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3102U - 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3102U
CN216713102U CN202220078955.9U CN202220078955U CN216713102U CN 216713102 U CN216713102 U CN 216713102U CN 202220078955 U CN202220078955 U CN 202220078955U CN 216713102 U CN216713102 U CN 216713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side wall
steel pipes
formwork
vertical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89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星
董俊瑞
张文元
张成阳
黄小奇
梁大鹏
王欣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89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3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3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3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本实用新型包括模板固定系统和移动系统;侧墙模板的两侧均设有模板固定系统,两个模板固定系统之间连接有拉杆,模板固定系统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竖向钢管、若干横向设置的横向钢管,竖向钢管和横向钢管十字交叉设置,竖向钢管与侧墙模板连接,拉杆穿过内模板和外模板,并与两个模板固定系统的横向钢管连接;移动系统设于模板固定系统外侧的底部,移动系统的扫地杆和横杆与竖向钢管垂直固定,扫地杆和横杆的前后各垂直连接有一个脚轮支架,脚轮支架的底部设有移动轮。本实用新型省去反复安装和拆卸模板的时间,省时省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难度,周转次数高。

Description

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中国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兴工程,大多数地处城市中心,且模板施工方法较为传统,传统方法进行组装、拆卸模板,在相邻区段过着同一区段会需要相同规格尺寸的模板,传统的方法是这一位置组装使用完成后,拆卸下来然后运输至下一位置,然后再次组装使用,这样来回组装拆卸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效率低下,大大影响施工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所述侧墙模板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包括模板固定系统和移动系统;
所述侧墙模板的两侧均设有模板固定系统,两个模板固定系统之间连接有拉杆,模板固定系统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竖向钢管、若干横向设置的横向钢管,竖向钢管和横向钢管十字交叉设置,竖向钢管与侧墙模板连接,拉杆穿过内模板和外模板,并与两个模板固定系统的横向钢管连接;
所述移动系统设于模板固定系统外侧的底部,移动系统包括横向设置的扫地杆、横杆、脚轮支架和移动轮,扫地杆和横杆与竖向钢管垂直固定,扫地杆和横杆的前后各垂直连接有一个脚轮支架,脚轮支架的底部设有移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均采用新型易安特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采用多片拼装而成,每片采用0.6*1.8m的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与两个模板固定系统的横向钢管通过山型扣件和螺母连接;
所述侧墙模板的内模板和外模板上均设有若干对拉孔,拉杆穿过对拉孔以及横向钢管的双钢管之间,拉杆的两端通过山型扣件和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钢管与侧墙模板通过U型螺栓和螺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扫地杆和横杆均通过十字扣件与竖向钢管垂直固定;
所述脚轮支架与扫地杆和横杆也通过十字扣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钢管为φ48*3.0mm单钢管;所述横向钢管为φ48*3.0mm的双钢管。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竖向钢管等间距间隔设置,相邻两竖向钢管的间距为400mm;
若干所述横向钢管也等间距间隔设置,相邻两横向钢管的间距为600mm。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脚轮支架的间距为5-6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包括模板固定系统和移动系统,集模板的固定以及模板的移动于一体,通过模板固定系统保证模板搭设的稳定性,通过移动系统便于将拼装好的侧墙模板整体轻松行走至下一施工段,省去反复安装和拆卸模板的时间,省时省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难度,周转次数高,不但可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加固材料的投入及浪费,同时还实现了节能环保、低碳作业的施工目标;
2.本实用新型的模板采用新型易安特模板,较传统施工方法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精度高、成型外观质量好、组合灵活、易于拆装、耐潮、防腐等优点;
3.本申请的模板与模板固定系统以及移动系统通过山型扣件、螺母、U型螺栓、十字扣件等可拆卸连接,方便简单快速的拼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墙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侧墙模板,1.1-内模板,1.2-外模板,2-拉杆,3-竖向钢管,4-山型扣件,5-螺母,6-横向钢管,7-扫地杆,8-横杆,9-脚轮支架,10-十字扣件,11-移动轮,12-落地导轨,13-浇筑后的混凝土,14-U型螺栓,15-斜撑,16-模板连接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所述侧墙模板1包括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包括模板固定系统和移动系统;
所述侧墙模板1的两侧均设有模板固定系统,两个模板固定系统之间连接有拉杆2,模板固定系统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竖向钢管3、若干横向设置的横向钢管6,竖向钢管3和横向钢管6十字交叉设置,竖向钢管3与侧墙模板1连接,拉杆2穿过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并与两个模板固定系统的横向钢管6连接;
所述移动系统设于模板固定系统外侧的底部,移动系统包括横向设置的扫地杆7、横杆8、脚轮支架9和移动轮11,扫地杆7和横杆8与竖向钢管3垂直固定,扫地杆7和横杆8的前后各垂直连接有一个脚轮支架9,脚轮支架9的底部设有移动轮11。
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均采用新型易安特模板,其以聚丙烯树脂为原料,加入长玻璃纤维,模板采用模压成型,较传统模板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精度高、成型外观质量好、组合灵活、易于拆装、耐潮、防腐等优点;新型易安特模板的侧墙端头需进行加固:每处端头采用两块竹胶板封堵,钢边止水带从两块竹胶板之间拼缝处穿过进行加固,竹胶板背部采用100*100mm方木竖向加固,方木间距不得大于350mm,方木背面采用横向短钢管与墙体纵向钢管由十字扣件连接;墙体模板1的内模板1.1与外模板1.2的连接采用模板连接手柄,连接方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周转次数高,不但可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加固材料的投入及浪费,同时还实现了节能环保、低碳作业的施工目标。
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采用多片拼装而成,每片采用0.6*1.8m的模板,尺寸大有利于提高模板整体稳定性。
所述拉杆2与两个模板固定系统的横向钢管6通过山型扣件4和螺母5连接;
所述侧墙模板1的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上均设有若干对拉孔,新型易安特模板为带肋组合式模板,模板本身预留了对拉孔,对拉孔上塞有小堵头,可根据现场需求将小堵头取下,无需现场打孔,减少了高危机具的使用,操作简单,易于施工,拉杆2穿过对拉孔以及横向钢管6的双钢管之间,拉杆2的两端通过山型扣件4和螺母5固定,便于快速安拆。
所述竖向钢管3与侧墙模板1通过U型螺栓14和螺母连接。
所述扫地杆7和横杆8均通过十字扣件10与竖向钢管3垂直固定,便于快速安拆;
所述脚轮支架9与扫地杆7和横杆8也通过十字扣件10连接,便于快速安拆。
所述竖向钢管3为φ48*3.0mm单钢管;所述横向钢管6为φ48*3.0mm的双钢管,保证竖向钢管3和横向钢管6的强度。
若干所述竖向钢管3等间距间隔设置,相邻两竖向钢管3的间距为400mm;若干所述横向钢管6也等间距间隔设置,相邻两横向钢管6的间距为600mm。
两个所述脚轮支架9的间距为5-6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
1.确定侧墙模板下挂位置,弹出定位线,安装定位钢筋,对侧墙模板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根据设计图纸墙面尺寸,提前配制侧墙模板1,侧墙模板1拼缝布置要规整统一,保证砼外观的拼缝线一致,保证模板整体刚度,模板拼接处必须用背楞骑缝,保证模板整体刚度,缝须平整严密,当接缝宽度大于1.5mm时,用胶纸贴缝,确保混凝土成型质量,墙体模板1的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之间通过模板连接手柄16连接;
2.墙体模板1现场拼装应自下而上进行,拼装模板应安设临时支护进行固定,临时支护与地面的倾角宜为60°,拉杆2采用M16对拉螺杆,间距600*600mm;拉杆2从横向钢管6的双钢管之间穿过,采用山型扣件4及螺母5固定;
3.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管理人员应组织对搭设的支架进行验收,并应确认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后浇筑混凝土;拉杆2与侧墙模板1应垂直,松紧应一致,墙厚尺寸应准确,模板架立完成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垂直度、节点联结及纵横向稳定性使用测量仪器及必要工具进行检查、确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待强度达到拆模要求,拆除横向钢管6、侧墙模板1和拉杆2的连接,以及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之间的连接,拉杆2留在混凝土中,拆除应按照“先拆上部、后拆下部”、“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的原则进行;脱模完成后,在竖向钢管3上安装脚轮支架9,每5-6m设置,人工推动移动系统,即可轻松行走至下一施工段,如图4所示;
5.管廊主体结构浇筑完毕后,推动移动系统, 移动系统在落地导轨12上移动;落地导轨12设置在490mm厚砖砌保护墙顶部,外模板1.2在移动时,为防止外模板1.2向一侧倒的现象,在竖向钢管3上支设了斜撑15,以便移模时发生倾倒,可支设护坡上。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所述侧墙模板(1)包括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固定系统和移动系统;
所述侧墙模板(1)的两侧均设有模板固定系统,两个模板固定系统之间连接有拉杆(2),模板固定系统包括若干竖向设置的竖向钢管(3)、若干横向设置的横向钢管(6),竖向钢管(3)和横向钢管(6)十字交叉设置,竖向钢管(3)与侧墙模板(1)连接,拉杆(2)穿过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并与两个模板固定系统的横向钢管(6)连接;
所述移动系统设于模板固定系统外侧的底部,移动系统包括横向设置的扫地杆(7)、横杆(8)、脚轮支架(9)和移动轮(11),扫地杆(7)和横杆(8)与竖向钢管(3)垂直固定,扫地杆(7)和横杆(8)的前后各垂直连接有一个脚轮支架(9),脚轮支架(9)的底部设有移动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均采用新型易安特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采用多片拼装而成,每片采用0.6*1.8m的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与两个模板固定系统的横向钢管(6)通过山型扣件(4)和螺母(5)连接;
所述侧墙模板(1)的内模板(1.1)和外模板(1.2)上均设有若干对拉孔,拉杆(2)穿过对拉孔以及横向钢管(6)的双钢管之间,拉杆(2)的两端通过山型扣件(4)和螺母(5)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管(3)与侧墙模板(1)通过U型螺栓(14)和螺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地杆(7)和横杆(8)均通过十字扣件(10)与竖向钢管(3)垂直固定;
所述脚轮支架(9)与扫地杆(7)和横杆(8)也通过十字扣件(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管(3)为φ48*3.0mm单钢管;所述横向钢管(6)为φ48*3.0mm的双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竖向钢管(3)等间距间隔设置,相邻两竖向钢管(3)的间距为400mm;
若干所述横向钢管(6)也等间距间隔设置,相邻两横向钢管(6)的间距为6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脚轮支架(9)的间距为5-6m。
CN202220078955.9U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Active CN216713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8955.9U CN216713102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8955.9U CN216713102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3102U true CN216713102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91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8955.9U Active CN216713102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3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8396B2 (en) Building based on large-space structure and freestanding external envelope as well as construction method
CN109736353A (zh) 复合式单侧支模深基坑地下室外墙的施工方法
CN104631512A (zh) 吊模法后浇带梁板施工方法
CN213710348U (zh) 一种与满堂支架结合的地下车站侧墙模板支撑体系
KR20070115112A (ko) 공동구 시공방법
CN109441099A (zh) 地下室单侧支模系统及利用其施工地下室外墙的方法
CN216713102U (zh) 一种侧墙模板搭接体系
CN211228607U (zh) 构筑物现浇混凝土结构外墙与底板整体成型施工结构
CN204940652U (zh) 大跨度预应力现场预制拱板
CN111456085A (zh) 一种管廊节段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06220132U (zh) 一种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施工定型模板支架
CN210483012U (zh) 一种双曲面弧形混凝土墙体的施工装置
CN214423395U (zh) 一种装配式防水导墙
CN212743447U (zh) 一种建筑结构稳固抗倒塌的加固结构
CN212866842U (zh) 一种框构式建筑脚手架
CN107152083A (zh) 钢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及其施工方法
CN114250897A (zh) 一种钢结构用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16705U (zh) 城市地下空间混凝土浇筑模架体系
CN209855819U (zh) 一种用于防止盾构隧道之盾构管片处漏水的构件
CN112376612A (zh) 大断面多舱室现浇综合管廊顶板模板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900489A (zh) 高低跨处的管廊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装置
CN111622263A (zh) 一种基于复合材料组合式模板体系的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CN112112193A (zh) 一种带暗柱双面叠合管廊侧墙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35529A (zh) 一种剪力墙塑木结合模板超低损耗支设施施工工艺
CN212137234U (zh) 一种组装式预制绝缘电缆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