周向加工一圈用于放置配合卡簧的配合槽,这样设计不仅加工配合槽的工作困难,而且齿圈上伸出的齿牙结构强度不高,容易损坏。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通过将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焊接在一起的方式,能够既简化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的结构,降低加工难度,还能使二者的传动连接更加可靠,连接强度更高,而且,将制动器外毂和齿圈直接通过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连接还能使二者的径向和周向都能得到可靠的定位,不需要再设置配合卡簧,降低变速箱的装配难度和零件成本。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包括:制动器外毂1和齿圈2;制动器外毂1朝向齿圈2的一侧设有第一焊接部11,齿圈2朝向制动器外毂1的一侧设有第二焊接部21;第一焊接部11与第二焊接部21焊接连接。通过将制动器外毂1和齿圈2焊接在一起的方式,能够既简化制动器外毂1和齿圈2的结构,降低加工难度,还能使二者的传动连接更加可靠,连接强度更高,而且,将制动器外毂1和齿圈2直接通过第一焊接部11和第二焊接部21焊接连接还能使二者的径向和周向都能得到可靠的定位,不需要再设置配合卡簧,降低变速箱的装配难度和零件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11为槽状结构,第二焊接部21与第一焊接部11插接配合,将第一焊接部11和第二焊接部21设置为插接配合的结构,能够使二者在焊接前能够得到径向上的相对固定,保证二者的姿态,提高焊接效果,方便进行焊接工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11内设有阶梯部111,第二焊接部21朝向制动器外毂1的侧面与阶梯部111抵接,这样设置能够使齿圈2和制动器外毂1能够在焊接前得到轴向上的相对固定,进一步保证二者的姿态,为焊接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固定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焊接部21与阶梯部111抵接的侧面与齿圈2的轴线垂直,这样设置能够使制动器外毂1和齿圈2通过阶梯部111和第二焊接部21的抵接,提供更直接可靠的轴向支撑,防止后期工作时出现二者焊接位置的轴向支撑力不够,导致脱焊等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焊接部21与第一焊接部11过盈配合,通过将第二焊接部21和第一焊接部11设置成过盈配合的结构,能够使齿圈2和制动器外毂1在焊接前后都能有相对稳定的相对位置,互相支撑,连接效果更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焊接部21朝向制动器外毂1的一侧的外缘处设有倒角,通过倒角的设置,方便第二焊接部21插入到第一焊接部11内,能够有效地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合器内毂3通过铜套4支撑在齿圈2的外侧,这样设置能够直接将铜套4支撑到齿圈2的外表面上,支撑效果更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齿圈2和铜套4均加厚处理,能够使二者的力学性能更好,后期的故障率更低,维修保养成本更低。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包如上所述的变速箱。
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器外毂(1)和齿圈(2);
所述制动器外毂(1)朝向所述齿圈(2)的一侧设有第一焊接部(11),所述齿圈(2)朝向所述制动器外毂(1)的一侧设有第二焊接部(21);
所述第一焊接部(11)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1)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11)为槽状结构,所述第二焊接部(21)与所述第一焊接部(11)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11)内设有阶梯部(111),所述第二焊接部(21)朝向所述制动器外毂(1)的侧面与所述阶梯部(11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21)与所述阶梯部(111)抵接的侧面与所述齿圈(2)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21)与所述第一焊接部(11)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21)朝向所述制动器外毂(1)的一侧的外缘处设有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内毂(3)通过铜套(4)支撑在所述齿圈(2)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2)和所述铜套(4)均加厚处理。
9.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箱。
CN202123275451.0U 2021-12-23 2021-12-23 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Active CN216923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5451.0U CN216923118U (zh) 2021-12-23 2021-12-23 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5451.0U CN216923118U (zh) 2021-12-23 2021-12-23 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3118U true CN21692311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5451.0U Active CN216923118U (zh) 2021-12-23 2021-12-23 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3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0014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
US20180187767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CN1991211A (zh) 车辆用变矩器以及检查其止推轴承的装配的方法
CN216923118U (zh) 制动器与齿圈的连接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CN215059390U (zh) 行星架
CN102555789B (zh) 机械自适应双自动变速器驱动总成
CN215908357U (zh) 变速箱输入轴的连接结构以及变速箱
CN218408428U (zh) 电机支撑结构以及变速箱
CN114321330A (zh) 变速箱用支撑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CN203297314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输入轴
CN113280054A (zh) 变速器用离合器总成的安装结构及变速器
CN215908276U (zh) 变速器
CN212839333U (zh) 用于变速器的行星架
WO2013180626A1 (en) Driven axle gear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8294376U (zh) 支撑座的装配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CN219159463U (zh) 油泵驱动机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CN115750615A (zh) 离合器内毂、变速箱以及车辆
CN213064570U (zh) 可同步转动的太阳轮组
CN215762932U (zh) 叶片泵连接板与钢套的连接结构以及变速箱用制动器
CN210536433U (zh) 一种侧挂电机的变速传动机构
CN215762907U (zh) 变速器用离合器总成及变速器
CN21661846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变速箱齿圈
CN213064555U (zh) 用于行星传动机构的太阳轮组
CN114294405A (zh) 变速箱用支撑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CN218408225U (zh) 离合器结构、变速箱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