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2105U - 一种调平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平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2105U
CN216762105U CN202123133893.1U CN202123133893U CN216762105U CN 216762105 U CN216762105 U CN 216762105U CN 202123133893 U CN202123133893 U CN 202123133893U CN 216762105 U CN216762105 U CN 216762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rod
fixing
pane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38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涛
马宇杰
张胜
郑先波
赵宾
刘兴兰
毛炜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38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2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2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2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平工装,包括固定部、支撑体、调节部及第一控制件。固定部固定于参照面板上。支撑体包括码板和连接平台,码板固定在参照面板上,连接平台由码板支撑且与参照面板平行设置。调节部与连接平台配合连接并可沿垂直于参照面板的方向来回移动,调节部的底部与待调整面板接触。通过调节部下移推动待调整面板下移,直至待调整面板与参照面板齐平。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杆推动调整面下移,消除调整面与校准面之间的高度差,保证调整面与校准面之间板缝的平整度。通过固定部和连接平台的设置,使连接平台与参照面板平行设置,保证待调整面板垂直受力,减少待调整面板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工序较少,操作简便,利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调平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平工装。
背景技术
在船舶产品分段制作以及总组搭载过程中,需装配工将板缝、结构进行调平对齐。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铁铮将板缝铮平或者采用7字码板配合油泵等方式进行调平。
采用铁铮将板缝铮平的调平过程:通过在板缝侧焊接刀口码,在刀口码的开口处楔入多个铁铮来调节焊缝两侧的平整度。待焊缝两侧焊接完毕拆除铁铮和刀口码。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手锤、刀口码、多个铁铮配合使用,工件较多,因此操作起来工序复杂;
2、铁铮的受力区域狭小,使用手锤进行铮平时空间受限,影响调平效果;
3、使用手锤时冲击力较大,因此在固定刀口码时需要焊较大的焊脚,在消除焊脚时工作量较大,并且容易损伤母材;
4、铁铮是通过点状受力后进行调平,因此,调平时应力过于集中易引起局部变形。
采用7字码板配合油泵的调平过程:装配工需要将7字码板焊接在板缝两侧,焊接后通过油泵进行调平,再由风割工拆除7字码板,并需碳刨工磨平码脚部位。因此该方式装配效率低,容易导致伤母材,而且涉及工种多,施工工序繁琐,工作量大,导致施工周期长,码板会遗留打磨处理痕迹,甚至造成凹陷等缺陷,影响船体的制造质量和美观性。
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平工装,其在将两个面板之间的板缝对齐的前提下,能减少待调整面板的损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平工装,包括:
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参照面板上;所述参照面板的校准面高度低于待调整面板的调整面。
支撑体,包括码板和连接平台,所述码板用于固定在所述参照面板上且与所述固定部间隔预定距离;所述连接平台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平台由所述码板支撑且与所述参照面板平行设置。
调节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调节杆,所述第一固定座安装在所述连接平台的第一连接端,所述调节杆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配合连接并可沿垂直于所述参照面板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调节杆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调整面接触。
第一控制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用于使所述调节杆下移,所述调节杆推动所述调整面下移,直至所述调整面与所述校准面齐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座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座安装在所述连接平台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固定杆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固定座配合连接并可沿垂直于所述参照面板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固定杆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校准面抵接。在所述固定杆位置固定时,所述固定部用于辅助支撑所述连接平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为螺纹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母的中心处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杆穿过螺纹孔后底部与校准面接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设有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为圆台形支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用于使所述固定杆下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螺母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母的中心处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穿过螺纹孔后底部与调整面接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件包括调节手柄和荆棘扳手,所述调节手柄与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所述调节手柄使调节杆下移;所述荆棘扳手套设于所述调节手柄上,辅助所述调节手柄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杆的底部设有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与调整面抵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码板为矩形板,所述码板竖向布置,所述码板的底边与所述参照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码板与所述连接平台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码板上设有连接孔,在所述连接平台的底部设有两个固定吊马,所述固定吊马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在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安装孔内安装紧固螺栓,将所述码板夹设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吊马之间。
本申请中的调平工装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调节杆推动调整面下移,消除调整面与校准面之间的高度差,保证调整面与校准面之间板缝的平整度。通过固定部和连接平台的设置,使连接平台与参照面板平行设置,使调节杆沿垂直于参照面板的方向进行下移调节,保证待调整面板垂直受力,减少待调整面板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工序较少,操作简便,能大量减少拼板过程中的繁琐的步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多,可以对水平的面板进行调节,也可以对竖直的面板或者倾斜的面板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平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向剖面图;
图4为图1中C-C向剖面图;
图5为图1中D-D向剖面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1、旋钮;2、待调整面板;3、固定杆;4、第二螺母;5、连接平台;6、第二螺栓;7、参照面板;8、第二支脚;9、调节手柄;10、荆棘扳手;11、调节杆;12、第一螺母;13、第一螺栓;14、第一支脚;15、固定吊马;16、紧固螺栓;17、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平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平工装,包括固定部、支撑体以及调节部。固定部固定于参照面板7上。参照面板7的校准面高度低于待调整面板2的调整面。支撑体包括码板17和连接平台5,码板17用于固定在参照面板7上且与固定部间隔预定距离。连接平台5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连接在固定部上,连接平台5由码板17支撑且与参照面板7平行设置。调节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调节杆11,第一固定座安装在连接平台5的第一连接端,调节杆11与第一固定座配合连接并可沿垂直于参照面板7的方向来回移动;调节杆11的底部用于与调整面接触。
在调节杆11上设置第一控制件,第一控制件用于将调节杆11下移,调节杆 11推动调整面下移,直至调整面与校准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平工装,通过调节杆推动调整面下移,消除调整面与校准面之间的高度差,保证调整面与校准面之间板缝的平整度。通过固定部和连接平台的设置,使连接平台5与参照面板7平行设置,使调节杆沿垂直于参照面板7的方向进行下移调节,保证待调整面板垂直受力,减少待调整面板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工序较少,操作简便,能大量减少拼板过程中的繁琐的步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多,可以对水平的面板进行调节,也可以对竖直的面板或者倾斜的面板进行调整。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3、图4和图7所示,调节杆11为螺纹杆,调节杆11与第一固定座螺纹连接。第一固定座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螺母12和第一螺栓13,第一螺母12的中心处设有螺纹孔,调节杆11穿过螺纹孔后底部与调整面接触。通过第一螺母12和第一螺栓13的设置,保证调节杆11在调节过程中垂直移动,调整面垂直受力。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一控制件包括调节手柄9和荆棘扳手10,调节手柄9与调节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调节手柄9使调节杆11 下移。荆棘扳手10套设于调节手柄9上,辅助调节手柄9转动。调节杆11推动调整面下移,直至调整面与校准面齐平。通过荆棘扳手10的设置,使调节下移过程更加便于操作。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7所示,调节杆11的底部设有第一支脚14,第一支脚14与调整面抵接,通过第一支脚14的设置,增加与调整面的接触面积,避免对待调整面板2造成损伤。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6所示,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座和固定杆3,第二固定座安装在连接平台5的第二连接端,固定杆3与第二固定座配合连接并可沿垂直于参照面板7的方向来回移动。固定杆3的底部用于与校准面接触。在调节过程中,支撑体与校准面固定连接,以对连接面板5支撑。固定部的底部与校准面抵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通过固定部的设置,在减小码板17的焊脚或者减少码板17的焊点个数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该工装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1至图6所示,固定杆3为螺纹杆,固定杆3与第二固定座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螺母4和第二螺栓6,第二螺母4的中心处设有螺纹孔,固定杆3穿过螺纹孔后底部与校准面接触。通过第二螺母4 和第二螺栓6的设置,保证固定杆3在调节过程中垂直移动,保证参照面板7 在调节过程中垂直受力。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固定杆3的底部设有第二支脚8,第二支脚8为圆台形支脚。通过圆台形支脚的设置,增加了校准面的受力面积,减少对参照面板7 的损伤。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杆3与第二支脚8之间转动连接。在转动固定杆3的情况下,第二支脚8与校准面之间不发生转动,避免对参照面板7造成损伤。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2和图6所示,在固定部的顶部设第二控制件,第二控制件为旋钮1,旋钮1设于固定杆3上,旋钮1用于使固定杆3下移后,其底部与校准面抵接。通过旋钮1的设置使转动固定杆3更加省力。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码板17为矩形板,码板17竖向布置,码板17底边与参照面板7通过点焊固定连接。通过固定部与码板17的结合支撑,使码板17 的焊脚减小或者焊点个数减少,在拆除码板17时,能减小对参照面板7的损伤。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8所示,在码板17上设有连接孔,在连接平台5的底部设有两个固定吊马15,固定吊马15上设有与连接孔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在连接孔和安装孔内安装紧固螺栓16,将码板17夹设在两个固定吊马15 之间并固定,保证连接平台5在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连接平台5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第一通孔内壁设有凹槽,在第一固定座的外侧面设与凹槽对应的凸起。在第二通孔内壁设有凹槽,在第二固定座的外侧面设与凹槽对应的凸起。通过凸起和凹槽配合后,限制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在孔内发生轴向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杆11与第一固定座之间、固定杆3与第二固定座之间不限于螺纹连接一种连接方式,任何可以实现上下移动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码板17与参照面板7点焊固定,将连接平台5 通过固定吊马15与码板17固定连接。通过调节固定杆3,使固定杆3的底部与校准面抵接。调节杆11通过调节后下移,调节杆11推动调整面下移,直至调整面与校准面齐平。
调节完成后,将固定杆3和调节杆11调节上移,拆除连接平台5与码板17 的连接,最后对码板17进行拆除。
本实用新型在调节完成后,只需要对码板17进行切割或者击打拆除,避免对其余部件造成损伤,使其余部件可以重复利用,避免造成浪费。码板17在拆除过程中,由于焊脚较小,焊点较少,因此拆除较为便利,减少对码板17的损伤,大量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参照面板上;所述参照面板的校准面高度低于待调整面板的调整面;
支撑体,包括码板和连接平台,所述码板用于固定在所述参照面板上且与所述固定部间隔预定距离;所述连接平台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平台由所述码板支撑且与所述参照面板平行设置;
调节部,包括第一固定座和调节杆,所述第一固定座安装在所述连接平台的第一连接端,所述调节杆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配合连接并可沿垂直于所述参照面板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调节杆的底部用于与所述调整面接触;
第一控制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用于使所述调节杆下移,所述调节杆推动所述调整面下移,直至所述调整面与所述校准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座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座安装在所述连接平台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固定杆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固定座配合连接并可沿垂直于所述参照面板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固定杆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校准面抵接;在所述固定杆位置固定时,所述固定部用于辅助支撑所述连接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为螺纹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母的中心处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杆穿过螺纹孔后底部与校准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设有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为圆台形支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用于使所述固定杆下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螺母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母的中心处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穿过螺纹孔后底部与调整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件包括调节手柄和荆棘扳手,所述调节手柄与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所述调节手柄使调节杆下移;所述荆棘扳手套设于所述调节手柄上,辅助所述调节手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底部设有第一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与调整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板为矩形板,所述码板竖向布置,所述码板的底边与所述参照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码板与所述连接平台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平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码板上设有连接孔,在所述连接平台的底部设有两个固定吊马,所述固定吊马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安装孔,通过在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安装孔内安装紧固螺栓,将所述码板夹设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吊马之间。
CN202123133893.1U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调平工装 Active CN216762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3893.1U CN21676210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调平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3893.1U CN21676210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调平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2105U true CN216762105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7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3893.1U Active CN216762105U (zh) 2021-12-14 2021-12-14 一种调平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2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7008B (zh) 精确定位三维激光切割零件的坐标平台
CN211568250U (zh) 船舶修理建造用轴系定位装置
CN201291362Y (zh) 激光切割三维零件的定位装置
CN216762105U (zh) 一种调平工装
CN107470820B (zh) 反装组焊工装
CN205147687U (zh) 马板
KR200437112Y1 (ko) 선박용 러그 취부장치
CN210498965U (zh) 一种船舶修造用立板焊接定位工装
CN206883079U (zh) 一种板材拼接定位拉码工装
CN215846646U (zh) 一种高效管桁架预组装胎架
CN213351346U (zh) 一种用于叉车门架加强横梁组焊的定位工装
CN209850196U (zh) 一种垃圾处理站的推铲组焊工装
CN218406608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安装钢柱校正的卡具装置
CN218317210U (zh) 一种船舶上层建筑的分段无马装配工装
CN217839721U (zh) 钢箱梁拼接定位装置
CN216914400U (zh) 一种混凝土板钻孔装置
CN219703991U (zh) 一种充电站钣金焊接工装
CN210334922U (zh) 一种用于防倾倒支撑的治具
CN213617679U (zh) 一种排锯升降机构
CN210414383U (zh) 手动压力机
CN209792956U (zh) 风电横梁多功能焊接平台
CN216807810U (zh) 一种装配式可周转多尺寸叠合梁支撑钢牛腿
KR20130006526U (ko) 해양구조물의 블록 조립용 정반 레벨링 지그
CN215658798U (zh) 一种钢管焊接固定支架
CN216553042U (zh) 一种铝模板早拆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