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1684U - 雾化芯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1684U
CN216701684U CN202123435373.6U CN202123435373U CN216701684U CN 216701684 U CN216701684 U CN 216701684U CN 202123435373 U CN202123435373 U CN 202123435373U CN 216701684 U CN216701684 U CN 216701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onductive
positioning groove
heating
abut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53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成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53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1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1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1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芯。上述的雾化芯包括固定座及导电发热件;固定座设有安装定位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固定座的两侧,且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均与安装定位面不共面;导电发热件包括加热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加热部的两端连接,加热部抵接于安装定位面,第一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一抵接面,第二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二抵接面。由于导电发热件通过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上,使导电发热件与固定座的固定连接方式较简单,进而使雾化芯的整体结构较简单,可以通过冲压成型实现雾化芯的制造组装,同时容易实现雾化芯的批量生产制造,如此提高单个雾化芯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雾化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
背景技术
雾化器的雾化座用于对导液件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雾化芯作为雾化座的雾化功能的核心部件。传统的雾化芯的结构较复杂,无法实现批量生产,即雾化芯仅能逐个进行制造,使雾化芯的制造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造效率较高的雾化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雾化芯,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安装定位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不共面;
导电发热件,包括加热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与所述加热部的两端连接,所述加热部抵接于所述安装定位面,所述第一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所述第二抵接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为网孔片状结构或矩形弯折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安装定位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定位面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与所述安装定位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部分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第一导电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包括裁断连接部,所述裁断连接部用于在弯折成型出所述导电发热件之前连接于邻近所述导电发热件的裁断连接部,并在弯折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后裁断,以同时成型出至少两个所述雾化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形成有裁断避位缺口,所述裁断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所述裁断连接部的裁断位置;
所述第一抵接面形成有第一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二抵接面形成有第二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一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一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一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弯折收容孔连通;和/或,
所述第二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二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二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二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弯折收容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至少其中一个包括裁断折弯连接部,所述裁断折弯连接部用于在弯折成型出所述导电发热件之前连接于邻近的所述导电发热件的第一导电部或第二第二导电部的裁断折弯连接部,并在弯折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前裁断,以同时成型出至少两个所述雾化芯。
所述第一抵接面形成有第一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二抵接面形成有第二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一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一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一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弯折收容孔连通;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和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至少其中一个避开所述裁断折弯连接部的裁断位置;和/或,
所述第二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二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二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二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弯折收容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定位面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部分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加热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与所述安装定位面平齐;所述第一导电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平齐;和/或,
所述加热部形成有雾化透气孔,所述固定座还形成有雾化腔,所述加热部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雾化腔内;和/或,
所述安装定位面还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导电发热件还包括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与所述加热部连接,所述加强筋条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的雾化芯,由于导电发热件包括加热部、第二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加热部的两端连接,又由于加热部抵接于安装定位面,第一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一抵接面,第二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二抵接面,使第一导电部固定定位于第一抵接面,同时使第二导电部固定定位于第二抵接面,进而使导电发热件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
2)上述的雾化芯,由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固定座的两侧,且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均与安装定位面不共面,使导电发热件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
3)由于导电发热件通过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上,使导电发热件与固定座的固定连接方式较简单,进而使雾化芯的整体结构较简单,可以通过冲压成型实现雾化芯的制造组装,同时容易实现雾化芯的批量生产制造,如此提高单个雾化芯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座与导液件抵接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雾化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雾化座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雾化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雾化芯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雾化座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雾化芯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芯包括固定座及导电发热件;所述固定座设有安装定位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不共面;导电发热件包括加热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与所述加热部的两端连接,所述加热部抵接于所述安装定位面,所述第一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所述第二抵接面。
上述的雾化芯,由于导电发热件包括加热部、第二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加热部的两端连接,又由于加热部抵接于安装定位面,第一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一抵接面,第二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二抵接面,使第一导电部固定定位于第一抵接面,同时使第二导电部固定定位于第二抵接面,进而使导电发热件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由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固定座的两侧,且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均与安装定位面不共面,使导电发热件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由于导电发热件通过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上,使导电发热件与固定座的固定连接方式较简单,进而使雾化芯的整体结构较简单,可以通过冲压成型实现雾化芯的制造组装,同时容易实现雾化芯的批量生产制造,如此提高单个雾化芯的生产效率。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雾化芯100用于抵接于导液件20,以对导液件20的雾化液体进行加热雾化。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雾化芯100包括固定座110及导电发热件120,其中,所述固定座110设有安装定位面110a、第一抵接面110b和第二抵接面110c,所述第一抵接面110b和所述第二抵接面110c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座110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抵接面110b和所述第二抵接面110c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不共面。如图3所示,导电发热件120包括加热部122、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所述第一导电部124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分别与所述加热部122的两端连接。所述加热部122抵接于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所述第一导电部124至少弯折成型于所述第一抵接面110b,所述第二导电部126至少弯折成型于所述第二抵接面110c。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10b和第二抵接面110c分别位于固定座110的相对两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10b和第二抵接面110c不仅限于分别位于固定座110的相对两侧。例如,第一抵接面110b和第二抵接面110c分别为固定座110的相邻的两个侧面。安装定位面110a为固定座110的顶面,且安装定位面110a与导液件20对应设置,加热部122抵接于安装定位面110a,使加热部122裸露于安装定位面110a,且加热部122与导液件20抵接,使加热部122对导液件20进行加热雾化。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均通过冲压成型工艺制造而成。由于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均弯折成型,使加热部122受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的拉力作用下张紧,进而使加热部122能够较好地对导液件20进行抵接加热,更好地避免了加热部122出现塌陷的情形,如此使导电发热件120对导液件20更好地加热雾化。
上述的雾化芯100,由于导电发热件120包括加热部122、第二导电部126和第二导电部126,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分别与加热部122的两端连接,又由于加热部122抵接于安装定位面110a,第一导电部124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一抵接面110b,第二导电部126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二抵接面110c,使第一导电部124固定定位于第一抵接面110b,同时使第二导电部126固定定位于第二抵接面110c,进而使导电发热件120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110;由于第一抵接面110b和第二抵接面110c分别位于固定座110的两侧,且第一抵接面110b和第二抵接面110c均与安装定位面110a不共面,使导电发热件120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110;由于导电发热件120通过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110上,使导电发热件120与固定座110的固定连接方式较简单,进而使雾化芯100的整体结构较简单,可以通过冲压成型实现雾化芯100的制造组装,同时容易实现雾化芯100的批量生产制造,如此提高单个雾化芯100的生产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122形成有雾化透气孔122a,所述固定座110还形成有雾化腔119,所述加热部122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雾化腔内,使加热部122对导液件20进行加热产生的雾化蒸气能够快速流入雾化腔内。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122为网孔片状结构或矩形弯折状结构,使加热部122能够对导液件20进行加热雾化,且产生的雾化蒸气可以通过加热部122进入雾化腔内。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部122为网孔片状结构。具体地,加热部122为菱形网孔片状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124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使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更好地安装固定于固定座110的表面,同时使加热部122、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可靠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部122、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通过冲压成型工艺一体制造而成。
如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开设有定位凹槽112,所述加热部122位于所述定位凹槽112内,避免加热部122容易脱落于安装定位面110a的问题,使加热部122更好地固定于安装定位面110a上,进而使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均能较好地弯折成型,进而使组装得到的雾化芯100的结构更加可靠。
如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122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与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平齐,使加热部122和安装定位面110a能够共同抵接于导液件20,同时使加热部122更好地贴合抵接于导液件20,提高了雾化芯100的雾化效果。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124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的部分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定位凹槽112内,使导电发热件120更好地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110。所述第一导电部124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平齐,使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均能够平整地连接于加热部122,使雾化芯100的结构较紧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2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电部本体124a和第一延伸部124b,第一延伸部124b的远离第一导电部本体124a的端部与加热部122连接,使第一导电部124与加热部122连接。第一延伸部124b位于定位凹槽112内,且第一延伸部124b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与安装定位面110a平齐。第二导电部126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导电部本体126a和第二延伸部126b,第二延伸部126b的远离第二导电部本体126a的端部与加热部122连接,使第二导电部126与加热部122连接。第二延伸部126b位于定位凹槽112内,且第二延伸部126b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与安装定位面110a平齐。
如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包括裁断连接部127,所述裁断连接部127用于在弯折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124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之前连接于邻近所述导电发热件的裁断连接部,并在弯折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前裁断,以同时成型出至少两个所述雾化芯100。亦即是说,在成型出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之后,将相邻两个雾化芯100的裁断连接部127的连接处进行裁断,得到至少两个雾化芯100。在成型出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之前,相邻两个雾化芯100的裁断连接部127的连接处未裁断,即相邻两个雾化芯100的裁断连接部127连接于一起,且至少两个雾化芯100的导电发热件120的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一体冲压成型,提高了单个雾化芯100的制造效率,同时使导电发热件120在冲压成型之前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避免导电发热件120出现塌陷的问题。
如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10的侧壁上形成有裁断避位缺口114,所述裁断避位缺口114用于避开所述裁断连接部127的裁断位置,避免在裁断时与固定座110出现干涉的情形,以便在冲压成型时更好地对相邻的两个雾化芯100的导电发热件120的裁断连接部127进行裁断。
如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110b形成有第一折弯避位缺口116,所述第二抵接面110c形成有第二折弯避位缺口118,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116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124,以免第一导电部124在折弯成型时出现与固定座110干涉的情形,进而使第一导电部124更好地弯折成型于第一抵接面110b。第二折弯避位缺口118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二导电部126,以免第二导电部126在折弯成型时出现与固定座110干涉的情形,进而使第二导电部126更好地弯折成型于第二抵接面110c。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一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一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一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弯折收容孔连通;和/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二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二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二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弯折收容孔连通。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冲压弯折成型出雾化芯之前,相邻两个导电发热件不仅限于通过加热部的裁断连接部127连接于一体,且裁断避位缺口114可以省略,相邻两个导电发热件仅在第一折弯避位缺口116和/或第二折弯避位缺口118处裁断并进行冲压折弯工艺。例如,相邻两个导电发热件的其中一个导电发热件的第一导电部的裁断折弯连接部与另外一个导电发热件的第二导电部的裁断折弯连接部连接。又如,相邻两个导电发热件的其中一个导电发热件的第二导电部的裁断折弯连接部与另外一个导电发热件的第一导电部的裁断折弯连接部连接。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124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至少其中一个包括裁断折弯连接部125,即每一雾化芯的导电发热件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至少其中一个包括裁断折弯连接部,所述裁断折弯连接部用于在弯折成型出所述导电发热件之前连接于邻近的所述导电发热件的第一导电部或第二第二导电部的裁断折弯连接部,并在弯折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前裁断,以同时成型出至少两个所述雾化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形成有第一折弯避位缺口118,所述第二抵接面形成有第二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一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一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一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弯折收容孔连通;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和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至少其中一个避开所述裁断折弯连接部的裁断位置;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二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二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二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弯折收容孔连通。
如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开设有定位凹槽112,所述加热部122位于所述定位凹槽112内,避免加热部122容易脱落于安装定位面110a的问题,使加热部122更好地固定于安装定位面110a上,进而使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均能较好地弯折成型,进而使组装得到的雾化芯100的结构更加可靠。所述第一导电部124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的部分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定位凹槽112内,使导电发热件120更好地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110。所述第一导电部124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平齐,使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均能够平整地连接于加热部122,使雾化芯100的结构较紧凑。所述第一导电部124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26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112之外的表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平齐,使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均与加热部122连接,同时使导电发热件120更平整地安装于固定座110的安装定位面110a,进而使导电发热件120更好地对导液件20进行加热雾化。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座10,雾化座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芯100。雾化座10还包括安装座300、正极导电柱400和负极导电柱500,正极导电柱400和负极导电柱500均设置于安装座300,且正极导电柱400和负极导电柱500均与导电发热件120电连接,使导电发热件120外接导电。更进一步地,雾化座10还包括挡液件600,挡液件600套接于固定座110的底部,起到阻挡冷凝液的作用。挡液件600开设有第一过孔602和第二过孔604,正极导电柱400通过第一过孔与导电发热件120抵接,负极导电柱500通过第二过孔与导电发热件120抵接,使导电发热件120分别与正极导电柱400和负极导电柱50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00开设有第一进气孔302,挡液件600还开设有第二进气孔606,第一进气孔通过第二进气孔与雾化腔连通,使安装座外围的空气气流能够可靠地进入雾化腔内与雾化蒸气混合形成雾化气体。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安装座300还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04和第二连接孔306,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过孔连通,第二连接孔与第二过孔连通,正极导电柱400通过第一连接孔304和第一过孔与导电发热件120抵接,负极导电柱500通过第二连接孔306和第二过孔与导电发热件120抵接,使导电发热件120分别与正极导电柱400和负极导电柱500电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110b内壁还形成有第一弯折收容孔111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116连通的第一弯折定位槽113,所述第一弯折定位槽113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收容孔111和所述定位凹槽112连通,使第一导电部124更好地弯折成型于固定座110,同时使第一导电部124更好地与正极导电柱400插接导电。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面110c内壁还形成有第二弯折收容孔115和与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118连通的第二弯折定位槽117,所述第二弯折定位槽117分别与所述第二弯折收容孔115和所述定位凹槽112连通,使第二导电部126更好地弯折成型于固定座110,同时使第二导电部126更好地与负极导电柱500插接导电。和/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定位面110a还形成有固定槽121,所述导电发热件120还包括加强筋条127,所述加强筋条与所述加热部122连接,所述加强筋条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固定座110连接,使加强筋条固定连接于固定座110,同时避免加热部122容易出现塌陷的问题,进而使加热部122更好地对导液件20进行抵接加热。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槽和定位凹槽112可以为同一个凹槽结构,即加强筋条和加热部均设置于定位凹槽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24的部分和第二导电部126的部分均设置于定位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的雾化芯100,由于导电发热件120包括加热部122、第二导电部126和第二导电部126,第一导电部124和第二导电部126分别与加热部122的两端连接,又由于加热部122抵接于安装定位面110a,第一导电部124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一抵接面110b,第二导电部126至少弯折成型于第二抵接面110c,使第一导电部124固定定位于第一抵接面110b,同时使第二导电部126固定定位于第二抵接面110c,进而使导电发热件120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110;
2)上述的雾化芯100,由于第一抵接面110b和第二抵接面110c分别位于固定座110的两侧,且第一抵接面110b和第二抵接面110c均与安装定位面110a不共面,使导电发热件120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110;
3)由于导电发热件120通过弯折成型固定于固定座110上,使导电发热件120与固定座110的固定连接方式较简单,进而使雾化芯100的整体结构较简单,可以通过冲压成型实现雾化芯100的制造组装,同时容易实现雾化芯100的批量生产制造,如此提高单个雾化芯100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安装定位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不共面;
导电发热件,包括加热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与所述加热部的两端连接,所述加热部抵接于所述安装定位面,所述第一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导电部至少弯折成型于所述第二抵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为网孔片状结构或矩形弯折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安装定位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定位面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与所述安装定位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部分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第一导电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裁断连接部,所述裁断连接部用于在弯折成型出所述导电发热件之前连接于邻近所述导电发热件的裁断连接部,并在弯折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后裁断,以同时成型出至少两个所述雾化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形成有裁断避位缺口,所述裁断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所述裁断连接部的裁断位置;
所述第一抵接面形成有第一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二抵接面形成有第二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一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一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一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弯折收容孔连通;和/或,
所述第二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二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二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二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弯折收容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至少其中一个包括裁断折弯连接部,所述裁断折弯连接部用于在弯折成型出所述导电发热件之前连接于邻近的所述导电发热件的第一导电部或第二第二导电部的裁断折弯连接部,并在弯折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之前裁断,以同时成型出至少两个所述雾化芯;
所述第一抵接面形成有第一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二抵接面形成有第二折弯避位缺口,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用于避开折弯成型出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一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一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一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弯折收容孔连通;所述第一折弯避位缺口和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至少其中一个避开所述裁断折弯连接部的裁断位置;和/或,
所述第二抵接面内壁还形成有第二弯折收容孔和与所述第二折弯避位缺口连通的第二弯折定位槽,所述第二弯折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弯折收容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定位面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部分均还弯折成型于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加热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与所述安装定位面平齐;所述第一导电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裸露于所述定位凹槽之外的表面均与所述安装定位面平齐;和/或,
所述加热部形成有雾化透气孔,所述固定座还形成有雾化腔,所述加热部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雾化腔内;和/或,
所述安装定位面还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导电发热件还包括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与所述加热部连接,所述加强筋条部分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CN202123435373.6U 2021-12-30 2021-12-30 雾化芯 Active CN216701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5373.6U CN216701684U (zh) 2021-12-30 2021-12-30 雾化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5373.6U CN216701684U (zh) 2021-12-30 2021-12-30 雾化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1684U true CN216701684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5373.6U Active CN216701684U (zh) 2021-12-30 2021-12-30 雾化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16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6970A (zh) * 2022-08-31 2022-11-01 深圳市鑫霖美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雾化模组制作机构及自动化雾化模组制作设备
WO2023124327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雾化器、雾化芯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327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深圳市艾溹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雾化器、雾化芯及其制造方法
CN115256970A (zh) * 2022-08-31 2022-11-01 深圳市鑫霖美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雾化模组制作机构及自动化雾化模组制作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01684U (zh) 雾化芯
JPH10193363A (ja)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コネクタ
WO2023124327A1 (zh) 雾化器、雾化芯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54050A (ja) 基板搭載型コネクタ
CN216961526U (zh) 雾化座及其雾化芯
JPH03210781A (ja) バルブソケ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931955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6487847A (zh) 腔体滤波器
TWI439383B (zh) 雨刷連接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雨刷連接件組合
JPH0785928A (ja)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009918U (zh) 汽车空调过滤器盖板与蜗壳组合结构
CN220936801U (zh) 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CN211170439U (zh) 一种玻璃盖板热弯成型用石墨模具
CN210108470U (zh) 一种内部空间整洁化的水位传感器
CN217089593U (zh) 雾化座及电子雾化器
CN217487645U (zh) 一种雾化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299494U (zh) 一种适用于带sma连接器的天线安装结构
CN211261061U (zh) 空调壳体组件和窗机空调
CN216533834U (zh) 一种雾化器结构
CN215412187U (zh) 连接组件及空调器
CN217089590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及其简化固定结构
CN219660942U (zh) 一种电子抽吸装置的外壳以及电子抽吸装置
CN217158746U (zh) Type-C连接器
CN215528016U (zh) 一种插座上的可拆卸扣盖组件
CN220897078U (zh) 散热器安装件、散热器组件、屏蔽壳组件和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