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3097U - 一种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3097U
CN216903097U CN202122472789.9U CN202122472789U CN216903097U CN 216903097 U CN216903097 U CN 216903097U CN 202122472789 U CN202122472789 U CN 202122472789U CN 216903097 U CN216903097 U CN 216903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cooling system
mounting hole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27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辉
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uwashik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uwashik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uwashik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uwashik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727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3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3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3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水冷板,所述水冷板的一侧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若干组冷却管,冷却管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两个集流器,集流器至少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在集流器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水管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另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二水管接口;所述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水冷板连通。本发明增加了流道深度,保证冷却液有足够的容积,冷却系统的压降较低,换热效率更高,同时,流量均匀性和压降得到有效保证,提高了系统的被动散热效果,大大提高了系统维护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在持续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若这些热量散发不及时,则可能导致汽车动力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液冷冷却系统,例如水冷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流量均匀性和压降大小是衡量冷却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若冷却系统发生故障,维护人员的检修便捷性也是冷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有的冷却系统中,冷却系统的管路设计多种多样,冷却流道一般都较浅,冷却系统的流量均匀性差、系统压降大、被动冷却效果较差,为了保证良好的冷却效果,常需要用户花费大量精力用于调整冷却系统的流量均衡性与压降,属于主动冷却,当冷却系统出现故障时,又对冷却系统的维护便捷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流量均匀性差、系统压降大、被动冷却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却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水冷板,所述水冷板的一侧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若干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至少两个集流器,所述集流器至少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安装孔;
第一连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在集流器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水管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另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二水管接口;
所述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水冷板连通。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集流器包括第一集流器和第二集流器,所述第一集流器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上部的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本体下部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部,以及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一侧,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流器包括第一进水组件,所述第一进水组件的一部分收容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进水组件的另一部分延伸至该第一安装孔的外部空间,所述第一进水组件被配置为与第一连接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孔可用于第二连接件的安装,该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三水管接口,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四水管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集流器的结构与第一集流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集流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垫片,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固定螺丝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固定螺丝,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穿过该固定部,以实现第一集流器和第二集流器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集流器包括第二进水组件,该第二进水组件用于将冷却液输送至通过第二集流器连接的各冷却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板的数量为8个,每两个水冷板堆叠设置,分为两组,其中一组4个水冷板与另一组4个水冷板相互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共有16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2个,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为2个。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本发明采用若干组冷却管、至少两个水冷板以及至少两个集流器形成冷却系统的冷却流道,大大增加了流道深度,保证冷却液有足够的容积,冷却系统的压降较低,换热效率更高。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冷却系统整体呈对称结构,流量均匀性和压降得到有效保证,系统冷却效果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冷却流道加深后,系统可以容纳更多的冷却液,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被动散热效果,可以减少用户主动冷却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示了用户的体验感。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本发明中第一集流器和第二集流器通过分别设置在各自表面的连接部固定,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冷却管与第一集流器的可拆卸连接,冷却管与水冷板之间也是可拆卸连接的,当冷却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实现冷却系统的快速拆卸,大大提高了系统维护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冷却系统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流器与第二集流器的组装示意图。
其中:1、水冷板101、第一接口102、第二接口2、冷却管201、第一端202、第二端3、第一集流器301、第一进水组件302、本体303、第一安装孔304、第二安装孔305、第一连接部306、固定部4、第二集流器401、第二连接部402、第二进水组件5、第一连接件501、第一水管接口502、第二水管接口6、第二连接件601、第三水管接口602、第四水管接口7、第一固定螺丝8、垫片9、第二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4,本实施例一种冷却系统,可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水冷板1,水冷板1整体呈长条形,水冷板1的内部具有允许冷却液流通的流道,水冷板1可用于给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电源例如电池包(图中未示出)散热,使用时,可以在水冷板1的表面涂覆导热垫,然后将导热垫与电池包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池包的散热。
水冷板1的一侧包括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均与水冷板1的内部流道连通,如图2所示,第一接口101位于水冷板1的一侧底部,第二接口102位于水冷板1的一侧顶部,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用于水冷板1与冷却管2的连接。
冷却管2,冷却管2具有若干组,每一组冷却管2分别具有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请参阅图2,若干组冷却管2的结构均是相同的,冷却管2的一端例如第二端202,用于与水冷板1连通,冷却管2的另一端例如第一端201,用于与集流器连通。
至少两个集流器,如图2所示,每个集流器应至少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安装孔303,集流器可用于将两侧的冷却管2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冷却系统的冷却流道深度。
第一连接件5,可通过该第一安装孔303安装在集流器上,第一连接件5的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201连接的第一水管接口501,该第一连接件5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另一组冷却管第一端201连接的第二水管接口502;冷却管2的第二端202与水冷板1连通,本发明中,若干组冷却管、至少两个水冷板以及至少两个集流器形成冷却系统的冷却流道,大大增加了流道深度,保证冷却液有足够的容积,冷却系统的压降较低,换热效率更高。
具体地,集流器包括第一集流器3和第二集流器4,如图3、图4所示,第一集流器3包括本体302,位于该本体302上部的第一安装孔303,位于该本体302下部的第二安装孔304,第一连接部305,以及固定部306,第一连接部305设置在本体302的外表面一侧,固定部306设置在本体302的外表面。
第一集流器3包括第一进水组件301,该第一进水组件301的一部分收容在第一安装孔303内,第一进水组件301的另一部分延伸至该第一安装孔303的外部空间,第一进水组件301的内部中空,第一进水组件301被配置为与第一连接件5连通,冷却液例如冷水可以从第一进水组件301进入,经由第一连接件5后输送至各冷却管2。
第二安装孔304可用于第二连接件6的安装,该第二连接件6的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201连接的第三水管接口601,该第二连接件6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202连接的第四水管接口602,第二安装孔304靠近第二连接件6的一侧开口,第二安装孔304的其余侧面为封闭状态,从而在第一集流器3的下部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当第二连接件6安装在第二安装孔304后,第二连接件6与第一集流器3组成封闭系统,保证冷却液在冷却系统内部的循环。
第二集流器4的结构与第一集流器3的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第二集流器4包括与第一连接部305对应的第二连接部401,该第二连接部402与第一连接部305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05为带有通孔的固定柱,固定柱的轴心线呈水平方向,第一连接部305的材质为塑胶,第二连接部402也可以为带有通孔的固定柱,第二连接部402也的材质为塑胶,第二连接部402可用于与第一连接部305连接,进而实现第二集流器4与第一集流器3的固定。
第一连接部305和第二连接部401之间设置有垫片402,该第一连接部305和第二连接部401通过第一固定螺丝7连接,垫片402的中央开孔,对第一连接部305和第二连接部401的连接起到固定、缓冲作用,本发明中第一集流器3和第二集流器4通过分别设置在各自表面的连接部固定,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5实现冷却管2与第一集流器3的可拆卸连接,冷却管2与水冷板1之间也是可拆卸连接的,当冷却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实现冷却系统的快速拆卸,大大提高了系统维护的便捷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固定螺丝9,该第二固定螺丝9穿过固定部306,固定部306呈竖直方向设置,以实现第一集流器3和第二集流器4的进一步固定。
第二集流器4包括第二进水组件402,该第二进水组件402用于将冷却液输送至通过第二集流器4连接的各冷却管。
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水冷板1的数量为8个,每两个水冷板堆叠设置,8个水冷板1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4个水冷板与另一组4个水冷板相互对称;作为对应,冷却管2共有16组,第一集流器3的数量为2个,第二集流器4的数量为2个,例如,1个第一集流器3和1个第二集流器4组装后设置在1组4个水冷板1的一侧,由于组装好的第一集流器3和第二集流器4一侧共有4个水管接口,例如第一水管接口501、第三水管接口601等,相应地,在第二集流器4的一侧例如左侧与水冷板1之间的区域,应通过4组冷却管2来分别实现4个水管接口与水冷板1的连接,同样的,在第一集流器3的一侧例如右侧与水冷板1之间的区域,应通过4组冷却管2来分别实现另外4个水管接口与水冷板1的连接,以上完成了8个水冷板1一侧冷却流道的安装,同理,在上述冷却流道的对称侧,可以实现另外1组共2个集流器和8组冷却管2的安装,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冷却系统整体呈对称结构,流量均匀性和压降得到有效保证,系统冷却效果更好。
本发明采用若干组冷却管、至少两个水冷板以及至少两个集流器形成冷却系统的冷却流道,大大增加了流道深度,保证冷却液有足够的容积,冷却系统的压降较低,换热效率更高;冷却系统整体呈对称结构,流量均匀性和压降得到有效保证,系统冷却效果更好;冷却流道加深后,系统可以容纳更多的冷却液,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被动散热效果,可以减少用户主动冷却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示了用户的体验感;本发明中第一集流器和第二集流器通过分别设置在各自表面的连接部固定,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冷却管与第一集流器的可拆卸连接,冷却管与水冷板之间也是可拆卸连接的,当冷却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实现冷却系统的快速拆卸,大大提高了系统维护的便捷性。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可以理解为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水冷板,所述水冷板的一侧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若干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分别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至少两个集流器,所述集流器至少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安装孔;
第一连接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在集流器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水管接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另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二水管接口;
所述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水冷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包括第一集流器和第二集流器,所述第一集流器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上部的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本体下部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部,以及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一侧,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器包括第一进水组件,所述第一进水组件的一部分收容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进水组件的另一部分延伸至该第一安装孔的外部空间,所述第一进水组件被配置为与第一连接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可用于第二连接件的安装,该第二连接件的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三水管接口,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侧包括用于与其中一组冷却管第一端连接的第四水管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器的结构与第一集流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集流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垫片,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固定螺丝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螺丝,所述第二固定螺丝穿过该固定部,以实现第一集流器和第二集流器的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器包括第二进水组件,该第二进水组件用于将冷却液输送至通过第二集流器连接的各冷却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的数量为8个,每两个水冷板堆叠设置,分为两组,其中一组4个水冷板与另一组4个水冷板相互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共有16组,第一集流器的数量为2个,第二集流器的数量为2个。
CN202122472789.9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冷却系统 Active CN216903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2789.9U CN216903097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2789.9U CN216903097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3097U true CN216903097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4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2789.9U Active CN216903097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3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8985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electrical element
CN108847509B (zh) 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KR101781923B1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KR102173362B1 (ko) 전기소자 쿨링모듈
CN116435655A (zh) 液冷装置、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CN213026246U (zh) 一种热交换液冷板结构
CN216903097U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107121000B (zh) 一种内置换热管高效板翅式换热器
CN218568986U (zh) 模组托盘以及电池模组
CN210040305U (zh) 水冷电池箱体
CN217562661U (zh) 电池包
CN217903221U (zh) 一种集成液冷板及一种电池包
CN208111641U (zh) 一种冷却结构
CN217589108U (zh) 一种接头、液冷板及电池
CN217562764U (zh) 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多层电池包
CN220672683U (zh) 一种液冷板和电池包
CN218586123U (zh) 集成液冷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CN220774508U (zh) 冷却装置及动力电池
CN218472071U (zh) 柱状电芯冷却装置及电池包
CN218827418U (zh) 电池冷却管、电池冷却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9457889U (zh) 液冷板、电池包及配电设备
CN217719761U (zh) 电池包
CN220583152U (zh) 一种层叠内翅片式油冷器
CN209963183U (zh) 一种平板式水冷板
CN21886720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