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2768U - 一种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2768U
CN216822768U CN202220841820.3U CN202220841820U CN216822768U CN 216822768 U CN216822768 U CN 216822768U CN 202220841820 U CN202220841820 U CN 202220841820U CN 216822768 U CN216822768 U CN 216822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air
rib
air outlet
cooking utens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418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王红林
毛龙
李青松
崔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418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2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2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2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粘烹饪器具做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内胆,所述锅体包括外壳和外锅,所述内胆容置在所述外锅内并与所述外锅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所述外锅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外壳与所述外锅之间设有促使外界冷风经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通风孔的风扇,所述锅盖盖合时,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之间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外界的出风通道。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烹饪时,由于加热内胆的热惯性,在米饭煮熟的过程中由于米饭的糊化,米饭会变得很粘,为了避免米饭粘在内胆上,一般在内胆的内壁上需要做不粘涂层,这样一来,便会造成制造成本的上升。为此现有技术中研发了一种水浴加热的烹饪器具,水浴加热能够使得内胆内的米饭受热更为均匀,温度处于110℃左右,所以内胆中的食材不容易粘锅,可以解决不粘的问题,然而由于水浴对锅体的加热温度在110℃以下,因此做饭效率很低,做饭时间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对内胆进行风冷降温,可使内胆的内壁上形成水膜,以防止米饭粘锅,同时还保证了做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内胆,所述锅体包括外壳和外锅,所述内胆容置在所述外锅内并与所述外锅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所述外锅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外壳与所述外锅之间设有促使外界冷风经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通风孔的风扇,所述锅盖盖合时,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之间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外界的出风通道。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内胆包括胆体和设于所述胆体口部的翻边,所述锅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外锅顶部的中环,所述中环的顶面设有围绕所述胆体设置的内挡水筋,所述翻边位于所述内挡水筋上方并与所述内挡水筋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内挡水筋的局部下凹形成导风缺口,所述导风缺口与所述间隙连通。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导风缺口形成用于避让手部的扣手位,所述中环的顶面设有对应所述扣手位的指示标识。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锅盖包括外盖组件和内盖组件,所述外盖组件包括凸台部和围绕在所述凸台部外侧的挡边,所述内盖组件安装在所述凸台部上,所述锅盖盖合时,所述内盖组件与所述翻边密封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凸台部与所述中环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道,所述中环的顶面还设有外挡水筋,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设于所述外挡水筋与挡边之间。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挡边和/或所述外挡水筋设有出风缺口,所述出风缺口形成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挡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出风缺口。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烹饪器具的后侧敞开。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通风孔正对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扇设于所述通风孔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开盖按钮中,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器具对内胆加热结束后,需要对内胆进行降温,此时风扇工作使外界冷风经进风口进入并流向通风孔,然后流入内胆与外锅之间的风道内对内胆进行降温,此时内胆的内壁上会形成一层水膜以此防止米饭粘锅,最后热风从锅盖与锅体之间的出风通道排出到烹饪器具外侧,由此可知,相比水浴加热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对内胆进行降温是在对内胆加热结束后进行的,因此并不会影响做饭效率,由此缩短了做饭时长;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出风通道设于锅盖与锅体之间,出风通道位于风道的上方,由于热风是向上流动的,因此这样设计,可便于热风及时排出;最后,由于锅盖与锅体之间形成出风通道的方式可免于在锅体上设置出风孔,隐蔽性较好,由此提升了产品的外观。
内胆包括胆体和设于胆体口部的翻边,锅体还包括安装在外壳与外锅顶部的中环,中环的顶面设有围绕胆体设置的内挡水筋,翻边位于内挡水筋上方并与内挡水筋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与出风通道连通。如此设计,可通过间隙实现出风通道与风道的连通,无需在内挡水筋上单独开孔,由此降低了中环的加工难度;另外,这样设计也避免了中环顶面的积水流入到外锅内。
内挡水筋的局部下凹形成导风缺口,导风缺口与间隙连通。如此设计,能够增加风的流通量,使热风及时散出,以缩短降温时长。
导风缺口形成用于避让手部的扣手位,中环的顶面设有对应扣手位的指示标识。如此设计,在取出内胆时,手指可进入扣手位内握持内胆的翻边,以此方便内胆取出。
锅盖包括外盖组件和内盖组件,外盖组件包括凸台部和围绕在凸台部外侧的挡边,内盖组件安装在凸台部上,锅盖盖合时,内盖组件与翻边密封配合形成烹饪腔,凸台部与中环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中环的顶面还设有外挡水筋,出风通道的出口设于外挡水筋与挡边之间。如此设计,可避免风进入烹饪腔内,另外,外挡水筋的设置可避免中环顶面的水外流至锅体的表面。
挡边和/或外挡水筋设有出风缺口,出风缺口形成出风通道的出口。如此设计,便于出风通道出口的加工成型。
挡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出风缺口。如此设计,可增大出风量,以此缩短降温时长。
出风通道的出口朝向烹饪器具的后侧敞开。如此设计,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以防止热风流出时烫伤用户。
通风孔正对进风口设置,风扇设于通风孔与进风口之间。如此设计,既能够缩短冷风流向通风孔的时长,又能保证所有冷风经通风孔进入风道内,以此提升对内胆的降温效果。
进风口设于外壳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如此设计,既能增加外界冷风流向进风口的顺畅性,又能避免用户使用时直视到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开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合盖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合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中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锅体;110、外壳;111、进风口;120、外锅;121、通风孔;122、保温环;130、中环;131、内挡水筋;1311、导风缺口;132、外挡水筋;133、指示标识;200、锅盖;210、外盖组件;211、衬盖;2111、凸台部;212、外盖;2121、挡边;2122、出风缺口;220、内盖组件;300、内胆;310、胆体;320、翻边;400、风道;500、出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内胆,所述锅体包括外壳和外锅,所述内胆容置在所述外锅内并与所述外锅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所述外锅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外壳与所述外锅之间设有促使外界冷风经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通风孔的风扇,所述锅盖盖合时,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之间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外界的出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器具对内胆加热结束后,需要对内胆进行降温,此时风扇工作使外界冷风经进风口进入并流向通风孔,然后流入内胆与外锅之间的风道内对内胆进行降温,此时内胆的内壁上会形成一层水膜以此防止米饭粘锅,最后热风从锅盖与锅体之间的出风通道排出到烹饪器具外侧,由此可知,相比水浴加热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对内胆进行降温是在对内胆加热结束后进行的,因此并不会影响做饭效率,由此缩短了做饭时长;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出风通道设于锅盖与锅体之间,出风通道位于风道的上方,由于热风是向上流动的,因此这样设计,可便于热风及时排出;最后,由于锅盖与锅体之间形成出风通道的方式可免于在锅体上设置出风孔,隐蔽性较好,由此提升了产品的外观。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0、锅盖200和内胆300,锅体100包括外壳110和外锅120,内胆300容置在外锅120内并与外锅120之间形成风道400,外壳110设有进风口111,外锅120设有与风道400连通的通风孔121,外壳110与外锅120之间设有促使外界冷风经进风口111流向通风孔121的风扇,锅盖200盖合时,锅盖200与锅体100之间设有连通风道400与外界的出风通道500。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对内胆300加热结束后,需要对内胆300进行降温,此时风扇工作使外界冷风经进风口111进入并流向通风孔121,然后流入风道400内对内胆300进行降温,此时内胆300的内壁上会形成一层水膜以此防止米饭粘锅,最后热风从锅盖200与锅体100之间的出风通道500排出到烹饪器具外侧,由此可知,相比水浴加热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对内胆300进行降温是在对内胆300加热结束后进行的,因此并不会影响做饭效率,由此缩短了做饭时长;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通道500设于锅盖200与锅体100之间,出风通道500位于风道400的上方,由于热风是向上流动的,因此这样设计,可便于热风及时排出;最后,由于锅盖200与锅体100之间形成出风通道500的方式可免于在锅体100上设置出风孔,隐蔽性较好,由此提升了产品的外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进风口111设于外壳110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是指烹饪器具处于使用状态时,外壳110位于用户左侧和右侧的两个侧壁,如此一来,既能增加外界冷风流向进风口111的顺畅性,又能避免用户使用时直视到进风口111。而外锅120包括围绕内胆300设置的保温环122,通风孔121设于保温环122上。
优选的,通风孔121正对进风口111设置,风扇设于通风孔121与进风口111之间,如此一来,既能够缩短冷风流向通风孔121的时长,又能保证所有冷风经通风孔121进入风道400内,以此提升对内胆300的降温效果。
为了形成出风通道500,本实施例中的内胆300包括胆体310和设于胆体310口部的翻边320,锅体100还包括安装在外壳110与外锅120顶部的中环130,中环130的顶面设有围绕胆体310设置的内挡水筋131和外挡水筋132,内挡水筋131位于外挡水筋132内侧,内挡水筋131和外挡水筋132之间形成环形的集水槽;锅盖200包括外盖组件210和内盖组件220,外盖组件210包括衬盖211和外盖212,其中衬盖211的中心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台部2111,内盖组件220安装在凸台部2111上,而外盖212设有围绕在衬盖211外侧的挡边2121,锅盖200盖合时,挡边2121支撑在外挡水筋132内侧的支撑凸台上,而内盖组件220与翻边320密封配合形成烹饪腔,凸台部2111位于内盖组件220外侧的部分与中环130之间形成上述出风通道500,出风通道的出口设于外挡水筋132与挡边2121之间。如此设计,可避免热风进入烹饪腔内,另外,集水槽的设置可避免中环顶面的水外流至外壳110的表面和向内流入外锅120内。
为了实现出风通道500与外界连通,本实施例中挡边2121的底部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出风缺口2122,锅盖200盖合时,部分出风缺口2122位于外挡水筋132的上方,由此使得出风缺口2122形成出风通道500的出口,且这样设计,也便于出风通道500出口的加工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外挡水筋的顶部也可设有出风缺口,出风缺口的最低处低于支撑台阶的支撑面,如此设计,也能使出风缺口形成出风通道的出口;或者,外挡水筋和内挡水筋同时设置出风缺口,两个出风缺口对应设置。
为了实现风道400与出风通道500的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翻边320位于内挡水筋131上方并与内挡水筋131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实现风道400与出风通道500的连通,无需在内挡水筋131上单独开孔,由此降低了中环130的加工难度。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内挡水筋131的局部下凹形成导风缺口1311,导风缺口1311与间隙连通。如此设计,能够增加风的流通量,使热风及时散出,以缩短降温时长。
较佳的,导风缺口1311形成用于避让手部的扣手位,集水槽的底面设有对应扣手位的指示标识133。如此设计,在取出内胆300时,手指可进入扣手位内握持内胆300的翻边320,以此方便内胆取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挡边与外挡水筋之间形成环形缝隙,该环形缝隙形成出风通道的出口,以连通外界和出风通道。
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以防止热风流出时烫伤用户,本实施例中出风通道的出口朝向烹饪器具的后侧敞开,即出风缺口2122靠近挡边2121的后侧设置,较佳的,挡边2121的左右两侧靠近后侧的部位各设有一个出风缺口2122。如此设计,可增大出风量,以此缩短降温时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内胆,所述锅体包括外壳和外锅,所述内胆容置在所述外锅内并与所述外锅之间形成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所述外锅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外壳与所述外锅之间设有促使外界冷风经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通风孔的风扇,所述锅盖盖合时,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之间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外界的出风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胆体和设于所述胆体口部的翻边,所述锅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外锅顶部的中环,所述中环的顶面设有围绕所述胆体设置的内挡水筋,所述翻边位于所述内挡水筋上方并与所述内挡水筋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挡水筋的局部下凹形成导风缺口,所述导风缺口与所述间隙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缺口形成用于避让手部的扣手位,所述中环的顶面设有对应所述扣手位的指示标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外盖组件和内盖组件,所述外盖组件包括凸台部和围绕在所述凸台部外侧的挡边,所述内盖组件安装在所述凸台部上,所述锅盖盖合时,所述内盖组件与所述翻边密封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凸台部与所述中环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道,所述中环的顶面还设有外挡水筋,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设于所述外挡水筋与挡边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和/或所述外挡水筋设有出风缺口,所述出风缺口形成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出风缺口。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烹饪器具的后侧敞开。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正对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扇设于所述通风孔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
CN202220841820.3U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822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1820.3U CN216822768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1820.3U CN216822768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2768U true CN216822768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41820.3U Active CN216822768U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2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77423A1 (zh) 空气炸锅
CN107343742B (zh) 电饭煲及电饭煲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10150957B (zh) 一种气流稳定的烹饪器具
CN210961428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烹饪器具
CN208755752U (zh) 一种带有透明视窗的空气炸锅
CN206507758U (zh) 快速冷却的电压力锅
CN210114356U (zh) 排气方式改进的空气炸锅
CN210540981U (zh) 一种气流稳定的烹饪器具
CN216822768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1533959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4839109U (zh) 煮饭器和用于煮饭器的冷凝器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215533584U (zh) 一种双排气蒸烤一体机
CN215899454U (zh)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279219U (zh) 电磁炉
CN218942818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983994U (zh) 电饭煲
CN112167999B (zh) 一种蒸烤一体机的排气结构及其排气方法
CN209310070U (zh) 电磁炉
CN109497821A (zh) 盖板安装结构及蒸煮器具
CN218500473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的蒸烤模块
CN217959631U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5687267U (zh) 烹饪器具
CN214548809U (zh) 一种防溢电饭煲
CN215304987U (zh) 一种多功能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