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5052U - 一种缓压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压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5052U
CN217285052U CN202220240066.8U CN202220240066U CN217285052U CN 217285052 U CN217285052 U CN 217285052U CN 202220240066 U CN202220240066 U CN 202220240066U CN 217285052 U CN217285052 U CN 217285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pressure
backpack
human bod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00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运禄
宋永剑
吕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00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5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5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5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压背包。缓压背包包括包体;包体后侧具有用于供人体背部贴靠的背幅;背幅包括气囊层和第一支撑片材;气囊层对应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分别设有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第一支撑片材匹配固设于气囊层用于朝向人体背部的一面,其上设有与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和第三镂空部;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适于分别匹配通过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和第三镂空部并分别用于支撑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该缓压背包结构简单且符合人体工程学远离,其能够在改善缓压背包负重感的同时,使得用户使用具有良好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缓压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压背包。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人们在使用背包时主要靠肩膀负重的现象,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在背包背部设置相应的凸起结构来使背包中一部分重力分散至背部,由背部进行支撑,从而提升使用背包时的舒适性,然而,该背包背部上的凸起结构通常都是采用充棉的方式形成,其无疑增大了背包的结构复杂度和重量,因此不利于控制背包的生产成本且对背包舒适度的提升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缓压背包,其能够在改善缓压背包负重感的同时,使得用户使用具有良好的舒适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压背包,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后侧具有用于供人体背部贴靠的背幅;所述背幅包括气囊层和第一支撑片材;所述气囊层对应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分别设有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所述第一支撑片材匹配固设于所述气囊层用于朝向人体背部的一面,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和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和所述第三气囊单元适于分别匹配通过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并分别用于支撑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
进一步地,所述背幅还包括第二支撑片材;所述第二支撑片材匹配固设于所述气囊层背离所述第一支撑片材的一面,且其与所述第一支撑片材配合支撑所述气囊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片材和所述第二支撑片材均由EVA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气囊;两个所述第一气囊分别上下相对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层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其二者分别对应人体脊柱的胸椎部分和腰椎部分;所述第二气囊单元包括两个第二气囊;两个所述第二气囊分别与人体的两个肩胛骨对应;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两个第三气囊和两个第四气囊;两个所述第三气囊分别对应人体的背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第四气囊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气囊之下且分别对应人体的腰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根背带和与两根背带分别对应的两个缓压肩垫;两根所述背带均与所述背幅固接;所述缓压肩垫装设于所述背带,其用于朝向人体的一面设有第四气囊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气囊单元包括若干沿所述缓压肩垫的延伸方向布设的第一缓压气囊组;每个所述第一缓压气囊组均包括一个中心气囊和环绕于所述中心气囊外周布设且均连通所述中心气囊的若干外圈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气囊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二缓压气囊组;两个所述第二缓压气囊组分别设于各所述第一缓压气囊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二缓压气囊组均包括沿所述缓压肩垫的宽度方向布设的两个第五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缓压肩垫沿其宽度方向弯曲设置,其弯曲方向在所述缓压肩垫于所述背带上装设到位时朝向人体脖子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缓压肩垫背离所述人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魔术贴;所述魔术贴适于通过粘合套设于所述背带。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层;所述隔层为由可充气面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其适于置入于所述包体内,其边缘设有第一充气接口;所述第一充气接口适于将气体接入所述隔层内或供所述隔层内的气体排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充气内胆;所述充气内胆为由可充气面料制成的口袋状结构,其适于置入于所述包体内,其边缘设有第二充气接口;所述第二充气接口适于将气体接入所述充气内胆或供所述充气内胆内的气体排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缓压背包中,包体的背幅包括气囊层和第一支撑片材;气囊层具有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第一支撑片材用于供人体背部贴靠,其与气囊层固定且设有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和第三镂空部,以使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能够分别凸出第一支撑片材并分别支撑于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如此,当用户背起背包时,背包的一部分重量被分散至人体的背部,从而能够减轻背包对人体肩部的受力,起到良好的缓压效果,提升背包使用时的舒适度;由于技术方案中,背幅用于支撑于人体背部的凸出结构均为气囊结构,因此,其重量小,不会过大地增加背包原有的重量,使得背包使用较为轻便;又由于气囊层通常能够通过一次成型实现,因此,通过气囊层来形成凸出结构,其结构和成型方式均较为方便,制造难度和成本均较低;此外,由于技术方案中,气囊层由第一支撑片材进行支撑并设置有对应的镂空结构,因此,气囊层本身不易发生折叠和变形,其稳定性较好、不易受损,且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均能够很好地与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贴合。
2.背幅还包括第二支撑片材;第一支撑片材和第二支撑片材将气囊层稳定地固定于其二者之间,能够有效地对气囊层进行防护,同时还使气囊层具有良好地稳定性;此外,第二支撑片材一方面能够实现阻止气囊层与容置于包体内的物品发生接触和摩擦以提升气囊层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能够阻止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在受人体背部抵接时往包体内侧相对第一支撑片材移动,保证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与人体背部的贴靠始终有效。
3.第一支撑片材和第二支撑片材均由EVA材料制成,其透气性较好,有利于提升背幅的透气性及进一步提升背包使用时的舒适度。
4.各第一气囊、各第二气囊、各第三气囊和各第四气囊的设置,使得人体背部对应的各个部分均能够与背包背幅实现支撑,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并能够很好地降低背包使用时的负重感。
5.缓压肩垫装设于背带,其具有用于朝向人体的第四气囊单元,该第四气囊单元使得背带与人体肩部之间的作用较为柔软和舒适,能够减少背带对人体肩部的挤压感,实现缓压效果,提升背包使用时的舒适度;由于缓压肩垫采用的也是气囊结构,因此,其重量也较小,使用较为轻便。
6.第四气囊单元包括若干第一缓压气囊组,各第一缓压气囊组均包括一个中心气囊和环绕于中心气囊外周布设且均连通中心气囊的若干外圈气囊;使用时,中心气囊和各外圈气囊在受到挤压时,中心气囊内的气体能够往各外圈气囊流动,而各外圈气囊内的气流也能够往中心气囊内流动,从而形成均匀受压的效果,提升缓压感。
7.第二缓压气囊组的设置,使得缓压肩垫在人体肩部处贴靠到位时,两端具有较为稳定的姿态,避免缓压肩垫因气囊结构之间存在气体流动而相对人体肩部滑移。
8.缓压肩垫呈弯曲设置,其符合人体肩部的构造,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进一步提升缓压效果。
9.缓压肩垫通过魔术贴与背带实现装接,其可拆卸性和独立性较强,因而,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购买或不购买缓压肩垫,同时,用户还可根据需要将该缓压肩垫适用于其他的包具产品上。
10.隔层与包体独立,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装入于包体内,以对包体内的物品进行隔离,起到对物品(特别是贵重物品或电子产品)进行防护的作用;由于隔层由可充气的面料制成,因此,隔层既能够在充气时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而且使用较为轻盈,保证不会增大背包的负重感;隔层在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充气接口进行放气,以减小空间占用,方便收纳;由于隔层与包体独立,因此,其可单独使用和售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使用和是否购买隔层。
20.充气内胆与包体独立,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装入于包体内,以对包体内的物品(如电子产品和其他易碎品等)进行收纳,起到对物品进行单独保护的作用;由于充气内胆由可充气的面料制成,因此,充气内胆既能够在充气时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而且使用较为轻盈,保证不会增大背包的负重感;充气内胆在不使用时,可通过第二充气接口进行放气,以减小空间占用,方便收纳;由于充气内胆与包体独立,因此,其可单独使用和售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使用和是否购买充气内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缓压背包实施例中背幅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压背包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压背包实施例中背幅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压背包实施例中缓压肩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缓压背包实施例中缓压肩垫使用状态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缓压背包实施例中缓压肩垫使用状态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缓压背包实施例中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缓压背包实施例中充气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包体10;背幅1;气囊层11;第一气囊单元111;第一气囊1111;第二气囊单元112;第二气囊1121;第三气囊单元113;第三气囊1131;第一支撑片材12;第一镂空部121;第一镂孔1211;第二镂空部122;第二镂孔1221;第三镂空部123;第三镂孔1231;第四镂孔 1232;织带124;第二支撑片材13;背带20;缓压肩垫30;第四气囊单元31;第一缓压气囊组311;中心气囊3111;外圈气囊3112;第二缓压气囊组312;第五气囊3121;魔术贴32;隔层40;第一充气接口41;第五镂孔42;充气内胆50;第二充气接口51;连接带52;袋腔 53。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8,图1至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缓压背包。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缓压背包包括包体10、两根背带20、两个缓压肩垫30、隔层40和充气内胆50。
其中,包体10后侧具有用于供人体背部贴靠的背幅1;背幅1包括气囊层11、第一支撑片材12和第二支撑片材13。
如图1至图3所示,气囊层11为与背包背幅1形状匹配的板状结构,其对应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分别设有第一气囊单元111、第二气囊单元112和第三气囊单元113;第一气囊单元111包括两个第一气囊1111;两个第一气囊1111分别上下相对地设置于气囊层11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其二者分别对应人体脊柱的胸椎部分和腰椎部分,应当理解,气囊层11 的宽度方向即为人体背部的宽度方向;第二气囊单元112包括两个第二气囊1121;两个第二气囊1121分别与人体的两个肩胛骨对应,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气囊1121的形状可选择为与人体的两个肩胛骨的形状分别大致匹配;第三气囊单元113包括两个第三气囊 1131和两个第四气囊1132;两个第三气囊1131分别对应人体的背部的两侧,其二者大致呈“八”字型;两个第四气囊1132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第三气囊1131之下且分别对应人体的腰部的两侧,其二者大致呈直角三角形,且其二者的直角相对;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气囊 1111中位于上方的一个位于两个第二气囊1121的顶部之间且大致呈倒三角形;两个第一气囊1111中位于下方的一个位于两个第四气囊1132之间,其底边与两个第四气囊1132的底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片材12的边缘形状和尺寸与气囊层11的边缘形状和尺寸匹配。第一支撑片材12匹配固设于气囊层11用于朝向人体背部的一面,第一支撑片材12与气囊层 11具体的固接方式可以通过胶粘或缝制的方式实现,第一支撑片材12上设有与第一气囊单元111、第二气囊单元112和第三气囊单元113分别对应的第一镂空部121、第二镂空部122 和第三镂空部123;第一气囊单元111、第二气囊单元112和第三气囊单元113适于分别匹配通过第一镂空部121、第二镂空部122和第三镂空部123并分别用于支撑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具体地,对应第一气囊单元111、第二气囊单元112和第三气囊单元113的构造,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部121包括两个第一镂孔1211,两个第一镂孔1211分别用于供两个第一气囊1111匹配贯穿;第二镂空部122包括两个第二镂孔1221,两个第二镂孔1221分别用于供两个第二气囊1121匹配贯穿;第三镂空部123包括两个第三镂孔1231和两个第四镂孔1232;两个第三镂孔1231分别供两个第三气囊1131匹配贯穿;两个第四镂孔1232 分别供两个第四气囊1132匹配贯穿。优选地,第一支撑片材12背离于气囊层11的一面的顶部还设置有织带124,织带124具有弹性,其适于用于套设于拉杆箱的拉杆上,以方便旅行时携带。
本实施例提供的缓压背包,当用户背起该缓压背包时,缓压背包的一部分重量被分散至人体的背部,从而能够减轻缓压背包对人体肩部的受力,起到良好的缓压效果,提升缓压背包使用时的舒适度;由于实施例中,背幅1用于支撑于人体背部的凸出结构均为气囊结构,因此,其重量小,不会过大地增加缓压背包原有的重量,使得缓压背包使用较为轻便;又由于气囊层11通常能够通过一次成型实现,因此,通过气囊层11来形成凸出结构,其结构和成型方式均较为方便,制造难度和成本均较低;此外,本实施例中,气囊层11由第一支撑片材12进行支撑并设置有对应的镂空结构,因此,气囊层11本身不易发生折叠和变形,其稳定性较好、不易受损,且第一气囊单元111、第二气囊单元112和第三气囊单元113均能够很好地与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贴合。各第一气囊1111、各第二气囊1121、各第三气囊1131 和各第四气囊1132的设置,使得人体背部对应的各个部分均能够与背包背幅1实现支撑,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并能够很好地降低背包使用时的负重感。
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片材13的边缘形状和尺寸与气囊层11的边缘形状和尺寸匹配。第二支撑片材13匹配固设于气囊层11背离第一支撑片材12的一面,第二支撑片材13与气囊层11和第一支撑片材12具体的固接方式可以通过胶粘或缝制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片材13与所述第一支撑片材12配合支撑气囊层11,即,第一支撑片材12和第二支撑片材13将气囊层11稳定地固定于其二者之间,能够有效地对气囊层11进行防护,同时还使气囊层11具有良好地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片材12一方面能够实现阻止气囊层11与容置于包体10内的物品发生接触和摩擦以提升气囊层11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能够阻止第一气囊单元111、第二气囊单元112和第三气囊单元113在受人体背部抵接时往包体10内侧相对第一支撑板移动,保证第一气囊单元111、第二气囊单元112和第三气囊单元113与人体背部的贴靠始终有效。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片材12和第二支撑片材13均由EVA材料制成,其透气性较好,有利于提升背幅1的透气性及进一步提升缓压背包使用时的舒适度。
背带20的数量为两根且均固接于背幅1。具体地,如图4至图6所示,两根背带20分别固定于背幅1的两侧,每根背带20的顶端固定缝制于背幅1和包体10前片顶端的夹缝处,每根背带20的底端固定缝制于背幅1和包体10前片底部的夹缝处,值得说明的是,背带20的固定方式和使用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此处所指的也仅是一种实施方式,其固定方式具体还可根据产品设计进行选择。
两个缓压肩垫30分别与两个背带20对应,缓压肩垫30装设于背带20,如图4所示,缓压肩垫30具有A面和B面,其中,A面用于朝向人体(即与人体肩部接触的一面),其设有第四气囊单元31,缓压肩垫30的B面(即背离人体的一面)设有至少一组魔术贴32。第四气囊单元31的设置,使得背带20与人体肩部之间的作用较为柔软和舒适,能够减少背带 20对人体肩部的挤压感,实现缓压效果,提升缓压背包使用时的舒适度;由于缓压肩垫30 采用的也是气囊结构,因此,其重量也较小,使用较为轻便。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四气囊单元31包括若干第一缓压气囊组311和两个第二缓压气囊组312。其中,各第一缓压气囊组311沿缓压肩垫30的延伸方向布设;每个第一缓压气囊组311均包括一个中心气囊3111和环绕于中心气囊3111外周布设且均连通中心气囊3111的若干外圈气囊3112;使用时,中心气囊3111和各外圈气囊3112在受到挤压时,中心气囊3111 内的气体能够往各外圈气囊3112流动,而各外圈气囊3112内的气流也能够往中心气囊3111 内流动,从而形成均匀受压的效果,提升缓压感。两个第二缓压气囊组312分别设于各第一缓压气囊的两端,每个第二缓压气囊组312均包括沿缓压肩垫30的宽度方向布设的两个第五气囊3121,两个第五气囊3121独立于各第一缓压气囊组311设置且不与其产生气体流通,因此,使用时,缓压肩垫30在人体肩部处贴靠到位时,缓压肩垫30的两个端部具有较为稳定的姿态,并能够避免因气囊结构之间存在气体流动而导致缓压肩垫30相对人体肩部滑移。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缓压肩垫30沿其宽度方向弯曲设置,且其弯曲方向在缓压肩垫 30于背带20上装设到位时朝向人体脖子一侧,具有该设计的缓压肩垫30更符合人体肩部的构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因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缓压效果。
本实施例中,缓压肩垫30背离所述人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魔术贴32;魔术贴32适于通过粘合套设于背带20。缓压肩垫30通过魔术贴32与背带20实现装接,其可拆卸性和独立性较强,因而,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购买或不购买缓压肩垫30,同时,用户还可根据需要将该缓压肩垫30适用于其他的包具产品上。
隔层40为用于阻隔包体10内物品的构件,现有技术中,隔层40通常为固定于包体10 内的结构,其将包体10内的空间固定的隔绝成几个部分,无法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隔层40为由可充气面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其适于置入于包体 10内,其边缘设有第一充气接口41;第一充气接口41适于将气体接入隔层40内或供隔层 40内的气体排出。
本实施例中,隔层40与包体10独立,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装入于包体10内并隔离于任意两个物品之间,隔层40对包体10内的物品进行隔离并起到对物品(特别是贵重物品或电子产品)进行可靠地防护作用;由于隔层40由可充气的面料制成,因此,隔层40既能够在充气时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而且使用较为轻盈,保证不会增大背包的负重感;隔层40在不使用时,可通过第一充气接口41进行放气,以减小空间占用,方便收纳;由于隔层40与包体10独立,因此,其可单独使用和售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使用和是否购买隔层40。
优选地,为了在使用隔层40时进一步减轻缓压背包的重量,本实施例中,隔层40上设置有以特定规则布置的若干第五镂孔42;各第五镂孔42的边缘封闭设置,以防止隔层40在充气状态下漏气。
如图8所示,充气内胆50为由可充气面料制成的口袋状结构,其适于置入于所述包体 10内,其袋腔53适于容置物品,其边缘设有第二充气接口51;第二充气接口51适于将气体接入充气内胆50或供充气内胆50内的气体排出。具体地,充气内胆50由一可充气的气囊面料弯折之后,再将弯折之后的气囊面料的两个自由端通过连接带52固定而成,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充气内胆50与包体10独立,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装入于包体10内,以对包体10内的物品(如电子产品和其他易碎品等)进行收纳,起到对物品进行单独保护的作用,防护到物品的各个部分;由于充气内胆50由可充气的面料制成,因此,充气内胆50既能够在充气时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而且使用较为轻盈,保证不会增大背包的负重感;充气内胆 50在不使用时,可通过第二充气接口51进行放气,以减小空间占用,方便收纳;由于充气内胆50与包体10独立,因此,其可单独使用和售卖,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使用和是否购买充气内胆50。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后侧具有用于供人体背部贴靠的背幅;所述背幅包括气囊层和第一支撑片材;所述气囊层对应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分别设有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所述第一支撑片材匹配固设于所述气囊层用于朝向人体背部的一面,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和第三气囊单元分别对应的第一镂空部、第二镂空部和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一气囊单元、所述第二气囊单元和所述第三气囊单元适于分别匹配通过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并分别用于支撑人体的脊柱、肩胛骨和腰背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所述背幅还包括第二支撑片材;所述第二支撑片材匹配固设于所述气囊层背离所述第一支撑片材的一面,且其与所述第一支撑片材配合支撑所述气囊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片材和所述第二支撑片材均由EVA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气囊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气囊;两个所述第一气囊分别上下相对地设置于所述气囊层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其二者分别对应人体脊柱的胸椎部分和腰椎部分;所述第二气囊单元包括两个第二气囊;两个所述第二气囊分别与人体的两个肩胛骨对应;所述第三气囊单元包括两个第三气囊和两个第四气囊;两个所述第三气囊分别对应人体的背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第四气囊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气囊之下且分别对应人体的腰部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还包括两根背带和与两根背带分别对应的两个缓压肩垫;两根所述背带均与所述背幅固接;所述缓压肩垫装设于所述背带,其用于朝向人体的一面设有第四气囊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所述第四气囊单元包括若干沿所述缓压肩垫的延伸方向布设的第一缓压气囊组;每个所述第一缓压气囊组均包括一个中心气囊和环绕于所述中心气囊外周布设且均连通所述中心气囊的若干外圈气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所述第四气囊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二缓压气囊组;两个所述第二缓压气囊组分别设于各所述第一缓压气囊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二缓压气囊组均包括沿所述缓压肩垫的宽度方向布设的两个第五气囊。
8.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所述缓压肩垫沿其宽度方向弯曲设置,其弯曲方向在所述缓压肩垫于所述背带上装设到位时朝向人体脖子一侧。
9.如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所述缓压肩垫背离所述人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组魔术贴;所述魔术贴适于通过粘合套设于所述背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还包括隔层;所述隔层为由可充气面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其适于置入于所述包体内,其边缘设有第一充气接口;所述第一充气接口适于将气体接入所述隔层内或供所述隔层内的气体排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压背包,其特征是,还包括充气内胆;所述充气内胆为由可充气面料制成的口袋状结构,其适于置入于所述包体内,其边缘设有第二充气接口;所述第二充气接口适于将气体接入所述充气内胆或供所述充气内胆内的气体排出。
CN202220240066.8U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缓压背包 Active CN217285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0066.8U CN217285052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缓压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0066.8U CN217285052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缓压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5052U true CN217285052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0066.8U Active CN217285052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缓压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5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62536A (en) Back support device
CN104349935B (zh) 幼儿坐垫兼汽车坐垫套
EP2441342B1 (en) Backpack with inflatable bladder
US4923247A (en) Cushion with message slot
CN100436190C (zh) 用于汽车和飞机的自适应充气座垫和靠垫
US6009578A (en) Seat cushion
CN201171445Y (zh) 具有自动充气气囊的背包
US20040185247A1 (en) Shoulder strap pad
CA2764554A1 (en) Self-storage portable padding device
US20020074374A1 (en) Backpack
CN217285052U (zh) 一种缓压背包
US11452360B1 (en) Backpack with inflatable cushions
US6496994B1 (en) Back support
CN209915518U (zh)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CN210008753U (zh) 一种成人用座椅背垫
CN219288958U (zh) 一种肩部减压按摩书包
CN207666207U (zh) 一种背包背带
CN210989475U (zh) 一种颈椎靠枕
CN216723867U (zh) 一种背靠装置及其充气调节结构
CN204736736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充气床垫
CN218605517U (zh) 一种背包肩带及具有该肩带的背幅
CN2239744Y (zh) 充气式背包
CN212912161U (zh) 具有颈枕功能的多用途背包
CN110558793A (zh) 一种改善颈椎受力状态的功能枕
CN220174673U (zh) 具有保护背部功能的儿童背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