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0529U -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0529U
CN216920529U CN202220696523.4U CN202220696523U CN216920529U CN 216920529 U CN216920529 U CN 216920529U CN 202220696523 U CN202220696523 U CN 202220696523U CN 216920529 U CN216920529 U CN 216920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ecosystem
stormwater
reg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65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春丹
王慢慢
戴洋华
李婷婷
陈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Qinghe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Qinghe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Qinghe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Qingheyu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65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0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0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0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改善现有的城市生态系统不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重新利用的问题,包括雨水收集池、蓄水池和植被区,所述植被区的底部设置有渗水混凝土层,所述渗水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渗水土工布层,所述渗水土工布层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植被区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所述雨水收集池与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板。本实用新型可将落在植被区的雨水引入雨水收集池内,并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再通过活性炭板对雨水进行净化后储存在蓄水池内,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地区,雨水都是通过地面径流直接排放至雨水管网,最后汇入城市河道,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政雨水管网的负担,而且对于较大的暴雨,很多城市目前的市政雨水管网系统难以承担,城市的雨水径流量较大,而且极有可能造成城市的内涝。对于相对比较缺水的地区,雨水的大量排放对城市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城市生态系统不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重新利用,因此,现在提出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的城市生态系统不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重新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和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池上方的植被区,所述植被区的底部设置有渗水混凝土层,所述渗水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渗水土工布层,所述渗水土工布层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
所述雨水收集池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植被区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端延伸至过滤网的下方,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雨水收集池与蓄水池之间位于过滤网的上方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板,所述蓄水池的上方设置有回用泵,所述回用泵的入口端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伸进蓄水池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落在植被区的雨水会沿土壤层、碎石层、渗水土工布层和渗水混凝土层进行下渗,引流管将植被区的下渗水引入雨水收集池内,过滤网能够对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使雨水中的泥沙等物质沉积在雨水收集池底部,实现雨水的过滤处理,雨水收集池内的水漫过过滤网后,从排水口流入蓄水池内,活性炭板能够对雨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实现雨水的净化处理,提高雨水的储存质量,在需要用水时,可启动回用泵将蓄水池内的雨水从抽水管抽出使用,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可选的,所述植被区的四周设置有路缘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缘石用于对植被区进行防护。
可选的,所述渗水混凝土层的底部设置有碳纤维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网能够对渗水混凝土层起到支撑加固作用,提高渗水混凝土层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植被区的一侧设置有排水井,所述排水井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伸至过滤网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井能够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排水管将排水井内的雨水排放到雨水收集池内。
可选的,所述排水井的内部设置有拦截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截网能够对雨水中的垃圾等杂物进行拦截。
可选的,所述抽水管远离回用泵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吸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吸头能够对蓄水池内的杂质进行过滤,减少杂质进入抽水管后造成堵塞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抽水管在位于过滤吸头上方的位置安装有漂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漂浮板能够使过滤吸头漂浮在水面下方,使过滤吸头能够吸收上层清水。
可选的,所述蓄水池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管能够对蓄水池内灌满的雨水进行溢流排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收集池、排水井、碎石层、渗水土工布层和渗水混凝土层的设置,落在植被区的雨水会沿土壤层、碎石层、渗水土工布层和渗水混凝土层进行下渗,引流管将植被区的下渗水引入雨水收集池内,同时,排水井能够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排水管将排水井内的雨水排放到雨水收集池内,实现雨水的收集;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网、蓄水池、活性炭板、回用泵和抽水管的设置,过滤网能够对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使雨水中的泥沙等物质沉积在雨水收集池底部,实现雨水的过滤处理,雨水收集池内的水漫过过滤网后,从排水口流入蓄水池内,活性炭板能够对雨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实现雨水的净化处理,提高雨水的储存质量,在需要用水时,可启动回用泵将蓄水池内的雨水从抽水管抽出使用,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雨水收集池;2、渗水混凝土层;3、渗水土工布层;4、碎石层;5、土壤层;6、过滤网;7、引流管;8、蓄水池;9、排水口;10、活性炭板;11、回用泵;12、抽水管;13、路缘石;14、碳纤维网;15、排水井;16、拦截网;17、排水管;18、过滤吸头;19、漂浮板;20、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1和设置在雨水收集池1上方的植被区,植被区的四周设置有路缘石13,路缘石13用于对植被区进行防护。植被区的底部设置有渗水混凝土层2,渗水混凝土层2具有渗水作用,渗水混凝土层2的底部设置有碳纤维网14,碳纤维网14能够对渗水混凝土层2起到支撑加固作用,提高渗水混凝土层2的结构稳定性。渗水混凝土层2的顶部设置有渗水土工布层3,渗水土工布层3具有渗水和过滤作用,渗水土工布层3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4,碎石层4能够使雨水快速下渗,碎石层4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5,土壤层5用于对植物进行种植。
参照图1,雨水收集池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6,植被区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7,引流管7的下端延伸至过滤网6的下方,引流管7将植被区的下渗水引入雨水收集池1内,植被区的一侧设置有排水井15,排水井15能够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排水井15的内部设置有拦截网16,拦截网16能够对雨水中的垃圾等杂物进行拦截,排水井15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伸至过滤网6的下方,排水管17将排水井15内的雨水排放到雨水收集池1内,过滤网6能够对雨水收集池1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使雨水中的泥沙等物质沉积在雨水收集池1底部,实现雨水的过滤处理。
参照图1,雨水收集池1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8,雨水收集池1与蓄水池8之间位于过滤网6的上方设置有排水口9,排水口9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板10,雨水收集池1内的水漫过过滤网6后,从排水口9流入蓄水池8内,活性炭板10能够对雨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实现雨水的净化处理,提高雨水的储存质量。
参照图1,蓄水池8的上方设置有回用泵11,回用泵11的入口端连接有抽水管12,抽水管12伸进蓄水池8内,在需要用水时,可启动回用泵11将蓄水池8内的雨水从抽水管12抽出使用,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抽水管12远离回用泵1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吸头18,过滤吸头18能够对蓄水池8内的杂质进行过滤,减少杂质进入抽水管12后造成堵塞的情况。抽水管12在位于过滤吸头18上方的位置安装有漂浮板19,利用漂浮板19能够使过滤吸头18漂浮在水面下方,使过滤吸头18能够吸收上层清水。蓄水池8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20,溢流管20能够对蓄水池8内灌满的雨水进行溢流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在下雨时,落在植被区的雨水会沿土壤层5、碎石层4、渗水土工布层3和渗水混凝土层2进行下渗,引流管7将植被区的下渗水引入雨水收集池1内,同时,排水井15能够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排水管17将排水井15内的雨水排放到雨水收集池1内,过滤网6能够对雨水收集池1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使雨水中的泥沙等物质沉积在雨水收集池1底部,实现雨水的过滤处理,雨水收集池1内的水漫过过滤网6后,从排水口9流入蓄水池8内,活性炭板10能够对雨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实现雨水的净化处理,提高雨水的储存质量,在需要用水时,可启动回用泵11将蓄水池8内的雨水从抽水管12抽出使用,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1)和设置在所述雨水收集池(1)上方的植被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区的底部设置有渗水混凝土层(2),所述渗水混凝土层(2)的顶部设置有渗水土工布层(3),所述渗水土工布层(3)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4),所述碎石层(4)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5);
所述雨水收集池(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6),所述植被区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7),所述引流管(7)的下端延伸至过滤网(6)的下方,所述雨水收集池(1)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8),所述雨水收集池(1)与蓄水池(8)之间位于过滤网(6)的上方设置有排水口(9),所述排水口(9)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板(10),所述蓄水池(8)的上方设置有回用泵(11),所述回用泵(11)的入口端连接有抽水管(12),所述抽水管(12)伸进蓄水池(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区的四周设置有路缘石(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混凝土层(2)的底部设置有碳纤维网(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区的一侧设置有排水井(15),所述排水井(15)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7),所述排水管(17)伸至过滤网(6)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15)的内部设置有拦截网(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12)远离回用泵(1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吸头(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12)在位于过滤吸头(18)上方的位置安装有漂浮板(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8)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20)。
CN202220696523.4U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Active CN216920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6523.4U CN216920529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6523.4U CN216920529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0529U true CN216920529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8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6523.4U Active CN216920529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0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4911A (zh) 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及区域雨水处理方法
CN211057960U (zh) 一种阶梯式雨水蓄水净化生态滞留系统
CN110042724B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11285921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系统
CN209686564U (zh) 一种小型海绵城市生态雨水调蓄池系统
CN206189233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水回收系统
CN108999056B (zh)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KR102141002B1 (ko) 친환경 빗물 관리 시스템
CN213114141U (zh)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结构
CN216920529U (zh)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07891684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CN215482073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道路
CN2136815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
CN206052852U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210684370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CN210916859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13737926A (zh) 一种市政工程海绵城市道路
CN112609528A (zh)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746544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街道两侧绿化系统
CN218148757U (zh)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CN115491946B (zh) 机场跑道用雨水分质回收处理装置
CN218911587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收集设备
CN21494080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应急蓄水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