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9948U - 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19948U CN217319948U CN202123334750.7U CN202123334750U CN217319948U CN 217319948 U CN217319948 U CN 217319948U CN 202123334750 U CN202123334750 U CN 202123334750U CN 217319948 U CN217319948 U CN 2173199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driving wheel
- base
- wheel assembly
- l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框架上依次设有从动轮总成、驱动轮总成、万向轮,所述驱动轮总成的轮大径一比从动轮总成的轮大径二小,所述驱动轮总成的轮小径一与从动轮总成的轮小径二相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自动行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18年6月6日申请的申请号:201820865263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型路轨两用车底盘装置”,该专利中公开了包括电池、液压动力单元、车架、脚轮升降机构、电气箱、主动轮、马达、脚轮、从动轮等;马达通过传动机构使主动轮转动使车辆行驶;因结构的限制,车辆在陆地或者轨道上只能直线行驶,陆地上车辆掉头或者转弯,则需要液压动力单元提供能量使脚轮升降机构落下,然后人工推动掉头或转弯,这种操作复杂,且需要一套液压动力系统支撑,成本高、占用大量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所述底部框架上依次设有从动轮总成、驱动轮总成、万向轮,所述驱动轮总成的轮大径一比从动轮总成的轮大径二小,所述驱动轮总成的轮小径一与从动轮总成的轮小径二相同。
优选的,所述底部框架包括从动轮底座、驱动轮底座、万向轮底座,所述从动轮底座上设有从动轮总成,所述驱动轮底座上设有驱动轮总成,所述万向轮底座上设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轮、带座轴承一、传动轴一、链轮,所述驱动轮位于传动轴一两侧,所述传动轴一上套装有带座轴承一和链轮,所述驱动轮包括轮大径一和轮小径一。
优选的,所述从动轮总成包括从动轮、带座轴承二、传动轴二,所述从动轮位于传动轴二两侧,所述传动轴二上套装有带座轴承二,所述从动轮包括轮大径二和轮小径二。
优选的,所述底部框架还设有计步器底座,所述计步器底座上设有计步器装置。
优选的,所述计步器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滚轮支架、随动滚轮、传感器、旋转螺栓,所述固定支架与底部框架固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滚轮支架通过旋转螺栓活动连接,所述滚轮支架一侧设有随动滚轮,所述固定支架与滚轮支架对应处设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底部框架还设有防撞支架,所述防撞支架上设有防撞装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当车辆在陆地上时,从动轮大径和万向轮同时着地,驱动轮处于悬空状态,此时人工推行车辆即可轻易实现掉头和拐弯,简化陆轨两用车底盘装置原有的液压动力单元,降低成本,人工操作更方便;增加独立的计步器装置测距不受主动轮打滑的影响,能行驶至准确的地点;增加安全防撞机构,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框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器总成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总成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计步器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行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轨道行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从动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轮示意图;
图中所示:1、壳体;2、底座框架;21、从动轮底座;22、电池底座;23、计步器底座;24、驱动轮底座;25、万向轮底座;26、防撞支架;3、计步器装置;31、固定支架;32、滚轮支架;33、随动滚轮;34、传感器;35、旋转螺栓;4、驱动轮总成;41、驱动轮;411、轮大径一;412、轮小径一;42、带座轴承一;43、链轮;44、传动轴一;5、马达;6、万向轮;7、从动轮总成;71、从动轮;711、轮大径二;712、轮小径二;72、带座轴承二;73、传动轴二;8、防撞装置;9、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10所示的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包括壳体1、底座框架2、计步器装置3、驱动轮总成4、马达5、万向轮6、从动轮总成7、防撞装置8、控制盒9,所述壳体1一侧设有控制盒9,所述控制盒9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壳体1上设有底座框架2,所述底座框架2包括从动轮底座21、电池底座22、计步器底座23、驱动轮底座24、万向轮底座25、防撞支架26,所述万向轮底座25与驱动轮底座24之间设有马达5,所述从动轮底座21上设有从动轮总成7,所述驱动轮底座24上设有驱动轮总成4,所述万向轮底座25上设有万向轮6,所述计步器底座23上设有计步器装置3,所述防撞支架26上设有防撞装置8。
如图3、10所示,所述驱动轮总成4包括驱动轮41、带座轴承一42、传动轴一43、链轮44,所述驱动轮41位于传动轴一43两侧,所述传动轴一43上套装有带座轴承一42和链轮44,所述传动轴一通过链轮44与马达5连接。所述驱动轮41包括轮大径一411和轮小径一412,所述轮大径一411与轮小径一412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如图4、9所示,所述从动轮总成7包括从动轮71、带座轴承二72、传动轴二73,所述从动轮71位于传动轴二73两侧,所述传动轴二73上套装有带座轴承二72,所述从动轮71包括轮大径二711和轮小径二712,所述轮大径二711与轮小径二712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
如图7、8所示,所述驱动轮41的轮小径一412的Φd和从动轮71的轮小径二712的Φd相同,但是驱动轮41的轮大径一411的ΦD比从动轮71的轮大径二711的ΦD小,这样可以在保证驱动轮底座24、从动轮底座21在高度相同情况下,陆地上从动轮71的轮大径二711和万向轮6同时着地,驱动轮41的轮大径一411悬空(见图7);同时也可以保证在轨道上时,从动轮71的轮小径二712和驱动轮41的轮小径一412在一水平线上,同时与轨道接触(见图8);
所述计步器装置3包括固定支架31、滚轮支架32、随动滚轮33、传感器34、旋转螺栓35,所述固定支架31与底座框架2的计步器底座23紧固,所述固定支架31与滚轮支架32通过旋转螺栓35活动连接,所述滚轮支架32一侧设有随动滚轮33,所述固定支架31与滚轮支架32对应处设有传感器34。当车辆在陆地上推行时,计步器装置3在重力作用下随动滚轮33下垂并处于悬空状态,不进行计步工作(见图7),当车辆行驶至轨道上时,随动滚轮33绕旋转螺栓35向上抬起并紧贴在轨道上,同时传感器34发出信号检测到车辆已经在轨道上,车辆前进即可带动随动滚轮自身旋转进行计步,由于计步器装置3是独立于驱动轮41单独安装的,只跟随车辆移动才进行计步工作,所以即使在行驶过程中驱动轮41出现打滑现象也不影响计步的准确性;
如图1、6所示,所述防撞支架26上设有防撞装置8,所述防撞装置8为本申请人于2019年10月21日申请的申请号:2019217658469,专利名称:一种碰撞感应装置中所公开,公开内容中的方管即是本申请文件中的防撞支架26的方管261,通过方管将该碰撞感应装置安装在防撞支架26上。
工作原理:
当车辆在陆地上时,从动轮的轮大径和万向轮同时着地,驱动轮处于悬空状态,此时人工推行车辆即可轻易实现掉头和拐弯;
陆地进入轨道:在控制盒内放置的控制系统中输入行驶的目标距离,然后人工将车辆前端(带有防撞杆端)对准轨道,推动车辆缓慢前进驶入轨道,首先是从动轮的轮小径先与轨道接触,然后依次是计步器装置上的随动滚轮和驱动轮的轮小径与轨道接触,当随动滚轮与轨道接触时会上抬并在重力作用下紧贴轨道,计步器装置上的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已经进入轨道并将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发出指令使马达转动,从而驱使车辆自动行驶,同时计步器的随动轮跟随车辆前进转动计数;当达到目标距离时,控制器再次发出指令马达反转车辆开始返回,计步器反转,车辆开始反向计数。
返回至起点时,万向轮先着地,然后是驱动轮的轮小径、随动滚轮、从动轮的轮小径依次脱离轨道,从动轮的轮小径脱离轨道的同时从动轮的轮大径着地;驱动轮脱离轨道后,由于驱动轮此时已经悬空,只是暂时进行空转,直到随动滚轮脱离轨道,计步器装置上的传感器再次检测到信号并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马达停止工作。
在轨道上只有从动轮的轮小径、驱动轮的轮小径、计步器装置的随动滚轮与轨道接触,从动轮的轮大径、驱动轮的轮大径、万向轮都处于悬空状态;在陆地上从动轮的轮大径和万向轮同时着地,其余轮系全部悬空,这样既可以防止返回过程中车辆冲出轨道,人工还可以快速、便捷的推行掉头灯。
在车辆自动前进的过程中,若车辆前方存在障碍物发生碰撞,此时撞击防撞装置向后移动,传感器接收到信号,车辆进行紧急制动,防撞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自行复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上依次设有从动轮总成、驱动轮总成、万向轮,所述底部框架包括从动轮底座、驱动轮底座、万向轮底座,所述从动轮底座上设有从动轮总成,所述驱动轮底座上设有驱动轮总成,所述万向轮底座上设有万向轮,所述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轮大径一和轮小径一,所述从动轮总成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包括轮大径二和轮小径二,所述驱动轮总成的驱动轮的轮大径一比从动轮总成的从动轮的轮大径二小,所述驱动轮总成的驱动轮的轮小径一比从动轮总成的从动轮的轮小径二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总成还包括带座轴承一、传动轴一、链轮,所述驱动轮位于传动轴一两侧,所述传动轴一上套装有带座轴承一和链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总成还包括带座轴承二、传动轴二,所述从动轮位于传动轴二两侧,所述传动轴二上套装有带座轴承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还设有计步器底座,所述计步器底座上设有计步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步器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滚轮支架、随动滚轮、传感器、旋转螺栓,所述固定支架与底部框架固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滚轮支架通过旋转螺栓活动连接,所述滚轮支架一侧设有随动滚轮,所述固定支架与滚轮支架对应处设有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还设有防撞支架,所述防撞支架上设有防撞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34750.7U CN217319948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34750.7U CN217319948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19948U true CN217319948U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298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34750.7U Active CN217319948U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1994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99302A (zh) * | 2023-12-21 | 2024-03-15 | 江苏华章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穿梭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
-
2021
- 2021-12-28 CN CN202123334750.7U patent/CN2173199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99302A (zh) * | 2023-12-21 | 2024-03-15 | 江苏华章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穿梭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09992B (zh) | 一种楼道清洁机器人 | |
CN104898671B (zh) | 一种带清障功能的轨道式矿用输送机自动巡检小车 | |
CN204457020U (zh) | 一种agv汽车搬运器 | |
WO2019191899A1 (en) |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robot and clamping device thereof | |
CN201208991Y (zh) | 一种自动导航小车 | |
CN203811344U (zh) | 汽车侧面碰撞的模拟试验装置 | |
CN203920967U (zh) | 一种楼道清洁机器人 | |
CN101966928A (zh) | 一种自动输送装置 | |
CN217319948U (zh) | 一种陆轨两用自动行驶车辆的底盘装置 | |
CN206053449U (zh) | 一种可升降的车库自动对中回转盘 | |
CN108791336B (zh) | 一种沿游乐设施轨道主动行走的轨道检测装置 | |
CN111152710B (zh) | 一种avg输送装置 | |
CN105715087A (zh) | 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用汽车电动搬运台车 | |
CN114394125B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巡检设备 | |
CN110254451B (zh) | 一种单轨接触式轨道检测车 | |
CN205502685U (zh) | 一种抱轮式汽车搬运器 | |
CN210454807U (zh) | 一种单轨接触式轨道检测车 | |
CN110017042B (zh) | 汽车轮胎夹持装置 | |
CN113370723A (zh) | 一种带角度检测装置的自动导引运输车检测装置 | |
CN210954738U (zh) | 一种agv车辆 | |
CN213580733U (zh) | 隧道衬砌质量自动检测装置 | |
CN112172965A (zh) | 一种agv小车自动防撞装置 | |
CN203819951U (zh) | 铁路车辆轮对喷漆烘干输送线 | |
CN205523477U (zh) | 一种自动感应控制的物流周转牵引车 | |
CN111086539B (zh) | 全自动车厢上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