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9073U - 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9073U
CN216739073U CN202123323322.4U CN202123323322U CN216739073U CN 216739073 U CN216739073 U CN 216739073U CN 202123323322 U CN202123323322 U CN 202123323322U CN 216739073 U CN216739073 U CN 216739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plate
sleeve
ballast
alo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33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军
郭彦平
李志红
王贵平
陈德华
苏雷
徐桂新
郭泽民
卢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CHN Energy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CHN Energy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CHN Energy Railwa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33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9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9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9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包括:安装组件、行走机构、砟犁组件及检测组件,安装组件装设在配砟车的车架上,行走机构活动地装设在安装组件上,行走机构随配砟车在钢轨上行进,行走机构用于与鱼尾板接触,当行走机构在鱼尾板上行进时,行走机构在安装组件上沿第一方向移动,砟犁组件设于安装组件上且与鱼尾板位于钢轨的同侧,砟犁组件用于清除钢轨侧面的石砟,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行走机构是否沿第一方向移动,检测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检测组件检测到行走机构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控制器控制夹钳张开。由于消除了行走机构与钢轨侧边石砟接触的可能性,因此使得对鱼尾板的检测精度得到提高,进而提升了配砟车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养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配砟车是铁路新建、大修作业中不可缺少的机械之一。它具有对道床进行抛碴、配碴、整形和清扫轨枕面等作用。然而,配砟车在对铁路线路进行维护作业时,夹钳会与位于钢轨轨腰处的鱼尾板产生干涉,造成鱼尾板损坏,影响铁路的运行安全。因而,目前的配砟车一般会配备鱼尾板检测装置,当检测装置检测到鱼尾板后,即向配砟车的控制器发出指令,由控制器控制夹钳提前张开从而可避免与鱼尾板发生碰撞,提高了钢轨使用的安全性。然而,目前的检测装置由于结构及原理的限制,导致其检测精度较低,影响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能精准识别鱼尾板,提高了控制器对夹钳的控制精度。
一种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用于装设在配砟车的车架上;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组件上,所述行走机构用于随所述配砟车在钢轨上行进,且所述行走机构用于与鱼尾板相接触,当所述行走机构在所述鱼尾板上行进时,所述行走机构在所述安装组件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钢轨的导向方向相交;砟犁组件,所述砟犁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组件上且与所述鱼尾板位于钢轨的同一侧,在行进方向上所述砟犁组件位于所述行走机构前方,所述砟犁组件用于清除钢轨侧面的石砟;及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行走机构是否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检测组件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夹钳张开。
在上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中,行走机构在安装组件的连接作用下可随配砟车在钢轨上走行,且当行走机构行进至设有鱼尾板的路段上方时,行走机构与鱼尾板相接触从而沿第一方向移动,此时,检测组件接受并将行走机构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信号反馈至控制器以控制夹钳张开。如此,可避免夹钳与鱼尾板因干涉而发生碰撞,影响钢轨以及配砟车的使用安全性。由于该检测装置中设有用于清除钢轨侧面的石砟的砟犁组件,且在行进方向上该砟犁组件位于所述行走机构前方,如此,消除了行走机构与钢轨侧边石砟接触的可能性,因而检测装置对鱼尾板的检测精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进而提升了配砟车的运行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提升部和支架,所述提升部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车架之间,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使得所述行走机构能够相对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砟犁组件及所述检测组件均设于所述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滚轮组及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相连接的滑动段和限位段,所述支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滚轮组位于所述支架面朝钢轨的一侧,所述滑动段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滚轮组相连,且所述滑动段能够在所述通孔中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当所述滚轮组的轮缘与鱼尾板相接触时,所述滚轮组能够在鱼尾板上滚动,且所述滚轮组带动所述第一套筒相对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导向轴及伸缩弹簧,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设有穿孔,且所述穿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导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穿孔并滑动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伸缩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轴外,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伸缩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上,且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导向轴是否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为行程开关,当所述滚轮组未与鱼尾板相接触时,所述导向轴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与所述行程开关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当所述滚轮组与鱼尾板相接触时,所述导向轴随所述滚轮组及所述第一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导向轴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触发所述行程开关;
和/或,所述第一导向部上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穿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穿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导向轴贯穿所述第二套筒且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伸缩弹簧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连接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沿钢轨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连接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滚轮组的容置槽,所述第一套筒的滑动段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滚轮组包括滚动轴及固设于所述滚动轴上的两个滚轮,所述滚动轴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且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当所述滚轮与鱼尾板相接触时,两个所述滚轮的轮缘均能够与鱼尾板滚动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砟犁组件包括两个排砟板,两个所述排砟板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排砟板之间,且两个所述排砟板相对钢轨的导向方向倾斜设置,在钢轨的行进方向上所述排砟板与钢轨轨腰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且在钢轨的行进方向上所述排砟板的前端端部位于所述滚轮的前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钢轨的宽度方向,所述排砟板与钢轨轨腰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鱼尾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部能够带动所述支架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平行,所述提升部为油缸、液压缸、电缸或电机丝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立柱及导向柱,所述立柱与所述支架连接,且所述立柱面朝所述导向柱的一面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柱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平行,所述导向柱插设在所述导向套内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导向套能够在所述导向柱上沿所述导向柱的轴向方向移动;
和/或,所述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还包括安全链和吊环,所述安全链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吊环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安全链能够与所述吊环相勾连。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在钢轨上走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行进至鱼尾板上方时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10、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110、安装组件;111、提升部;112、支架;1121、通孔;113、第一导向部;1131、穿孔;114、第二套筒;120、行走机构;121、滚轮组;1211、滚动轴;1212、滚轮;122、第一套筒;1221、滑动段;1222、限位段;123、导向轴;124、伸缩弹簧;125、连接部;1251、第一侧板;1252、连接板;1253、第二侧板;1254、容置槽;130、砟犁组件;131、排砟板;140、检测组件;150、第二导向部;151、立柱;152、导向柱;153、导向套;160、安全链;170、吊环;20、车架;30、钢轨;40、鱼尾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10,包括:安装组件110、行走机构120、砟犁组件130及检测组件140。安装组件110用于装设在配砟车的车架20上。行走机构120可活动地装设在安装组件110上,行走机构120用于随配砟车在钢轨30上行进。且行走机构120用于与鱼尾板40相接触。当行走机构120在鱼尾板40上行进时,行走机构120在安装组件110上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钢轨30的导向方向相交。砟犁组件130设于安装组件110上且与鱼尾板40位于钢轨30的同一侧。在行进方向上砟犁组件130位于行走机构120前方。砟犁组件130用于清除钢轨30侧面的石砟。检测组件140用于检测行走机构120是否沿第一方向移动。且检测组件140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检测组件140检测到行走机构1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控制器控制夹钳张开。
在上述的轨道鱼尾板40检测装置中,行走机构120在安装组件110的连接作用下可随配砟车在钢轨30上走行,且当行走机构120行进至设有鱼尾板40的路段上方时,行走机构120与鱼尾板40相接触从而沿第一方向移动,此时,检测组件140接受并将行走机构12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信号反馈至控制器以控制夹钳张开。如此,可避免夹钳与鱼尾板40因干涉而发生碰撞,影响钢轨30以及配砟车的使用安全性。由于该检测装置中设有用于清除钢轨30侧面的石砟的砟犁组件130,且在行进方向上该砟犁组件130位于行走机构120前方,如此,消除了行走机构120与钢轨30侧边石砟接触的可能性,因而检测装置对鱼尾板40的检测精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进而提升了配砟车的运行效率。
其中,为了便于清楚理解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的设置方向,以图1为例,第一方向为图1中S1所指的方向。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
为了清楚理解行走机构在钢轨30上的行进方向,如图1所示,S3所指的方向为行进方向。
具体地,当行走机构120经过鱼尾板40后,控制器将控制夹钳延时闭合,且延时时长可调。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安装组件110包括提升部111和支架112。提升部111连接在支架112和车架20之间。行走机构120与支架112活动连接,使得行走机构120能够相对支架112沿第一方向移动。砟犁组件130及检测组件140均设于支架112上。
需要说明的是,“砟犁组件130设于支架112上”包括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砟犁组件130可直接设于支架112上。或者,砟犁组件130可间接设于支架112上。同样地,“检测组件140均设于支架112上”亦包括两种实施方式,其中,检测组件140可直接设于支架112上。或者,检测组件140可间接设于支架112上。
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行走机构120包括滚轮组121及第一套筒122。第一套筒122包括相连接的滑动段1221和限位段1222。支架112上设有通孔1121,通孔1121沿第一方向延伸。滚轮组121位于支架112面朝钢轨30的一侧,滑动段1221贯穿通孔1121与滚轮组121相连。且滑动段1221能够在通孔1121中沿通孔1121的轴向方向滑动。限位段1222的直径大于通孔1121的直径。当滚轮组121的轮缘与鱼尾板40相接触时,滚轮组121能够在鱼尾板40上滚动,且滚轮组121带动第一套筒122相对支架112沿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当行走机构120在未行进至钢轨30设有鱼尾板40的路段上方时,由于限位段1222的直径大于通孔1121的直径,如此,滚轮组121悬挂在支架112上,并能在钢轨30上随配砟车行进。如图4和图5所示,当行走机构120行进至设有鱼尾板40的路段上方时,滚轮组121与鱼尾板40相接触,由于滑动段1221能够在通孔1121中沿通孔1121的轴向方向滑动,如此,滚轮组121将向上移动,检测组件140检测到滚轮组121带动套筒向上移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输送至控制器,从而可使控制器及时控制夹钳张开,避免夹钳与鱼尾板40发生碰撞。
为了确保滚轮组121向上移动后能自动复位,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行走机构120还包括导向轴123及伸缩弹簧124。安装组件110还包括第一导向部113。其中,第一导向部113上设有穿孔1131,且穿孔1131与通孔1121同轴设置。导向轴123的一端与第一套筒122连接,导向轴123的另一端贯穿穿孔1131并滑动设于穿孔1131内。伸缩弹簧124套设在导向轴123外,且沿第一方向伸缩弹簧124位于第一套筒122和第一导向部113之间。如此,如图4所示,当滚轮组121向上移动时,第一套筒122与导向轴123亦向上移动,此时,伸缩弹簧124受到挤压处于压缩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当滚轮组121经过鱼尾板40后,由于第一套筒122受到伸缩弹簧124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因此,当滚轮组121不与鱼尾板40相接触后,伸缩弹簧124复位,将推动第一套筒122以及滚轮组121复位,以便滚轮组121在行进过程中检测下一鱼尾板40。此外,滚轮组121在其自重条件下,当不与鱼尾板40接触时,可自由垂直下落直至限位部与支架112相抵接,以完成复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40间接设于支架112上。如图2和图3所示,检测组件140设于第一导向部113上,且检测组件140用于检测导向轴123是否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穿孔1131与通孔1121同轴设置,因此导向轴123随第一套筒122以及滚轮组121上下移动时,导向轴123受到穿孔1131的限制,从而可有效防止导向轴123晃动,以提高检测组件140检测的精准。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40为行程开关。如图3和图4所示,当滚轮组121未与鱼尾板40相接触时,导向轴123远离第一套筒122的端部与行程开关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当滚轮组121与鱼尾板40相接触时,导向轴123随滚轮组121及第一套筒122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导向轴123远离第一套筒122的端部触发行程开关。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40包括感应板及探测器,感应板位于导向轴123远离第一套筒122的端部,探测器位于第一导向部113上。具体地,导向轴123向上移动,当探测器探测到感应板时,探测器将探测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夹钳张开。当导向轴123随第一套筒122以及滚轮组121复位时,探测器未能探测到感应板,控制器则控制夹钳闭合。
可选地,探测器可为激光测距感应器、超声波探测器或红外线探测器等。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3上设有第二套筒114。穿孔113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二套筒114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二套筒114与穿孔1131的内壁螺纹连接。导向轴123贯穿第二套筒114且滑动设于第二套筒114内。伸缩弹簧124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套筒122和第二套筒114之间。如此,可通过第二套筒114改变伸缩弹簧124的压缩量来调整伸缩弹簧124对第一套筒122提供的复位力的强度。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行走机构120还包括连接部125。连接部12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251、连接板1252和第二侧板1253。第一侧板1251与第二侧板1253沿钢轨30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侧板1251、连接板1252及第二侧板1253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容置滚轮组121的容置槽1254。第一套筒122的滑动段1221贯穿通孔1121与连接板1252连接。
为确保第一侧板1251、连接板1252以及第二侧板125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侧板1251、连接板1252以及第二侧板1253一体成型。或者,第一侧板1251和第二侧板1253均焊接于连接板1252上。
进一步地,如图4和5所示,滚轮组121包括滚动轴1211及固设于滚动轴1211上的两个滚轮1212。滚动轴1211贯穿第一侧板1251和第二侧板1253,且两个滚轮1212分别位于钢轨30的两侧。当滚轮1212与鱼尾板40相接触时,两个滚轮1212的轮缘均能够与鱼尾板40滚动接触。
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砟犁组件130包括两个排砟板131。两个排砟板131分别位于钢轨30的两侧。连接部125位于两个排砟板131之间,且两个排砟板131相对钢轨30的导向方向倾斜设置。
具体地,在钢轨30的行进方向上排砟板131与钢轨30轨腰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且在钢轨30的行进方向上排砟板131的前端端部位于滚轮1212的前方。如此,排砟板131可提前将钢轨30侧面的石砟清除,避免滚轮1212与石砟接触后向上移动,造成检测组件140误判。
进一步地,沿钢轨30的宽度方向,排砟板131与钢轨30轨腰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鱼尾板40的厚度。如此,排砟板131随安装组件110沿钢轨30行进时可避免与鱼尾板40发生干涉。
具体地,排砟板131与钢轨30轨腰之间的最小距离略大于鱼尾板40的厚度即可,如此,可有效防止排砟板131在作业时石砟从排砟板131与钢轨30轨腰之间的缝隙以及与鱼尾板40之间的缝隙遗漏。
在不使用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10时,为了避免行走机构120在钢轨30上与其他设备相干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提升部111能够带动支架112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提升部111为油缸、液压缸、电缸或电机丝杆。如此,当无需检测、识别鱼尾板40时,提升部111可带动行走机构120以及砟犁组件130朝远离钢轨30的方向移动。当需要使用该轨道鱼尾板40检测装置,提升部111可带动行走机构120以及砟犁组件130朝靠近钢轨30的方向移动直至滚动轴1211与钢轨30的轨面相接触。
其中,为了便于清楚理解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的设置方向,以图1为例,第二方向为图1中S2所指的方向。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升部111为液压缸。其中,液压缸的缸筒与车架20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支架112连接。
进一步地,活塞杆可与支架112固定连接,或者活塞杆可与支架112可拆卸连接。
为避免提升部111带动行走机构120上下移动时发生晃动,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轨道鱼尾板40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部150。第二导向部150包括立柱151及导向柱152。立柱151与支架112连接,且立柱151面朝导向柱152的一面设有导向套153。导向柱152的轴向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导向柱152插设在导向套153内并与车架20连接,导向套153能够在导向柱152上沿导向柱152的轴向方向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套153设有多个,且多个导向套153沿第二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在立柱151上。如此,可进一步避免提升部111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时发生滑动。
当不使用该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10时,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支架112向上移动,以将支架112悬挂在车架20上,此时,在重力作用下,活塞杆受到向下的拉力较大,容易使液压缸失效。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轨道鱼尾板40检测装置还包括安全链160和吊环170。安全链160与车架20连接,吊环170设于支架112上。安全链160能够与吊环170相勾连。如此,当活塞杆带动支架112、行走机构120以及砟犁组件130向上移动后,可将安全链160与吊环170相连接,从而减轻液压缸所受的拉力,提高液压缸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安全链160与吊环170连接后的稳定性,吊环170焊接于支架112上。
可选地,吊环170的数量和位置未受具体限定。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用于装设在配砟车的车架上;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组件上,所述行走机构用于随所述配砟车在钢轨上行进,且所述行走机构用于与鱼尾板相接触,当所述行走机构在所述鱼尾板上行进时,所述行走机构在所述安装组件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钢轨的导向方向相交;
砟犁组件,所述砟犁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组件上且与所述鱼尾板位于钢轨的同一侧,在行进方向上所述砟犁组件位于所述行走机构前方,所述砟犁组件用于清除钢轨侧面的石砟;及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行走机构是否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检测组件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夹钳张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提升部和支架,所述提升部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车架之间,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使得所述行走机构能够相对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砟犁组件及所述检测组件均设于所述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滚轮组及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相连接的滑动段和限位段,所述支架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滚轮组位于所述支架面朝钢轨的一侧,所述滑动段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滚轮组相连,且所述滑动段能够在所述通孔中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当所述滚轮组的轮缘与鱼尾板相接触时,所述滚轮组能够在鱼尾板上滚动,且所述滚轮组带动所述第一套筒相对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导向轴及伸缩弹簧,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设有穿孔,且所述穿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导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穿孔并滑动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伸缩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轴外,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伸缩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上,且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导向轴是否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为行程开关,当所述滚轮组未与鱼尾板相接触时,所述导向轴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与所述行程开关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当所述滚轮组与鱼尾板相接触时,所述导向轴随所述滚轮组及所述第一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导向轴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触发所述行程开关;
和/或,所述第一导向部上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穿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穿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导向轴贯穿所述第二套筒且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伸缩弹簧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连接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沿钢轨的宽度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连接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滚轮组的容置槽,所述第一套筒的滑动段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滚轮组包括滚动轴及固设于所述滚动轴上的两个滚轮,所述滚动轴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且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当所述滚轮与鱼尾板相接触时,两个所述滚轮的轮缘均能够与鱼尾板滚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砟犁组件包括两个排砟板,两个所述排砟板分别位于钢轨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排砟板之间,且两个所述排砟板相对钢轨的导向方向倾斜设置,在钢轨的行进方向上所述排砟板与钢轨轨腰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且在钢轨的行进方向上所述排砟板的前端端部位于所述滚轮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钢轨的宽度方向,所述排砟板与钢轨轨腰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鱼尾板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部能够带动所述支架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平行,所述提升部为油缸、液压缸、电缸或电机丝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立柱及导向柱,所述立柱与所述支架连接,且所述立柱面朝所述导向柱的一面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柱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平行,所述导向柱插设在所述导向套内并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导向套能够在所述导向柱上沿所述导向柱的轴向方向移动;
和/或,所述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还包括安全链和吊环,所述安全链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吊环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安全链能够与所述吊环相勾连。
CN202123323322.4U 2021-12-27 2021-12-27 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Active CN216739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3322.4U CN216739073U (zh) 2021-12-27 2021-12-27 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3322.4U CN216739073U (zh) 2021-12-27 2021-12-27 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9073U true CN216739073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3322.4U Active CN216739073U (zh) 2021-12-27 2021-12-27 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9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5262A (zh) 一种移动式桥梁裂缝检测装置
CN112880544A (zh) 一种道路工程用桥梁伸缩缝报警设备
CN216739073U (zh) 轨道鱼尾板检测装置
CN217718085U (zh) 一种用于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的地质雷达探测装置
CN111217223A (zh) 一种新型电梯滚轮导靴
CN107933599B (zh) 一种轨道车辆防脱轨防倾覆装置及轨道车辆转向架
CN104076091B (zh) 一种门架式不落轮车轮探伤机
CN209908043U (zh) 底盘检测地沟用防护装置
CN110450820B (zh) 一种基于一系垂向减振器压力的脱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03965389U (zh) 一种门架式不落轮车轮探伤机
CN110562273A (zh) 陡坡行驶辅助系统
CN217319948U (zh) 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
CN113048325B (zh) 一种无线遥控式管线探测仪
CN114074887B (zh)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CN215405584U (zh) 一种安装有安全检测装置的悬挂式桥梁检查车
CN110904834B (zh) 一种桥梁混凝土护栏的裂缝自动探伤装置
CN218381604U (zh) 一种天车行走轮轴承损坏下沉检测装置
CN109278718B (zh) 洗车机的顶刷机构
CN211769842U (zh) 天车随动式润滑装置
CN210194464U (zh) 一种超长下坡及高速公路收费口用重型车减速装置
CN107881951A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防止汽车二次事故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20523795U (zh) 一种用于铁路巡检作业的可视化智能设备
CN106436584B (zh) 一种具有垂直升降限位功能的挂篮
CN220723366U (zh) 一种龙门吊防撞自停装置
CN220787153U (zh) 一种堆垛机的自动检测防脱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