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4370U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4370U
CN210684370U CN201921311884.7U CN201921311884U CN210684370U CN 210684370 U CN210684370 U CN 210684370U CN 201921311884 U CN201921311884 U CN 201921311884U CN 210684370 U CN210684370 U CN 210684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layer
purification
greenbelt
sponge 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18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118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4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4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4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属于海绵城市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包括车行道,所述车行道的两侧对称设有绿化带,两个所述绿化带远离所述车行道的一侧设有人行道,且所述绿化带的底部设有人工填料层,所述人工填料层的底部设有土壤基质层,所述土壤基质层的底部设有净化过滤层,所述净化过滤层的底部设有净水层,所述净水层的底部设有蓄水层,所述绿化带的两侧对称设有围堰,两个所述围堰之间均匀设有多个雨水沉沙井,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的底部均设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流水孔连接多个引流管后汇入排水管以及分流槽的设置,使得雨水可以快速通过雨水沉沙井,防止堵塞。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城市建设新理念。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与城市水环境的迫切需要,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在下雨时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道路铺装在整个城市铺装的比重约为30%,存在着雨水冲刷路面导致径流污染、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一般的市政道路主要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中分带、侧分带组成。由于对市政道路景观效果以及绿化率的不断提高,中分带以及侧分带的宽度在不断增大,在保证道路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发挥中分带与侧分带渗水、蓄水、净水、滞水、排水的作用显得非常必要。同时雨水中的泥石进行过滤,导致绿化带内淤泥较多,水量过多时,容易发生堵塞,影响排水。因此,发明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包括车行道,所述车行道的两侧对称设有绿化带,两个所述绿化带远离所述车行道的一侧设有人行道,且两个所述绿化带的底部设有人工填料层,所述人工填料层的底部设有土壤基质层,所述土壤基质层的底部设有净化过滤层,所述净化过滤层的底部设有净水层,所述净水层的底部设有蓄水层;
所述绿化带的两侧对称设有围堰,两个所述围堰之间均匀设有多个雨水沉沙井,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绿化带内,且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的底部均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至所述蓄水层内。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中,两个所述排水管之间均匀设有多个雨水连接管,多个所述雨水连接管的两端均延伸至两个所述排水管的一侧内壁上。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中,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的底部均安装有引流管,多个所述引流管的顶端均有过滤网,且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通过多个所述引流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中,两个所述围堰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流水孔,多个所述流水孔设为L型通孔结构,且多个所述流水孔均与多个所述引流管相接触。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中,所述雨水沉沙井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雨水沉沙井相配合的溢流盖,所述溢流盖通过螺栓与所述雨水沉沙井的内侧相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中,所述雨水沉沙井的四周边缘均匀设有多个鹅卵石,多个所述鹅卵石远离所述雨水沉沙井的一侧设有分流槽,多个所述分流槽均设为倾斜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流水孔连接多个引流管后汇入排水管以及分流槽的设置,使得雨水可以快速通过雨水沉沙井,防止堵塞;通过过滤网还能防止较大体积落入排水管内造成内部堵塞;
2、通过雨水沉沙井对雨水进行初次过滤,将雨水内部的砂石进行沉淀,通过鹅卵石降低雨水的流速,使得砂石留在鹅卵石内部的间隙处,对雨水进行净化;
3、通过雨水连接管使得排水管之间可以连通,便于雨水排出,通过溢流盖可以防止较大体积的杂质落入雨水沉沙井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车行道;2、绿化带;3、人行道;4、人工填料层;5、土壤基质层;6、净化过滤层;7、净水层;8、蓄水层;21、围堰;21a、流水孔;22、雨水沉沙井;23、分流槽;24、鹅卵石;25、溢流盖;26、排水管;27、雨水连接管;28、引流管;28a、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包括车行道1,所述车行道1的两侧对称设有绿化带2,两个所述绿化带2远离所述车行道1的一侧设有人行道3,且两个所述绿化带2的底部设有人工填料层4,所述人工填料层4的底部设有土壤基质层5,所述土壤基质层5的底部设有净化过滤层6,所述净化过滤层6的底部设有净水层7,所述净水层7的底部设有蓄水层8。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绿化带2的两侧对称设有围堰21,两个所述围堰21之间均匀设有多个雨水沉沙井22,雨水沉沙井22的设置,使得绿化带2内的雨水进行初次过滤,将雨水内部的砂石进行沉淀排放,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绿化带2内,且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底部均设有排水管26,所述排水管26延伸至所述蓄水层8内,排水管26的设置,有利于对雨水进行排出,提高了道路雨水的渗、滞、蓄、净和排工作。
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围堰21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流水孔21a,多个所述流水孔21a设为L型通孔结构,且多个所述流水孔21a均与多个所述引流管28相接触,流水孔21a 的设置,且设为L型通孔结构,使得雨水可以更加迅速的从绿化带2内排出,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雨水沉沙井22相配合的溢流盖25,所述溢流盖25通过螺栓与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内侧相连接,溢流盖25的设置,使得可以防止较大体积的杂质落入雨水沉沙井22内,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四周边缘均匀设有多个鹅卵石24,多个所述鹅卵石24远离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一侧设有分流槽23,多个所述分流槽23均设为倾斜结构,鹅卵石24的设置,使得降低雨水的流速,使得砂石留在鹅卵石24内部的间隙处,对雨水进行净化;进一步的,分流槽23的设置,使得雨水可以快速通过雨水沉沙井22,防止堵塞。
如图3所示,两个所述排水管26之间均匀设有多个雨水连接管27,多个所述雨水连接管27的两端均延伸至两个所述排水管26的一侧内壁上,雨水连接管27的设置,使得排水管26之间可以连通,便于雨水排出,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底部均安装有引流管 28,多个所述引流管28的顶端均有过滤网28a,且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22通过多个所述引流管28与所述排水管26相连接,引流管28以及过滤网28a的设置,不仅使得绿化带2 内的积水可以快速流入排水管26内排出,而且还能防止较大体积落入排水管26内造成内部堵塞。
本实用工作原理:
当绿化带2内的雨水较少时,雨水流入人工填料层4内,当雨水渗入到人工填料层4时,由于人工填料层4由人工添加的一些营养物质等构成,可以很好的固定植被,使得人工填料层4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松软透气,有利于雨水向下渗透,当雨水渗入到净化过滤层6时,净化后杂质基本除尽,当雨水渗入到净水层7时,由于净水层7内混入的一些净水剂等物质,可以进一步对净水层7内的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当生物净化滞留带内积水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蓄水层8的蓄水能力达到极限,此时,蓄水层8开始向外排水,提高生物滞留带的渗水能力;
当绿化带2内的雨水较多时,雨水通过位于围堰21底部的多个流水孔21a以及分流槽23,经分流槽23的雨水再通过鹅卵石24,使得降低雨水的流速,使得砂石留在鹅卵石 24内部的间隙处,对雨水进行净化后流入雨水沉沙井22,最后经过引流管28进入排水管26,由排水管26将雨水排出,从而减少绿化带2过量的积水,防止城市路面出现堵塞内涝。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包括车行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1)的两侧对称设有绿化带(2),两个所述绿化带(2)远离所述车行道(1)的一侧设有人行道(3),且两个所述绿化带(2)的底部设有人工填料层(4),所述人工填料层(4)的底部设有土壤基质层(5),所述土壤基质层(5)的底部设有净化过滤层(6),所述净化过滤层(6)的底部设有净水层(7),所述净水层(7)的底部设有蓄水层(8)
所述绿化带(2)的两侧对称设有围堰(21),两个所述围堰(21)之间均匀设有多个雨水沉沙井(22),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绿化带(2)内,且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底部均设有排水管(26),所述排水管(26)延伸至所述蓄水层(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排水管(26)之间均匀设有多个雨水连接管(27),多个所述雨水连接管(27)的两端均延伸至两个所述排水管(26)的一侧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底部均安装有引流管(28),多个所述引流管(28)的顶端均有过滤网(28a),且多个所述雨水沉沙井(22)通过多个所述引流管(28)与所述排水管(2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围堰(21)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流水孔(21a),多个所述流水孔(21a)设为L型通孔结构,且多个所述流水孔(21a)均与多个引流管(28)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雨水沉沙井(22)相配合的溢流盖(25),所述溢流盖(25)通过螺栓与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内侧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四周边缘均匀设有多个鹅卵石(24),多个所述鹅卵石(24) 远离所述雨水沉沙井(22)的一侧设有分流槽(23),多个所述分流槽(23)均设为倾斜结构。
CN201921311884.7U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Active CN210684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1884.7U CN210684370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1884.7U CN210684370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4370U true CN210684370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5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1884.7U Active CN210684370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43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2091A (zh) * 2023-02-02 2023-05-16 浙江振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2091A (zh) * 2023-02-02 2023-05-16 浙江振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116122091B (zh) * 2023-02-02 2023-09-15 浙江振鸿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57960U (zh) 一种阶梯式雨水蓄水净化生态滞留系统
CN108104247B (zh) 具有初期雨水弃流功能的混合流非下凹生物滞留池
CN102531282B (zh) 一种雨水分质收集处理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103088897A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4690903U (zh)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CN104129888A (zh) 建筑小区下垫面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CN113818534B (zh) 用于海绵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设施
CN106759824A (zh) 一种净化存储雨水的树池
CN107882149A (zh)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沟渠系统构建方法
CN106499002A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0684370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结构
CN108729525A (zh) 一种城镇或乡村公路污水收集系统及生态治理方法
CN206233301U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2670763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渗透系统
CN206203996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CN206256532U (zh) 一种净化存储雨水的树池
CN110012770B (zh)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物的雨水花园
CN2164743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夜光透水地砖的地基结构
CN21619509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装置
CN214271526U (zh) 一种基于lid设施的道路
CN214831631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结构
CN211522695U (zh) 一种多功能海绵道路结构
CN112429906B (zh) 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多级净化型植草沟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12413U (zh) 一种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化带过滤排水储蓄系统
CN210916859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