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5518U -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 Google Patents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5518U
CN209915518U CN201920340806.3U CN201920340806U CN209915518U CN 209915518 U CN209915518 U CN 209915518U CN 201920340806 U CN201920340806 U CN 201920340806U CN 209915518 U CN209915518 U CN 209915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bag
sub
gasbag
moun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08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东
廖德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angqun Sea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angqun Sea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angqun Sea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angqun Sea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408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5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5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5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该气袋结构包含一下层气囊与一叠于该下层气囊上的上层气囊。该下层气囊充气后形成二分别位于该下层气囊两端的第一山部以及一连接该二第一山部的第一谷部,该二第一山部与该第一谷部相互连通,且本实用新型该下层气囊具有一于该上层气囊未受承靠时界定出一设于该上层气囊与该下层气囊之间的缓冲空间的第一状态及一于该上层气囊受压迫而令该上层气囊部分进入该缓冲空间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述结构令该上层气囊于被承靠时可服贴人体背部轮廓。

Description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袋结构,尤指一种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背景技术
为提供更舒适的体验,现今座椅或按摩椅上均会设置气袋结构以令座椅背部受气囊作用而与人体背部尽可能的服贴。现有气袋结构就如图1所绘,该现有气袋结构500包含二堆栈设置的气囊510,每一该气囊510由至少二囊片511 所构成,该二囊片511通过高周波等黏合工法进行黏合,完成黏合后,每一该气囊510具有一位于该气囊510中央的横置黏痕512。当该些气囊510充气,该些气囊510分别以该横置黏痕512区分出二位于该横置黏痕512两端的隆起部513。然而,由图1所绘可知该二隆起部513于充气后的厚度将相对该横置黏痕512产生明显落差,使该些气囊510呈现非连续变化。当使用者承靠在座椅背部时,该二隆起部513虽可服贴人体脊椎两侧肌肉,但该横置黏痕512将与人体背部形成一距离而无法支撑脊椎,令该现有气袋结构500无法提供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气袋结构无法服贴人体背部轮廓所衍生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该气袋结构包含一下层气囊与一叠于该下层气囊之上的上层气囊,该气袋结构特征在于:
该下层气囊充气后形成二个分别位于该下层气囊两端的第一山部以及一连接二个该第一山部的第一谷部,二个该第一山部与该第一谷部相互连通,该下层气囊具有一于该上层气囊未受承靠时以二个该第一山部界定出一设于该上层气囊与该下层气囊之间的缓冲空间的第一状态,以及一于该上层气囊受压迫而令该上层气囊部分进入该缓冲空间以让该上层气囊服贴于一人体背部的第二状态。
一实施例中,该下层气囊具有二个分别对应该第一山部的第一厚度以及一对应该第一谷部并小于该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一实施例中,该下层气囊具有一设置于其中一该第一山部的进气管以及二个分别设置于二个该第一山部并面对该上层气囊的过气孔,该上层气囊具有二个分别对应二个该过气孔其中之一的接气孔。
一实施例中,该上层气囊由二个子气囊并排设置形成,该二个子气囊之间未连通,该二个子气囊分别具有其中一该接气孔。
一实施例中,每一该子气囊具有二相黏接的囊片、一成形于二个该囊片之间的充气空间以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充气空间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二个该囊片以限制该子气囊充气厚度的充气高度限制片。
一实施例中,每一该子气囊具有多个该囊片,该些囊片并排设置而令每一该子气囊表面成形有一支撑平面。
一实施例中,该二个子气囊的体积相同。
一实施例中,该上层气囊充气后形成二个分别对应二个该第一山部的第二山部以及一连接二个该第二山部的第二谷部。
一实施例中,该上层气囊与该下层气囊分别为一骨头状。
通过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揭,相较于现有具有以下特点:本实用新型该下层气囊设置有连续的该二第一山部与该第一谷部,并且该些第一山部与该第一谷部互相连通,令该上层气囊受承靠后除压缩该缓冲空间,该上层气囊更受该下层气囊支撑,令该上层气囊服贴人体背部轮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气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气袋结构
10..............下层气囊
11..............第一山部
12..............第一谷部
13..............第一厚度
14..............第二厚度
15..............间距
16..............进气管
17..............过气孔
20..............上层气囊
21..............接气孔
22..............第二山部
23..............第二谷部
24、25............子气囊
241、242...........囊片
243..............充气空间
244..............充气高度限制片
245..............支撑平面
30..............缓冲空间
200..............人体背部
500..............现有气袋结构
510..............气囊
511..............囊片
512..............横置黏痕
513..............隆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100,该气袋结构100包含一下层气囊10以及一叠于该下层气囊10之上的上层气囊20,其中,该下层气囊10于充气后具有二分别位于该下层气囊10两端侧的第一山部11以及一连接该二第一山部11的第一谷部12,又,该下层气囊10于该二第一山部11分别具有一第一厚度13,于该第一谷部12具有一第二厚度14,该第二厚度14小于该第一厚度13,也就是说,该二第一山部11相对该第一谷部 12为隆起。又,该下层气囊10所属结构均为连通,即该二第一山部11与该第一谷部12连通。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该下层气囊10的外观是呈连续变化,一实施例中,该下层气囊10的样态可为一骨头状。
并请参阅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该下层气囊10具有一于该上层气囊20 未受承靠的第一状态以及一于该上层气囊20受压迫时的第二状态。常态下,该下层气囊10处于该第一状态,如图3所示,此时该上层气囊20未受压迫而未朝该下层气囊10位移,令该下层气囊10以该二第一山部11界定出一设于该上层气囊20与该下层气囊10之间的缓冲空间30,意即该上层气囊20对应该第一谷部12设置的部分与该第一谷部12之间具有一间距15。当一人体背部200 承靠于该上层气囊20时,就如图4所示,该上层气囊20受压迫使该上层气囊 20部份进入该缓冲空间30,此时,该下层气囊10由该第一状态转变为该第二状态,该下层气囊10与该上层气囊20进入该缓冲空间30的部分接触,使该上层气囊20得以受该下层气囊10支撑,且形变为类似该下层气囊10的形状,让该上层气囊20得以服贴于该人体背部200轮廓。承此,相较于习往,本实用新型该上层气囊20除能服贴于该人体背部200轮廓之外,更能对该人体背部200 的脊椎处提供支撑,而得以大幅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受。
复请参阅图2与图3,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该下层气囊10更具有一设置于其中一该第一山部11的进气管16以及二分别设置于该二第一山部11的过气孔17,而该上层气囊20则设有二分别对应该二过气孔17其中之一的接气孔 21。于实施时,该进气管16与一供气结构连接,令该供气结构内的一充气气体经该进气管16进入该下层气囊10内,再经该二过气孔17进入该上层气囊20,完成充气动作。
复请参阅图2与图3,一实施例中,该上层气囊20亦可与该下层气囊10 使用相同结构实施,例如骨头状。承此,该上层气囊20于充气后形成二第二山部22以及一第二谷部23,该二第二山部22分别对应该二第一山部11,而该第二谷部23对应该第一谷部12设置,配置完成后,该第二谷部23与该第一谷部 12亦形成该间距15,而界定出该缓冲空间30。另一方面,该第二谷部23连通该二第二山部22,而令该二第二山部22内的该充气气体流通于该第二谷部23 内,进一步地,该上层气囊20的外观是呈连续变化。
承上,该上层气囊20除可与该下层气囊10使用相同结构实施之外,亦可以使用其他结构实施,就如图5与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上层气囊20 是由二子气囊24、25并排设置形成。具体地说,每一该子气囊24(25)分别独立,即该二子气囊24、25之间未连通。又,每一该子气囊24(25)由二囊片241、242 所构成,该二囊片241、242可通过高周波或其他黏合工法进行黏合,完成黏合后,每一该子气囊24(25)将成形一于该二囊片241、242之间的充气空间243。再者,本实施例与图1所绘结构不同,该二子气囊24、25于设置时,两者为紧靠设置而令该上层气囊20的表面仍维持平坦,未有明显凹凸起伏。再者,每一该子气囊24(25)分别具有其中一该接气孔21,以接受该充气气体进行充气。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二子气囊24、25充气后的体积相同。
并请参阅图5以及图7,为防止每一该子气囊24(25)充气后过度隆起,一实施例中,每一该子气囊24(25)具有至少一设于该充气空间243内的充气高度限制片244,该充气高度限制片244两端分别连接该二囊片241、242以限制每一该子气囊24(25)的充气厚度。进一步地,每一该子气囊24(25)因该充气高度限制片244的设置,而于表面成形一支撑平面245,该支撑平面245于该上层气囊20被承靠时,可更服贴该人体背部200轮廓。另一方面,每一该子气囊 24(25)的充气高度可以是借由调整该充气高度限制片244的长度来进行控制。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该气袋结构包含一下层气囊与一叠于该下层气囊之上的上层气囊,其特征在于:
该下层气囊充气后形成二个分别位于该下层气囊两端的第一山部以及一连接二个该第一山部的第一谷部,二个该第一山部与该第一谷部相互连通,该下层气囊具有一于该上层气囊未受承靠时以二个该第一山部界定出一设于该上层气囊与该下层气囊之间的缓冲空间的第一状态,以及一于该上层气囊受压迫而令该上层气囊部分进入该缓冲空间以让该上层气囊服贴于一人体背部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层气囊具有二个分别对应该第一山部的第一厚度以及一对应该第一谷部并小于该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层气囊具有一设置于其中一该第一山部的进气管以及二个分别设置于二个该第一山部并面对该上层气囊的过气孔,该上层气囊具有二个分别对应二个该过气孔其中之一的接气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层气囊由二个子气囊并排设置形成,该二个子气囊之间未连通,该二个子气囊分别具有其中一该接气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子气囊具有二相黏接的囊片、一成形于二个该囊片之间的充气空间以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充气空间内且两端分别连接二个该囊片以限制该子气囊充气厚度的充气高度限制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子气囊具有多个该囊片,该些囊片并排设置而令每一该子气囊表面成形有一支撑平面。
7.如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个子气囊的体积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层气囊充气后形成二个分别对应二个该第一山部的第二山部以及一连接二个该第二山部的第二谷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层气囊与该下层气囊分别为一骨头状。
CN201920340806.3U 2019-03-18 2019-03-18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Active CN209915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0806.3U CN209915518U (zh) 2019-03-18 2019-03-18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0806.3U CN209915518U (zh) 2019-03-18 2019-03-18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5518U true CN209915518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70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0806.3U Active CN209915518U (zh) 2019-03-18 2019-03-18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55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6095A (zh) * 2020-02-23 2020-05-19 张彤林 一种带仿生缓震层的多通路气弹性沙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6095A (zh) * 2020-02-23 2020-05-19 张彤林 一种带仿生缓震层的多通路气弹性沙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1819U (zh) 一种座椅按摩装置和汽车座椅
CN100436190C (zh) 用于汽车和飞机的自适应充气座垫和靠垫
US20100145245A1 (en) Massage chair for massaging the thighs and the lumbar part
CN106032117B (zh) 座椅腰托的渐进式调整系统
CN209915518U (zh) 增加服贴程度的气袋结构
CN111110535A (zh) 按摩装置
WO2020125441A1 (zh) 一种充气垫体、座垫、靠垫及自行车鞍座
CN105942778A (zh) 一种枕头
CN214631219U (zh) 低张力模块化折叠床垫
CN202191460U (zh) 一种气袋组合
CN108451244B (zh) 可调整硬度的床垫
CN205234050U (zh) 一种气动按摩腰部靠垫
CN206119850U (zh) 一种枕头
CN111728839A (zh) 一种腰托按摩系统和包含其的按摩座椅
CN209789219U (zh) 装配于垫体内的气囊组
CN209995810U (zh) 一种高度调节枕头使用的气囊和高度调节枕头
CN218127787U (zh) 一种气囊及使用其的床垫
CN112075804A (zh) 一种按摩沙发
CN210095235U (zh) 一种靠垫
CN210008753U (zh) 一种成人用座椅背垫
CN110801125B (zh) 软硬度可调的垫体
WO2020192176A1 (zh) 一种上曲面型气垫、鞍座、座垫、靠背及气垫的制造方法
CN204472631U (zh) 一种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及汽车座椅
CN215777027U (zh) 一种高度调节枕头使用的静音气囊和高度调节枕头
CN217285052U (zh) 一种缓压背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