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6081U - 铣刀 - Google Patents

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6081U
CN216706081U CN202122480921.0U CN202122480921U CN216706081U CN 216706081 U CN216706081 U CN 216706081U CN 202122480921 U CN202122480921 U CN 202122480921U CN 216706081 U CN216706081 U CN 216706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utting edge
milling cutter
peripheral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09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军杰
蒋万财
王锐
彭涛
蒋益民
李军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und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und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und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und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09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6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6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6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及刀头,铣刀具有中心轴线,刀头包括第一刀刃及若干第二刀刃,第一刀刃及若干第二刀刃环绕中心轴线依次连接,第一刀刃设置有第一周刃及沿第一周刃的外沿设置的一刃带,若干第二刀刃均设置有第二周刃,第一周刃及若干第二周刃的相邻二者之间均形成周刃容屑槽,在刀头任意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第一周刃在截面上的点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任一第二周刃对应位置在截面上的点到中心轴线的距离。上述铣刀的第一刀刃与若干第二刀刃在结构和尺寸上均存在差异,可由第一刀刃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第一周刃配合刃带可以提升第一刀刃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铣刀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铣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铣刀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一种用于铣削加工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刀刃的旋转刀具。在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时,通常采用传统钨钢刀具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
然而,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传统钨钢刀具在铣削加工产品的过程中,由于传统钨钢刀具的使用寿命有很大波动,使用寿命的波动进而影响到刀具对产品铣削加工的良率,导致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铣刀,以提升铣刀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铣刀对产品铣削加工的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及设置于所述刀柄一端的刀头,所述铣刀具有一中心轴线,所述刀头包括一第一刀刃及若干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及所述若干第二刀刃环绕所述中心轴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刀刃设置有第一周刃及沿所述第一周刃的外沿设置的一刃带,所述若干第二刀刃均设置有第二周刃,所述第一周刃及所述若干第二周刃的相邻二者之间均形成周刃容屑槽,在所述刀头任意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周刃在所述截面上的点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任一所述第二周刃对应位置在所述截面上的点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刃在所述截面上的点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与任一所述第二周刃对应位置在所述截面上的点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的差值范围为0.01mm-0.0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二刀刃由一第二刀刃和一第三刀刃组成,所述第一刀刃、所述第二刀刃及所述第三刀刃环绕所述铣刀的所述中心轴线依次首尾连接以组成所述刀头,所述第一刀刃、所述第二刀刃及所述第三刀刃相邻二者之间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所述周刃容屑槽,所述第一刀刃的端部设置第一端刃,所述第二刀刃的端部设置第二端刃,所述第三刀刃的端部设置第三端刃,所述第一端刃、所述第二端刃及所述第三端刃的相邻二者之间形成端刃容屑槽,所述端刃容屑槽与相应地所述周刃容屑槽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刃带的后角角度范围为2°-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刃带的宽度范围为0.02mm-0.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刃容屑槽的前角角度范围为5°-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刃容屑槽的螺旋角角度范围为15°-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刃和所述第二周刃均包括第一后刀面和与所述第一后刀面连接的第二后刀面,所述第一刀刃中,所述刃带与所述第一后刀面连接且远离所述第二后刀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后刀面的后角角度范围为1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刃容屑槽的芯厚直径与所述刀头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5-0.7。
上述铣刀通过在第一刀刃的第一周刃的外沿即前刀面设置刃带,第二刀刃的第二周刃的前刀面不设置刃带,第一周刃在截面上的点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任一第二周刃对应位置在截面上的点到中心轴线的距离,第一刀刃与若干第二刀刃在结构和尺寸上均存在差异,铣刀在对产品进行铣削加工时,可由第一刀刃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若干第二刀刃可用于保持铣刀的稳定性,第一周刃配合刃带可以提升第一刀刃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铣刀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仅第一刀刃设置刃带,还可以降低铣刀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经过大量生产实验验证,本申请铣刀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现有传统钨钢刀具寿命的一倍及以上,且可以实现加工时间短、铣削加工处外观无刀痕、纹路均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铣刀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铣刀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铣刀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铣刀 100
刀柄 10
刀头 20
第一刀刃 21
第一周刃 212
第一后刀面 2122
第二后刀面 2124
刃带 214
第一端刃 216
第二刀刃 22
第二周刃 222
第二端刃 224
第三刀刃 23
第三端刃 232
周刃容屑槽 24
端刃容屑槽 25
中心轴线 30
截面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及设置于该刀柄一端的刀头,该铣刀具有一中心轴线,该刀头包括一第一刀刃及若干第二刀刃,该第一刀刃及该若干第二刀刃环绕该中心轴线依次连接,该第一刀刃设置有第一周刃及沿该第一周刃的外沿设置的一刃带,该若干第二刀刃均设置有第二周刃,该第一周刃及该若干第二周刃的相邻二者之间均形成周刃容屑槽,在该刀头任意垂直于该中心轴线的截面上,该第一周刃在该截面上的点到该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该任一第二周刃对应位置在该截面上的点到该中心轴线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铣刀通过在第一刀刃的第一周刃的外沿即前刀面设置刃带,第二刀刃的第二周刃的前刀面不设置刃带,第一周刃在截面上的点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任一第二周刃对应位置在截面上的点到中心轴线的距离,第一刀刃与若干第二刀刃在结构和尺寸上均存在差异,铣刀在对产品进行铣削加工时,可由第一刀刃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若干第二刀刃可用于保持铣刀的稳定性,第一周刃配合刃带可以提升第一刀刃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铣刀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仅第一刀刃设置刃带,还可以降低铣刀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经过大量生产实验验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铣刀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现有传统钨钢刀具寿命的一倍以上,且可以实现加工时间短、铣削加工处外观无刀痕、纹路均匀的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铣刀,铣刀100可用于铣削产品(图未示)的表面,该表面可以为平面,例如手机边框、矩形物料等产品,可以理解地,该表面也可以为曲面,例如圆柱形物料等产品。铣刀100包括刀柄10及设置于刀柄10一端的刀头20,铣刀100具有一中心轴线30,中心轴线30沿刀柄10中心延伸,并穿过刀头20,可以理解为,刀柄10与刀头20共用同一中心轴线30。
刀柄10大致为圆柱体。刀柄10用于外接于一加工装置(图未示),该加工装置用以带动铣刀100移动或带动刀柄10及刀头20一起沿中心轴线30转动,以铣削对应产品。
刀头20包括一第一刀刃21及若干第二刀刃22,第一刀刃21及若干第二刀刃22环绕中心轴线30依次连接。本实施例中,“若干”的含义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本实施例以两个第二刀刃22为例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刀头20还可以包括一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第二刀刃22。
在本实施例中,刀头20包括一第一刀刃21、一第二刀刃22及一第三刀刃2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区分和说明,这里将另一个第二刀刃22定义为第三刀刃23,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为相同的刀刃,如此,刀头20大致为三刃立铣刀100。第一刀刃21、第二刀刃22及第三刀刃23环绕铣刀100的中心轴线30依次首尾连接以组成刀头20。
第一刀刃21、第二刀刃22及第三刀刃23相邻二者之间在圆周方向上均形成周刃容屑槽24,周刃容屑槽24用于排出铣刀100在对产品进行铣削加工时所产生的碎屑。第一刀刃21的端部设置第一端刃216,第二刀刃22的端部设置第二端刃224,第三刀刃23的端部设置第三端刃232。其中,第一端刃216、第二端刃224及第三端刃232的相邻二者之间形成端刃容屑槽25,每个端刃容屑槽25均与相应地一周刃容屑槽24相连通。如此,通过端刃容屑槽25以及使端刃容屑槽25与相应地周刃容屑槽24相连通,第一端刃216、第二端刃224及第三端刃232对产品铣削加工时所产生的碎屑可经由端刃容屑槽25进入周刃容屑槽24,并由周刃容屑槽24排出,提升铣刀100的排屑能力。
第一刀刃21的圆周方向上螺旋设置有第一周刃212及沿第一周刃212的外延设置的一刃带214,刃带214用于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刃带214可用于增强第一周刃212的强度,同时可有效增加加工表面的光洁度,提升第一刀刃21的耐磨性进而提升整个铣刀100的寿命。可以理解为,刃带214设置于第一周刃212的前刀面上。其中,前刀面是指第一刀刃21与产品的待加工面相接触的刀面,后刀面是指第一刀刃21与产品的加工后的表面相对的刀面,刃带214设置于第一周刃212的前刀面后,可以理解为刃带214即为第一刀刃21的前刀面。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上均设有第二周刃222。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时,第二周刃222并不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仅由第一周刃212的刃带214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产品的外观靠第一刀刃21保证,控制好第一刀刃21的外观即可保证产品的最终外形,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外形。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可用于保证铣刀100旋转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图2,在刀头20的任意垂直于中心轴线30的一截面200上,第一周刃212在截面200上的点到中心轴线30的距离r1大于另外两条第二周刃222对应位置在截面200上的点到中心轴线30的距离r2,其中,距离r1可以理解为刀头20的半径,也可以理解为铣刀100的半径。如此,半径r1大于半径r2,保证铣刀100在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时,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由于半径r2小于第一刀刃21的半径r1,因此旋转时,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避开了待加工件的表面,仅由第一刀刃21的刃带214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可有效增加加工表面的光洁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周刃212和第二周刃222仅在径向方向尺寸存在差异,但第一周刃212和第二周刃222的结构大致相似。可以理解,第一周刃212和第二周刃222的结构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第二周刃222不参与加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刃带214的宽度L范围大致为0.02mm-0.1mm,刃带214的宽度L可以理解为刃带214的前刀面至第一周刃212的前刀面的距离。然而,当刃带214的宽度L小于0.02mm时,刃带214的宽度偏小,易崩碎,稳定性差。当刃带214的宽度大于0.1mm时,刃带214的宽度偏大,影响刃带214对产品表面的精细铣削加工。可以理解地,刃带214的宽度L可以为0.02mm、0.03mm、0.04mm、0.05mm、0.06mm、0.07mm、0.08mm、0.09mm、0.1mm等。
在本实施例中,周刃容屑槽24的螺旋角θ1角度范围大致为15°-30°,螺旋角θ1可以理解为周刃容屑槽24的切线与中心轴线30之间的夹角。可以理解地,周刃容屑槽24的螺旋角θ1可以为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产品进行铣削加工时,刃带214沿产品表面进行铣削加工,因铣削加工所产生的碎屑则进入周刃容屑槽24内并由周刃容屑槽24排出。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并不对产品表面进行铣削加工,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可用于保证铣刀100旋转时的稳定性,并避开对产品的加工,有利于第一刀刃24对产品表面进行铣削加工,产品的外观可由第一刀刃21保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周刃212和第二周刃222的结构大致相似,以第一周刃212为例详细说明第一周刃212和第二周刃222的结构。第一周刃212包括第一后刀面2122和与第一后刀面2122连接的第二后刀面2124,其中,第一刀刃21中,刃带214与第一后刀面2122连接且远离第二后刀面2124。如此,通过在第一周刃212设置刃带214,第二周刃222不设置刃带214,使得第一刀刃21与第二刀刃22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刃带214有利于提升第一刀刃21的结构强度,同时可有效增加加工表面的光洁度,提升第一周刃212的耐磨性进而提升整个铣刀100的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刀刃21、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沿刀头20的圆周上螺旋设置,第一刀刃21、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可以为左旋,也可以为右旋。
在本实施例中,铣刀100所用材质为金属陶瓷材料。金属陶瓷材料的耐磨性更好,与被加工产品的亲和力低,摩擦系数低,第一刀刃21对产品进行铣削加工时,不易产生积屑瘤,产品表面加工后的光洁度高。金属陶瓷材料还能够提升第一刀刃21、刃带214、第二刀刃22及第三刀刃23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提升铣刀100的刚性以及耐磨性,延长铣刀100的整体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铣刀100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现有传统钨钢刀具寿命的一倍及以上,且可以实现加工时间短、铣削加工处外观无刀痕、纹路均匀的效果。
上述铣刀100通过采用金属陶瓷材料,并在第一刀刃21的第一周刃212的外沿即前刀面设置刃带214,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的第二周刃222的前刀面不设置刃带214,第一周刃212在截面200上的点到中心轴线30的距离大于另外两条第二周刃222对应位置在截面200上的点到中心轴线30的距离,使第二刀刃22及第三刀刃23不参与加工,铣刀100在对产品进行铣削加工时,仅由第一刀刃21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产品的外观靠第一刀刃21保证,控制好第一刀刃21的外观即可保证产品的最终外形,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外形。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可保证铣刀100旋转时的稳定性。刃带214可以提升第一刀刃21的结构强度,同时可有效增加产品的加工表面的光洁度,提升第一周刃212的耐磨性,进而提升整个铣刀100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仅第一刀刃21设置有刃带214,还可以降低铣刀100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请一并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周刃212在截面200上的点到中心轴线30的距离r1与另外两条第二周刃222对应位置在截面200上的点到中心轴线30的距离r2的差值范围大致为0.01mm-0.05mm。然而,当r1与r2的差值小于0.01mm时,r1与r2的差值偏小,无法保证仅由第一刀刃21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当r1与r2的差值大于0.05mm时,r1与r2的差值偏大,无法保证铣刀100旋转时的稳定性,且不利于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对产品表面加工后产生的碎屑进行刮除。可以理解地,r1与r2的差值可以为0.01mm、0.02mm、0.03mm、0.04mm、0.05mm等。
刃带214与铣削平面S1之间的夹角,即刃带214的后角y1角度范围大致为2°-6°。可以理解地,刃带214的后角y1角度可以为2°、3°、4°、5°、6°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铣削平面S1为与产品表面相平行的表面,图3中所示铣削平面S1仅为示例。
周刃容屑槽24与基面S2之间的夹角,即周刃容屑槽24的前角y2角度范围为5°-10°。可以理解地,周刃容屑槽24的前角y2角度可以为5°、6°、7°、8°、9°、10°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基面S2为与产品表面相垂直的表面,也可以理解为基面S2为与铣削平面S1相垂直的表面,图3中所示基面S2仅为示例。
第一后刀面2122与铣削平面S1之间的夹角,即第一后刀面2122的后角y3角度范围为10°-15°。可以理解地,第一后刀面2122的后角y3角度可以为10°、11°、12°、13°、14°、15°等。
周刃容屑槽24的芯厚直径Φ1与刀头20的直径2*r1的比值范围为0.5-0.7,周刃容屑槽24的芯厚直径可以理解为与多个周刃容屑槽24相切的圆柱体中最小的圆柱体的直径。可以理解地,该比值可以为0.5、0.55、0.6、0.65、0.7等。
上述实施例及附图展示了本申请所提供的铣刀100的多种实施方式及扩展可能性,上述铣刀100通过采用金属陶瓷材料,并在第一刀刃21的第一周刃212的外沿即前刀面设置刃带214,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的第二周刃222的前刀面不设置刃带214,第一周刃212在截面200上的点到中心轴线30的距离大于另外两条第二周刃222对应位置在截面200上的点到中心轴线30的距离,第一刀刃21与第二刀刃22及第三刀刃23在结构和尺寸上均存在差异,铣刀100在对产品进行铣削加工时,可由第一刀刃21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铣削加工,产品的外观靠第一刀刃21保证,控制好第一刀刃21的外观即可保证产品的最终外形,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外形。第二刀刃22和第三刀刃23可保证铣刀100旋转时的稳定性;第一周刃212配合刃带214可以提升第一刀刃21的结构强度,同时有效增加产品的加工表面的光洁度,提升第一周刃212的耐磨性,进而提升整个铣刀100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仅第一刀刃21上设置有刃带214,还可以降低铣刀100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铣刀,包括刀柄及设置于所述刀柄一端的刀头,所述铣刀具有一中心轴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头包括一第一刀刃及若干第二刀刃,所述第一刀刃及所述若干第二刀刃环绕所述中心轴线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刀刃设置有第一周刃及沿所述第一周刃的外沿设置的一刃带,所述若干第二刀刃均设置有第二周刃,所述第一周刃及所述若干第二周刃的相邻二者之间均形成周刃容屑槽,
在所述刀头任意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周刃在所述截面上的点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任一所述第二周刃对应位置在所述截面上的点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周刃在所述截面上的点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与任一所述第二周刃对应位置在所述截面上的点到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的差值范围为0.01mm-0.0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第二刀刃由一第二刀刃和一第三刀刃组成,所述第一刀刃、所述第二刀刃及所述第三刀刃环绕所述铣刀的所述中心轴线依次首尾连接以组成所述刀头,所述第一刀刃、所述第二刀刃及所述第三刀刃相邻二者之间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所述周刃容屑槽,所述第一刀刃的端部设置第一端刃,所述第二刀刃的端部设置第二端刃,所述第三刀刃的端部设置第三端刃,所述第一端刃、所述第二端刃及所述第三端刃的相邻二者之间形成端刃容屑槽,所述端刃容屑槽与相应地所述周刃容屑槽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带的后角角度范围为2°-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刃带的宽度范围为0.02mm-0.1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刃容屑槽的前角角度范围为5°-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刃容屑槽的螺旋角角度范围为15°-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周刃包括第一后刀面和与所述第一后刀面连接的第二后刀面,所述第一刀刃中,所述刃带与所述第一后刀面连接且远离所述第二后刀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后刀面的后角角度范围为10°-1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刃容屑槽的芯厚直径与所述刀头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5-0.7。
CN202122480921.0U 2021-10-14 2021-10-14 铣刀 Active CN216706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0921.0U CN216706081U (zh) 2021-10-14 2021-10-14 铣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0921.0U CN216706081U (zh) 2021-10-14 2021-10-14 铣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6081U true CN216706081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6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0921.0U Active CN216706081U (zh) 2021-10-14 2021-10-14 铣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6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6653C (zh) 具有擦拭器半径的铣刀
WO2015080168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CN206662363U (zh) 球头刀具
WO2020223989A1 (zh) 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
CN210817627U (zh) 一种整体螺旋立铣刀
JP2011206898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CN108581001B (zh) 一种单刃铣刀
WO2021197215A1 (zh) 坯体以及具有螺旋状超硬材料前刀面的切削工具
CN216706081U (zh) 铣刀
CN101698247A (zh) 用于侧壁铣削的防振颤可转位刀片
CN214640518U (zh) 插铣刀具
CN214557694U (zh) 一种pcd螺旋铣刀
CN210648706U (zh) 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
CN210996740U (zh) 一种加工铝型材的直铣刀
CN210160488U (zh) 一种刀头结构及切削刀具
WO2020173029A1 (zh) 一种具有双头倒角功能的切削刀具及其切削刃部
CN219648789U (zh) 三刃pcd立铣刀
CN108687976B (zh) 一种石材切割刀具
CN203281948U (zh) 用于板类零件加工的锥孔钻铰刀
CN207577574U (zh) 一种改进型隔板套加工设备
CN215545240U (zh) 铣刀
CN210548366U (zh) 一种用于非高硬材料摆线铣加工的立铣刀
CN214640520U (zh) 球头刀具
CN209867497U (zh) 基于hsk63标准刀柄的pcd玉米粒铣刀
CN217290598U (zh) 一种焊片式金刚石立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