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2601U -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2601U
CN216742601U CN202123106011.2U CN202123106011U CN216742601U CN 216742601 U CN216742601 U CN 216742601U CN 202123106011 U CN202123106011 U CN 202123106011U CN 216742601 U CN216742601 U CN 216742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diesel engine
unit
vehicle
d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060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春风
黎塑飞
谢峰
曾赣生
秦建飞
乔洪涛
陈尧
郭川
周啟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C Microelectronic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C Microelectronic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C Microelectronic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C Microelectronic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060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2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2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2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包括底盘、设于所述底盘上的柴油机组、与所述柴油机组接触或连接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设于柴油机组位于车行进方向上的前后两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减震效果不佳、可靠性不强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单元是一种能源转换设备,柴油是原料,它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柴油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活塞连杆机构的往复运动以及输出扭矩时形成的周期扭矩的作用,引起柴油机组和附件的耦合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底盘传递到车载平台上,直接影响车载平台的安全性。目前一般在柴油机组的安装支脚底配装橡胶软垫,以此达到减震的目的。但随着机组向高速、大功率、轻量化方向的发展,柴油机组的减震要求也不断提高。现有技术不能适应要求越来越高的减震要求,减震效果不佳、可靠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减震效果不佳、可靠性不强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包括底盘、设于所述底盘上的柴油机组、与所述柴油机组接触或连接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设于柴油机组位于车行进方向上的前后两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柴油机组包括相互连接的柴油发动机、发电机,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减震阻尼Ⅰ、减震阻尼Ⅱ,减震阻尼Ⅰ与所述柴油发动机靠近所述发电机的部分接触或连接,减震阻尼Ⅱ与所述柴油发动机远离所述发电机的部分接触或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底盘连接的安装支脚Ⅰ、安装支脚Ⅱ、阻尼支架Ⅰ、阻尼支架Ⅱ,减震阻尼Ⅰ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脚Ⅰ、阻尼支架Ⅰ连接,安装支脚Ⅰ与所述柴油发动机靠近所述发电机的部分紧固连接,减震阻尼Ⅱ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脚Ⅱ、阻尼支架Ⅱ连接,安装支脚Ⅱ与所述柴油发动机远离所述发电机的部分紧固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防震垫,所述防震垫设于安装支脚Ⅰ与底盘之间,和/或,所述防震垫设于安装支脚Ⅱ与底盘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震垫为橡胶软垫。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减震阻尼Ⅰ连接的工装压板,所述工装压板上连接有相互配合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铰链结构,所述减震阻尼Ⅰ与所述安装支脚Ⅰ通过铰链结构铰链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铰链结构包括双耳环、穿设双耳环的铰制孔用螺栓、与铰制孔用螺栓匹配的铰制孔用螺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阻尼Ⅰ包括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套设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套设有杆端关节轴承,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一端与安装支脚Ⅰ连接,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底座,所述弹簧底座与所述阻尼支架Ⅰ连接,所述杆端关节轴承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底座之间设有减震限位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限位弹簧为碟簧。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缓解柴油机组在车行进方向上的振动,降低噪音,降低底盘疲劳损坏的风险,从而提高减震效果和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两组减震阻尼安装在不同位置,这有利于调整因与所述发电机距离不一样的不同转矩带来的振动,减震效果更好,也便于操作;
(3)本实用新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紧固度,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
(4)本实用新型防震垫有利于降低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5)本实用新型橡胶软垫减震效果好,质量轻;
(6)本实用新型便于及时方便地调整减震阻尼Ⅰ的抗阻能力,从而适应于更广的场景;
(7)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减震阻尼Ⅰ的安装和拆卸;
(8)本实用新型方便操作,调节时省时省力;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使柴油机组在可控的范围内振动;
(10)本实用新型碟簧刚性大,减震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柴油机组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防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的一个纵剖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柴油机组;3、底盘;4、安装支脚Ⅰ;5、M12螺栓;6、减震阻尼Ⅰ、7、安装支脚Ⅱ;8、M14安装螺栓;9、阻尼支架Ⅱ;10、减震阻尼Ⅱ;11、防震垫;12、阻尼支架Ⅰ;13、铰制孔用螺栓;14、杆端关节轴承;15、锁紧螺母;16、压紧螺母;17、上弹簧座、18、阻尼弹簧;19、活塞杆;20、减震限位弹簧;21、弹簧底座;22、调节螺母;23、铰制孔用螺母;24、调节螺杆;25、工装压板;26、双耳环;27、轴承套;101、柴油发动机;102、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包括底盘3、设于所述底盘3上的柴油机组1、与所述柴油机组1接触或连接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设于柴油机组1位于车行进方向上的前后两端。
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缓解柴油机组1在车行进方向上的振动,降低噪音,降低底盘3疲劳损坏的风险,从而提高减震效果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柴油机组1包括相互连接的柴油发动机101、发电机102,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减震阻尼Ⅰ6、减震阻尼Ⅱ10,减震阻尼Ⅰ6与所述柴油发动机101靠近所述发电机102的部分接触或连接,减震阻尼Ⅱ10与所述柴油发动机101远离所述发电机102的部分接触或连接。
设置两组减震阻尼安装在不同位置,这有利于调整因与所述发电机102距离不一样的不同转矩带来的振动,减震效果更好,也便于操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底盘3连接的安装支脚Ⅰ4、安装支脚Ⅱ7、阻尼支架Ⅰ12、阻尼支架Ⅱ9,减震阻尼Ⅰ6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脚Ⅰ4、阻尼支架Ⅰ12连接,安装支脚Ⅰ4与所述柴油发动机101靠近所述发电机102的部分紧固连接,减震阻尼Ⅱ10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脚Ⅱ7、阻尼支架Ⅱ9连接,安装支脚Ⅱ7与所述柴油发动机101远离所述发电机102的部分紧固连接。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紧固度,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防震垫11,所述防震垫11设于安装支脚Ⅰ4与底盘3之间,和/或,所述防震垫11设于安装支脚Ⅱ7与底盘3之间。
防震垫11有利于降低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震垫11为橡胶软垫。
橡胶软垫减震效果好,质量轻。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6所示,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包含了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减震阻尼Ⅰ6连接的工装压板25,所述工装压板25上连接有相互配合的调节螺母22、调节螺杆24。
这便于及时方便地调整减震阻尼Ⅰ6的抗阻能力,从而适应于更广的场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铰链结构,所述减震阻尼Ⅰ6与所述安装支脚Ⅰ4通过铰链结构铰链连接。
这便于调节减震阻尼Ⅰ6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铰链结构包括双耳环26、穿设双耳环26的铰制孔用螺栓13、与铰制孔用螺栓13匹配的铰制孔用螺母23。
这样的结构方便操作,调节时省时省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阻尼Ⅰ6包括阻尼弹簧18,所述阻尼弹簧18套设有轴承套27,所述轴承套27套设有杆端关节轴承14,所述杆端关节轴承14的一端与安装支脚Ⅰ4连接,所述杆端关节轴承14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底座21,所述弹簧底座21与所述阻尼支架Ⅰ12连接,所述杆端关节轴承14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底座21之间设有减震限位弹簧20。
这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使柴油机组1在可控的范围内振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限位弹簧20为碟簧。
碟簧刚性大,减震效果更佳。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含实施例1、实施例2的全部技术特征,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更细化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吸收柴油机组1在工作时的振动,尤其是在柴油机组1启停时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由底盘3、四件橡胶软垫(防震垫11)、两组减震阻尼(减震阻尼Ⅰ6、减震阻尼Ⅱ10)及阻尼支架(阻尼支架Ⅰ12、阻尼支架Ⅱ9)等组成。四件橡胶软垫分别放置在柴油机组1安装支脚(安装支脚Ⅰ4、安装支脚Ⅱ7)的底部,橡胶软垫可降低来自发动机和路面的振动与冲击。柴油机组1的重心较高,车辆在行车过程中刹车、加速等操作,以及柴油发动机的不平衡惯性力和力矩都会造成柴油机组1在车行进方向上振动,而车行进方向上的振动,橡胶软垫只能吸收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和冲击,在车行进方向上不能缓解,因此设计了两组减震阻尼,布置在柴油机组1车行进方向前后两侧,两组减震阻尼安装在预定位置后,其中轴线穿过柴油发动机的重心,减震阻尼一端与柴油发动机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阻尼支架上,然后阻尼支架采用螺栓与底盘3连接,减震阻尼的刚度大小与发动机振动幅度成正比。
柴油机组1在自重下,橡胶软垫的压缩量取其最大压缩量的一半,对橡胶软垫选型即可。动力单元的底盘3进行了轻量化处理,材料为6061铝合金,底盘3整体刚度较钢材的底座要差,为提高底盘3的刚度,降低柴油机组1低频振动对底盘3的影响,综合考虑设计2组减震阻尼和2阻尼支架。在设计前,对动力单元进行了振动试验,测试中动力单元处于工作状态,对柴油机组1减震阻尼安装位置的竖直方向及车行进方向上的三个方向上的振动量(幅值、速度及加速度)进行了测量,以此作为设计减震阻尼的依据。
柴油机组1振动时会绕重心向行车方向前后倾倒,两组减震阻尼采取对称安装,在安装时会使阻尼的中轴线穿过柴油机组1的重心。减震阻尼设计了两种刚度的弹簧,对其进行组合使用,形成组合型减震阻尼,刚度较小的弹簧(阻尼弹簧18)先参与减震,降低柴油机组1倾倒的加速度,降至一定程度后,刚度较大的碟簧(减震限位弹簧20)参与工作,起到进一步减小柴油机组1的速度直至到零,使柴油机组1在可控的范围内振动。
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缓解柴油机组1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振动,降低噪音,刚性的阻尼支架可提高底盘3的整体刚度,降低底盘3疲劳损坏的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减震装置的实施情况,见图4,阻尼支架Ⅰ采用8件M14的螺栓固定在底盘3的横梁上,阻尼支架Ⅱ采用12件M14的螺栓(M14安装螺栓8)固定在底盘3的横梁上;见图6,将减震阻尼Ⅰ采用2件M12螺栓5对角固定在阻尼支架Ⅰ上,两根调节螺杆24从减震阻尼安装板的背面剩下的2个安装孔穿出,工装压板25压在减震阻尼的上弹簧座17上,调节螺杆24穿过工装压板25,然后旋上调节螺母22,压住工装压板25,调节螺母22向旋紧的方向转动,使减震阻尼的弹簧压缩到规定高度,然后拧紧压紧螺母16至规定力矩,完成后,拆除调节螺母22、调节螺杆24和工装压板25,然后对应的位置使用M12螺栓5将减震阻尼固定;采用同样的方式安装另一件减震阻尼Ⅰ;采用同样的操作方式将两件减震阻尼Ⅱ安装在阻尼支架Ⅱ上。
见图1,两件安装支脚Ⅰ和两件安装支脚Ⅱ固定在柴油机组1上,在四件安装支脚底部分别配置了橡胶软垫,然后将柴油机组1及橡胶软垫放置在阻尼支架上,四件M16螺栓从安装支脚的安装孔穿入,穿过橡胶软垫中心孔、阻尼支架和底盘3横梁,M16螺母从底盘3横梁下方与螺栓配接,拧紧至规定力矩。
见图6,通过转动杆端关节轴承14,调节杆端关节轴承14的伸出长度和角度,使杆端关节轴承14上的安装孔与安装支架上的双耳环26的安装孔对齐同轴,用M14的铰制孔用螺栓13穿过,然后用M14铰制孔用螺母23将M14的铰制孔用螺栓13固定,杆端关节轴承14对接好后,拧紧锁紧螺母15至规定力矩,防止杆端轴承的螺纹松动,同样的方式,将其它减震阻尼的杆端关节轴承14安装到位。至此,柴油机组1减震装置完成安装。
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所有实施例公开的所有特征,或隐含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和/或扩展、替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3)、设于所述底盘(3)上的柴油机组(1)、与所述柴油机组(1)接触或连接的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设于柴油机组(1)位于车行进方向上的前后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机组(1)包括相互连接的柴油发动机(101)、发电机(102),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减震阻尼Ⅰ(6)、减震阻尼Ⅱ(10),减震阻尼Ⅰ(6)与所述柴油发动机(101)靠近所述发电机(102)的部分接触或连接,减震阻尼Ⅱ(10)与所述柴油发动机(101)远离所述发电机(102)的部分接触或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底盘(3)连接的安装支脚Ⅰ(4)、安装支脚Ⅱ(7)、阻尼支架Ⅰ(12)、阻尼支架Ⅱ(9),减震阻尼Ⅰ(6)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脚Ⅰ(4)、阻尼支架Ⅰ(12)连接,安装支脚Ⅰ(4)与所述柴油发动机(101)靠近所述发电机(102)的部分紧固连接,减震阻尼Ⅱ(10)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脚Ⅱ(7)、阻尼支架Ⅱ(9)连接,安装支脚Ⅱ(7)与所述柴油发动机(101)远离所述发电机(102)的部分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震垫(11),所述防震垫(11)设于安装支脚Ⅰ(4)与底盘(3)之间,和/或,所述防震垫(11)设于安装支脚Ⅱ(7)与底盘(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垫(11)为橡胶软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减震阻尼Ⅰ(6)连接的工装压板(25),所述工装压板(25)上连接有相互配合的调节螺母(22)、调节螺杆(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链结构,所述减震阻尼Ⅰ(6)与所述安装支脚Ⅰ(4)通过铰链结构铰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包括双耳环(26)、穿设双耳环(26)的铰制孔用螺栓(13)、与铰制孔用螺栓(13)匹配的铰制孔用螺母(23)。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阻尼Ⅰ(6)包括阻尼弹簧(18),所述阻尼弹簧(18)套设有轴承套(27),所述轴承套(27)套设有杆端关节轴承(14),所述杆端关节轴承(14)的一端与安装支脚Ⅰ(4)连接,所述杆端关节轴承(14)的另一端设有弹簧底座(21),所述弹簧底座(21)与所述阻尼支架Ⅰ(12)连接,所述杆端关节轴承(14)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底座(21)之间设有减震限位弹簧(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限位弹簧(20)为碟簧。
CN202123106011.2U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Active CN216742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6011.2U CN21674260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6011.2U CN21674260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2601U true CN216742601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2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06011.2U Active CN216742601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26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182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重庆拓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驱动力单元减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182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重庆拓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驱动力单元减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42601U (zh)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CA2175883C (en) Frame beaming reduction assembly
JP2585595Y2 (ja) ブルドーザのオペレータキャビンの支持装置
MXPA96001815A (en) Frame beaming reduction assembly
CN104385952A (zh) 吸振频率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振动衰减器
JPH045572B2 (zh)
CN114165554A (zh) 一种车载动力单元柴油机组的减震装置
CN201547178U (zh) 减振装置及双横臂悬架
CN214928969U (zh) 变速箱悬置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04721860U (zh) 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浮动驾驶操纵台
CN211667092U (zh) 一种减震弹簧脚
CN219055963U (zh) 双向减震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结构
CN210949644U (zh) 一种动力吸振器
CN217415457U (zh) 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固定装置
CN108407595B (zh) 一种载货车系统动力总成悬置
CN108454373B (zh) 一种v型悬置总成结构
CN104885690B (zh) 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浮动驾驶操纵台
CN219712180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支架减振装置
CN219524097U (zh) 一种行车记录仪减震装置
CN109305002A (zh) 一种电动车后轮减震装置
CN218431594U (zh) 一种电动摩托车后减震结构
CN215444877U (zh) 结构加强汽车橡胶减震块
CN218294382U (zh) 一种传动平稳的减速机
CN218367250U (zh) 一种驱动桥固定装置及车辆
CN22035894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用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