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4887B -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4887B
CN114074887B CN202111330784.0A CN202111330784A CN114074887B CN 114074887 B CN114074887 B CN 114074887B CN 202111330784 A CN202111330784 A CN 202111330784A CN 114074887 B CN114074887 B CN 114074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wheel
push
frame
rope
rop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07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74887A (zh
Inventor
王西超
李保江
陈国初
焦斌
赵淑阳
王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3307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4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4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4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74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4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包括内架(6)、外架(5)、至少一个主动压绳轮(9)、至少一个被动压绳轮(8)和监测组件,所述内架(6)和外架(5)均呈水平设置,所述内架(6)和外架(5)之间相互套装并滑动连接,所述主动压绳轮(9)设于内架(6)上,所述被动压绳轮(8)设于外架(5)上,所述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之间留出供拽引钢丝绳(1)通过的间隙,所述监测组件设于内架(6)和外架(5)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自动定时定期对拽引钢丝绳进行有效检测,降低维保人员工作量,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报警。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钢丝绳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本发明属于电梯钢丝绳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本发明属于电梯钢丝绳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本发明属于电梯钢丝绳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本发明属于电梯钢丝绳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本发明属于电梯钢丝绳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办公楼对电梯的管理仅仅停留在人工定期巡检电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维修等粗放式安全监测,但面对日益上升的电梯使用量,这种监测方法已经远远无法保障电梯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解决不了办公楼大楼内人员拥挤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办公楼内的电梯进行远程监测是现行环境下保障办公楼电梯安全运行行之有效的方法,电梯信息化技术通常是指安装传感器进行电梯运行状态采集,但是靠传感器监测,误报率高,尤其是对使用过一段时间后的电梯,其正常运行易发生轻微偏差,传统的传感器监测无法区分采集的数据属于正常运行的轻微偏差还是故障,导致电梯监测误报率高。
国内多数厂家在钢丝绳研发生产的过程中会对钢丝绳进行破断试验,钢丝绳的抗拉试验是衡量钢丝绳强度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试验中常采用铅锑或其他合金将钢丝绳刷头后浇注成适合夹持的圆锥状,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工作用存在一些不足,采用的重金属对作业环境和作业者均有一定的危害,另外浇铸合金作业劳动强度高,浇铸后的钢丝绳绳端可能无法适应拉伸试验的机座和钳口设计,试验过程中为适应试验环境,需要采用很多夹具对钢丝绳端头进行固定,试验设备上的夹具由于频繁使用,导致夹持部位咬合不好且磨损现象严重,在进行钢丝绳抗拉试验过程中会出现钢丝绳脱落或从夹持部位断裂的现象,这样既不能及时对试验结果做出准确判断又会影响试验、研发、生产的进度。
此外,传统电梯钢绳在长时间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外观发生几何缺陷,但是由于钢绳在电梯井内,无法实时对其进行观测,从而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时常出现电梯钢丝绳断裂事故。与电梯其它部位相对完善的检测和监视手段相比,钢丝绳的安全性监测是目前相对薄弱且急待解决的课题。
拽引电梯作为常见的垂直升降工具,普遍使用在大型商厦或办公楼等区域,其动力来源来自于配重块和拽引电机,拽引电机包含拽引轮和拽引钢丝绳。拽引轮和拽引钢丝绳作为电梯的关于安全的重要部件,拽引钢丝绳被提升或下放的速度是其他根钢丝绳速度的一倍至数倍,但多道钢丝绳承受力度大小是一致的。由于该拽引钢丝绳的运行速度较快,属于最易磨损的部分,近年来对拽引轮和拽引钢丝绳的检测性、精确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电梯规格、尺寸、吨位的不同,拽引轮的安装位置也会不同,现有的拽引轮在安装的时候不够精确;此外,拽引轮中的某个拽引钢丝绳可能会出现张力减弱,造成安全隐患。
公开号为CN 110626914A的一种电梯的独立式安全监测装置,记载了通过在钢丝槽的槽底部沿周向均布有多个断丝监测装置,各断丝监测装置均包括一个振动传感器,各振动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拽引轮侧面的集电环的相应的导电弹针电连接,当电梯运行时,钢丝绳缠绕于钢丝槽,各振动传感器均将监测到的振动数据通过集电环传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依据所述振动数据判断钢丝绳是否有断股。由于电梯钢绳绳震动同时具有纵向震动和横向震动,该方案仅记载了通过在钢丝槽内增设监测震动传感器的方式,实际上是通过震动传感器检测钢绳纵向震动,纵向震动的检测难度较大,在吊轮的钢丝槽内设置震动传感器是,吊轮及轿厢的震动会干扰或消除钢丝绳本身震动特性,使得检测精度变低,数据处理难度增大。而实际上吊装牵引钢绳具有横向震动幅度大且频率高的特点,如果将监测钢绳横向震动作为检测标准,能够提高对钢绳受损情况的监测精度。
现有技术中针对电梯钢丝绳的检测方式中,一种方式是通过实时检测电梯钢丝绳受力是否均匀,来判定电梯钢丝绳是否存在断裂风险,以预防电梯钢丝绳断裂,确保电梯稳定可靠的运行,但当钢丝绳出现单股或几股断裂时,电梯钢丝绳受力是否均匀的变化很小,不易检测出前期隐患。现有技术中还有针对钢丝绳出现断股或散股时,钢丝绳会出现断股处钢丝外露或散股处直径增大的情况,当这些钢丝绳异常位置经过配置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的电梯拽引钢丝绳检测装置时,就会被检测出来,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维护人员并停止电梯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及时预防钢丝绳出现断股事故,增加了电梯安全性能但当钢丝绳出现断股但断裂的单股钢丝在内部时,钢丝不会外露,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检测出断股的发生;当钢丝绳出现单股断裂时,断股处直径增大极不明显,不易检测出前期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以实现自动定时定期对拽引钢丝绳进行有效检测,降低维保人员工作量,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报警。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所述系统设于电梯的轿厢上方,所述轿厢上方设有定绳轮和动绳轮,所述定绳轮位于动绳轮的上方,所述拽引钢丝绳由动绳轮设于动绳轮和定绳轮之间,所述系统包括内架、外架、至少一个主动压绳轮、至少一个被动压绳轮和监测组件,所述内架和外架均呈水平设置,所述内架和外架之间相互套装并滑动连接,所述主动压绳轮设于内架上,所述被动压绳轮设于外架上,所述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之间留出供拽引钢丝绳通过的间隙,所述监测组件设于内架和外架上。具体的,该系统包括至少一对位于拽引端钢丝绳两侧的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一套用于安装主动压绳轮的内架和一套用于安装被动压绳轮的外支架,内架和外架相互套装在一起且能够前后滑动,在内架和外架之间连接有可控顶推机构,在内架与外架之间设置有使两者自动向外展开且携带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向外展开的复位机构,所述的内架或外架被安装于主支架上,主支架被固定于轿厢顶部,还包括安装于内支架上的震动传感器用于检测主动压绳轮的震动,或者安装于外支架上的震动传感器用于检测被动压绳轮的震动,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用以控制所述可控顶推机构的顶推状态,震动传感器的信号线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件,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报警系统和/或显示设备。
所述外架包括外架底座和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呈水平并间隔设置于外架底座的一侧,所述被动压绳轮设于支撑杆的端部,
所述内架包括内架底座、多个连接杆和支撑框架,多个连接杆水平设于内架底座和支撑框架之间,所述支撑框架和支撑杆相套接,所述内架底座位于外架底座和支撑框架之间,所述内架底座还位于多个支撑杆围成的空间内,所述主动压绳轮设于支撑框架上。两者套接关系也不限于本发明中所表示的几种形式,任何使内外架套装在一起能够实现滑动的结构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所述内架和外架之间设有可控顶推机构,所述可控顶推机构位于外架底座和内架底座之间,所述可控顶推机构的固定端和外架底座相连接,所述可控顶推机构的移动端和内架底座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成对的一号轴孔,所述主动压绳轮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与一号轴孔相适配的主动旋转轴,所述主动旋转轴直接插设在一号轴孔中。
所述主动旋转轴的端部设有一号轴承,所述一号轴承和一号轴孔的内壁相接触。
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成对的二号轴孔,所述被动压绳轮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与二号轴孔相适配的被动旋转轴,所述被动旋转轴直接插设在二号轴孔中。
所述被动旋转轴的端部设有二号轴承,所述二号轴承和二号轴孔的内壁相接触。
所述支撑框架呈“目”字形,所述主动压绳轮位于支撑框架的中部,多个支撑杆分别穿过支撑框架并位于主动压绳轮的上下两侧。
在上文所述的外架结构基础上,所述外架还包括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于一上一下分布的支撑杆之间,相邻的连接柱之间设有固定座,用来固定前滑杆。
或者再提供另一种外架和内架的结构形式,所述外架包括外架底座、多个支撑杆和多个连接柱,多个支撑杆呈水平并间隔设置于外架底座的一侧,所述被动压绳轮设于支撑杆的端部,所述连接柱设于一上一下分布的支撑杆之间,
所述内架包括内架底座和多个导板,所述内架底座呈框架状,所述内架底座和支撑杆相套接,成对的导板一上一下平行设置于内架底座的外侧,成对的导板之间形成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安装有滑块,所述主动压绳轮和滑块旋转连接。
在上文所述的外架结构基础上,相邻的连接柱之间设有固定座,用来固定前滑杆。
所述导板上还设有防止滑块脱落的挡止部,所述挡止部邻近条形孔设置。
所述条形孔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邻近内架底座设置。
所述滑块上设有三号轴孔,所述主动压绳轮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与三号轴孔相适配的主动旋转轴,所述主动旋转轴的端部设有一号轴承,所述一号轴承和三号轴孔的内壁相接触,
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成对的二号轴孔,所述被动压绳轮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与二号轴孔相适配的被动旋转轴,所述被动旋转轴的端部设有二号轴承,所述二号轴承和二号轴孔的内壁相接触。
所述可控顶推机构采用液压千斤顶、液压缸、电推杆、气缸或电磁推杆中的任意一种。可控顶推机构的结构形式多样,不限于以上这几种设备。
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控制器以及多个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和多个震动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可控顶推机构上或内架上或外架上,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线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震动传感器设于内架上并邻近主动压绳轮,或所述震动传感器设于外架上并邻近被动压绳轮。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用以控制所述可控顶推机构的顶推状态,通过监测组件该监测系统能够与电梯拽引提升系统、控制系统和计算机配合使用,可将对拽引钢丝绳的检测数据定期反馈给控制系统和计算机存储备份。控制系统连接有计算机,计算机程序绘制相应压绳轮提供的压力与震动传振幅、压力与震动频率的曲线关系,来反应各钢丝绳的物理特征,比较各钢丝绳的物理特征差别,寻找特殊特征的钢丝绳,以及比较同一根钢丝绳历史记录以确定其是否出现内部绳股断裂或裂缝的情况。
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设于滑块和条形孔之间的内壁上的震动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邻近内架底座设置;
所述弹性件设于震动传感器和/或压力传感器的后侧或前侧,
所述可控顶推机构位于外架底座和内架底座之间,所述可控顶推机构的固定端和外架底座相连接,所述可控顶推机构的移动端和内架底座相连接。
所述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一上一下交错分布。
所述震动传感器的信号线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内架上设有内部震动传感器,所述外架上设有外部震动传感器,所述内部震动传感器和外部震动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电连接报警系统和/或显示设备。
所述系统还包括主支架和复位机构,所述主支架设于轿厢的顶部,所述主支架和复位机构均位于外架的一侧并均远离被动压绳轮,所述复位机构位于主支架的顶部,并和外架相连接。复位机构可使外架和内架两者自动向外展开,并同时携带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向外展开,复位机构以能够驱动内架与外架自动展开为准,其结构形式不限。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横滑套、后滑杆、弹簧一和弹簧二,所述横滑套设置在主支架的顶部,所述横滑套套设在后滑杆外并位于后滑杆的中部,所述横滑套和后滑杆之间滑动接触,所述后滑杆的一端和外架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一套设在位于横滑套和弹簧座之间的后滑杆外,所述弹簧一的一端和横滑套固接,另一端和弹簧座固接,所述弹簧二套设在位于外架和横滑套之间的后滑杆外,所述弹簧二的一端和外架固接,另一端和横滑套固接。
所述系统还包括设于轿厢顶部的后辅架,所述主支架位于后辅架和外架之间,所述后辅架的顶部设有后导向套,所述后导向套和弹簧座滑动连接。
所述系统还包括设于轿厢顶部的前辅架,所述前辅架位于外架的一侧并邻近被动压绳轮,所述前辅架的顶部设有前导向套,所述前导向套中可移动地设有前滑杆,所述前滑杆和外架上的固定座相连接。后辅架和前辅架可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设置,或者可同时都设置。
由于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分别安装于相应的内架与外架上,所以内架与外架相互展开后,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也相互展开,当内架与外架被可控顶推机构顶推相互靠近时,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也相互靠近,直至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同时定压在拽引钢丝绳的两侧,用以检测工作中的拽引钢丝的震动情况。通过对内架施加压力可使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向拽引钢丝绳施压向内压力时,此时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能够接收来自于拽引钢丝绳的震动,并通过震动传感器获得该震动信号,当拽引钢丝绳内部出现绳股断裂或裂缝时,震动信号发生变化。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安装框架、至少一个主动压绳轮、至少一个被动压绳轮,所述安装框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可上下升降的中心推拉杆,所述中心推拉杆上分别设有成对并可旋转的近端推拉杆和远端推拉杆,所述近端推拉杆和端推拉杆均向外侧伸出并和安装框架可旋转连接,所述主动压绳轮设于近端推拉杆的端部,所述被动压绳轮设于端推拉杆的端部,所述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之间留出供拽引钢丝绳通过的间隙。还可以布置监测组件(其主要是设置的震动传感器,可直接固定在框架上。震动传感器信号用于直接判断拽引钢丝绳的纵向或横向震动情况,钢丝绳内部股线断裂后的震动信号会明显变化,但从外部观察不到。压力传感器仅用于相邻测次的不同压力状态下的对比,用于提高对比效果。可以没有压力传感器,有压力传感器时,如图7所示的布置)设于安装框架上。
所述中心推拉杆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推拉端轴,所述安装框架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框架轴套,所述框架轴套内设有框架转轴,所述框架转轴上沿径向设有成对的贯穿孔,所述近端推拉杆或远端推拉杆插设在贯穿孔中。
所述主动压绳轮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主动旋转轴,所述近端推拉杆的一端设有和推拉端轴相适配的一号近端轴套,所述近端推拉杆的另一端设有和主动旋转轴相适配的二号近端轴套,
所述被动压绳轮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被动旋转轴,所述远端推拉杆的一端设有和推拉端轴相适配的一号远端轴套,所述远端推拉杆的另一端设有和被动旋转轴相适配的二号远端轴套。
所述框架转轴采用一体框架转轴。此时一个框架转轴上只设有一对贯穿孔,即框架转轴只和近端推拉杆或远端推杆推拉杆其中一个连接,框架转轴的个数和推拉端轴的个数一致。
当所述框架转轴采用一体框架转轴时,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上板、下板和一对连接板,一对连接板间隔设置,所述上板和下板一上一下分别设于连接板的上下两侧,所述框架轴套设置在邻近主动压绳轮的连接板上。
所述框架转轴采用复合轴,所述复合轴包括轴主体和一对第一端轴和一对第二端轴,所述轴主体位于中部,一对第一端轴和一对第二端轴自内向外依次位于轴主体的两侧,所述轴主体的两侧设有凸出的主体插头,所述第一端轴的一端设有凸出的第一插头,另一端设有凹陷的第一插孔,所述主体插头插设在第一插孔中,所述第一端轴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匹配近端推拉杆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端轴的一端设有凸出的第二插头,另一端设有凹陷的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头插设在第二插孔中,所述第二端轴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匹配远端推拉杆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插头插设在框架轴孔中。此时,一个框架转轴上可同时和近端推拉杆及远端推拉杆两个连接,框架转轴的个数可小于推拉端轴的个数。当可控顶推机构向上或向下移动时,能够驱动近端推拉杆或远端推拉杆的后端抬升或下降,进而使各近端推拉杆或远端推拉杆分别围绕其框架转轴转动,使得近端推拉杆或远端推拉杆的前端带动各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同时向外展开或同时向内收缩并顶压在拽引钢丝绳两侧。
当框架转轴采用复合轴时,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上板、下板、一对连接板和一对复合壁,一对连接板间隔设置,所述上板和下板一上一下分别设于连接板的上下两侧,一对复合壁分设于邻近主动压绳轮的连接板的侧部并分别和上板及下板连接,所述框架轴套设置在邻近主动压绳轮的连接板上,所述复合壁上设有框架轴孔,所述框架转轴的两端插设在框架轴孔中。
所述中心推拉杆的底部设有可控顶推机构,所述系统还包括支撑架和平台,所述支撑架、平台和安装框架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安装框架设于平台的顶部,所述可控顶推机构设于平台上。当可控顶推机构上下运动时,能够驱动中心推拉杆上下运动。
所述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一上一下交错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能够自动定时定期对拽引钢丝绳进行定期有效检测,尤其是在轿厢处于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时对该拽引钢丝绳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最先获得该拽引钢丝绳的磨损程度,并根据检测情况发出检测信息或报警信息,降低维保人员工作量,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报警。
本发明在非检测状态下能够自动释放各压绳轮以减少对拽引钢丝绳的阻力和摩擦损耗,仅在检测过程才自动控制主动压绳轮和被动压绳轮顶压拽引钢丝绳两侧,对拽引钢丝绳的震动进行监测,获取相应的压力信号和震动信号,以确定其对应钢丝绳与其他钢丝绳的物理特征差别,以及同一根钢丝绳历史记录对比,确定其是否出现内部绳股出现断裂或裂缝。
附图说明
图1是呈水平设置的第一种监测系统未压紧拽引钢丝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监测系统主体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呈水平设置的第二种监测系统主体构造的立体示意图(省略了前导向套和前辅架);
图5是图4的监测系统未压紧拽引钢丝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4的监测系统压紧拽引钢丝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呈水平设置的第三种监测系统主体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呈竖直设置的第一种监测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另一种状态(松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呈竖直设置的第二种监测系统(省略了支撑架等)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另一种状态(松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复合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复合轴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绳轮;2-拽引钢丝绳;4-主支架;5-外架;502-连接柱;6-内架;601-内架底座;602-连接杆;603-支撑框架; 7-可控顶推机构;8-被动压绳轮;9-主动压绳轮;10-横滑套;11-弹簧座;12-后滑杆;13-弹簧一;14-弹簧二;15-固定座;16-前滑杆;17-前导向套;18-前辅架;19-外架底座;20-后辅架;21-压力传感器;22-震动传感器;23-后导向套;24-滑块;25-条形孔;26-套接部位;27-平台;28-安装框架;2801-连接板;2802-复合壁;29-中心推拉杆;30-推拉端轴;31-框架轴套;32-一体框架转轴;33-近端推拉杆;3301-一号近端轴套;3302-二号近端轴套;34-远端推拉杆;35-支撑架;36-复合轴;361-轴主体;3611-主体插头;362-第一端轴;3621-第一插头;3622-第一插孔;3623-第一贯穿孔;363-第二端轴;3631-第二插头;3633-第二贯穿孔。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电梯的轿厢上方设有定绳轮和动绳轮1(图中省略轿厢、定绳轮),定绳轮位于动绳轮1的上方,电梯的动绳轮1与定绳轮之间环绕多道钢丝绳,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一根为拽引钢丝绳,如图1、2所示,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系统设于电梯的轿厢上方(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可直接位于轿厢上),系统包括内架6、外架5、至少一个主动压绳轮9、至少一个被动压绳轮8和监测组件该系统在松弛状态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进行使用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
如图1、2所示(标号26为套接部位),内架6和外架5均呈水平设置,内架6和外架5之间相互套装并滑动连接(图中所示方向为左右滑动),外架5包括外架底座19和多个支撑杆501,多个支撑杆501呈水平并间隔设置于外架底座19的一侧,支撑杆501上设有成对的二号轴孔,被动压绳轮8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被动旋转轴,被动旋转轴的端部设有二号轴承,二号轴承和二号轴孔的内壁相接触,被动压绳轮8设于支撑杆501的端部,内架6包括内架底座601、多个连接杆602和支撑框架603,多个连接杆602水平设于内架底座601和支撑框架603之间,内架底座601位于外架底座19和支撑框架603之间,内架底座601还位于多个支撑杆501围成的空间内,支撑框架603呈“目”字形,支撑框架603的中部设有成对的一号轴孔,主动压绳轮9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主动旋转轴,主动旋转轴的端部设有一号轴承,一号轴承和一号轴孔的内壁相接触,主动压绳轮9设于支撑框架603上,多个支撑杆501还分别穿过支撑框架603的上部和下部,使得支撑杆501位于主动压绳轮9的上下两侧,主动压绳轮9位于支撑框架603的中部,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之间留出供拽引钢丝绳1通过的间隙,外架底座19和内架底座601之间设有可控顶推机构7,可控顶推机构7的固定端和外架底座119相连接,可控顶推机构7的移动端和内架底座601相连接。可控顶推机构7可采用液压千斤顶、液压缸、电推杆、气缸或电磁推杆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可控顶推机构采用液压千斤顶。
监测组件包括控制器以及多个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传感器,传感器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21和多个震动传感器22,压力传感器21设于液压千斤顶的根部或推杆端部或内架6上或外架5上,压力传感器21的信号线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震动传感器22的信号线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报警系统和/或显示设备。震动传感器22通常固定在框架上(外框架或内框架上,或同时在外框架和内框架固定安装震动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用于检测框架的震动,进而确定拽引钢丝绳的纵向震动或横向震动,控制器采集该震动信号用以判断拽引钢丝绳内部股线的受损程度。
图中共示例性地画出一个主动压绳轮9和两个被动压绳轮8,主动压绳轮9位于两个被动压绳轮8之间(两个被动压绳轮8之间关于主动压绳轮9对称),使得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一上一下交错分布。
系统还包括主支架4和复位机构,主支架4设于轿厢的顶部,主支架4和复位机构均位于外架5的一侧并均远离被动压绳轮8,复位机构包括横滑套10、后滑杆12、弹簧一13和弹簧二14,横滑套10设置在主支架4的顶部,横滑套10套设在后滑杆12外并位于后滑杆12的中部,横滑套10和后滑杆12之间滑动接触,后滑杆12的一端和外架5的中部相连接,另一端设有弹簧座11,弹簧一13套设在位于横滑套10和弹簧座11之间的后滑杆12外,弹簧一13的一端和横滑套10固接,另一端和弹簧座11固接,弹簧二14套设在位于外架5和横滑套10之间的后滑杆12外,弹簧二14的一端和外架5固接,另一端和横滑套10固接。内架6与外架5复位前后的两种状态,可参考图5和图6所示,通过图5和图6对比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液压千斤顶处于收缩状态,两侧弹簧一和弹簧二近似对称分布于横滑套10的两侧,从而使得内架6与外架5处于静置状态,此时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分别位于拽引钢丝绳2的两侧但不接触。当液压千斤顶伸出后,使得内架6与外架5的前端相互靠近,此时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向内收缩直至定压在拽引钢丝绳2上。
本实施例的监测组件被安装于轿厢顶部且与拽引钢丝绳配合,根据设定监测时机或者人为开启在线监测模式,能够自动定时监测或实时监测,尤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拽引钢丝绳内部绳股断裂或有裂缝的情况,以便于运维人员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实施例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分别直接固定于内架的一号轴孔内和外架的二号轴孔内,使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的震动能够传递至内框6和外框5,同时在内外架靠近相应压绳轮位置分别安装震动传感器,包括安装于内架上的震动传感器22用于检测主动压绳轮9的震动,安装于外架上的震动传感器22用于检测被动压绳轮8的震动,即分别对各压绳轮安装独立的震动传感器,任何震动传感器出现异常震动信号即可发出报警信息。
实施例
电梯的轿厢上方设有定绳轮和动绳轮1(图中省略轿厢、定绳轮),定绳轮位于动绳轮1的上方,电梯的动绳轮1与定绳轮之间环绕多道钢丝绳,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一根为拽引钢丝绳,如图1、2所示,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系统设于电梯的轿厢上方,系统包括内架6、外架5、至少一个主动压绳轮9、至少一个被动压绳轮8和监测组件。
如图7所示,外架5包括外架底座19、多个支撑杆501和多个连接柱502,多个支撑杆501呈水平并间隔设置于外架底座19的一侧,被动压绳轮8设于支撑杆501的端部,连接柱502设于一上一下分布的支撑杆501之间,相邻的连接柱502之间设有固定座15,支撑杆501上设有成对的二号轴孔,被动压绳轮8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与二号轴孔相适配的被动旋转轴,被动旋转轴的端部设有二号轴承,二号轴承和二号轴孔的内壁相接触,内架6包括内架底座601和多个导板604,内架底座601呈框架状,内架底座601和支撑杆501相套接,成对的导板604一上一下平行设置于内架底座601的外侧,成对的导板604之间形成沿左右走向的条形孔25,条形孔25(即条形孔)内安装有滑块24(即矩形滑块),主动压绳轮9和滑块24旋转连接,导板604上还设有防止滑块24脱落的挡止部,挡止部邻近条形孔25设置,条形孔25内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邻近内架底座601设置,滑块24上设有三号轴孔,主动压绳轮9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与三号轴孔相适配的主动旋转轴,主动旋转轴的端部设有一号轴承,一号轴承和三号轴孔的内壁相接触。
将震动传感器直接与相应压绳轮的转轴部分建立传递关系,在滑块后侧与条形孔25内壁之间套装有震动传感器22和/或压力传感器21,震动传感器22和/或压力传感器21邻近内架底座601设置,弹性件位于震动传感器22和/或压力传感器21的后侧或前侧。其余构件参照实施例1设置。
实施例
在实施例1基础上,将被动压绳轮8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两侧矩形滑块24的轴孔内,在所述外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形的条形孔25,两侧矩形滑块24分别匹配套装于对应的条形孔25内,并在条形孔25侧面设置防止矩形滑块脱落的挡止部,在所述矩形滑块后侧套装有弹性部件。在所述矩形滑块后侧与条形孔内壁之间套装有震动传感器22和/或压力传感器21,所述弹性部件位于震动传感器22和/或压力传感器21的后侧或前侧。如图7所示。
实施例
在实施例1基础上,当各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分别与拽引钢丝绳2接触后,收到拽引钢丝绳2的作用,各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会有被向上提拉的趋势,为提高各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的稳定性,又在外架5的前侧有固定于轿厢顶部的前辅架18(即前辅架邻近被动压绳轮8),如图4、5、6所示(其中,图5为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分离并松弛的状态,图6为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靠近并压紧的状态),前辅架18顶部固定有前导向套17,同时在前导向套17中可移动地设有前滑杆16,此时,外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多个连接柱502,连接柱502设于一上一下分布的支撑杆501之间,相邻的连接柱502之间设有固定座15,前滑杆16的一端和固定座15连接。
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上,针对各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分别与拽引钢丝绳接触后会被有向上提拉的可能,本实施例又在外架的右侧设有固定于轿厢顶部的后辅架20,主支架4位于后辅架20和外架5之间,后辅架20的顶部设有后导向套23,后导向套23和弹簧座11滑动连接,后辅架20顶部固定有后导向套23,位于外架5后段的后滑杆12的末端套装于后导向套23内。
实施例
如图8、9所示,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包括安装框架28、至少一个主动压绳轮9、至少一个被动压绳轮8、监测组件、支撑架35和平台27,支撑架35、平台27和安装框架28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安装框架28设于平台27的顶部,安装框架28呈矩形,包括上板、下板和一对连接板2801,一对连接板2801间隔设置,上板和下板一上一下分别设于连接板2801的上下两侧,邻近主动压绳轮9的连接板2801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框架轴套31(框架转轴的个数和推拉端轴30的个数一致,另外一个连接板上也可以对应设置),框架转轴采用一体框架转轴32(如图10所示),框架轴套31内设有框架转轴,框架转轴的端部沿径向设有成对的贯穿孔,安装框架28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贯穿设有可上下升降的中心推拉杆29(中心推拉杆贯穿上板和下板的中心,底端与液压千斤顶的推头固定连接),中心推拉杆29的底部设有可控顶推机构7(为竖向安装的液压千斤顶),可控顶推机构7设于平台27上,中心推拉杆29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推拉端轴30,在推拉端轴30上分别设有成对并可旋转的近端推拉杆33和远端推拉杆34,近端推拉杆33和端推拉杆均向外侧伸出并插设在贯穿孔中和框架轴套31可旋转连接,如图10所示,近端推拉杆33的一端设有和推拉端轴30相适配的一号近端轴套3301(如图11所示),近端推拉杆33的另一端设有二号近端轴套3302,主动压绳轮9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和二号近端轴套3302相适配的主动旋转轴,主动压绳轮9设于近端推拉杆33的端部,远端推拉杆34的一端设有和推拉端轴30相适配的一号远端轴套,远端推拉杆34的另一端设有二号远端轴套(参照图10近端推拉杆的设置),被动压绳轮8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和二号远端轴套相适配的被动旋转轴,被动压绳轮8设于端推拉杆的端部,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之间留出供拽引钢丝绳1通过的间隙,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一上一下交错分布,监测组件设于安装框架28上。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提供了通过可控顶推机构同时驱动多组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同时向外展开或同时向内收缩运动的功能。本实施例两种运动状态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
实施例
如图11、12、13、14、15、16所示,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安装框架28还包括一对复合壁2802,一对复合壁2802分设于邻近主动压绳轮9的连接板2801的侧部并分别和上板及下板连接,框架轴套31设置在邻近主动压绳轮9的连接板2801上,复合壁2802上设有框架轴孔,框架转轴的两端插设在框架轴孔中,框架转轴采用复合轴36,包括轴主体361和一对第一端轴362和一对第二端轴363,轴主体361位于中部,一对第一端轴362和一对第二端轴363自内向外依次位于轴主体361的两侧,轴主体361的两侧设有凸出的主体插头3611(呈圆柱体),第一端轴362的一端设有凸出的第一插头3621(呈圆柱体),另一端设有凹陷的第一插孔3622,主体插头3611插设在第一插孔3622中,第一端轴362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匹配近端推拉杆33的第一贯穿孔3623,第二端轴363的一端设有凸出的第二插头3631(呈圆柱体),另一端设有凹陷的第二插孔,第一插头3621插设在第二插孔中,各段依次通过插头和插孔对接组成复合轴,第二端轴363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匹配远端推拉杆34的第二贯穿孔3633,第二插头3631插设在框架轴孔中,从而,部分交汇于安装框架上对应贯穿孔的近端推拉杆33和远端推拉杆34,能够共享该复合轴且围绕该复合轴分别独立转动,从而简化结构。此时,一个框架转轴上可同时和近端推拉杆33及远端推拉杆34两个连接,框架转轴的个数小于推拉端轴30的个数(近端推拉杆33及远端推拉杆34的具体设置位置和个数详见图12、13)。
本实施例两种运动状态分别如图12和图13所示。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包括安装框架(28)、至少一个主动压绳轮(9)、至少一个被动压绳轮(8)、监测组件、支撑架(35)和平台(27),支撑架(35)、平台(27)和安装框架(28)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安装框架(28)包括上板、下板和一对连接板(2801),一对连接板(2801)间隔设置,上板和下板一上一下分别设于连接板(2801)的上下两侧,邻近主动压绳轮(9)的连接板(2801)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框架轴套(31),框架转轴的个数和推拉端轴(30)的个数一致,另外一个连接板上也可以对应设置 ,框架转轴采用一体框架转轴(32),框架轴套(31)内设有框架转轴,框架转轴的端部沿径向设有成对的贯穿孔,安装框架(28)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贯穿设有可上下升降的中心推拉杆(29),中心推拉杆贯穿上板和下板的中心,底端与液压千斤顶的推头固定连接,中心推拉杆(29)的底部设有可控顶推机构(7),可控顶推机构(7)设于平台(27)上,中心推拉杆(29)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推拉端轴(30),在推拉端轴(30)上分别设有成对并可旋转的近端推拉杆(33)和远端推拉杆(34),近端推拉杆(33)和端推拉杆均向外侧伸出并插设在贯穿孔中和框架轴套(31)可旋转连接,近端推拉杆(33)的一端设有和推拉端轴(30)相适配的一号近端轴套(3301),近端推拉杆(33)的另一端设有二号近端轴套(3302),主动压绳轮(9)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和二号近端轴套(3302)相适配的主动旋转轴,主动压绳轮(9)设于近端推拉杆(33)的端部,远端推拉杆(34)的一端设有和推拉端轴(30)相适配的一号远端轴套,远端推拉杆(34)的另一端设有二号远端轴套,被动压绳轮(8)的两侧向外突出设有和二号远端轴套相适配的被动旋转轴,被动压绳轮(8)设于端推拉杆的端部,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之间留出供拽引钢丝绳(1)通过的间隙,主动压绳轮(9)和被动压绳轮(8)一上一下交错分布,监测组件设于安装框架(2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顶推机构(7)为液压千斤顶,在液压千斤顶的根部或推杆端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1),压力传感器(21)的信号线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压绳轮(9)与被动压绳轮(8)上下交错分布。
CN202111330784.0A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Active CN114074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0784.0A CN114074887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0784.0A CN114074887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4887A CN114074887A (zh) 2022-02-22
CN114074887B true CN114074887B (zh) 2023-10-31

Family

ID=80283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0784.0A Active CN114074887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48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7649B (zh) * 2022-09-23 2023-09-08 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压绳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8871A1 (ja) * 2010-06-16 2011-12-22 Natac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ワイヤロープの損傷監視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用ワイヤロープの損傷監視装置
CN203382352U (zh) * 2013-06-29 2014-01-08 长治市同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绞车钢丝绳牵引力压力感应监测装置
JP2017061368A (ja) * 2015-09-25 2017-03-3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ロープテンション計測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ロープテンション計測方法
CN108439141A (zh) * 2018-04-10 2018-08-24 北京中铁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电梯绳索检测装置
CN111186750A (zh) * 2020-01-21 2020-05-22 张荣坚 一种电梯钢丝绳断股检测装置
CN213085123U (zh) * 2020-07-03 2021-04-30 刘欢欢 一种电梯曳引钢丝绳断裂检测装置
CN113086808A (zh) * 2021-04-30 2021-07-09 天津市滨海新区检验检测中心 电梯安全监测机构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8871A1 (ja) * 2010-06-16 2011-12-22 Natac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ワイヤロープの損傷監視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用ワイヤロープの損傷監視装置
CN203382352U (zh) * 2013-06-29 2014-01-08 长治市同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绞车钢丝绳牵引力压力感应监测装置
JP2017061368A (ja) * 2015-09-25 2017-03-3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ロープテンション計測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ロープテンション計測方法
CN108439141A (zh) * 2018-04-10 2018-08-24 北京中铁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电梯绳索检测装置
CN111186750A (zh) * 2020-01-21 2020-05-22 张荣坚 一种电梯钢丝绳断股检测装置
CN213085123U (zh) * 2020-07-03 2021-04-30 刘欢欢 一种电梯曳引钢丝绳断裂检测装置
CN113086808A (zh) * 2021-04-30 2021-07-09 天津市滨海新区检验检测中心 电梯安全监测机构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4887A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6808B (zh) 电梯安全监测机构与系统
CN205802701U (zh) 电梯故障诊断装置、和用于电梯故障诊断的控制器
CN104261225B (zh) 一种超深矿井提升系统试验台及方法
CN114074887B (zh) 一种电梯拽引钢丝绳自动定时监测系统
CN104010958A (zh) 制动转矩监测和健康评估
CN203359735U (zh) 一种电梯曳引轮及电梯绳防磨损保护装置
CN104458566A (zh) 一种钢丝绳高速及微动摩擦试验装置
CN105277353A (zh) 一种高空吊篮类机械安全锁测试实验台及测试方法
CN109883674A (zh) 千米深井提升机盘式制动器制动模拟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0068514B (zh) 重载刮板输送机圆环链的拉扭复合疲劳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10558726U (zh) 一种电梯断绳检测保护装置
CN115575223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梯钢丝绳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15370693U (zh) 一种提升机闸控装置
CN112027853B (zh) 一种智慧社区内电梯故障信息传输装置
CN214251569U (zh) 一种电动卷扬机测试装置
CN210528215U (zh) 矿用提升机罐笼防坠系统
CN211146044U (zh) 具有润滑井下钢丝绳功能的吊装起重装置
CN102798729A (zh) 定滑轮测力测速装置
CN209740441U (zh) 主动安全电梯
CN106660765A (zh) 检测链条中的磨损链节的方法及升降装置
CN209853520U (zh) 一种电梯钢丝绳断股检测装置
CN206520609U (zh) 架空人车驱动轮断轴绳轮防跑保护装置
CN219567205U (zh) 曳引电梯钢丝绳磨损自检机构
CN206751158U (zh) 一种用于曳引轮或滑轮的机电防护装置
CN220950707U (zh) 一种曳引驱动垂直电梯滑轮的防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