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5018U - 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5018U
CN216885018U CN202123178620.9U CN202123178620U CN216885018U CN 216885018 U CN216885018 U CN 216885018U CN 202123178620 U CN202123178620 U CN 202123178620U CN 216885018 U CN216885018 U CN 216885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needle
main body
slide
core pu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86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展
陈丹
张佰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786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5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5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5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其中,抽芯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固定垫板,模具主体内形成有用于成型注塑产品的成型腔,注塑产品设有侧抽孔,模具主体能够朝向或背离固定垫板方向移动,模具主体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抽芯结构包括固定柱和斜针,固定柱与固定垫板连接,并插设于第一滑道内,斜针连接于固定柱背离固定垫板的一端,并插设于第二滑道内,斜针背离固定柱的一端能够于模具主体移动时插入或脱离注塑产品的侧抽孔。本申请提供的抽芯结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够有效减小注塑模具的体积,并降低注塑模具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中,由于某些产品结构的需要,无法正常脱模,需要做斜抽芯结构,实现抽芯。目前的斜抽芯结构多采用油缸带动芯体运动或是采用机械式抽芯机构,其用于驱动的驱动元件都设置在模具外,驱动元件需要与设置在模具内的多种传动结构连接才能实现抽芯,如此设置的斜抽芯结构使得模具的内部结构设计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抽芯结构,旨在简化模具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抽芯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固定垫板,模具主体内设有用于生产注塑产品的成型腔,所述注塑产品设有侧抽孔,所述模具主体能够朝向或背离所述固定垫板方向移动,所述模具主体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抽芯结构包括:
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垫板连接,并插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内;和
斜针,所述斜针连接于所述固定柱背离所述固定垫板的一端,并插设于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斜针背离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能够于所述模具主体移动时插入或脱离所述注塑产品的侧抽孔。
可选地,定义所述模具主体背离所述固定垫板移动的方向为移动方向,所述第一滑道沿所述移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移动方向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柱的侧面设有第一卡合槽,所述斜针的部分结构插设于所述第一卡合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侧壁在所述第一卡合槽凹设成型的方向上移动;
和/或,所述斜针的侧面设有第二卡合槽,所述固定柱的部分结构插设于所述第二卡合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二卡合槽的槽侧壁在所述第二卡合槽凹设成型的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当所述固定柱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一卡合槽时,所述第一卡合槽凹设成型的方向与所述斜针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当所述斜针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二卡合槽时,所述第二卡合槽凹设成型的方向与所述斜针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滑道内形成有第一台阶面,所述斜针包括:
主体段,所述主体段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另一端能够于所述模具主体移动时插入或脱离所述注塑产品的侧抽孔;和
凸台,所述凸台形成于所述主体段的外表面,所述凸台朝向所述侧抽孔一侧的表面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滑道内还形成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朝向所述侧抽孔一侧;
所述抽芯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凸台。
可选地,所述抽芯结构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模具主体连接,所述导向块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轴线沿所述斜针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斜针的部分结构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
可选地,所述导向块包括:
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与所述模具主体连接;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安装主体连接,并封堵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一滑道连通的一端,所述导向孔设于所述导向部,所述凸台能够与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第二滑道一侧的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斜针的横截面自所述注塑产品朝向所述固定柱方向增大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固定垫板以及抽芯结构,所述模具主体能够朝向或背离所述固定垫板方向移动,模具主体内设有用于生产注塑产品的成型腔,所述注塑产品设有侧抽孔,所述模具主体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抽芯结构包括:
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垫板连接,并插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内;和
斜针,所述斜针连接于所述固定柱背离所述固定垫板的一端,并插设于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斜针背离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能够于所述模具主体移动时插入或脱离所述注塑产品的侧抽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抽芯结构,该抽芯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内,用于对注塑成型的注塑产品进行侧抽芯。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固定垫板,抽芯结构包括固定柱和斜针,固定柱与固定垫板连接,并和斜针分别插设在由模具主体形成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在注塑模具开模时,模具主体将朝背离固定垫板方向移动,此时,固定柱将相对模具主体沿着第一滑道滑动,并带动斜针相对模具主体在第二滑道内滑动,且能够使斜针脱离注塑产品的侧抽孔,完成注塑产品的侧抽芯。本申请提供的抽芯结构能够利用注塑模具自身的脱模结构提供侧抽芯的动力,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够有效减小注塑模具的体积,并降低注塑模具制作成本。并能够让注塑产品更简便快捷的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注塑模具 200 模具主体
100 抽芯结构 200a 第一滑道
10 固定柱 200b 第一台阶面
10a 第一卡合槽 200c 第二台阶面
11 固定主体 200d 第二滑道
12 卡合块 200e 让位间隙
20 斜针 51 活动垫板
20a 第二卡合槽 52 行位
21 主体段 53 公模仁
22 凸台 54 公模板
30 弹性件 55 母模板
40 导向块 300 固定垫板
41 安装主体 400 注塑产品
42 导向部 400a 侧抽孔
42a 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中的斜抽芯结构用于驱动抽芯的驱动元件都设置在模具外,驱动元件需要与设置在模具内的多种传动结构连接才能实现抽芯,如此设置的斜抽芯结构使得模具的内部结构设计复杂,制作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1000,参见图1和图2。在图1和图2中,a所指的方向即为模具主体200能向固定垫板300移动的方向,b所指的方向即为模具主体200背离固定垫板300移动的方向,也即移动方向。
该注塑模具1000包括模具主体200、固定垫板300以及抽芯结构100。模具主体200内设有用于生产注塑产品400的成型腔,生产的注塑产品400设有侧抽孔400a。模具主体200能够朝向或背离固定垫板300方向移动,模具主体200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滑道200a和第二滑道200d。
具体地,模具主体200包括活动垫板51、行位52、公模仁53、公模板54以及母模板55等。其中,成型腔由行位52和公模仁53围合而成。
可以理解,侧抽孔400a即为注塑产品400上孔轴线偏离注塑模具1000的开模方向而设置的孔。注塑产品400设有的侧抽孔400a可以为内侧抽孔400a,也可以为外侧抽孔400a,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当侧抽孔400a为内侧抽孔400a时,第一滑道200a由活动垫板51和公模板54形成,第二滑道200d由行位52形成。当侧抽孔400a为外侧抽孔400a时,第一滑道200a由活动垫板51和公模板54形成,第二滑道200d由行位52和公模板54形成。可以理解,为了方便成型制作,第一滑道200a和第二滑道200d为孔道。
当侧抽孔400a为外侧抽孔400a时,第一滑道200a和第二滑到可以直接连通,或者,也可以为:行位52与公模仁53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200e,第一滑道200a通过让位间隙200e与第二滑道200d连通。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芯结构100,该抽芯结构100包括固定柱10和斜针20,固定柱10与固定垫板300连接,并插设于第一滑道200a内,斜针20连接于固定柱10背离固定垫板300的一端,并插设于第二滑道200d内,斜针20背离固定柱10的一端能够于模具主体200移动时插入或脱离注塑产品400的侧抽孔400a。
其中,将斜针20连接于固定柱10的端部可以使固定柱10更大范围设于第一滑道200a内结构,并被第一滑道200a限位,提高固定柱10移动的稳定性。
第一滑道200a为供固定柱10移动的轨道,固定柱10可以至少部分结构插设在第一滑道200a内。第二滑道200d为供斜针20移动的轨道,斜针20的至少部分结构插设在第二滑道200d内。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柱10可以部分结构插设在第一滑道200a内,并部分结构显露在让位间隙200e内与斜针20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斜针20可以部分结构插设在第二滑道200d内,并部分结构显露在让位间隙200e内与固定柱10连接。当模具主体200背离固定垫板300移动时,与固定柱10连接的斜针20将抽离侧抽孔400a,并进一步移动至让位间隙200e内。可以理解,第一滑道200a通过让位间隙200e与第二滑道200d连通,能够让斜针20和固定柱10的连接端能够更好的移动,防止结构卡死。
定义模具主体200背离固定垫板300移动的方向为移动方向,第一滑道200a和第二滑道200d可以都与移动方向呈夹角设置,即偏离移动方向设置。例如,第一滑道200a和第二滑道200d可以偏离移动方向设置,并沿同一方向延伸设置。此时,斜针20和固定柱10连接的一端可以为固定连接,固定柱10可以通过滑轨等结构与固定垫板300活动连接。可以理解,固定垫板300能够带动固定柱10和斜针20移动,将固定柱10和固定垫板300活动连接是为了避免结构卡死,并减小抽芯结构100与模具主体200间的应力。
为了使结构更紧凑,并提高斜针20抽离侧抽孔400a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滑道200a沿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滑道200d偏离移动方向设置。此时,固定柱10可以和固定垫板30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还能够防止固定柱10与固定垫板300脱离而影响抽芯,提高抽芯作业的可靠性。将固定柱10活动连接于斜针20可以避免结构卡死,并减小抽芯结构100和模具主体200间的应力,减小注塑模具1000的损耗。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道200d的偏离的方向以及偏离角度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保证模具主体200背离固定垫板300移动时,斜针20能够移动对应距离即可,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例如,当模具主体200背离固定垫板300移动10mm,斜针20可以朝抽离侧抽孔400a方向移动9mm。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的“端部”不限于端面,还可以理解为邻近端面的一段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抽芯结构100,该抽芯结构100应用于注塑模具1000内,用于对注塑成型的注塑产品400进行侧抽芯。注塑模具1000包括模具主体200和固定垫板300,抽芯结构100包括固定柱10和斜针20,固定柱10与固定垫板300连接,并和斜针20分别插设在由模具主体200形成的第一滑道200a和第二滑道200d内。在注塑模具1000开模时,模具主体200将朝背离固定垫板300方向移动,此时,固定柱10将相对模具主体200沿着第一滑道200a滑动,并带动斜针20相对模具主体200在第二滑道200d内滑动,且能够使斜针20脱离注塑产品400的侧抽孔400a,完成注塑产品400的侧抽芯。本申请提供的抽芯结构100能够利用注塑模具1000自身的脱模结构提供侧抽芯的动力,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够有效减小注塑模具1000的体积,并能够让注塑产品400更简便快捷的脱出。
本申请提供的抽芯结构100可以运用于精密的注塑模具中,以生产带内扣不易脱出的注塑产品400。本申请提供的抽芯结构100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紧凑、制造方便,具有广泛的用途。对注塑产品400的侧抽孔400a进行抽芯安全可靠,能实现注塑产品400的自动化生产,并通过简化模具结构和减低脱模力来有效降低同类制品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当第一滑道200a沿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滑道200d偏离移动方向设置时,固定柱10可以与固定垫板300固定连接,这里所述的固定连接是指固定柱1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制作、以及螺栓或螺钉固定等方式与固定垫板300连接成一个整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制作安装,固定柱10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与固定垫板300连接。
斜针20可以通过弹簧或者弹力胶等弹性元件与固定柱10的端部连接,或者斜针20还可以使用链条等方式连接于固定柱10的端部。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斜针20和固定柱10还可以通过卡接移动的方式直接连接。例如,固定柱10的侧面设有第一卡合槽10a,斜针20的部分结构插设于第一卡合槽10a内,并能够沿第一卡合槽10a的槽侧壁在第一卡合槽10a凹设成型的方向上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斜针20的表面可以凸设有第一插片,第一插片插设在第一卡和槽内。当模具主体200背离固定垫板300移动时,与固定垫板300连接的固定柱10将固定不动,斜针20将被固定柱10带动而相对模具主体200沿着第二滑道200d移动,以抽离侧抽孔400a。此时,第一插片会与第一卡合槽10a的槽侧壁抵接,并自所述第一卡合槽10a槽底壁向槽口方向移动,且不会脱离第一卡合槽10a。
为了保证斜针20抽离侧抽孔400a时方向的准确性,提高抽芯效果。当固定柱10的侧面设有第一卡合槽10a时,第一卡合槽10a凹设成型的方向(即图2中c所指的方向)与斜针20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这也就是说,固定柱10在对斜针20施加自模具主体200向固定垫板300方向的拉力时,拉力会被复分解在斜针20沿第二滑道200d移动的方向上,以及分解在斜针20自所述第一卡合槽10a槽底壁向槽口方向移动的方向上。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固定柱10和斜针20之间力的传递效率,提高斜针20抽离侧抽孔400a的效果。
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柱10可以不设有第一卡合槽10a,而在斜针20的侧面设有第二卡合槽20a,固定柱10的部分结构插设于第二卡合槽20a内,并能够沿第二卡合槽20a的槽侧壁在第二卡合槽20a凹设成型的方向上移动。同理,此时,固定柱10的端部则可以设有第二插片,第二插片可以活动插设在第二卡合槽20a内。同理,为了保证斜针20抽离侧抽孔400a时方向的准确性,提高抽芯效果,当斜针20的侧面设有第二卡合槽20a时,第二卡合槽20a凹设成型的方向(即图2中d所指的方向)与斜针20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固定柱10与斜针20连接一端的侧表面形成有第一卡合槽10a,斜针20与固定柱10连接一端的侧表面形成有第二卡合槽20a,斜针20端部的部分结构插设在第一卡合槽10a内,固定柱10端部的部分结构插设在第二卡合槽20a内。如此设置,还能够简化抽芯结构100,便于抽芯结构100制作加工,并能够提高固定柱10和斜针20自身结构的强度,避免斜针20插入第一卡合槽10a的部分结构与斜针20的主体段21断裂,可避免固定柱10插入第二卡合槽20a内的部分结构与固定主体11断裂。
为了便于成型加工,第一卡合槽10a和第二卡合槽20a相对两侧的槽侧壁贯穿固定柱10。相对两侧是指如图2中,与剖面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如此是为了保证在固定柱1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卡合槽10a有相对的两侧槽侧壁供斜针20抵接移动。并保证在斜针20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卡合槽20a有相对两侧的槽侧壁供固定柱10抵接移动。
参见图2,固定柱10可以包括固定主体11和卡合块12,固定主体11和卡合块12围合形成第一卡合槽10a。在自第一卡合槽10a的槽底壁朝向槽口方向上,定义卡合块12形成的第一卡合槽10a与斜针20抵接的槽侧壁的深度为H1,固定主体11形成第一卡合槽10a形成的槽侧壁的深度为H2,H1<H2。如此可以尽可能保证斜针20相对固定柱10移动时,其在移动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滑道200a内,从而能够减小模具主体200内形成的供抽芯结构100移动的空间,使模具主体200结构更紧凑。当然,为了进一步使模具主体200的结构更紧凑,可以让斜针20在相对固定柱10移动时,斜针20在移动方向上的投影始终在第一滑道200a内。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第二滑道200d内形成有第一台阶面200b,斜针20包括主体段21和凸台22,主体段21的一端与固定柱10连接,另一端能够于模具主体200移动时插入或脱离注塑产品400的侧抽孔400a,凸台22形成于主体段21的外表面,凸台22朝向侧抽孔400a一侧的表面能够抵接于第一台阶面200b。
可以理解,第二滑道200d可以包括多个孔段,其中相邻的两个孔段的孔径不同,以形成第一台阶面200b。或者,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道200d内可以设有凸起,以形成第一台阶面200b。在模具主体200朝向固定垫板300移动时,主体段21将带动凸台22朝向注塑产品400方向移动。当移动到位时,凸台22将与第一台阶面200b抵接,以通过凸台22限位斜针20,防止斜针20继续移动,影响注塑产品400的成型效果。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第二滑道200d内还形成有第二台阶面200c,第二台阶面200c位于第一台阶面200b朝向侧抽孔400a一侧;抽芯结构100还包括弹性件30,弹性件30设于第二滑道200d内,弹性件30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二台阶面200c和凸台22。
弹性件30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套等结构。当斜针20插设在侧抽孔400a内时,弹性件30处于压缩状态。当模具主体200背离固定垫板300移动时,斜针20不仅可以在固定柱10拉动下抽离侧抽孔400a,弹性件30还可以通过凸台22对斜针20施加推力,以进一步为斜针20抽离侧抽孔400a提供动力,提高抽离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斜针20背离第二台阶面200c的一端与凸台22抵接,如此可以简化斜针20的结构,方便斜针20制作加工。如此也意味着,当斜针20插设在侧抽孔400a内时,弹性件30将被抵接限位于第一台阶面200b和第二台阶面200c之间。可以理解,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斜针20表面设有其他结构与弹性件30背离第二台阶面200c的一端抵接,以保证弹性件30可以推动斜针20移动即可。
为了限位弹性件30形变方向,弹性件30可以与第二滑道200d的内侧壁抵接。
可以理解,第二台阶面200c也可以是由两个孔段的孔径不同形成。或者,可以是第二滑道200d内设有的凸起形成。为了方便行位52加工制作形成第二滑道200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200b和第二台阶面200c均由不同孔径的孔段形成。如此,第二滑道200d至少部分可以与斜针20的大小适配,以进一步限位斜针20的移动方向,保证抽芯效果,提高产品的成型率。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抽芯结构100还包括导向块40,导向块40与模具主体200连接,导向块40设有导向孔42a,导向孔42a的轴线沿斜针20的延伸方向设置,斜针20的部分结构穿设于导向孔42a内。
为了方便结构连接安装,导向块40与行位52连接。导向块40的设置能够为斜针20移动到导向,斜针20移动的稳定性,避免斜针20晃动损伤注塑产品400。
参见图2,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导向块40包括安装主体41和导向部42,安装主体41与模具主体200连接,导向部42与安装主体41连接,并封堵第二滑道200d与第一滑道200a连通的一端,导向孔42a设于导向部42,凸台22能够与导向部42朝向第二滑道200d一侧的表面抵接。
斜针20在抽离侧抽孔400a时,凸台22会自第一台阶面200b朝向导向部42移动,并能够于移动时与导向部42朝向第二滑道200d一侧的表面抵接。可以理解,让导向部42封堵第二滑道200d连接第一滑道200a的一端能够限制斜针20抽离侧抽孔400a的距离,避免斜针20抽离第二滑道200d的结构过多而损坏或脱离第二滑道200d,并能避免斜针20由于抽离第二滑道200d的结构过多而与模具主体200发生碰撞。
为了便于安装主体41与行位52连接安装,并方便导向孔42a加工制作,导向块40背离斜针20的表面可以在垂直于斜针20延伸方向上倾斜。为了进一步限位模具主体200朝向固定垫板300移动时斜针20移动的范围,固定柱10背离固定垫板300的端面可以与导向块40背离斜针20的表面抵接。
为了提高导向块40与行位52连接安装的稳定性,行位52形成有供安装主体41插入的安装槽,参见图2。
在本申请的一例实施例中,斜针20的横截面自注塑产品400朝向固定柱10方向增大设置。
斜针20的横截面可以理解为主体段21的横截面。主体段21可以自注塑产品400朝向固定柱10方向逐渐增大设置。或者,主体段21可以分为多段,在注塑产品400朝向固定柱10方向上,每一段的横截面增大设置。将斜针20的横截面增大设置可以增强斜针20的结构强度,避免斜针20移动时变形、甚至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固定垫板,模具主体内设有用于生产注塑产品的成型腔,所述注塑产品设有侧抽孔,所述模具主体能够朝向或背离所述固定垫板方向移动,所述模具主体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抽芯结构包括:
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垫板连接,并插设于所述第一滑道内;和
斜针,所述斜针连接于所述固定柱背离所述固定垫板的一端,并插设于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斜针背离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能够于所述模具主体移动时插入或脱离所述注塑产品的侧抽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模具主体背离所述固定垫板移动的方向为移动方向,所述第一滑道沿所述移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移动方向呈夹角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的侧面设有第一卡合槽,所述斜针的部分结构插设于所述第一卡合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侧壁在所述第一卡合槽凹设成型的方向上移动;
和/或,所述斜针的侧面设有第二卡合槽,所述固定柱的部分结构插设于所述第二卡合槽内,并能够沿所述第二卡合槽的槽侧壁在所述第二卡合槽凹设成型的方向上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固定柱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一卡合槽时,所述第一卡合槽凹设成型的方向与所述斜针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当所述斜针的侧面设有所述第二卡合槽时,所述第二卡合槽凹设成型的方向与所述斜针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道内形成有第一台阶面,所述斜针包括:
主体段,所述主体段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另一端能够于所述模具主体移动时插入或脱离所述注塑产品的侧抽孔;和
凸台,所述凸台形成于所述主体段的外表面,所述凸台朝向所述侧抽孔一侧的表面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道内还形成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朝向所述侧抽孔一侧;
所述抽芯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凸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结构还包括:
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模具主体连接,所述导向块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轴线沿所述斜针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斜针的部分结构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包括:
安装主体,所述安装主体与所述模具主体连接;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安装主体连接,并封堵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一滑道连通的一端,所述导向孔设于所述导向部,所述凸台能够与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第二滑道一侧的表面抵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针的横截面自所述注塑产品朝向所述固定柱方向增大设置。
10.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模具主体、固定垫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抽芯结构。
CN202123178620.9U 2021-12-15 2021-12-15 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Active CN216885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8620.9U CN216885018U (zh) 2021-12-15 2021-12-15 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8620.9U CN216885018U (zh) 2021-12-15 2021-12-15 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5018U true CN216885018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8620.9U Active CN216885018U (zh) 2021-12-15 2021-12-15 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5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3354B (zh) 抽芯机构及模具
CN216885018U (zh) 抽芯结构和注塑模具
CN110682507A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20659175U (zh) 一种双象鼻隐形拉链头模具
CN109866397B (zh) 一种组合滑块横向法向二次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7144712U (zh) 一种用于生产卫浴基座组件的注塑模具
CN209766839U (zh) 一种Pin针垂直摆放保护装置
CN210308890U (zh) 注塑模具
CN216465953U (zh) 一种倒扣型塑料件二次抽芯机构
CN216423318U (zh) 一种机械式定向斜抽机构
CN220373810U (zh) 汽车空调进风口注塑模具方导柱防退锁模机构
CN217144730U (zh) 一种用于生产卫浴门转接件的注塑模具
CN219966390U (zh) 一种用于离合器壳体的压铸模具
CN220052746U (zh) 一种斜顶的延迟顶出机构
CN110126223B (zh) 精密接插件让位滑块强脱模具结构
CN217514451U (zh) 一种用于成型多孔类塑件的自动抽芯式塑模结构
CN111516219B (zh) 模具的抽芯结构
CN220841305U (zh) 一种具有防退功能的抽芯机构及其注塑模具
CN218966032U (zh) 注塑模具
CN218399274U (zh) 双向顶出模具
CN220407055U (zh) 一种压铸模具的斜面滑块结构
CN219727058U (zh) 一种车载导航后壳成型模具的行位机构
CN215151433U (zh) 滑块内置斜楔抽芯结构的塑胶模具
CN117565340A (zh) 一种用于流道与产品分离的结构及模具
CN212554859U (zh) 一种带有延迟滑块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