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3979U - 座椅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3979U
CN216733979U CN202220313965.6U CN202220313965U CN216733979U CN 216733979 U CN216733979 U CN 216733979U CN 202220313965 U CN202220313965 U CN 202220313965U CN 216733979 U CN216733979 U CN 216733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eat
cushion
seat assembly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39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志军
郑希泉
许淑珍
范春娇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39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3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3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3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座椅总成包括安装座、坐垫、靠背和补偿翼,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坐垫的底面侧连接,所述靠背位于所述坐垫的顶面侧,且所述靠背的底部通过转角调节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靠背具有供用户倚靠的靠背面;所述座椅总成具有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靠背的底端面与所述坐垫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补偿翼位于所述间隙处;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靠背面抵接所述坐垫的顶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座椅总成在处于乘坐状态时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座椅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轻型卡车主要适用于城市短途货物运输,对其装卸货物通常耗时2个小时左右。在此过程中,司机一般会在驾驶室内休息。
通常,轻型卡车的座椅总成包括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双人座椅。驾驶员座椅包括前后位置可调的驾驶员坐垫和转角位置可调的驾驶员靠背。乘客双人座椅包括固定安装的乘客双人右侧靠背和乘客双人坐垫,还包括能够折叠放平的乘客双人中间靠背。相关技术中,将乘客双人右侧靠背抬高,并在其底部的侧面和乘客双人坐垫的安装座之间加装转角调节器,使乘客双人右侧靠背具有折叠放平功能。司机便可以在折叠放平的乘客双人右侧靠背、乘客双人中间靠背和驾驶员靠背上躺卧休息。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座椅总成在处于乘坐状态时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在座椅总成处于乘坐状态时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总成,包括安装座、坐垫、靠背和补偿翼,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坐垫的底面侧连接,所述靠背位于所述坐垫的顶面侧,且所述靠背的底部通过转角调节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靠背具有供用户倚靠的靠背面;
所述座椅总成具有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靠背的底端面与所述坐垫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补偿翼位于所述间隙处;
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靠背面抵接所述坐垫的顶面。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翼连接于所述坐垫的顶面和所述靠背的底端面的其中一者上。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坐垫的底面至顶面的方向,所述补偿翼凸出于所述坐垫的高度的数值范围为50mm-100mm。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翼连接于所述坐垫的顶面上,所述坐垫包括支撑骨架和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发泡层,所述支撑骨架位于所述坐垫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
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后翼部、坐盆部和防潜部,所述后翼部和所述防潜部均与所述坐盆部连接,所述后翼部设置在所述坐盆部的靠近所述补偿翼对应的位置,所述防潜部设置在所述坐盆部的远离所述补偿翼的位置;
沿所述坐垫的底面至顶面的方向,所述防潜部凸出于所述坐盆部,所述后翼部凸出于所述防潜部。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潜部包括互相连接的防潜段和伸展段;
所述防潜段连接于所述坐盆部远离所述后翼部的一端,且向靠近所述坐垫的顶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伸展段连接于所述防潜段远离所述后翼部的一端,且向远离所述后翼部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面上设置有两个侧翼,两个所述侧翼连接于所述靠背面的高度方向两侧的边沿处,且两个所述侧翼均沿所述靠背面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坐垫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卡钩,所述坐垫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套装有卡托,所述卡托内设置有卡扣,所述卡钩插接于所述卡托内并与所述卡扣卡接;
和/或,所述坐垫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伸出所述坐垫的侧面,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环之间安装有连接件,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包括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手柄,所述转角调节器设置有控制端,所述第一靠背的内部设置有触发连接件,所述触发连接件连接所述控制手柄和所述控制端。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包括一个所述坐垫和至少两个所述靠背,至少两个所述靠背均位于所述坐垫的顶面侧,且各所述靠背的底部分别通过所述转角调节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靠背形成所述第一靠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的座椅总成,所述座椅总成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驾驶室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该座椅总成通过设置转角调节器,使靠背能够相对坐垫进行角度调节,形成座椅总成的乘坐状态或折叠状态。通过设置靠背面,使靠背面在乘坐状态时,能够为用户提供倚靠支撑,提高用户的体感舒适性。通过在靠背和坐垫之间的间隙处设置补偿翼,使补偿翼在乘坐状态时,能够为用户在间隙处提供倚靠支撑,进一步增大了为用户提供的倚靠支撑的面积,且补偿翼还能稳定靠背和坐垫的抵接关系,提高了座椅总成的稳定性,使用户的体感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设置座椅总成在折叠状态时,背靠面抵接坐垫的顶面,使靠背能够折叠放平,靠背的背面具有相对平整的平面,可以作为放置物品的表面或者休息面,为用户带来方便。该车辆包括上述座椅总成,并将座椅总成安装在车辆的驾驶室内上,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在乘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在乘坐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在折叠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在乘坐状态的使用参考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在折叠状态的使用参考图;
图7为图3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A-A向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B向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的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的钢丝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的钢丝骨架及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的第一靠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第一靠背的使用参考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第一靠背的另一使用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座椅总成;
110-坐垫;
111-顶面;
120-支撑骨架;
121-后翼部;122-坐盆部;123-防潜部;1231-防潜段;1232-
伸展段;
130-发泡层;
140-钢丝骨架;
141-卡钩;142-连接环;
150-靠背;
151-靠背面;152-侧翼;153-底端面;154-头枕;
160-第一靠背;
161-置物平台;162-控制手柄;163-触发连接件;
170-转角调节器;
180-补偿翼;
190-安装座;
191-卡槽;192-卡托;193-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轻型卡车主要适用于城市短途货物运输,对其装卸货物通常耗时2个小时左右。在此过程中,司机一般会在驾驶室内休息。通常,轻型卡车的座椅总成主要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双人座椅。驾驶员座椅包括驾驶员靠背和驾驶员坐垫。其中,驾驶员坐垫的前后位置可调,驾驶员靠背相对驾驶员坐垫的角度位置可调。乘客双人座椅包括乘客双人右侧靠背、乘客双人中间靠背和乘客双人坐垫。其中,乘客双人右侧靠背和乘客双人坐垫固定设置,乘客双人中间靠背具有折叠放平功能,用于放置物品。
受轻型卡车驾驶室的空间限制,驾驶员座椅的靠背不能向后放平。而且,为了较好的包裹用户的身体,坐垫和靠背的两侧一般会设置凸出的护翼,坐垫靠近靠背的位置还会形成向下凹陷的坐盆。坐垫的不平整性,使司机躺卧在驾驶员坐垫和乘客双人坐垫上休息时,舒适性变得很差。
相关技术中,对乘客双人右侧靠背进行改装,将其位置抬高远离坐垫,并在其底部的侧面和乘客双人坐垫的安装座之间加装转角调节器,使其具有折叠放平功能。这样,司机便可以在折叠放平的乘客双人右侧靠背、乘客双人中间靠背和驾驶员靠背上躺卧休息。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座椅总成在乘坐状态时,乘客双人坐垫和乘客双人右侧靠背之间存在间隙,该位置处无法对用户形成支撑,使用户的体感舒适性较差。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该座椅总成通过设置转角调节器,使靠背能够相对坐垫进行角度调节,形成座椅总成的乘坐状态或折叠状态。通过设置靠背面,使靠背面在乘坐状态时,能够为用户提供倚靠支撑,提高用户的体感舒适性。通过在靠背和坐垫之间的间隙处设置补偿翼,使补偿翼在乘坐状态时,能够为用户在间隙处提供倚靠支撑,进一步增大了为用户提供的倚靠支撑的面积,且补偿翼还能稳定靠背和坐垫的抵接关系,提高了座椅总成的稳定性,使用户的体感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设置座椅总成在折叠状态时,背靠面抵接坐垫的顶面,使靠背能够折叠放平,靠背的背面具有相对平整的平面,可以作为放置物品的表面或者休息面,为用户带来方便。该车辆包括上述座椅总成,并将座椅总成安装在车辆的驾驶室内上,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将结合图1-图1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未示出),包括车体和座椅总成100,座椅总成100安装于车体的驾驶室内。
其中,车辆可以包括轻型卡车、重型卡车、家用汽车、商用汽车等具有座椅总成100的各种车型。
以下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总成100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总成100,参照图1-图6所示,包括安装座190(可参考图13所示)、坐垫110、靠背150和补偿翼180,安装座190与坐垫110的底面侧连接,靠背150位于坐垫110的顶面侧,且靠背150的底部通过转角调节器170与安装座190连接。
这样,靠背150通过转角调节器170可以实现其相对坐垫110的不同夹角角度的调整,使座椅总成100具有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座椅总成100的使用状态。
参照图1、图3和图5所示,靠背150具有供用户倚靠的靠背面151。当座椅总成100处于乘坐状态时,靠背150的底端面153与坐垫110的顶面111之间具有间隙,补偿翼180位于间隙处。
可以理解的是,补偿翼180可以在填充坐垫110和靠背150之间的部分间隙。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两个补偿翼180,两个补偿翼180分别设置在间隙的两端位置处,使补偿翼180能够支撑用户的部分身体,并能支撑靠背150;也可以设置一个补偿翼180,一个补偿翼180设置在间隙的中间位置处,补偿翼180同样能够支撑用户的身体和靠背150。补偿翼180还可以填充坐垫110和靠背150之间的整个间隙,使补偿翼180对用户提供更大的支撑面积,并能支撑靠背150。
这样,在座椅总成100处于乘坐状态时,不仅靠背面151能够为用户提供倚靠支撑,补偿翼180也为用户提供倚靠支撑,补偿翼180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为用户提供的倚靠支撑的面积,且补偿翼180还能稳定靠背150和坐垫110的抵接关系,提高了座椅总成100的稳定性,使用户的体感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照图2、图4和图6所示,当座椅总成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靠背面151抵接坐垫110的顶面111。
值得说明的是,靠背面151抵接坐垫110的顶面111,使靠背150在座椅总成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靠背150呈折叠放平状态。其中,由于坐垫110的顶面111具有形成向下凹陷的坐盆,且坐垫110的左右两侧一般设置凸出的护翼,使靠背面151的表面无法与坐垫110的顶面111完整抵接,因此本申请中的靠背面151抵接坐垫110的顶面111,可以理解为将靠背面151折叠成放平的一种状态,而不应当局限于靠背面151具有多大面积与坐垫110的顶面111保持抵接。
靠背150的背面与靠背面151相对设置,当靠背150呈折叠放平状态,靠背150的背面能够提供平整的平面,该平整的平面可以作为用户的休息面,能够提高了用户休息时的舒适性,也可以作为放置物品的平面,能够为用户带来方便。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和图8所示,补偿翼180连接于坐垫110的顶面111上。
可以理解的是,补偿翼180可以独立的填充在间隙处,补偿翼180也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坐垫110的顶面111上。补偿翼180还可以与坐垫110一体成型,便于简化座椅总成100的加工成型步骤。
这样,在座椅总成100处于乘坐状态时,补偿翼180抵接靠背150的底端面153,在座椅总成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补偿翼180抵接靠背150的靠背面151。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补偿翼180连接于靠背150的底端面153上。
同理,补偿翼180可以与靠背150分体设置并粘接固定。补偿翼180也可以与靠背150一体成型,简化座椅总成100的加工成型步骤。
这样,在座椅总成100处于乘坐状态时,补偿翼180抵接坐垫110的顶面111,在座椅总成100处于折叠状态时,补偿翼180随靠背150一起发生折叠翻转,位于转角调节器170上部的靠背面151抵接坐垫110,位于转角调节器170下部的补偿翼180转动到坐垫110的后部。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和图8所示,沿坐垫110的底面至顶面111的方向,补偿翼180凸出于坐垫110的高度的数值范围为50mm-100mm。
示例性的,补偿翼180凸出于坐垫110的高度可以为50mm、70mm、90mm或100mm。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1所示,靠背面151上设置有两个侧翼152,两个侧翼152连接于靠背面151的高度方向两侧的边沿处,且两个侧翼152均沿靠背面151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靠背150上设置侧翼152,可以提高靠背150对用户的身体的包裹性,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
当补偿翼180的高度太小,则会由于靠背150折叠放平时,靠背面151与坐垫110之间距离变小,使靠背150上无法形成合适高度的侧翼152,使靠背150的包裹性变差,降低用户体感舒适性和安全性。当补偿翼180的高度太大,则会由于靠背150折叠放平时,靠背面151与坐垫110之间距离变大,不得不增高靠背150上的侧翼152的高度填充该距离,造成靠背150厚重,占用太大的空间。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图10所示,补偿翼180连接于坐垫110的顶面111上。
坐垫110包括支撑骨架120和覆盖支撑骨架120的发泡层130,支撑骨架120位于坐垫110靠近安装座190的一侧。
支撑骨架120包括后翼部121、坐盆部122和防潜部123,后翼部121和防潜部123均与坐盆部122连接,后翼部121设置在坐盆部122的靠近补偿翼180对应的位置,防潜部123设置在坐盆部122的远离补偿翼180的位置。沿坐垫110的底面至顶面111的方向,防潜部123凸出于坐盆部122,后翼部121凸出于防潜部123。
其中,支撑骨架120可以包括EPP(Expanded polypropylene,发泡聚丙烯)支撑骨架或碳纤维支撑骨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提供表面结构,提高用户的体感舒适性。
发泡层130可以包括聚氨酯发泡层,其可以在支撑骨架120上发泡形成。发泡层130覆盖在支撑骨架120远离安装座190的一侧,并覆盖支撑骨架120的远离后翼部121的一端。
这样,补偿翼180和坐垫110可以一体成型。其中,对应在后翼部121的发泡层130(也可以包括部分支撑骨架120)凸出于坐垫110的顶面111,形成补偿翼180,用于支撑用户的身体和支撑靠背。对应在坐盆部122的支撑骨架120和发泡层130形成坐盆,用于用户坐卧。对应于在防潜部123的支撑骨架120和发泡层130形成防潜结构,防止在行驶过程突然制动时,用户突然向前滑动(其中,沿坐垫的顶面,与靠背150相对的、远离补偿翼180的方向为“前”方向),提升用户的体感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0并结合图8所示,防潜部123包括互相连接的防潜段1231和伸展段1232。防潜段1231连接坐盆部122远离后翼部121的一端,且向靠近坐垫110的顶面111的方向延伸。伸展段1232连接防潜段1231远离后翼部121的一端,且向远离后翼部121的方向延伸。
其中,防潜段1231可以具有朝坐垫110的顶面111和前侧面延伸的斜面,能够阻碍用户向前滑动的趋势时,导向用户向后滑动到坐盆。伸展段1232可以具有朝坐垫的前侧面延伸的平面,其与防潜段1231的交界处具有一定的阻碍用户向前滑动的作用,且相对伸展的平面,提高用户的体感舒适性。
防潜部123形成对用户沿前后方向的限位距离x,其数值范围为155mm-185mm,防潜部123形成对用户沿上下方向的限位距离z,其数值范围为50mm-70mm。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坐垫110和安装座190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卡钩141,坐垫110和安装座190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卡槽191。卡槽191内套装有卡托192,卡托192内设置有卡扣193,卡钩141插接于卡托192内并与卡扣193卡接。
以下就安装座190上设置卡槽191、坐垫110上设置卡钩141为例进行说明。
卡槽191可以直接形成在安装座190上。当安装座190为板状结构,可以通过在安装座190上固定卡块,在卡块内形成卡槽191,卡槽191的槽口朝向坐垫110一侧。
卡托192可以包括卡托搭口和卡托主体。卡托主体呈一端开口的壳体结构,且卡托主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开设有相对设置的开孔。卡托搭口在卡托主体的开口端形成围绕开口的边沿。
卡托搭口搭设并固定在卡槽191的槽口处,卡托主体伸入卡槽191内,卡托主体可以与卡槽191之间具有间隙。
卡扣193可以通过插接件安装在卡托192内。卡扣193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卡扣193相对设置并具有间隙。两个卡扣193的安装位置与卡托主体的开孔相对应。两个卡扣193在自然状态下相互靠近。
卡钩141可以包括垂直段和水平段,垂直段与坐垫110的底面垂直,垂直段的一端连接在坐垫110上,垂直段的另一端向远离坐垫110的方向延伸,水平段连接在垂直段的自由端,并沿水平方向伸展,使垂直段和水平段形成钩状。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垂直段,两个垂直段平行设置,两个垂直段的自由端之间连接水平段。
将坐垫110装配到安装座190时,卡钩141的水平段伸入两个卡扣193之间的间隙,卡钩141的垂直段位于两个卡扣193的相对两侧,卡钩141在重力作用下进一步下落,水平段挤压两个卡扣193相互分离,两个卡扣193的侧面部分的伸入卡托主体的开孔内。随着卡钩141的进一步下落,卡钩141落入卡托192内,且水平段位于两个卡扣193的下方,两个卡扣193在自然回复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并形成对卡钩141的水平段的限位。以此,卡钩141插接于卡托192内并与卡扣193卡接。
这样,通过卡槽191和卡托192的设计,使卡扣193只需要提供垂直方向的压力,而不会受到水平方向的剪切力,提高了卡扣193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坐垫110和安装座190连接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卡钩141在坐垫110上的连接稳固性,利用钢丝骨架140弯折形成卡钩141,且钢丝骨架140可以部分的嵌装在支撑骨架120中。同理,若将卡槽设置在坐垫110上,也可以将形成卡槽的卡块连接在上述的钢丝骨架140上。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坐垫110靠近安装座19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环142,连接环142伸出坐垫110的侧面,安装座190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和连接环142之间安装有连接件,安装孔和连接环142通过连接件连接。
其中,利用钢丝骨架140可以弯折形成连接环142,连接环142可以伸出于坐垫110的后侧面,连接环142和安装座190上的安装孔均可以为长条形,具有通用性。两者之间的连接件可以包括螺栓。
在实际情况中,坐垫110和安装座190的装配方式可选上述卡接或者通过连接件连接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结合的方式。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4-图16所示,靠背150包括第一靠背160。第一靠背160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手柄162,转角调节器170设置有控制端,第一靠背160的内部设置有触发连接件163,触发连接件163连接控制手柄162和控制端。
其中,触发连接件163可以包括拉绳等可以实现控制手柄162与控制端之间的拉力传递的连接件。
这样,当用户未乘坐在第一靠背160上,但却需要操作第一靠背160上的转角调节器170时,可以拉动第一靠背顶部160的控制手柄162,通过连接触发连接件163操作转角调节器170,而无需伸入到第一靠背160的底部和安装座190之间去操作转角调节器170,操作便利。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靠背160的顶部可以安装头枕154,并在第一靠背160的顶部的侧面避开头枕154的位置安装控制手柄162。或者,第一靠背160的顶部可以不安装头枕154,在第一靠背160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控制手柄162。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4-图16并结合图4所示,座椅总成100包括一个坐垫110和至少两个靠背150,至少两个靠背150均位于坐垫110的顶面侧,且各靠背150的底部分别通过转角调节器170与安装座190连接。至少一个靠背150形成第一靠背160。
示例性的,当座椅总成100为轻型货车中的双人乘客座椅,可以包括双人乘客右侧靠背和双人乘客中间靠背,其中双人乘客中间靠背可以为第一靠背160,该第一靠背160的背面可以具有平整的置物平台161,用于放置水杯或文件等。这样,主驾驶座位或双人乘客右侧座位上的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第一靠背160顶部的控制手柄162,进行第一靠背160的折叠状态和乘坐状态的控制切换,避免伸入到第一靠背160和安装座190之间去操作转角调节器170。
示例性的,当座椅总成100为家用汽车的后排的三座座椅,可以将中间的靠背150设置为第一靠背160,乘坐在两侧的座位上的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第一靠背160顶部的控制手柄162,进行第一靠背160的折叠状态和乘坐状态的控制切换,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包括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坐垫、靠背和补偿翼,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坐垫的底面侧连接,所述靠背位于所述坐垫的顶面侧,且所述靠背的底部通过转角调节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靠背具有供用户倚靠的靠背面;
所述座椅总成具有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靠背的底端面与所述坐垫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补偿翼位于所述间隙处;
当所述座椅总成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靠背面抵接所述坐垫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翼连接于所述坐垫的顶面和所述靠背的底端面的其中一者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坐垫的底面至顶面的方向,所述补偿翼凸出于所述坐垫的高度的数值范围为50mm-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翼连接于所述坐垫的顶面上,所述坐垫包括支撑骨架和覆盖所述支撑骨架的发泡层,所述支撑骨架位于所述坐垫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
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后翼部、坐盆部和防潜部,所述后翼部和所述防潜部均与所述坐盆部连接,所述后翼部设置在所述坐盆部的靠近所述补偿翼对应的位置,所述防潜部设置在所述坐盆部的远离所述补偿翼的位置;
沿所述坐垫的底面至顶面的方向,所述防潜部凸出于所述坐盆部,所述后翼部凸出于所述防潜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潜部包括互相连接的防潜段和伸展段;
所述防潜段连接于所述坐盆部远离所述后翼部的一端,且向靠近所述坐垫的顶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伸展段连接于所述防潜段远离所述后翼部的一端,且向远离所述后翼部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面上设置有两个侧翼,两个所述侧翼连接于所述靠背面的高度方向两侧的边沿处,且两个所述侧翼均沿所述靠背面的高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卡钩,所述坐垫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另一者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套装有卡托,所述卡托内设置有卡扣,所述卡钩插接于所述卡托内并与所述卡扣卡接;
和/或,所述坐垫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伸出所述坐垫的侧面,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环之间安装有连接件,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包括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手柄,所述转角调节器设置有控制端,所述第一靠背的内部设置有触发连接件,所述触发连接件连接所述控制手柄和所述控制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坐垫和至少两个所述靠背,至少两个所述靠背均位于所述坐垫的顶面侧,且各所述靠背的底部分别通过所述转角调节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靠背形成所述第一靠背。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所述座椅总成安装于所述车体的驾驶室内。
CN202220313965.6U 2022-02-16 2022-02-16 座椅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6733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3965.6U CN216733979U (zh) 2022-02-16 2022-02-16 座椅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3965.6U CN216733979U (zh) 2022-02-16 2022-02-16 座椅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3979U true CN216733979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3965.6U Active CN216733979U (zh) 2022-02-16 2022-02-16 座椅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3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72662B1 (en) Vehicle seat
US8317255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JP7320949B2 (ja) 車両シート
US8398142B2 (en) Vehicle seat
US8757711B2 (en) Vehicle seat
JP202218699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10442319B2 (en) Vehicle seat
CN216733979U (zh) 座椅总成及车辆
US20220169160A1 (en) Cover for an upholstered part of a vehicle seat, upholstered part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WO2020255754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10513204B2 (en) Seating assembly pivot bracket
JP665830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38620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42920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20682217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和车辆
CN218021280U (zh) 一种新型abts座椅
US20230347802A1 (en) Conveyance seat
JP2010083192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7439795B2 (ja) 車両の背もたれ構造
JP4279297B2 (ja) 車両のシート配置構造
JP2020040509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S6040341Y2 (ja) キヤブオ−バ型車のフロントシ−ト装置
JP202218738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1181246A (ja) シート構造
JP202315204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