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8757U -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8757U
CN218148757U CN202220912163.7U CN202220912163U CN218148757U CN 218148757 U CN218148757 U CN 218148757U CN 202220912163 U CN202220912163 U CN 202220912163U CN 218148757 U CN218148757 U CN 218148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green belt
water
northwest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21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崇晖
刘怡
俱军鹏
云鹏
张洪洲
吴洁
解昕
林新华
张国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121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8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8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8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道路之间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之间的绿化带、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绿化带与道路之间的雨水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底部的蓄水箱;雨水过滤机构包括两个L型挡板,两个L型挡板之间设置有撑板,撑板底部设置有雨水净化层,撑板顶部设置有多个集泥框。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设置的雨水过滤机构进行净化雨水,防止雨水携带的泥沙堵塞造成洪涝现象,通过设置的蓄水箱可进行回收储存大量雨水,通过在蓄水箱顶部设置的多个过滤水管,避免利用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利用海绵城市的渗蓄结构可以实现对城市道路雨水的及时处理,并将蓄水提供给道路上的绿化带。
现有的海绵城市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一种是直接使道路雨水径流至绿化带中,雨水蓄集在绿化带种植土层上,然后通过下渗蓄集在蓄集装置中,浇灌绿化带时通过灌溉系统再次利用;另一种是设置进水口,先将雨水蓄集在蓄集装置中,在通过灌溉系统再次利用。
第一种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采用雨水下渗的收集方式,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雨季时间少,且雨季降雨集中、降雨量大的条件下,雨水下渗速度满足不了降雨量,蓄集雨水量将大幅度降低,造成大量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导致水资源浪费;第二种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雨水口直接蓄集雨水,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雨季降雨时,雨水会携带大量沙石、道路污染物等垃圾堵塞进水口,进水口清淤困难,严重时会导致发生积涝,且由于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旱季时间长、空气干燥、温度高的问题,在旱季通过灌溉系统再次利用时,水分蒸发和下渗导致雨水资源二次浪费,无法形成部分雨水的循环利用;因此在西北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需要一种适用于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设置的雨水过滤机构进行净化雨水,防止雨水携带的泥沙堵塞造成洪涝现象,通过设置的蓄水箱可进行回收储存大量雨水,通过在蓄水箱顶部设置的多个过滤水管,避免利用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道路之间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所述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之间的绿化带、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绿化带与道路之间的雨水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底部的蓄水箱,所述雨水过滤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蓄水箱顶部的L 型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挡板之间的撑板和设置在撑板的底部的雨水净化层,所述撑板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撑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道路延伸方向布设的集泥框,所述集泥框位于两个L型挡板之间,所述集泥框包括底板和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前后两侧的槽壁、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的金属滤网;所述绿化带包括设置在蓄水箱顶部的砾石层和设置在砾石层上部的种植土层,所述砾石层和种植土层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蓄水箱的顶板上设置有多个滤水管,多个所述滤水管均和顶板相互连通。
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中沿道路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浇灌机构;每个所述浇灌机构均包括设置在顶部的安装箱体、安装箱体内部的抽水泵和与抽水泵的入口端连接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穿过安装箱体并伸入至蓄水箱底部,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喷淋管网,所述安装箱体嵌设在砾石层和种植土层中。
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道路的L型挡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孔路沿石,L型挡板和多个开孔路沿石均沿道路延伸方向布设。
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框的顶部设置有水篦子,所述水篦子的顶部和L型挡板的顶部相齐平;所述集泥框的两个槽壁之间设置有提拉杆,两个所述槽壁顶部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水篦子的L型槽口,所述金属滤网固定在两侧槽壁上,所述金属滤网的顶部和所述L型槽口的槽底相平齐。
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挡板的顶部和道路顶部平齐且高于种植土层。
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层为陶粒层。
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蓄水箱的一侧且沿蓄水箱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溢流管,多个所述溢流管均和市政雨水管连通。
上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上设置有多个滤水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雨水过滤机构内部的集泥框和陶粒,集泥框过滤雨水携带的泥沙,且集泥框可进行提拉便于清理,防止因堵塞造成的洪涝现象,陶粒可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质,便于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蓄水箱能够进行大体积的雨水回收,可靠稳定,使用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通过在蓄水箱顶部设置的多个过滤水管,避免利用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设置的雨水过滤机构进行净化雨水,防止雨水携带的泥沙堵塞造成洪涝现象,通过设置的蓄水箱可进行回收储存大量雨水,通过在蓄水箱顶部设置的多个过滤水管,避免利用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本的A-A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本的B-B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泥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道路; 2—蓄水箱; 2-1—顶板;
2-2—过滤水管; 3—开孔路沿石; 4—L型挡板;
5—撑板; 6—雨水净化层; 7—集泥框;
7-1—底板; 7-2—槽壁; 7-3—金属滤网;
7-4—提拉杆; 8—水篦子; 9—砾石层;
10—种植土层; 11—安装箱体; 12—抽水泵;
13—抽水管; 14—喷淋管网; 15—溢流管;
16—市政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道路1之间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所述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1之间的绿化带、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绿化带与道路1之间的雨水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底部的蓄水箱2,所述雨水过滤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L型挡板4、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挡板4之间的撑板5和设置在撑板5的底部的雨水净化层6,所述撑板5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撑板5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道路1延伸方向布设的集泥框7,所述集泥框7位于两个L型挡板4之间,所述集泥框7包括底板7-1和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7-1前后两侧的槽壁7-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7-1左右两侧的金属滤网7-3;所述绿化带包括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砾石层9和设置在砾石层9上部的种植土层10,所述砾石层9和种植土层10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蓄水箱2的顶板2-1上设置有多个滤水管2-2,多个所述滤水管2-2均和顶板2-1相互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道路1向所述绿化带雨水回收利用结构的方向设置有2‰的横坡,多个所述滤水管2-2分别设置在雨水净化层6和砾石层9中,雨水流入至集泥框7中进行雨水中泥沙过滤,集泥框7的金属铝网7-3设置在道路1延伸方向两侧,集泥框7的金属铝网7-3可滤除雨水中的泥沙沉淀至集泥框7内部,进一步的雨水通过撑板5流入至雨水净化层6中,雨水净化层6进行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进一步的雨水通过雨水净化层6的多个滤水管2-2蓄集在蓄水箱2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绿化带中沿道路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浇灌机构;每个所述浇灌机构均包括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安装箱体11、安装箱体11 内部的抽水泵12和与抽水泵12的入口端连接的抽水管13,所述抽水管13 穿过安装箱体11并伸入至蓄水箱2底部,所述抽水泵12的出水端连通有喷淋管网14,所述安装箱体11嵌设在砾石层9和种植土层10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喷淋管网14包括埋设在种植土层10且与抽水泵12 连通的横向水管和两个分别与所述横向水管两端连通的纵向喷淋管,所述横向水管两端伸出种植土层10,所述两个纵向喷淋管均位于种植土层10上部。
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道路1的L型挡板4上设置有多个开孔路沿石3, L型挡板4和多个开孔路沿石3均沿道路1延伸方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泥框7的顶部设置有水篦子8,所述水篦子8的顶部和L型挡板4的顶部相齐平;所述集泥框7的两个槽壁7-2之间设置有提拉杆7-4,两个所述槽壁7-2顶部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水篦子8的L型槽口,所述金属滤网7-3固定在两侧槽壁7-2上,所述金属滤网7-3的顶部和所述 L型槽口的槽底相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的提拉杆7-4,便于提拉集泥框7进行清理淤泥。
本实施例中,所述L型挡板4的顶部和道路1顶部平齐且高于种植土层 10。
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净化层6为陶粒层。
本实施例中,蓄水箱2的一侧且沿蓄水箱2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溢流管15,多个所述溢流管15均和市政雨水管16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的多个溢流管15均和市政雨水管16连通是为了防止降雨量大于蓄水箱2蓄水容量时,发生洪涝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水管2-2上设置有多个滤水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雨季降雨时,道路1上的雨水径流通过开孔路沿石 3流入所述雨水过滤机构3中,所述雨水过滤机构的水篦子8进行第一次雨水过滤,去除雨水中的大体积垃圾等物质,进一步的雨水流入至集泥框7中进行第二次雨水过滤,集泥框7的金属铝网7-3可滤除雨水中的泥沙沉淀至集泥框7内部,进一步的雨水通过撑板5流入至雨水净化层6中,雨水净化层6中的陶粒进行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进一步的雨水通过雨水净化层6 中的滤水管2-2蓄集在蓄水箱2中;旱季利用储存的雨水浇灌时可通过浇灌系统进行雨水浇灌,浇灌的雨水下渗时可通过砾石层9中的多个滤水管2-2 重新收集至蓄水箱2中,避免雨水浇灌时因下渗造成的二次浪费,间接的可实现部分雨水循环使用,便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道路(1)之间的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所述绿化带雨水回收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1)之间的绿化带、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绿化带与道路(1)之间的雨水过滤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绿化带底部的蓄水箱(2),
所述雨水过滤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L型挡板(4)、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挡板(4)之间的撑板(5)和设置在撑板(5)的底部的雨水净化层(6),所述撑板(5)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所述撑板(5)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道路(1)延伸方向布设的集泥框(7),所述集泥框(7)位于两个L型挡板(4)之间,所述集泥框(7)包括底板(7-1)和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7-1)前后两侧的槽壁(7-2)、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7-1)左右两侧的金属滤网(7-3);
所述绿化带包括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砾石层(9)和设置在砾石层(9)上部的种植土层(10),所述砾石层(9)和种植土层(10)之间设置有透水土工布;
所述蓄水箱(2)的顶板(2-1)上设置有多个滤水管(2-2),多个所述滤水管(2-2)均和顶板(2-1)相互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中沿道路(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浇灌机构;每个所述浇灌机构均包括设置在蓄水箱(2)顶部的安装箱体(11)、安装箱体(11)内部的抽水泵(12)和与抽水泵(12)的入口端连接的抽水管(13),所述抽水管(13)穿过安装箱体(11)并伸入至蓄水箱(2)底部,所述抽水泵(12)的出水端连通有喷淋管网(14),所述安装箱体(11)嵌设在砾石层(9)和种植土层(10)中。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道路(1)的L型挡板(4)上设置有多个开孔路沿石(3),L型挡板(4)和多个开孔路沿石(3)均沿道路(1)延伸方向布设。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框(7)的顶部设置有水篦子(8),所述水篦子(8)的顶部和L型挡板(4)的顶部相齐平;所述集泥框(7)的两个槽壁(7-2)之间设置有提拉杆(7-4),两个所述槽壁(7-2)顶部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水篦子(8)的L型槽口,所述金属滤网(7-3)固定在两侧槽壁(7-2)上,所述金属滤网(7-3)的顶部和所述L型槽口的槽底相平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挡板(4)的顶部和道路(1)顶部平齐且高于种植土层(1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净化层(6)为陶粒层。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蓄水箱(2)的一侧且沿蓄水箱(2)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溢流管(15),多个所述溢流管(15)均和市政雨水管(16)连通。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2-2)上设置有多个滤水孔。
CN202220912163.7U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Active CN218148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2163.7U CN21814875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2163.7U CN21814875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8757U true CN218148757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72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2163.7U Active CN218148757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8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4588A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与储存系统
CN210529874U (zh) 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雨水收集装置
CN105174635A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211112989U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智能集水和排水的系统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18148757U (zh) 一种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带雨水回收系统
CN108328873B (zh) 城市绿化带多层过滤系统
CN2078619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地下过滤沙床
CN207469409U (zh) 一种雨水井生物过滤系统
CN215482073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道路
CN214461059U (zh) 园林排水系统
CN213868148U (zh)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雨水花园
CN213572245U (zh) 一种基于lid技术的矿区雨水净化排蓄系统
CN21344866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CN211898832U (zh) 一种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
CN211499026U (zh) 一种雨水净化砂石笼
CN208649829U (zh) 一种平地植草沟
CN107434301B (zh) 一种植被过滤沟槽
CN205061812U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11235987A (zh) 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系统及雨水处理方法
CN217580911U (zh) 一种透水集雨阶梯步道
CN216920529U (zh) 一种雨水调蓄式海绵型生态系统
CN2122949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绿化沟
CN216808343U (zh)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