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1448U -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1448U
CN216861448U CN202123168208.9U CN202123168208U CN216861448U CN 216861448 U CN216861448 U CN 216861448U CN 202123168208 U CN202123168208 U CN 202123168208U CN 216861448 U CN216861448 U CN 216861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bottom plate
intelligent seat
motor
speed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82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uxi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1682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1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1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1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涉及智能座椅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端一侧开设有齿槽,所述主体的底端中部活动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槽相适配,所述齿槽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可以与列车车体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座椅的安装,通过底板上表面的第一电机可以驱动齿轮与齿槽相适配,从而可以带动主体进行旋转,通过支柱可以使底板与主体进行连接,通过限位柱内部的电磁铁通电可以对限位销进行吸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工具也在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出行工具都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比如汽车、火车、飞机、地铁等各种各样,而高铁也是其中之一,高铁在每次行驶至终点站后,经修整以后会向反方向行驶,此时为了乘客有更好的乘坐体验,列车内部往往会对座位进行180°的旋转,从而可以使乘客面向始终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但现有的都需要乘务人员手动对其进行翻转,比较耗时耗力非常的不方便,需要一种可以自动翻转的智能座椅来解决此问题。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821515638.9中公开有一种多功能高铁座椅,包括座椅和桌板,所述座椅的靠背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合页,所述弹簧合页与桌板的转动连接,所述座椅的靠背后侧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桌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桌板和挂钩之间通过固定环相连接,所述桌板远离座椅的靠背的一侧安装有二维码扫描器,所述座椅的靠背后侧固定安装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内腔插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周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底端通过黏胶粘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形状设置为中空的圆台,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固定板的底端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板底端还安装有顶灯。该多功能高铁座椅,在使用过程中,不具有自动旋转的功能,需要乘务员手动翻转,非常麻烦的缺点,以及不能有效的减轻乘客因长时间乘车带来的劳累感,不够舒适乘坐体验不好的问题
因此,提出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多功能高铁座椅,在使用过程中,不具有自动旋转的功能,需要乘务员手动翻转,非常麻烦的缺点,以及不能有效的减轻乘客因长时间乘车带来的劳累感,不够舒适乘坐体验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端一侧开设有齿槽,所述主体的底端中部活动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槽相适配,所述齿槽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顶端与限位孔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圆弧状其圆弧角度为180°,所述弹簧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不受磁场影响,所述限位销为铁制品。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部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摩器。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器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按摩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扶手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旋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活动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的内部开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头枕,所述头枕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头枕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壳。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腔的内部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相适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可以与列车车体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座椅的安装,通过底板上表面的第一电机可以驱动齿轮与齿槽相适配,从而可以带动主体进行旋转,通过支柱可以使底板与主体进行连接,通过限位柱内部的电磁铁通电可以对限位销进行吸附,并在克服弹簧弹力后向下移动,以此可以断开与限位孔的限位,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主体转动,完成后电磁铁断电,在弹簧的弹力下向上推动限位销与限位孔相互限位,从而实现锁死,防止列车行进时座椅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在列车到达终点站后自动对座位进行方向的调换,更接节省列车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架可以实现主体与靠背的连接,通过扶手可以在乘坐时放置手臂,从而在乘坐时舒适,通过转动旋钮可以控制伸缩杆的伸与缩回,以此可以带动按摩器在活动腔内伸出与缩回,通过按摩器内部的气泵与一侧的气囊相适配,可以在用户乘坐列车时为期提供腿部按摩,以减轻用户在外出时腿部的劳累,从而增加用户乘车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旋钮的另一功能可以控制第二电机的启停与正反转,以此可以带动螺杆旋转并与螺纹孔相适配,从而带动头枕在移动腔内上下移动,通过两个限位杆可以使头枕在移动时更加平稳,保护壳可以在头枕移动时带动其一同移动,进而可以通过保护壳在头枕移动时对移动腔内部的结构进行遮挡并防护,以此可以防止移动的头枕对乘客造成夹伤,从而在使用时更加安全,通过头枕的移动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身高进行调整,以便乘客在乘坐时更加舒适,以减少长期乘车时带来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第一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第二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D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2、齿槽;3、支柱;4、底板;5、第一电机;6、齿轮;7、滑槽;8、限位孔;9、限位柱;10、弹簧;11、电磁铁;12、限位销;13、活动腔;14、伸缩杆;15、按摩器;16、气泵;17、气囊;18、支撑架;19、扶手;20、旋钮;21、靠背;22、移动腔;23、限位杆;24、头枕;25、螺纹孔;26、保护壳;27、第二电机;28、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4与5,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包括主体1,主体1的底端一侧开设有齿槽2,主体1的底端中部活动连接有支柱3,支柱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4,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6,齿轮6与齿槽2相适配,齿槽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8,底板4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9,限位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铁11,弹簧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销12,限位销12的顶端与限位孔8相适配,滑槽7圆弧状其圆弧角度为180°,弹簧10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不受磁场影响,限位销12为铁制品。
本实施例中,通过底板4可以与列车车体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座椅的安装,通过底板4上表面的第一电机5可以驱动齿轮6与齿槽2相适配,从而可以带动主体1进行旋转,通过支柱3可以使底板4与主体1进行连接,通过限位柱9内部的电磁铁11通电可以对限位销12进行吸附,并在克服弹簧10弹力后向下移动,以此可以断开与限位孔8的限位,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电机5带动主体1转动,完成后电磁铁11断电,在弹簧10的弹力下向上推动限位销12与限位孔8相互限位,从而实现锁死,防止列车行进时座椅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在列车到达终点站后自动对座位进行方向的调换,更接节省列车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与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是,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3,活动腔13的内部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4,两个伸缩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摩器15。
具体是,按摩器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6,按摩器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囊17。
具体是,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8,支撑架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19,扶手19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旋钮20。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架18可以实现主体1与靠背21的连接,通过扶手19可以在乘坐时放置手臂,从而在乘坐时舒适,通过转动旋钮20可以控制伸缩杆14的伸与缩回,以此可以带动按摩器15在活动腔13内伸出与缩回,通过按摩器15内部的气泵16与一侧的气囊17相适配,可以在用户乘坐列车时为期提供腿部按摩,以减轻用户在外出时腿部的劳累,从而增加用户乘车的舒适度。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与7,本实施例是在例1或例2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具体是,两个支撑架18之间活动连接有靠背21,靠背21的内部开设有移动腔22,移动腔22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3。
具体是,限位杆23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头枕24,头枕24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25,头枕2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壳26。
具体是,移动腔22的内部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7,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28,螺杆28与螺纹孔25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通过旋钮20的另一功能可以控制第二电机27的启停与正反转,以此可以带动螺杆28旋转并与螺纹孔25相适配,从而带动头枕24在移动腔22内上下移动,通过两个限位杆23可以使头枕24在移动时更加平稳,保护壳26可以在头枕24移动时带动其一同移动,进而可以通过保护壳26在头枕24移动时对移动腔22内部的结构进行遮挡并防护,以此可以防止移动的头枕24对乘客造成夹伤,从而在使用时更加安全,通过头枕24的移动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身高进行调整,以便乘客在乘坐时更加舒适,以减少长期乘车时带来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4可以与列车车体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座椅的安装,通过底板4上表面的第一电机5可以驱动齿轮6与齿槽2相适配,从而可以带动主体1进行旋转,通过支柱3可以使底板4与主体1进行连接,通过限位柱9内部的电磁铁11通电可以对限位销12进行吸附,并在克服弹簧10弹力后向下移动,以此可以断开与限位孔8的限位,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电机5带动主体1转动,完成后电磁铁11断电,在弹簧10的弹力下向上推动限位销12与限位孔8相互限位,从而实现锁死,防止列车行进时座椅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在列车到达终点站后自动对座位进行方向的调换,更接节省列车工作人员的劳动力,通过支撑架18可以实现主体1与靠背21的连接,通过扶手19可以在乘坐时放置手臂,从而在乘坐时舒适,通过转动旋钮20可以控制伸缩杆14的伸与缩回,以此可以带动按摩器15在活动腔13内伸出与缩回,通过按摩器15内部的气泵16与一侧的气囊17相适配,可以在用户乘坐列车时为期提供腿部按摩,以减轻用户在外出时腿部的劳累,从而增加用户乘车的舒适度,通过旋钮20的另一功能可以控制第二电机27的启停与正反转,以此可以带动螺杆28旋转并与螺纹孔25相适配,从而带动头枕24在移动腔22内上下移动,通过两个限位杆23可以使头枕24在移动时更加平稳,保护壳26可以在头枕24移动时带动其一同移动,进而可以通过保护壳26在头枕24移动时对移动腔22内部的结构进行遮挡并防护,以此可以防止移动的头枕24对乘客造成夹伤,从而在使用时更加安全,通过头枕24的移动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身高进行调整,以便乘客在乘坐时更加舒适,以减少长期乘车时带来的不适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底端一侧开设有齿槽(2),所述主体(1)的底端中部活动连接有支柱(3),所述支柱(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6),所述齿轮(6)与齿槽(2)相适配,所述齿槽(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孔(8),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9),所述限位柱(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铁(11),所述弹簧(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销(12),所述限位销(12)的顶端与限位孔(8)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7)圆弧状其圆弧角度为180°,所述弹簧(10)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不受磁场影响,所述限位销(12)为铁制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腔(13),所述活动腔(13)的内部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4),两个所述伸缩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按摩器(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器(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6),所述按摩器(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囊(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8),所述支撑架(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扶手(19),所述扶手(19)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旋钮(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架(18)之间活动连接有靠背(21),所述靠背(21)的内部开设有移动腔(22),所述移动腔(22)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3)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头枕(24),所述头枕(24)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25),所述头枕(2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壳(2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腔(22)的内部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杆(28),所述螺杆(28)与螺纹孔(25)相适配。
CN202123168208.9U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Active CN216861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8208.9U CN216861448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8208.9U CN216861448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1448U true CN216861448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47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8208.9U Active CN216861448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1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4751U (zh) 一种既可站立又可平躺的电动轮椅
CN209870194U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
CN202459002U (zh) 自助式轮椅护理床
CN216861448U (zh) 一种用于高铁列车的智能座椅
CN212853775U (zh) 一种具有束缚功能的精神病医院用情绪缓解座椅
CN110040049B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及其使用方法
CN112369849A (zh) 斜推式多功能助老椅
CN210930424U (zh) 一种自动调节座椅
CN211995269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升降调节装置
CN21379935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后靠背的外连接支架
CN213534509U (zh)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
CN212737861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客车座椅
CN214647783U (zh) 一种汽车座椅枕头调节结构
CN215042257U (zh) 一种转动调节固定的农耕机座椅
CN220662345U (zh) 一种汽车座椅连接调节装置
CN209581681U (zh) 具有安全保险装置的电动车
CN218228757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汽车座椅扶手
CN212529570U (zh) 一种舒适度高的汽车座椅
CN213501972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靠背
CN211943051U (zh) 一种车载护腰靠垫
CN110559114A (zh) 一种便于调整坐姿的颈椎牵引椅
CN114851924B (zh) 一种零重力座椅以及包括该座椅的车辆
CN211995577U (zh) 一种便于睡眠的睡眠支架
CN210391279U (zh) 一种新型婴儿推车上的伸缩结构
CN207173376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709, Building 5, Xincheng Baolong Square, Dantu District,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000

Patentee after: Zhenjiang Yaoyu Business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Xie Shanliang

Address before: 541000 No. 13, Zhongshan Middle Road, Xiangshan District,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Qin Ting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710, Building 5, Xincheng Baolong Square, Dantu District,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Xuxia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2709, Building 5, Xincheng Baolong Square, Dantu District,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000

Patentee before: Zhenjiang Yaoyu Business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e Shan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