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2665U - 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2665U
CN216742665U CN202220361680.XU CN202220361680U CN216742665U CN 216742665 U CN216742665 U CN 216742665U CN 202220361680 U CN202220361680 U CN 202220361680U CN 216742665 U CN216742665 U CN 216742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wheel
driving wheel
shaft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16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3616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2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2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2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包括输入轴,其上空套有倒挡主动轮和前进主动轮,所述输入轴上还设有与其同步旋转、用于与倒挡主动轮或前进主动轮相啮合的第一同步器;惰轮轴,其上空套有惰轮,所述惰轮与倒挡主动轮相啮合;换挡从动轴,其上设有与其同步旋转的倒挡从动轮、前进从动轮和第一中间轮,所述倒挡从动轮与惰轮相啮合,前进从动轮和前进主动轮相啮合;主变速输入轴、副变速主动轴,二者之间设有四组相啮合的传动齿轮;还包括副变速从动轴、输出轴,二者之间设有三组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本实用新型共有12+12种不同的前进倒退组合,能够方便驾驶人员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选择不同的输出速度,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故障率低。

Description

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12+12挡传动总成。
背景技术
变速箱传动系统是各种机械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将发动机的输出动力按照设定的路径和大小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工作件的动作。传动系统主要能够实现改变传动比、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倒退行驶,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等功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由驾驶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
变速箱传动总成在农业拖拉机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由于农业拖拉机要求输出速度不高,但其受工作环境所限,工作状况复杂多变,需要多种输出速度来满足不同的工况,因此,农用拖拉机对其所用的变速箱就具有更多的要求。现有技术的变速箱传动总成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便,仍有继续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动总成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包括
输入轴,其上空套有倒挡主动轮和前进主动轮,所述输入轴上还设有与其同步旋转、用于与倒挡主动轮或前进主动轮相啮合的第一同步器;
惰轮轴,其上空套有惰轮,所述惰轮与倒挡主动轮相啮合;
换挡从动轴,其上设有与其同步旋转的倒挡从动轮、前进从动轮和第一中间轮,所述倒挡从动轮与惰轮相啮合,前进从动轮和前进主动轮相啮合;
主变速输入轴、副变速主动轴,二者之间设有四组相啮合的传动齿轮;
还包括副变速从动轴、输出轴,二者之间设有三组相啮合的传动齿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变速输入轴上依次设置第二中间轮、Ⅰ挡主动轮、Ⅱ挡主动轮、Ⅲ挡主动轮和Ⅳ挡主动轮,所述第二中间轮、Ⅰ挡主动轮、Ⅱ挡主动轮与主变速输入轴同步旋转,第二中间轮与第一中间轮相啮合,所述Ⅲ挡主动轮和Ⅳ挡主动轮空套在主变速输入轴上,二者中间的主变速输入轴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中之一相配合的第二同步器;
副变速主动轴上依次设置Ⅰ挡从动轮、Ⅱ挡从动轮、Ⅲ挡从动轮、Ⅳ挡从动轮和高挡主动轮,Ⅰ挡从动轮和Ⅱ挡从动轮空套在副变速主动轴上并分别与Ⅰ挡主动轮、Ⅱ挡主动轮相啮合,二者中间的副变速主动轴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中之一相配合的第三同步器,Ⅲ挡从动轮、Ⅳ挡从动轮分别与Ⅲ挡主动轮、Ⅳ挡主动轮相啮合,高挡主动轮设置在副变速主动轴的末端并与其同步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副变速从动轴上依次设置高挡从动轮、低挡主动轮和中挡主动轮,所述高挡从动轮、低挡主动轮与副变速从动轴同步旋转,所述中挡主动轮空套在副变速从动轴上,中挡主动轮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将其与副变速从动轴结合的单向啮合套,高挡从动轮和高挡主动轮相啮合;
输出轴的一端自高挡主动轮处插入副变速主动轴内,输出轴上设有实现高挡主动轮和输出轴动力传递的第四同步器,输出轴上还空套有低挡从动轮并固定有中挡从动轮,低挡从动轮、中挡从动轮分别与低挡主动轮、中挡主动轮相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Ⅰ挡主动轮、Ⅱ挡主动轮之间的主变速输入轴上设有第一隔套;
所述Ⅲ挡从动轮、Ⅳ挡从动轮之间的副变速主动轴上设有第二隔套。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总成通过多根传动轴及套设在传动轴上的啮合齿轮实现动力的依次传递,通过主变速输入轴、副变速主动轴之间的四组啮合齿轮,以及副变速从动轴、输出轴之间的三组啮合齿轮,能够实现4*3=12的输出转速,再结合惰轮轴和惰轮的设置,进而实现12种前进速度和12种倒退速度的实现,使得驾驶人员能够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输出动力。这种结构的传动总成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且动力传输稳定,能够有效地保证动力的输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入轴;11-倒挡主动轮;12-第一同步器;13-前进主动轮;2-惰轮轴;21-惰轮;3-换挡从动轴;31-倒挡从动轮;32-前进从动轮;33-第一中间轮;4-主变速输入轴;41-Ⅰ挡主动轮;42-Ⅱ挡主动轮;43-Ⅲ挡主动轮;44- Ⅳ挡主动轮;45-第二中间轮;46-第一隔套;47-第二同步器;5-副变速主动轴; 51-Ⅰ挡从动轮;52-Ⅱ挡从动轮;53-Ⅲ挡从动轮;54-Ⅳ挡从动轮;55-第三同步器;56-第二隔套;57-高挡主动轮;6-副变速从动轴;61-高挡从动轮;62- 低挡主动轮;63-中挡主动轮;64-单向啮合套;7-输出轴;71-第四同步器;72-低挡从动轮;73-中挡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专利12+12挡传动总成的一种实施例,其主要示出了本专利的传动路径,下面对本专利的结构和动力输出路径做详细介绍。
首先,该实施例包括七根动力轴,分别为输入轴1、惰轮轴2、换挡从动轴 3、主变速输入轴4、副变速主动轴5、副变速从动轴以及输出轴7,这七根动力轴均平行布置,在每根轴上均设有相应的齿轮。
输入轴1上空套有倒挡主动轮11和前进主动轮13,也即倒挡主动轮11和前进主动轮13在输入轴1上可以自由地旋转,此外,输入轴1还设有位于倒挡主动轮11和前进主动轮13之间的第一同步器12,此处的第一同步器12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第一同步器12的作用是在驾驶人员的控制下与倒挡主动轮11或前进主动轮13实现结合,从而使得输入轴1上的动力传输至倒挡主动轮11或前进主动轮13上。
惰轮轴2上仅空套设置有惰轮21,且惰轮21与倒挡主动轮11始终啮合。
换挡从动轴3上设置有倒挡从动轮31、前进从动轮32和第一中间轮33,这三个齿轮通过键配合或其他的连接方式实现与换挡从动轴3的同步旋转,且前进从动轮32与前进主动轮13始终啮合。
主变速输入轴4上依次设置第二中间轮45、Ⅰ挡主动轮41、Ⅱ挡主动轮42、Ⅲ挡主动轮43和Ⅳ挡主动轮44,其中,第二中间轮45、Ⅰ挡主动轮41、Ⅱ挡主动轮42通过键配合或其他的连接方式实现与主变速输入轴4的同步旋转,Ⅲ挡主动轮43和Ⅳ挡主动轮44空套在主变速输入轴4上,此外,第二中间轮45 与第一中间轮33始终啮合,在Ⅰ挡主动轮41、Ⅱ挡主动轮4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隔套46,Ⅲ挡主动轮43和Ⅳ挡主动轮44之间设有第二同步器47,类似于第一同步器12,第二同步器47的作用也是实现主变速输入轴4与Ⅲ挡主动轮43 或Ⅳ挡主动轮44的结合,进而实现动力的传递。
副变速主动轴5上依次设置Ⅰ挡从动轮51、Ⅱ挡从动轮52、Ⅲ挡从动轮53、Ⅳ挡从动轮54和高挡主动轮57,其中,Ⅰ挡从动轮51和Ⅱ挡从动轮52空套在副变速主动轴5上并分别与Ⅰ挡主动轮41、Ⅱ挡主动轮42相啮合,二者中间的副变速主动轴5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中之一相配合的第三同步器55,Ⅲ挡从动轮 53、Ⅳ挡从动轮54与副变速主动轴5同步旋转并分别与Ⅲ挡主动轮43、Ⅳ挡主动轮44相啮合,Ⅲ挡从动轮53、Ⅳ挡从动轮54之间还设有第二隔套56,高挡主动轮57设置在副变速主动轴5的末端并与其同步旋转。
副变速从动轴6上依次设置高挡从动轮61、低挡主动轮62和中挡主动轮 63,高挡从动轮61、低挡主动轮62与副变速从动轴6同步旋转,中挡主动轮 63空套在副变速从动轴6上,中挡主动轮63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将其与副变速从动轴6结合的单向啮合套64,高挡从动轮61和高挡主动轮57相啮合,此处的单向啮合套64也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
输出轴7的一端自高挡主动轮57处插入副变速主动轴5内,输出轴7上设有实现高挡主动轮57和输出轴7动力传递的第四同步器71,当驾驶人员控制第四同步器71向左移动与高挡主动轮57结合时,高挡主动轮57上的动力能够通过第四同步器71直接传输至输出轴7上,当驾驶人员控制第四同步器71与低挡从动轮72相结合相结合时还能够实现低挡从动轮72与输出轴7之间的动力传递,此时,副变速主动轴5仅在输出轴7的末端外部旋转,动力无法直接传递。在输出轴7上还空套有低挡从动轮72并固定有中挡从动轮73,低挡从动轮72、中挡从动轮73分别与低挡主动轮62、中挡主动轮63相啮合。
下面就该传动总成的动力传输路径做详细介绍,在控制过程中,驾驶人员主要对第一同步器12、第二同步器47、第三同步器55、单向啮合套64和第四同步器71五个部件的结合进行控制,若不加以说明,则这五个部件均处于脱离状态,也即动力无法在此进行传递。
(1)、Ⅰ挡+高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Ⅰ挡从动轮51和第三同步器55结合,第四同步器71和高挡主动轮57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Ⅰ挡主动轮 41→Ⅰ挡从动轮51→第三同步器55→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第四同步器71→输出轴7。
(2)、Ⅰ挡+中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Ⅰ挡从动轮51和第三同步器55结合,单向啮合套64和中挡主动轮63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Ⅰ挡主动轮 41→Ⅰ挡从动轮51→第三同步器55→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高挡从动轮61→副变速从动轴6→单向啮合套64→中挡主动轮63→中挡从动轮73→输出轴7。
(3)、Ⅰ挡+低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Ⅰ挡从动轮51和第三同步器55结合,第四同步器71和低挡从动轮72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Ⅰ挡主动轮41→Ⅰ挡从动轮51→第三同步器55→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高挡从动轮61→副变速从动轴6→低挡主动轮62→低挡从动轮72→第四同步器71→输出轴7。
(4)、Ⅱ挡+高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三同步器55和Ⅱ挡从动轮52结合,第四同步器71和高挡主动轮57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Ⅱ挡主动轮 42→Ⅱ挡从动轮52→第三同步器55→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第四同步器71→输出轴7。
(5)、Ⅱ挡+中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三同步器55和Ⅱ挡从动轮52结合,单向啮合套64和中挡主动轮63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Ⅱ挡主动轮 42→Ⅱ挡从动轮52→第三同步器55→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高挡从动轮61→副变速从动轴6→单向啮合套64→中挡主动轮63→中挡从动轮73→输出轴7。
(6)、Ⅱ挡+低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三同步器55和Ⅱ挡从动轮52结合,第四同步器71和低挡从动轮72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Ⅱ挡主动轮 42→Ⅱ挡从动轮52→第三同步器55→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高挡从动轮61→副变速从动轴6→低挡主动轮62→低挡从动轮72→第四同步器71→输出轴7。
(7)、Ⅲ挡+高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二同步器47和Ⅲ挡主动轮43结合,第四同步器71和高挡主动轮57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第二同步器47→Ⅲ挡主动轮43→Ⅲ挡从动轮53→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第四同步器71→输出轴7。
(8)、Ⅲ挡+中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二同步器47和Ⅲ挡主动轮43结合,单向啮合套64和中挡主动轮63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第二同步器 47→Ⅲ挡主动轮43→Ⅲ挡从动轮53→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高挡从动轮61→副变速从动轴6→单向啮合套64→中挡主动轮63→中挡从动轮73→输出轴7。
(9)、Ⅲ挡+低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二同步器47和Ⅲ挡主动轮43结合,第四同步器71和低挡从动轮72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第二同步器 47→Ⅲ挡主动轮43→Ⅲ挡从动轮53→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高挡从动轮61→副变速从动轴6→低挡主动轮62→低挡从动轮72→第四同步器71→输出轴7。
(10)、Ⅳ挡+高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二同步器47和Ⅳ挡主动轮44结合,第四同步器71和高挡主动轮57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 →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第二同步器47→Ⅳ挡主动轮44→Ⅳ挡从动轮54→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第四同步器71→输出轴7。
(11)、Ⅳ挡+中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二同步器47和Ⅳ挡主动轮44结合,单向啮合套64和中挡主动轮63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 →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第二同步器47→Ⅳ挡主动轮44→Ⅳ挡从动轮54→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高挡从动轮61→副变速从动轴6→单向啮合套64→中挡主动轮63→中挡从动轮73 →输出轴7。
(12)、Ⅳ挡+低挡:驾驶人员控制第一同步器12和前进主动轮13结合,第二同步器47和Ⅳ挡主动轮44结合,第四同步器71和低挡从动轮72结合,动力的传递路线是:输入轴1→第一同步器12→前进主动轮13→前进从动轮32 →换挡从动轴3→第一中间轮33→第二中间轮45→主变速输入轴4→第二同步器47→Ⅳ挡主动轮44→Ⅳ挡从动轮54→副变速主动轴5→高挡主动轮57→高挡从动轮61→副变速从动轴6→低挡主动轮62→低挡从动轮72→第四同步器71 →输出轴7。
上述12个挡位全部为前进挡,因此,驾驶人员通过控制相应的同步器,可以实现12种前进的不同速度。此外,若将第一同步器12与倒挡主动轮11结合后,再配合Ⅰ挡、Ⅱ挡、Ⅲ挡、Ⅳ挡以及高挡、中挡、低挡的组合,又可以获得12种不同速度的倒挡,因此,本实用新型共有12+12种不同的前进倒退组合,能够方便驾驶人员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选择不同的输出速度,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故障率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1),其上空套有倒挡主动轮(11)和前进主动轮(13),所述输入轴(1)上还设有与其同步旋转、用于与倒挡主动轮(11)或前进主动轮(13)相啮合的第一同步器(12);
惰轮轴(2),其上空套有惰轮(21),所述惰轮(21)与倒挡主动轮(11)相啮合;
换挡从动轴(3),其上设有与其同步旋转的倒挡从动轮(31)、前进从动轮(32)和第一中间轮(33),所述倒挡从动轮(31)与惰轮(21)相啮合,前进从动轮(32)和前进主动轮(13)相啮合;
主变速输入轴(4)、副变速主动轴(5),二者之间设有四组相啮合的传动齿轮;
还包括副变速从动轴(6)、输出轴(7),二者之间设有三组相啮合的传动齿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12+12挡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变速输入轴(4)上依次设置第二中间轮(45)、Ⅰ挡主动轮(41)、Ⅱ挡主动轮(42)、Ⅲ挡主动轮(43)和Ⅳ挡主动轮(44),所述第二中间轮(45)、Ⅰ挡主动轮(41)、Ⅱ挡主动轮(42)与主变速输入轴(4)同步旋转,第二中间轮(45)与第一中间轮(33)相啮合,所述Ⅲ挡主动轮(43)和Ⅳ挡主动轮(44)空套在主变速输入轴(4)上,二者中间的主变速输入轴(4)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中之一相配合的第二同步器(47);
副变速主动轴(5)上依次设置Ⅰ挡从动轮(51)、Ⅱ挡从动轮(52)、Ⅲ挡从动轮(53)、Ⅳ挡从动轮(54)和高挡主动轮(57),Ⅰ挡从动轮(51)和Ⅱ挡从动轮(52)空套在副变速主动轴(5)上并分别与Ⅰ挡主动轮(41)、Ⅱ挡主动轮(42)相啮合,二者中间的副变速主动轴(5)上设置有用于与其中之一相配合的第三同步器(55),Ⅲ挡从动轮(53)、Ⅳ挡从动轮(54)分别与Ⅲ挡主动轮(43)、Ⅳ挡主动轮(44)相啮合,高挡主动轮(57)设置在副变速主动轴(5)的末端并与其同步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12+12挡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副变速从动轴(6)上依次设置高挡从动轮(61)、低挡主动轮(62)和中挡主动轮(63),所述高挡从动轮(61)、低挡主动轮(62)与副变速从动轴(6)同步旋转,所述中挡主动轮(63)空套在副变速从动轴(6)上,中挡主动轮(63)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将其与副变速从动轴(6)结合的单向啮合套(64),高挡从动轮(61)和高挡主动轮(57)相啮合;
输出轴(7)的一端自高挡主动轮(57)处插入副变速主动轴(5)内,输出轴(7)上设有实现高挡主动轮(57)和输出轴(7)动力传递的第四同步器(71),输出轴(7)上还空套有低挡从动轮(72)并固定有中挡从动轮(73),低挡从动轮(72)、中挡从动轮(73)分别与低挡主动轮(62)、中挡主动轮(63)相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12+12挡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Ⅰ挡主动轮(41)、Ⅱ挡主动轮(42)之间的主变速输入轴(4)上设有第一隔套(46);
所述Ⅲ挡从动轮(53)、Ⅳ挡从动轮(54)之间的副变速主动轴(5)上设有第二隔套(56)。
CN202220361680.XU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 Active CN216742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1680.XU CN216742665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1680.XU CN216742665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2665U true CN216742665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0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1680.XU Active CN216742665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2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412147A (en)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planetary gearing
GB2412148A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layshaft having a high/low range gear unit
CN218777413U (zh) 由单电机驱动的电驱桥结构
CN108162743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变速装置
CN212080078U (zh) 拖拉机多段自动无级变速箱
CN219139768U (zh) 一种带hst的拖拉机变速箱
CN216742665U (zh) 一种12+12挡传动总成
CN217227285U (zh) 一种无动力中断式多挡功率分流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15539589A (zh) 一种大速比变速箱
CN114838094A (zh) 一种16+16档拖拉机变速箱以及拖拉机
CN213117321U (zh) 一种微爬型拖拉机变速箱
CN211145248U (zh) 两轴集成式多档变速箱
CN110735888B (zh) 两轴集成式多档变速箱
CN218440449U (zh) 双电机四挡变速器及车辆
CN217422059U (zh) 一种16+16挡拖拉机变速箱以及拖拉机
CN217874014U (zh) 一种收割机变速箱
CN217355416U (zh) 一种设有四个离合器的拖拉机变速箱
CN218430829U (zh) 一种双电机单行星排无独立取力轴混合动力系统
CN217463085U (zh) 拖拉机传动系统及拖拉机
CN218817910U (zh) 一种梭式换挡收割机变速箱
CN220268323U (zh) 一种多挡传动结构及微耕机
CN21840839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四档自动变速桥及车辆
CN215763229U (zh) 一种五挡变速器传动系统
CN220816442U (zh) 一种实现8+8档位的变速箱
CN212899639U (zh) 一种32+32挡变速传动系统及拖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