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9964U - 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9964U
CN216719964U CN202220053816.0U CN202220053816U CN216719964U CN 216719964 U CN216719964 U CN 216719964U CN 202220053816 U CN202220053816 U CN 202220053816U CN 216719964 U CN216719964 U CN 216719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ngle photon
transition layer
photon detector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38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琳琳
郁智豪
杨成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0538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9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9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9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即雪崩光电二极管,包括SiC衬底及设置在SiC衬底上的外延结构。外延结构自上而下包括接触层、第一过渡层、i雪崩倍增层和第二过渡层,接触层及SiC衬底的表面均设有欧姆接触电极,i雪崩倍增层的厚度范围在1.5‑3μm。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通过增加i雪崩倍增层的厚度到1.5μm以上,增加光生载流子的加速和碰撞离化距离,改善光生载流子的雪崩倍增几率,提高器件的单光子探测性能。

Description

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探测半导体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即雪崩光电二极管。
背景技术
微弱紫外光探测在电晕检测、导弹尾焰检测、紫外通讯、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雪崩光电二极管(APD)作为一种常见的微弱光探测器件具有内部增益大、体重小、功耗低、量子效率高和便于集成等优势,是用于单光子探测的主要发展方向。SiC作为一种典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3.26eV,同时具有临界电场强、抗辐射性能好、缺陷密度小和器件制备工艺成熟等特点,是制备紫外APD的优选材料。现有的SiCAPD器件,单光子探测效率较低,限制其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对微弱紫外光具有更佳的检测性能。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包括SiC衬底及设置在SiC衬底上的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自上而下包括接触层、第一过渡层、i雪崩倍增层和第二过渡层,所述接触层及所述SiC衬底的表面均设有欧姆接触电极,所述i雪崩倍增层的厚度范围在1.5-3μm。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层为p+接触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为p型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为n+过渡层。
进一步的,所述p+接触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所述p型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所述n+过渡层的厚度为1-5μm。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层为n+接触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为n型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为p+过渡层。
进一步的,所述n+接触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所述n型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所述p+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1-5μm。
进一步的,所述欧姆接触电极的厚度范围为100-300nm,所述欧姆接触电极由镍制成。
进一步的,器件蚀刻有倾斜台面。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台面的角度小于等于10°。
进一步的,上表面还设有钝化层。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增加i雪崩倍增层的厚度到1.5μm以上,增加光生载流子的加速和碰撞离化距离,改善光生载流子的雪崩倍增几率,提高器件的单光子探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的电流-电压曲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的光响应度曲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暗计数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即一种雪崩光电二极管,包括SiC衬底106和设置在衬底上的外延结构,外延结构自上而下包括接触层102、第一过渡层103、i雪崩倍增层104和第二过渡层105,其中i雪崩倍增层104的厚度范围为1.5至3μm。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增大了i雪崩倍增层104的厚度,提高了对入射光的吸收,增加了光生载流子在强电场下的加速和碰撞离化距离,使得雪崩倍增的几率增加,提升了器件的单光子探测能力。
实际中,SiC衬底106为n+衬底,外延结构可以为p+/p/i/n+结构或者n+/n/i/p+结构。当外延结构为p+/p/i/n+结构时,接触层102为p+接触层,第一过渡层103为p型过渡层,第二过渡层105为n+过渡层。其中p+接触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掺杂浓度范围介于1×1018-2×1019cm-3之间;p型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掺杂浓度范围介于1×1018-3×1018cm-3之间;n+过渡层的厚度为1-5μm,掺杂浓度范围介于1×1018-2×1019cm-3之间。
当外延结构为n+/n/i/p+结构时,接触层102为n+接触层,第一过渡层103为n型过渡层,第二过渡层105为p+过渡层。其中n+接触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掺杂浓度范围介于1×1018-2×1019cm-3之间;n型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掺杂浓度范围介于1×1018-3×1018cm-3之间;p+过渡层的厚度为1-5μm,掺杂浓度范围介于1×1018-2×1019cm-3之间。
接触层102的正面和SiC衬底106的背面分别设有正面欧姆接触电极101和背面欧姆接触电极108,欧姆接触电极由镍制成,厚度宜在100-300nm之间,其中正面欧姆接触电极101采用环宽为5-10μm的圆环。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抑制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的边缘击穿,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制备有倾斜台面的终端结构,采用光刻胶回流技术和等离子体刻蚀制备倾斜台面,倾斜台面的底部延伸到i雪崩倍增层104以下,延伸至第二过渡层105,倾斜台面的倾角小于等于10°。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器件的稳定性,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的正面表面还生长有钝化层107,钝化层107可以选择SiOx、SixNy、Al2O3、AlN等材料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p/i/n+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由以下制备流程制备:
步骤1,如图1所示在n+型衬底上从下向上依次外延生长5μm n+过渡层,掺杂浓度为3×1018cm-3;1.5μm i雪崩倍增层,掺杂浓度为3×1015cm-3;0.2μmp型过渡层,掺杂浓度为2×1018cm-3;0.15μmp+接触层102,掺杂浓度为2×1019cm-3
步骤2,在外延片上旋涂AZ4620光刻胶并光刻,通过曝光、显影定义倾斜台面的图形区域;对图形光刻胶进行高温烘烤,利用光刻胶回流形成台面的刻蚀掩膜;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系统,在CF4/O2的氛围下对外延片进行刻蚀,实现倾斜角度的转移,最终获得正倾角器件台面,台面倾斜角度为~10°,台面刻蚀到下层n+过渡层上表面;最后,利用清洗工艺去除材料表面的光刻胶。
步骤3,将外延片在高温管式炉中氧化1h,然后利用氢氟酸溶液腐蚀掉氧化层,即进行牺牲氧化层处理;随后,将外延片放置于高温管式炉中氧化3h;然后,利用PECVD在350℃温度条件下生长1μm SiO2;最后,利用高温管式炉在氮气氛围、900℃温度条件下高温致密化1h。
步骤4,在外延片正面旋涂光刻胶并光刻,获得顶部p型欧姆接触图形;然后,通过氢氟酸溶液湿法腐蚀SiO2钝化层的方法形成顶部p型电极窗口;利用电子束蒸发系统分别在器件正面和背面蒸镀p型和n型电极。
步骤5,利用快速热退火系统,将外延片在850℃氮气氛围下退火三分钟,形成欧姆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由图2所示的电流-电压曲线图可知,击穿电压为-367V。由图3所示的光响应度曲线图可知,峰值光响应度位于280nm处,对应最大量子效率为64.7%,高于现有薄雪崩倍增层SiC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的量子效率,说明增加雪崩倍增层的厚度有利于提高器件对入射紫外光的吸收。由图4所示的单光子探测效率-暗计数曲线可知,当暗计数为~10Hz/μm2时,单光子探测效率为~11%,优于现有的薄雪崩倍增层SiC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Claims (9)

1.一种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包括SiC衬底及设置在SiC衬底上的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自上而下包括接触层、第一过渡层、i雪崩倍增层和第二过渡层,所述接触层及所述SiC衬底的表面均设有欧姆接触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i雪崩倍增层的厚度范围在1.5-3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为p+接触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为p型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为n+过渡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接触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所述p型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所述n+过渡层的厚度为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层为n+接触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为n型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为p+过渡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接触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所述n型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0.1-0.3μm,所述p+过渡层的厚度范围为1-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欧姆接触电极的厚度范围为100-300nm,所述欧姆接触电极由镍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器件蚀刻有倾斜台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台面的角度小于等于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上表面还设有钝化层。
CN202220053816.0U 2022-01-10 2022-01-10 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Active CN216719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3816.0U CN216719964U (zh) 2022-01-10 2022-01-10 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3816.0U CN216719964U (zh) 2022-01-10 2022-01-10 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9964U true CN216719964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9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3816.0U Active CN216719964U (zh) 2022-01-10 2022-01-10 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9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4167A (zh) * 2023-12-07 2024-01-09 上海三菲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浅刻蚀的高速大功率单行载流子探测器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4167A (zh) * 2023-12-07 2024-01-09 上海三菲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浅刻蚀的高速大功率单行载流子探测器制造方法
CN117374167B (zh) * 2023-12-07 2024-03-12 上海三菲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浅刻蚀的高速大功率单行载流子探测器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680C (zh) 一种δ掺杂4H-SiC雪崩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38083C (zh) δ掺杂4H-SiC PIN结构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2793A (zh) 一种三台面p-π-n结构III族氮化物半导体雪崩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11253B (zh) 一种iii族氮化物半导体雪崩光电二极管探测器
CN102800717B (zh) 一种pin结构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5676A (zh) 4H-SiC PIN紫外光电二极管一维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00197B (zh) 具有球冠结构的4H-SiC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05304748A (zh) 双工作模式的4H-SiC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47955B (zh) 一种AlGaN紫外雪崩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03505B (zh) 一种双极型可见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37374A (zh) 基于NiO/Ga2O3的紫外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16719964U (zh) 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CN111952384B (zh) 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0112B (zh) 一种新型碳化硅肖特基结极深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30529A (zh) 一种提升开通速度的超高压碳化硅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051242A1 (zh) 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单光子探测器阵列
US20220190175A1 (en) Ultraviolet Detect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8400196A (zh) 一种具有超晶格结构氮化镓基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2828A (zh) 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09965B (zh) 一种高速饱和单行载流子紫外光电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CN110890436B (zh) 波导型GeSn光电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17562581U (zh) 一种栅型电极结构SiC雪崩光电二极管
CN216928607U (zh) 雪崩光电二极管
CN114038926A (zh) 一种高增益平面型雪崩单光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210647A1 (zh) 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