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3867U -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3867U
CN216723867U CN202220123749.5U CN202220123749U CN216723867U CN 216723867 U CN216723867 U CN 216723867U CN 202220123749 U CN202220123749 U CN 202220123749U CN 216723867 U CN216723867 U CN 216723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inflation
backrest plate
user
gas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237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彬
刘显彬
姚伟雄
李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237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3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3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3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背靠装置的充气调节结构及包括该充气调节结构的背靠装置。该充气调节结构包括背靠板套和充气调节部,背靠板套和充气调节部相配合,充气囊位于背靠板的后侧,通过充放气操作,调节限制背靠板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背靠装置的背板之间距离,从而避免两个背靠板靠近中间的部分向后移动幅度较大,造成塌陷或支撑力不足,使两个背靠板能够始终较好的贴合在使用者的腰背部,提高使用体验。背靠装置通过设置充气调节结构提高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靠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背靠装置的充气调节结构及包括该充气调节结构的背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背靠装置,较为常见的一类背靠装置,包括两个间隔且左右对称设置的背靠板(分体式设计),一般为硬质塑料,每个背靠板的后侧设有缓冲连接部,为背靠板提供缓冲力,背靠板通过缓冲连接部安装到背板上。该类背靠装置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人们使用座椅时的舒适性。但由于两个背靠板分布在左右两侧,中间有间隔,且中部区域受力相对较大,两个背靠板整体向中间收拢包覆,两个背靠板靠近中间的部分向后移动幅度相对较大,造成塌陷或支撑力不足,使脊柱及周边区域的支撑效果相对较差,整体支撑贴合效果也有所下降,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背靠装置的充气调节结构及包括该充气调节结构的背靠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调节结构,包括两个背靠板套和一个充气调节部,每个背靠板套均具有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背靠装置的一背靠板;充气调节部包括充气球和两个充气囊,充气球通过充气管与两个充气囊连通,能够同时向充气囊内充气,充气管上设有排气阀,能够同时将两个充气囊内的气体放出,两个充气囊分别设置在两个背靠板套,充气球位于背靠板套的外侧,当背靠板套包覆在背靠板时,充气囊位于背靠板的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由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向远离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延伸,至少覆盖部分背靠板,用于调节限制背靠板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背靠装置的背板之间距离。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充气调节结构,包括一个背靠板套和一个充气调节部,背靠板套具有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背靠装置的两个背靠板;充气调节部包括充气球和充气囊,充气球通过充气管与充气囊连通,能够向充气囊内充气,充气管上设有排气阀,能够将充气囊内的气体放出,充气球位于背靠板套的外侧,当背靠板套包覆在两个背靠板时,充气囊位于背靠板的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靠装置的中部区域,至少覆盖每个背靠板的一部分,用于调节限制背靠板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背靠装置的背板之间距离。
在以上两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
优选地,充气囊为L形,包括两个相连通的第一条状部和第二条状部,第一条状部呈上下布置,第二条状部呈左右布置,位于第一条状部的下侧且向远离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延伸。
可选地,容纳腔内的后壁上设有用于容纳充气囊的气囊袋;或
背靠板套的后外侧面设有用于容纳充气囊的气囊袋。
优选地,背靠板套的后侧设有供背靠板通过的开口,开口与容纳腔连通。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又一种充气调节结构,包括一个背靠板套和一个充气调节部,背靠板套具有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背靠装置的两个背靠板;充气调节部包括充气球和充气囊,充气球通过充气管与充气囊连通,能够向充气囊内充气,充气管上设有排气阀,能够将充气囊内的气体放出,充气囊位于容纳腔内,充气球位于背靠板套的外侧,当背靠板套包覆在两个背靠板时,充气囊位于背靠板的前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靠装置的中部区域,至少覆盖每个背靠板的一部分。
在第三方面提供的充气调节结构的基础上:
优选地,容纳腔内的前壁上设有用于容纳充气囊的气囊袋。
优选地,背靠板套的后侧设有供背靠板通过的开口,开口与容纳腔连通。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呈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背靠板,两个背靠板通过缓冲连接部与背板连接,还包括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充气调节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调节结构,包括背靠板套和充气调节部,背靠板套和充气调节部相配合,充气囊位于背靠板的后侧,通过充放气操作,调节限制背靠板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背靠装置的背板之间距离,从而避免两个背靠板靠近中间的部分向后移动幅度较大,造成塌陷或支撑力不足,使两个背靠板能够始终较好的贴合在使用者的腰背部,提高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调节结构,充气囊位于背靠板的前侧,可以直接对使用者的腰椎部提供直接的支撑,进而弥补两个背靠板靠近中间的部分向后移动幅度较大,造成塌陷或支撑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靠装置,通过设置充气调节结构实现对背靠板靠近中间一侧与背板之间的距离限制调节,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充气调节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充气调节结构安装在背靠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充气调节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充气调节结构的后视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充气调节结构安装在背靠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一种充气调节结构安装在背靠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一种背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另一种背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又一种背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调节结构;11:背靠板套;111:容纳腔;112:气囊袋;113:开口;12:充气调节部;121:充气球;122:充气囊;123:充气管;124:排气阀;2:背靠板;3:背板;4:缓冲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调节结构1包括充气调节部12和两个背靠板套11。每个背靠板套11均具有容纳腔111,用于容纳背靠装置的一个背靠板2。充气调节部12包括充气球121和两个充气囊122,充气球121通过充气管123与两个充气囊122连通,即两个充气囊122是连通的,通过间隔持续的挤压充气球121能够同时向充气囊122内充气,使两个充气囊122的气量相同,避免因两个充气囊122内的气量不同而影响使用体验。充气管123上设有排气阀124,通过按压或者旋转操作使排气阀124排气,能够同时将两个充气囊122内的气体放出。需要说明的是,排气阀124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两个充气囊122分别设置在两个背靠板套11的容纳腔111内,充气球121位于背靠板套11的外侧,便于进行充气操作。当背靠板套11包覆在背靠板2时,充气囊122位于背靠板2的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由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向远离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延伸,至少覆盖部分背靠板2,通过充放气操作,调节限制背靠板2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背靠装置的背板3之间距离,从而避免两个背靠板靠近中间(使用者脊柱的方向)的部分向后移动幅度较大,造成塌陷或支撑力不足,使两个背靠板2能够始终较好的贴合在使用者的腰背部,提高使用体验。并且采用充气囊122实现对距离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重和身形有一定自适配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使用体验。此外,充气囊122设置在背靠板套11,与背靠板2同步移动,能够保证其始终位于最佳的调节位置,使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背靠装置(背靠板能够相对背板进行高度调节的背靠装置)仍然能够较好的应用本实施例中的充气调节结构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充气管123为Y形管,分出的两个支管分别与两个充气囊122连通,主管与充气球121连通,排气阀124设置主管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充气囊122为L形,其包括两个相连通的第一条状部和第二条状部,第一条状部呈上下布置,与背靠板2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对齐或基本对齐,第二条状部呈左右布置,位于第一条状部的下侧且向远离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延伸。该形状的充气囊122即可以较好的实现对背靠板2的支撑限制,又能够尽量降低所需气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容纳腔111内的后壁上设有用于容纳充气囊122的气囊袋112,优选地,气囊袋112的形状与充气囊122的形状相匹配,例如,充气囊122为L形时,则气囊袋112的形状同样为L形,但气囊袋112的尺寸可以稍大于充气囊122的尺寸,即方便取放充气囊122,又不会使充气囊122发生较大的位置移动。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气囊袋112可以设置在背靠板套11的后外侧面。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气囊袋112可以通过其他实施方式固定在容纳腔111内或者背靠板套11的后外侧面,例如,通过粘接固定或者绑扎固定等方式,使充气囊122与背靠板套11的位置相对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背靠板套11的后侧设有供背靠板2通过的开口113,开口113与容纳腔111连通。优选地,该开口113采用封闭式开口,即背靠板2通过开口113后,开口113可以闭合,具体地,可以通过拉链封闭、魔术贴粘接封闭或者钮扣等方式封闭。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封闭是相对封闭,在封闭时需要避开缓冲连接部4,以使缓冲连接部4的一端能够伸入背靠板套11与背靠板2连接。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口113采用半封闭式开口,即当通过背靠板2通过后,开口113仍不完全封闭,而是仍具有一定的缺口。为了方便固定以及取放背靠板2,在半封闭式开口的实施方式中,开口处设置一圈松紧带收口。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不考虑背靠板套11的更换,也可以不设置开口113,或者说在套设在背靠板2之后,将开口完全缝合,使背靠板套11不再具有可打开的开口,即提供了一种不可拆卸式背靠板套1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充气囊位于背靠板的后侧,且在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是指一般使用者在使用背靠装置时,腰部区域所对应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对使用者腰部区域进行支撑的位置。参见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位于背靠板2上下方向上的中部以下区域。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充气调节结构1包括一个背靠板套11和一个充气调节部12。其中,背靠板套11具有一容纳腔111,用于容纳背靠装置的两个背靠板2。
充气调节部1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充气调节部12的操作和原理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仅具有一个充气囊122,当背靠板套11包覆在两个背靠板2时,充气囊122位于背靠板2的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部装置的中部区域,至少覆盖每个背靠板2的一部分(靠近中间的一部分),用于调节限制背靠板2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背靠装置的背板3之间距离。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充气囊122的形状为矩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背靠板套11的后侧设有供背靠板2通过的开口113,开口113与容纳腔连通。开口113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优选地,设置两个开口113,呈左右间隔设置。两个开口113均采用半封闭式开口,在开口处设置一圈松紧带(橡皮筋)收口。
在本实施例中,充气囊122与背靠板套11之间的相对固定可采用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充气调节结构1除了具有实施例一中所描述优点外,相对实施例一中的充气调节结构1更节约成本,并且一体式背靠板套本身对于分体式背靠板2靠近中间的位置向后的塌陷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与充气调节部12配合能够形成更好的承托效果。
实施例三
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充气囊122位于容纳腔111内,当背靠板套11包覆在两个背靠板2时,充气囊122位于背靠板2的前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背靠装置的中部区域,至少覆盖每个背靠板2的一部分,用于调节限制背靠板2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背靠装置的背板3之间距离。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充气囊122与背靠板套11之间通过设置气囊袋112实现两者固定。气囊袋112设置在容纳腔111内的前壁上。
本实施例中的充气调节结构1与实施例二中的充气调节结构1相比,两者成本相当,并且由于充气囊122位于背靠板2的前侧,因此可以直接对使用者的腰椎部提供直接的支撑,即通过柔性的充气囊122实现高度增加,进而弥补两个背靠板靠近中间(使用者脊柱的方向)的部分向后移动幅度较大,造成塌陷或支撑力不足的问题。
实施例四
参见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四提供的背靠装置包括背板3和呈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背靠板(位于背靠板套11内,图7-图9中未示出,可参见图2、图5和图6),两个背靠板2通过缓冲连接部4与背板3连接,还可以包括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种充气调节结构1,背靠板套11套设在背靠板2外。
参见图7所示,背靠装置所采用的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充气调节结构1。
参见图8所示,背靠装置所采用的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充气调节结构1。
参见图9所示,背靠装置所采用的是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充气调节结构1。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靠装置,能够通过充气调节结构1实现对背靠板2靠近中间一侧与背板3之间的距离限制调节,提高使用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背靠板套,每个所述背靠板套均具有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背靠装置的一背靠板;以及
充气调节部,包括充气球和两个充气囊,所述充气球通过充气管与两个所述充气囊连通,能够同时向所述充气囊内充气,所述充气管上设有排气阀,能够同时将两个所述充气囊内的气体放出,两个所述充气囊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背靠板套,所述充气球位于所述背靠板套的外侧,当所述背靠板套包覆在所述背靠板时,所述充气囊位于所述背靠板的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由靠近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向远离所述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延伸,至少覆盖部分所述背靠板,用于调节限制所述背靠板靠近所述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所述背靠装置的背板之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为L形,包括两个相连通的第一条状部和第二条状部,所述第一条状部呈上下布置,所述第二条状部呈左右布置,位于所述第一条状部的下侧且向远离所述使用者脊柱的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后壁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囊的气囊袋;或
所述背靠板套的后外侧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囊的气囊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套的后侧设有供所述背靠板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5.一种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靠板套,具有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背靠装置的两个背靠板;以及
充气调节部,包括充气球和充气囊,所述充气球通过充气管与所述充气囊连通,能够向所述充气囊内充气,所述充气管上设有排气阀,能够将所述充气囊内的气体放出,所述充气球位于所述背靠板套的外侧,当所述背靠板套包覆在两个所述背靠板时,所述充气囊位于所述背靠板的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背靠装置的中部区域,至少覆盖每个所述背靠板的一部分,用于调节限制所述背靠板靠近所述使用者脊柱的一侧与所述背靠装置的背板之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后壁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囊的气囊袋;或
所述背靠板套的后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囊的气囊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套的后侧设有供所述背靠板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8.一种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靠板套,具有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背靠装置的两个背靠板;以及
充气调节部,包括充气球和充气囊,所述充气球通过充气管与所述充气囊连通,能够向所述充气囊内充气,所述充气管上设有排气阀,能够将所述充气囊内的气体放出,所述充气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充气球位于所述背靠板套的外侧,当所述背靠板套包覆在两个所述背靠板时,所述充气囊位于所述背靠板的前侧,且上下方向上与使用者的腰部相对应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背靠装置的中部区域,至少覆盖每个所述背靠板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前壁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囊的气囊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套的后侧设有供所述背靠板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11.一种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呈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背靠板,两个所述背靠板通过缓冲连接部与所述背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调节结构。
CN202220123749.5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Active CN216723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3749.5U CN216723867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3749.5U CN216723867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3867U true CN216723867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4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23749.5U Active CN216723867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3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2403B2 (en) Child seat
US5868463A (en) Seat cushion with selectively inflatable interior seat and back compartments
US9930977B1 (en) Plane pillow
US20040064893A1 (en) Inflatable resting device
US20110120893A1 (en) Air-cushion backpack and laptop sleeve
WO2021093358A1 (zh) 一种座椅软硬度调节装置、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16723867U (zh)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CN208915020U (zh) 一种带可调颈枕汽车按摩垫
CN211459554U (zh) 一种具有气囊结构的床垫
CN216494500U (zh) 一种顶腰按摩床垫
CN201734293U (zh) 充气背垫
CN219147145U (zh) 一种双气囊背靠装置
CN209915592U (zh) 一种改进型头枕
CN114041942A (zh) 一种缓冲气囊垫
CN210008753U (zh) 一种成人用座椅背垫
CN115139882A (zh) 座椅调节装置
US6496994B1 (en) Back support
CN112353163A (zh) 一种气囊顶腰装置及其沙发
CN218338014U (zh) 一种腰背支撑装置
CN221090587U (zh) 用于座椅的腰托、座椅及车辆
CN102273851A (zh) 充气背垫
CN217285052U (zh) 一种缓压背包
CN220442333U (zh) 一种便携式充气儿童餐椅
CN218552533U (zh) 一种医用托手装置
CN218651115U (zh) 床垫及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